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2024-04-17

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精选9篇)

篇1: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大理市太邑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司法局2011年司法所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实施“五五”普法,切实抓好司法所建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执法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就太邑乡司法所2011年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主旨,按照大理市2011年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基层司法所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太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总体思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主题,全面履行司法所九项职能,为加快太邑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律服务。

抓住两个要务: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四种能力: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公正执法、教育改造罪犯劳教人员的能力;二是提高法律服务人员诚信执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三是提高基司法行政人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四是提高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协调管理能力。

二、把握重点,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发展

(一)努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市委、市政法委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各级调委会的组织建设,尽快达到“五有”、“四落实”,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分批分层次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

1、巩固和完善调委会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调委会成员,做到机构合理、组成人员合法、组织制度落实、工作任务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人、依法调解。

2、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委主任政治业务学习例会,组 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更新业务知识,同时定期开展排除社会矛盾热难点问题,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社会动态,做好向领导汇报工作,探讨研究重大难疑纠纷案件制定调处方案,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的要求。

3、司法所管理人民调委会以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书方式进行,做到依法管理,量化考核,奖惩分明。

4、严格审查人民调解文书程度,申请、登记、调查记录、调解协议等、格式全部按五簿一册的要求管理。

(二)切实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进一步完善帮教安置网络,做好衔接工作,确定帮教类别,实行动态管理,健全管理台帐,做到底子清、人员落实、有房住、有田种,掌握动向,经常开展思想谈话工作,进一步引导他们指明新的生活道路,减少重新犯罪。

(三)抓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两个规划”,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上要有新进展,要制定我乡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各项制度;二是强化对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的指导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抓好区域、行业、基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三是在农村和农民学法上要有新发展,结合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进村入户”活动;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发挥法律服务作用,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努力为我乡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在积极当好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集体

组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律顾问的同时,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主动介入农村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司法所的学习、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任务明确、职责分明、按时完成各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2、继续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活动,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力度,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3、坚持每月25日的所长接待日制度,热情接待群众法律咨询解答服务工作,妥善处理热难点问题、加强信息收集和数所据统计报表上报工作任务。规范档案管理,改善内部办公设施条件,推进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要把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激励斗志,教育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树立敬业勤政、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要结合队伍整体素质的实际,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按计划对人员进行各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四、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所的业务工作,巩固成果推进发展创新

法律服务所是维护乡、镇农村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服务机构,在乡镇开展经济建设发展中,抓机遇、求发展拓宽路子,主动到企业、厂矿、农户开展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进农家。

1、在开展调处民间民事纠纷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开展法律服务。

2、主动承担企业、法人单位的法律顾问,参与工程建设 招投项目的法律见证工作。

3、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影响面,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推动法律服务所工作的新发展。力争将法律服务的各项开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4、司法行政与法律服务工作相结的原则,依法办案,参与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

(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把

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四个“围绕”:一是围绕政府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做好法律顾问工作;二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法律保障作用;四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发挥职能优势,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引起各级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重视,把普法教育、人民调解等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司法行政工作和其他工作相结合,协调发展。

(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实行普法先行,运用法律手段调处的做法,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抓好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调处工作,凸显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理市太邑乡司法所

2011年1月25日

篇2: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对于××司法所来说,这将是个承前启后的一年,有机遇更有挑战。“五五”普法和2010年的工作总结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司法所离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要走。2011年,是个全新的开始,××司法所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和完善自己:

1、督促加快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

××司法所业务用房采用上级拨款与乡镇党委政府集资采购的方式,在××镇集镇中心采购了4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现在正处于建设的攻坚阶段,××司法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负责监督和促进新司法所业务用房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

2、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引导和帮助弱势群体

××镇的法律援助排名一直都处在全区的倒数几位,这和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弱势群体缺乏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息息相关。在2011年度,我们将首先加强司法所自身的法律援助业务学习,加强法律援助的政策法规宣传,引导和帮助真正在法律援助有困难的人民群众。

3、保持矛盾纠纷排查,加强人民调解,防止山林权属纠纷集体爆发

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司法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司法所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时刻了解人民群众意见,加强人民

调解制度建设,尽全力争取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但近年来,由于毛竹和木材价格的日渐攀升,山林权属纠纷频频发生,一直以来被双方所惯用的模糊边界开始不再适用,当地村民往往因为几跟毛竹或几袋松油而争执不休。而且山林权属纠纷问题大有集体爆发之势,所以保持矛盾纠纷排查,尽全力从根源上去解决山林权属纠纷将是××司法所的又一大挑战。

4、完善规范司法所电子档及书面档材料,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宣传

××司法所因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且人才配备不齐,导致在历年来的工作中出现重实效而轻记录、重实干而轻宣传的局面。

今年××区司法局新录用一名春季本科毕业生,并分配到××司法所在学习锻炼,这无形中加强了××司法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司法所注入了全新活力。××司法所也将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司法所电子档及书面档材料,并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力度。

5、加强社区矫正及两劳安置帮教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不断被贯彻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中,其中也包括了社区矫正及两劳安置帮教工作,我国刑法制度中对社区矫正对象和两劳安置帮教对象的管理工作不断地向基层司法所转移就是一大体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社区矫正及两劳安置帮教的工作将日趋重要。

加强基层司法所社区社区矫正及两劳安置帮教工作,已成为不变的事实。××司法所将努力学习其他优秀司法所的宝贵经验,并结合××镇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及两劳安置帮教工作。

分类管理、精细管理、多重保障,为改变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对象的思想素质,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将成为××司法所的工作重点。

6、开拓普法创新新思路,创新普法宣传新形式

“五五”普法刚刚结束,“六五”普法又将拉开序幕。普法工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五五”普法的工作总结中,我们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各种普法阵地不断退化”、“普法宣传形式陈旧”、“普治脱节,重普轻治”、“重人治轻人治”的问题。

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普法宣传的工作人员不断开拓新思路,创新普法宣传的新形式,加速我国的普法教育工作。××司法所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普法对策。

篇3: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2011年司法考试卷四的法理学论述题与时下热点问题联系密切, 讨论的是金融危机背景下, 法院采取灵活执行措施, 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笔者尽管在答题时对材料中法官采取灵活执行措施进行了肯定, 但心中疑虑更多集中于最高法院所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公共政策的进入, 试后上网检索, 发现有类似倾向的司法解释还有很多, 涉及到民事、行政领域关于审判、执行等的各各方面, 尤其是在纠纷多发的涉农民事案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相关的司法解释更多。

法律的适用离不开法律解释, 但最高法院如此频繁的发布内涵诸多公共政策考量的司法解释不得不让人思考公共政策渗透到法律解释领域中的多大范围内是正当的?被公众接受的界限又是什么?换个说法, 在多大程度上, 在什么地方应该按照文本主义原则来进行法律解释, 在多大程度什么领域又要接受公共政策标准的介入?

2.公共政策的含义

本文的公共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由国家这个公权力主体制定并负责施行的, 通过确定和调整社会利益, 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和行动。就本文论述的需要而言, 它主要指公权力制定的所有战略计划, 行政规章、文件办法, 声明细则, 行政指导等等, 也包括法律法规在内。它具有权威性、利益性、价值性等诸多特性。

3.共政策进入法律解释的依据

3.1 转型期社会的政治风险和公共政策的灵活性。

中国社会因为频繁进行着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体制改革而进入了转型期, 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使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法律更显得漏洞百出。一方面, 由于法律具有稳定性并十分依赖程序, 使得以灵活著称的公共政策在转型期社会中颇具优势。因而公共政策适当介入司法裁判过程就是合理而恰当的。另一方面, 在转型社会中, 灵活的公共政策使得行为的政治风险显著提高, 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 最高院在裁决中考量公共政策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

3.2 非常态的社会现实与常态下的法律之间的冲突。

我国现如今正处在经济迅猛增长、民众需求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持续深入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 城市化建设、工业化生产, 带来了诸如拆迁纠纷、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矛盾, 对法治的需求在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更加显得尤为强烈。

然而, 立法者出于对法律普适性和稳定性的考虑, 在立法时只能对所调整的对象进行常态化的预设, 然后基于这一常态化的预设来立法, 同时通过“但书”条款或者特别规定来应对少量可预见的非常态情况。但是, 这一常态化化预设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因此, 为了解决非常态社会下出现的各种纠纷, 使司法机关远离的裁判两难处境, 另辟蹊径选择在裁判过程中引入公共政策的考量, 就显得合情合理。

4.公共政策介入法律解释过程的路径与限度

4.1 事实—规范—政策。

前文已论述,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法律解释中进行公共政策的考虑是必然选择, 面对具体的案件, 法官不得不改变应坚持的“原则标准”, 在法律解释过程中一面接受事实对规范的“裁减”, 同时还要接受政策对规范的“解读”。法官不仅要解释法律规范本身, 还要注重加入对公共政策的考量, 从而使整个裁判过程表现为:法官的视角必须同时在事实--规范与政策--规范之间不断的往返流转、反复对照, 进而才能最终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结果。具体说来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政策标准的解释是指法官的视角在“规范--政策”之间反复比较, 并最终达至“重叠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法官在法律规范和公共政策之间反复比照权衡, 这种共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在根本价值问题上达至观念一致, 而是仅仅达至一种罗尔斯所言的“重叠共识”程度上的共识。而这种“重叠共识”是法律解释者通过不断的“反思均衡”实现的。

第二、政策标准的解释过程必须在一系列解释性原则的指引下进行。首先, 坚持以“原则标准”为基础, 原则标准是建立政策标准的根本, 坚持以“原则标准”为基础就是要坚定的遵循法治原则。其次, 毫不动摇的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引, 公平正义是法律的生命之基, 是司法的终极诉求。之所以要把公共政策的考量引入法律解释的过程之中, 就是为了防止那些发生在非常态社会现实中的一个个具体案件, 在运用常态下制定的法律规范裁决的时候会产生有失公平理性的结果。

4.2 权利是公共政策进入司法的边界。

权利当代法律的核心概念, 这早已在法学界达成共识。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 它的依托则是权力, 它是通过权力对利益的强制配置来运行的。由于权利又是以利益为基础的, 因而, 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就集中表现为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法律解释过程中的公共政策考量的焦点就集中于权力与权利的冲突之上。

德沃金在其书中明确指出, 政策与被其视为权利的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 原则论据的价值比政策论据的价值要高出很多, 其原因即在于原则的论据同样可以作为权利的论据, 而政策的论据则仅仅是关于目的的论据, “原则的论据是为了确立个人权利, 政策的论据是为了确立集体目标。原则是描述权利的陈述, 政策是描述目标的陈述。”概而言之, 德沃金的观点总结来说就是, 某些权利是不能侵害的, 是不可动摇的, 司法裁决只能建立在这些权利的基础之上, 政策的考虑是一种补充考量, 不能改变更不能取代这些权利。

德沃金的观点为公共政策介入法律解释的过程划上了一道权利的边界, 防止公共政策在司法裁决中可能出现的任意干涉, 同时也为司法机关抵御公共政策过度或者非法干涉司法活动提供了的有力的武器。

摘要:公共政策介入法律解释过程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尤其是在党和政府大力构建和谐社会, 强调司法判决必须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当下, 这一问题更显得突出和复杂。公共政策因其自身特质加之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介入法律解释自然有其合理性, 但过度介入的法治风险使得法律解释的制定者在考量公共政策之时必须坚守原则, 以权利为边界, 充分进行绩效预测, 在“规范”和“政策”之间通过不断的反思均衡达到“重叠共识”, 以取得最佳的法律解释效果。

篇4:2015年司法改革要略

关键词:司法改革 规范 政策评价

2015年,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批有影响的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限于篇幅,现就一年来司法改革有关情况从规范、政策、观念层面择要介绍如下:

一、政策导向与评判标准

1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称“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统筹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统筹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的政策取向、责任分工、时间进度、成果要求,其中列出的改革举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2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该《实施方案》。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动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改革(下称“四项改革”),是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居于基础性地位。5月5日,“中央深改组”同意山西等11个省市区开展“四项改革”试点。这是继2014年上海等7个试点省市后的第二批试点。12月9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请示》,同意于2016年在北京等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适时推开“四项改革试点”。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要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试点中,要按照司法规律,综合考虑队伍实际和办案量,科学合理确定法官、检察官员额。在省一级设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遴选工作要严格标准、优化程序、择优录取、逐步增补,不搞迁就照顾,确保业务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能独立办案的人进入员额。要扩大选任范围,选拔更多品质好、有法律素养、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法官、检察官队伍。[1]

司法责任制改革,要坚持法官、检察官权责统一,遵循司法亲历性和权责一致性规律,赋予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错案责任追究的标准和程序,增强操作性、可行性,促使司法人员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司法机关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司法人员的积极性。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都需要按照权责利相适应的原则加强职业保障。[2]

“省级统管”不等于实行垂直管理,而是基于民主透明原则在省级平台上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依托多个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统筹管理,要坚决抵制利用“省级统管”扩张部门权力的做法,防止在“省级统管”改革中上下级法院从审级监督指导关系演变为行政隶属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孟建柱书记强调,老百姓对司法的期盼和要求,说到底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矛盾纠纷得到更加公正地解决,让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地维护,让公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对司法体制改革,老百姓看重的不是出了多少文件、建了多少制度,而是公平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是不是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二、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6月5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该《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只对新进法律职业岗位人员实行考试和职前培训,促进新旧制度妥善对接;明确了法律职业的范围和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条件,在司法考试制度确定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四类法律职业人员基础上,将部分涉及对公民、法人权利义务的保护和克减、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法律从业人员纳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范围;建立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现行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加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法律职业人员任职前培训制度,统一职前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加强职前培训的组织保障;完善对法律职业资格的管理,加强法律职业资格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法律职业资格档案管理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法律职业资格暂停、吊销制度。

三、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

2014年12月30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该《意见》,要求坚持公正与效率相统一、改革创新与于法有据相统一、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适应司法办案需要相统一的原则,健全处置涉案财物的程序、制度和机制。《意见》针对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随意性大、涉案财物保管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程序的要求;针对及时、妥善处置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问题,提出了规则要求,确保及时返还、合理处置;针对办理非法集资、传销、地下钱庄、涉税犯罪以及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中涉案账户查询难、冻结难、划扣难突出问题,提出探索建立统一的专门查询机制,建立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制度,完善集中查询、冻结和定期续冻制度;针对刑事裁判中涉及财物部分存在的“执行难”,特别是判决继续追缴违法所得、责令退赃被害人损失的“空判”现象,完善了违法所得追缴、执行工作机制;针对超范围查封、扣押、不当查封、扣押善意第三人财物等问题,完善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权利救济渠道。

由于涉案财物处置涉及不同的诉讼领域、不同的执法司法环节,情况较为复杂,政策性、操作性要求都很高,难以用一个文件统一规范。因此,《意见》重在明确政策或者政策取向,为中央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提供依据。

3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全文公布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规定》。

四、建立防止、追究干预司法的制度体系

排除非法干预、保证公正司法,需要首先从司法机关内部做起,从司法领导干部做起。四中全会要求建立一整套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体系,包括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制度,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制度,以及规范司法人员接触、交往行为的制度。这项改革相关文件公布之后,法学界普遍给予高度评价。

(一)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2月27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3月,“中办”、“国办”印发该《规定》。《规定》明确了履行领导职责与干预司法的界限;明确了司法人员全面、如实记录的义务,不如实记录应当承担责任;规定了报告和通报的基本程序;明确了应当予以通报、公开、处分的行为范围。

有学者认为,《规定》的进步之处在于第4条,它将司法人员“独立(于违法指令)”的义务、“不服从(违法指令)”的义务进一步细化、明确为“拒绝执行(违法指令)”的义务,如第4条,实际上赋予了司法机关以及司法人员对于上级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违法指令,有拒绝执行的义务。这种拒绝执行上级领导违法指令的义务,就是司法人员“独立(于违法指令)”的义务、“不服从(违法指令)”的义务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规定》通过赋予司法人员“拒绝执行(违法指令)”的义务,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司法人员独立、客观、公正行使职权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4]

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两个规定”实施办法》,在诸多方面对“两个规定”的要求作了细化。例如,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既属于领导干部,也属于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为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实施办法》明确,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干预、插手、违反规定过问司法办案活动的,同时适用“两个规定”。

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实施办法》,在《规定》的基础上,规定了全面记录的对象、方式,需要向上一级党委特别报告的事项,需要层报最高人民法院的事项等。其中,《实施办法》设计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立“外部人员过问信息专库”并定期汇总分析的规定,受到学者的高度评价。[5]

11月初,中央政法委首次向社会公开通报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典型案件。

(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度

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提出五方面的举措:明确了司法办案人员拒绝内部人员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当要求的义务;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明确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调查处理职责与程序;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或者对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责任追究制度。

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实施办法》,对法院工作人员受请托过问案件作了禁止性规定,对如何处理当面请托和邮寄涉案材料提出了行为指引;对因履行职责过问案件和批转、转递涉案材料进行了严格规范,必须全程留痕;对法院设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专库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法院工作人员违规过问案件规定了更加刚性的惩罚措施;为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制定了保护性措施。

(三)规范司法人员交往行为

6月5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称《意见》。会议要求,广大司法人员要做公正司法的实践者和维护者,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9月24日,“两高三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应当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接待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因办案需要确需在非工作场所、非工作时间接触的应当经过批准,因不明情况或者其他原因在非工作时间或非工作场所接触的应当事后及时报告;任何个人、组织可以反映或者举报违规交往行为,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如实记录、及时核查,向实名举报者反馈结果;违规交往行为记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司法人员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司法机关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报告同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司法机关。《规定》明令禁止五种不正当接触交往行为,附加了兜底条款。《规定》还重申了司法人员公务回避制度,明确了对司法人员违规交往行为予以处分的规范依据,界定了“司法人员”、“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范围。

五、律师制度改革

9月15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2015年,国家出台了多个有关律师制度改革的文件。

(一)律师代理申诉制度

6月18日,中央政法委印发《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具体任务是:原案件处理正确的,律师帮助信访人准确理解政法机关依法作出的法律处理意见,劝导其服判息诉;原案件处理可能存在错误或瑕疵的,律师向政法机关提出建议,促使问题进入法律程序解决;信访人生活困难,符合相关救助规定的,律师协助申请人开展救助申请工作。

《意见》明确,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遵循以下原则:自愿平等,尊重信访人意愿,不强制化解,不偏袒政法办案单位、不误导信访群众;依法据理,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向信访人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通情理,向政法机关提出法律意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尊重政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公正处理意见;无偿公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向信访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意见》列举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四种模式:坐班值守型、专案专人服务型、专家评查型、代理型。实践中,一些地方从源头预防、过程化解、申诉代理、末端处置等方面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运作模式,丰富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意见》就律师接谈信访人、评析信访案件、释法劝导、提出处理建议、引导信访人依法申诉、帮助申请救助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基本方法,同时鼓励律师结合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促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得到依法公正处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案件听取律师意见

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办理死刑复核案件中就辩护律师提出查询立案信息、查阅案卷材料、当面反映意见、提交书面意见、送达裁判文书等事项的处理办法和流程。《办法》规定,辩护律师可以联系最高人民法院查询立案信息和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辩护律师要求当面反映意见的,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及时安排。最高人民法院还公布了相关审判庭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

(三)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9月16日,“两高三部”印发《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分别就保障律师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以及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辩护等权利提出明确要求:其一,保障律师知情权,律师向办案机关了解案情时,办案机关应当依法告知;办案机关作出重大程序性决定时,应当及时告知。其二,保障律师会见权,明确律师会见在押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尤其是明确了三类案件中律师提出会见申请时办案机关不得以法律规定之外的理由限制律师会见,律师会见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办案机关不得派员在场,看守所为律师会见提供便利。其三,保障律师通信权,除特殊情形外办案机关不得对辩护律师同嫌疑人、被告人的往来信件截留、复制、删改等。其四,保障律师阅卷权,同时规定了律师的保密义务。其五,保障律师申请收集、调取证据权,明确了律师向办案机关提交自行收集的证据材料,申请调取办案机关未提交的证据材料,申请向被害人等收集案件相关材料,申请检察院、法院收集调取证据,申请向正在服刑的罪犯收集案件相关材料等。其六,依法听取律师意见,明确了办案机关应当听取律师意见的情形和相关附卷程序。第七,保障律师庭审权利,包括保障律师庭审前的申请权,保障律师参加庭审和安全检查、出庭便利的具体措施,庭审过程中的诉讼权利保障、申请休庭、发表辩护代理意见,向法庭提出异议,申请查阅庭审录音、录像以及与庭审相关的通知和文书送达等内容。第八,侦查机关对律师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规定》还明确了律师执业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机制、对侵犯律师执业权利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提出了规范法律服务秩序的具体措施。[6]

此外,2015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改革试点在北京、上海有序推进;“两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情况中期报告。

注释:

[1]孟建柱:《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切实提高政法机关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1月20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检察日报》2015年3月18日。

[2]王治国:《孟建柱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坚定信心决心,深入推进改革试点,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司法体制创造经验》,载《检察日报》2015年7月25日。

[3]这里的“人民群众”、“老百姓”主要是指普通公民、社会大众,而不是“广大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4]万毅:《防止司法干预 司法人员要“守土有责”》,载《检察日报》2015年4月3日。

[5]参见何海波:《堵住干预与过问,司改路上一大步》,载《人民法院报》2015年8月21日。

篇5:司法所2011年工作思路

司法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找准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思路、新途径,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1、组织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对全镇各村(居)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的情况组织检查、考核、评比、迎接县对我镇的检查,确保验收合格。

3、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融入“大调解”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分期分批对人民调解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及镇综治调处中心的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平台作用。

3、总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深入展开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范畴,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4、认真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惠民窗口”的服务质量,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面,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篇6:乡2011年司法所工作计划

2011年,**乡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巩

固“平安**乡”构建与创建和谐社会为工作出发点,从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高度,突出抓好“大调解”平台建设,强化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民主法制进程,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突出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推动全局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工作目标是:

1、继续发挥“大调解”的平台作用

及社会稳定功能;

2、认真做好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

3、着手实施“六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

4、做

好司法所其他工作及做好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一、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

司法行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服务性工作,是确保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2011年,我乡司法行政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主要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首先要继续加强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业务培训,以务实和求实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对工作人员和基层调解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提高法律文书的水平。二是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运用,特别是相似案件处理方法,要重在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办理,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三是以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提高管理的人性化,这主要包括个案处理与全局的稳定性的统一,纵横向的协调、情绪控制等整合,力争达到个人与集体在奋斗目标上的统一。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支持为主动支持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司法行政工作已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期。从我所的奋斗目标来看,任务重,要求高,自身必须有发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争取为主动支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力求将工作的被动争取转入主动的配合,最终达到水到渠成,全面落实办公硬件的装备和人员的配备,为争创全州一流的司法所创造条件。

三、全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是一个系统工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基层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还应该进一步突出,还要进一步的完善,这项工作应该一年好于一年,但我所的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 “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2011年,“六五”普法工作即将启动,组建乡“六五”普法及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全力推进全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上级单位要求完成“六五”普法书籍及资料的发放,出台相关的普法和依法治理规。

四、以求实效为重点,继续发挥“大调解”平台作用及社会稳定功能

“大调解”平台建设成功以来,其功能如何发挥,如何达到既能处置问题,又能提高公信力是今年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因此,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与信访联动,人民调解与公安联动,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等处理问题机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大调解处

2置问题的工作效率。首先,要进一步将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前移,把摸排和预防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减小大调解工作平台的压力。其次,认真做好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全年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的工作目标,提高纠纷调处的成功率。

五、以人性化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这两项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重点抓巩固和提高,工作在已基本走上正规化管理的渠道的基础上,将侧重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用好县司法局拨付的专项经费,没有经费,很多的活动无法开展,诸如集中教育、公益劳动、走访对象、托管帮扶考核奖惩等。二是抓重点人员的工作,如长年在外打工人员的管理等。三是摸索规范分类帮教,实施一帮一,教育专题化和改造人性化,努力积累经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确保全年不出现重新犯罪。四是加强与义务监督员的联系,共同了解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现状。

六、继续抓好法律援助工作

篇7: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和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州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四、五、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认真抓好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公证律师等工作,狠抓队伍和效能建设,为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六五”普法启动工作。

今年是“六五”普法启动年,在全面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年初我县积极筹备“六五”普法启动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根据海南州“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求,通过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认真制定了《2011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纲要》,并成立了兴海县法制宣传教育及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及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工作组和督导组、兴海县“六五”普法法制宣讲团。为推动今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积极筹备做好普法宣传资料征订工作。

根据州依法治州办关于征订2011年“六五”普法法制宣传材料有关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此项工作,将教材征订工作列入工作重点,逐一走访了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落实了教材征订工作,共征订“六五”普法教材1200套、《法律宣传挂图》13份,《法律宣传资料》50份。

三是增强实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根据南治州办(2011)2号文件要求,结合宣讲中央及省委一

号文件精神有利时机,年初,在全县57个村和3个社区通过组织召开村、居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在维稳期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政法委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大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认真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时,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在县城昼夜进行了巡逻。并广泛深入开展以《宗教事务条例》、《人民调解法》、《草原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月”活动,发放各类藏、汉双语宣传资料13500余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月份,我局和各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组成工作组,深入寺院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工作组所到之处,结合实际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发放藏汉双语学法资料3260余份。在“3·8”妇女节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局协同县妇联、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开展了“妇女维权”和“3·15”消费者权益法制宣传活动。发放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宣传资料2000余份,打出横幅4条,出展板40块。4—6月份,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政法委的安排,为扎实开展南部三乡等地区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活动,我局在南部三乡等地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宣传《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草原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等内容,发放了《法律援助宣传手册》、《普法宣传画册》、农村民事案例漫画图解》、《农村牧区干部使用法律法规选编》等藏汉双语法制宣传材料,并设立法律咨询台。宣传对象主要是南部三乡等地区村社干部和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的农牧民群众、僧侣及在校学生,本次“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干部、群众、僧侣、学生总人数达17320人之多。活动期间,我局共出宣传车辆12台次;悬

挂横幅、彩旗46条(面);展出展板248块;赠送、发放各类法律法规书籍、挂图、宣资料共计67380份(册)之多;法律咨询240余人次,现场解决各类咨询130余件,并在龙藏乡调处矛盾纠纷1起。本次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扎实抓好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8月份,为加强我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保障师生安全及合法权益,我局组织成立由局长带队、“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周家魁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员组成的“县城四校法制宣讲工作组”。分别在县城关小学、县中学、县藏中、县完小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讲活动。活动期间,宣讲组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讲座、法律漫画图片展览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将法律知识送进校园。并围绕着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人身权利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周家魁律师通过生动、典型的案例,讲解与学生、学校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的角度上谆谆教导学生学法、守法的道理。

这次活动,共展出展板160块,悬挂横幅4条,受教育学生6411人、教师409人,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法制教育,大大提高了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本次宣讲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人民调解工作

今年是《人民调解法》实施之年,为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效果以《人民调解法》贯彻实施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履行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有效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

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全县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由我局牵头成立医患纠纷调解

委员会1个、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1个、村企调委会4个。全县现有调委会80个,调解员473名。截止目前,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0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0件,调解成功473件,成功率达98.5%;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人民调解员963人次,占调解员总数的100%。

三、法律援助、服务维权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兴海县“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周家魁律师等为宣讲组成员的重点领域法制宣传教育协调宣讲组,于9月20日、21日,协同州移民安臵局副调研员姚卫锋主任及兴海县司法局、移民安臵局等多位同志奔赴我县河卡镇羊曲村、唐乃亥乡下村举行以“征地拆迁”为主题的法制讲座。在姚卫锋主任的主持下,周家魁律师向到会群众认真讲解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讲清了合理表达利益需求的合法渠道,并在现场对群众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准备专门写成调查报告汇报给县委县政府。

此次宣讲活动悬挂横幅4条,发放宣传手册80余份,参加群众100余人,此次宣讲活动在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法制宣传,及时的解答了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下一步沟通意见、调处矛盾、促使拆迁等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畅通法律援助渠道,我局进一步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以“应援尽援”为目标,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获得法律救济难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行法律援助案件调解前臵模式,降低维权成本,缩短办案时间,提高援助效率。截止目前,律师事务所共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2家,代理刑事辩护案件4件、非诉讼案件3件(调解)、民事案件5件、代拟各类法律文书68份,承办法律援助案件4件。

2011年7月份,我县公证业务在停办3年后再度启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公证工作,提高公证质量。引导公证处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三农”开展公证工作;健全公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公证办证质量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发挥公证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障和服务的作用,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公证11件,均为民事公证。

四、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了与看守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扎实做好服刑在教(监)人员核查工作,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机制,制定衔接方案,截止至今共接受安臵帮教人员54名,都逐一与乡镇司法所衔接,办理相关手续。

摸排清楚,管控有力。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认真调查摸排。目前刑释解教回归人员、社区服刑解除矫正人员累计88人(其中刑释解教人员54人,社区矫正对象34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53名、解除劳教人员1名;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2名,目前在册矫正对象22人。在核对人员的同时,将其基本情况录入信息库,确保安臵帮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优秀司法所创建工作

1、加强司法所队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培训机制。为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分别组织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了我局组织的基层法律服务研讨会,司法所长参加全县司法所长培训会。

2、建立“一把手”工程,以基层司法所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统筹考虑各项职能的协调发展。在原有1所省级达标司法所(中铁乡司法所)的基础上,切实谋划司法所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力争年内再创4所达标司法所(龙藏、曲什安、子科滩、河卡司法所)。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认真做好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工作,对于在徽章、标牌制作使用、文书格式等方面不规范的的司法所责令限期整改。并在年初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进行了年检,进一步确保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工作规范有序。

六、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狠抓了学习培训。我局每周都组织局所人员进行学习,学习有关有关政策文件,学习有关法律和业务知识。二是狠抓了内部管理。我们从纪律作风入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议事程序。教育工作人员严格守法,文明守纪。工作中讲究效率和程序。局工作人员内部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可以说县司法局是县政府各部门中相对素质较高的团队。

七、2012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一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城乡结合部、接边地区等重点地区开展重点排查和集中梳理,对闲散人员、流动人口、外来住户进行重点防控巡查,在信息收集掌控和源头苗头的预防预测上下功夫,做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矛盾纠纷早预知、早发现、早化解,最大限度在基层一线排解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抓好乡、村两级人民调解队伍的法律法规和调解业务培训; 三是继续抓好人民调解文化建设,结合各地乡土人文、民风民俗,在各村委会、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利用标语、宣传挂图等不同形式融入到人民调解工作当中,着力营造和为贵、调为先的调解理念,打造人民调解文化;

四是加强与接边地区的联系沟通与互动协作,抓好接边地区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和调处化解工作;

五是努力为人民调解工作争取经费,保障调解工作有效地开展。

2、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按要求征订普法教材和学习资料,以巡回辅导、讲座和集中授课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普法学习,抓好公职人员普法考试工作;

二是采取送法下乡、进村讲法、辅导讲座、以案释法、散发资料、咨询解答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全县普法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是以举办讲座、集中辅导、散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广泛开展对新近颁布出台专业法部门法的宣传学习普及;

四是全力作好“六五”普法工作。

3、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防控管理和教育矫正工作。

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教育转化,采取入户回访、结对帮教、委托家属监管、电话联系、外出请假、每月一报等跟踪管控措施,适时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沟通交流、社会公益劳动等集中学习教育,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心理变化、活动情况和现实表现,对重点对象实行重点帮教,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早预知、早预防、早控制,从源头上遏制杜绝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出现重新犯罪的情况。

4、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援助条例》,拓展延伸法律援助的领域和空间,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切实为老、弱、病、残、贫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5、认真抓好法律服务工作。

在加强公证、律师和法律服务队伍法律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各类公证和律师案件,注重教育引导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积极主动调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利益冲突,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最大限度把各种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预防控制在基层,遏制消除在萌芽状态。

篇8:难忘的三年司法行政工作实践

在等待新的行政体制到来的日子里, 除继续坚守岗位, 做好原有工作外, 更多地沉浸在回忆的色彩之中。翻看着前年编撰的《汉沽司法行政三十年》1981-2011) 一书, 我浮想联翩, 许许多多过去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掠过……

2010年7月21日塘汉大撤销行政区后, 我被汉沽工委、管委会任命为汉沽司法局局长、党组副书记的。与我一同调任的还有张杰书记、黄伟副局长, 和原有的两位副局长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几个月的司法局工作就使我真正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与繁重, 十几项工作职能, 处处维系着民计民生, 处处连接着社会稳定。而相对于其他政法部门, 司法局又比较弱势和繁杂, 承担着维护社会和谐的柔性责任。正如从公检法调入的几位老局长所言, 司法局的工作虽然刚性的业务不多, 但像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矫正安帮确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党和国家必将高度重视这种柔性的政法部门工作。

3年来, 我和党组一班人, 带领全体干警团结进取, 务实创新, 共同谱写了汉沽司法行政工作的新篇章, 在收获了希望的同时, 对我来说也收获了一份份感动!

在调到司法局的不长时间里, 工委、管委会的主要领导几次听取司法局的汇报, 每年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都有司法局的议题, 加强司法所和司法工作室建设意见、“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和公证体制改革方案均由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和工委常委会顺利通过。

市区局领导高度关注汉沽司法局工作, 市司法局祖文光局长在百忙中每年都抽出时间到汉沽, 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支持, 还在经费上给予大力帮助。刘晔副局长作为市局常务副局长, 到汉沽司法局的次数最多, 在基层基础建设中, 对汉沽倾注了大量心血。新区司法局曹金秋局长更是亲力亲为, 汉沽的所有街镇、村 (居) 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说到局领导班子, 不管是老书记、新书记都是实干家, 为人正直、坦诚易处。大家积极配合、主动工作, 业务精、状态好, 想事干事, 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我们的中层干部和所有的干警、辅警都怀揣着梦想, 他们顾大局、识大体, 人心向好、人心向善, 在向一个个目标的冲击中加足了马力, 创造了多项第一。

有这样一支钢的队伍, 铁的集体,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攻不下的战略高地。

正是有了他们, 我们打造了几个在全国、全市的单项排头兵项目。法治文化园作为全市第一家集休闲娱乐和法治元素融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新区投入500多万, 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38天, 高质量完成任务, 体现了滨海速度。

在去年成功举办汉沽辖区法治文化艺术作品展览的基础上, 打造了8个表演类法制文艺节目, 选送两个参加了市“法律进农村”工作推动会现场演出;选送两个节目参加市司法行政系统喜庆党的“十八大”文艺汇演;选送6个节目参加新区法治文艺大赛, 囊括了所有奖项。每月一期的具有汉沽特色的《法治时空》电视节目走在了全市法宣工作的前列;诉前联合调解中心更是探索出了一条与《人民调解法》对接的新路。

在争创“五好司法所”的活动中, 汉沽的六个司法所申报了四个优秀司法所、一个示范司法所、一个达标司法所。在上个月的初检中, 六个司法所的各项元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名列前茅;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汉沽工委岗位目标责任制、排头兵项目和招商选资加零行动综合考核结果排名第八, 进入了盼望已久的前十名。

信息督查工作连续3年进入工委、管委会先进行列, 去年在汉沽工委系统排名第二, 被评为2012年度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3年以来, 由于全体干警的出色成绩, 我们涌现出了“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李秀莲;“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市级劳动模范”李岩峰;“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张学双以及市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系列称号。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的同时, 局党组高度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 协同有关部门投入100多万元, 整修办公楼。为了解决中午休息时间短的用餐问题, 用了27天修建食堂, 彻底改善了脏乱的工作环境, 并于当年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无不心生感激, 这3年是硕果累累的黄金期, 也是艰苦打拼的创业期。我作为滨海新区汉沽司法局的首任局长, 见证了新区体制改革后汉沽司法局的巨大变化。历经3年, 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 继续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 撤销塘汉大行政管理体制, 做大做强滨海新区司法行政工作, 这将是一件大事和一次新的历史性机遇, 我将融入这次改革大潮中, 乘风破浪, 披荆斩棘, 勇往直前!

经过局党组研究, 对3年多的司法行政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 编辑《滨海汉沽司法行政实践》小册子, 目的就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 铭记3年以来为汉沽司法行政工作创造辉煌的人们。

篇9:司法所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关键词:司法会议;司法改革

一、缘起:社会各界对于司法改革之失望

1935年,自清末变法已逾三十余年,亦有很多人对当时司法制度表达失望与不满,如陈之迈曾说:“改良司法是我国政府诸种设施中最缺乏良好成绩的一件事。……法治是我们唱了多少年的老调了,但直到今日我们可叹,离我们的目标尚远到不知几千万里。”而彼时社会各界对司法改革的抱怨与不满,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治外法权迟迟未能收回。如陈之迈所言:“为使外国人相信我们够资格取消领事裁判权,我们会在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结束,决定派员来华调查的时候,通电各省赶速筹备创设法院,来给外国人看。不幸到十五年各国调查法权委员会到中国的时候,法院尚寥寥无几,所有的也简直不能满意。”二是废除县长兼理司法与普设新式法院。1929年,王宠惠曾提出《训政时期司法工作六年计划》,“原定六年间应增设地方法院1773所,高等法院1所,高等分院42所,最高分院4所”,但是至1933年,全国仅有新式第一审法院250所,县法院35所。而新式法院一日不能普设,则县长兼理司法之弊一日不能尽除,“然县政府兼理司法为一不合理多弊端之制度,已为人所公认。而改良县政府兼理司法,亦属当前急务。兹者全国司法会议行将开幕,故特以此问题表而出之,冀与会诸公注意及此。”三是经费不足。居正认为“六年计划所以失败,主因即在于财政困难。依照现行法令,地方司法经费,系由省库负担。现时各省财力大都匮乏,而对于司法经费,且或存畛域之见。故扩充司法计划难于实现。”

二、寄希望于全国司法会议

由于上述攸关司法改革之问题迟迟不得妥善解决,因而在1935年9月将召开全国司法会议的消息发布之际,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包括陈之迈、冯美学、骆乾友、阮毅成、沈家谊、孙沈照、孙维骅、天平、吴钹徵、张韬等都著文寄以厚望。《法令周刊》刊文写道:“我们对于法治期望的殷切,对于以改进司法为目的的司法会议,抱着无穷的希望!”陈之迈称:“现在当局能注意及此,将全国负责司法的人,聚到首都,共同商讨改良的方法,自当为吾人所忻幸。”阮毅成称:“这不能不算是国府底定以来的一件新猷。”而骆乾友更是呼吁:“社会之骚动,民间之痛苦,几於无可附加矣,今全国司法会议将於九月中举行,我人能不揭出民间痛苦,大声疾呼,代为磬香祷祝其能加以改革也。”鉴于多年来诸多司法改革多表现为“风声大雨点小”,也有人并不抱有“奢望”:“因为我国司法情形的坏,所以对于这次的全国司法会议都抱了一个很大的希望。因为冤狱之多,羁押之滥,遂有冤狱倍偿的积极运动。因为承审制的不良。监狱的腐败,遂有普设法院新监的进行计划,这些事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可怜得很,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司法的经费,都很难容许做这种事。这种事也许司法当局勉强办一些些,以副社会的责望,但是要彻底的办,那便待到下次的司法会议时,恐怕依旧还在我人的希望中罢!我们对于这次司法会议,并不敢抱有奢望,但是有一个最小的希望……”。《法令周刊》也提到:“我们在此国难严重,财力未纾的今日,对于立法司法,故不敢存着非分的奢望”。而在官方看来,之所以召集全国司法会议,“以改进司法,事非一端,举凡具体方案,实施步骤,均有待於详慎规划,爰有召集全国司法会议之议,合各地司法机关负责人员及法律专家共同讨论,藉收集思广益之效。”且居正有一番话似乎更解其中意味:“从来立法执行大抵由中央少数人在屋子里空想地绞脑汁,在他们脑子里旋转的,总不过东西洋学说,或二十四史传记,所以结果产生出来的东西与现代社会是否相合,便成问题,这一回我们为检查过去十年之成绩,以为改进司法之圭臬,所以要召集这个会议,听取各地方法曹及民众之言论。”正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于司法的种种失望,加之缺乏沟通与了解,司法院在此时顺势而为,1935年全国司法会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1935年9月16日上午九时,全国司法会议在借用的考试院明志楼开幕。会议历时五日,出席会议者182人,列席会议者59人,来自全国各地方、司法各界。会议共收到提案476件,而通过或原则通过者不及提案总数的四分之一,近四分之三之提案送交参考或保留,可见异议远多于共识,居正却称与会者大多不计前嫌,达成一致共识:“换言之,即中央与各省司法机关之见解,经会议之后,已能趋于一致,司法机关与学术团体、律师团体之见解,经会议之后,亦已趋于一致,我国司法之改进方案,即于综合的一致下藉以确定。”

三、评析:失望与期望之间

1935年的全国司法会议,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次全国司法会议。从参会人数、覆盖界别、提案数量而言,会议之内容丰硕“前无古人”。当然,妄图以一次会议尽除近代以来司法之弊端是不现实的,且会期短,问题多,但是全国司法会议亦取得些成果:一是收集思广益之效。冯美学指出:“此次召集全国司法会议之主旨,原为周咨博彩,集思广益,藉图改进,用意不可谓不善。惟会期仅有五日,而提案多至四百余件,以如此短促时间,审议如许提案,其难审慎周详,自不待言。要知所贵乎会议者,在能从容不迫,各抒己见,互相研讨,详求利弊耳。辱若走马观花,潦草塞责,则事实上孰难收集思广益之效,既难收集思广益之效,又何心袭集思广益之名耶。”二是知难而行易。冯美学直言不讳:“此次会议仅有讨论之责,而无强行之权,通过各案,将来是否实行,尚难确定。查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为吾国通病,司法会议恐难例外。……又何必耗时废财,为此会议耶?”王用宾认为:“今人恒以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指摘当世之各种会议,以余所见,会而议议而决,尚属常事,决而行与不行,多可以焉。本党总理有知难行易之创论,议之于决,宜归于知,既已知之,行复何难,愿常思之……今则司法院当局,为谋改革司法而后召集司法会议,盖先有实行之宏愿且抱有力行之决心者也。”三是化除“三个隔阂”,即“(一)化除中央与各省司法机关之隔阂;(二)化除各省司法机关彼此间之隔阂;(三)化除司法机关与学术界、律师界之隔阂。”对此居正解释为:“我国辖境辽阔,各省法院监所散布各方,从事实务人员平日极少会合,各法学团体、律师团体尤与法界同人绝少接近之机会。用是各省之司法情况,每为中央所不及周知,而中央所取之司法方针,又毎为外省所不获了解,一切措施,自不免形格势禁,窒碍滋多。” 而历数会议之成果,在居正看来三项最为重要:“(一)整理各县司法案(即决定把所有兼理司法县该设司法处,以为将来设置地方法院之初步);(二)设立少年法院及少年监狱案;(三)设立法规研究委员会案。”而司法会议后,全国司法面貌变化最大之处,可能就在于县司法处制度的迅速推行。截止1937年7月全国各地已成立地方法院302所,县司法处7ll所。至1947年,全国除新疆以外,县长兼理司法制度已全部废除,地方法院的数量增加到748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居正著.为什么要重建中国法系——居正法政文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2] 陈之迈著.为司法会议进一言.独立评论.第145号.

[3] 冯美学.全国司法会议评价.绸缪周刊.第二卷第二期.

[4] 阮毅成:《所期望于全国司法会议者》,载《东方杂志》第三十二卷第十号.

[5] 上海法学编译所编.我们对于司法会议的敬礼.法令周刊.第二五六期.

上一篇:传质分离工程 名词解释考试题库下一篇:归化县工程(校安)项目实施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