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读书的日子作文

2024-04-07

「初中作文」读书的日子作文(精选14篇)

篇1:「初中作文」读书的日子作文

「初中作文」读书的日子作文

读书的日子作文一:读书的日子

遨游在茫茫书海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领略着人类思想的精华,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书中,我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好美哟!

小时候,我看见爷爷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一本书乱翻起来。爷爷见我对书兴趣甚浓,就给我买回了几本画报。我立刻就被上面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吸引住了,而且像磁石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这些画报成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充满阳光的乐园。她伴随着我慢慢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画报再也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欲望。于是,我便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书回家看。我上学时在路上看,吃饭时在家里看;睡觉时在床上看。有时妈妈喊我几遍,我也充耳不闻,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妈妈见我被书迷成这样,便嗔怪我说:“只顾看书,饭也不用吃了,真是个‘书迷’”。我听了不以为然:“书迷”就“书迷”呗,管它呢!反正在书中,我也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因为我有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初中,我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妈妈无情的剥夺了。但是,我依然酷爱看书。我常常躲着妈妈偷偷看,因为我对读书的追求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我会捧着《三国演义》,去领略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上的“火药味”,我会抱着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到天明。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噢,读书的日子,好快乐、好充实。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了世界四大奇观,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这就是我读书的“报酬”,虽不很华贵,但很丰厚。

我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在波涛汹涌的书海中遨游,时时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我像一只雏鹰,等待着羽毛丰满的那一天,飞向成功的殿堂。读书的日子里,我虽经坎坷,却能向知识的彼岸驶去,向成功的殿堂飞去,成了老师同学喜欢的“文学新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日子,每天都是充满阳光的,每天都是充满欢乐的。读书的日子,真好!

读书的日子作文二:读书的日子

我是个书虫,因此,谈到读书,我简直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我完全可以说上几天几夜,甚至写成一本小说。显然,把这一切都写到这篇作文中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只想谈谈那读书的日子。

犹记得读人生第一部巨著《三国演义》的情景,那是我八岁的时候。那时我虽小,但也识得不少汉字了,于是妈妈便让我看《三国演义》,同时也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嘛!

说真的,当时我一看见那本厚书就腿软了,心想:这真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历程。不料,事实与我的想象完全相反,当我一翻开书,就完全被书中那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我做完作业就看,躺着看,坐着看,连上厕所的一点时间也不放过,真是“走火入魔”呀!现在想起来真是发笑,当然,因为一些不正确的读书姿势,我也付出了代价:戴上了眼镜。

读书的日子,心总是随着书在动,曹操杀吕伯奢那一个片断,让我恨不得操起菜刀把曹操砍死,阚泽献降书差点被斩,让我紧张了好一阵子,尤其是《赤壁之战》,让我似乎看到了曹营火光冲天的情景,我时而一跃而起,时而拿着一杆“银枪”杀敌,仿佛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期,就在战场上厮杀似的。

当然,书中也有我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如《华容道》、《走麦城》和《白帝城托孤》就是三个典型的片断。其实,最让我伤心的也是唯一让我流泪的是《葫芦谷司马懿脱险,五丈原诸葛亮长眠》,读完这一章,我不禁仰天长叹:苍天啊苍天,你为什么下那一场大雨,让司马懿死里逃生,却让诸葛亮长眠于九泉之下呢?虽然我悲痛不已,但历史如此,我也只能扼腕叹息了!

自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又陆续读了许多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等等,每次读书,我都觉得整个身心都融化在书中了,我与主人公同欢喜,共悲哀。读一本书仿佛就是一段奇妙的旅程,让我兴奋不已。

读书的.日子作文三:读书的日子

在上三年级前,每天总会坐在大榕树树阴下,读杨红樱写的校园小说.可是,三年级之后,作业和学习的时间多了,所以看书的时间也少了.但是,读杨红樱阿姨的小说仍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一次体育课上,我偶然找回了以前那种悠闲读书的时光.那节课,我们跑完操场,便做自由活动.我拿起杨红樱阿姨的《能味出孩子味的乌龟》,寻找着看书的好地方.

一阵风把我的目光带向了田园乐的榕树阴下,我怀念起以前那悠闲的日子.于是,便很快吹去灰尘,坐了下来,打开了书的大门.

杨红樱阿姨写的书,似乎有一条秘密通道,把我带进了书本中.读了龟背上那译出来的甲骨文,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我们拥有美好的时光,而现在,只剩下回忆和怀念.因为,大人们以爱的名义,强迫我们看没有儿童色彩的文字,使我们失去了读他们所谓的”闲书”的时光.

末了,书中的乌龟在我的心中,似乎有了他的地方,就一定有真正的孩子,一定有每天可以自由读书的孩子.哎,书看完了,我的心似乎还在是书中.

啊,真怀念悠闲读书的日子呀!

读书的日子作文四:读书的日子

偶尔站到书橱前,一本本看过去,那些亲切的书,经过日光触摸的痕迹,仿佛也有了记忆。这一本或者那一本,当年看它时的状态、季节、心情还能想起。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最佳黄金时期。除了求学阶段,我的读书黄金期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讲故事,因为要给孩子讲故事,买儿童读物成了爸妈的头大的事。

我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妈妈给我讲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刚听过,我从母亲的声音中听出小女孩的哀的心情和痛苦的生活。

我渐渐地迷上了曹文轩的小说经典,如:《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小说里唯美的感伤情愫曾深深吸引过我。老师让我们少看一些他的作品,但我知道《草房子》一定是他人生中见到的第一颗珍珠。

买过两年王艳娥的《林肯的故事》王艳娥的小说充满一股力量,人物类的小说更为我青睐。我还喜欢他的很多人物传记。

岁月匆匆,如指间流沙。那些读过的书新朋友来了,老朋友一样散发着熟悉的气息。

渐渐的我学会了拼音,开始看了注意版的《小猪唏哩咕噜》。就这样我走上阅读之路。

篇2:「初中作文」读书的日子作文

每当我静静地坐于桌前翻开令人着迷的书时,总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享受。书所发出的微香,是多么沁人心脾,让人如痴如醉。手轻轻的翻过书时,总能感到无限丝滑。风吹过书页,那“哗哗”的乐曲总是那么悦耳,那么清脆,再在一旁放上一杯清茶,品着茶,嚼着书,是多么快乐销魂。读书的日子总是那么云淡风清,逍遥自在。

我最早的读物是小人书,如《龟兔赛跑》、《三只小猪》等等。一大张图片配着一两行小字,小字上还注着拼音,当时的我虽不能全部懂得故事的含义,但上面那精美绝伦的图片明显地告知了我。看着图片,我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看小人书的日子总是那么云淡风清。后来,童话王国里那多姿多彩、奇妙无比的世界,就像吸铁石一般,牢牢地将我吸住。《海的女儿》让我惊叹她的善良,她悲惨的遭遇让我泪落如注;《丑小鸭》让我惊叹它的毅力,最后的精彩转身让我啧啧赞叹。我畅游在童话的海洋,欣赏那婀娜多姿的世界。童话故事就是我那时的七彩阳光!渐渐地,连童话类的小书也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我家附近的宁波大学图书馆。一走进那里,我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每次进去,就像被魔爪抓住了一般,只进不想出。里面的书花样繁多,特别是《意林》这种杂志,每一本都吸引我的眼球。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例如《身体课》那篇短文中的那位老师,严格而又耐心地教导学生,使学生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从而取得成功,让我深受感动,惊叹老师的伟大无私!我最喜欢《意林》的父亲节专刊,看到姚晨、谢娜、杨幂给她们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读着她们朴实的话语,亲切的问候,我有点感动,又有点冲动,便悄悄地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放在他的床头柜里。本来脾气暴躁得像头牛,动不动就怒气冲天的父亲,读了我的信后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便是看书的收获,看书才能受到的启迪。《意林》让我学会了自尊、自强、自爱,更让我懂得了要学会感恩,理解他人。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我的作文水平随之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读书,我快乐。读书的日子,云淡风清;读书的收获,无与伦比!

篇3:教会初中学生读书的策略

笔者认为, 抓语文教学, 应从“读”抓起, 从课堂抓起。

众所周知,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 其中, “读”是基础, 是前提。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 丰富语汇, 领悟为文之道, 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读”不过关, 写、听、说就失去了依托, 学好语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语文先抓读, 理所当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探索, 将其命名为“三多”朗读教学法, 取得较好效果。

“三多”朗读教学法的要旨有五:一是明确提出把范文朗读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不是可读不可读) 。二是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了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精神。三是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在上课时动口、动脑又动手, 成为课堂的主体。四是强调了朗读的方法主要应是“出声读”“齐读”。五是指出了努力的目标是培养习惯, 形成风气, 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三多”法的实施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课后复习三个阶段。

1. 指导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要腾出时间给学生读, 又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课前预习便必不可少。

笔者在课前预习的指导上做到了“三要”:要提前布置、要指导方法、要经常检查。

“要提早布置”是事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任务, 这在刚开始时要特别重视, 一定要一课一课地预先布置, 以后视情况逐步过渡到以单元为单位统一布置。

“要指导方法”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得到, 又很快见效。这些方法归纳为“两个要求”:对整本书 (当新教材刚发下时提出) 要求看说明 (序言) 、看目录, 浏览课文, 了解总体要求, 明确学习任务;对每篇课文, 要求读单元提示、本课预习提示、训练重点后通读课文。达到两个目的: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包括自查工具书、在文中圈记号)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叙文记住“六要素”, 议论文理出论点、论据、论证, 说明文说出该事物的特征。

“要经常检查”很有必要。日常检查由班长、小组长执行, 教师主要用课堂提问、课后抽查的方法。

实践证明, 只有认真地、持之以恒地抓课前预习, 使之形成习惯, 蔚成风气, 课堂教学中的多读才有可靠的基础。

2. 强化课堂朗读。

课堂上的“读”, 除教师范读、录音放读外, 学生的“读”常用的有默读、出声读、表情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读全文、读片断、复述式读、背诵式读、比较读等。采用什么读法应根据授课时数、教材篇幅、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笔者的指导思想是, 尽可能安排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出声读、多齐读。

篇幅较短的诗歌、文言文等一般是以朗读为主。在疏通大意、讲清要点后就让学生读, 能当堂成诵更佳。篇幅长的, 也尽量挤时间读。有的采用“读读议议练练”法, 做到“长课短教”;若课时较少, 则选读重点段落或精彩片断;有的选读戏剧片段。

3. 重视课后复习。

复习中我们照样是“读”字当头。教完一课后及时复习, 要求至少再诵读一遍范文后做有关练习;要求背诵的反复成诵, 并默写一遍;文中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都应背诵、摘录。单元及期末总复习, 要求在通读课文、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重点。由于平时做练习时都在课文中做了记号, 复习通读中看到记号引起注意就相当于再做一遍练习。所以, 这种不加大作业量的读书复习法学生也乐意去做。笔者则主要通过综合梳理知识点、讲解重点、指点复习方法及发动学生互相检查等方式组织复习工作。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笔者认为, 在实施“三多”教学法的过程中, 还应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第一, 课内读与课外读的关系。教材中的篇目文质兼美, 值得反复诵读, 引为典范。但它们仅是名篇佳作汪洋大海之一粟。鼓励学生多读课外好书是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除专门推荐外, 笔者为配合范文的教读对课外书采用“四推荐法”, 即推荐同一作者、推荐同一题材的、推荐同一文体的, 节选推荐原著。

第二, 读与说的关系。初中生说话、答题常见毛病是抓不住要害、条理不清, 甚至答非所问。笔者有意借用读范文、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朗读全文后, 问段落层次;读精彩片断, 让复述要点;教戏剧选段, 让学生扮演角色, 模拟表演;利用课文中的辩论材料, 先分角色朗读, 接着分析其发言条理, 再进行模拟辩论;在班级组织专题辩论会等。

篇4:享受读书的日子

1966年,刚读完小学二年级的我由于“文革”的原因,在家里待了整整一年。我不想总这样无所事事,可干啥呢?若有一本小说看看也好呀!一天上午在去厕所的路上,我看见有一处暖气水泥盖板被打开了一块,出于好奇,我从这个缺口跳下去,想玩一玩“地道战”的游戏。往前摸了十几米远,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被打开的洞口。上去后,我发现这里是父亲所在部队单位办公楼一层的一间储藏室。使我兴奋不已的是,这间不大的屋里堆放的全是“文革”期间收上来的“禁书”。看到这些书,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些“宝贝”可以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今后我就能天天与它们相伴了;紧张的是,这里的书都是“毒草”,如果我“偷书”的行为被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还是战胜了我心中的胆怯。我从书堆里找到一本《三国演义》,赶忙揣进怀里,然后像“贼”一般,飞快地从原路返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进小屋,找了一张牛皮纸把书包好,然后在上面写上“语文课本”四个字,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是谁,我一概保密,决不能透露半点书的秘密。

然而,不久后的一天,我放在枕头下的“语文课本”还是被弟弟发现了。他把书拿给了姐姐,让她读给他听。等我知道后,他们已经看了好几个章节了。因为该书是繁体字,有好多字我也不认识,所以,这部《三国演义》自始至终都是姐姐读给我和弟弟听的。之后,我又在那间地下图书室里,靠同样的方式“借”到了《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书籍。每次“借书”我都是有借有还,送还时保证做到完好无缺。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有一次,我又去“借书”时,发现通往地下图书室的水泥盖板被^封死了。

好在没过几年,初中毕业的姐姐被分配到北京市少年宫工作。那里的图书很多,每到周末,姐姐都从那里借一本小说给我们看。可以说,我整个初中的课外读物都来自于姐姐单位的图书室。后来,由于表现突出,姐姐被单位推荐上了大学,我的课外书也出现了暂时的“断档”。“文革”后期,重视读书的风气渐浓,父亲在区图书馆给家里办了一个借书证,我每两周去图书馆借一本书看。因为借书的人多,想看的中外名著又少,因此,我当时看的书很杂:文学、经济、法律等,只要是书就看,家人和同学都管我叫“小书痴”。那时候,我正在念高中,对语文课情有独钟。自然,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会认真完成,而且,我的作文还常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了京郊农村插队落户。尽管干农活很辛苦,但每天收工回到知青点后,不管多晚,我都坚持读书一小时,而且还在那时养成了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为我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有时,我对儿子讲起过去在那间地下图书室看书的经历,他还认为我在跟他说天方夜谭呢。是呀,如今读书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图书馆、书店、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几年前我学会了电脑之后,那些图书馆、书店就很少光顾了,因为,从网络里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和报刊上的文章。当然,闲暇之余,每每与自己的挚友们一起“侃山”时,我常会把小时候在地下图书室里“窃书”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我想,那段儿时的特殊经历,不仅铸就了我一生的读书梦,而且,也带给了我终身的快乐和幸福!

篇5:读书的日子作文500字

小时候的我并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到了小学即将毕业我也懒得多翻一页课外书,除了学习每学期都必学的课本知识以外,似乎真没看过整整的一本书,我也尝试过认真看完一本,但结果总是半途而废,认为里面的内容十分枯燥无味,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体会不到读书到底有什么好。许多学习不理想的同学都整天捧着一本书,尽管是漫画,小说,也让赤手空拳的我觉得很不是滋味。可我心里仍对书是厌恶之情,不懂怎么激发我的读书兴趣。

直到初中,我怀着兴奋期待心情踏上了新的征程,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刚开学时,学校要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一周军训,这周不上课,军训中在教室待着的空闲时间里,我看到许多人都在看课外书,而我桌上空空如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感到读书气氛很浓厚,就想借别人一本书看看,起码不那么尴尬。教室很安静,我读书读的很认真,不由自主的特别喜欢读这本书,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我在那堂课中居然读了将近一半了,对我而言,能顺当的不厌顺的读这么多已经很可贵了,但我确实做到了,那天晚上回寝室时把这本带了过去,一天时间我读完了。我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感到很愉悦,很充实。我开始对读书产生好感。

初中时期的学习很紧张,也很重要,是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而奠定基础。学习的担子挺重的,我惭渐喜欢安静,常常在学习累的时候拿起一本课外书,屏除一切杂念,忘掉周边所有的喧嚣,静静盯着书,它可能是我需要鼓励时的知己吧。

今年春天本应是明朗而生机的校园被病毒疫情变得如此冷清,国家要求“停课不停学”,正可以趁此机会多看书。我在家收拾杂书时,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书名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心怀激动地拿起它,翻开目录,许多激动人心的话涌现在眼前,有关于努力奋斗的,友情廉价的,人面人心的等等。我坐在那静静的翻着书精读,里面的故事,语言恨不得全部吞进去。大快人心的故事使我顿时心胸开阔,在我心情不好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让我看到了新的曙光。读书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们可以和作者谈话,从作者话中去悟,去探索,去思考人生,从而在他的帮助鼓励下砥砺前行。疫情期间,无数白衣天使站在第一线保卫着人民,保卫着国家,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定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大概读了课外书十几本,虽不太多,但我确实用心读了,体会到书的美好,真正理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而且自己体验过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只有静下心来,静静去品味,细细阅读,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才能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正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使我人生不迷茫,使我有了远大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学的累了,看会儿书,陶冶我们的情操。休息不仅是睡觉,换一种思维,换个脑子去干其他的事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李尚龙,我最喜欢的作者,也是《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作者,也是启迪我人生的好老师。

篇6: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

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1

窗外的天空是明媚的,洁白的云彩高高地像镶嵌在一抹淡蓝上,说不出的温暖笼罩着窗外的世界。

而我,这弱小的身躯,只能瑟缩在这冰冷的一角。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仰望着窗外的蓝天,掩不去的,是颊间的失落与泪痕。

同伴们依然在自由的另一方高歌,它们时而欢笑,时而嬉戏,似乎确实忘记了我——这只落队的小鸟。

受伤的腿却是好了,在这肃杀的严冬之中,我的确保住了性命。可是,成天禁锢在鸟笼之内,我失去了自由。

阳光暖暖地照耀在身上,洋洋洒洒的,有着说不出的随意与亲和,这不禁让我怀念起了曾经飞翔的日子。

在阳光正强烈的时候,我们展开羽翼,随着大队的方向而前进。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将要回到家乡,那片哺育我们生长的树林,我们全身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辉下,不知是阳光还是我们的信仰。我只知,我们的前方就是家乡。我们飞翔着,扇动着,挥舞着我们小小的羽翼,沐浴在阳光之下。

是啊!那曾经是多么永恒的画面,可如今却成为了我美好的回忆。在这四四方方的鸟笼中,没有我的同伴,没有我的天空,没有我的光辉,更失去了我的信仰和希望。我只是一个卑微的囚徒,只是一味地奢望着那片原属于我的天空,只是一再地在寂静无人的时候,唱着哀婉的歌,期盼着同伴们来救赎我。尽管,这不可能。

那片蓝天,如同湖水般透明清澈,不掺一点杂质。可我,却已是伤痕累累,那飞翔的日子,不知还有多久才能再来与我团聚?透过笼外的窗子,我似是看到了同伴们与我一起在天空翱翔的时光,那似是剪切而成的画面,一一在我眼前清晰地浮现,那么真实,那么让人流连忘返。

我感觉自己的身子轻飘飘的,似是飞起来了。看着眼前我曾经与同伴们飞翔的画面,似真似假。可我相信了,或者说我是多么希望这一切是真实的。我高兴地对它们呼喊,一起飞翔在蓝天下。屋内,一个小孩指着鸟笼喊道:“爸爸,这小鸟怎么不动了……”我笑了,因为我终于可以再次自由地飞翔了。

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2

今天,上课明显有些力不从心,除了和往常一样对老师的厌烦,还有一种莫名的情感萦绕心头。很奇怪,我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它。

怀旧,我常常在他人面前批判这种情感,我总是自信的阐述“过都过去了,怀旧就是浪费时间”的观点,可真到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当站在班门口的窗台向不远处的那栋老式建筑眺望时,心头多少还是会有些触动。我做不到心安理得的忘记那里,毕竟那时陪伴我初中三年的居所。在那里,有熟悉的人,熟悉的路,熟悉的一切……

但三年时光,我无时无刻不想离开那里——我厌倦了舅舅的严厉,厌倦了舅妈的教诲,厌倦了那里的一切……

如今离去,不知为何,所有的不耐烦、所有的厌倦都在我迈开腿离开的瞬间释然了。

慢慢的,我开始怀念,怀念起那三年的美好时光,怀念起凌晨五点大庆路的寒风,怀念起深夜十二点台灯发出的微光,怀念起那三年中一切的美好……

顺着大庆路,通过两个熟悉的十字路口,便是母校七中。

七中,近几年来声誉直线下降,无非是一些流氓地痞从中做梗罢了。在那里,我度过了我迄今为止最快乐的三年,我对它的记忆丝毫不亚于徐志摩对剑桥大学的记忆。

那里,储藏了太多太多的回忆。

透过操场的那颗梧桐树,教学楼映入眼帘,我不禁怀念起那些年和我一同在楼上楼下奔走的人,可如今他们的背影都已消散在风中,空留我一人在原地哀叹……

他们,在哪里啊?

九五班的教室设在二楼,由于旁边有个规模不小的屠宰场,所以五班的教室一年四季总是“牛粪飘香”,可如今离去,却又怀念起那牛的嘶鸣……

推开班门,那张残缺的讲桌依然伫立在原地,老师们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滔滔不绝的讲演仍在耳边回响……

我怀念郭老师“更年期”时的猜疑,怀念周老师作业上的“好”字,怀念被李老师拉到办公室背书的日子,怀念和徐老师开玩笑的日子,怀念马老师的“信阳话”,怀念朱老师的卷发,怀念黄老师的憨厚……

怀念九五班的一切……

班主任不是郭泓了,他叫匡汉民。

我在高中不快乐,却再也回不到初中。

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无忧了。

不知道是不是青春期的缘故,突然毫无理由的变得暴躁,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于弟弟过来,也会被我推到一旁,再有时倘若他一哭,我甚至居然莫名有想动手的冲动……。

有时独自一人呆着,会突然感觉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太过激了点,又莫名的开始自悔,内心像卷缩成了一团,躲在角落里,想着想着,竟会再哭出来。脑中所有的忧虑涌出来,随着泪水一起流出,可是,哭后再恢复时,又成了原来的暴躁,孤僻。那忧虑并没有排出,反而又回到了身上,又一次挤压着情绪的闸门,企盼着下一次溃堤。

暴躁、孤僻、自悔,又再次爆发,再没孤僻,再次自悔…。整个情绪好像形成了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并且,这圆圈的半径越来越小,周期的间隔逐渐缩短,我又开始变得喜怒无常,阴晴不定。

我想跳出这个循环,控制情绪的闸门,可是,又怎么跳的出来呢?

又一次开始暴躁,无意间打翻了桌上的水,强忍着怒火弯腰去打扫,内心的怒火不但没有被浇灭,反倒像浇了一盆油,愈烧愈旺。

桌下好久没有收拾了,灰尘遇上水,凝成一小块泥一样,沉积在地上,纸很难擦掉,我怒火上涌,干脆一下子坐在地上,自己生自己的闷气。

坐下,身体自然而然的向后靠去,突然感觉被硌了一下,从身后墙角桌子里侧,露出一本厚书的一角,气正在头上,猛的一扯书,忽然带动桌子在地上“吱呀”的动了几步,好不容易拿出来,拂去灰尘——是一本破旧的童话书。

书字很少,故事也并不优美,但由于满篇的图画,也是像字典一样厚,封面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区别于工整的印刷体,依稀看出写的是我的名字,我突然像触电了一样,想起在小学的时候,自己仿佛就曾抱着这本书,蜷局在这角落里,看着《睡美人》《拉丁神灯》……用小手在上面庄重的写着自己的名字,再沉浸在一篇篇的图画中,浑然忘却母亲的絮叨,桌上的作业,以至于今天还要上学……

再次起身,突然发现自己趴在桌上,泪水浸透了压着的一本童话,题目叫《怀念无忧的日子》……

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4

纸飞机、竹风筝、蒲公英,都是会飞的精灵。承载着纯粹的梦,飞向蓝天的那边。只因童年,只因怀念。

——题记

白驹过隙间,忘了自己怎样粗略地路过小学,也忘了自己怎样迷迷糊糊、磕磕碰碰,又开开心心地走过童年。梦过哆啦A梦的方便袋,养过小智的宠物机,学过柯南的大智慧,逝去了童年,逝去了自由,也逝去了久别的“六一”儿童节……

怀念的日子里,我与小伙伴围着自家的围裙,假戏真做地在屋后的一块空地上摆好锅碗瓢盆,试图为我们的过家家游戏添些趣味。我呀,一边忙着烧根本煮不熟的饭菜,一边忙着分配角色。小A是妈妈,小C是爸爸,其余是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坐在橙红的砖垒成的椅子上。假装吃完了饭,又去玩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丢手绢……那纯粹的不摻杂质的笑容犹如一股清泉,流入每个人的心中。那时的我们,体会的是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的乐趣。

冰心奶奶曾说过: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人生的美,也莫过于短暂的童年,单纯美好的回忆。“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首名叫《童年》的歌一直拉动我心里的那根弦,掀起我对童年的回忆。此时的我,只能翻开书本,与“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文理”的文字共品童年之趣。

烟花再美,也只不过转瞬即逝,而这正是它最美的地方。初中紧张忙碌的生活冲淡了儿时之趣;一身的任务,也让我无法再享童年之乐。我也意识到,现实已把结局注定——我的童年已去,它已如梦般消失。

怀念,我的童年。童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回忆,在我心中,它犹如一朵夏花,永远灿烂,永葆青春。

新的旅程,新的青春,还在延续。太舍不得昨天,就去完成一个更幸福的明天。

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我的童年。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成长的歌。唱着唱着,我走到了十五岁的今天。

怀念的日子作文初中5

桃花开了又谢了,杨柳青了又枯萎了,太阳升起来了又落了,世间万物不停地循环,唯独那怀念的时光却一去不复返了。

——题记

现在读了初中,离开了童年的欢乐时光,整天重复地做着机械的事:起床,上学,放学,写作业……每天心里空洞洞的,好像,仿佛少了些什么,却又想不起来。与小学的生活对比除了作业多点学的科目多点,好像没有什么多大的生活变化。

一日,在家里整理书桌,相框不小心掉了下来。我捡起它,很自然地放在一边。但是,不知为什么,看到它,心里就觉得又充实起来。我的目光一直凝望着它,那是一张小学毕业照。噢!我想起来了,我缺少的就是与老同学在一起的欢乐的怀念时光。

我迅速从抽屉中拿出以前的照片,那些照片虽已泛黄,并且还带着卷角,却勾出了我心中的往事。

第一张,是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陶院游玩,我们在陶院做瓷器时同学帮忙拍的。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心里感慨万分,他们去哪个中学了?好长时间没和他们联系了,他们还好吗?

看到第二张照片,我不禁想笑。那是我的一个同学过生日,他邀请了一大批同学去他家玩,我也去了,我们在吃蛋糕时,互相恶搞,把奶油涂得满脸的。看着这些滑稽的表情,惆怅的心情又变得开心了。

第三张照片是六一儿童节时候拍的。那是我们小学生涯最后一次“六一”了。拍摄了我和几位同学在表演小品,同学、老师们都哈哈大笑的情景。那一些熟悉的背影,他们曾经的话语和背后的支持,我仍历历在目,仿佛才刚过去。

啊!那些逝去的小学光阴,给我带来的无限怀念。Ade,我的怀念时光。Ade我怀念的日子。

篇7:初中作文特殊的日子

早晨,我们来到鹅鹏旁,刚刚打开门,一群鹅就迫不及待的冲出来,有的到处乱跑,觉得好不自在;有的扑棱着翅膀,好像是在晨练;有的一直“啊啊”的叫着,好像在说:“外面的空气真新鲜啊!”……我和姥姥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把鹅赶到河边,然后把剩饭、剩菜和饲料和在一起,搅拌好放在岸上。鹅们看见了,争先恐后地跑过来,连谁都顾不上喝,三五下就把盆里的食物抢光了。吃饱了,它们跳进河里嬉戏打闹,不停地拍打翅膀,把水打到身上洗澡,然后慢悠悠地梳理身上的羽毛。玩累了,它们就蹲在草地上闭着眼睛休息。

到了中餐时间,我和姥姥有拿来一些鹅食放在岸边,鹅们有的摇摆着身体,过来享用午餐;有的则远远的站着,嘴里“啊啊”叫着,好像在说:“我不饿”;有的一动不动的蹲在树荫下,连头也不抬。

夕阳西下,该把小鹅们轰回家了,但这么多的鹅,该怎么轰呢?我灵机一动,拿着晚饭来到河边,鹅们看见了,想我冲来。我把脚就跑,鹅们就跟在我身后。我把手中的的鹅食放下,鹅们全挤进去了,我趁机就跑了出来。把们锁上了。

篇8:关于初中生读书活动的探讨

一、什么是“读书”

“读书”看起来是个不用解释的词语, 很多人认为学生上学就是在读书, 其实这是把“读书”狭隘化了。我们的读书活动有两大部分, 一是语文课堂里对范文的阅读 (课内阅读) , 二是课外图书的阅读。有人把“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比作学生阅读的一对翅膀, 缺少了哪一只, 学生的阅读都不能有良好的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读书, 指的大多是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外阅读等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 活跃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为什么读书

对于这个问题, 也许有很多中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为了有好成绩!”“为了考高分!”当然, 读书也不排除这些功用, 但这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 读书应该还有更高的追求。

1. 读书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 没有一个不是嗜书如命的。因为人类所有的智慧, 都浓缩在书籍里面, 读书就是从书里面汲取这些智慧的精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远离书本, 就是远离成功。所以古人才说“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像生命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所以我们的先人能够“头悬梁锥刺股”, 能够“凿壁偷光”, 能够“囊萤映雪”。

2.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需要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 就很难学好语文。那些语文成绩好, 写作水平高的学生, 无一不是读书多的学生。有一个成语叫举一反三, 这是学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方法, 指通过一个例题, 便能学会解大量同类习题。可是语文的学习和这些课程正相反, 是“举三反一”, 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多读书, 多多地积累, 先求一个量变, 然后才能发生质变。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本, 一册书30篇课文, 总共才3万字, 还不及一篇普通的中篇小说的字数。何况现在语文考试, 课内现代文部分几乎不考, 学生应付考试所学的无非是几篇文言文、诗词和有限的一些生字词。因此, 只有大量进行课外阅读, 才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三、读什么书

古人说开卷有益。可是现在来看, 开卷未必有益, 关键看读什么书, 是不是读好书。读不健康的书, 不但无益, 反面有害。我曾经在班里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书写下来, 我发现, 多数学生喜欢看漫画、玄幻小说、恐怖故事等等。这些书偶尔翻翻倒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 但若沉迷其中则危害不浅。那么, 应该读什么书呢?

根据我自己的阅读经验, 我觉得中学生阅读以下书籍是有益的。

1. 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最终流传下来的经典, 它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手法都是充满了魅力的。

2. 人物传记。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中学生来说是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名人的思想品质对中学生的心灵净化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历史故事。这类作品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常识。

4. 报纸杂志。

报纸可以让中学生了解社会, 开阔视野。好的杂志可以让学生提升思想, 得到美的享受, 而且花费时间不多。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

四、怎样读书

读书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 这样才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 并且有所收获。根据我自己的阅读经验, 我认为以下的读书方法是有效的。

1. 坚持。

读书贵在坚持。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 如果能做到每天读一点, 就很好了。比如, 如果每天花费半小时用于读书, 三年时间下来就可以读相当数量的书。读书的大忌便是没有恒心, 没有毅力, 在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时候, 强迫自己每天读一点是很重要的。

2. 广博。

中学生读书应该广一些、杂一些, 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普著作, 每种都可以涉猎, 不一定要精专, 但都要知道一些。鲁迅先生当年就主张“放开度量, 大胆地, 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在阅读中不能仅局限于自己所喜欢的某一类书籍, 应注意“杂一点”, 诗歌、散文、戏剧、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都列入一些, 从而开阔视野, 拓宽见识, 丰富心灵, 提高审美情趣, 从而提高思想修养, 丰厚文化底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培养兴趣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 中学生甚至可以确定自己将来的学习方向。

3. 笔记。

有人打了个比方, 读书不记笔记, 犹如“熊瞎子掰玉米”, 学多少扔多少;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 点点滴滴结结实实。这形象地说明, 记不记笔记, 效果绝不一样。单纯从记忆的角度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圈点。用符号在书上标记重点字、词、句和段。

(2) 批注。把自己对所读内容的评价、批语、见解、联想等写到书的两旁空白处、两行字之间、文章的结尾处。批注是实现“读思结合”的最佳方式。

(3) 摘录。把文章中的部分段落或语句转录到笔记本上。如精彩的片断、名言警句、成语谚语、诗句词曲等。

(4) 写读后感。读书之后, 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章的形式, 以写促读, 通过读写结合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 收获非常大。

篇9: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读书怎么成了这么难的事?或者事情别有原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偷书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中型的图书馆。我那时不大会看书,只是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去那里翻翻杂志。

“文革”开始,这个图书馆照例关闭,因受到媒体批判的“毒草”越来越多,图书馆疲于清理和下架,只好一关了之。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但收枪令已下达,革命略有降温,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触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以免毒草再次外泄。不过外寇易御家贼难防,很多红卫兵在搬书时左翻右看,已有些神色诡异,互相之间挤眉弄眼。后来我到学校去,又发现他们话题日渐陌生,关于列宾的画,关于舒伯特的音乐,关于什么什么小说……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外人,肯定会遭遇支吾搪塞,被满脸坏笑的他们瞒过去。好在我算是自家人,有权分享共同的快乐。在多番警告并确认我不会泄密或叛变之后,他们终于把我引向“胡志明小道”——他们秘密开拓的一条贼道:茫茫书海,凝固着五颜六色的书浪。

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规限、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以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禁书。你从这些书的馆藏印章不难辨出,他们越干越猖狂,越干越熟练,窃书的目标渐渐明晰,窃书的范围正逐步扩展,已经祸及一墙之隔的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距此不算太远的省医学院图书馆等。多年以后,我一位姓贺的同学积习不改,甚至带着一把铁钳和两个麻袋,闯入省城最大图书馆的禁区,在那里窃取了据说价值上万美元的进口画册——他当时正在自修美术。他的行为败露,被警方以盗窃罪起诉,获刑一年监外执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走出法庭的时候,一位老法官竟对他笑眯眯的,私下里感叹:我那儿子要是像你这样爱书,我也就放心了呵!

老法官的私语其实是另一种宣判,隐秘的民意宣判。

这就是说,哪怕在大批知识分子沦为惊弓之鸟的时代,知识仍被很多人暗暗地惦记和尊敬,一个偷书贼的服刑其实不无光荣。说书

毕业后下乡,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

农民讲的多是乡村戏曲里的故事,还有各种不知来处的传说,包括下流笑话。等他们歇嘴了,知青也会应邀出场,比方我就讲过日本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故事,是从我哥那里听来的,颇受大家欢迎。

黄某不是我的同学,是他留城的姐姐托付给同学带下乡的。他个头小,平时不大言语,只喜欢拉拉小提琴,不过肚子里还真有料,话闸子一打开都是我们闻所未闻之事。鲁仲连义不帝秦,信陵君窃符救赵,孟尝君受教冯谖……我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些大多来自《战国策》和《史记》,不知黄某什么时候读在眼里,记在心头。

这些闲聊类似于说书,其实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重要的文明传播方式。在无书可读的时候(如“文革”中),有书难读的时候(如文盲太多),口口相传几乎是一种民间化弥补,一种上学读书的替代。以至很多乡下农民只要稍稍用心,东听一点儿西听一点儿,都不难粗通汉史、唐史以及明史,对各种圣道或谋略也毫不陌生。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坚实的文化?有一次,说起两敌对大国之间的微笑外交,一位在我身旁的老农突然插嘴:“有什么好说的?诸葛亮气死了周瑜,还要去吊香吗!”我听得一蒙,发现自己把形势和国策摊上一堆,其实哪比得上他一句话这么简洁和通透?

像农民一样,知青中还有些故事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邻近的某公社就有这么一位,据那里的知青说,此人头有点儿歪,外号“6点过5分”,平时特别懒,每次央求女知青代洗衣服,就以讲故事为回报。凭着他过目不忘的奇能,绘声绘色的鬼才,每次都能让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而且甘受物质剥削。护书

在我的同队插友中,张某好诗词,带来了《唐诗三百首》。贺某想当画家,带来了石涛、林风眠、关山月以及米开朗基罗的画册。我是造反习气未脱,带来了《联共(布)党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类,大家互通有无交换着看。不要多久,交换范围又扩大到其他队,一直交换到很多书没有封皮和脱页散线的地步。

根据最高领袖的指示,知青下乡是接受“再教育”的,在农民面前得夹起尾巴做人。茶场有一党支部副书记,自觉责任重大,成天黑着一张脸骂人,晚上还到处巡查,查到知青房间里有声响就隔窗偷听,看是否有人说反动话,是否有人收听敌台。

他也经常检查知青们读什么。好在他文化水平不高,在辨别读物方面力不从心。有一次他看见法捷耶夫的《毁灭》,先问“毁”是什么字,问明白了再一举诛心:我们现在都在搞建设,你怎么成天搞毁灭?你想毁灭什么?

我急忙辩解:“毛主席都说这本书好。”

见他狐疑,便翻出《毛泽东选集》中的白纸黑字,这才让他悻悻地走了。

另一次,他冲着马克思的图片皱起眉头:“资本家吧?开什么铺子的?”

“亏你还是共产党员,连老祖宗都不认识了?”我抓住机会再将一军,使他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只假装没听见,去找什么锄头。

有了这样一些经验,知青们发现乡下干部其实不难对付。有人传看司汤达的《红与黑》,被干部们询问看什么,就说是看两条路线斗争史,还说作者是马克思他舅。干部们不知马克思的舅和姨,也就马虎带过。

农村当然也兴阶级斗争,只因为干部们大多缺少文墨,文化封禁较难落实。即便在城市,禁区也是有缝隙、有缺口、有偷越暗道的,爱书人稍动心思其实不难找到自保手段。比如《毁灭》、《水浒》、李贺、曹操这一类是领袖赞扬过的,可翻书为证,谁敢说禁?孙中山的大画像还立在天安门广场,谁敢说他的文章不行?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稍经忽悠差不多就是马克思主义,你敢不给它们开绿灯?再加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比较才有鉴别”、“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一类毛式教导耳熟能详,等于给破禁发放了暧昧的许可证,让一切读书人有了可乘之机。中外古典文学就不用说了。哪怕疑点明显的爱情小说和颓废小说,哪怕最有理由查禁的希特勒、周作人以及蒋介石,只要当事人在书皮上写上“大毒草供批判”字样,大体上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藏和流转。抄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一级有一美男,工人子弟,篮球打得好,毛笔字写得好,又有浑厚男中音,在早晨的树林里呵的一声开诵,立刻晕了一大片女生。红卫兵们爱诗热潮由此而起。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立刻成为被大家争相传抄的朗诵文本,成为昼夜里此起彼伏的男声和女声,包括有些人对舌头痛苦的折磨。

当时大家几乎都有一两本手抄诗。下乡后,诗心在劳累中漸失,娱乐只剩下夜晚唱歌这种自我播音,于是抄歌的还是不少。苏俄的、美国的、拉美的、欧洲的、南亚的、日本和越南的,加上中国少数民族的歌曲,尤得很多女知青的青睐,几乎也是人手一册。

一些知青做着文学梦或科学梦,当然更有抄书习惯。我在县城里结识黄某,后来当上编剧的一位,发现他抄录了几大本古文,深受震动和启发,回乡下后也如法炮制,每借来一书,便择优辑抄,很快就有了厚厚几本,以弥补藏书的短缺,以备今后温习。好几个早上起来,我的面目被人取笑,原来是柴油灯的烟太多,晚上抄书时靠灯太近了,太久了,鼻息吸引油烟,就会熏出个黑鼻子和黑花脸。知青点的朋友们也经常帮我,比如发现废品站有什么旧书刊,发现商店里有包装货品的旧报纸,就会留心多看一眼,把有用的纸片带回来给我。

凭借手抄书一类手段,知识薪传一直明断而暗续、名亡而实存。如果真是“垮掉”和“断层”,文革后数以百万计的好学生后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篇10:风起的日子初中作文

五月是变的象征,上午炙热的阳光曾烤得我焦躁不安,m而被厚厚的积云遮掩并吞时,且大雨倾盆,木棉的白絮零落成泥。但雨总是会停的。

中午,便又是烈日炎炎,时而刮来几阵强风,挂在树上的棉絮飘散在空中,树下的展板也被刮得东倒西歪,横的、竖的、斜的……却无人理会。我也诒然坐在窗台,看着洁白飘逸的棉絮。

午休过后,韦老师准时出现在班里。她令周锦聪调试投影仪后,便扇扇风,休息一下,毕竟天气实在太热。然后,他微笑着充满希望眼神地看着我,我急忙收拾好书本,她便挥手唤我过去,我小跑来到她身旁,只见脸颊上的汗珠,我定住了。她轻轻地吁了一口气,便友好地面带笑容地说:“吴宏斌啊,外面的展板被风吹倒了。”我连忙往门外看,心想:“原来还没有摆好。”

“你找几位男同学帮你将展板扶到原来的位置吧!”她指着展板说。

“噢!”我答应后,唤来几名男同学,便跑了出去。随后韦老师放声说:“是男子汉的就去帮吴宏斌忙!”班里本不情愿的“男子汉”听到这话后,拖着双脚,来到树荫下。我本以为总算有了帮手,但是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来来去去,兜兜转转,有的坐在树荫下乘凉,有的指着高谈阔论,有的假装帮忙却窃窃低语,有的叉着腰活似一个个地主……

“你看,那个男的我认识的,住在我家楼下的!”“有没有我的表哥的?”“哇!86中又没有这么厉害的呀?”七嘴八舌的谈论开来,流言蜚语在互相传开。

“他们简直忽视我我这个班长的存在!”我的眼睛直瞪着,他们察觉到我的动静,纷纷散开了。

我命令式的大喊:“同学们,大家快点啊!你们不觉得热吗?”有几个同学居然假装没听见,安然自若地闲聊。有的蹑手蹑脚,生怕用了他多少力气。看着同学们的举动,我也只好自己一个人扶了,幸好还有几位男子汉的帮忙。

忽然,一阵风在我身后吹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韦老师!她一言不发,脸上有几分怒色。她手脚麻利地将两块沉重的展板拆开,再嵌好。然后又将倒了的展板扶起来,靠在树干上。我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位女老师独自一人工作,我一时失去了知觉,待我回过神来想上去帮忙的时候,她已经将八块高约两米的展板整齐的摆好了。展板紧紧地拼在一起,生怕下一次大风将他们又刮得七零八落。她一边匆匆地向喧闹的课室疾步走去,一边挥着手对我说:“回去吧!”

我沮丧地徐徐回去了,跟着的还有几位男同学。

回到课室,安静地坐下,但是韦老师的神色不太和善,我们鸦雀无声。她看了看外面,人有几位“男子汉”在悠闲地散步,均子大摇大摆地回来了,大声喊:“MAY  I  COME  IN?”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韦老师却笑不出,毕竟她也是人,而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压抑已久的火山要爆发了!

“出去!不要进来!”均子被这话镇住了,不知是否咒骂,还是发泄,他背着们喃喃自语。班里的.笑声戛然而止,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怎么一班的男子汉这样的啊!那还是一班的同学吗?还是我的学生吗?”

“我叫你们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话就出去帮吴宏斌的忙,帮帮忙扶好展板,叫你们出去又不出去,叫你们回来又不愿回来。你们想怎么样!”那一边说,一边喘气,可能真的太气愤了。同学们全都低着头,唯有我看着她。“你们真得令我太失望了!居然班长吴宏斌叫也叫不动,连这小小的力气也不出,还是男子汉吗! 我做了分钟的东西,你们却磨蹭了五分钟,那还是一班的学生吗?”她越说越气愤,脸都红透了,拿着书用力扇风,扇去气愤,扇去怒火,我在下面看着,心里特别难堪而又懊恼,像被千万把铮亮的钢刀刺进心房。

“我这个班长这么当的,连这小小的事情也做不好,还要韦老师亲自动手,为什么会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的?”我看着地板,苦苦的自责。

在外面的同学聚集在门外,但韦老师不以理会,继续讲着习题。他们也只好在外面等待着,但有的却又三五成群地讲起话来。“简直是不可理喻,我恨不得冲出去教训他们一顿!”我坐在椅上,脚静不了了,身上直冒汗。

韦老师瞥视外面的同学,又说:“这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那怎样做大事的!小而言之,是你们不肯出这丝毫的力气,大而言之,就是你们没有集体主义,不听指挥,那样的话真的可悲。”我看着外面的同学,心里难受却又无法言喻,我想韦老师亦是如此。

篇11:那段幸福的日子初中作文

这本同学录,封面是一个可爱的小熊宝宝,里面的纸上的花纹很好看,质量也很好,保存时间也比较长,当初之所以买这本,就是看上了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甚至年老时,翻出来看一看。它是我五年级临毕业时的那几天在一家文具店买的,是我那几天里买的最贵的东西。

“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的更旺……”这是同学录第一页的一段文字,这就注定了,它的基调就是一种离别的悲伤。下面是“我的毕业档案”,我把每一项都认认真真,规规距距的填了进去。接下来的几张,都是用来贴照片的,而我一张也没有贴上去,只因为当时觉得自己照的像实在是太烂了,所以没有拿出来,但现在觉得,真有点儿对不起他们了。真想不到,现在想起来了,却再也找不道了。真的好后悔。翻到下一页,这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留言,在几个老师的留言中,还要属她的长了。

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教的是语文。她不仅把档案填的满满的,而且赠言也很长,这是她最后一次对我“说话”了,她最后又表扬了我一通。我知道,在每给每个同学的留言中,她都在一味的表扬。记得在学《七律长征》时,老师让我们思考“毛泽东为什么会把巨大的波涛看作细波,高大的山峰看作泥丸?”,我马上扯着嗓子说,“都不是说毛泽东是时代的巨人么!那巨人还会觉得是波涛,山峰?”顿时,台下一阵笑声,而且,您居然也跟着笑了起来……数学老师在平时最凶了,但在给我的留言中,也格外的和蔼……那些教过我的老师,那些关心过我的老师,我会永远爱你们!

再往下翻,就都是我的同学了留言了。

第一个,是我的死党“越”,他很高,平时和我们也很搞笑。在“视力”一栏里,他竟写的是“零下1。6度”,真不知道那俩“球球”是怎么长的,“最自豪的事”里居然写个“QQ等级比你高!”唉,这小子总拿这说事。切,等我超过你啊!下来的是赵的留言。对于他的留言,我一直很郁闷,“最自豪的事”敢写个“制造绯闻”。难道你是狗崽队?I真服了YOU!在“远”的“口头禅”里,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长的帅,不由人啊!”哎,我们的小小自恋狂……“群”的爱好是看电视,真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可怜”。更可笑的是“帅”,在回答“如果你是魔术师,你会做什么表演?”时,他规规矩距的写了个“魔术表演”,呵呵,这个老实的有点儿过头的孩子。“伟”在留言里说他喜欢“萌”,呵呵,其实我早猜到了。

篇12:在一起的日子 初中作文

转瞬间,初中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大截了,我的那些同伙们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现在不知不觉有一些想想念他们了、想念和他们一起疯一起闹的日子。

还记得初次来到这个校园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给我印象最深的还属校园里那几棵挺立的大白杨树,我和同学们在他的庇护下嬉戏玩耍,快乐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与同学的友谊在他们的见证下一天天的积累,慢慢的,我拥有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别人眼里看来,我们情同兄妹,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看到我的朋友,也就不难找到我。

校园里几个老旧的乒乓球台记忆着我成长的过程,每当课外活动的时候,它们与我们为伴,我们在他的身边追逐打闹,时不时的开一个玩笑用来消除内心的疲劳,就这样一天天就过去了。。。

当上了初中以后,我的朋友和我分散了,周围又是一片陌生。尽管这样我依旧是交上了几个朋友,我们在一起上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还记得在一次运动会上,我们班拿到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甭提有多开心,而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每位同学的努力,当然老师的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老师的鼓励。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意气风发,他们坚忍、勇敢,即使跌倒了也毅然决然地站起来,因为我们都坚信一个信念,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正因为有着一种信念,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更精彩。

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一样,有快乐也有痛楚

记得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上,我们班因为纪律太乱而被罚站,当时气温很低。空旷旷的操场上只有我们班,虽然身体很冷,但是我想我们的心更冷。。。

之后我们把那次教训看得很重,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那时起我们明白了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我们变得更加努力团结。

转眼马上就要开学了,与同学们相处的日子也只剩下不到一学年了。在最后的一学年里我会、我们都会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虽然有可能高中时会相遇,但情感最深的时期也只不过只是初中这三年罢了。

篇13:初中语文新课标下的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 按照叶老的观点, 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我认为, 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 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 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以读促思, 自能通解, 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 即课文, 离开了课文, 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 无论什么阅读方法, 都必须以课本为本, 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 综合理解。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 (课文) , 而围绕着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 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 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 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

因此, 强调自能读书, 首先必须坚持以“书” (课文) 为本, 而不能以“题” (阅读思考题) 为本。

2、是以“读”为主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 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 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 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 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 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 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 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 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 知道学生读好书, 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 而是要多读勤思, 熟读精思。

3、是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 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 独立地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 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二、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 就大面积而言,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 仍然是学习的仆从。“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 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 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 一方面, 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 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 更有必要。另一方面, 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3、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教学, 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 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 一旦离开教师, 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 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领悟, 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 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 且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 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 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 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 教得过细, 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 课堂上, 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 一节阅读课的教学, 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 (不宜一次性集中) 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 包括确定读书形式, 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第二, 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 (包括学习潜能) 上下功夫, 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 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 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 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 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 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 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 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 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第三, 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 这样, 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 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 讲究操作的灵活性, 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 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异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讲究科学注重渗透,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 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总之,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 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 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摘要:新课程中的亮点之一是自主学习, 自能读书是它的最好体现。自能读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篇14:作文是过日子过出来的

一、心中之物是过出来的

面对垂首蹙眉、提笔叹息的孩子,教师和家长总是苦口婆心:“作文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用心写出来的。”于是,孩子很用心地去写,还是写出一脸的厌倦,一纸的不足。为什么会这样?那就该细细地去探究一下,孩子的心田究竟是郁郁葱葱的,还是贫瘠荒芜的?他的心里长出来的是摇曳多姿的花儿,还是毫无价值的稗草?如果他心中无物,他的笔下当然会无物;如果他心里的东西是枯燥、乏味、单调的,他笔下的文字自然也會枯燥、乏味、单调。那么,心中之物何处来?是从孩子每时、每刻、每天的日子中积淀下来的。孩子的作文无非就是表达生活,他的生活质量怎样,日子过得怎样,也就决定了他文章写得怎样。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把过的日子用符号再现出来。在动笔之前,它已经存在于儿童的经验里了。所有的儿童生活作为一种历时的已经过去的日子,枝枝叶叶、点点滴滴都留存在他心里。留在心里的东西生动、丰富,作文才会生动丰富。所以,写好作文,首先要引导孩子好好过日子,要尽可能地把每一天过得有意义而且有意思。

二、表达冲动是过出来的

有人说,过日子提供了写好作文的可能,但还没有真正完成写好作文的现实。此话确实不假。要将之转变为现实,除了要有好日子,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外,还必须有流畅的、艺术化的,甚至是美化的表达。表达从哪里来?除了一般的技术性表达,如要积累一定的词汇、一定的句式、一定的结构法外,还必须有一种表达冲动。也就是说,表达得好与否,除了有技术性的规定外,还要看表达冲动对心灵的刺激程度。当~种表达的愿望强烈地占据他的内心时。他就会表达得顺畅而富有激情。而这种表达冲动一定来自于他极想说话,极想把很有价值的东西说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当美美的日子不断刺激着他,留在他心田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刺激着他,就如海浪拍岸,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他心的堤坝时。那种急于“一吐为快”的强烈愿望便会油然而生,儿童也会进入文思泉涌、笔下生花的最佳状态。所以,必须要使儿童的日常生活丰沛、丰满、丰实、丰厚,才能引发儿童如山泉般源源不断的笔流。

三、作文方法是过出来的

综上所述,过日子不仅能提供作文的素材,也能提供作文的期待和冲动,但如果没有一定的作文方法,或者说语言材料不丰富,也是写不好作文的。所以,作文是过日子过出来的,这“日子”中除了有儿童的日常生活外,还有一种就是孩子的语文日子,也就是孩子在学校或不在学校时与语文接触的经历。孩子从语文日子里汲取的营养和食粮也是写好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和准备。要带领孩子过好语文日子,除了认认真真学好语文课本外,还要多种渠道地广泛地进行语文积累。因为语文书上就只有几十篇文章,而且并非篇篇都是精品,如果仅仅满足于此,孩子过的语文日子就相当贫乏。所以,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要不断地进行拓展、延伸,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积淀更多的语感经验,习得更多的作文方法。有了大量的充实的语言储备,儿童写作就不再成为一件难事。

上一篇:香包里有个情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平凡的世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