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2024-05-08

最美休闲乡村申请(通用7篇)

篇1: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 关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豫农产业化【2015】2号)文件精神,我们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党委、村委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拟参加申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现将龙堂村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堂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公里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二十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经形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粮食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教育、精神文 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现在的龙堂村,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认定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于1991年创办的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绿色企业”、“科技型企业”。于1997年投资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河南省八大科技园区之一,全国蔬菜标准园,2014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省批农业产业集群。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我们龙堂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按照“保障权益、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建设龙堂村新型社区,走新型农村城镇化道路。现已建成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颍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有新型居民楼52栋,可安置1200多户入住。社区水、电、气、路、网络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完善的社区功能、周到的物业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让入住的村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截止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龙堂社区将作为杜曲新城的核心区,将发挥临颍县西城区全面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功能及作用,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颗新星。

二、现任领导情况介绍

龙堂村党委共有党员183名,7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2014年12月,村党委、村委通过换届选举,依照选举章程,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共选出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共9名。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履职经验更加丰富、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村党委书记郭自安同志,自1990年任党委书记以来,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农民科技星火带头人、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50名农村优秀人才、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等光荣称号;是全国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省、河南省劳动模范、省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是龙堂村村民极为拥戴的带头人。

三、龙堂村产业发展情况

龙堂村于1991年创办了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按照“多元化开发,多层次经营,多门路就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发展战略。集团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蔬菜种植、休闲食品生产、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家居生产等多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了工业和农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同步发展,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发展的目标。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龙堂村的决策层大胆 改革,更新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靠大联强、借船出海作为发展壮大龙云集团规模的新举措,先后引进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劲牛食品有限公司、漯河恒利源食品公司等企业进驻龙云工业园,同时,围绕当地丰富的木业资源,拓宽龙云集团的发展空间,又把森发木业、夏博家具、喜徕登家俱、奥群门业等知名企业引进过来,落地龙云。形成了食品和木业两大支柱产业,为龙堂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产业支撑,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龙头带动、产城融合的协调和谐发展。2014年,企业职工2360人,资产总额9.1亿,销售收入14.2亿元,利润总额6561万元。

龙堂村发展工业不忘农业,体现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1997年,在北京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的帮助和指导下,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2360多亩的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管理规范、带动性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国家和企业制订的绿色食品标准进行反季节生产和种植。有4个蔬菜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有16个蔬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龙云集团以科技园区为核心基地,带动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全县2万多户农民从事蔬菜种植生产,众多农户通过蔬菜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富裕之路。为此临 颍县已被规划为河南省重点蔬菜生产县。龙云农业科技园区也被认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园”,河南省八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已成为新的组织生产形式,为此龙堂村2000多亩耕地全部进行合理流转,由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村民实现了“有地不种地,离土不离乡”的梦想,从而把全村的劳动力从繁杂的农活中解脱出来,致力于二、三产业的发展。

合理的产业结构,鲜明的产业特色,形成了产业集群,在龙云产业集群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为龙堂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插上展翅腾飞的双翼。

四、龙堂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龙堂村始终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2010年开始以来,龙堂村就以“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目标,根据龙堂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科学规划,聘请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村里的工业、农业、民居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的设计,高质量的运作,使龙堂村的经济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和木业家居两大板块、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居民社区的合理布局,形成了具有现代特色和气息的美丽乡村。现在,已建成的52栋,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和颍 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可容纳1200多户居民入住,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入住社区,彻底改变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彻底扭转了农村年年建新房,就是没新村的现象。新型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入住使村中的空宅、空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人能改造环境,环境能塑造人,这是新时期农村居住环境变革必然选择,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工作抓起。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1、美化环境、搞好绿化。对全村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硬化、美化、亮化、绿化,使全村形成了五纵八横的村内环线,道路全部安装路灯、彩灯,两旁全部进行美化、绿化。以龙堂园林绿化公司为主体,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仅去年植树6000余棵,绿化草坪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培育各种苗木3万多株,全村林地覆盖率达56%,龙堂村被省里评为生态村。

2、完善环境配套工程。投资2100多万元,铺设全封闭的雨污管网6000多米,建立两个污水处理站。建立10多个垃圾堆放点、3个地埋式垃圾池、30多个垃圾箱、3辆垃圾清运车、1辆密封式垃圾转运车、1个垃圾中转站,配备15人的清洁环卫队,实施全天清扫保洁制度,实现定点堆放、及时清洁,转运处理。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和垃圾清运率全部达到100%。

3、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投资150万元,打千米深水井一眼,全村统一供水,全部用上安全营养地下热水,村民 的饮用水安全率达到100%;铺设天燃气管道,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全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00%。

4、完善文体活动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两个灯光球场、健身活动广场、文化广场、图书室、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等,添置高清电子显示屏,更新健身器材70余件套。社区内建有文化健身广场、绿地草坪都安装了音响设备,居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天清晨和晚间,不少居民伴随着舒心的轻音乐,幸福的龙堂人隨之翩翩起舞,蓝球场内龙腾虎跃,你争我抢;乒乓球台,你来我往、输赢难分。各项活动处处洋溢着祥和、友好和和谐气氛。

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文明不断升华

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村两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龙堂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龙堂村生态环境发展规划》、《龙堂村党员干部学习制度》、《龙堂村党委成员廉洁自律制度》、《龙堂村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村民等活动。利用图书阅览室、电教培训室、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广场LED显示屏等设施,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村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每年“七一”开展重温党的誓词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八一”期间对青少年和民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爱我中华、报效祖国的信心;在“三八”、“五一”、“六一”等重要节日,举行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纪念活动,从而使农民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在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为家争光、为企业建功立业”活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有益活动。以妇联为主体在广大妇女中开展“顶起龙堂半边天”,争当“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母亲”活动;以民兵为主开展“当好企业卫士,爱我龙堂家乡,争当五好民兵”活动;以企业工会为主体在职工中开展“爱岗敬业争当标兵”、“文明职工”、“技术能手”等活动。不断提高村民和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为龙堂村的发展腾飞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借助远程教育,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xxx省、市的重要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又建立了党群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因地制宜将文化广场建成“室外远程教育文化广场”,教学点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文体卫生、科教知识普及、健身操、广场舞教授等活动,同时将好人好事、外出参观自制的“电教片”等延伸至普通村民。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充分运用村里置办的远教设备,又将精神文明教育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广大村民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又更进一步延伸站点设备的功能,广泛传播更多的科教知识。利用传统的物资交流大会,邀请全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为群众献上多姿多彩的 戏曲、现代歌舞、综艺节目等文化表演,一台台文化大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在富裕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追求,使群众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如今的龙堂村,好吃懒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吵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打牌搓麻将的少了,养生锻炼的多了。在全村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家庭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到处呈现一派祥和、文明、知礼、友善、各业发达的美好景象。

挑战仍在继续,发展从未停歇。未来的龙堂村将以工业规模化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优美和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快乐健康长寿的目标,全面打造一个龙堂社区风光秀丽、居住环境景色宜人的一流最美乡村。

篇2: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一、基本概况:

芦阳镇火炬村地处芦山县城东面,罗纯山西麓,省道210线东侧,距县城仅有3公里、这里青山绿水,环境洁净,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被喻为县城的“后花园”。火炬隶属坝区乡镇山区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有耕地1025亩、森林5500亩,退耕还林1200亩。村委会辖4个村民小组,323户1350人,生态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是是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现种植生姜1000余亩,猕猴桃1000余亩,新发展林竹5000余亩,发展星级农家乐3家,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村内农户建有沼气池142口,卫生厕所110个,垃圾屋6个,生态垃圾分类池6个。自来水、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信宽带实行全覆盖。村内公路总里程11.3公里,其中火炬至黎明旅游小环线穿境而过,成为通村公路建设亮点,村域公路硬化率为100%;村内入户路总长15.4公里,硬化率99%;实施作业道建设15公里,三面光堰道13公里。

火炬村不仅是芦山县环境最美的乡村,也是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群众和谐的新农村示范村。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省级生态家园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示范达标村、市级文明村、市十佳生态文明村、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示范村、信用村、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休闲农业产业特色:

地处罗纯山脚下的火炬村,依托区位和生态优势的特点整合区域优势,建成了以休闲农业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型特色村。一是整合集体优势资源。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依托,结合村内红心猕猴桃特色种植,形成“游览观光型”农业新思路。通过游客体现农耕文化和到农家乐休闲娱乐这一旅游自然优势,建立产业合作社及分散销售点,将村内特色种植品种:猕猴桃、生姜、爱甘水梨等统一收购统一对外营销。形成自产自销型便捷农业渠道,使村内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产销问题,形成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二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通过深挖村域四个村民小组产业优势,整体布局科学规划,形成以头溪刘沟组、磨刀骆伙组、三合组及栏杆头组为整体的“区域化产业分区布局”。充分利用四组资源,结合至黎明水库和至龙门水落洞、双斗桅杆旅游环线等资源特点,形成集吃、住、游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趋势。依托生态观光种植特色,主导猕猴桃、生姜,楠竹竹笋等产业,形成农业产业休闲化的逐步转变。

三是扎实打好环境基础。火炬村自09年始,通过五十百千工程的推动,村内掀起了以环境治理为中心,以提升道路等级,完善卫生设施,增设旅游人文景观为主的建设高潮,并把村内环境卫生建设和维护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火炬村充分利用村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将村内区域划分成片,党员按片分管治理,包括环境卫生、养畜码柴、邻里调解等均涵盖在内,并按月进行定期环境卫生保洁。同时建立村内卫生保洁服务队伍,每日针对村内各段路、河道、公厕等区域展开打扫,实现清扫无盲区。将环境建设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保证了环境的整洁,促进了民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特色环境治理也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交流队伍,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更是带动了村内休闲农业的长足发展。

四是倡导低碳人文之美。红心猕猴桃作为我村农业主导产业,在为村民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修剪猕猴桃后留下的废枝条经生物质气化处理,成为生产生活用气,大力推动沼气池建设,使得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在全村道路两侧栽种花草、治理河道,建文化墙;通过修建传统文化道德广场,仿古休闲亭等,用文化元素充实了火炬人文环境之美。发展状况 火炬村积极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引导村民深入学习了解了农业新发展新思路,本村农业经济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拉动了新农村产业经济的振兴。并相应开发建立了以绿色生态作物采摘园区、绿色果蔬采摘园区、绿色大棚作物养殖区为构架的全新休闲农业模式,以全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带动了村民个体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010年,村集体注册成立了农家旅游协会,是集住宿娱乐一体的一条龙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许多来自中外的游客。随着火炬村的逐步立体化发展,旅游协会依托农业产业经济,结合大学生规范化管理,为农家乐市场开辟了全新的经营模式,给客人提供优势、实惠、健康、绿色环保的餐饮娱乐项目。

依托距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丰富及优美和谐的村容村风,火炬村在吸引国内游客的同时,更是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定居或投资臵业。短短4年间,陆续有9户来自省内友人落户火炬村,通过租赁村内的土地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规划,从事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发。其中,“醉月方舟”山庄成为了火炬村对外宣传的新地标。特色休闲农业依托芦山地震后的灾后重建项目注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活力,构筑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自外商落户本村以来,带动就业率的同时也创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的逐步攀升,火炬村村民近年的人均纯收入增幅达8.7个百分点,涵盖干鲜果品种植营销及民俗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三、主要做法:

1、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村内独特的风景线,火炬村以生态和特色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为经营目标,着眼本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及环境地貌,开拓出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挖掘农业产业新角度新思路,以文化为基点开拓创新,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发展成为省内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新亮点,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旅游观光休闲消费,大力推动了火炬村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2、以全新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火炬村将规模开发作为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建立“订单式”农业新特点,借鉴网络优势,从过去的自种自卖转变为从村民手中订种特色农产品,实现“个性化”农业产业特色。通过与天虎云商等大型服务性网站建立合作机制,以“网购”“团购”等新型营销模式销售村内农副产品,并依托合作社进行统一供给货源,形成营销一体化合作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新的发展动力。

3、以科学管理提升产业水平

以专业合作社和旅游协会为产业带动,农民负责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农家乐承担着来村游客餐饮、住宿等方面的主要接待任务。专业合作社聘请川农大教授培训和指导观光农业项目的种植和管理;协会聘请本村的大学生“村官”当经理,从本村农嫂中选拔、培训服务员,集全村之力,打造精品乡村餐饮服务。如今,火炬村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和独具特色的餐饮、细致周到服务获得了前来参观游玩游客的一致好评。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发展,旅游文化的逐步丰富与提升,静谧怡然的郊区环境成为了市民放松休闲的全新选择。火炬村优美的自然生态正是“绿色火炬”的真实体现,它的静谧和绿色完全契合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并通过近年来逐步提升的消费品质,不断引导着更多的消费者通过“游”农家、“品”农家,在静态中实现消费者的“乐”。

四、主要成效:

篇3: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中放松自己的身心。于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休闲旅游应运而生。乡村休闲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休闲旅游在我国的区位分布主要有3种类型:城郊型、边远型和景区边缘型。从乡村休闲旅游产生的背景来看,它主要是在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及农业寻求突破口的双重驱动力之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这3种区位中,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最为发达和典型。发展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是城市郊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扩大城市旅游空间,开拓旅游资源新形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二、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区(以下简称君山旅游区)位于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西侧,离岳阳市中心城区仅16公里,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洞庭湖——岳阳楼风景区君山景区,处于岳阳楼——君山景区——团湖公园——东洞庭湖湿地观鸟旅游线上。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客源的到来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旅游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得到保证。

2.良好的生态环境:君山旅游区地处洞庭湖平原,南临东洞庭湖,北邻长江,其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区内阡陌纵横,稻田、果园、鱼塘相得益彰,构成优雅静谧的乡村景观格局。其所在区域君山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区和滨湖城市生态网络造林示范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条件。

3.资源优势:君山旅游区从2002年开始创办农家乐,目前已有农家乐一条街、“乡村之恋”、“幸福农庄”、“绿色田园”等休闲场所,具备了一定的乡村休闲旅游规模。同时旅游区内有岳阳市虹宇农林种植有限公司和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林业科研中心。它们均是岳阳市农业、林业产业化的市级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带动地方致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劣势分析

1.乡村性的弱化

城市近郊是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呈动态变化的,是最先被城区“蚕食”和“接触变质”的区域。今天的近郊区会变成明天的城市建成区,甚至以后的内城。旅游区处在岳阳君山区近郊,受城镇化影响较大,乡土气息逐渐弱化,村中贴着瓷砖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菜肴品种单调、雷同,缺少参与性、体验性项目,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2.旅游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君山旅游区目前以农家乐、休闲农庄两种类型为主,活动内容是一般性农家餐饮、垂钓等,形式较少、旅游产品质量低、消费单一,旅游者参与体验程度不高。由于低层次开发,尚未开发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休闲需求。而且由于价值链的欠缺,农民和运营企业经济收益低,无法激发乡村休闲旅游供给主体的积极性。

3.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使社区农民由一产进入三产,跨度很大。而社区农民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的准备,难免会出现服务初级化的弱势,体现在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乏力、促销薄弱、服务不规范等方面。君山旅游区虽然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才鱼协会”、“葡萄协会”等组织,但组织松散,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统筹协调以及对社区农民的专业培训。

4.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近两年君山旅游区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使区内公路、村舍、环境设施已有了新的改善,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但旅游区集体经济非常薄弱(2007年集体经济收入21.9万元),自身造血功能非常差,对硬件的投入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如导游、休息、安全、卫生等设施较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三、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探讨

(一)在总体上保持乡村休闲旅游的田园化、乡土化风格

田园化、乡土化发展思路是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乡村休闲旅游开发过程应避免“城镇化”现象,应坚持科学规划,重视功能分区,务必从总体上保持乡村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那就是田园化、乡土化风格。君山旅游区定性为以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基础,以丰富的农耕文化、湖乡文化为内涵,集观光采摘、娱乐休闲、科普求知、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区。规划结合旅游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划分“农家风情、花卉世界、瓜菜圃园、梦里水乡、百垅果园、绿野仙踪、长江之恋、濠河渔趣、湿地观鸟”等九个功能区,突出乡土风情,体现湖乡文化。

(二)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需求驱动型的发展模式。根据游客来源、客源结构与类型、市场规模、游客消费能力等来开发适销对路、价值链延伸长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这样,旅游产品才能被旅游者接受和喜爱。

针对君山旅游区目前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者参与体验程度不高,旅游时间短等情况,规划完善了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包括观光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专项旅游型产品等类型。如专项旅游型产品有康体健身旅游产品、科普学习旅游产品、节庆专题旅游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等,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容。

(三)构建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循环经济,解决初步显现的环境问题

君山旅游区从2002年创办农家乐开始,旅游发展相当迅速。2003年旅游人数达2万人,2006年旅游人数达到8万人,年均游人增长率为60%。但是相应的环保、环卫基础设施没有完全配套,旅游区地表水遭受轻微污染,垃圾随处可见,农田农药污染严重,建立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循环经济十分迫切。规划在旅游区采用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旅游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链,减少旅游开发对乡村环境的破坏。同时农田种植采用微喷节水灌溉、沼液施肥和生物防虫等新技术,使旅游区建成岳阳市绿色蔬菜果品生产示范基地。

(四)创新乡村休闲旅游管理模式,建立均衡利益的分配机制

在当前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参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主体主要有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村委会及当地的农户。目前国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农户+农户”、“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游服务协会+旅行社”和“个体农庄”等。结合君山区实际情况,规划建议君山旅游区采用“政府+公司+协会+旅行社”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政府负责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公司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加民俗表演、工艺品的制作、提供餐饮住宿等;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为了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休闲旅游的生态环境,可以根据资源的产权,将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界定为国家产权、乡村集体产权和农户个人产权等产权主体。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时,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制合作经营,通过土地、技术、劳动等形式参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企业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利益分配,这样,国家、集体和个人可在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按照自己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社区收益的深层次转变,从而建立起均衡利益的分配机制。

四、结语

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缓解城市的压力、解决城郊“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旅游规划设计中,通过科学分析、合理定位、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构建科学经营模式等措施,创造出新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地位,实现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以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其开发建设条件,从旅游规划定位、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和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宏星崔凤军.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5/1

[2].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004/6

篇4:最美休闲乡村——娄底新华正龙村

正龙村位于新化县水车镇西部,紫鹊界核心景区海拔800米的山坳内。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座充满奇异的自然风貌、灿烂的人文景观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古村,是居家、休闲、避暑、旅游的好出处。

正龙村保存完好的清一色杆栏式板屋堪称一绝,“房龄”己逾二百多年,200多栋民居集中于梯田之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分布紧凑,而又都有独立的空间,种有果蔬、风景树等,各栋房子之间以石板路相连,通向村子的每个角落,楼群虽没有紫禁城的磅礴大气,却别有一种玲珑雅致的隽秀。正龙人建房必请风水先生测风水,讲究“天人合一”,每栋楼的朝向各不相同,依山就势,古拙典雅,暗合玄机。每个建筑单元基本是顺山而就的木楼,通常为两层,外墙为木板,顶部壁墙竹编抹白灰,一些房子上雕龙饰凤,古色古香,素墙青瓦,别具风韵。

正龙村一带梅山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苗、瑶、汉等多个民族共同沿袭的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梅山武术、医药、梅山宗教、梅山节庆、梅山服饰、梅山饮食特色鲜明;龙狮舞、草龙舞、山歌、梅山傩戏、布袋戏闻名遐迩;柴火腊肉、猪血丸子、风干板鸭、鱼冻、甜酒、磨芋、笋干、蕨菜味美色香;优质贡米、特色红米、黑米、薏米,水车糍粑久负盛名。

篇5: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关于申报2014年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

区农业局、区旅游局:

云云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园,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公司法人,公司位于社区,离市区3公里,交通便捷,占地1080亩,总投资2600余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取得“发改农经备案[2010]02号投资项目备案证”,按照“农业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庄园化、庄园经济品牌化、品牌经济市场化”的思路,园现已建设成集养殖、种植、餐饮客房、运动健身、民间歌舞、四季水果动手采摘、户外自助休验式餐饮、认领认养蔬菜绿地、休闲垂钓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企业。

为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展示农耕文化、普及农业科技、促进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转变,推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创业,促进态园的发展,公司决定申报2014年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认定,现申报如下:

一、示范带动作用强

生态园位于曲靖市道庄社区,离市区3公里,这里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背靠“城镇上山”示范区,这里农业设施完善,水利条件较好,城郊道路畅通。公司2010年通过“发改农经备案[2010]02号投资项目备案证”后,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我公司也积累了十多年的养殖、种植、农业综合开发和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使态园建设成规模大、配套全、效益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秀企业,2007年2月,被曲靖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7月,被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9年12月被农业函授大学评为“先进教学点”,2007年3月,被牧局批准为“秀特种养殖示范园”,2008年12月,被牧局验收成为“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通过我们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城郊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业、展示农耕文化、普及农业科技、促进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转变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每年接待体验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的人员12万余人,带动当地的运输业、加工业、餐饮住宿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近年来已带动发展周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100余家,带动农户130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带动面积2100亩,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社区失业人员就业2000人,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社区失业人员就业7500人,二、经营管理规范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经,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热心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证照齐全,勤劳守法,多次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1注册了“大富人家”农业果蔬类的商标,2011年9月被评为“捐资助学先进单位”,2012年九九重阳节,被为遵老敬老先进单位,2012年2月入选为“云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2013年1月当选为“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严格遵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请食药局同志帮助指导,制订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杜绝了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出现。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请驻地派出所片警指导,安装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防火防盗,排除隐患,培训广大员工的正确操作技能,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制度。建立了正规的人事财务制度和成立了工会组织,按劳分配,奖惩分明,保障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合法权益,通过规范管理,近三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无拖欠职工工资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

三、服务功能完善

过近五年的建设,现已建成有机蔬菜地582亩,名特优新品种水果种植基地213亩,供应园林城市绿化的乡土苗木357亩。畜禽水产

2养殖总面积67亩,餐饮休闲建筑面积6000 m,形成体验劳动、创造物质、供应餐桌的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换。服务功能项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

1、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观光有主体

休闲农业方面现已发展蔬菜乡土品种和高新特品种21类,水果种植樱桃、杏子、李子、油桃、冬桃、梨、甜柿、杨梅、冬春季草莓等四季水果3万颗,栽种培育绿化苗木和乡土苗木20万余株,成功饲养训化繁殖了大批的高原野猪、灰天鹅、绿头野鸭、甲鱼、螃蟹、及生态土猪等,建成了供游客垂钓的鱼塘56亩,建设了绿色蔬菜果园观光长廊。

乡村旅游观光接待方面现已建设餐饮台位1210个、客房60间、运动健身2所、四季水果动手采摘园地120亩、户外自助休验式2餐饮3000 m、认领认养蔬菜绿地36亩、休闲垂钓56亩,年可接待省内外乡村旅游观光和农家餐饮消费顾客12万人次。种、收、采、吃、玩、游等休闲旅游方式配套全面,功能完善。

2、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普及有展示

农耕文化展示方面,建有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的宣传栏,在餐厅的墙面,实物挂了农业劳作用的斧头、车梨、背篓等工具和劳作而来的粮食,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农业科技普及有设施大棚、喷灌滴灌、水果套袋、训化繁育的动物、新特优的果树、人们自种蔬菜地,自行管养收割,自助休验式餐饮烧烤的展示,被曲靖市科协命名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3、亲近自然,体验农业,寓教于乐有创新,这里是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区、曲靖市绿化苗木基地,这里空气清新,道路便捷,适宜人们步行、骑车、驾车等来到这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这里,有漫步在田间地头,领略现代农业丰硕成果的人群;有租用认养一块土地的人群,全家周未假日动手耕种农田;有自带蔬菜肉食,呼朋唤友,体验自助烧烤的体闲美食;有动手采摘各季节新鲜水果的人群; 在寓教于乐有创新上,努力打造节庆活动,活跃城乡经济,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突出展示地方历史和文化人圆月圆家团圆,8.15中秋赏月活动 等节庆活动;顾客自带烧烤菜品、肉食、酒水等,举办单位团体户外自助烧烤长街宴。

4、基础设施健全

uuuuu,离市区3公里,这里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背靠云南省“城镇上山”示范区,这里农业设施完善,水利条件较好,城郊道路畅通,在公路上安有路标指示牌8块、园区内说明牌12块、路灯30盏、停车场500个车位,供电在电网区域内,安有125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各个基础设施布局规范健全。按辖区公安消防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无违规建筑和占用耕地乱搭滥建现象。建立了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和拉圾处理设施,并把养殖的粪水供农业种植用,生活的拉圾无害处理综合利用,保证了自建成后没有发生污染环境等问题。

5、员工素质较高

我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5%,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8人,每位餐饮服务人员办有健康证,保安人员持有保安证。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聘用制度和培训制度,外聘教师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业务培训,上岗培训率达100%,周会例会班前会按时召开,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劳动人事实行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优化组合制的全面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我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全面提升和发展。

6、发展成长性好

我公司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城郊经济的繁荣,把种植、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和餐饮休闲、运动健身、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第一产业服务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的经济模式。

由于我们企业环境位置好、发展早起点高、规模大配套全、管理规范形象好,主导产品畜禽产品远销昆明广州等,并吸引了贵州昆明曲靖的观光旅客前来体验瓜果采摘的乐趣和品尝餐饮美食的新奇,并带动了周边企业碧桂园地产、奥迪4S店、德润企业、乐汇KTV、金桥企业等众多公司企业前来举办“客户联谊会”、“职工运动会”,并打造了曲靖生态瓜果采摘一日游。

每年接待体验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的人员12万余人,每年实现农业产值和服务收入1.02亿元,年利润620万元,上缴税金380万元,吸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占员工总数的65%以上。我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特此申请认定uuu为2014年曲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请领导批示,谢谢!

2014年8月28日

附:

1、曲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申报书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篇6: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

编者按:发展乡村休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峡西岸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之一。近年来,省农学会吴建华会长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辟的阐释,2009年3月10日,《福建日报》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为题公开发表了吴建华会长撰写的文章,现原文转载如下,供各地农学会工作中参考。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乡村休闲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乡村休闲产业在海峡西岸蓬勃兴起。作为乡村休闲产业组成部分的乡村休闲文化,正走进乡镇村落,走进千家万户,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乡村休闲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乡村休闲文化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休闲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休闲文化是沟通城乡文化的桥梁,也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的重要手段。乡村休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既有乡村文化的特征,又有城市文化的符号。乡村休闲文化总是把乡村本色文化,诸如闽南南音、龙岩山歌、莆田十番八乐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奉献给游客和当地乡亲。同样,城里人也把城市文化带到乡村,如送书下乡、文艺演出、作家采风等活动,使农民感受到新的文化气息。通过城乡文化沟通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传统,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无数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这些诗篇不少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作家前来采风,从而促进乡村休闲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

立足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的田园文化。发展特色田园文化,可以依托农家或山庄,举办文艺演出,丰富田园文化;可以组织喜爱民乐的农民演奏乡曲,体现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可以建立创作基地,邀请作家前来创作田园题材的文艺作品。乡村旅游业所提供的有机农产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很有裨益,有利于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健康的饮食文化。

注重特色,发展丰富的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应在挖掘和保护上下功夫。一要注意收集原始实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二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三要利用民俗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四要组织民俗文化研讨和交流。民俗文化的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乡村休闲文化的内涵。

篇7:最美休闲乡村申请

乡村体验旅游的定义

美国的威廉.L.史密斯博士在2005年提出体验旅游(Experientialtourism)的概念,他认为体验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体验旅游与大众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是相联系的,体验旅游是旅游业最重要的变化等观念。

国内学者对乡村体验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占.随着体闲的需求及其形式的不断变化,城市居民的旅游形态明显向滞留型、体验型和家庭中心型方面转变,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保护环境的问题。而农业开始从单纯的生产型方式向生产加销售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式转变。

这些转变,为旅游和农业的相互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口益促进乡村旅游体验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形成乡村体验旅游。乡村体验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定义:乡村体验旅游是以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场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闲、习作、购物、度假,以创造游客美好回忆为核心需求的,提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购、娱、游等感官和情感需求的“剧情”,并参与传统和新型农业技术实践活动的乡村体验旅游形式。

综上所述,乡村体验旅游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地点发生在乡间;借助的是乡村广泛的资源,而不仅仅是田园风光的美丽,其中民族文化遗存、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等无形的资源是体验旅游的重要内容;全程旅游体验发生在某个乡村地域场所的所有生产和生活的真实过程。乡村体验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是一种被包含关系,特点都是以乡土本真风光为核心,充分利用城乡差异,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御鑫造园http:///

乡村体验旅游与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别乡村体验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是通过进行体验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她将乡村体验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空间,旅游者以较长的时间充分参与乡村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进行心灵体验,体会城乡差异和乡村文化,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旅游过程。

乡村体验旅游的功能主要有娱乐教育、审美、逃避现实等。具体表现在体闲、观光、度假、科学、教育、购物等多种活动中。乡村体验旅游不仅有观光游览项目,更包含了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甚至无为等功能。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相比,乡村体验旅游具有不同的特色,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发展规模 中国现代的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目前正处于成长期阶段。但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十分强烈,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如雨后春笋,在中华大地大量涌现。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测算,我国乡村旅游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己经超过三亿人次,直接旅游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截止到2007 年,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己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形态。每年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把乡村旅游作为目的地的人数比例约占总人数的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己经成为旅游业新的亮点。其中,贵州、江西等省份开展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己经使近百万人摆脱了贫困。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口或节假口到附近的目标市

御鑫造园http:///

场旅行,以一口游为主,通常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自驾车出游,自主性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进入到自觉阶段。

空间布局①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有都市郊区型、景郊型、老少边穷型、特色村寨型和交通中心型。都市郊区型:这类旅游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最普遍、最成熟、最具市场潜力的一类。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这种旅游依托大、中城市,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定位是都市居民提供体闲游憩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化城市截然迥异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以及采摘、捕钓、品尝等活动,吸引都市居民去度假、体憩,给市民提供短暂的体闲、度假旅游产品。但开发中人工雕琢的痕迹较多。

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推出的“城湾人家”、“沙龙湾”、“梅港渔村”等一批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景郊型: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里,观光旅游可以向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周缘的乡村旅游。这种景区周缘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产物,是旅游者在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派生游赏。

这类旅游依托某一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生状态。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也多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展较早的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鸟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老少边穷型:国家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这些地区开发旅游的优惠政策,由旅游部门结合本地区的乡土特色,指导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旅游。

这些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多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地区大多为山区,既缺少发展第一、二产业常规经济的基本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优势。而且,大多

御鑫造园http:///

没有受到工业文明辐射到或感受极微弱。正因如此,这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近乎原生态而秀丽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浓郁的乡土风俗。如广西桂林的阳朔渔村等。

特色村寨型: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历史凝固和宝贵遗迹。游客在与城市风格截然不同的乡野田园风光中,观看到极富风格的特色建筑和独特的房屋构造,也了解到当地富有特色的民风习俗。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轨迹表明,特色村寨的旅游产品己经不局限于独特的建筑群,蕴涵在特色村寨中的特色生活民俗逐渐被重视开发。如位于浙江省给云县的河阳村,在开发丰富的古祠堂、寺庵、牌坊、石桥等古文化遗存的同时,逐渐渗透浓厚的宗法文化与特色的耕读文化于旅游经历中。

交通中心型:乡村旅游既不依托城市,也不依托景区,而是依托连接两个或多个城市或景区的便利交通,利用自己交通中心的地位,设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浙江省永定县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的开发,正是利用自己处在福建厦、江西瑞金和广东梅州三城市中心地的区位优势。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下一篇:中国的名胜古迹高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