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的作文

2024-04-21

香包的作文(精选14篇)

篇1:香包的作文

端午节马上到了,老师说:“在端午节那天要在身上洒上雄黄酒,戴上香包,就会保佑你一生平安。”我想在端午节那天买一个香包,可是我又觉得做一个香包更有意义。

我东瞧瞧,西瞧瞧,不知不觉来到了东洲路。无意间发现了一间一元超市。走进门,叔叔问:“你要什么东西?”“请问有香料吗?”有你等着,我马上给你拿。”买完了薰衣草和艾叶草,我就完成了做香包的第一步。

我回到家,拿出一块红布,在上面画了一个较长的长方形,再剪下来。接着我开始缝,先把长方形对折,沿着两条长开始缝。刚开始缝还简单的,然后我就加快速度,“哎哟,哎哟,疼死我了。”我尖叫道。赶快放下针生怕再被针扎到,就急忙跑去请教妈妈,“妈妈,为什么你平时缝衣服时缝得又快又好呢?而我却扎到了手。”

“这叫熟能生巧”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听了后,又一次拿起针小心翼翼地缝着,缝啊,缝啊,终于缝好了。

“耶,我成功了!”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很开心,因为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

篇2:香包的作文

以往的端午节香袋都是在市场中买的,虽然精致美观,可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今年我们就要过一个独特的端午节!学校组织了同学们一起做香袋!

早上,我哼着小曲儿,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迎接这不一样的节日。

我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盼到了下午的班队课,大家四人一组的围在一起,把漂亮的步、剪刀、香包等材料放在了桌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吴老师下命令了!

我好不容易才静下心来听吴老师讲着一项项注意事项。“好了,大家可以开始做了。”吴老师的指令一下,班里的同学像是飞离了笼子的鸟儿,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了起来。

我也不例外。我从一堆布料中选出了最满意的一块,把它折成了一块不大不小的长方形。接着,我拿起了针线,把线小心翼翼的穿进了针中。我拿起布料,把它反了个面折好,再用笨拙的小手在布料边缘缝着。

“哎呀!”我大叫一声。原来我不小心把针扎到了手呀。我把血轻轻地擦了,又开始干起了活。咦?这缝好了该怎么做了呀?我急忙向志愿者阿姨求助。阿姨认真地教着我,我也认真的听着。道了谢后。我又加紧做了起来。

我把香袋反了过来,向老师取了香包和绳子,把香包装在了袋中。又用针线把香袋封了口。呵呵。一个香袋诞生喽!不过。我的香袋还不怎么美观。这怎么办呢?看我的!我拿了些装饰品把香袋装饰了下。

篇3:论耀州香包的艺术风格

中国地大物博, 民间文化形式多样, 由于地域差异形成的民俗文化生活之间有所区别, 表现出的民间艺术形态就各不相同。在此我就以我的家乡耀县的香包为主简要的谈谈。虽说针对香包来讲, 庆阳香包最具代表性, “庆阳香包是陇东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民俗内涵最深厚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古朴绚烂、粗犷强烈, 制作精致讲究。然耀县香包也毫不逊色, 它淳朴而素雅, 体现了当地人民淳厚的民俗风情, 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民俗文化,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样式丰富而多样, 其不失精致

耀县香包主要是端午节佩戴的, 而且是以小孩为主, 因此主要都是一些独立的小包, 因为小所以更显得精巧, 让人爱不释手;也有一些立体的大包, 是小孩满月时长辈对其的祝福而给孩子做的, 可以摆在家里作为装饰, 也可以挂起来给孩子玩耍, 既实用又好看。制作香包的都是一些农家妇女, 她们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 然后通过概括、加工、装饰等手法制作出来的, 因而题材非常广泛, 那么样式必然就丰富多样。从题材上看有动物、昆虫、家禽、蔬果等, 然最常见的是十二生肖, 各个都活灵活现、动态各异;从佩戴的方法上看, 有头戴的, 肩卧的, 手腕戴的, 胸前挂的, 后背背的;从制作手法上看, 又分软包和硬包, 硬包又有平面的和立体的, 其中花样繁多, 样式各异, 丰富多彩。

二、造型传神而写实, 其也不失装饰美

耀县香包的制作主体是农家妇女, 特别以老艺人为主, 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太太, 看着走路都不灵便视力也变的有些模糊了, 但她们做起香包来飞针走线, 手脚麻利, 那些东西好像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她们的心理、印在她们的手上, 制作好的香包一点也不缺少精致与传神。她们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为基础, 因为熟悉所以制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造型上也会遵循写实并达到传神。如做的白菜香包, 它的大小不超过四厘米的长度, 却像是真白菜的缩小版, 做的非常的逼真和写实, 其中白菜茎部用白布做, 叶子用草绿色做,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在绿叶子上用较深的绿线绣出整齐的叶脉, 这样一个完整的小白菜香包就做好了。其中简单且大方, 视觉上感觉丰富而又形象逼真, 再穿上漂亮的小珠子, 加上流苏, 进而打破了白菜的素雅颜色, 增强了装饰的韵味。

还有一些大点的香包, 主要是大人在小孩满月时给孩子做的, 形式上以立体的为主, 其造型更为讲究, 手法丰富, 由于大因而制作更为细致精到些。如布狮子, 整个造型借鉴了舞狮里面狮子的形象, 外形较大, 做工更加精细且完整具体, 整体用草绿色, 肚皮用桃红色, 把狮子背部和肚皮的颜色区别开来, 遵循真实现象, 然又没有绿色的狮子, 这一点又有很强的装饰性, 眼睛的形状也很独特, 外眼角为尖形且向外斜上方倾斜, 内眼角为圆弧形, 眼珠子也会用立体感较鲜明的针法表现,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最具特点的当数鼻子, 鼻头用四个小球体叠放成锥体, 鼻梁用一个小圆柱变现, 把鼻子的立体感很真实的表现了出来, 手法上却又有很强的装饰感, 非常形象生动。整个造型是写实传神, 又具有很强的装饰美, 这都是农家人的艺术, 从中可以看出它是高于生活得, 是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愿。

三、色彩搭配鲜明而对比强烈其也不失雅致

民间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喜欢大红大绿, 色彩鲜艳夺目, 香包主要是人们拿来在身上佩戴, 要起装饰的作用, 也就是要好看要醒目, 因而喜用非常鲜艳的颜色, 纯度高对比强烈。最喜用红、绿、黄等高纯度的颜色, 达到鲜亮的效果。俗话说的好,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 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 黄能托色少不了, 这些都是说民间艺术的用色和配色。如布老虎的颜色大部分都以黄色为主, 肚皮下面用粉红色, 眼睛为黑色, 嘴是朱红色, 其中为了表现的更为形象还会用白色布剪出一排牙齿绣上去, 两颗电表性的虎牙也被表现了出来, 整个五官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布剪出形状, 贴到适当的位置上, 再用彩线用锁边的针法绣上去, 整齐中又有变化, 这些颜色的搭配是整个老虎少了一份森林之王的凶猛, 多了一份憨态可爱的神情, 这些颜色都比较鲜艳, 朱红、草绿、柠檬黄等都是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 搭配起来对比强烈, 视觉效果鲜明, 然又有粉色、黑色、白色、灰色作为调节色, 把太强对比的颜色进行调和, 使其色彩鲜艳又不失雅致, 单纯中又有丰富的变化, 真是达到了艳不俗, 淡适宜的特点, 体现出人们淳朴的生活态度。

四、寓意深刻而美好其不失民俗文化

香包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把香料包起来的布包, 然由于农村妇女各个都有一手好针线活, 香包的制作也就越来越讲究, 越来越精致。在耀县人们最重视农历的各个节日, 端午节更不例外, 到这一天人们给孩子浑身上下戴满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包, 孩子们胸前挂的, 后背背的, 手上戴的, 女孩子在头上也有扎的, 都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 老人们也会戴几个, 祝福她们健康长寿, 挂在家里则是驱邪镇恶, 除瘟疫, 驱五毒, 老人们经常说戴在哪里哪里就不会有病痛, 因而人们会在孩子的全身戴满香包, 可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诉求, 体现了人们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如在当地小孩胸前佩戴大蒜香包, 预示着将来要走洲过县做大官, 在头上戴预示着这一年不会头痛生病, 这些都可以看出, 农家人对健康的向往, 对孩子将来的美好期望, 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 生活美好, 为家乡争光添彩, 为祖国多做贡献。

“民俗主要是由下层民众创造, 人人传习自我教化的习俗。”那么, 香包更是这样, 首先佩戴香包的习俗就是人们从很早就传承下来的, 制作香包的方法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那些针法、绣法、样式等无一不是, 就是现在有创新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香包在农村是不可缺少的, 俗话说“农民是靠天吃饭”, 因而各种祈福的习俗活动就比较繁多, 而端午节佩戴香包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它上面, 人们祈求生活美好, 身体健康, 消灾灭难, 庄家丰收等等, 因而香包中的民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耀县香包结合了当地人们的民俗文化, 与陕西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农民画、皮影、刺绣等相融合, 表现出劳动人民朴实的民俗生活, 寄托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 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丰富了当地的民间艺术, 继承和发展了民间文化。但是对于香包的传承我们还是要重视, 每每快到端午节的时候, 在我们县城的街上就会有一些农家老太太挑着做好的各式各样香包在卖, 这让我感到喜悦和激动, 因为我们民族的这些美好的民间艺术仍然在流传, 旧的样子仍在传承, 新的样子也在不断创造出现;然过后我又会担忧, 在这些农家艺人里没有年轻的面孔或者说很少, 我们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如果没有年轻人的继承, 那要怎么传承下去, 因而我们都要重视起来, 保护这些民间手工艺, 让它们在自己的领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香包是一种流传深远的民间艺术, 具有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双重的纯手工艺。文章从样式丰富而多样、造型传神而写实、色彩搭配鲜明而对比强烈、刺绣工艺细致而讲究、寓意深刻而美好、制作过程复杂而灵活五个方面, 具体阐述了耀县香包的艺术特色, 使其对香包这一民间工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香包,精致,色彩鲜明,纸样子

参考文献

[1]王娜.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M].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8:78.

篇4:小兔子的香包

森林里的小兔子贝贝看不下去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想到可以做一个薰衣草香包来驱蚊。说干就干。天刚蒙蒙亮,贝贝就上山采薰衣草去了。采好薰衣草后,贝贝把它们放进用布缝好的袋子里,扎好口袋,香包就做好了。香包真香啊!闻着香包,听着蟋蟀唱歌,贝贝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落山了。贝贝赶快回家,经过一棵松树时,听见树上传来小松鼠琪琪生气的声音:“讨厌的蚊子,走开!”贝贝抬头一看,琪琪正不停地摇着蓬松的大尾巴驱赶蚊子呢,可身上还是被咬了几个大疙瘩。

“琪琪,我把驱蚊的香包借给你吧!”贝贝热心地说。

“谢谢你,贝贝!”琪琪高兴地接过了香包。

很快,大家都知道贝贝有个能驱蚊的香包,都跑来向他借,贝贝都不知道该把香包借给谁了。

这天清晨,大家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贝贝的家门口借香包。这次,贝贝没有像往常那样把香包借给大家,而是笑呵呵地对大家说:“我来教你们做香包吧!”“好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贝贝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薰衣草,然后又教大家缝好一个个香包。

这天晚上,每个小动物的枕边都放着一个薰衣草香包,大家都睡得那么香、那么甜……

轻轻一点:这是一篇简短的小童话,小作者用这个小故事教给大家“授入以鱼,不如授入以渔”的道理,情节设置合理,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语言上如果能再生动活泼一些会更棒的。

篇5:端午的香包作文

我们准备好针线、布料、香料,然后把针线穿上,这次,妈妈教我做立体三角的香包,还说让我认真学,好好看。

一开始,我拿出一小块方布做,妈妈说一步,我跟着学一步。可是没多长时间,线可能是因为太长了,就不知不觉绕在一起打了个死结。哎,又要重新缝。第二次缝的时候,我把线的长度缩短,可只逢到一半就没线了。后来又逢得太乱,香料塞进去漏出来了,是个次品。妈妈有点急了,说:“你真是个笨手笨脚的人,一点也不像个心灵手巧的小男孩!”我有点灰心丧气,噘着嘴说:“妈妈,男耕女织,你懂不懂?”妈妈哈哈大笑,说你有本事耕田去。我被妈妈说得无语了。这时,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毅力二字,我又有了信心,又开始缝起来。终于,通过我的努力,这次我把线的长短都估计好再缝,果然缝好了一片三角布。我把三角形的布料翻过来留了一个小口,小心翼翼地拿着香料放进去,再把剩下的小口缝上,一个三角形香包做好啦。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太棒了,太棒了!

篇6:端午的香包作文

老师为每个人准备了香包材料,我们亲手制作,准备送给辛苦养育自己的妈妈,让甜甜的爱爱伴随妈妈一身。

我先把小猪佩奇的各个部位分开,再把脚插进裙子里,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地进行着,但在穿针的时候,我遇到了两个困难:我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瞪大了眼睛,凑近针眼,可左穿右穿就是穿不进,我用“求救”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好像明白似的,亲切地说:“你用错线了,应该用这条线。”我听了,连忙修改。在我缝线的时候,线总喜欢抱在一起,就像分不开的两兄弟。为了解决这事,我就把线拉得笔直后再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把香包做完了。我叹出长长的一口气:“哎,看来做香包还真不容易啊!”

放学后,我把香包藏在身后,一见到妈妈就递给她:“妈妈,这个香包送给你。”妈妈高兴极了:“谢谢你,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不用谢!”我害羞地说。

篇7:端午的香包作文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做五六个香包给我。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最好饰品。有了它我便肆意炫耀起来。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篇8:论庆阳香包的造型设计特色

庆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地处陕甘宁交汇处。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 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堪称“庆阳五绝”。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 底蕴深厚。香包, 俗称荷包, 古时称香囊、香袋。《尔雅·释器》曰:“妇人之纬谓之缡”, 又称“香缨”。香包具有香味, 这香味来自里面装的有香味的中药材, 如艾片、藿香、雄黄等。所以在庆阳人心中, 香包不仅具有装饰和赏玩的作用, 还具有杀菌除病、驱除异味、清爽神志的功效。

关于香包的起源在庆阳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香包是劳动人民在劳作及生活中留下来的艺术杰作, 那时的妇女在农闲时都会进行手工制作, 香包便是其中之一;另一种说法是其与庆阳民间制作的八卦马甲、花马甲、虎头鞋, 虎头帽等, 都是人们祈福平安及辟邪用的, 是希望家族美满和谐的一种心灵寄托, 人们制作易于携带、造型美观的香包, 把图案绣在上面, 用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还有种说法是香包是行军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的工具, 史称“锦囊”。随着时间的推移, 香包的发展也日益成熟, 并且地域特色愈加明显, 颜色多以互补色搭配, 色彩亮丽, 形态稚拙传神, 针脚精细纤丽, 寓意深刻。

二、庆阳香包的造型、图案种类及形式美表现

图形是人类重要的视觉表现语言, 庆阳香包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承载着原始美术的精神文化, 它的造型及图案就是最好的说明。庆阳香包的造型及图案往往是把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空间的异类物体相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图形往往蕴含着中国古代阴阳互动、“天人合一”、四环贯通的哲学思想。由此可见, 不同物体相组合看似随意, 其实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 只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引发人们的思考。庆阳香包的图案内容主要分为人物、故事、动物、植物、文字、几何、宗教符号等。庆阳香包的人物类造型包括神话传说中的孩童图形和传说中的成人图形。孩童图形往往都呈现出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而成人图形则更加丰富, 表现主题大都出自民间神话传说, 最为常见的有“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故事类造型通过人物故事, 从而教导、启发人类, 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盘古开天”等。动物类造型多以象征的手法表现美好的寓意, 如孔雀、凤凰组合在一起象征吉祥富贵, 龙、凤组合在一起预示着婚姻的美满幸福。也有单独的动物装饰图形, 例如蝙蝠图、麒麟图、蝴蝶图等。植物类造型是庆阳香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造型, 通常都以自然界中的某种植物为元素, 在此基础上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抽象的概括, 使图案的装饰性更强。常见的主要有牡丹图、梅花图、莲花图等。文字类图案一般以文字或者其变异字形组成, 庆阳香包的文字造型多有“福”“寿”“喜”等。其中, “寿”字图案应用最为广泛, 它的造型种类多, 具有较强的图案装饰效果。几何类造型的最大特点就是造型整齐且有规律可循, 通过规则的图形组合形成秩序美。庆阳香包图形中, 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就是太极图, 太极图的特征是由黑白两条鱼形纹组成, 以圆心为中心点旋转对称, 相交的S形曲线显示出强烈的运动感和韵律美, 构图巧妙简洁。太极图形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即“物我相融, 天人合一”, 它表达了一种表面静止、实际却永远运动的状态。宗教符号图形主要指如庆阳香包中常见的“”纹标志, 源于佛教, 代表着太阳四射的光芒。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特征。在艺术创作中常用形式美去表达一些情感。庆阳香包的传统图案在无形中对现代装饰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也正是形式美的法则才体现出庆阳香包造型的形式美。点是一切形式的基础, 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 点对人们的视觉起着无形的引导作用, 香包图案中运用点的不同形状大小及排列, 引起人们的相应的心理反应。点的移动会产生虚线, 虚线增多又会产生面, 点使图案变得更加有趣, 由静止变为运动, 强化了视觉效果。线有很多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反应。庆阳香包图案的线条, 有的优雅、流畅、柔和, 具有女性阴柔美的特征;有的稳定、有力、肯定, 具有男性阳刚美的特征。点和线的移动、扩大又形成面, 香包的图案面的设计常常是通过正负形或者共用线形成图底关系来表现的。如果香包图案中的一个形的轮廓完全被另一个形借用, 就能形成巧妙的反转图形。

庆阳香包图案的形式美给人自然、质朴、和谐的感觉, 表现出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人们不断在自然中寻找形式的规律和法则再运用到图案上, 自然界万物都以其独具的特性启发着人们的思维。

三、庆阳香包的造型设计特色

庆阳香包的造型设计多种多样, 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 动植物, 人物及文字、宗教图形等不仅造型质朴生动, 而且往往象征着某种精神内涵, 因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间图案。

(一) 实用性造型

庆阳香包的图形纹样讲究平面装饰性, 不仅在形态上受到民俗实用功能的影响, 同时也在造型风格上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民俗实用功能倾向。庆阳香包在造型中以香包既定图形为基础,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组合造型, 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象, 创造出的图形都具有一定的内涵。例如鸳鸯戏水、凤穿牡丹, 以隐喻的形式表达真挚纯洁的爱情。还有龟蛇盘结, 在传统文化中, 龟蛇象征着长寿, 将龟的图案绘制在蛇的图案中间, 体现长寿主题。

(二) 完美性造型

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表现在佛教哲学上, 与其“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循环人生观不谋而合, 表现在庆阳香包中, 即是造型的主要特征——崇尚完美。庆阳香包的造型很少看到残缺的形象, 通常都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 达到了集中、向内。讲求物的完整性, 显示出一种外张力。例如庆阳香包中的“双鱼共首”造型中, 两条鱼都以完整的形式被放置在竹篮之中, 寓意是“年年有余”。“六娃和合香包”则有三个男孩儿和三个女孩儿, 和合成六个, 体现了古代“三生六变”的观念。中国古人出于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 在造型要求上求全求美, 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 达到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 寓意性造型

中国古人的文化气质较为内敛, 在情感的表达上重含蓄, 以含蓄为美。庆阳香包的寓意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通过香包艺术地反映他们的民俗生活、思想特征及美好愿望。如鸳鸯和双飞燕喻义夫妻恩爱, 永结同心。“五毒蟾蜍”是在蟾蜍的背上绣出其他四毒, 达到驱邪的目的, 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即人们希望以毒攻毒, 希望平安健康永远陪伴着自己。诸如此类的香包还有“水火既济”“抓髻娃娃”等。

(四) 随意性造型

庆阳香包在用材上经济实惠, 针法虽然是民间特有的, 但并不十分考究。通过质朴的图案形象和鲜明的色彩在劳动人民的心底里点燃挚爱的火苗, 所谓“大巧若拙”“大盈若冲”就是说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 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 而从更深一层意义表述是说任何完美的东西不在于外形上的直接表露, 而应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庆阳香包从外形的纯真质朴透溢出内在美的魅力。

(五) 抽象性造型

庆阳香包中的一些图案是用抽象的形式表现主题, 例如点、线、面的几何形图案, 要把各种动物、植物等改变为抽象的几何图案, 显然要比单纯的写真复杂得多, 要把对象的形体结构、色彩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态, 这并非简单的概括、夸张和变形, 要饱含着内聚力、律动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香包中绘制的太极图样式、“”字纹样式, 都有着深厚的意义。

(六) 概括性造型

庆阳香包图案用色夸张大胆亮丽, 组合自由灵活, 视觉冲击力很强, 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感觉, 倾泻着一种原始的热情与亢奋, 这种用色是庆阳香包色彩美的体现之一。除此之外, 色彩以象征手段拓展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黑、白、赤、青、黄这五色在庆阳香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色都以象征的方式出现在香包配色中, 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 青色象征着冷静, 黄色象征着尊贵, 等等。再者, 庆阳香包用色讲究色彩的互补, 追求色彩的多样性, 色调艳丽、明快, 装饰效果好, 也达到了香包特有的装饰性。

四、结语

人类的审美意识有不同的表现, 华丽是一种美, 古拙亦是一种美, 图案的形式之美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它将会随着审美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发生变化, 也会随欣赏者不同的审美趣味而发生变化。庆阳香包的造型及装饰取材十分丰富, 形式多种多样, 无论从内容、形式、造型到色彩都是独具一格的。它的风格古拙单纯, 拙朴粗狂, 朴实无华。庆阳市通过香包节使香包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庆阳香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也是庆阳人民时代传承和守护的精神家园, 凝结着千年以来庆阳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凸显出庆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芮彩虹, 杨晓燕.试论庆阳香包图案的形式之美[J].陇东学院学报, 2014, (03) :142-144.

[2]李薇.庆阳香包的纹样造型艺术特色[J].大舞台, 2014, (08) :227-228.

[3]许小兰.庆阳香包造型设计研究[J].丝绸之路, 2013, (08) :84-86.

[4]刘学莘, 宋魁彦.庆阳香包图案表现技法探究[J].美与时代 (下半月) , 2009, (04) :74-76.

篇9:庆阳香包民俗的艺术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庆阳香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中国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78-002

一 庆阳香包概述

庆阳香包又称荷包,古称香囊、香袋、香球、佩帏、容臭,庆阳当地俗称“绌绌”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一种民俗物品。根据传统或手绘的纹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剪切成片并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香包刺绣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传统社会中,庆阳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保存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主要特征:男人耕种劳作,女人做饭织布。独特的生存环境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庆阳的广大妇女在布料与针织的世界里大显身手,创造出了独特的香包民俗文化。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八百年以上了,可见香包在庆阳的历史久远。香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发展出了礼仪、传情、祈福的功能。

二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样式

庆阳香包不仅造型多种多样,装饰手法也颇为丰富。庆阳香包的刺绣风格称为陇绣,多采用打子、包绣、拼贴立体绣等。庆阳香包用色偏向强烈鲜艳的对比,大红大绿,用色自由搭配、率性活泼,倾泻出一种原始激情的亢奋情绪。庆阳香包常见的造型有“横行螃蟹”(图1)、“抓髻娃娃”、“五毒蟾蜍”、“鸳鸯戏水”、“娃娃鱼”、“孔雀牡丹”、“花团锦簇”、“双鱼戏珠”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贴近生活,贴近民俗,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庆阳香包的装饰图案依照香包造型来作变化,最主要的表现题材有福禄寿喜、蝙蝠、五毒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在民间多代表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庆阳香包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寓意,反映出中华民族群体古老的生命意识,保留了人类摇篮地的遗风以及浓厚的原生态文化意识。如2001年在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图2),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后人有诗赞曰:“干岁香囊藏佛塔,万针刺就海棠花,巧手绣出花藏界,诚心献给净土刹”,再如“盘古开天地”与“五毒蟾蜍”等,都是具有很深寓意代表性的香包作品。

三 传统庆阳香包的艺术魅力

香包的制作工序很复杂,从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每个步骤,都必须严谨制作,每一关都必须做到合格才会呈现最终的艺术效果。从现存的早期的庆阳香包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市场上泛滥的香包造型的原型,早期的庆阳香包有更加精细的制作和更纯粹的原生态的美感,从每一个香包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制作者的深情投入以及精良做工,这也是之所以现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被我们重新关注起来的原生态艺术的魅力所在。

1 材料的不可复制性

早期的香包制作的布料都是由最原始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即织布机慢慢织出来的,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台过于浪费物力人力,但是不可否认,原始织布方式织出来的布料会更加经久耐用,而原始染布作坊提取出来的染料也更加稳固不易退色,包括香包刺绣所用的丝线或者棉线,也更加结实耐用、易于保存,所以从质量上来说,原始的技术下的原材料具有不可复制性。

2 造型的时代性

首先原生态艺术形式的出现必定与当时流行的风气或民间思潮有關,民间艺术是一个时代中最基本民情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更加倾向于创作者个人对周边环境、自身经历的单纯反映,是最朴实的人民对社会动态的回话和对自己的愿望的期盼,例如,当生存环境良好、生活富足时,多会出现“吉祥如意”(图3)、“孔雀牡丹”、“花团锦簇”之类的吉祥的以装饰图案为主的香包,而因为个人的对生子的热切盼望时,又会出现“百子千孙图”(图4)子类的香包。再次在香包刺绣中,所涉及的图案风格、人物造型等都能凸显当时的时代外貌,这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之处,在无形中由民间最基层的人民所记录下的历史与时代的进程与特征。

3 情感投入的纯粹性

庆阳一直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所以保持着最原始、淳朴的原生态文化,是“最朴素、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恰恰是落后的地区反而传承下来的艺术最完整和质朴。庆阳香包像净土一样保持着最真挚的情感,手工制作的妇女们不以经济利益为第一出发点,而是更多的因为其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寄情于此的目的而来制作的,香包作为她们与别人交往、互相馈赠、传情寄情抒情的一种特殊媒介而发展着,我们今天去欣赏早期的香包作品,很直观的可以发现她们绣功是今人不可比拟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有序而均匀、不急不躁,给人一种恬淡舒缓的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享受这,并不是因为前人的技术多么好,而是因为制作者的心态是我们今天不能达到的和超越的,所以不可否认,这也是早期香包艺术品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民俗遗产的原真性

香包是一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祭祀、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自我传承,是民间情感的自由表达与展现,也是民间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通过复杂的民俗现象来探究民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源流与底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学价值之所在。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民间,生存于民间,无论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还是加工制作艺术,都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原创的,没有加工包装,没有矫揉造作,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的艺术杰作。

nlc202309030926

四 庆阳香包现代变迁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庆阳香包也逐件为国人所熟知,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从这一年开始,庆阳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2003年,庆阳市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文化名城”;2005年,“庆阳香包绣”制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民俗艺人贺梅英老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的冲击以及现代艺术与设计对香包设计的影响,香包的生产制作、艺术特色、商贸销售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生产技术的改进

非物质遗产也正是因为其扎根人民,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未得到肯定和认可,可见它是具有脆弱性的,它的脆弱性一方面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能脱离该民族或地方人民的生活生产,即不可脱离产生它的文化环境,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濒危性的历史遗留物,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保护和传承,~旦错过大好时机,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消失。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刺绣技术的革新,香包上的刺绣工艺也引进了机械化的生产以弥补了手工生产的低效率,使得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代替,香包这种具有强烈的手工艺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批量化的方式来生产。但是过于追求经济回报,生产厂商在原材料上不够高标准,选取的香包底布质量差,布料稀松,经过机械缝制变得更加脆弱和松懈,易于破裂,而刺绣的丝线或者棉线不够结实易断裂,另外所谓的香包已经几乎没有香料来填充,即使有,也是化工香料,細节决定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这些每一处细节的偷工减料,导致精品难以再现。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这些所谓的艺术品变成了“机器复制时代”的一件普通的复制品,也失去了本雅明所说的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灵韵”。

2 艺术特色的变化

从造型角度而言,传统的香包大多数是平面化的挂件,现在的香包则增加了立体的造型设计,也改变了传统的对称、规矩的构图,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和新颖化。在色彩搭配,除了传统的大红大绿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搭配外,由于电脑配色与机器提花技术的加入,香包的颜色更加多元,也更多现实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香包的造型也开始引入当下的流行文化与卡通文化,如喜洋洋、机器猫等卡通造型也成为香包新的品种。在拓展了香包的种类与市场、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逐渐在失去庆阳香包自身的文化与地域特色。从庆阳香包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保护、创新与传承也是当下中国任何一种手工艺品在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时的两难抉择,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清新的认识到,传承不等于保守,创新不等于媚俗。

3 文化产业的发展

由于生产方式变为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销售模式也由传统的小买卖变成了集中式销售,如每年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在西峰区设立民俗一条街“锦绣坊”,集中展示庆阳香包文化,庆阳香包因此得到广泛的宣传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有这样一种西北民艺,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庆阳香包的传统产业,使庆阳香包从传统的炕头生产变成了批零商品买卖,大大的带动了庆阳香包的发展,使香包成为庆阳很重要的文化产业。

香包产业的发展冲击了还在坚持“炕头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商业化在带来重复和无新意的同时,也带来了物美价廉,这使得以纯手工为生的民间艺人很难再坚持下去,毕竟手工制作投入的是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的付出,如若没有相应的可以换来的报酬,今天的民间艺人,明天很有可能彻底转行消失。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众多的灿烂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俗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庆阳香包,从国家层面对民俗艺术和文化遗产重视和保护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庆阳香包的研究与保护方兴未艾。从目前来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还在探讨中,实现“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的转化,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保护机制,具有异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篇10:端午节的香包作文

到了教室,我们开始做香包。我心想:做香包肯定很简单,可没想到,真正动起来,却这么难。

按照老师示范的样子,我左手捏针右手执线。我穿线时,一会线高了,一会线又偏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把线穿好了。穿完线又打结,我想着奶奶平时打结的样子,可试了一遍又一遍,结始终打不好。没办法,我让老师帮我打结。线在老师手上那么听话,打结只是食指稍转的事儿,没一点问题呀!哎,不是我笨,就是老师太聪明!

开始缝了,天哪!看着简单的缝布,到我手里也困难重重了,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真不知该从哪边下手。犹豫半天,咬牙开始缝了。心想:缝失败就失败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在错误中改正,才能做得更好。开解着自己,开始动手了。有了大不了失败的准备,缝起来也没那么难了,一会就缝好了。虽针脚歪七扭八,但我也欣喜不已。缝好了之后,我请老师帮我装进香料。再把口缝上,一个香包就做好了。

篇11:香包优秀作文

最有趣的是“蝴蝶扑瓜”的故事。传说有一个新媳妇长得很漂亮,公公起了邪念,新媳妇很为难左思右想,想到了香包。她做了一个蝴蝶扑瓜的香包送给公公,让他猜其中的含义,说猜到就依他,否则就死了心不要再去纠缠。公公左猜右猜,一直猜不出来,只好作罢。原来这个香包的意思是:小瓜才有花,引得蝴蝶扑,老瓜已经没有花了,不会引来蝴蝶了,言下之意:你太老啦,我对你没兴趣!

还有一些香包夸张变形,但变异得很有道理,比如“阴阳荷包”,上面是叶,下面是花,这样反着制作表示阴阳颠倒,喻意晚上太阳晒,白天月亮出来,阴阳交替,万物生长。“鱼龙变化”更是在一条只有五寸长的龙身上用365个小布片绣成,鱼藏在龙身上,365个布片代表一年。

篇12:香包作文400字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发材料——一粗一细的两根红绳子,一块具有中国风的红布以及一根细小的针。看完水晶老师的示范,大家便开始做了起来。我先把红布对折一下,使反面朝上,接着把细线穿进针的洞里。这可烦了,因为洞小的缘故。所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线穿进洞里了。接着把线打结,这是因为缝的时候要固定。我打的是每个人都会的结哦!把绳子一绕,形成一个圆,然后把绳子绕进去,结就打好了。

要进行最难的一步了,——缝,我先把针从反面穿进去,从另一面拉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虽然老师说要缝得密,但我一点也没有耐心,所以草草地缝着两面。咦,怎么回事,原本应该是横着的线不知不觉中居然竖起来了。这可怎么办!我看了一会儿,发现是穿的面错了。唉,看来不能再这么不认真缝了。我开始仔细看,生怕再缝错。“嘶”一不小心扎到手了,好疼!但不经历失败哪来的成功呢?在缝补的道路上,这是不可避免的啊!我又静下心来慢慢缝,好不容易把两面都缝好了,接着翻过来,一个小袋子就出现在你眼前。

篇13:香包的作文

1.1 上古遗风浓郁

庆阳香包本身的地域特色非常鲜明闪亮, 且群众性非常广泛, 其象征了辟邪、避凶、祈福、去病趋吉等意义, 其寄托了庆阳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追求, 同时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非常明显的象征性, 其崇尚的是朴实和率真, 秀雅而古拙。庆阳香包的个性独特、粗犷、夸张, 其存在的上古遗风非常的浓郁, 即效法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充满信仰、充满热情。因此是古代人民积极健康、善良淳朴、乐观向上的风貌与精神的重要写照。庆阳香包中包含了民族文化的雄奇瑰丽、博大精深, 其阳刚的气魄代表着传统文化思维习惯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1.2 颜色跳跃大胆

在庆阳香包制作的过程中, 其颜色绮丽隆重、大胆泼辣, 大多都是自然生态中的原色, 例如纯蓝、纯绿、纯红、纯黄等。颜色激情四射、浓烈而艳丽, 非常热闹, 很少出现复色或者灰色等颜色。庆阳香包的用色, 与民俗心理因子、民情心理因素以及庆阳的地域环境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鉴于清扬所处的地域位置, 造成了黄土高原颜色上的缺陷, 成为了人们对某些色彩产生一定的心理慰藉。因此大部分的庆阳香包, 在颜色上比较侧重于靓丽、灵活、自由的搭配。

1.3 借物言情精准

庆阳香包具有率真、稚拙、浓烈的写意, 因而其表达的借物言情的效果非常精准, 尽管香包外形较小, 但却是借物传情、寄托精神的重要工具。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 即体现了从古至今, 庆阳人民对昂扬向上人生态度, 同时也体现出了远古先民对童年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因此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睿智与奇巧、精深与玄妙、博大与厚重。

2 庆阳香包的文化价值

2.1 陇东民俗文化的重要旗帜

在陇东地区, 庆阳香包是展现起民俗文化的重要旗帜, 是民俗文化以及民间文化代表中的典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庆阳人民通过积淀大众智慧以及文化, 形成了庆阳香包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结晶, 其不仅将庆阳的社会形态以及地域时代特色很好的刻录了下来, 同时也是庆阳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种民俗文化即是民族文化。庆阳香包不仅要促使庆阳香包文化事业发展的更加繁荣, 同时还需要对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的各种资源加以保护, 并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民族精神、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历史树立起更大的自信。

2.2 激励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庆阳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以及劳动过程中, 发现了庆阳香包这一民间艺术, 同时创造了香包的刺绣艺术, 因此庆阳香包是庆阳人民记忆和喷发的情感。庆阳香包不仅是联系人民情感的发条, 其印证了庆阳人民生存、发展、生活以及进步的轨迹。在经历了长期的雨雪风霜, 以及见证了民族历史的喧闹与祥和之后, 孕育出了具有艺术韵味以及张力的庆阳香包, 它的轮廓之妙、抽象之美承载了庆阳人民对梦中轻抚以及现实景色的美好眷恋。

2.3 促进文化以及经济双重建设

在庆阳香包文化中, 其包含文化价值非常独特, 且具有深厚的民俗内涵, 同时其艺术上还具备非常独特的思维观念。在开发、研究、整理、记录以及挖掘庆阳香包文化的过程中, 其不仅丰富和充实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同时还对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弘扬作用。在新时期, 为了将庆阳香包这一艺术品牌不断做大, 使得香包文化产业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 就必须对其文化价值加大研究, 同时不断将该民俗文化弘扬出去, 这样才能确保庆阳香包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结束语

庆阳香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印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 并且预示着庆阳人民消灾祈福、避害趋利的心理, 因此是解读古人意识和心理, 以及解读生命意识的重要基石, 承载着古代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同时也是传递“去害祈福”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黄国鑫.甘肃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J].艺术科技, 2016, 02:56.

[2]张梦雨.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6, 04:124-125.

篇14:庆阳香包绣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关键词]庆阳香包;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28-02[作者简介]崔玲(1979-),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兰州市骨干教师。

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实践、创新的创造型人才。为了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也提倡创造性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探索基于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途径。

一、课程背景与调研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我校于2008年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家长和教师认为当地非物质文化丰富,而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对非物质文化也很有兴趣,但是其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香包、刺绣、剪纸是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风情,2006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刺绣、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蕴涵着深邃的汉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着远古时代先民们朴素的本原哲学,记录着源远流长的图腾崇拜,追溯着亘古不变的文化主题——繁衍生息,讲述着我们祖先在陇原大地上的奋斗,凝聚着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我校来自陇东地区的女教师很多,她们大多数都会刺绣和剪纸。基于此我校开发了“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这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获得优质教育。

教材的编写目的:一是想让学生了解陇原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四是通过让学生做香包、刺绣和剪纸,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五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六是培养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明确了教材撰写的方向和目的,编者利用自身良好的条件,深入庆阳农村学习香包、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做法,同时到西峰市几个大的民俗工艺品公司去学习先进的理念,使自己不但掌握了香包、刺绣、剪纸的简单制作,而且有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为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各种科技知识及创新意识已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各教研组的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2008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工作。小组由校长总负责,教研室协助,各教研组积极配合,保证了校本课程研发的顺利进行。“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在研发过程中,设计了多个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新材料、设计新图案来完成香包、刺绣及剪纸作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中通过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开始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环境,并学会回收利用废旧物品,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课程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人”。

本课程教材共有五章十三节,撰写完成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三次修改,使其在内容上更丰富,在教法上更完善,在语言上更通俗易懂,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本课程通过了学校教材领导小组的审议,被确定为学校重点校本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心型香包的制作(2—3课时),五彩粽子的制作(3—4课时),向日葵的制作(3—4课时)。比如在制作向日葵时,第一课时为绣制5—6个向日葵花瓣,第二课时将所有绣制好的花瓣依次连接起来,绣成向日葵的雏形,第三课时做流苏进行装饰。

三、课程管理与评价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只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和评价制度。

(一)从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

1.课程管理: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进行统一管理。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师安排、教师培训、课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检查等,总务处负责提供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教研室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并进行评价等。

2.教师管理:教务处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进度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处归档。

3.学生管理: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完成作业,不得随意缺课。学生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学生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评价,考核结果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注重考勤和过程性评价。(2)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级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3)对学生学习成果以汇报、展览等形式展示。

2.教师评价:(1)从教学计划、进度、教案、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完成和考勤等方面进行评价。(2)从学生学习成果和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3)从家长问卷调查和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课程效果与反思

“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校本课程实施以来,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学生问卷调查,95%以上学生喜欢本课程。本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家长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比较认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陇原大地的传统文化,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水平,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远工程,校本课程深具地方特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系列课题的研究,吸取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带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向纵深发展。在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浩艇,冉煜华.论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6(5).

[2] 刘学莘.庆阳香包装饰纹样造型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2010.

上一篇:猜字谜语下一篇:神童的背后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