大输液质量

2024-04-10

大输液质量(通用10篇)

篇1:大输液质量

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在本院范围内反伤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或保留静脉道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医师、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护理部,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进行封存。调查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如为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评价、处理,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进行报告,将该输液药品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时通报全院临床科室,引起警惕;如为操作不当引起,临床科室应高度重视,并有相应的整改措施;如怀疑为输液质量问题,应立即上报药剂科,对该批号输液药品进行控制,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篇2:大输液质量

可灭菌大容量注射剂又名大输液、输液剂。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大于50ml的输液瓶或袋内,加塞、加盖、密封后用蒸汽热压灭菌而制备的灭菌注射剂。常用的输液瓶的玻璃瓶和塑料瓶两种。重点介绍玻璃瓶装的大容量注射剂的实施要求。制剂管理要点

1.配制:本工序包括称量、浓配、稀配及半成品检验、过滤等过程。

(1)称量

1)配料前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及数量,并应具有原辅料检验报告单。调换原辅料生产厂及特殊品种需有小样试制合格报告。2)原辅料投料量的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

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3)剩余的原辅料应封口贮存,在容器外标明品名、批号、日期、剩余量及使用人签名。4)天平、磅秤每次使用前应校正,并定期由法定部门专人校验、做好记录。

(2)配制及过滤

1)每个配制罐须标明配制液的全名、规格和批号。2)板柜过滤机应每次过滤完毕,立即清洗,按清洁操作规程处理。药液终端用孔径为0.45~0.65μm的滤膜过滤。

3)接触药液的一切容器具,使用前后都必须用注射用水清洗。更换品种或停用一天以上时必须以清洁剂处理,再以注射用水洗涤至清洁。

4)使用微孔滤膜时先用注射用水漂洗至无异物脱落,并在使用前后作起泡点试验。

5)药液经含量、pH值半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调整含量须重新测定。精滤药液经澄明度检查合格后才能灌装。

6)使用的注射用水在80℃以上保温下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2h。

7)直接与药液接触的惰性气体,用前需经净化处理,其所含微粒量要符合规定的洁净度要求。

2.洗瓶

(1)瓶子在准备室除去外包装后送至粗洗室。

(2)选用适当的去污剂,用饮用水精洗,用纯水洗涤内外壁,再用澄明的纯水精洗,最后用孔径为0.45μm滤膜滤过的注射用水洗净。(3)定时检查洗瓶质量。

3.灌装

灌装机上盛装药液的容器、管道和管件使用前应以注射用水洗净,更换产品需用清洁剂处理。软管应选用不落微粒者,特殊产品专用。

盛药液容器应密闭,置换入的空气须过滤。

灌装时应经常检查装量与半成品澄明度。

在洗涤室内将涤纶膜逐张分散后以药用乙醇浸泡,纯水洗清乙醇,再用经过滤的纯水清洗,最后用注射用水清洗至洗涤水目检无小白点。生产剩余的涤纶膜应将水沥干后再浸入药用乙醇中,按规定处理使用。选用优质橡胶塞时可不用隔离膜。

胶塞经碱或酸处理后,用饮用水洗至洗液pH值呈中性,用纯水煮沸30分钟取出,再用

注射用水清洗至洗液澄清。

药液从稀配到灌装结束一般不超过四小时。特殊品种另定。

4.灭菌

宜选用双扉式灭菌柜,使用单扉式灭菌柜或其它灭菌柜应采取其他能防止灭菌前后半成品相混淆的措施。

不同品种、规格产品的灭菌条件,应按确认达到无核辐射的方法加以奏证。验证后的灭菌条件,如温度,时间、柜内放置数量和排列层次等,不得任意理更改。

灭菌还应定期对规定的灭菌条件进行复验证。

灭菌柜宜设置温度、压力的自动记录、记时器、F0值显示等监控装置。灭菌时宜采用灭菌指示剂、指示试纸或留点温度计。作为曾达到过的灭菌温度点的参考,但仍以热电偶温度计为准。定期检查温度均匀性。

灌装结束至灭菌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h。

灭菌完毕必须逐柜取样作无菌及热原检查。

灭菌后的冷却用水要控制微生物量。出料后,仔细清除灭菌柜中遗漏的半成品,以防混入下一批产品中。

5.灯检

应按澄明度检查标准和方法逐瓶目检。

检查员裸眼视力应在0.9以上,无色肓,每年检查一次。

检查后的半成品应注明检查者的姓名代号或标记,由专人抽查,不符合要求时应返工重检。

将检出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每批制剂结束后做好清场工作。灯检不合格品应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6.包装

操作前应核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应与领用的包装材料、标签和打印的批号全部相符。

贴签、包装及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是否正确和内外相符,特别是使用旧纸箱时更应注意。

包装结束应准确统计标签的领用数,实用数及剩余数。按标签管理要求处理剩余标签和报废标签。

包装结束后,包装品交待验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7.清场

现场生产在换批号和更换品种、规格时,应按清场管理要求进行清场。清场合格后应挂标示牌。

8.记录

篇3:大输液质量

1 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

1.1 成立科室输液质控小组

2013年6月我科成立输液质控小组。3名四级护士为小组长, 临床工作均超过15年, 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室护士是小组成员。组长负责培训下级护士输液知识与技术, 并考核。每日进行输液护理查房, 重点查看新入院、重病及手术患者, 了解患者血管、病情及用药等情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静脉疼痛、静脉硬化、静脉炎、静脉渗出等情况。小组成员对输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组长指导下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处理后的效果, 注重及时反馈输液质控信息, 形成规范的护理行为。

1.2 选择输液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血管情况、用药性质、输液总量及时间采取合适的输液方案。中心静脉置管 (CVC) 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留置时间长, 能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 避免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 可减轻患者痛苦及护理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青壮年及血管条件好的患者喜欢用头皮针输液, 认为留置针输液影响其脱衣、擦身、睡眠等, 导致肢体活动不便。长期输液、病情重或老年人使用留置针或CVC。长期输液者外周静脉穿刺顺序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还要轮换穿刺静脉, 有计划地保护血管。休克患者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首先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输液, 输入高渗营养液的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中心静脉, 也可选择PICC。

1.3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是保护静脉的重要措施, 且能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患者满意度。

1.3.1 良好的心理素质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 护士要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态度和蔼,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静脉穿刺时应沉着、冷静、认真,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穿刺时引起的疼痛感, 提高患者满意度。

1.3.2 选择合适的血管

外周静脉穿刺尽量选择直、粗、弹性好、便于穿刺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避开关节部位的血管。我科要求:操作者如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把握, 则换人操作;两次穿刺未成功, 换人操作, 以减少护患纠纷。

1.3.3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老年人、儿童、静脉细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选用5.5号针头或小号留置针, 易穿刺成功, 且引起的疼痛轻。输入甘露醇等高渗、黏稠度大的液体选用7-9号针头或较大号的留置针。

1.3.4 复杂患者的静脉穿刺

(1) 血管弹性差、塌陷的休克患者, 扎上止血带, 由下至上拍打静脉处, 显露静脉, 选好血管进针。因四肢皮温低, 回血很慢或无回血, 操作者右手进针速度宜慢, 左手挤捏输液器软管, 见回血顺利再顺着血管少许进针, 局部无渗出即为成功。 (2) 周围循环不良、血管痉挛及弹性差的患者, 输液前局部热敷, 也可在输液的肢体上放置暖水袋, 使局部血管扩张。或局部涂擦血管扩张药, 如用阿托品、2%山莨菪碱或1%硝酸甘油涂擦局部皮肤, 使静脉充盈。 (3) 血管脆的患者, 选用小号针头, 顺着血管小心刺入, 避免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破裂;松止血带时要轻, 减少对针头的震动, 避免刺破血管。 (4) 易滑动的血管, 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同时绷紧皮肤, 固定血管, 消毒皮肤后, 稍用力快速刺入血管。 (5) 浮肿患者, 可根据解剖选择血管, 按压局部片刻松手见到血管显露后, 立即穿刺。 (6) 静脉充盈不良或难以辨认的患者, 可采取坐位, 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 由于重力作用, 手背部血管内的压力比自然平伸时高, 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1]。 (7) 消瘦、衰竭、严重水肿及肥胖者, 可采取扎双止血带法, 两根止血带相距约15cm, 1分钟后松开下面的止血带, 此时局部血管充盈良好,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1]。

1.4 穿刺成功后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 左手固定住针柄防止摆动, 右手拿输液贴先粘针柄, 再粘针眼处, 最后固定输液针头的软管。对神志不清、烦躁、小儿患者的穿刺固定尤为重要, 且陪护工作做到位, 防止肢体乱动。

1.5 预防静脉硬化与静脉炎

高浓度、高渗透、酸碱度大、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抗生素、甘露醇、高营养制剂、部分中成药、血管活性药及化疗药品等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 引起疼痛、血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腔闭塞等现象。静脉多次穿刺损伤也会引起静脉硬化。预防措施: (1) 粉剂药物如抗生素充分溶解, 减少微粒刺激血管。 (2)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高浓度、高渗透、刺激性大的药物尽量放在中间输入;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如化疗药物时, 一般先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再输入化疗药物, 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血管, 使局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 不沉积在血管壁上, 从而减少刺激, 预防静脉硬化及静脉炎的发生[2]。 (3) 输液前局部热敷半小时, 也可以输液时肢体放置暖水袋, 输液结束4小时后局部热敷, 每日热敷数次, 扩张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药物刺激血管。 (4) 选用CVC或PICC置管输液, 可有效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5) 正确封管, 输入高渗透、刺激性大的药物后, 留置针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封管。 (6) 严格无菌操作, 药物从配置到输入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无菌操作, 接触每位患者前后都要快速手消毒, 严格消毒皮肤。静脉穿刺失败时, 必须更换无菌针头后再行穿刺。 (7) 勤巡视、勤观察, 早发现、早处理患者静脉疼痛、静脉渗出, 如有渗出立即更换输注部位, 局部可予硫酸镁湿敷, 以消肿止痛, 利用血管修复。

1.6 减少穿刺处瘀斑及出血

老年人血管较脆, 选择小号针头, 拔针时护士或患者用三横指或两横指轻压针眼处的输液贴, 护士快速拔掉针头, 嘱咐患者稍用力按压3~5分钟, 不要揉。三横指或两横指轻按压法, 因按压面积大, 按压到针眼及针眼上方处, 按压力度适合, 减少针眼处出血及瘀斑。拔针后30分钟内不能用热水清洗穿刺部位, 不能提重物, 防止穿刺处出血。

2 输液质量前后的效果

我科2013年上半年静脉输液444人次, 发生静脉硬化7人次 (1.6%) , 发生静脉炎11人次 (2.5%) 。2013年下半年实施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后, 静脉输液693人次, 发生静脉硬化2人次 (0.3%) , 发生静脉炎3人次 (0.4%) 。静脉硬化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谢芳, 陈平.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对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影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15 (8) :26.

篇4:提高门诊小儿输液质量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输液患儿人数的增加和家长对护士一针见血的极高期望值,穿刺成功率和顺利完成输液就直接关系到患儿药物应用效果及护患关系,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使患儿顺利完成输液,提高输液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现将本人从事20多年的输液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护患沟通,取得家长患儿配合

门诊输液时,由于受小儿血管、环境、护士心理素质、家长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输液的成功。所以在输液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患儿配合显得尤其重要。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沟通首先是对家长。有很多的家长是首次带孩子进行输液,不了解输液的有关情况,对护士选择的穿刺位置、穿刺后的固定等加于干预,直接影响到穿刺结果。如小婴儿头部血管丰富易穿刺和固定,我们多会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但很多家长会误解穿刺针会伤害到患儿大脑,不让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因此,我们在输液室墙上和等号卡上写上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宣教,并在穿刺前对家长解释,取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生性好动或输液时要大小便,容易造成輸液肿胀、回血堵塞针头等,因此,我们护士要勤巡视,细观察外,要教会家长如何照看患儿方法,一起配合,避免药液外渗或液体滴完而未察觉造成回血堵塞针头,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再次穿刺痛苦。家属的负性情绪会导致护士心理压力大,将直接影响到护士的穿刺操作,操作过于紧张导致穿刺失败,注射前与家属交流患儿病情,详细解释药物作用和穿刺要点,缓解家属情绪,引导家属正确面对患儿病情,配合护士穿刺。

2 输液前准备

小儿血管的充盈度对护士的穿刺成功与否有一定的关系。故此,我们在接患儿输液单时一并评估患儿的血管情况,如我们对体温上升期输液的患儿,由于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此时穿刺容易失败,我们先让患儿家长用热水袋热敷末梢血管,再进行穿刺,同时嘱患儿多喝温开水。像肥胖、年龄小的患儿由于血管暴露不充分,脱水或低血压血管不充盈等原因,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我们尽可能让年资高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对家长进行预见性交流,向家长解释“孩子由于脱水严重,血管不充盈,我们一定尽全力,争取一次穿刺成功”,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穿刺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效果,建立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成功穿刺的基础,我们在输液室内播放患儿喜爱听的音乐,输液墙上贴有卡通卡片,以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减少哭闹吵杂的环境,使患儿不恐惧抗拒输液。

3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成功穿刺的关键

护士在穿刺时首先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流程,掌握穿刺要点。穿刺前,我们会用亲切的态度给予语言上或物质上(卡通贴纸)的鼓励与表扬,树立的孩子表率作用,积极配合护士操作。尽量减少准备过程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扎止血带不宜过久过紧,保持患儿体位舒适,操作工程中保持与患儿的谈话,分散其注意力,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血管粗细及注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穿刺时宜快速进针直刺血管,缩短针头在皮下潜行的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患儿疼痛。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主张手持针柄换手法,穿刺成功率较高[1]。胶布固定时,首先把穿刺点周围的消毒液擦干,再贴胶布,一定要交叉固定针柄,再将纱布的中间段放在针柄处的胶布上,然后穿刺部位一周,使针柄固定的比较牢固,针头不易滑出。

对于肢体部位的穿刺我们使用合适的小夹板固定患儿局部肢体,尽量避免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导致反复穿刺。

4 巡视中穿插健康教育

因患儿生性好动或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如家长照看患儿不当容易导致输液肿胀等,对此,护士要细观察外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药物名称、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手的摆放等,并告诉患儿家长有需要时如何寻找护士、液体输完护士到达前如何处理、自行调节滴速的危险、 输液的瓶数、 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的方法等。让家长对此输液做到心里有数达到积极配合作用,使患儿输液能顺利完成。

总之,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患儿静脉输液整个过程涉及到药物、环境、心理护理、沟通及护士的操作技能等,某一环节未做好都易出现穿刺失败或不能顺利完成输液,护士不能只求尽快完成治疗任务,而不顾及患儿、家长的感受,护士要多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评价病人和家属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让家长配合输液,提高输液成功率,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了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更好的体现了“三好一满意”的成果以及“三好一满意”给我们带来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篇5:大输液质量

【关键词】 输液卡;质量

输液卡是临床记录患者输液全过程的原始资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举证材料。同时,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为住院患者正确实施药物 治疗 是护士的重要责任[1],加强静脉输液卡书写质量管理,保证患者药物准确输入,可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2]。

存在的问题

1.1 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 导致其护理人员无法了解输液内容,需要查看医嘱或长期医嘱本,既影响治疗又浪费时间[3]。

1.2 填写不规范,漏项 只求速度如无准备者签名。

1.3 巡视输液记录不规范,记录质量有待提高(1)由于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工作又琐碎繁重,应对治疗都极其困难。(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自我保护意识缺如。(3)对输液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输液卡管理不善。

措施

篇6:大输液质量

摘要:目的: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液不良反应;全面质量控制;药学服务

1、输液不良反应的症状及临床处理:

(1)症状。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进行临床处理,如荨麻疹提示过敏反应;不安、惊厥、脑水肿提示水中毒等。

(2)临床处理。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发。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2、输液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

(1)内毒素。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份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之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与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

(2)微粒。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直径在50mm以下时,人眼不能发现,因此,澄明度合格的注射液不一定意味着微粒合格。注射液中的微粒已经鉴别出来的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真菌、真菌芽胞和结晶体等[1]。大量微粒可引发热原样反应[2]。直径在7~12mm的尘粒,在静脉注射用药时可以引起抗原样反应[3]。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等的重要原因。

(3)活菌污染。活菌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类及芽胞等。一旦染菌,注射液可能出现霉团、浑浊等,但也可能肉眼不能发现。使用的后果是严重的,轻者轻度热原反应,重者可致脓毒症,败血症,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4)低温输液。王兴权[4]曾专门考察了低温输液的不良后果。认为,较大量输入低温输液(<7℃,300ml以上)时,可导致病人寒战,四肢觉冷。局部可刺激病人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及局部疼痛,严重的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还可能加重感冒,心肌炎、心脏病变、高血压等症。

3、输液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

(1)输液质量。系生产输液某个环节或若干环节质控不严所致。一般有原材料不合格、注射用水不合格、工序安排不合理、包装不严、消毒不彻底等,有关文献[5]对此有详细分析。输液质量是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带入致病因素包括内毒素,致敏原、微粒、活菌等。

(2)贮存运输。系大输液在贮存和运输中,瓶与瓶直接堆压、露天放置、大力装卸等,使瓶壁产生裂纹而致包装不严,引起活菌污染。

(3)处方配伍。药物配伍禁忌有很多方面,目前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引起药理变化、外观变化及稳定性下降等比较清楚,但对配伍所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却了解不多。经有关人员研究,配伍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一般是通过下列途径:①内毒素加和,②微粒加和,③微粒倍增(总数超过原数加和),④pH变化,⑤渗透压变化,⑥主药结构变化等。近年来,配伍后澄明度合格,而微粒倍增致热原样反应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4)输液过程。①输液准备:有报道,输液准备时给输液带入的微粒与进针的针号及次数有关[6],小号针头进针2次,胶塞落屑达42.3%。另外,因医护人员人手紧张,注射剂启口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数小时,致使药物分解(如青霉素)产生致敏原或污染的极少量微生物繁殖而诱发不良反应。②输液方法:与敞口输液比,闭式输液可克服器具带入的热原污染。但采用闭式输液时,不断进入的气泡使输液瓶成了洗气瓶,可不断带入尘埃、纤维和细菌。有人[7]对此专门实验并证实了其危害。③弃液问题:为防止器具和洗气问题,弃去初液及尾液有利于降低外界致病因素的带入量。但在输液仅作为稀释剂,需精确剂量的情况下(如化疗药静滴),应在处方时考虑到弃液问题。

4、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就医院而言,要保证用到病人身上的输液是合格的,应将全面质量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临床。具体可归纳为4个部分:

(1)人员管理。医生、护士均需具备相应资格,具有相应技术要求,对输液相关知识及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症状、处理方法熟悉了解。

(2)卫生管理。包括病房的环境卫生,工作区域的卫生,对设备、容器用具的洗消,工作服及个人卫生的管理。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范围包括质量监督、检验、监控、药检室管理等,临床指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实施,以及对临床科室访问工作的合作。

(4)文件管理。对相关法规、规程、记录、报告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临床输液相关文件包括病历记录,输液不良反应报告等。

5、引入药学服务观念,控制输液不良反应:药学服务是提供直接和有责任的、以达到提高病人生命质量这一结果为目的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尚属探索阶段,我们认为首先应考虑到以下一些问题。

(1)用药必须吗?是否一定要输液?原则上能用口服药达到治疗目的则不用注射剂。轻度感冒或重症感冒有无输液必要?临床输液的作用有很大部分是作为小容量注射剂的稀释剂,是否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

(2)加药合理吗?有无配伍禁忌?临床加药量很大往往是为减少病人打针次数。换个角度考虑,所加药品(针剂)能否改为口服,是否真的需要联用那么多针剂?

(3)所选输液合适吗?如静滴青霉素,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显然不如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因青霉素在葡萄糖的酸性环境下更易水解而产生致敏原,诱发输液反应。

(4)所选输液剂量如何?一些抗生素在一定温度下可以水解,小容量输液既能缩短输液时间,使水解减少,又能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5)输液不良反应发生后,寻找原因时对医、药、护、患各环节具体情况是否有全面了解,平时联系是否密切?因为输液反应的发生诱因很多,关起门来查原因不利于系统控制,有时能解决问题,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平时医、药人员间加强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6)药师宣传工作如何?药师有无将新型输液(如肠道外营养剂等)的功能、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向医护人员介绍。

(7)是否建立了输液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药师对反馈信息是否全面了解?

(8)是否建立了日常制剂质量临床调查制度?即临床向本院制剂室常规性质量调查的反馈。

(9)有无建立黄卡?即药历表、病人用药记录。可避免过敏体质再次发生输液不良反应。黄卡制度从80年代就有专家呼吁推广,但至今尚未完善。

(10)输液中是否对特殊病号保持警觉?特别是体质虚弱、心脏病、高敏体质、老年患者等。

总之,临床输液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并在做好医疗服务(medicalcare)、护理服务(nursingcare)之外,重视药学服务的作用,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而不是带来新的痛苦--输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篇7:大输液车间灭菌工序QA试题

QA试题

姓名:日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4分;

(一)法规:

1.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不得高于_____。

2.采用______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应当大于_____分钟。3.灭菌工艺必须与____________相一致。

4.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每年至少___次)。

(二)实操:

5.灭菌程序:灭菌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结束。6.往灭菌腔室里注水的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7.委托产品灭菌温度为_____,灭菌时间为_____; 本厂产品灭菌温度为_____,灭菌时间为_____。

8.灭菌冷却阶段降温设定值塑瓶为____℃,可立袋为____℃。9.排水阶段,第一次排气时的温度设定值为_____℃。10.加热换热器为____式换热器,冷却换热器为____式换热器。11.灭菌柜內共有____个温度探头。

(三)原理:

12.通常选用___________作为灭菌用生物指示剂。

13.D值的单位是____,D值越大,说明微生物的死亡速率越_____。14.Z值的单位是____,Z值越大,说明微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_____。

15.标准灭菌时间F0:一定灭菌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____℃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灭菌车标识牌应该注明哪些内容?

2.请根据无菌保证水平(SAL)的计算公式:lgSAL=lgN0-F0/D,简要指出影响SAL的因素。

三、分析题:每题9分,共36分;

1.灭菌控制系统操作:①由操作工连续输入两遍参数,组长在旁目测复核;②第一遍由操作工输入,第二遍由组长输入;请问应采用哪种操作?为什么?

2.目前国家新药审批一般以F0值大于12为最终灭菌产品灭菌参数基础要求,那么请问采用残存概率法(8≤F0<12)的大输液产品以后是否需要提高到过度杀灭法(F0≥12)?

3.过度杀灭法是指产品中的微生物下降12个对数单位,而微生物挑战试验是证明微生物的存活概率不大于10-6,那么请问过度杀灭法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吗?

篇8:医用输液泵应用质量评估试验

关键词:输液泵,检测方案,质量控制

0前言

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输液泵、注射泵来进行病人液体输送和监控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重力输液和手推输液[1]。在使用过程中,输液误差还是会存在。由于这些泵大部分时间都使用在危重病人的输液控制上,也许这小小的误差就会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2]。为了解决医用泵类设备的临床使用安全,我们提出了以“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3]国家标准为依据的医用泵类检测方案,并且根据此方案,对南方医院现役使用的两个品牌医用输液泵进行抽样检测。

1 背景

1.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近年越来越受到医院重视,成为了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解放军总后勤部在2006年就开展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试点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4]。长海医院在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这四个过程中,实现了动态有效地控制管理[5]。卫生部在2010年印发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该规范包括了医疗器械的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临床使用管理、临床保障管理和监督管理等,为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医用泵类设备直接控制病人的输液,属于临床高风险设备,在购置、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都需要全程管理[6]。国家标准中明确对泵类设备的各项指标规定了标准和检测办法,本文中的方案也是基于此标准而制定的。

1.2 影响输液泵使用安全的主要因素

1.2.1 输液流速

由于输液泵的工作原理,输液流速准确性的前提是必须使用专用配套的输液管路。南方医院使用的输液管路存在多种品牌,这些输液管路的材料、内径、弹性各不相同,这些参数都直接关系着输液流速的准确性[7]。在实际工作中,临床科室往往因为经济成本问题,不愿意使用专用的输液管路,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两种输液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质量,我们选取了南方医院最普遍使用的一种非专用配套的输液管路作为检测管路。

1.2.2 阻塞压力

任何阻塞都会导致输液管路的压力增加,输液管路发生膨胀,就会导致液体在阻塞处积累。当阻塞压力增大到触发报警,医护人员清除阻塞后,积累的液体就如一个药丸注入病人的体内,这个就是阻塞药丸效应。阻塞压力越高,导致的药丸效应越明显。在阻塞压力报警发生后,输液泵持续保持高压,则会导致阻塞端维持高压。当阻塞发生在病人血管内部时,在阻塞清除前,病人血管会一直承受高压力,这样会增加病人血管的破裂或者液体外渗的风险[8]。因此,阻塞压力报警阈值也应该作为评价输液泵应用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2 医用泵类设备检测方案

2.1 检测设备

我们利用FLUKE IDA4-PLUS流量分析仪进行输液泵流速检测,该设备是FLUKE公司生产的多路输液/注射器分析仪,专用于医用泵类的应用质量评估的检测设备。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一段时间内流过容积而获得平均流速,量程为0.06~9999m L,采样量为0.5m L。该设备还具有阻塞压力测量、多通道同时测量、图形显示等功能[9]。

2.2 检测连接管路

根据“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3]对测试管路连接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泵类检测连接管路。在管路中增加了气泵和压力表,目的是模拟血管内部压力对输液流速精度的影响,进行不同压力下输液精度的比较。连接管路如图1。

2.3 检测数据采集和分析

利用FLUKE IDA4-PLUS流量分析仪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利用SPSS 13.0数据软件进行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4 检测方案

2.4.1 检测样本

随机抽取南方医院现役使用2005~2008年之间启用的贝朗输液泵共20台。

随机抽取南方医院2009年新购置的ATOM输液泵共16台。

2.4.2 检测因素

(1)使用同一个品牌的输液管路。

(2)根据国家标准对医用泵类流速检测的规定,设置正常大气压力和13.33k Pa反压力两种压力环境。

(3)根据国家标准对医用泵类流速检测的规定,设定高流速(25m L/h)和低流速(5m L/h)两种流速。

(4)阻塞报警时间和输液流速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测量时间,我们采取了高流速(25m L/h)、正常的大气压力情况下进行阻塞压力测量。

2.4.3 检测指标

(1)输液流速值;

(2)阻塞压力值。

3 结果讨论

3.1 实际输液流速与设定输液流速之间的误差讨论

判断两种输液泵流速的准确性,等价于对每种输液泵抽样检测样本中的流速数据作单样本均数T检验。

流速设置为25m L/h时的假设条件:

流速设置为5m L/h时的假设条件:

结果见表1。

从结果可以看到,正常压力下,贝朗输液泵的流速误差属于正常误差范围内,ATOM输液泵流速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在13.33k Pa大气压力下,两种输液泵其实际流速和设定流速之间的误差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种输液泵之间输液流速的差别

比较两种输液泵之间的流速是否有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计算。

假设条件: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在4种不用的测量环境下,方差齐性检验中,所有P值(Sig值)均大于0.01,说明4组数据方差齐同。T-检验中,所有P值(Sig值)均少于0.05,表明两种输液泵之间流速存在显著差异。

3.3 两种输液泵之间阻塞压力值的比较

在本次检测中,使用的是同一种液体和管道,设置一样的流速,具有相同的容积压缩系数、体积和流速。阻塞压力即为管道液体所受到的外界压力,表3中的值是检测样本中阻塞压力值的均数。

由表3可以看出,两种输液泵的阻塞压力报警值都在其提供的报警范围内。由于国家标准中没有对阻塞压力值的规定,因此结果只能够体现出两种输液泵都处于厂家规定的范围值中。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个医用输液泵检测方案,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为医院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参考。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比如建立健康档案、维修后的校准、报废时间和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除了输液泵,还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注射泵和PCA泵等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检测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医院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不久的将来,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必将成为医院设备科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燕曦,肖笑.微量输液泵流速质控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6(4):25-26.

[2]郭少霞,洪小娟,李小金.新生儿输液使用微量注射泵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254-255.

[3]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5]林海,武波.浅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109-111.

[6]张平,刘丽琼.输液泵安全应用的全程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9,7(24):85,100.

[7]熊继军.输液泵的结构、功能及检测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35(4):11-12.

[8]唐忠银.微量注射泵注射堵塞报警时差观察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48-49.

篇9:大输液质量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 护理方法;患者健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67-02

门急诊静脉输液是医院门诊输液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展示医院的风貌,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输液室是门、急诊各科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部门 ,是护患关系易产生摩擦和冲突的区域,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认真、仔细、周到,凡是预防在先,护患纠纷就会大大地减少,差错事故就会杜绝。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年龄2~84岁,男62例,女58例。呼吸道感染33例,支气管炎29例,肺炎30例,肠炎28例。学历大专及以上46例,中学及中专36例,小学及以下38例。除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手术及有精神病史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等患者。

二研究方法

在患者门诊输液前,建立登记表,由主管护士与患者建立档案追踪并详细了解和观察输液相关情况。观察的问题包括:疼痛,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休克,发热,皮疹,恶心呕吐,静脉炎,出血,液体外渗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三优化急诊输液室的方法探究

(一)输液前的护理

输液前的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询问病情,有无过敏史和特殊要求等,起到语言安抚的作用。同时,向患者讲解输液方面的相关知识,说明输液药物的名称和作用,输液总量及大约需要的时间;讲解输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对整个输液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患者的一切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二)对服务理念进行更新

首先,对原有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程的输液护理服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贯穿“服务患者,方便患者”的思想。环境也要进行人性化的设置,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馨、舒适,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输液室设置专门的座位输液区及卧位输液区,以对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需要进行满足[2]。在门急诊输液室设置专门的便民服务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的服务,让患者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及爱护。

(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整个输液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并运用媒体对关于健康方面知识的录像进行播放,发放关于保健、健康常识的卡片,张贴一些温馨的小告示,合理的运用各种宣教模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医学保健常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给予患者更多的服务选择,让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妥善的对医疗服务进行选择,可以选择在门急诊输液室的接待处设置醒目的告示栏,将当班护理人员的照片、职称、资历等公布在宣传栏上。患者可以按照宣传栏上的资料,或者是依靠之前的印象,具体的进行选择,让最信得过的护士对自己进行服务,这样既可以调整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其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五)设置专门的输液配制中心

通过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建医院的输液配制中心,在符合相关操作条件的环境下对液体进行配置,使静脉注射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强相关方面的安全防护,避免医务人员被某些特殊药物所伤害;对静脉注射的药物按照严格的药物标准进行配制。这样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加药负担,留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改善。

(六)对输液流程进行优化

建立相关的制度,使输液流程程序化,发放座位牌,设立接药岗位、配液岗位及输液岗位,都需专人进行负责。患者将所用药物移交给接药护理人员,经准确核对后,领取座位牌到指定的位置等待,输液护理人员再依次执行操作,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也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七)建立起弹性的排班制度

建立起弹性的排班制度,在就诊输液人员相对较少时,可以安排当班的护理人员及早的下班或进行适当的休息,同时需要在相关的排班表上进行记录。若出现了突发事件或输液患者较多时,可适当的增加在岗护理人员,使当班护理人员的力量得到加强,对人员不足的矛盾进行缓解。

(八)对病人输液区进行适当间隔

按照不同的条件及标准对输液区适当的进行间隔,这样不仅可以尊重病人的隐私,而且还可以对院内的交叉感染进行预防。在传染性病毒多发的时期,可以将易传染病毒携带者与其他患者进行分开的治疗,可减小传播的范围,对其他患者健康进行保障。这样也有利于在输液室人数较少的时候,对输液区域进行空气消毒,从而对输液室的环境进行改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疼痛,穿刺失败,皮疹,出血,发热等。尽管一些输液不良反应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适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注重心理护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把输液反应减低到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静脉输液中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面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患者人数多、护理人员不足、空气污染严重、护患矛盾突出等现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起加以解决,如:对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流程等都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以往患者多、等待时间长等护理方面的缺陷,还可以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的医疗环境,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珮伶.新形势下门急诊输液护理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理论前沿,2014(09)

[2]季瑾.优化护理流程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

篇10:大输液质量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在过去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人员少,基础护理做的较少,常有输液外漏现象发生,或液体输空陪护人员到处找护士等情况。再者由于我们是校医院,就医患者多为学生或教工,陪护者少甚至没有陪护人员,造成液体输完患者举着瓶子找护士换液的现象。自从我院推广实行规范化管理,使用静脉输液巡回记录卡以来,从过去的被动观察变为主动巡视,加强了护士的事业心及责任感,杜绝了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得到教职工及学生的好评。方法 输液前一天在医生更改查房遗嘱后,主班护士进行医嘱处理,处理后经查对确认无误,治疗护士转抄在输液巡回记录卡上,并将配液及加药时间填写清楚、签名。护士输液时将输液巡回记录卡带至患者床旁,挂于输液瓶边,输液操作完毕后及时写上执行的时间并签名,察看调节输液滴数并签名。如有特殊输液需要控制输液速度的应重新调节滴数并签名。患者输液完毕后将输液巡回记录卡收回注明结束时间、签名并保存。2 讨论

2.1落实规范化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 实行输液巡回记录卡后,输液的各个环节都有签名,责任分明,细化了过程管理,能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了输液过程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确保给药时间和记录的一致性 护士给药时到输液记录卡到患者床边,执行后立即签名,且每隔30 min巡视一次输液情况并签名,杜绝了给药时间和签名时间不符的现象。

2.3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患之间的联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巡视卡应用中,护士要签名,也是病人对护士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的全面评价,护士在操作中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操作中做到轻、严、稳、准、快,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对静脉输液用药情况,患者可以看到自己一天的输液量,护士每巡视一次患者都看得清清楚楚,让病人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纠纷。

2.4 护士之间团结协作,协同完成各项治疗 治疗班护士在进行输液时,其他护士随时巡视登记,避免了由于治疗班护士在对其他患者进行治疗时,液体输完外渗等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超凡脱俗的气质说说下一篇: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