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2024-04-10

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共9篇)

篇1: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1、初中规律: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好学生初一的目标是:每次考试应在(百分制)数:98-100,外:95-98,语:88-94。

每校出题都是针对中考的。如果初一每次考试你的成绩达不到以上的标准,你在海淀区排不进前600名。

海淀前600名中考报志原时基本所有在海淀招生的市重点都能去成。前500名100%能去成四中和人大附,前800名能去成西城的实验和北大附。前1500名去清华附和101。

海淀前600名中,人大附占200名左右。

2、通过参加竞赛过中、高考是回报率最低的方法。因易造成偏课,给未来事业发展留下极大隐患。

中考是考基础的,要求绝对不能偏科。到了初二以后就能看出,排名靠前的都是各科均恒的。真诚提醒初一的家长,绝对不能偏科。如果偏科严重中考要考进人大附和四中非常困难(有获奖的除外)。大家可以看到,中考人大附录取线529,四中530。中考物理化学难,录取线低点。人大附525/519,四中520。

数学少而精,因中考数学初一内容几乎没有。大家记住:各校都以初二以后成绩签约,初一应试太亏。初一要做的就是打基础。我孩子初一不很优秀,初二以后在海淀区各科都名列前矛。

语文和外语关键是要看对书,看对内容。

初一抓语文非常重要。语文学习上课外班和家教几乎没用,这不外乎些技巧。初一学习的关键是多读书,大量阅读训练。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6分,作文60分,这些都取决于阅读,而这点几乎决定了大家的胜负。大量阅读,先把中考要求的.五个名著读完,再大量读其他方面的东西。过了初一期末你们就看到你们孩子阅读部分丢多少分。有的孩子啥都看,现在语文成绩稳定在90-93。这是唯一办法。到了初二再用些考试技巧,考到90以上是肯定的。

初一做英语题也许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了,浪费时间。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到初二再做题就可以了。英语如果要在外面上辅导班,要学口语,不要学做题。如果新概念二学完,并真正掌握,中考没问题。关键是真证掌握是很难的,大多数学生是学完就完了,考试时难于使用好。我的体会最好初三学新概念三,至于口语对未来非常重要,我孩子口语非常好,可以和外国人流利交流。我的体会是要上小班外教口语。

如果初一多读书(语外),初二巧妙做题,经过一年半肯定能考到语(百分制)90-93,外96-98。

大家可真对各自的目标定个学习计划,如果从初一开始有计划训练,成绩达到(按中考标准)数:116,外115,语106,物98,化78肯定没问题。这个成绩肯定能排进海淀前120名内。

篇2: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篇3: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杜绝“闭门造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数学是“起始教学”, 因而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 利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提问, 让学生带着趣味去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品尝趣味。不懂的问题要积极请教, 杜绝了不求甚解的“闭门造车”的学习现象,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如人教版初一上第4章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中, 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 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故宫与长城吗?这些建筑物美丽吗?喜欢吗?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它的样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许多遐想, 感觉非常有趣。此时教师可乘胜追击:“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我们的设计师是怎么创造的呢?”问题一出, 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 不能回答上来。然后, 教师将这些疑问引入到图形认识上。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 兴致盎然地参与学习, 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注重“分层次辅导”教学, 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在以往的教学中, 由于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因此在教学评价中, 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 不太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在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即使检查, 也是出几道认为学生应掌握的综合类题目, 因此许多学生尽管听了一节课, 也掌握了一部分内容, 但在课堂测验或单元测验中却反应不出来。这样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课题组从数学知识入手, 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 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为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使用, 我们把每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变成某一个知识点的测试题。

例如, 在学习ax+b=0 (a≠0) 的方程时, 把它分成a为正整数、a为负整数、a为分数或小数的几个学习过程, 并分别编写测试题, 称之为分层测试卡。根据课堂教学进度, 每节课编一张分层测试卡, 并分层给分, 每层100分。对合格部分给予鼓励, 不合格部分当天进行补习及补测。通过这种“分层次辅导”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的整体把握, 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自如。

三、依据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注重课堂问题的逻辑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必须符合初一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 依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绝对值时, 举例: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 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处, 并让学生建立数轴恰当表示他们的位置。然后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他们步行的速度相同, 谁先到学校?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 各抒己见, 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数轴上表示一个数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通过层层设问, 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 有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假如在课的开始部分, 直截了当地说出:“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绝对值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负数 (正数) 与原来数的相反 (相同) ”。这样死板、生硬的、概念化的教学方式, 不但不符合教学要求, 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思维, 不利于形成有效性思维。

四、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师生相互合作, 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要打好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中要突出合作性, 可以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互评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机会, 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 既可以发展自我, 又可以学会欣赏别人;教师从反馈中, 积极汲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初一下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收集、分析数据, 相互探讨, 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篇4:如何打好初一数学基础

关键词:初一;数学;打好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31-01

一、注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凭借自己的优势,敏锐的数学智慧和上课艺术来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我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学科,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接着,我给学生介绍了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用树状图把初中知识: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与证明、图形与坐标实践与应用(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等表示在黑板上。然后介绍几个“数学中巧解实际问题的事例”,如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信服和接纳,从此,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喜欢学习数学。

二、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农村中学学生水平不一、纪律差,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随着课堂教学步骤走。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方法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

“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上,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

“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做好小学到初中的平缓过渡

初一新生刚刚告别小学的学习,开始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独立自主转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扬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另一方面着重发展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对记忆方法的选择。如对绝对值的理解记忆。

2、注重以旧引新,合理引导。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讲授新课的时候,适当挑选一些新颖有趣、富于挑战的问题作为引子。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计算6-2,7-5,60-20;其次出示0-3,3-7,20-60等。故意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趁势引入本节课课题。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篇5:重视课堂积累打好写作基础的方法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的我们常常会遇到让人头疼不以的问题,那就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家都迫切希望孩子们个个能妙笔生花,可偏偏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句空洞,缺乏美感,甚至于连语句的组织都有很大的问题。面对着一大段疙疙瘩瘩,辞不答意的句子,着实让我们语文老师无从入手,只能做一个深呼吸,耐着性子帮助学生先把句子整理通顺。而学生们也把写作视作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常常看见他们咬着铅笔头,捧着脑袋想个半天也写不了几行字。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S版的语文教材以及现行的`新教材都采用了许多措辞优美,深得小朋友喜爱的文章。如果学生能将先这些语言化为自己的,那将为他们的说话甚至于写作添上深动的一笔。我主张让学生多背诵课文,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画为自己的语言。

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第一、第二单元有两篇文字特别优美的课文《啊!故乡那轮明月》、《我爱三峡》。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将故乡的那轮明月,将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幽深秀美的巫峡、急流险滩的西岭峡描写的美仑美涣。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重视朗读指导,由读到背,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一、营造美的意境,加强朗读指导

要使学生背出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文。于是,课前,我搜取了一些图片,让学生边听课文,边欣赏有关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

其次,我在出示了课文中优美句子后,和学生们一起配合朗读句子。我在朗读时,有意地加重了语气,给学生一个明显的提示,为学生处理句子的感情提供了示范。

然后我引导学生从一个分句到一句话再到一小节逐一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从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样一来,便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由读到背,熟读成颂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便设计了一个环节由老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让他们主动地想背课文,我花一些工夫,逐字逐句地分析,处理感情使学生陶醉在老师的朗读中,并对背诵课文跃跃欲试。

背诵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个别背,男女生比赛,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参与面也大大提高。

当然,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背诵课文,背景音乐是少不了的,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放松心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自然地发挥感情,比就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诵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篇6:如何打好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篇7:初一数学如何打好基础

现在的初二初三学生中, 有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 这个问题原因所在, 主要是初一数学的基础没有打好.我们现在列举在初一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对所学的知识点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不去作深透的分析理解与应用, 很容易忘掉.

2.在解题时, 不注重解题过程只想结果.当真正考试时需写过程时, 漏洞百出, 很自然就得不到高分了.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是,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在解题时学生往往忘掉“系数化为1”.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落掉一些注意点, 课后不及时做作业所以不能及时发现, 再加上即使发现了又不去补救, 长此以往就留下许多小问题了.例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中移项要变号, 而有些没变号, 那就会解错了, 还有最后结果要把字母写在左边数字写在右边.

4.有些学生不仅解题不善于总结与归纳方法, 学完整个章节也不能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不能理顺所学的知识点, 形成一定的体系;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 你将会发现, 天天做题, 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 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 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 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去解决.久而久之, 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 弄的一团糟.

5.不能记好笔记和错题集, 有些题型一错再错, 相反给自已带来加重学习的负担, 久而久之成绩自然会出现滑坡现象.

6.没有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不懂的要不装懂要不就随它而去, 时间长了也就形成问题了.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 在初二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到了初三学习更深更复杂的问题以及总复习就很难把握了.我们要想学的顺心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 认真的作好课前预习

1.至少要提前一天预习新知识, 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预习.

2.在预习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时, 把在预习中遇到不会或不理解的问题记下, 那样自己在上课时将会有目标去听课, 利用课堂时间抓住教师讲解你曾未理解的问题.

3.预习好例题.看例题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解答过程, 而是先阅读题目, 审清题意,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解才能解得结果.解出答案后与例题比较, 看自己的想法跟例题所给的解答过程是否一样.若不一样的话, 再想想例题为什么这样解, 有什么优越之处.

第二, 认真的学习概念和公式

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 一是, 总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二是, 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 不能灵活变式, 如工程类的问题中的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不能灵活转化为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要更细心一点, 观察特例, 更深入一点, 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 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第三, 认真的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 积极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 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 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 对该问题不求甚解;二是, 不好意思, 怕问教师被训, 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比如, 解答识别同类项没有掌握好的话那么如何去合并同类项呢.这类不会的问题积累多到一定程度, 就影响到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记住;“勤学”是基础, “好问”是关键.

第四, 认真的归纳与总结题型以及章节知识点

归纳与总结, 当你会总结题目, 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 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 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 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 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 我自岿然不动”.譬如, 最好在学完一章时把本章知识点用树状图描述出, 学完一本书应用一棵大树状图描述, 其中用几个主枝干表示章, 整本书就会在一张纸上解决了, 很清晰.那样很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第五, 认真的记好笔记, 收集好典型题与错误题

篇8:从点滴抓起为幼儿打好语言基础

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幼儿,将能够大大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应从点滴抓起,为孩子打好语言基础,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勇敢地说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教师和其他成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勇敢地说出心里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目的。但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较差,而且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小朋友表现得拘谨、胆怯,不太愿意和同伴、教师交谈。“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平时要注意给幼儿的心理创造良好的环境,经常与幼儿谈心,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开心事和伤心事等,逐渐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让幼儿觉得老师和家人一样,是可以信任和亲近的人,从而慢慢放松心情,能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谈。

语言区角是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专用区域,教师可以把语言角布置成一个动物书店,给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说话。移动黑板经过巧妙改装变成一面图书墙,装上“小动物书店”的招牌屋顶,仿佛身临其境,幼儿取放方便,可随时翻阅、互相介绍,同时又增加了语言角的立体效果,扩大了空间感。另一面的墙上挂了许多彩色的图片牌,牌上的图案清楚、形象、鲜艳,给幼儿直观的视觉冲击,幼儿很感兴趣,经常三两成群地聚集在那里,翻翻、看看、说说; 或拿在手里,和好朋友做猜图游戏。教师还可在区角放置小动物手指玩偶、食物的配对卡片等,供幼儿边玩边说,鼓励幼儿积极与小动物打招呼、自我介绍、假想情景对话等,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激发幼儿说话的愿望,放松幼儿心情,使幼儿能勇敢地说话。

二、教给正确的语句形式,帮助幼儿连贯地说

小班幼儿刚从学说简单的单词过渡到学习完整的语句,对语句形式还不熟悉,导致幼儿无法连贯、完整地表达意思,教给幼儿正确的语句形式,可以帮助幼儿连贯地说话。如有的幼儿想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会说成“天上下雨怎么?”“小鸟是怎样飞的?”说成“小鸟飞怎么样?”“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却说成“兔子快?乌龟快?”,一些疑问词不会正确使用,问句的结构混乱;有的在回答问题时断断续续,只说到了几个关键的词,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马上教给他们正确的语句形式,引导幼儿跟着学说几遍,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学说,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时要耐心、细心地倾听幼儿,发现语句上的问题及时帮助幼儿更正。教师的语速要放慢些,以便幼儿听清和模仿,千万不能因幼儿表达不清而否定他们的能力,相反, 要多肯定、多鼓励,从简到难,逐步完善幼儿的语言结构。

三、纠正个别的发音问题,教会幼儿正确地说

小班幼儿的发音也是语言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客观和主观的两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发音问题。其中客观因素是指幼儿自身的发音器官和听音器官还没发育完善,发音不到位,有的音特别是舌根音发不出来,如声母“G”“K”开头的音, 发音位置比较靠后,幼儿很容易发成舌尖音,所以常常会把“哥哥”说成“的的”“故事”说成“肚事”“西瓜”说成“西八”“裤子”和“兔子”“卡车”和“塔车”“开门”和“胎门”分不清等,这是由于生理原因所造成的阶段性发音不准现象。也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如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的普通话发音不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正确分辨,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这样讲话才可爱,不但不及时纠正,还故意去学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在不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了不正确的引导,逐渐形成了俗话说的“刁嘴巴”。我们教师要耐心引导,指出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让幼儿反复跟读,直到改正为止。

四、渗透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经常地说

《纲要》指导我们:“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园语言教育应以一日生活为途径,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1)在教学活动中说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讨论、回答时说话外,还要在观察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话。如在观察兔子时,让幼儿和同伴互相说说看到的兔子是怎么样的,从而让他们在物体对眼睛产生直观刺激的第一时间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当小兔子活蹦乱跳地展现在幼儿眼前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小兔子真可爱!”“小兔子的毛是白色的!”“两只耳朵真长!”“眼睛红红的!”“走路跳跳跳!”……这时教师如果顺势教幼儿学说新词和完整的描述性语句,幼儿就会很感兴趣,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也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功能得到锻炼。

(2)在游戏操作中说话。幼儿在游戏时,不论手中在操作什么东西,常自觉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或与他人对话,这些声音大都与操作内容有关,而且教师也制止不了。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个特点加以诱导利用,把操作过程编成儿歌, 让他们边做边说。如在玩泥工时,看到幼儿做棒棒糖,就编一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插插插,插上一根小木棒,甜甜的棒棒糖真好吃。”又如在数学游戏“给小动物排队”时,幼儿边操作教师边念:“小动物,来排队,一个一个排整齐,不抢前,不落后,个个都是好孩子。”幼儿自然跟着教师一起念,这样幼儿既掌握了操作要领,也练习了说话。

(3)在生活小环节中说话。在一日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不能忽视。如在进餐时让幼儿欣赏儿歌:“小朋友们来吃饭,饭菜营养真正好,牙齿就像两把刀,切烂以后送进肚。”睡觉时引导幼儿学说:“中午休息时间到,快把门窗(嘴巴、眼睛)关起来,做个甜甜的美梦,头脑清醒身体棒。”散步踩小脚印时,边走边念: “小脚印,真有趣,一前一后,一前一后,走得快。”……洗手时、排队时、课间谈话、塞衣裤时、上下楼梯时、玩大型玩具时等,都有各自的儿歌辅助语言,这种儿歌形式的语言朗朗上口,幼儿十分容易学说,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说话,也使各个环节的常规井然有序。

篇9: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一、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0°, 9 0°)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最关键是要找出一个点, 将其作为角的顶点, 然后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过来.

例1 (2009年全国Ⅱ卷) 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AA1=2AB, E为AA1中点, 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例2 (2005年福建卷) 如图1,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A1=AB=2, AD=1, 点E、F、G分别是DD1、AB、CC1的中点, 则异面1直线A1E与GF所成的角是 ()

点评:本题也可以平移A1E到B1G, 解△B1GF, 得cos∠B1GF=0, 也可求得同样结果.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 9 0°]

找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交角, 要过直线上—点向平面作垂线.关键是要找垂足落在何处, 才好求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3 (2009年浙江卷) 如图2,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各棱长相等, 侧棱垂直于底面, 点D是侧面BB1C1C的中心, 则AD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大小是 ()

分析:如图2, 找直线AD上的A点, 作平面BB1C1C的垂线, 则垂足是BC的中点E.∠ADE是A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 转化为解直角△AED.设棱长为2, 则所以∠ADE=60°, 故选 (C) .

点评:本题也可以先取BC的中点E, 再证AE上平面BB1C1C.

例4 (2009年深圳调考卷) 如图3, AB为圆O的直径, 点E、F在圆O上, AB∥EF, 矩形ABCD所在平面和圆O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已知AB=2, EF=1.

(Ⅰ) 求证:平面DAF⊥平面CBF;

(Ⅱ) 求直线AB与平面CBF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 (Ⅰ) 只要在平面DAF上找出一条直线AF, 垂直于平面CB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即可, 利用直径上的圆周角, 得AF⊥BF.再利用平面ABCD⊥平面ABF, 可证CB⊥平面ABF, 有AF⊥CB.

(Ⅱ) 由 (Ⅰ) 得AF⊥平面CBF, FB是AB在平面CBF上的射影.故∠ABF是直线AB与平面CBF所成的角.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作FH⊥AB于H, 利用等腰梯形ABEF求得.在Rt△AFB中,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求得AF=1, 在Rt△AFB中, 所以∠ABF=30°.所以, AB与平面CBF所成角的大小为30°.

点评:本题 (Ⅱ) 由 (Ⅰ) 的启示, 找出AF⊥平面CBF, 而得到研究的目标:∠ABF为与平面所成的角.

三、二面角的范围是[0°~18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是重点, 构造平面角主要有六种方法: (1) 根据定义; (2) 利用三垂线定理; (3) 利用二面角的棱的垂面; (4) 利用两同底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两条中线; (5) 射影法, 利用面积射影定理S射=S侧·cosθ; (6) 向量法, 利用二面角的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相等或互补.

例5 (2009年安徽卷) 如图4, 四棱锥F-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 其对角线AC=2, CF⊥底面ABCD, CF=2, 求二面角B-AF-D的大小.

分析:利用 (3) 二面角棱的垂面法作平面角.设底面中心为O, 作OG⊥AF于G, 连结DG、BG.由BD⊥AC, BD⊥CF, 得BD⊥平面ACF, 有BD⊥AF.于是平面BGD是AF的垂面, ∠BGD是二面角B-AF-D的平面角.转化为解三角形, 在Rt△AGO中, OG=AOsin45°=.在△BGD中, 由GO⊥BD, OB=OD=OG=, 得∠BGD=90°.

点评:本题利用 (3) , 即二面角的棱的垂面法作平面角.

例6 (2009年全国Ⅰ卷) 如图5, 四棱锥S-ABCD中, 底面ABCD为矩形, SD⊥底面ABCD, 点M在侧棱SC上, ∠ABM=60°.

(Ⅰ)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 (Ⅱ) 求二面角S-AM-B的大小.

分析: (Ⅰ) 利用中位线的性质, 作ME∥CD交SD于E, 则ME∥AB, ME⊥平面SAD, 连结AE, 作MF⊥AD于F, 则AFME为矩形.用代数法研究, 设ME=x, 则建立方程槡 (2-x) 2+2=槡3 (2-x) .解得x=ME=1.从而2ME=DC.故M为侧棱SC的中点.

点评: (1) 本题的 (Ⅱ) 是根据方法 (1) 即定义法作出平面角, 再转化为解三角形. (2) 本题也可以H为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用向量法解出.

练习题:

1.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侧棱AA1=2AB, 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2.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AC, 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 DE⊥平面BCC1. (1) 证明:AB=AC; (2) 设二面角A-BD-C为60°, 求B1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

3.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是矩形, 已知AB=3, AD=2, PA=2, ∠PAB=60°. (1) 证明:AD⊥平面PAB; (2) 求异面直线PC与AD所成角的大小; (3) 求二面角P-BD-A的大小.

上一篇:大输液质量下一篇:团委实践部招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