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管理系统

2024-04-10

加工贸易管理系统(共9篇)

篇1:加工贸易管理系统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

为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海关的监管规定,依法开展加工贸易的业务经营,特制定本制度。

一、进料加工物资流转操作流程

(一)合同登记备案环节

1、本公司外贸部门(以下简称销售部)与国外客商签约后,向海关申请并报送如下资料:

A.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的《进料加工批准书》;

B.对外正式签订的合同副本或订货卡片;

C.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

2、海关审核通过后,持凭海关核发的《登记手册》办理有关进出口和最终核销等手续。

(二)保税货物进口报关环节

1、销售部应于申报进料加工货物发生实际进口时,应向海关申报并递交下列单证:A.进口货物报关单;B.《登记手册》;C.货物的运单、发票、装箱单;D.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

2、在进料加工货物报关、入库后,销售部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登记进料统计台帐。

(三)保税货物入库环节

1、保税货物运达本公司仓库后,原料仓库应在称重、点数后,在销售部签发的《保税货物入库单》上注明实收数量并签字确认后,存放于专用库位。

2、保税货物的入库、领用、结存以及废料回收和处理由有关仓库分别单独设置原料及废料台帐,仓库必须及时登记相应的库存台帐。

(四)加工环节

1、根据国外客商的订货要求,销售部应及时向有关生产车间下达《生产指令单》,并及时登记有关台帐。

2、生产车间接到销售部下达的《生产指令单》后,根据本车间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并及时登记有关生产台帐。

3、实际生产时,由生产车间签发《加工贸易领料单》派员到仓库领料,仓库在发料之后应及时登记《保税货物库存台帐》。

4、产品完工后,由生产车间签发《加工贸易产品入库单》派员连同完工产品到产成品仓库办理入库手续,有关仓库在点数入库后,应及时登记《加工贸易产成品库存台帐》。

5、对在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废料,生产车间应在每批产品完工后签发《保税货物加工废料入库单》派员连同废料到有关仓库办理入库手续,有关仓库在称重、点数入库后,应及时登记《保税货物废料库存台帐》。在本公司按照规定处理废料后,仓库亦应及时登记《保税货物废料库存台帐》。

(五)出口环节

1、销售部应于申报进料加工货物发生实际出口时,应向海关申报并递交下列单证:A.出口货物报关单;B.《登记手册》;C.货物的运单、发票、装箱单;D.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

2、在进料加工货物出口报关后,销售部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登记进料加工销售统计台帐。

3、合同执行完毕后1个月内,销售部应持凭《登记手册》和经海关签章的进出口专用报关单,以及《进口料件使用表》、《核销申请表》等有关单证,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

4、公司内部在产品发运时,由销售部签发《加工贸易产品出库单》交有关仓库发货。

二、帐册凭证的设置与使用

由于国家对保税进口货物严格实行专料专用,即加工贸易进口原料专用于生产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因此本公司对进料加工的进口原料入库、领用、生产、销售等环节实行单独设置会计帐册、仓库台帐、生产(包括销售)统计台帐、原始凭证。

(一)凭证(具体格式略)

(二)统计台帐(具体格式略)

(三)统计报表(具体格式略)

为简化手续,统计台帐可以采用电脑记载方式,统计报表可以按照统计台帐的格式打印之后报送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审核。

(四)会计帐册

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应按照原材料、产成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单独设置明细帐。

篇2:加工贸易管理系统

1.海关账是公司非常重要账目,所以,做账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认真真的完成海关账中的每一笔记录。

2.除报关人员和直属部门领导外,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查看相关单据和账目,否则将给予处罚。

3.做账人员,在未授权情况下,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账目中任何信息,海关账不能私自带回家中去做,所有工作应在指定办公地点完成。

4.未经允许,不能将海关账相关的账目、单据进行复印或扫描,一经发现立即辞退。

5.记载账目时,书写要工整,单据、账目不能涂改,在每笔记录中,要记录如单据凭证号,在摘要栏要记载报关单编号。每笔进出都要有结存数。

6.做账时,要用黑色墨水笔进行记账,如果记错可划掉,在划掉处签名,然后再填写正确数据;在账的首页,应注明合同号,转账同时,注明承上页,账底注明转下页,每月底用红笔划线合计,每半年累计一次。

7.单据开错时,不能私自作废,作废时,必须四联订在起作废。

8.海关账的相关单据、账目,要保护好,不得遗失;每月用完的单据要用塑料袋装起,并在袋上注明月份,然后封存,海关账的保留时间为三年。

9.每月底,可与财务张水堤先生核对本月进出仓总数与结存数,如有问题,马上进行查核。

10.自己不明白或不能解决的事宜,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

篇3:钢筋加工配送管理系统简介

1 系统简介

所谓钢筋加工配送是指在专业加工厂或加工基地,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专业化成套设备加工,以及工厂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利用设备计算机接口通讯技术,将采集到的工程设计电子文档、施工现场、定单等配筋数据信息,转化为设备加工信息依据,最终将原料钢筋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成型钢筋,并通过物流环节配送到施工现场,直接安装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而钢筋加工配送管理系统就是将钢筋翻样软件、数控钢筋加工生产线设备、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仓储监控系统及成型钢筋配送车辆跟踪等,通过网络实现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构成集成化的从合同签订、原材料入库、生产加工到成型钢筋配送至各建筑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配送全过程的管控系统,其整体流程见图1,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录入合同相关方的相关信息,实现合同管理流程和统计分析功能。

2)以一定时间区间的钢筋配料表作为本时段内的钢筋采购毛需求量,参照库存数据生成钢筋采购的参考数据,生成原料钢筋采购订单。

3)建立库存管理,生成钢筋条码,以标牌的方式与对应原料钢筋捆扎在一起,便于识别。

4)通过IC卡记录到货车辆信息,地磅系统计量运送车辆的毛重、皮重并计算净重,用于与供应商结算。

5)钢筋下料优化套料模块,优先使用余料,提高钢筋的利用率。

6)派工单中增加条码信息,通过条码的扫描来统计生产进度。

7)通过对加工工票条码的扫描,实现将待加工工序要求信息自动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加工。自动收集加工完毕信息,实时反馈工序生产执行情况。

8)下料后的钢筋及成型钢筋统一编码,根据业务人员提交的出库计划,系统会自动识别。

9)采用无线条码采集终端,在各业务环节现场,采集钢筋批号条码,快速、准确反映业务发生情况。钢筋到货检验、国家质检人员、客户第三方监理的检验结果可在相应的环节进行录入,并可以查询。

2 效益分析

该模式顺应了国家对钢筋集中加工与配送管理的大背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符合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动化设备可降低加工成本,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后可减少2/3的工人数量,减少2%的材料浪费率以及降低了其他综合管理费用;加工配送中心能同时为多个工地配送成型钢筋,可进行综合套裁,使钢筋的利用率提高,节约了资源,大大降低了加工配送中心钢筋制作成本;以大量通尺为原材料来加工成品,同样保证质量被施工方认可,并且可赚取通尺与定尺的大额差价,约200~300元/吨;在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时,由工厂自进原料,可以直接承揽整个工程的钢筋用量,而甲方在结算时是以3%的损耗预留量来结算,把原本属于乙方的利润重新分配到配送工厂手中。

篇4:浅谈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生产计划

一、前言

保税货物同普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程序具有显著差别,通常在产品进入国境且在海关监督下无需缴纳进口税额,但进口后需要经过存储加工再对外出口。由于保税货物的通关流程较为复杂,故而对其通关全称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全面掌握保税货物通关基本程序的前提下,提高其管理效率已成为加工贸易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保税货物的概念与特征

保税货物是指在经过海关监督和批准后尚未办理纳税手续便得以进口,而后在进口国境内进行存储以及加工和装配后再出口出境的货物。根据我国《海关法》,保税货物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特定目的,《海关法》将保税货物规定为具有两种特定目的的进口货物,分别为以货物存储为主的贸易活动和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加工制造活动;(2)暂免纳税,保税货物的暂免纳税这一特性也是由《海关法》所决定的,《海关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经由海关批准的待进口的保税货物,当收发货人员向海关缴纳相应保证金后,可暂时免去保税货物的关税;(3)复运出境,复运出境既是保税货物的另一关键特征,由于保税货物并未以普通的货物办理进口纳税手续,故而,其需要在存储、加工之后再复运出境,使经营者较好地履行了其保税货物进出口过程中的法律义务。

三、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如下:(1)合同登记与备案。保税货物的经营单位应持对外签约合同和本单位相关部门批件,就合同的登记与备案向海关部门进行申请办理,待海关对相关文件核准无误后,签发登记手册,并将文件备案;(2)进口货物。企业需要持有海关针对该保税货物所签发的《登记手册》与其他相关凭证进行申报,从而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3)存储与加工复运出口。货物进入地区后,应存储在海关制定的区域,同时,由其指定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制造和加工,加工工作结束后,企业应持《登记手册》向出境地海关申办保税货物的出口手续;(4)货物出口后,经营单位仍需持《登记手册》和相关资料同合同备案海关办理核销手续,从而确保进出口保税货物的顺利通关。

四、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有效方法

1.销售管理

在交易方式和销售计划管理方面,企业销售部门应以交易方式为依据对销售订单(计划)做出分类管理,同时,将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相关货物订单纳入到保水加工贸易的货物管理中来,通过在订单与销售计划中同时标明“保税(加工)货物”,并在不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加工货物的订单或计划中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从而使企业的加工、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所需加工和管理监督的保税货物。在客户管理方面,加工贸易需要尽可能建立起详细的客户资料管理档案,通过采集和整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并将相关客户信息以交易方式为依据进行归类,提高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效率。

2.生产计划管理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而言,其需要根据企业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产品销售计划或所接收的保税货物加工订单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对于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的订单,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还需在生产计划上也进行如此标注,同时,将其纳入到非保税加工货物的管理计划当中;而对于标注“保税货物”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时仍需在计划单处标注“保税货物”的标记,同时将其纳入到保税加工的货物生产计划当中。

3.物流账目管理

根据我国《海关法》规定,凡事在海关注册的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具备进出存账、实际消耗原材料的账册、订单、生产令等凭证所反映的业务活动时,需以海关稽查条例和相关会计法规为依据建立保税货物账册和报表。具体账目管理方法如下:(1)加工贸易企业需要针对原材料和成品分别设立账目,主要原材料与成品应该单设科目,委托和受托加工后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也需单独设立科目予以登记。(2)企业生产部门需要将订单号填写到领料单处,对所收入的需加工货物,还需记录其仓单编号与来源和货物的性质等,从而确保所生产加工出的成品能够与发出订单的企业相互对应;(3)在确保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的记录与核算是分开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小计或年度合计的方式向相关会计科目记录到本账中,而本年合计则以本年月度小计的合计为最终计算结果,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账目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

本文以保税货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其通关流程,从销售、生产计划与物流账目等方面对企业保税货物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全面探究。可见,未来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对于以良好的货物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洪星,李电生.保税货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1,01(12):39-41.

[2]廖鑫凯.新型保税货物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01(06):118-120.

篇5: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定

一、单耗管理

(一)单耗管理含义

单耗管理是指海关依照有关规定,规范、制定、审定、报备单耗标准,监督检查、指导单耗标准的执行和维护使用单耗数据库以及对企业申报单耗的核定等管理工作。

(二)单耗管理目的1.规范单耗标准制定工作。

2.规范加工企业单耗的申报行为。防止企业伪报加工单耗骗取核销,逃税擅自内销保税料件和成品。

3.规范海关核定单耗的执法行为。规范对单耗核定及单耗标准的执行工作;增加海关工作透明度,限制经办关员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偏差。

做到企业经营有规范,海关执法有规范,核查企业有标准,审计海关有依据,海关执法评估系统可监控考核。

二、单耗

(一)单耗、净耗与工艺损耗

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产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净耗是指加工生产中物化在单位出口产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中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工艺损耗是指因加工生产工艺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且不能完全物化在成品(包括结转深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工艺性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直观可看见的原材料工艺损耗部分,如无法直接回收的边角料;无形损耗是指直观上看不见的原材料工艺损耗部分如原材料在加工中因挥发、溶解等部分。

(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列消耗不属工艺损耗:

1.因生产过程中突发停电、停水、停汽或人为原因等造成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2.因失窃、丢失、破损等原因造成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以上1及2情况,按有关规定作补税处理。

3.对加工贸易企业未经加工或组装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在运输移动和仓储放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耗(遗洒、蒸发、挥发、沾罐、沾管、挂壁、挂仓等)。

4.因进口保税料件或出口成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品质、数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或约定,以至造成加工用料增加或成品短少的损耗。

5.加工生产过程中被检测出的不合格进口保税料件,以及因工艺性配料所用的非进口料件所产生的损耗。以上3、4、5情况,应由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双方协商解决。

6.因不可抗力(台风、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毁、灭失或短少等损耗。

以上6情况,视受损情况分别作补税或免税核销处理。

7.加工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物化在成品中的消耗性材料的损耗。

以上7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保税或征税:

(1)外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为履行产品出口合同进口直接用于加工出口产品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数量合理的触媒剂、催化剂、磨料、燃料等,海关免征进口税。

(2)内资企业

进料加工:随原材料一同进口,直接用于加工成品出口,并在加工过程中全部或部分消耗掉,或者物化在成品中,数量合理的石墨电极、石油焦、煤以及染化料、洗涤剂、催化剂、触媒剂等化学物品,海关

免征进口税。

来料加工:消耗性物料一律征税。

(三)企业单耗数据库

1.加工贸易企业应按照海关单耗管理的统一要求,建立本企业各种加工成品的单耗资料库。企业单耗资料库应存储已加工、待重复加工和正在加工成品的单耗资料。加工的合同定单、排料图、下料单、配料表一经确定,应及时将成品的加工生产单耗数据存入单耗资料库。

2.尚未制定国家或关区标准的商品,企业单耗数据库的单耗经海关核实确认后,可作为相应合同核销的依据,并可在有效期内,在加工相同产品的不同合同重复使用,海关可不再重新审核。在合同备案时,企业应向海关报告已经海关核定确认单耗的登记手册编号,海关根据企业申报情况,调阅相关资料审核。

3.单耗变更。对不属国家单耗标准和关区单耗标准的商品,如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单耗与备案单耗不一致,应在成品出口或结转前向主管海关申请变更。

三、单耗标准

(一)单耗标准

1.单耗标准含义。单耗标准是海关为在加工贸易单耗管理中,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加工所申报的实际的耗料和海关执法监管核定的单耗,规定应共同遵守并在一定期限内重复使用的规则。

2.单耗标准的幅度。单耗标准有一定的幅度范围,对加工成品的单耗设定最高上限值,对出口应税成品的单耗还设定最低下限值。

3.单耗标准的有效期。单耗标准有一定的有效期,海关在颁布单耗标准时明确。

(二)单耗标准制定原则

国家和关区单耗标准的制定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实际。

2.贯彻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

3.以国家、行业标准或该行业的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

4.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

5.便于海关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

海关制定单耗标准时,企业有义务提供配合。

(三)单耗标准分级管理原则

单耗标准分为国家单耗标准和关区单耗标准两种。

1.国家单耗标准。国家单耗标准是全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行备案、核查和核销的统一依据,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海关总署批准,不得突破标准上下限幅度。

2.关区单耗标准。关区单耗标准是直属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行备案、核查和核销的统一依据,现场应认真执行,未经直属海关批准,不得突破标准上下限幅度。

3.现场海关据实核销。

(四)单耗标准执行

1.企业在合同备案、核销时,应如实申报单耗、损耗。海关在单耗标准的幅度值和执行期内按实际核定的单耗备案、核销。

2.单耗变更

如企业申报的单耗超出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要求按申报单耗进行备案、变更、核销的,应在成品出口或结转前向主管海关申请。在未获批准前,企业可向海关交纳单耗超出部分料件的税款保证金后(实行保证金台帐“实转”管理的企业免缴税款保证金),申请将有关合同作挂帐处理。接到批复后,按批复意见处理。

经海关核实属实的,合同按实际单耗核销,海关相应调整单耗标准。

3.关区单耗标准实施后,在关区单耗标准生效前备案的加工贸易合同,按原备案的单耗据实核销。国家

单耗标准颁布执行后,该项商品的关区单耗标准即行废止。在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生效前备案的加工贸易合同,按原备案的单耗据实核销。

四、单耗管理有关法律规定

(一)企业的权利

1.了解海关单耗管理的规定、程序等。

2.了解国家单耗标准。

3.按实际单耗备案、核销合同。

(二)企业的义务

1.根据海关单耗管理统一要求,建立企业单耗资料库,并报海关备案。

2.如实申报单耗。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海关提供有关资料,海关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中属于商业秘密的负有保密义务。

3.协助海关制定国家或关区单耗标准。

4.配合海关对企业单耗情况进行核查。

(三)对违反单耗管理的处罚

1.根据《单耗管理办法》,企业必须在合同备案、进出口、合同核销等环节如实申报单耗,企业内部管理有关帐册必须如实记录单耗情况。如有关记录不真实,根据《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海关依法处以货物等值以下或应缴税款两倍以下的罚款。

2.根据《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伪报单耗,海关依法处以货物等值以下或应缴税款两倍以下的罚款。

3.伪报单耗,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内销保税货物的,属走私罪。海关没收走私货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等值以下或者应缴税款三倍以下的罚款。

4.企业有上述不法行为,海关除依法查处外,还依法调整企业管理类别。

五、几种与单耗有关走私、违规行为

(一)企业实际单耗比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低,按国家或关区标准核销合同,未办理补税手续擅自将多出部分保税货物内

销。

(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单耗发生变化,企业不在成品出口前向海关办理变更手续,而到合同核销时才向海关报告。

(三)企业在合同核销时,不能准确申报实际单耗,以至合同核销后有料件积余,发现这情况后又不主动报告海关并办理有关手续。

(四)故意在合同备案、货物进出口、合同核销等环节伪报申报单耗,骗取合同核销,非法内销保税货物。

篇6:加工贸易企业对管理有哪些要求

成立一个加工贸易企业,须确定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加工贸易工作。

1、仓库管理。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加工贸易仓库管理,实时记录仓库进出口情况。专门仓库堆放保税货物或单独堆放保税货物(包括原料和成品、半成品),不得与国内原料混在一起。

2、完善生产管理,详细记录加工贸易生产情况。企业生产按工序每日(第班次)详细记录领料(同品种原料)串换、混合生产。

3、建立完整的加工贸易合同档案。

篇7:加工贸易管理系统

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曾一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苏州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将以D公司为例,对D公司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内容与分析

D公司是一家由台商投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产品是电子元器件和电脑周边设备,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靠前,年营业额达30多亿元,员工一万多人。公司按产品类别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品种复杂。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很高,同时制造费用项目繁杂。生产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保税料件,接受海关监管。公司全面使用ERP管理系统,从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项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D公司通过对料、工、费等成本项目进行细分,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成本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与探讨——以D公司为例管理方法,从而控制好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1.直接材料

D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月初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s,简称BOM)将每种产品所耗原材料的数量和标准成本录入ERP系统。月中采购部门根据工单采购相关原材料并原材料价格录入ERP系统,生产部门根据工单领用原材料。月底结账时,ERP系统计算出已完工工单实际领用原材料的数量与物料清单中规定的应耗数量的之差乘以标准成本的金额(量差)和原材料实际采购成本与标准成本的之差乘以实际领用数量的金额(价差),量差与价差之和即为标准成本差异。月底财务部门提交量差报告和价差报告,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分别就产生的量差和价差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2.直接人工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为准确核算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成本,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即通过ERP系统根据生产排程将生产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月底财务部门提交人力成本核算和变动报告,生管部门就人力成本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3.制造费用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制造费用。公司在核算制造费用时,尽量将作业细分,每项支出归属到具体的产品类别。如果某项支出由不同的产品承担,则需由所有涉及到的产品相关部门有签字权限的主管签字确认后,财务根据确定的分担金额分别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折旧、摊销项目则每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更计入各产品成本的金额。月底财务部门提交各产品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相关制造部门(生产、质检、工程技术等)就制造费用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二)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分析

D公司实质上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可称之为“标准-作业成本法”。D公司采用“标准-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充分发挥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自的优点,而又回避了各自的不足。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直接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占比很大,采用标准成本法来核算直接材料成本,通过对标准成本差异(包括量差和价差)的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而在订单生产模式下,订单交期、生产排程、技术标准等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确定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所以对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二、D公司成功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一)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D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各事业部主管对事业部的产品效益负责,作为成本中心的各部门对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负责,这就产生了精确划分各产品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天然要求,“标准-作业成本法”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获得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的ERP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D公司的ERP管理系统涵盖了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所有公司业务模块。直接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的核算,以及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依赖于ERP管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

(三)专人报账制度是落实制度设计的重要手段

D公司施行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专人报账制度,即每个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成本单据的归集、录入、费用分摊和报销等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公司业务流程和部门业务情况都比较熟悉,且相对固定,能保证成本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和一致性。有了这个窗口,财务部门也能及时将成本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使得标准-作业成本法能够很顺畅的执行。

(四)外部监管要求提供了良好基础

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保税料件。海关对保税料件的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在保税料件存储的物理空间,料件进销存数据的监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海关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因应海关监管要求所配备的场地和人员,建立的业务流程,为D公司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磨合期,大大降低了施行成本。

三、关于“标准-作业成本法”适用性的探讨

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标准-作业成本法”进行明确定义,但是在实务上确实行之有效,值得推广。企业在引入“标准-作业成本法”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精细核算成本的需求

“标准-作业成本法”比较适用于市场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产品类别多、工艺复杂、直接材料成本比重大,制造费用繁杂等特点,需要通过精细核算产品成本,以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战略为技术领先和服务领先的企业不太适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因为对成本控制的过于专注,会削弱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相较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标准-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做出是否使用“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决策的时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如果企业规模小,产品类别单一,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就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就没有必要耗费资源去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反之,如果企业规模大,产品类别多,精确核算成本带来的收益大于投入,则应该考虑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

(三)需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上下全员参与,只有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中去,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觉完成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如果跟员工的切身利益没有相关,“标准-作业成本法”会被认为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消极对待,整个成本核算系统就会运行不畅,甚至停摆。

(四)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直到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后才广泛被企业采用,主要原因就是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有大量的数据计算分析,手工处理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影响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所以,要顺利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有一套运行顺畅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给予技术支持。

(五)应注重成本信息的应用

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目标,不仅仅是得到了准确的成本信息,而是利用好这个信息,提高企业效益。对成本信息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产品成本信息,准确给客户报价,争取更多的有效订单;另一个是通过成本信息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标准-作业成本法”才不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而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篇8:加工贸易管理系统

1 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整个工艺系统来说, 机床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精度, 因为加工刀具直接由机床来进行控制, 从而完成对零件的加工。机床由于自身的制造工艺存在问题, 从而有可能存在主轴回转误差等, 从而造成被加工零件的形状以及位置精度不足。主轴的径向以及轴向摆动对于加工要求不同的零件产生不同程度的精度影响。除此之外, 机床在由于安装存在问题以及长期使用过程当中的磨损, 都会造成加工误差。特别是一些刀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 其磨损十分明显, 这种磨损是不均匀的, 从而在加工过程当中造成误差。刀具出厂时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自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是这种误差可以通过机床的调整而进行调节, 因此对于加工零件来说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在使用过程当中的磨损, 则会使刀具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从而使得加工过程当中零件的精度会大幅度下降。在整个系统当中, 为了将零件进行有效的固定, 使其保持和刀具之间一定的位置, 这就需要使用夹具, 夹具的误差主要包括出厂时的制造误差以及在使用过程当中产生定位误差以及安装位置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夹具表面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发生磨损, 产生一定的误差。

针对机床、刀具以及夹具的误差, 可以有效的通过补偿技术对误差进行控制, 使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 精度较高的机床设备中都有补偿控制装置,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矫正。在一些比较先进的数控机床上, 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对各种磨损进行补偿校正。只需要将需要补偿的数据输入到设备中, 由软件自行进行计算和补偿, 可以随时的根据需要对相关的补偿数据进行修正和设定。而对于一些普通机床来说, 只能够根据校正尺的数据来进行手动的设置补偿螺母, 从而完成误差的补偿。

2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在进行高强度的加工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 在长期的受力状态下, 工艺系统会发生轻微的变形。工艺系统的刀具等部件的相对位置是在设备静止的情况进行调整的, 而随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这就会导致刀具等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使得切削过程当中刀具的运动轨迹也出现相应的改变, 从而导致加工精度下降。针对这种原因引起的加工误差, 可以通过降低整个系统的受力来完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 增强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 从而有效地提升对外力作用的抵抗。第二, 降低工艺系统的载荷, 从而防止出现变形。一般来说, 对于工艺系统中的一些比较薄弱的位置, 应该强化其刚度, 从而有效地防止加工过程当中的变形, 从而避免误差的产生。

除此之外, 工艺系统当中残余的应力也会引起系统发生变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加工工件热处理之后产生的应力、切削加工带来的残余应力等, 这些应力导致系统在没有收到外力的作用也会产生变形, 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一, 对于各种需要热处理的工件进行退火处理, 从而有效地降低应力。第二, 对于各种工艺过程继续科学合理的安排, 防止粗加工过程当中产生的应力对精细加工的精度产生影响, 造成误差。第三, 增加零件自身的刚度, 提高对应力的抵抗。

3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中, 工艺系统会受到各种热的影响而产生热变形, 这种变形将破坏刀具与工件的正确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 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 特别是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 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通常会占到工件加工总误差的40%~70%。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方面:工件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刀具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机床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

3.1 工件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件热变形在精加工中影响比较严重, 特别是长度长, 而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如磨削丝杠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若丝杠的长度为2m, 每磨一次其温度相对于丝杠就升高约3℃, 则丝杠的伸长量:△L=2000×1.17×10-5×3mm=0.07mm, 而6级丝杠的螺距积累误差在全长上不允许超过0.02mm, 由此可见热变形的严重性。再如铣、刨、磨平面时, 工件在单面受到切削热的作用, 上下表面温差将导致工件向上拱起, 加工中凸起的部分被切去, 冷却后变成下凹造成平面度误差。为减少这些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在切削时使用充分的切削液减少表面升温, 也可采取误差补偿法:在装夹工件时使工件表面产生微量的夹紧变形, 以此来减少切削时工件单面受热而拱起的误差, 或降低切削用量以减少切削热和摩擦热, 也可以采用粗加工后停机以待热量散发后再进行精加工。

3.2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主要由切削热引起的。连续切削时, 刀具的热变形在切削初始阶段增加很快, 随后变得较缓慢, 经过不长时间后 (约10min~20min) 便趋于平衡状态。为减少热变形应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的几何参数, 并给予充分的冷和润滑。

3.3 机床热变形对精度的影响

机床在工作过程中, 受到内外热源的影响, 各部分温度将逐渐升高。由于各部件的热源不同, 分布不均匀, 以及机床结构的复杂性, 因此各部件的温升不同, 而且同一部件不同位置的温升也不相同, 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 使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 破坏了机床原有的几何精度而造成加工误差。

车床类机床的主要热源是主轴箱中的轴承、齿轮、离合器等传动副的摩擦使主轴箱和床身的温度上升, 从而造成了机床主轴抬高和倾斜。大型机床如导轨磨床、外圆磨床、龙门铣床等长床身部件, 其温差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一般由于温度分层变化, 床身上表面比床身的底面温度高而形成温差, 因此床身将产生弯曲变形, 表面呈中凸状。

减少机床热变形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 减少热源的发热和隔离热源。把热源从主机上分离出去, 或者从结构和润滑等方面改善其摩擦特性。第二, 加强散热能力。可以采取强制冷却的办法, 吸收热源发出的热量。第三, 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采用热对称结构, 在变速箱中, 将轴、轴承、传动齿轮等对称布置, 可使箱壁温升均匀, 箱体变形减少。第四, 使机床加速达到热平衡状态, 当达到热平衡状态后, 热变形就趋于稳定, 加工精度就容易控制。可以使机床高速空运转, 或适当部位设置热源以快速达到热平衡状态。第五, 控制环境温度。精密机床可安装在恒温车间, 恒温室平均温度为20℃, 冬季为17℃, 夏季为23℃。

参考文献

[1]付琼芳.工艺系统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05) .[1]付琼芳.工艺系统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05) .

[2]王国敏.浅析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2]王国敏.浅析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

篇9: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关键词: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41-01

一、前言

结合过往实践经验论证,我国加工贸易共经历起步、高速和稳定发展三类阶段,因为不同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市场经济环境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管理制度自然不可能全然相近。持续到本世纪初,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经济数量达到8300多亿美金,实际增长幅度高达20%左右,几乎占据外贸进出口总体金额的一半。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氛围下,我国既有加工贸易体制,必须加以适应性地革新,否则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二、 以往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制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

为了有效稳固加工贸易自由发展局势,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地区、企业、商品等宽松形式的保税政策,尽管从中衍生较多大规模跨国企业,以及高附加值IT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始终缺乏科学的导向路线,一时间令各类企业严重忽视守法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包括加工机构偷税等现象屡见不鲜,整体管理挑战危机势必愈加严峻。有关细致性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一) 加工贸易管理政策难以跟进加工贸易相关性业务发展步伐。

实际上,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加工贸易管理方式,基本上参考于上世纪70年代的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企业补偿贸易规则。虽然说,长期发展以来已经做过多方面考量调试,可涉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色彩还是过于浓厚。如单个加工合同作为审批依据的做法时而出现,这和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诉求已经产生严重冲突,只会令成本无限度增长。虽然说部分区域开始在加工贸易行政管理体制上灌输扩大出口服务引导理念,却不免和国际范围的先进化通行政策望尘莫及,毕竟其内部保留的产业导向和税收保障机制都是不完善的,使得一切饱含可观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难以形成标准规模。相比之下,剩余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享受原材料进口免税的辅助性政策待遇,关于加工贸易管理体制内部的重复性建设现象,也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二) 加工贸易管理事务机理过于繁琐,政策衔接期间衍生得漏洞数量繁多。

透过我国加工贸易管理政策内容观察验证,其始终涉猎于外经贸部、海关、税务总局、银行等异质化部门事务,在系统跨越性如此之高、行业职责过于复杂的环境下,有关加工贸易管理思路自然千差万别,最终协调规范难度也就同步倍增,致使行政管理效能令人无法直视,某种角度上令政府管理成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如在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审核事务上,包括海关扣税任务无法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加工贸易企业资质信誉核定的问题百般分布等。正是因为部门之间长期遗留分割隐患,才使得加工贸易管理效率骤然降低,不同部门职责模糊不清,无法发挥应有的管理合力。

三、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制度的主流改革方向定位研究

(一) 强化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的税收政策改革力度。

这里强调的深加工结转出口,主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税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到区域关区内,进行改良加工过后出口的经营流程。为了高效协调加工贸易领域中不同业务管理步伐,规划人员可以考虑针对深加工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征免税活动下的税务、商务、海关等多个部门加以协调配合,必要情况下实施短时间内的免税政策,杜绝出口过后的退税繁乱迹象。透过长期视角范畴界定,想要在合理时机空间下,令深加工结转货物税收政策过渡延展到出口加工区内部免税业务形式,最佳途径,便是在出口加工区域外部环境下覆盖落实内销征税规范守则。这样,便能够保证在推动出口加工区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强化不同税务协调交接能效。

(二) 稳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信誉和海关风险管理的协调交接效率。

主要是联合企业产品特性、业务规范流程、技术指标,以及历史经营状况等,进行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内部风险问题的科学鉴定和客观评估,提供可信的信誉认证级别,使得处于同一等级的各类企业能够自主融合自控、海关风险管理能效,强化其今后通关成功几率。尤其对于海关来讲,其监管职务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化落实,与涉足企业预期风险和不守法行为有着直接性关联。所以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想要在今后快速赢取改革发展先机,就必须针对各项生产部门实施细致化监管,督促内部管理主体和施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做好日常的风险防范准备工作,令各类企业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最终为企业通关便捷目标贯彻,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有贸易经济形式,在经营资格、进出境、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分别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形成一条“监管外链”。海关作为监管链条中的一环,只有紧紧依靠商务主管部门、国税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其他监管力量的配合和帮助,从企业的基本生产能力和生产状况、税务状况、外汇收付状况等角度获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实际生产水平信息,才能“无限逼近”企业的实际单耗。在此基础上,海关应进一步探索与上述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起一种单耗管理的联动机制,或者说,在对加工企业进行以单耗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监管活动中体现出“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合力,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局势的不断严峻,我国加工贸易若想获得长效发展,就不得不针对其既有管理政策进行适时地改良调整,主要就是结合相关企业内部隐层风险问题,以及政策内容缺失细节进行补充;同时针对监管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强化训练,令其自觉遵纪守法,共同为今后产品顺利通关前进绽放而努力。相信长此以往,必然会为各类企业成本适度缩减和可持续发展机遇掌握,提供极为便利的适应先机。

参考文献:

[1]张小霓.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2]韩宝昌.重庆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谭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华林锋.我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制度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0.

[5]万惊梦.中部地区海关深化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11.

上一篇:爱在那一刻绽放作文下一篇:描写感恩节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