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典型材料

2024-05-01

司法所典型材料(通用8篇)

篇1:司法所典型材料

发挥司法服务功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乡司法所事迹材料

几年来,**乡司法所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为宗旨,发挥司法服务功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把国家的法律、党的政策落到实处,受到乡党委、乡政府的信任和老百姓的称赞。司法所在一九九九年被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评为“学东莱,创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政法干警”活动达标单位。2003年被省厅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司法所。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政法工作先进集体。为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做好调解工作、积极化解矛盾

**乡人口1.67万,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相对开展司法行政工作困难较多,各种纠纷经常发生,但**乡司法所在所长宋合波的带领下,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深入基层、走访当事人,认真做好笔录,进行走访调查取证,最后进行调解。对难度较大的案件都要进行开庭调解。全年已接访并登记案件147件,其中行政调解38件,人民调解109件,涉土107件,合同纠纷29件,其它11件,结案率达到98%。已形成信访卷宗的18件,形成调解卷宗的7件,双方自愿达成口头协议121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 1

上,纠纷调解率达100%。由于及时调解全乡无因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成引起群众上访、群众械斗、非正常死亡案件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今年全乡建立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调解委员98人、信息员303人,各调委会全部建立“调访一体化工作台”,并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层调委会有章可循。

二、抓好站所建设、做到规范化管理

**乡司法所狠抓站所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收案程序,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等制度上墙并公示。能积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多年来**乡司法所无任何违纪行为和投诉问题的发生,群众满意率百分之百。

三、帮教安置、重在落实

2009年,**乡共有刑释解教人员3名,**乡司法所为他们建起了帮教档案,并及时深入到户帮助他们制定生产、生活方案,并为他们联系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如能外出打工的,司法所帮助联系工作等等。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抓法制教育、重在宣传

**乡司法所在抓法制教育的同时,重点在宣传上下功夫,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和开展“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乡每月14日为法律大集宣传日,每年4次 2

法律宣传进村屯。全年共发放法律宣传单2万余张。使辖区内常住人口90%以上干部群众受到了法制教育。

五、配合政府工作、开展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

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乡司法所能积极为乡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法律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受到乡党委、政府的称赞和表彰。在综合治理工作中,能积极协助乡政府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截止目前,全年共协助乡政府处理各类信访案件147件,提供司法建议4件。司法所在兼管全乡信访工作两年来,全乡无一例进京去省到市上访案件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为**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抓法律援助、发挥司法作用

**乡司法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09共为3户村民提供了法律援助,做到了“应援尽援”,并及时快捷的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为**乡社会稳定和经济奠定了基础。

**乡司法所

2011年4月22日

篇2:司法所典型材料

近年来,XX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整合联动,多策并举,开创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全新局面。XX司法所管理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释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上的落实,促进了全市社会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治安案件发案也呈大幅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新形势下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XX司法所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XX司法所一向比较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安置帮教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原有的招法在新形势面前变得力不从心,很难开创新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工作缺乏针对性,一般化的帮教释解人员根本听不进去;另一方面,一些刑释解教人员由于缺乏技能找不到就业门路,无工可做,没有生活来源,因而破罐子破摔,重新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针对此种情况,XX司法所全面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详细了解了XX市近年来整体的就业形势,认真剖析失误和教训,多方研究对策和方法。通过对全市及辖区内实际情况的调研,全面分析,认真总结,对安置帮教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其次,安置帮教工作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最后,要拓宽工作范围,既帮生产又帮生活,既帮本人又帮家庭。

XX司法所刑释解教人员XX,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劳教三年,回归家庭后,由于其年龄偏小,家人对其比较娇惯,对自身曾经的错误不以为然,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也比较抵触,XX司法所及其所在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多次与他接触,察觉到他对社会及现实情况认识不足,认为做大生意挣大钱才是自己的出路,对重新接受教育,学习技能知识不屑一顾,XX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日常走访的机会,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例举了一系列成功人士的例子,让他了解到,所有的高楼都是从地基开始打起,只有做好基础的准备和工作,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并鼓励他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才有能力去拼搏,实现自身价值。XX在工作人员及家人的劝说下,摆正自身位置,准确认识自身能力,选择了学习美容美发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掌握了相应的能力后,由其父母出资为其开了一家美容美发

店,使其有了能够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能力,经济生活的稳定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了新的转变,在之后与他的接触中,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XX的思想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那个好高骛远,依靠父母生存的孩子,而是有了责任感,积极向上,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新生活的好青年。释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就必须整合力量,组织多方联动。基于这种思想,XX司法所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实施“多方联动”,努力增强帮教工作成效。为了组织更多力量参与释解人员帮教工作,发起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释解人员家庭共同组成帮教主体,实行多方联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使释解人员的帮教工作有了坚实保证。每年都组织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到两次的全面排查,并组织社区居委会挨户走访,不断完善帮教档案,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社区内的帮教小组还经常对释解人员进行安抚教育,并在其所在社区居委会确定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与刑释解教人员人员联系,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

(二)加强教育培训。在当前的释解人员中,很多人由于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针对这种情况,XX司法所有意识地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

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篇3:司法所典型材料

1998年2月,商丘市拓城县赵作亮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叔父赵振晌于1997年10月30日离开家,已经有4个多月杳无音信,赵作亮及其家人怀疑赵振响被同村的赵作海报复杀害,公安机关当即对赵作海进行了调查。最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5日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赵作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3年2月13日河南省法院复核核准商丘中院上述判决。直到2010年4月30日,赵作海服刑11年后,赵振晌突然回到了村庄并道清了事情的原委。1997年10月30日夜晚,其携自家菜刀在杜某家中向赵作海头上砍了一下,之后担心被赵作海报复,也害怕把赵作海砍死,立马回家收拾东西于次日凌晨骑自行车逃跑。在过去的11年里一直以捡废品为生,不幸的是2009年被诊断为偏瘫,因无钱医治才决定回到村里。在公安机关调查属实之后,省法院启动再审程序,最终宣告赵作海无罪,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二、由案例引发的对我国司法公信力影响的法律思考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知,该冤假错案对公民的法律信仰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再往前看,呼格吉勒图案、李怀亮案、聂树斌案等频发的冤假错案是导致我国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重要因素,在每一个具体的冤假错案当中又有许多影响因素,例如司法人员自身素质、司法制度、司法效率、司法腐败以及公众因素等共同制约着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目前,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已经成了制约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尽快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我国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此项工作中可以把平反群众关切的冤假错案作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从而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新一届最高法院领导的关注,并且已经着手平反一些冤假错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三、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一)主体因素

法谚讲:“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权的运用离不开司法运行的操作者即司法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是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原因,在司法裁判中法律赋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司法裁判是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人员的判断,判断并非是对一个简单的事实和对应法律关系的确认,其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推理过程。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司法人员,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司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滥用司法地位随意支配司法权力,导致冤假错案频发,进而摧毁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此,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司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中司法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超的司法技能,才能激起人们对司法人员的敬佩和信赖,才会相信司法人员为公民、社会利益服务,从而树立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形象和崇高司法的权威。

(二)制度因素

1.司法不公正

司法公正是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因素,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判断”理解为法官的司法活动,判断不仅包括客观事实判断,还包括主观价值判断。司法不公正不仅体现为实体不公正而且还包括程序不公正。实体公正一般是指司法机关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做出的裁判是合理合法的,意即实体结果合理合法,实体公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法律是否公正直接取决于判决实体结果是否合理合法,如果结果违反法律,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公众不仅不会接受而且还会对法律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此,要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必须最大程度地实现实体公正。实体公正直接体现为实体结果是否公正,而程序公正则是公平正义在诉讼程序中的体现,实体结果的公正正是通过保证程序的公正来实现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再精密的判决也只能是对客观事实的模拟和想象,客观事实无法重现和还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体公正是有限的公正,只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客观真实。相较于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则是看得见的公正,参加诉讼的每一个主体都可以从诉讼过程中感受到程序是否公正合理,其是否受到平等对待,主张和诉求能否得到有效充分表达。因此,实体结果是否公正也取决于诉讼程序是否公正,只有保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齐头并进,才能保证我国司法公信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2.司法不独立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这一层面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集中表现为“行政化”和“地方化”。所谓“行政化”就是指法院和行政机关在整个体制结构和运作方面存在相通性,法院和行政机关一样都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运行的。所谓“地方化”是指地方法院的运行依赖于地方政府和党委,如此一来,法院在审判中不得不考虑和顾及地方利益,这样就会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化”与“地方化”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司法不独立,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王利明教授提出,要想实现司法独立必须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只服从法律;其次,人民法院在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又称为外部独立;再次,法院内部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又称为内部独立;最后,必须要有保障司法权独立行使的制度。只有坚持司法独立,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才能使公民树立起对司法的信任、信心。

(三)司法效率不高

司法效率低下是我国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又一原因。西方有句法谚:“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诉讼效率的高低不仅可以用来衡量司法成本的大小,而且能够体现司法是否公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般都希望自己的案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久拖不决,难免会引起当事人的猜测和质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每一位司法人员都十分重视程序问题,许多案件长期积压,处理时间过长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影响到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从而阻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四)司法腐败现象频发

司法腐败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一是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暗中收取好处费,保护非法经营活动等;二是徇私舞弊,办“人情案”、“关系案”;三是滥用司法权进行创收活动,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拉赞助等;四是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为了保护本地利益而不惜枉法裁判、公然偏袒本地当事人或有意刁难甚至阻挠外地司法机关执行判决等。司法腐败使公民丧失了保护自身权益的最终救济权,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任,丧失了对司法机关的信赖与尊重。致使公民在自身权益受损时选择不适用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利。

(五)公众因素

从公众因素分析,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以及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的信仰对我国法制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是司法公信力得以实现的基础,公民只有具备良好的权利意识,才能使司法机关的作用得到最大地地发挥。其次,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的信仰是司法公信力得以实现的关键,只有公众对法律产生信任和尊重,才会在自身权益受损时选择法律途径解决,如果社会公众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仰尊重,那么在其自身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时,即使是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能促使公民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公众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的增强能够加强人们对司法制度的依赖性,对司法制度的依赖性反过来促使人们加强法律信仰,同时还会促成一种新的社会风貌意即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仰精神的形成。

从以上分析可知,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导致的的,提升司法公信力是一项庞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在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从司法人员自身素质出发,还需要司法机关不断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效率,减少司法腐败,更需要社会公众增强自身权利意识,积极勇敢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国家司法权力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信任与尊重,是一个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基础性制度建设有效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以冤假错案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从主体、制度、司法效率、司法腐败现象以及公众因素深入分析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冤假错案,缺失原因

参考文献

[1]贺卫方.司法:走向清廉之路[J].法学家,1998(1).

[2]王建国.司法公信力的生成机制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9(3).

[3]孙笑侠,熊静波.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政法论坛,2005,05:49-58.

篇4:司法所典型材料

去年恰逢我国《仲裁法》实施20周年。海仲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20里,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海事仲裁的发展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海仲委始于1959年1月22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设立的受理国内外海事争议案件的常设仲裁机构,设立时名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1988年改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年度报告》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对我国海事仲裁发展宏观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海事仲裁在“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改革、航运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对中国海事仲裁实践作细致入微的样本分析,包括案件管理数据、仲裁规则及制度创新、典型案例。三是对中国海事仲裁司法协助与监督进行梳理。海事仲裁司法协助与监督部分,相关数据具有权威性,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评论视角亦可反映我国司法的主流意见,使《年度报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本文现为读者节选《年度报告》中的两件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甲轮光船租赁合同争议案

【基本案情】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2003年9月29日签订《光船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的法律和仲裁条款为:双方同意适用中国法律。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进行仲裁。2005年9月13日,就甲轮的续租事宜,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甲轮续租补充协议》,第三条约定:续租期间甲方有权将甲轮对外出售,并且将至少提前两个月通知乙方作好交船准备(租金结算截至日期为甲方完成最后一个营运航次卸货结束);同时甲方同意给与乙方在同等条件下购买甲轮的优先权。

2007年8月20日,被申请人与案外人签订船舶买卖合同,并以传真的方式通知申请人船舶已出售。申请人请求仲裁庭确认被申请人违反补充协议第三条的规定;请求仲裁庭确认申请人享有同等条件下购买甲轮的优先权。

【争议焦点】

1. 补充协议第三条中有关“优先购买权”约定的效力;

2. 申请人是否享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3. 申请人要求确认其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是否具有可执行性。

【评析】

就第一个争议焦点,涉及甲轮续租补充协议的效力问题,该续租补充协议基于当事双方于2003年9月29日签定的光船租赁合同,其第四条约定:“其(疑原文漏)他条款依据甲乙双方于2003年9月29日签定的光船租赁合同条款不变”。当事双方均同意按“光船租赁合同”第25条的约定将本案交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进行仲裁。该补充协议除因第3条中约定的“乙方在同等条件下购买甲轮的优先权”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外,双方合作顺利。且续租补充协议系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而达成,合法有效,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就第二个争议焦点,取决于补充协议第三条中关于“优先购买权”的约定应当如何履行。首先,本案中出现的“先买权”,正如被申请人指出的并非《合同法》第230条规定的房屋租赁中承租人享有的法定“先买权”,但是“优先购买权”是民法优先权的一种,除了法定的先买权外,法律并不排斥当事人约定给予合同的相对方在同等条件下对其他租赁标的物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本案中申请人根据双方的约定主张对甲轮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的权利应属合法有据。申请人主张根据《合同法》第124条“参照本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的规定,参照《合同法》分则第13章租赁合同中的第230条的规定也不无道理。其次,被申请人答辩称“优先购买权”的约定不明确。然而,被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申请人购买甲轮的优先权的约定是明确的。“同等条件”显然正如被申请人所指出的,不仅仅指价格,还包括合同订立时间、价款支付期限、方式等等条件。至于“同等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均有赖于被申请人向特定对象即申请人发出的通知或要约加以明确。申请人享有的优先购买权的实现必然要以被申请人的此种通知或要约为前提。被申请人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并在与其他第三方就甲轮达成交易前,将“同等条件”直接通知申请人,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广泛询价不能代替此种直接通知。申请人享有优先购买权不等于申请人一定要有购买行为。但一旦申请人在租赁合同结束前表示接受“同等条件”,被申请人就不能以“同等条件”售予第三方。被申请人作为证据提交的“2007年6月4日发给申请人的函”在质证时遭到申请人的否认,理由如下:1)被申请人自己摘抄的“电信记录”没有证明力;2)函件内容不能与其他有效证据形成关联和证据链,不能相互印证;3)申请人同日同时收到的被申请人的传真内容与该函件内容完全不同。申请人据此否定了此函的真实性,并当然地否定了被申请人藉此证明其已尽通知义务的说法。因此,仲裁庭决定采信申请人的反证及其质证意见,对被申请人的此份证据不予采信。鉴于以上看法,补充协议第3条关于“被申请人给予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甲轮的权利”的约定合法有效,该权利的实现以被申请人将“同等条件”告知申请人为前提。由于涉及船舶买卖,此后的进程进入通常的船舶买卖合同的交易过程,如果本案被申请人作为卖方提供的条件合适,而且符合“同等条件”的要求,本案申请人作为买方经承诺,交易达成,以签订船舶买卖合同的方式实现其在原先的光船租赁合同的补充协议中的优先购买权。可是被申请人在租赁合同延续期间未将“同等条件”通知申请人的情况下,将甲轮出售给第三人,造成申请人无法实现其优先购买权。被申请人的这一行为违背了补充协议第三条的相关约定,显属违约行为。

就第三个争议焦点,正如上节所述,申请人根据补充协议第三条的约定享有在同等条件下对甲轮的优先购买权。在《光船租赁合同》通过《补充协议》约定的延续期间,申请人享有这一权利,正如被申请人在其“代理意见”中所表述,优先购买权是租船人的选择权。但是,无论申请人选择行使或放弃该权利,被申请人均应当将“同等条件”通知申请人,否则申请人根本无从选择。也如同被申请人所言,本案所涉的优先购买权是“一种附条件的形成权,其行使须以‘同等条件’为前提”,因此,被申请人必须在合理期限内向申请人发出包含“同等条件”的通知,以让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选择行使或放弃该权利。证据表明,被申请人未尽通知义务,以致造成申请人欲购不能的局面。仲裁庭裁决申请人对涉案船舶享有有限购买权,被申请人的出卖行为违反合同约定。

拖欠购船款违反船舶买卖协议争议案

【基本案情】

2011年11月2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被申请人购买申请人所有甲船事宜签订《甲船买卖协议书》。根据“买卖协议”第3条第2款的约定,被申请人将以人民币7,500万元的价格向申请人购买甲船及附属设施,包括船舶备件、专用工具及全套资料等。

根据“买卖协议”第2条第2款的约定,被申请人在2011年11月10日向申请人预付船舶派遣费人民币150万元。申请人将甲船于2011年11月16日派往约定的测试地交由被申请人进行船舶状况测试。根据“买卖协议”第2条第2款的约定,双方约定测试期限为船舶到现场之日起三十日;测试期满后三日内,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就是否接受船舶现状做出确认,若接受,则依照本协议向申请人履行船舶购买义务;若不接受,则依照本协议约定向申请人支付实际发生的费用及租金。2011年12月29日,双方达成《甲船买卖协议书补充协议1》。“补充协议”约定申请人同意将测试工期延长至2012年1月16日,工期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被申请人书面确认是否购买该船。若被申请人确认购买该船,其支付人民币450万元购船定金后,在船舶所有权未变更的情况下,取得船舶实体。购船尾款及约定的利息于2012年2月29日前完成支付。2012年1月18日,被申请人致函申请人,确认购买船舶。同日,双方根据“补充协议”,签署《甲船交接书》完成船舶实体交接,但船舶所有权未作变更。2012年2月1日,被申请人根据“补充协议”的约定支付给申请人人民币450万元作为购船定金。2012年2月3日,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书面承诺于2012年2月29日前付清购船尾款,并承担自2012年1月17日起该船发生的一切费用。2012年4月5日申请人发函催讨尾款,被申请人回函提出支付尾款方案,但始终没有将尾款付清。2012年6月7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解除船舶买卖合同,要求被申请人返还船舶并支付相应款项。2012年6月10日,申请人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甲船泵舱受损事故进行调查并出具报告,估算修理费约人民币84万元。但该项修理并未进行。

仲裁庭同时查明被申请人接收了派驻于甲船的船员共计31人,并分别与之签署了劳动合同,合同为期六个月,自2012年1月19日至2012年7月18日为止。在申请人于2012年6月7日宣布解除合同后,被申请人并未与甲船船上工作人员解除或变更劳动合同。船员此后陆续撤离该船,目前船舶处于留守船员看管之下,没有任何经营活动。申请人目前负责支付有关留守船员的相关费用和维持船舶费用。

【争议焦点】

1. 涉案船舶买卖协议书是否合法有效;

2. 补充协议是否对原船舶买卖协议书的违约责任做了修改;

3. 涉案船舶在争议期间的实际控制人是谁;

4. 被申请人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申请人是否有权解除船舶买卖协议书;

5. 申请人索赔项目的核定及其索赔依据。

【评析】

就第一、第二、第四个争议焦点,协议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及“补充协议”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其内容并无违法之处,应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双方应当受该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约定条款的约束。根据“买卖协议”以及“补充协议”的约定,甲船于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1月16日进行船舶状况测试,测试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被申请人书面予以确认同意购买该轮。根据“补充协议”的约定,被申请人在同意购买该船的情况下,应于“顺延施工期”结束后向申请人支付人民币450万元作为购船定金,并应在“买卖协议”约定的2012年2月29日之前完成支付购船余款人民币7,050万元及利息人民币117.5万元;被申请人若放弃购买船舶的,需向申请人支付占用船舶期间的租金以及船员酬金等费用。被申请人在确定同意购船后,双方于2012年1月18日进行了实体船舶交接。被申请人支付了人民币450万元作为购船定金。此后,被申请人未能按约定支付购船余款,已经构成违约,由此申请人可以根据船舶买卖协议书的约定单方宣布解除合同(“买卖协议”第4条第4款)。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其内容并没有对于原“买卖协议”中的违约责任条款的约定有更改,而只是对合同双方的义务以及合同的履行方式有所更改或补充,因此,违约责任条款仍应按照原“买卖协议”的约定。

就第三个争议焦点,根据《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本案当事双方在其“补充协议”的第3条第1款中约定:“……在乙方支付6%的购船定金后的三个银行工作日内,甲方可以将该船实体交付乙方,但不变更船舶所有人,船舶的运营风险随即由乙方承担。”据此,尽管甲船已经于2012年1月18日在河北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6号码头进行了实体交接,由申请人交付被申请人使用,但其船舶所有权仍属于申请人所有。鉴于被申请人在2012年1月18日接受船舶实体交接的同时接收了派驻于甲船的船员共计31人并分别与之签署了劳动合同,尽管被申请人认为自2012年4月22日起已不再占有船舶,但事实是被申请人并没有解除或终止其与在船工作船员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些船员仍然系被申请人派遣在涉案船舶上工作的雇佣人员。因此,该轮在本案争议期间仍处于被申请人及其雇佣船员的实际控制之下。

对于被申请人主张甲船船员听从申请人指令擅自停船,导致E公司终止了与被申请人在黄骅港项目的施工并解除了该项目合约的抗辩理由,因被申请人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因此不应予以采信。

鉴于双方当事人在“买卖协议”中约定船舶所有权保留,而被申请人又未按约定支付价款,因此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2年3月31日)第35条的规定,申请人有权主张取回标的物,亦即被申请人应当在2012年6月7日收到申请人发出的“解除合同通知书”后立即返还甲船。双方当事人至今未就甲船办理船舶实体返还交接手续,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损失在继续扩大,因此认为被申请人应采取积极态度尽快与申请人协商办理船舶实体返还交接手续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就第五个争议焦点,由于关于人民币450万元的购船定金,尽管当事双方并未有书面约定的定金罚则,但根据《合同法》第115条的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被申请人无权要求返还该项定金,该项人民币450万元的定金应归申请人所有。

关于申请人主张的人民币750万元的违约金。根据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第4条“违约责任”第4款的约定,“因乙方过错,乙方未按本协议约定时间向甲方支付船舶转让款的,每延迟一日,乙方应向甲方支付逾期未付转让款的千分之一作为违约金,逾期超过十五日的,乙方还应向甲方支付船舶转让总价款的百分之十作为违约金……。”本案当事人约定最后付款日为2012年2月29日,未付款项为人民币7,050万元以及约定的利息人民币117.5万元。如果按照合同条款约定的计算方法,被申请人从2012年3月1日起算逾期付款违约金,直到申请人于2012年6月7日宣布解除合同时止,逾期付款天数一共为99天,按照逾期每天违约金为未付转让款千分之一计算,逾期付款的违约金应该是人民币6,979,500.00元,此外,协议规定“逾期超过十五天的,还应向甲方支付船舶总价款的百分之十作为违约金,”即人民币750万元,违约金总计应为人民币14,479,500.00元。申请人仅主张被申请人支付违约金人民币750万元,其计算方法与双方签订的协议不符。

篇5: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典型材料 交流

各位领导:

总寨镇现辖9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民委员会,5159户,近2万人。我所现有人员6人,其中所长1名,工作人员5名;所内人员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3名,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3名,平均年龄达39岁。近年来,我所的工作在区司法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强素质、抓规范、树形象、创一流”为目标, 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方面,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全面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多次受到了省、市、区司法行政系统和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重视,切实加快规范化建设步伐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所以我们始终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司法所发挥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总寨”的重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多请示、勤汇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创建目标,落实领导职责,形成了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局面。在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中,镇党委、政府不仅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领导的重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司法所面貌焕然一新。

二、积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软硬设施建设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镇政府财政紧张,但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问题上,镇领导多方筹资,积极与区司法局领导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总寨司法所于2009年8月始建,2010年4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达250平方米,设置有所长办公室、调解室、法律服务所、档案室、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司法所综合办公室,配置有电脑3台,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台,文件柜、资料柜等6个,办公桌椅齐全,有常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业务书籍500余册,所内人员均配备了交通工具。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狠抓了司法所的队伍建设,去年以来,我所新充实了2名专职司法干部,使年富力强、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到司法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由镇党委研究后,从多年从事乡镇工作的骨干中选拔,司法所内的3名同志均是具有从事司法工作10年以上丰富工作经验的“行家”。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在每年培训村级人民调解员的同时也加强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我们重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所6名工作人员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团结一致,奋勇向上,团队精神比较好。由于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司法所成立至今,全镇基本上没有发生一期重大民事案件或恶性刑事案件,各类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均大幅度下降,辖区内治安环境日趋优化,社会秩序日益稳定。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司法所修订完善了学习例会、接待登记、排查回访、请示报告、档案管理等制度,使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2

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司法所工作职责》、《司法所工作纪律》等十项制度进行了上墙公示;设置法律服务咨询台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了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职责,确保具体工作能有序开展,有人落实,并公开了监督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目前镇司法所共建立各类规范性制度16项,确保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等工作的规范开展。在抓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主抓了业务办公规范化工作,根据区司法局的文书档案管理规定,司法所将所务管理、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安置帮教等业务卷宗进行了统一装订,并制做了资料盒进行了分类存放,大大提升了司法所档案台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司法调解档案的规范化运转。几年来,司法所先后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名工作人员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工作先进个人,1名工作人员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镇干部。

三、强化法律服务,充分履行司法行政职责

充分发挥司法所行政职能作用,既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司法所软、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也是司法所各项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1、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司法所将经常性排查与节会期间的重点排查有机结合,镇村干部共同配合,定期不定期采取走访、座谈和层层召开会议等有效形式,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不稳定因素和突出问题开展“拉网式”的排查调处,基本上做到了周排查、周调处、月通报和“零”“报告。仅去年,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4起,3

调处成功240起,调处成功率达98%。在调解过程中,司法所坚持“部门联动”调解机制,联合派出所、法院及纠纷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同时开展调解,拓展了调解格局,深化了调解规程,进一步提高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同时,镇司法所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制度,对各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调解的民调案件,按照纠纷调解的难易程度,每件发放30元至60元不等的案件补贴,仅2010年,全镇共补助调解案件150余件,发放补贴资金达8000余元,切实提高了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2、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按照法律“七进”活动的要求,我所通过举办法制宣传日、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集中学习培训,张贴标语口号以及阵地宣传等活动形式,送法到户,对不同对象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此外,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以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大纲,健全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实施法制教育进学校、进班级和带法回家战略,不断提高了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3、强化安置帮教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一是抓好排查工作。坚持每半年对全镇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并及时做好有关排查情况的上报工作。通过排查,及时掌握了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第一手准确资料。二是积极开展帮教活动。对即将释放回归人员,及时与有关村组及服刑解教人员亲友取得联系,适时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尽力为他们及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档案管理。做到了刑释解教人 4

员一人一档,台帐清晰,资料齐全。目前,我镇共有三年内刑释解教人员35人,五年内65人,经过镇、村各级安帮组织的共同努力,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安置,帮教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为零。

4、加强依法治理,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我所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治理方法,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使村级组织依法治村,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目前,全镇9个村,全部完成了以“四议两公开”为核心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镇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步入了正规化轨道,实现了村务、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干群矛盾日渐减少,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较好地推动了我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6:村司法站站长典型事迹材料

“五心”司法站长。

不辱使命有决心

春,市决定将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延伸到村(居),在村(居)成立司法站。村党支部在全村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准备推荐担任村司法站长,老段却很担心,怕完不成任务不好交待。自己虽然在村里当了20多年民调主任,调处民间纠纷是轻车熟路,但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其它业务却不熟悉,再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从头学起谈何容易。镇、村领导了解到老段的思想顾虑后,多次找老段谈心,鼓励他丢掉包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老段考虑再三,觉得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村民们的支持,应该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出把力,遂走马上任。要干就要干好,干出点名堂来。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经常到镇司法所讨教司法站的主要职责、主要任务及注意事项,还征订了《人民调解》、《江苏法治》等十多种报刊杂志,把空闲时间都用来自学,扑克不打、麻将不摸。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秋,镇里决定对村境内一条4公里多长的圩堤加固,需拆除27户多平方的民房,160多户180多亩耕地要调整,还有坟墓280座需要迁移,砍伐树木万余株,工作难度相当大,其中有村组与村民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有村民之间的界址争议方面的矛盾,有村民家庭成员之间分割补偿款的矛盾,当时村支书、主任都因故不在工作岗位,老段和其他村干部不推不等,不分白天黑夜,挨家逐户做工作,真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使300多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老段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人们的赞许。,镇党委明确老段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享受正村级干部待遇。

化解纠纷有耐心

老段虽然以前一直担任村民调主任,但近几年还是根据农村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把民间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经营以后,农民自行安排农事,人员流动频繁,加之合村并组后,全村有十多平方公里,民间纠纷信息难以捕捉。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老段以村司法站的名义,在全村聘请了20多名矛盾纠纷义务信息员,使全村的民间矛盾纠纷能及早发现,及早调处,有效地避免事态扩大。初冬,一组信息员老郑给老段打电话,说本组黄、关两家为了一点琐事发生纠纷,黄某把大粪泼到关某家中,关某已经打电话通知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家,这个纠纷可能激化。得到这个信息,老段飞快赶到现场介入调处,很快控制了事态,经过老段反复教育,黄某向对方赔了不是,并清理了污物。由于信息报送及时,一场即将激化的纠纷很快平息。

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在调解协议达成以后,还会出现反复。因此,老段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通过多种方法,对调处过的纠纷进行回访,对爽约的当事人督促履约。四组段奶奶的四儿子以入赘杨家为借口,不肯赡养母亲,经老段调处,小段愿每年供养母亲粮200斤、钱200元。此后,老段经常向段奶奶了解她的子女们赡养情况,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还善于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总结,力求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知识。引发农村民间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老段经过总结,主要是农忙时心情急躁易上火、玩耍时争强好胜常反脸、分居时移情别恋伤感情、闲扯时搬弄是非惹麻烦、酗酒时神志失控会动粗。他就利用各种机会,提醒村民农活再忙务要安排有序,日子再闲不要参与赌博,分居再久定要坚守贞操,闲话再多不能议论他非,美酒再好务必不能贪杯,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全村矛盾纠纷发生数较三年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对于发生的纠纷,老段也坚持“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的调解方法加以调处,成功率达100%。,他撰写的《农村非正常死亡闹丧现象成因和对策》在市法学会论坛被评为二等奖,《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表了他《因势利导、以理服人》的文章,《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矛盾的形成、成因及对策》被中国法学会法治论坛评为三等奖。

重点帮教有诚心

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教育、管理、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是村司法站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老段确实费了心血。

篇7:司法所典型材料

1、关于人民法院司法干预家庭暴力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稿

2、司法干预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关于人民法院司法干预家庭暴力有关情况 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孙军工

(2014年2月27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下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人民法院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有关情况。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专门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薛淑兰、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并发布10起典型案例。下面,首先由我向大家通报人民法院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有关情况。

一、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背景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认为家庭暴力属于家务事,国家公权力不应过多介入。实践中,司法机关处理涉家庭暴力案件,比处理其他类型的案件存在更多的特殊性和需要考量的因素。近年来,家庭暴力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逐渐被社会所认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实施家庭暴力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是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被害人杀死施暴人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杀人案件,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一些采取极其残忍手段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的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这些事实和数据说明,家庭暴力不再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属于单纯的家事、小事,而是一个严重危害婚姻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公民人权保护、家庭关系和谐、男女性别平等、国家文明进步。近年来,人民群众要求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呼声非常强烈。自十届全国人大以来,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制定反家暴法的议案。国家防治家庭暴力,包括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和社会干预三大途径。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司法权,使施暴人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使被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既是当前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关切,也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民法院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

二、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总体情况

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维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家庭中的基本人身权利。2008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该《审理指南》共81条,主要规定了审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证据、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和探视、调解等方面的内容,为基层法院提供了可 操作的参考性办案指南。2008年6月,全国法院启动涉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试点工作,当年确定9个基层法院作为试点法院,2011年试点法院增加到73个基层法院。2012年3月,司法干预家庭暴力的试点工作延伸到刑事领域。同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涉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改革”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试点工作。总体上讲,司法干预家庭暴力工作主要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审理组织专门化。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合议庭或安排专人独任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家庭案件,并尽可能安排具有婚姻家庭经验和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的法官,或者接受过干预家庭暴力专业培训的法官办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以提高办案效率和探索审理此类案件的专门经验。如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成立了全国首个“涉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合议庭”,坚持创新举措、立体干预、多方联动,对反家暴审判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同年9月26日,该院发出湖南省第一份“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这一做法被评为该年度湖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法治事件之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于2009年组建专门的反家暴合议庭,设立了全国首个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立案专窗,实行专业化审理。该合议庭在涉家暴离婚案件审理中,加大调查取证力度,加大加害人举证责任,限制加害人探视权,制裁伪造债务行为等,属全国首创。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于2010年成立反家暴合议庭,专门审理涉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2013年又扩展为民刑合一的反家暴合议庭,专门审理涉家庭暴力民事和刑事案件。

(二)加大人身安全保护力度。一是对受害人联系方式保密。实践中,人民法院加强对受害人的有关信息保密,特别是不将受害人的行踪及联系方式告诉加害人,以防止加害人继续威胁、恐吓或伤害受害人。二是对受害人实行保护性缺席庭审。有证据证明存在家庭暴力,且受害人处于极度恐惧之中的,正常的开庭审理可能导致受害人重新受制于加害人的,或者可能使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受害人的申请,单独听取其口头陈述意见,并接受其提交的书面意见。案件开庭时,其代理人可以代为出庭。

(三)依法及时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实践中,人民法院收到人身安全保护申请后,经审查或听证确认存在家庭暴力危险,如果不采取人身安全保护措施将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一般会在48小时内(最快的是当天)发出裁定。人民法院作出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1.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申请人的亲友;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或者与申请人以及可能受到伤害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3.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4.有必要并且具备条件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暂时搬出双方共同的住处;5.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下列场所200米内活动:申请人的住处、学校、工作单位或其他申请人经常出入的场所;6.必要时,责令被申请人自费接受心理治疗;7.为保护申请人及其特定亲属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申请人申请并经审查确有必要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可以附带解决以下事项:1.申请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 责令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的生活费以及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教育费等;2.责令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因被申请人的暴力行为而接受治疗的支出费用、适当的心理治疗费及其他必要的费用。被申请人的暴力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留待 审理后通过判决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试点法院自2008年以来,共发出人身安全裁定超过500份。如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发出92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发出 43份,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发出24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发出21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发出20份,均有效防止了家庭暴力的再度发生。

(四)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实践中,人民法院根据家庭暴力隐蔽性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受侵害事实及伤害后果并指认系被告所为的,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虽否认但不能提供反证的,法院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存在。试点工作进行5年多来,还没有出现被推定施暴的被告就此推定提出上诉的案件。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部分试点法院的家庭暴力司法认定率从普遍低于8%上升到 29%以上。之后,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

(五)平等分割家庭财产。人民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注重坚持性别平等的基本理念。一是公平地补偿,以平等保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照顾家庭投入较多一方的利益。二是有助于妇女离婚后的生存和发展。在加害人自认或法院认定的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人需要治疗的、因家庭暴力失去工作或者影响正常工作的,以及在财产利益方面受到不利影响的,在财产分割时应得到适当照顾。受害人向加害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资金支持,或支持加害人开拓事业而牺牲自己利益的,无论当初自愿与否,如果这种牺牲可能导致受害人离婚后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收入减少、生活条件降低的, 在财产分割时应当获得适当照顾。在家务劳动、抚育子女、照料老人等方面付出较多的当事人,在财产分割时可以适当予以照顾或补偿。

(六)不支持加害方直接抚养子女。在人民法院认定家庭暴力存在的案件中,如果双方对由谁直接抚养子女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未成年子女原则上应由受害人直接抚养。但受害人自身没有基本的生活来源保障,或者患有不适合直接抚养子女的疾病的除外,以充分体现“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七)加大适用刑事禁止令。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在作出判决的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试点法院对于家暴施暴被告人尽可能同时适用刑事禁止令,以避免和减少家庭暴力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人民法院审理涉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指导试点改革,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指导试点法院改革的工作力度,及时总结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二)出台办理涉家庭暴力刑事案件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将对涉家暴刑事案件的证据、刑事政策的具体适用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依法办理这类案件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同时,将及时发布涉家庭暴力指导性案例,通过案例推广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

(三)探索建立反家庭暴力统筹联动机制。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试点法院,牵头联系当地检察院、公安、司法、妇联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主动 协调、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从妇联、工会、社区基层组织等单位推荐的人员中选择人民陪审员参与涉家暴案件审理工作,邀请当事人亲友、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人员参与调解。在审判过程中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受害人进行心理导护,对加害人予以心理矫正,修复受损的家庭关系,以期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局面,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我向大家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附一:相关术语解释

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2001)第一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一种民事强制措施,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裁定。附二: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附三:《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

内容详见最高人民法院网:

http://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2月27日新闻发布会材料

(二)司法干预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目 录

1、女童罗某某诉罗某抚养权纠纷案

2、郑某丽诉倪某斌离婚纠纷案

3、陈某转诉张某强离婚纠纷案

4、李某娥诉罗某超离婚纠纷案

5、郝某某诉郝某华赡养纠纷案

6、钟某芳申请诉后人身安全保护案

7、邓荣萍故意伤害案

8、汤翠连故意杀人案

9、肖正喜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

10、薛某凤故意杀人案

案例1

女童罗某某诉罗某抚养权纠纷案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止儿童虐待

(一)基本案情

2007年,原告余某某与被告罗某离婚,婚生女孩罗某某(2001年12月26日出生)由被告罗某抚养。2011年12月28日,原告向法院诉称,被告长期在外打工,女儿罗某某与祖母和大伯共同生活期间,罗某某经常遭受殴打和辱骂,且罗某某与离异的大伯同住一室,随时可能遭受性侵犯。原告向法院提供了女儿的伤情鉴定书及其要求与母亲共同生活的书信等证据,并请求法院判令变更女儿罗某某由原告抚养。诉讼过程中,罗某某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罗某某在与被申请人余某金、罗某衡共同生活期间多次无故遭受殴打,且有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为证。申请人罗某某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据此,依法裁定禁止被申请人余某金、罗某衡殴打、威胁、辱骂、骚扰、跟踪申请人罗某某,裁定有效期为六个月。之后,经法院调解,双方变更了抚养权,此案在一周内结案,未成年人罗某某在最短的时间摆脱了家庭暴力。

案例2

郑某丽诉倪某斌离婚纠纷案

——威胁作为一种家庭暴力手段的司法认定

(一)基本案情

原告郑某丽与被告倪某斌于2009年2月11日登记结婚,2010年5月7日生育儿子倪某某。在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被告经常击打一个用白布包裹的篮球,上 6 面写着“我要打死、打死郑某丽”的字句。2011年2月23日,原、被告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后被告将原告殴打致轻微伤。2011年3月14日,原告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准予原、被告离婚;婚生男孩倪某某由原告抚养,抚养费由原告自行承担;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人民币30000元。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郑某丽与被告倪某斌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被告将一个裹着白布的篮球挂在家中的阳台上,且在白布上写着对原告具有攻击性和威胁性的字句,还经常击打篮球,从视觉上折磨原告,使原告产生恐惧感,该行为构成精神暴力。在夫妻发生矛盾时,被告对原告实施身体暴力致其轻微伤,最终导致了原、被告夫妻感情的完全破裂。因被告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不宜直接抚养子女,且婚生男孩倪某某未满两周岁随母亲生活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被告对原告实施家庭暴力使原告遭受精神损害,被告应承担过错责任,故被告应酌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据此,依法判决准予原告郑某丽与被告倪某斌离婚;婚生男孩倪某某由原告郑某丽抚养,抚养费由原告承担;被告倪某斌赔偿原告郑某丽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五千元。该判决已生效。

案例3

陈某转诉张某强离婚纠纷案 ——滥施“家规”构成家庭暴力

(一)基本案情

原告陈某转、被告张某强于1988年8月16日登记结婚,1989年7月9日生育女儿张某某(已成年)。因经常被张某强打骂,陈某转曾于1989年起诉离婚,张某强当庭承认错误保证不再施暴后,陈某转撤诉。此后,张某强未有改变,依然要求陈某转事事服从。稍不顺从,轻则辱骂威胁,重则拳脚相加。2012年5月14日,张某强认为陈某转未将其衣服洗净,辱骂陈某转并命令其重洗。陈某转不肯,张某强即殴打陈某转。女儿张某某在阻拦过程中也被打伤。2012年5月17日,陈某转起诉离婚。被告张某强答辩称双方只是一般夫妻纠纷,保证以后不再殴打陈某转。庭审中,张某强仍态度粗暴,辱骂陈某转,又坚决不同意离婚。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家庭暴力是婚姻关系中一方控制另一方的手段。法院查明事实说明,张某强给陈某转规定了很多不成文家规,如所洗衣服必须让张某强满意、挨骂不许还嘴、挨打后不许告诉他人等。张某强对陈某转的控制还可见于其诉讼中的表现,如在答辩状中表示道歉并保证不再殴打陈某转,但在庭审中却对陈某转进行威胁、指责、贬损,显见其无诚意和不思悔改。遂判决准许陈某转与张某强离婚。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

一审宣判前,法院依陈某转申请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张某强殴打、威胁、跟踪、骚扰陈某转及女儿张某某。裁定有效期六个月,经跟踪回访确认,张某强未违反。案例4 8

李某娥诉罗某超离婚纠纷案 ——优先考虑儿童最佳利益

(一)基本案情

原告李某娥、被告罗某超于1994年1月17日登记结婚,1994年8月7日生育女儿罗某蔚,2002年6月27日生育儿子罗某海。双方婚后感情尚可,自2003年开始因罗某超经常酗酒引起矛盾。2011年起,罗某超酗酒严重,经常酒后施暴。女儿罗某蔚在日记中记录了罗某超多次酒后打骂李某娥母子三人的经过。2012年1月5日,李某娥第一次起诉离婚。因罗某超提出双方登记离婚,李某娥申请撤诉。但之后罗某超反悔,酗酒和施暴更加频繁。2012年7月30日,罗某超酒后扬言要杀死全家。李某娥母子反锁房门在卧室躲避,罗某超踢烂房门后殴打李某娥,子女在劝阻中也被殴打,李某娥当晚两次报警。2012年8月底,为躲避殴打,李某娥带子女在外租房居住,与罗某超分居。2012年9月21日,李某娥再次起诉离婚并请求由自己抚养一双子女。罗某超答辩称双方感情好,不承认自己酗酒及实施家庭暴力,不同意离婚,也不同意由李某娥抚养子女。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罗某超长期酗酒,多次酒后实施家庭暴力。子女罗某蔚、罗某海数次目睹父亲殴打母亲,也曾直接遭受殴打,这都给他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可能造成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为避免罗某蔚、罗某海继续生活在暴力环境中,应由李某娥抚养两个子女,罗某超依法支付抚养费。遂判决准许李某娥与罗某超离婚,子女罗某蔚、罗某海由李某娥抚养,罗某超每月支付抚养费共计900元。罗 9 某超可于每月第一个星期日探视子女,探视前12小时内及探视期间不得饮酒,否则视为放弃该次探视权利,李某娥及子女可拒绝探视。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案例5

郝某某诉郝某华赡养纠纷案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止子女虐待老人

(一)基本案情

申请人郝某某与其妻王某某(已故)育有五个子女。现郝某某已丧失劳动能力,除每月的低保金320元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其日常生活需要子女照顾。申请人郝某某轮流在除被告郝某华之外的其他子女处居住生活。因其他子女经济情况一般,住房较为紧张,申请人郝某某遂要求被告郝某华支付赡养费,并解决其居住问题。被申请人郝某华对原告郝某某提出的要求不满,经常用激烈言辞对郝某某进行言语威胁、谩骂,致使郝某某产生精神恐惧,情绪紧张。郝某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郝某华支付赡养费,并解决其居住问题。经法院多次通知,被告郝某华仍不到庭应诉,反而对原告恫吓威胁,致使原告终日处在恐惧之中。原告遂在诉讼期间向本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要求法院采取措施,制止被告郝某华对郝某某威胁、谩骂侮辱行为。

(二)裁判结果

针对申请人提出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法院经审理认为,被申请人郝某华 10 对申请人郝某某经常进行言语威胁、谩骂等行为,导致申请人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故其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法院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郝某华对申请人郝某某采取言语威胁、谩骂、侮辱以及可能导致申请人产生心理恐惧、担心、害怕的其他行为。同时,法院对被申请人进行了训诫,告知其在有效期内,若发生上述行为,则视情节轻重对被申请人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经跟踪回访,被申请人对申请人再无威胁行为。对原告请求被告履行赡养义务的请求,法院判决被告郝某华每月向原告郝某某支付赡养费600元。

案例6

钟某芳申请诉后人身安全保护案 ——诉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止“分手暴力”

(一)基本案情

申请人钟某芳与被申请人陈某于2010年2月2日经法院判决离婚,子女由钟某芳抚养。判决生效后,陈某拒不搬出钟某芳房屋,还要求与钟某芳同吃、同睡,限制钟某芳的人身自由和社会交往。钟某芳稍有不从,就遭其辱骂和殴打,并多次写字条威胁钟某芳。法院强制其搬离后,他仍然借探视子女为由,多次进入钟某芳家中对其实施威胁,还经常尾随、监视钟某芳的行踪,不仅使钟某芳的身体受到伤害,还使其处于极度恐惧之中。钟某芳于2010年5月6日向法院提出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申请,并提交了报警证明、妇联的来访记录、被申请人威胁申请人的字条、被撕烂的衣物、照片等证明材料。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钟某芳在离婚后仍然被前夫陈某无理纠缠,经常遭其辱骂、殴打和威胁,人身自由和社会交往仍受前夫的限制,是典型的控制型暴力行为受害者。为保护申请人的人身安全,防止“分手暴力”事件从民事转为刑事案件,法院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陈某骚扰、跟踪、威胁、殴打申请人钟某芳,或与申请人钟某芳以及未成年子女陈某某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禁止被申请人陈某在距离申请人钟某芳的住所或工作场所200米内活动;被申请人陈某探视子女时应征得子女的同意,并不得到申请人的家中进行探视。该保护令的有效期为六个月。经跟踪回访,申请人此后再没有受到被申请人的侵害或骚扰。

案例7

邓荣萍故意伤害案 ——长期对养女实施家暴获刑

(一)基本案情

被害人范某某(女,时年7岁)出生后不久即由被告人邓荣萍收养。在收养期间,邓荣萍多次采取持木棒打、用火烧、拿钳子夹等手段虐待范某某,致范某某头部、面部、胸腹部、四肢多达百余处皮肤裂伤,数枚牙齿缺失。2010年3月26日上午,因范某某尿床,邓荣萍便用木棒殴打范某某腿部,致范某某左股骨骨折,构成轻伤。案发后,邓荣萍向公安机关投案。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邓荣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邓荣萍为人之母,长期对养女范某某进行虐待,又因琐事持木棒将范某某直接打致轻伤,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应依法惩处。鉴于邓荣萍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据此,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法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邓荣萍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

案例8

汤翠连故意杀人案 ——经常遭受家暴致死丈夫获刑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汤翠连与被害人杨玉合(殁年39岁)系夫妻。杨玉合经常酗酒且酒后无故打骂汤翠连。2002年4月15日17时许,杨玉合醉酒后吵骂着进家,把几块木板放到同院居住的杨某洪、杨某春父子家的墙脚处。为此,杨某春和杨玉合发生争执、拉扯。汤翠连见状上前劝阻,杨玉合即用手中的木棍追打汤翠连。汤翠连随手从柴堆上拿起一块柴,击打杨玉合头部左侧,致杨玉合倒地。杨玉洪劝阻汤翠连不要再打杨玉合。汤翠连因惧怕杨玉合站起来后殴打自己,仍继续用柴块击打杨玉合头部数下,致杨玉合因钝器打击头部颅脑损伤死亡。案发后,村民由于同情汤翠连,劝其不要投案,并帮助掩埋了杨玉合的尸体。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汤翠连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 13 罪。被害人杨玉合因琐事与邻居发生争执和拉扯,因汤翠连上前劝阻,杨玉合即持木棍追打汤翠连。汤翠连持柴块将杨玉合打倒在地后,不顾邻居劝阻,继续击打杨玉合头部致其死亡,后果严重,应依法惩处。鉴于杨玉合经常酒后实施家庭暴力,无故殴打汤翠连,具有重大过错;汤翠连在案发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当地群众请求对汤翠连从轻处罚。综上,对汤翠连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施甸县人民法院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汤翠连有期徒刑十年。

案例9

肖正喜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 ——长期实施家暴并杀人获死刑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肖正喜和被害人肖海霞(殁年26岁)于1998年结婚并生育一女一子。2005年,肖正喜怀疑肖海霞与他人有染,二人感情出现矛盾。2009年4月,肖海霞提出离婚,肖正喜未同意。2010年5月22日,肖正喜将在外打工的肖海霞强行带回家中,并打伤肖海霞。肖海霞的父母得知情况后报警,将肖海霞接回江西省星子县娘家居住。

2010年5月25日下午,肖正喜与其表哥程某欲找肖海霞的父亲肖某谈谈。肖某拒绝与肖正喜见面。肖正喜遂购买了一把菜刀、一把水果刀以及黑色旅行包、手电筒等物品,欲杀死肖海霞。当日16时许,肖正喜不顾程某劝阻,独自乘车来到肖海霞父亲家中,躲在屋外猪圈旁。23时许,肖正喜进入肖海霞所住房间,持菜刀砍 14 击肖海霞头部、脸部和手部数下,又用水果刀捅刺肖海霞前胸,致肖海霞开放性血气胸合并失血性、创伤性休克死亡。肖正喜扔弃水果刀后逃离。肖某及其妻子李某听到肖海霞的呼救声后,即追赶上肖正喜并与之发生搏斗,肖正喜用菜刀砍伤肖某,用随身携带的墙纸刀划伤李某。后肖正喜被接到报警赶来的公安民警抓获。

(二)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肖正喜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又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数罪并罚。肖正喜不能正确处理夫妻矛盾,因肖海霞提出离婚,即将肖海霞打伤,后又携带凶器至肖海霞家中将肖海霞杀死,将岳父、岳母刺伤,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据此,依法对被告人肖正喜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核准,罪犯肖正喜已被执行死刑。

案例10

薛某凤故意杀人案

——养女被养父长期性侵杀死养父获刑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薛某凤自幼被薛某太(被害人,殁年54岁)收养。自1999年薛某凤11岁起,薛某太曾多次对薛某凤强行实施奸淫。2004年3月,薛某凤因被薛某太强奸导致怀孕,后引产。2005年1月,薛某凤与他人结婚。2007年11月11日晚,薛某 15 太酒后将薛某凤叫至其房间内,持刀威胁薛某凤,要求发生性关系。薛某凤谎称同意,趁机用绳子将薛某太双手、双脚捆住,薛某凤离开房间。次日3时许,薛某凤返回房间,采取用扳手击打薛某太头部等手段,致薛某太颅脑损伤死亡。后薛某凤将薛某太的尸体浇油焚烧。

(二)裁判结果

篇8:典型复合材料零件加工技术探讨

复合材料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碳/碳、高强石墨等在各尾喷管类零部件中使用广泛, 零件价值高, 材料的可加工性差, 加工效率低。其中的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在切削过程中表面很容易被烧伤氧化, 在锐边处时常出现崩裂缺损 (块状崩脱) 。尤其是纤维增强塑料类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工技巧, 防止出现裂纹、崩边, 而且该类材料加工过程中禁止接触油、水等冷却介质,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较快, 尺寸保证困难。本文以典型复合材料零件为研究对象, 通过进行工艺试验, 探索了该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切削参数与刀具选择等技术问题。

1 复合材料的特点

1.1 复合材料的切削性能

复合材料主要是由基体相和增强相组成, 通过不同的工艺方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结构或不同化学性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基体相都是热固性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密集处脆性大, 切削时容易崩裂;由碳纤维构成的增强相不易切断, 如果切削进给偏大或者刀具磨损不够锋利, 可能导致加工表面出现“拉丝”和“起毛”现象。因为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禁止接触油、水等冷却介质, 所以对刀具要求较高,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较快, 尺寸保证困难。

1.2 典型零件结构

复合材料在我院应用较多, 主要为回转体结构, 典型零件复合内衬 (图1) 由碳纤维/酚醛和高硅氧/酚醛材料复合整体模压工艺成型, 在模压中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匀, 产生的变形会影响零件的几何精度 (尺寸、轮廓等) , 因此, 主要依靠机械加工来保证零件工作表面精度。

2 典型零件的车削加工

在前期对该类复合材料结构切削加工处于探索阶段, 考虑材料高强度、高脆性、纤维密集处切削性能差等特点, 刀具应同时满足锋利、不易磨损等条件, 为此选用焊接式硬质合金YW1刀具进行加工。主要加工方法为采取小切深、小进给量、连续沿轮廓等距方式走刀。以复合内衬为例, 其加工程序如下:

由以上程序可以看出, 该加工方法主要是按照传统的加工方式先进行等距车削走刀路线, 如图2所示。

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1) 零件表面有烧伤现象;2) 崩边缺陷现象严重;3) 尺寸不稳定;4) 刀具磨损快。

3 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与解决方案

3.1 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 材料组织均匀性。从图2可以看出, 在加工复合内衬过程中, 两端及台阶锐边处出现了崩边缺陷。由于复合内衬毛坯存在直角阶梯结构, 模压中流体在该区域的流向是涡流, 对纤维与酚醛树脂混合流体的流动不利, 另一方面, 固化过程中流动聚积多在边缘部分, 使模压后边角部分组织不均匀, 导致边缘处强度降低, 脆性增大, 加工时容易崩边。

2) 刀具和切削参数。复合材料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切削性能较差, 在没有冷却介质的情况下, 若切削进给偏大或者刀具磨损不够锋利, 可能导致加工表面出现“拉丝”和“起毛”现象, 甚至出现纤维被成片扯离等严重缺陷。另外, 走刀路线不合理也是引起表面缺陷尤其是边缘崩裂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解决措施

1) 改进毛坯结构。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是影响其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将复合内衬毛坯结构进行改进, 将原来的直角阶梯柱面改为一个柱面, 并由R10曲面与锥面光滑连接, 避免尖角结构, 改善其流动性 (图3) 。

2) 合理选择刀具与切削参数。由于复合内衬的结构特性, 切削刀具应满足锋利、高耐热性、耐磨性好、主切削刃强度高等特点。因为高速钢刀具不具备以上特点, 所以我们选择了Ti Al N PVD涂层硬质合金、PCBN (涂层CBN) 、PCD (金刚石) 3种刀具。其切削参数如表1。

由表1轮廓车削试验可以看出, 加工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时选用PCD刀片能够满足各尺寸精度要求, 表面效果好, 加工效率很高;因为PCD、PCBN刀片是烧结在硬质合金上, 所以刀片的切削刃比较短, 因此, 在使用PCD刀片加工复合材料时ap不宜太大;在加工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时不许加任何冷却介质, 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切削速度速v不宜过高 (PCD刀具理论切速v=650~800 m/min) 。

3) 优化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经过反复试验, 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增加切槽工步:在加工复合内衬时增加切刀首先在左端粗切, 去除轴向余量, Z向余量保证在0.1~0.2 mm之间, X向余量0.5~1 mm之间。 (2) 合理编排精加工切削路径如图4, 断面路径如图5。 (3) 粗、精加工刀具分开使用, 经常观察精加工刀具的锋利程度, 发现后刀面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4 结语

通过对复合内衬加工的工艺试验, 解决了该类零件加工的技术难题, 总结了一套实用的加工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PCD刀片是加工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首选;2) 宜采用低切削速度、小切深, 这样可以提高刀具寿命;3) 用PCD刀片加工碳纤维/酚醛、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采取“入体”路径切削法, 合理设计模压毛坯和模压工艺等技术措施, 能有效地解决零件“翻边”“拉丝”“崩边”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先逵.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成立大会祝酒词下一篇:公司工会主席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