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鼻饲

2024-05-14

输液泵鼻饲(精选三篇)

输液泵鼻饲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09年5月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且鼻饲的患者140例, 年龄19~82岁。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90例, 男55例, 女35例;对照组50例, 男32例, 女18例。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昏迷后第3天开始鼻饲。第1天灌注少量温开水和酸牛奶, 以后对照组灌注自制流质或用普通输液器输入营养液;试验组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鼻饲滴速, 从250ml/d开始逐日增多到1500ml/d。

1.3 观察指标

鼻饲20d后比较2组腹泻、呕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3.1 鼻饲营养的重要性

有研究提示肠道是创伤后高代谢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 如果无足够的营养来维护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则肠黏膜屏障功能易遭到损伤, 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 以致蛋白过度消耗、免疫功能受抑。在缺乏肠道营养支持的前提下, 易出现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异位, 导致全身感染和脏器功能受损。早期鼻饲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和蛋白质消耗, 还能减轻续发性损伤, 降低病死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但是, 早期鼻饲易发生消化代谢性及机械性并发症, 在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救治中发现, 鼻饲导致腹泻的发生率高达62%[2]。而严重腹泻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 代谢紊乱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国内有研究报道, 鼻饲肠内营养支持采用50~100ml注射器分次灌注要素饮食, 如菜汁、果汁、牛奶、豆奶、鸡蛋等, 分3~4h灌注200~400ml, 并发症多见于腹泻、食物反流、便秘等[3], 而腹泻是鼻饲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食物反流造成误吸是肠内营养支持中最危险的并发症[4]。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因为缺乏主诉症状, 故与危重清醒患者相比较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危险性大。

3.2 传统鼻饲方法的不足

用传统的鼻饲方法灌注自制流质, 很难保证流质的质量, 而且重复开放性手工操作容易发生细菌污染, 造成细菌性腹泻;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 一次灌注量不易掌握, 注入压力与速度不易控制, 容易引起腹胀、呕吐、甚至窒息等;用普通输液器滴注, 容易造成水性腹泻;肠内营养液是高渗液体, 短时间内进入较多的高渗性液体会造成肠腔渗透压快速升高, 引起渗透性腹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极差, 且昏迷者不能表达自己主观的不适, 故使用传统的鼻饲方法腹泻发生率很高。

3.3 电脑输液泵鼻饲的优点

并发症发生减少, 腹泻通常在鼻饲早期因消化吸收不良及使用高渗性营养液时营养液温度过低、浓度过高而发生。病房温度恒定在22~24℃, 避免了营养液温度过低, 使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鼻饲营养液的滴速, 有利于营养液的充分吸收, 减少因高渗性营养液快速进入胃肠道造成渗透性腹泻;密闭式输入方式使营养液与外界隔绝, 可减少细菌污染, 避免因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性反应;鼻饲量由于是逐日增加, 使胃肠道有个适应的过程。本文发现10例腹泻患者大多在鼻饲后4~20d发生, 以年老患者多见, 可能与老年人因胃肠机能减退、机体抵抗力差、鼻饲初期胃肠道不能适应有关。

总之, 应用电脑输液泵持续、匀速滴入肠内营养, 腹泻、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食物反流减少, 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与护理患者。

摘要:目的 研究改进鼻饲的方法, 以减少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14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方法, 试验组应用电脑控制泵控制鼻饲滴速的方法。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使用电脑输液泵控制鼻饲滴速可明显降低腹泻、呕吐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外伤, 重型,鼻饲营养,电脑输液泵

参考文献

[1]何志萍.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早期鼻饲喂养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4) :1207-1208.

[2]诸葛海鸥.88例重危外科患者行肠道营养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1, 26 (2) :56.

[3]曹辉琴, 李桂连, 罗星辉.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10) :1442-1443.

输液泵操作 篇2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一)目的: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

(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

(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

(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输液泵鼻饲 篇3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7例危重病人, 医生下达医嘱后给予留置胃管, 根据医嘱给予持续输注营养液200 mL, 每天4次~6次。

2 方法

2.1 正确留置胃管

一般选取16F~18F的硅胶胃管, 按正规操作方法留置胃管, 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 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和扭曲。

2.2 改良的一次性输液器

沿输液器与过滤网连接的上方剪下 (记住要保留与过滤网连接的硬管部分) , 按常规做好输液器排气, 然后将其与胃管尾端接口连接, 这样输液器就能与胃管尾端连接紧密, 既预防了营养液溢出, 又避免了营养液将过滤网堵住。

3 效果

经过改良后的输液器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均未出现漏液现象, 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调整输注速度, 病人均能顺利完成输注式鼻饲。

4 体会

一次性输液器改良后, 胃管与输液器紧密衔接, 不造成漏液, 保证鼻饲量准确, 保证病人安全;操作简单、方便, 不需外加成本, 省时省力;保证病人床单元的整洁、干净, 使病人舒适,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戴丽娟, 金仁琴, 许大云.改进鼻饲法对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2) :50-51.

[2]张丽萍.营养泵恒温持续喂养在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8) :1003-10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输液泵鼻饲】相关文章:

输液泵04-27

输液泵操作04-11

静脉输液泵操作流程04-27

鼻饲的护理05-07

鼻饲误吸06-06

鼻饲的家庭指导05-31

鼻饲病人的护理要点05-28

昏迷病人鼻饲注意事项04-18

鼻饲常见护理并发症04-22

鼻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12

上一篇:直流宽带放大器设计下一篇:通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