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

2024-04-15

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共9篇)

篇1: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

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

我司的进料加工贸易是购买进口原料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IPA)、乙二醇(MEG),经加工生产为瓶级聚酯切片(PET)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我司按照国家海关的相关规则,填报海关要求的相关资料,同时努力加强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进料加工管理原则

在海关的监督下,将进口的原料PTA、IPA、MEG专料专用,加工好的PET全部出口。任何变化提前向外经贸局和海关报批。

2、严格的进料加工手册管理流程

我司编制了进料加工手册管理流程,按照手册顺序,从1.原料入库单(仓库)—2.生产通知单(外贸部)—3.领 料 单(生产部)—4.原料出库单(仓库)—5.成品缴库单(生产部)—6.成品入库单(仓库)—7.装箱单(外贸部)。每个环节都由所在部门派专人管理,并记录于专用账本,然后汇总到外贸部编制《进料加工手册管理流程》。

3、原料及成品堆放准则

原料PTA和IPA是固体,通过进料加工手册进来的原料严格单独堆放在指定地点,与一般贸易的原料分开堆放,并用标示说明;原料MEG是液体,通过进料加工手册进来的MEG存入专用的保税罐单独储存;成品PET切片是固体,在仓库中也是单独堆放在指定地点,与一般贸易的原料分开堆放,并用标示说明;专人负责录入专用账本。

4、进料加工的单据和数据管理

对于全部从原料入库单、生产通知单、领 料 单、原料出库单、成品缴库单、成品入库单、装箱单等涉及的所有数据都用专用账本记录,保证齐全和正确,仓库、生产和成品各工序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并由专人复核,同时需妥善保管。

5、单耗管理

国家聚酯切片加工贸易单耗标准:PTA+IPA=0.866 , MEG=0.342。而我们是按实际生产的单耗报批如:PTA+IPA=0.862 , MEG=0.340,未超过国家单耗。

6、手册核销

合同执行完毕后,我司尽快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核销。

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0日

篇2: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

对外加工装配合同,须经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务院有关部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外经贸部门、或由它们授权的机关审批。报批时应填写“加工装配贸易申报表一式四份,井附合同副本。

B.海

关登记备案

自合同批准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海关提交批准文件和合同副本,如有必要,应随附料、件和设备清单。经审核后,由海关核发”对外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其进出口货物凭”登记手册“办理报关手续。对没有办理”登记注册“的单位,其进出口货物,海关不于放行。

C.进出口货物的监管

料件、设备和成品进出口时,有关单位或其代理人应填写进出口货物专用报关单一式四份和发票、装箱单等有关单证,以及”登记手册“向进出口地海关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经查验认可后放行。加工装配贸易进口的料件,属海关保税货物。自进口之日起至加工成成品出口之日止,应接受海关监管,有关单位必须将进口料件的使用和加工成品出口的情况列入海关认可的专门账册,海关有权随时检查。

D.核销

加工装配合同执行完成之后,有关单位应于最后一批成品出口之日起一个月内,?quot;登记手册”和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

对剩余的料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征、免税。

篇3:浅议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所谓加工贸易,指的是企业进口部分或者全部原辅材料、零部件等通过加工或者配装之后再出口的经营活动。我国的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兴起的,特别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成为了加工贸易的典型区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特别是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外贸摩擦不断增多,我国的加工贸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条件以及低迷的国际需求环境下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加工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分析加工贸易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控制的方法、手段以及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畅通,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破产潮,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外贸加工企业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获得生存的空间。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工贸易企业受内部国家政策以及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很大,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下,加工贸易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竞争力和管理效率,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但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人才缺乏

强烈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之中,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一直处于顺利的发展环境之中,企业管理的重心也放在了市场开拓之上,企业管理者大多具有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的经验,但相对较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经验,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不能在企业内部带头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相对也较为缺乏,企业没有招聘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也没有在现有人才队伍中挖掘和培养内部控制人才,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缺乏,不能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

2.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

完善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内部岗位设置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保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管理的重点一直放在市场开拓和规模扩张之上,很少有贸易加工企业专门针对内部管理和业务设置规范的流程,也没有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严重破坏了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同时,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很少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也没有实现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制约平衡,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带来巨大风险,严重违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基本原则,给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危机。

3.绩效考评不合理,内部审计缺失

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让员工遵守企业的流程和制度,降低企业运行风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但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不太健全,绩效考评仅仅与个人为企业创造的利润相关,企业没有建立起综合的绩效考评机制,仅仅以结果作为绩效考评依据,不能实现对员工行为的过程控制。另外,我国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审计机制,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给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埋藏下巨大的隐患。

4.会计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没有注重内部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很多会计实务发生之后没有及时入账,且大部分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都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账实不符。另外,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但目前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都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不能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甚至会误导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给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三、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与对策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背景之下,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至关重要。针对上文分析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入手完善。

1.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意识,培养内部控制建设人才

强烈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普遍较为欠缺。要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带头在企业内部宣传内部控制的内涵,带头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外部招聘一批具有高素质和能力的内部控制建设人才,充实已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管理素养,提升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内涵的理解水平。

2.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合理设置内部岗位

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严重地破坏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理顺企业内部业务关系,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并为所有业务的办理设置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所有业务的办理都在企业所规定的框架范围之内。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业务办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内部岗位,保证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并在不同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平衡机制,保证企业内部所有岗位之间的制约平衡关系,有效减少企业风险。

3.完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内部审计作用

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是企业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员工行为,保证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利用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控制,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另外,定期严格的内部审计也是企业过程管控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定期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给企业的运行留下任何隐患,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规范企业会计业务,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

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在当前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资金链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会计相关规章,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及时入账,并保存好企业的各项原始凭证,保证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另外,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企业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完成战略发展目标。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建议和对策。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仅仅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典型问题,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在全球新一轮的转移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业越来越严重的政策歧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实现全面的转型和升级,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在国际市场中争取更好的位置。

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动力,而加工贸易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力。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和蔓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外部风险防控能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结合多年加工贸易企业从业经验,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并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篇4:浅谈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生产计划

一、前言

保税货物同普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程序具有显著差别,通常在产品进入国境且在海关监督下无需缴纳进口税额,但进口后需要经过存储加工再对外出口。由于保税货物的通关流程较为复杂,故而对其通关全称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全面掌握保税货物通关基本程序的前提下,提高其管理效率已成为加工贸易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保税货物的概念与特征

保税货物是指在经过海关监督和批准后尚未办理纳税手续便得以进口,而后在进口国境内进行存储以及加工和装配后再出口出境的货物。根据我国《海关法》,保税货物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特定目的,《海关法》将保税货物规定为具有两种特定目的的进口货物,分别为以货物存储为主的贸易活动和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加工制造活动;(2)暂免纳税,保税货物的暂免纳税这一特性也是由《海关法》所决定的,《海关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经由海关批准的待进口的保税货物,当收发货人员向海关缴纳相应保证金后,可暂时免去保税货物的关税;(3)复运出境,复运出境既是保税货物的另一关键特征,由于保税货物并未以普通的货物办理进口纳税手续,故而,其需要在存储、加工之后再复运出境,使经营者较好地履行了其保税货物进出口过程中的法律义务。

三、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

保税货物通关的基本程序如下:(1)合同登记与备案。保税货物的经营单位应持对外签约合同和本单位相关部门批件,就合同的登记与备案向海关部门进行申请办理,待海关对相关文件核准无误后,签发登记手册,并将文件备案;(2)进口货物。企业需要持有海关针对该保税货物所签发的《登记手册》与其他相关凭证进行申报,从而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3)存储与加工复运出口。货物进入地区后,应存储在海关制定的区域,同时,由其指定的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制造和加工,加工工作结束后,企业应持《登记手册》向出境地海关申办保税货物的出口手续;(4)货物出口后,经营单位仍需持《登记手册》和相关资料同合同备案海关办理核销手续,从而确保进出口保税货物的顺利通关。

四、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有效方法

1.销售管理

在交易方式和销售计划管理方面,企业销售部门应以交易方式为依据对销售订单(计划)做出分类管理,同时,将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相关货物订单纳入到保水加工贸易的货物管理中来,通过在订单与销售计划中同时标明“保税(加工)货物”,并在不符合保税货物定义的加工货物的订单或计划中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从而使企业的加工、管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明确所需加工和管理监督的保税货物。在客户管理方面,加工贸易需要尽可能建立起详细的客户资料管理档案,通过采集和整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并将相关客户信息以交易方式为依据进行归类,提高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效率。

2.生产计划管理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而言,其需要根据企业销售部门所提供的产品销售计划或所接收的保税货物加工订单对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对于标注“非保税加工货物”的订单,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还需在生产计划上也进行如此标注,同时,将其纳入到非保税加工货物的管理计划当中;而对于标注“保税货物”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时仍需在计划单处标注“保税货物”的标记,同时将其纳入到保税加工的货物生产计划当中。

3.物流账目管理

根据我国《海关法》规定,凡事在海关注册的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具备进出存账、实际消耗原材料的账册、订单、生产令等凭证所反映的业务活动时,需以海关稽查条例和相关会计法规为依据建立保税货物账册和报表。具体账目管理方法如下:(1)加工贸易企业需要针对原材料和成品分别设立账目,主要原材料与成品应该单设科目,委托和受托加工后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及相关生产设备也需单独设立科目予以登记。(2)企业生产部门需要将订单号填写到领料单处,对所收入的需加工货物,还需记录其仓单编号与来源和货物的性质等,从而确保所生产加工出的成品能够与发出订单的企业相互对应;(3)在确保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的记录与核算是分开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小计或年度合计的方式向相关会计科目记录到本账中,而本年合计则以本年月度小计的合计为最终计算结果,从而使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账目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

本文以保税货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其通关流程,从销售、生产计划与物流账目等方面对企业保税货物的管理方法进行了全面探究。可见,未来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对于以良好的货物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管洪星,李电生.保税货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1,01(12):39-41.

[2]廖鑫凯.新型保税货物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01(06):118-120.

篇5:加工贸易台账管理规定

1.海关账是公司非常重要账目,所以,做账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认真真的完成海关账中的每一笔记录。

2.除报关人员和直属部门领导外,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查看相关单据和账目,否则将给予处罚。

3.做账人员,在未授权情况下,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账目中任何信息,海关账不能私自带回家中去做,所有工作应在指定办公地点完成。

4.未经允许,不能将海关账相关的账目、单据进行复印或扫描,一经发现立即辞退。

5.记载账目时,书写要工整,单据、账目不能涂改,在每笔记录中,要记录如单据凭证号,在摘要栏要记载报关单编号。每笔进出都要有结存数。

6.做账时,要用黑色墨水笔进行记账,如果记错可划掉,在划掉处签名,然后再填写正确数据;在账的首页,应注明合同号,转账同时,注明承上页,账底注明转下页,每月底用红笔划线合计,每半年累计一次。

7.单据开错时,不能私自作废,作废时,必须四联订在起作废。

8.海关账的相关单据、账目,要保护好,不得遗失;每月用完的单据要用塑料袋装起,并在袋上注明月份,然后封存,海关账的保留时间为三年。

9.每月底,可与财务张水堤先生核对本月进出仓总数与结存数,如有问题,马上进行查核。

10.自己不明白或不能解决的事宜,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

篇6: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定

一、单耗管理

(一)单耗管理含义

单耗管理是指海关依照有关规定,规范、制定、审定、报备单耗标准,监督检查、指导单耗标准的执行和维护使用单耗数据库以及对企业申报单耗的核定等管理工作。

(二)单耗管理目的1.规范单耗标准制定工作。

2.规范加工企业单耗的申报行为。防止企业伪报加工单耗骗取核销,逃税擅自内销保税料件和成品。

3.规范海关核定单耗的执法行为。规范对单耗核定及单耗标准的执行工作;增加海关工作透明度,限制经办关员自由裁量权;减少执法偏差。

做到企业经营有规范,海关执法有规范,核查企业有标准,审计海关有依据,海关执法评估系统可监控考核。

二、单耗

(一)单耗、净耗与工艺损耗

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产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净耗是指加工生产中物化在单位出口产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中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工艺损耗是指因加工生产工艺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且不能完全物化在成品(包括结转深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工艺性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直观可看见的原材料工艺损耗部分,如无法直接回收的边角料;无形损耗是指直观上看不见的原材料工艺损耗部分如原材料在加工中因挥发、溶解等部分。

(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列消耗不属工艺损耗:

1.因生产过程中突发停电、停水、停汽或人为原因等造成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2.因失窃、丢失、破损等原因造成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以上1及2情况,按有关规定作补税处理。

3.对加工贸易企业未经加工或组装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在运输移动和仓储放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耗(遗洒、蒸发、挥发、沾罐、沾管、挂壁、挂仓等)。

4.因进口保税料件或出口成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品质、数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或约定,以至造成加工用料增加或成品短少的损耗。

5.加工生产过程中被检测出的不合格进口保税料件,以及因工艺性配料所用的非进口料件所产生的损耗。以上3、4、5情况,应由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双方协商解决。

6.因不可抗力(台风、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毁、灭失或短少等损耗。

以上6情况,视受损情况分别作补税或免税核销处理。

7.加工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物化在成品中的消耗性材料的损耗。

以上7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保税或征税:

(1)外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为履行产品出口合同进口直接用于加工出口产品而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数量合理的触媒剂、催化剂、磨料、燃料等,海关免征进口税。

(2)内资企业

进料加工:随原材料一同进口,直接用于加工成品出口,并在加工过程中全部或部分消耗掉,或者物化在成品中,数量合理的石墨电极、石油焦、煤以及染化料、洗涤剂、催化剂、触媒剂等化学物品,海关

免征进口税。

来料加工:消耗性物料一律征税。

(三)企业单耗数据库

1.加工贸易企业应按照海关单耗管理的统一要求,建立本企业各种加工成品的单耗资料库。企业单耗资料库应存储已加工、待重复加工和正在加工成品的单耗资料。加工的合同定单、排料图、下料单、配料表一经确定,应及时将成品的加工生产单耗数据存入单耗资料库。

2.尚未制定国家或关区标准的商品,企业单耗数据库的单耗经海关核实确认后,可作为相应合同核销的依据,并可在有效期内,在加工相同产品的不同合同重复使用,海关可不再重新审核。在合同备案时,企业应向海关报告已经海关核定确认单耗的登记手册编号,海关根据企业申报情况,调阅相关资料审核。

3.单耗变更。对不属国家单耗标准和关区单耗标准的商品,如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单耗与备案单耗不一致,应在成品出口或结转前向主管海关申请变更。

三、单耗标准

(一)单耗标准

1.单耗标准含义。单耗标准是海关为在加工贸易单耗管理中,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加工所申报的实际的耗料和海关执法监管核定的单耗,规定应共同遵守并在一定期限内重复使用的规则。

2.单耗标准的幅度。单耗标准有一定的幅度范围,对加工成品的单耗设定最高上限值,对出口应税成品的单耗还设定最低下限值。

3.单耗标准的有效期。单耗标准有一定的有效期,海关在颁布单耗标准时明确。

(二)单耗标准制定原则

国家和关区单耗标准的制定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实际。

2.贯彻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

3.以国家、行业标准或该行业的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

4.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

5.便于海关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

海关制定单耗标准时,企业有义务提供配合。

(三)单耗标准分级管理原则

单耗标准分为国家单耗标准和关区单耗标准两种。

1.国家单耗标准。国家单耗标准是全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行备案、核查和核销的统一依据,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海关总署批准,不得突破标准上下限幅度。

2.关区单耗标准。关区单耗标准是直属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行备案、核查和核销的统一依据,现场应认真执行,未经直属海关批准,不得突破标准上下限幅度。

3.现场海关据实核销。

(四)单耗标准执行

1.企业在合同备案、核销时,应如实申报单耗、损耗。海关在单耗标准的幅度值和执行期内按实际核定的单耗备案、核销。

2.单耗变更

如企业申报的单耗超出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要求按申报单耗进行备案、变更、核销的,应在成品出口或结转前向主管海关申请。在未获批准前,企业可向海关交纳单耗超出部分料件的税款保证金后(实行保证金台帐“实转”管理的企业免缴税款保证金),申请将有关合同作挂帐处理。接到批复后,按批复意见处理。

经海关核实属实的,合同按实际单耗核销,海关相应调整单耗标准。

3.关区单耗标准实施后,在关区单耗标准生效前备案的加工贸易合同,按原备案的单耗据实核销。国家

单耗标准颁布执行后,该项商品的关区单耗标准即行废止。在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生效前备案的加工贸易合同,按原备案的单耗据实核销。

四、单耗管理有关法律规定

(一)企业的权利

1.了解海关单耗管理的规定、程序等。

2.了解国家单耗标准。

3.按实际单耗备案、核销合同。

(二)企业的义务

1.根据海关单耗管理统一要求,建立企业单耗资料库,并报海关备案。

2.如实申报单耗。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海关提供有关资料,海关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中属于商业秘密的负有保密义务。

3.协助海关制定国家或关区单耗标准。

4.配合海关对企业单耗情况进行核查。

(三)对违反单耗管理的处罚

1.根据《单耗管理办法》,企业必须在合同备案、进出口、合同核销等环节如实申报单耗,企业内部管理有关帐册必须如实记录单耗情况。如有关记录不真实,根据《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海关依法处以货物等值以下或应缴税款两倍以下的罚款。

2.根据《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伪报单耗,海关依法处以货物等值以下或应缴税款两倍以下的罚款。

3.伪报单耗,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内销保税货物的,属走私罪。海关没收走私货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等值以下或者应缴税款三倍以下的罚款。

4.企业有上述不法行为,海关除依法查处外,还依法调整企业管理类别。

五、几种与单耗有关走私、违规行为

(一)企业实际单耗比国家单耗标准或关区单耗标准低,按国家或关区标准核销合同,未办理补税手续擅自将多出部分保税货物内

销。

(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单耗发生变化,企业不在成品出口前向海关办理变更手续,而到合同核销时才向海关报告。

(三)企业在合同核销时,不能准确申报实际单耗,以至合同核销后有料件积余,发现这情况后又不主动报告海关并办理有关手续。

(四)故意在合同备案、货物进出口、合同核销等环节伪报申报单耗,骗取合同核销,非法内销保税货物。

篇7:进料加工贸易的内部管理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2-27 生效日期: 2003-02-27 发布部门: 发布文号: 沪关公告[2003]7号

根据海关总署、外经贸部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上海海关自2002年8月起实施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规范上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联网监管,上海海关制定了《上海海关对加工贸易联网企业的管理规定(试行)》,现予公告。

附件:上海海关对加工贸易联网企业的管理规定

二○○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上海海关对加工贸易联网企业的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加工贸易运作需求,严密海关监管,根据海关总署署厅发[2001]279号文《海关总署、外经贸部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加工贸易计算机联网监管的特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联网企业是指经企业申请、海关批准实行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

第三条 海关对联网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实行电子账册管理,全额保税;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不实行加工贸易登记手册管理。

第四条 海关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对联网监管企业实行以企业为单元、电子账册为手段的的实时监控、分段核销的管理模式。海关对联网监管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实施备案、变更、核销和进出口报关的全程网络化管理。第五条 联网企业的电子账册只用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进出口管理,一般贸易货物不得进入电子账册。用于加工贸易的不作价设备仍采用加工贸易设备手册(D手册)管理。

第二章 申请和审批

第六条 申请联网管理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采用ERP计算机系统对采购、生产、仓储、财务、销售等实施全程计算机管理;

(二)年加工贸易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

(三)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没有走私、违规、欠税或其他瞒骗等信誉不良记录;

(四)企业年出口比例50%及以上。

第七条 企业申请联网管理应向主管海关递交下列资料(两套):

(一)上海关区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申请表(附件一);

(二)经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批准文件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联合年检合格纪录;

(三)企业上一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四)企业上一进出口贸易情况报告(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

(五)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在联网监管模式下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申请表,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对进口料件、出口成品的简要文字描述;

(七)经营范围清单,内容包括进口料件和出口制成品的品名及四位的H.S.编码;

(八)海关认为需要出具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第八条 具备以上条件并经海关批准实施联网管理的企业,应完成以下工作:

(一)组成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技术和业务人员参加的联网工程组;

(二)根据海关联网管理的要求完成企业ERP系统的适应性修改;

(三)将保税料件料号非保税料件的料号分开管理,同一种料件涉及保税与非保税,也应分设料号管理;

(四)在料号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应向海关申请进出口货物的预归类,预归类完成后应根据海关规定进行预归并工作;

(五)根据海关的要求开发联网申报数据转换接口;

(六)根据海关要求配置联网托管服务器;

(七)向电信部门申请开通连接中国电子口岸的电信通道;

(八)根据海关要求开发联网核查数据提取和报送计算机程序。第九条 联网企业计算机程序开发修改完毕后,海关将根据联网管理的要求对程序进行测试并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准上网运行。

第十条 联网企业在申请设立首份电子账册前应与上海海关签订《加工贸易联网管理责任担保书》(附件二)。

第三章 电子账册的建立和备案

第十一条 联网企业申请建立电子账册前应先向外经贸部门申请批准其经营范围和加工能力。

第十二条 电子账册包括加工贸易经营范围电子账册和便捷通关电子账册。其中经营范围电子账册用于检控便捷通关电子账册进出口商品的范围,不能直接报关。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用于加工贸易货物的备案通关和核销。电子账册编码共12位,其中经营范围电子账册第1-2位为标记代码 “IT”;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第1位为标记代码 “E”。

第十三条 企业凭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证件并通过网络向海关办理经营范围电子账册备案手续,备案内容为:经营单位名称(及代码)、加工单位名称(及代码)、批准证件编号、加工生产能力、加工贸易进出口料件和成品范围(商品编码前4位)。企业在收到海关的备案信息后,应将外经贸主管部门的纸质批准证交海关存档。

第十四条 企业的经营范围、加工能力等发生变更时,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后,企业可通过网络向海关申请变更。海关审核通过后,企业应将纸质批准证交海关存档。最大周转金额、核销期限等需要变更时,企业应向海关提交书面申请,海关批准后由海关直接变更。

第十五条 企业的归并关系参数表纸质文本应报经海关审核、批准后在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建立电子文档。

第十六条 料件的归并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10位HS编码相同的;

(二)商品名称相同的;

(三)申报计量单位相同的;

(四)规格型号虽不同但单价相差不大的;

海关从单耗、税率等方面考虑认为需重点监管的和企业因管理需要不易归并的商品,应不作归并处理。

归并后的料件中属主要料件的商品序号应排前。

第十七条 成品除单耗一致的外原则上不作归并。

第十八条 企业从ERP系统中提取原始料件、成品、及单耗数据向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手续。电子账册中料件、成品备案的计量单位必须与企业ERP系统的计量单位一致。

每一个企业一般只能申请建立一份便捷通关电子账册,但有无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分厂且料件成品单独管理的企业经海关批准可另建电子账册。

第十九条 企业可通过网络向海关办理便捷通关电子账册备案手续。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的备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表:经营单位(及代码)、加工企业(及代码)、批准证编号、经营范围账册号、加工生产能力等;

(二)料件、成品部分:归并后料件(或成品)名称、规格、商品编码、备案计量单位、币制、征免方式等;

(三)单耗关系:成品版本号、对应料件的净耗、损耗率等。

其中企业基本情况表须事先备案,产生电子账册号,其他部分可同时申请备案,也可分阶段申请备案,但料件必须在相关料件进口前备案,成品和单耗关系最迟应在相关成品出口前备案。

第二十条 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的核销期限应与企业存货的清查盘点期一致,最长不超过半年。

第二十一条 便捷通关电子账册,不限定加工贸易的贸易性质。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在首份便捷通关电子帐册建立后的二个月内将原有的所有纸质登记手册核销结束。

第二十三条 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的基本情况表内容、料件成品发生变化的,包括料件、成品品种、单损耗关系的增加等,只要未超出经营范围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不必报经外经贸部门审批,可通过网络直接向海关申请变更。

第二十四条 海关可根据企业的加工能力设定电子账册最大周转金额,并可对部分高风险或需重点监管的料件设定最大周转数量。电子账册本批进口料件的金额数量加上电子账册剩余料件的金额数量不得超过最大周转金额和最大周转数量。

第二十五条 企业需在异地口岸办理进出口报关(含深加工结转)手续的,应向海关申请办理便捷通关电子账册异地报关分册。海关审核后核发纸质分册,企业凭纸质分册向异地口岸报关。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的分册编号为:第1位为“F”(异地报关分册)或“G”(深加工结转分册),第2-5位为关区代码,第6位为“H”,第7-12位为顺序号。

第二十六条 一本便捷通关电子账册异地报关分册只能备案一个进出口口岸,分册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便捷通关电子账册本期核销期限,分册的允许进出口数量不得超过该项料件最大周转量。

第四章 电子账册的通关

第二十七条 联网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应使用企业内部的计算机通过中国电子口岸申报。

第二十八条 联网企业电子账册在通过电子口岸进行联网报关时,报关单的经营单位、收发货单位、申报单位只能是其本身,不能委托其它单位代理报关。

第二十九条 联网企业可根据需要和海关规定分别选择有纸报关或无纸报关方式申报。

第三十条 联网企业使用便捷通关电子账册(或便捷通关分册)报关的,应采用计算机原始数据形成报关清单经电子口岸自动归并后生成报关单向海关申报。

第三十一条 企业按照实际进出口的货号(料号或成品号)填报报关清单,并按照加工贸易货物的实际性质填报监管方式,报关单或报关清单其他项目的填制参照报关单的填制规范。

第三十二条 海关按照现行的通关管理规定办理报关单的通关手续,同时进口报关单的总金额不得超过电子帐册最大周转金额的剩余值,如果电子帐册对某项料件的数量进行限制,报关单上该项商品的申报数量不得大于其最大周转量的剩余量。

第三十三条 联网企业进行无纸报关的,海关凭同时盖有申报单位和其代理企业的提货专用章的《进/出口查验/放行通知书》办理实货放行手续;凭同时盖有经营单位、专业或代理报关单位及报关员印章的纸质单证由报关单位办理事后交单事宜。

第三十四条 联网企业进行有纸报关的,应由本企业的报关员持“审结通知书”办理现场申报手续。

第三十五条 进口报关单放行或出口报关单结关前如有修改,不涉及报关单表体内容的,企业经海关同意可直接修改报关单。涉及报关单表体内容的,企业必须删除报关单重报。

第三十六条 联网企业办理深加工结转可采用逐批结转方式和计划结转方式办理。

进行计划结转的,结转计划的有效期不得跨账册核销结束期,并至少应在核销结束期前十天结束,送货后企业应在核销结束期前办结报关手续。

第三十七条 电子账册进口的保税货物因故需转内销的,企业应事先按规定报经上海市外经贸委批准,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第87号令《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节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征税手续。企业须填制报关清单、报关单通过网络向海关申报补税。同时企业还应缴纳缓税利息,缓税利息起始计息日为上期核销日的次日(未核销过的为便捷通关电子账册首次进口日期),终止计息日为补征税之日。

关联法规:

第三十八条 企业申请将废弃的料件、成品、半成品作放弃处理时,应以书面形式向海关报告,主管海关按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企业按规定办理放弃货物的报关和缴库手续。

第三十九条 企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边角料的处理应向主管海关提出申请,企业按海关审批意见分别填写监管方式为“退运”、“内销”、“放弃”的报关单通过网络向海关申报。

第四十条 联网企业在异地报关的,应按照异地报关电子分册备案的料件、成品制作报关清单和报关单,通过网络向口岸海关申报。报关单备案号栏填写分册号,其他内容按报关单填制规范填写。

第四十一条 联网企业超出规定报核日期 [[上期报核日次日(首次报核的按电子账册审批日期)+核销周期+30天,下同] 30天未报核、企业身份识别卡不慎丢失、因故注销、发生走私违规等行为,海关可暂时停止其电子账册的执行。企业要求继续执行电子账册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海关审定同意其继续执行的,可恢复电子账册的执行。

第五章 联网核查

第四十二条 联网核查是指海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口岸对联网企业的生产、物流、库存等管理数据进行核对、核查,是海关对企业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的必要方式。

企业应按照海关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保税料件成品的库存、入库、生产、内销、放弃等数据。

第四十三条 海关对核查数据有疑问的可下厂核查。企业应根据要求向海关提供计算机原始数据及其它有关资料。

第六章 电子账册的核销

第一节 盘库

第四十四条 联网企业停产盘库前应同向海关通报。海关可派员参与企业盘库、抽核盘库结果。

第四十五条 企业盘库结束后,应向海关如实报送归并前后的保税料件盘库资料。

第二节 电子账册预报核

第四十六条 预报核是指企业在正式报核前,将本核销期内申报的所有的电子账册进出口报关单按海关要求的内容(包括报关单号、进出口岸、核扣方式、进出标志等)以电子报文方式向海关申请报核比对。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在电子账册本次核销周期到期之日起30天内向海关预报核。对超期未报核的企业,海关可通过计算机或下厂的方式敦促企业报核核销。

第四十八条 海关通过计算机将企业的预报核报关单内容与电子账册数据进行比对,对比对结果完全相同计算机反馈“同意报核”的,企业可正式报核。

对未结关的报关单,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结关手续。特殊情况需补核注的,企业申请后由海关进行补核注。

发生于核销时间段内的报关单,因故已删单未在核销时间段内重报的,经海关同意后,可参加下一期核销。

第四十九条 预报核电子报文审核通过后,企业应向海关递交下列单证:

(一)企业核销期内的财务报表;

(二)纸质报关单;

(三)已征税的税单复印件;

(四)企业电子账册报核总体情况表(附件二);

(五)归并参数表的纸质文本(本核销期内有变更的);

(六)企业保税料件的盘点资料;

(七)其它海关认为需要的单证。

第三节 电子账册正式报核

第五十条 正式报核是指企业预报核通过海关审核后,以预报核海关核准的报关单为基础,准确、详细填报本期保税料件的应存数量、实存数量等内容,以电子报文形式向海关正式申请报核。

第五十一条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要求企业进一步报送料件的实际进口数量、耗用数量、内销数量、结转数量、边角料数量、放弃数量、实际损耗量等内容,对比对不相符且属于企业填报有误的可予以退单要求企业重报。

经海关核销认定进口料件有短缺的,短缺部分应照章补税。

第五十二条 经海关核销认定企业实际库存多于应存数,未有走私违规嫌疑的,属合理正当理由的可以计入电子账册下期核销,其他原因造成的,应作补税、退运等处理。有走私违规嫌疑的,按海关有关法规处理。

第五十三条 电子账册核销时的实际损耗和边角料、废料、残次品等按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节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关联法规:

第五十四条 联网企业申请电子账册货物内销的,应填报《电子账册申请内销清表》(附件四),申请放弃的应填报《电子账册申请放弃清表》(附件五),申请销毁的应填报《电子账册申请销毁清表》(附件六)。

第五十五条 联网企业不再使用电子账册的,应向海关申请报核。海关对电子账册核销完毕后,予以注销。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联网企业应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保证向海关发送的电子数据真实、准确和及时。对提供虚假电子数据或报送的电子数据经常出现严重错误造成海关无法有效监管的联网企业,海关将取消企业联网资格,并且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它法规予以处罚。

关联法规: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由上海海关负责解释。附件一:上海关区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申请表(见正式文本)

加工贸易联网管理责任担保书

编号:沪联保[2○ ] 号

甲方: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地址: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为支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满足国家对加工贸易联网管理的要求,根据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由丙方申请,并经甲、乙两方审核同意,三方签定本担保书。本担保书适用丙方在上海关区办理加工贸易联网管理电子账册的备案、变更、核销和电子账册内保税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手续。

第一条 甲方承诺对丙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不再实行逐个合同的审批方式,代之以对丙方加工贸易经营范围和加工生产能力的一次性审批。若加工贸易经营范围和加工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丙方仍需向甲方申请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第二条 乙方承诺取消对丙方加工贸易的纸质登记手册管理,实施计算机联网管理,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对进口的加工贸易料件实行全额保税。

第三条 乙方应按照本担保书的规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对丙方办理电子账册的备案、变更、核销及所涉保税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提供全程无纸化、网络化的便利。乙方应制定应急措施,在网络发生故障时保证丙方正常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第四条 丙方承诺以企业ERP系统的原始数据向甲、乙两方申报,并保证电子数据真实、有效、及时,具有法律效力。

第五条 丙方在办理电子账册前,应按海关归类、归并的原则,向乙方申请预先确定保税货物的归类和归并关系,并保证与实际的进出口货物一致。

乙方确定的保税货物归类、归并决定,在乙方本关区内有效。

第六条 丙方承诺严格按照海关对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的管理规定办理海关手续。

第七条 丙方可视情委托报关企业或货运代理公司办理事后交单、提货等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丙方应向乙方提供计算机记账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并向乙方提供其ERP系统的相关数据供海关核查。

第九条 丙方若发生重组、清算或者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致使经营或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向甲、乙两方报告。

第十条 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乙两方可以暂停对丙方适用本担保书所确定的联网管理电子账册的执行:

(一)利用虚假电子数据向外经贸部门、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核销和进出口报关手续的;

(二)内部管理不善,致使提供的电子数据出现多次重大差错的;

(三)出借联网报关专用IC卡的;或遗失联网报关专用IC卡未立即向乙方报告的;

(四)企业管理类别降为C类及以下的。

丙方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甲、乙两方应恢复对丙方适用本担保书所确定的联网管理电子账册的执行;逾期不改的,甲、乙两方有权取消丙方的联网管理资格。

第十一条 甲、乙、丙三方承诺,保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履行本担保书规定的各项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本担保书自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1年。到期甲、乙、丙三方未提出终止执行本担保书的,本担保书有效期自动延期,每次延期1年。

在本担保书的有效期内,如遇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本担保书规定实施的,应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三方并应按上述规定及时协商修改本担保书。

第十三条 本担保书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由甲方、乙方、丙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三:企业电子账册报核总体情况表(见正式文本)(略)

附件四:电子账册申请内销清表(见正式文本)(略)

附件五:电子账册申请放弃清表(见正式文本)(略)

篇8: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一) 国外相关研究。

沃顿 (verdoorn, P.J.) 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 第一次注意到产业内贸易的存在。Ge (1999) 通过构建动态模型, 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适应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worldbank (Madani, D.1999) 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角色和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开展加工贸易最核心的三个目标是:增加外汇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工资收入;吸引FDI、鼓励技术外溢、促进示范效应以使本国企业涉足本国非贸易品的生产。Madani结合各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实践总结出开展加工贸易的经验。

(二) 国内相关研究。

金碚 (1994) 认为, 加工贸易首先是一种政策现象, 应从进出口政策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加工贸易, 即加工贸易在税收和海关监管上享有一定优惠待遇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 是一国未实现贸易自由化, 特别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比较高的情况下, 所实行的一种变通的、含有政策优惠因素的贸易方式。潘永源 (1999) 认为, 目前我国海关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其特点是两头在外, 不挤占国内原料和市场。汪五一 (2000) 认为, 加工贸易通常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 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 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邵祥林 (2001) 认为, 从广义上讲, 加工贸易是外国企业 (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 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从中国加工贸易增值问题研究——以价值链为视角, 狭义上讲, 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生产国际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加工贸易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 成为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加工贸易本质上是根据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情况, 在不同的国家完成不同性质的生产工序,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高其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加工贸易概述

我国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 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8年7月和1979年9月, 国家先后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办法》, 加工贸易由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 (统称进口料件) , 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 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在我国, 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装配业务 (简称来料加工) 和进料加工业务 (简称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指由外商提供原辅材料、元器件、零部件, 由境内企业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 由外商自行在海外市场销售, 并按双方议定的费用标准, 向外商收取加工费 (即工缴费) 。进料加工是指外贸公司或企业自行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 或自己的销售意图, 加工或制造商品销往国外市场, 赚取销售成品与进口原料之间的差价。进料加工是伴随着来料加工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而产生的。1986年10月, 国家《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和1992年7月海关总署《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 具体规定了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贸易政策。

自1978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签订了中国第一份加工贸易协议开始, 中国的加工贸易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1996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达到50.53%, 首次过半, 近十年里一直保持增长势头。总体来说, 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速度, 对拉动中国外贸的增长和带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三、中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加工贸易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产品直接面对市场;二是具有较高的外向性。加工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贸易结构, 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加工贸易与外资企业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重要手段。

(一) 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之初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开始之时。较早发展加工贸易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正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一批受益者。它们的业务模式、管理经验、市场意识及其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

(二) 加工贸易带动了中国贸易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 事实上得益于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对外贸易继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 2008年达到25, 616.3亿美元, 而其中, 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1.1%。相应于此, 我国在全球贸易中成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

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究其原因, 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自1981年到2008年加工贸易对出口的贡献都一直处于很高水平 (加工贸易对出口贡献率=加工贸易出口增量/总出口增量) 。1981~2008年间, 加工贸易出口对全部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3.8%, 加工贸易进口对全部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1.6%, 如果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中有相当多的也与加工贸易有关, 则加工贸易进口对全部进口的贡献率会更高。在1981~2008的28年间, 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7.7%, 加工贸易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9%, 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3.2%, 其他贸易方式进口增长率为13.3%。加工贸易年均出口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分别比其他贸易方式高出14.5和10.6个百分点。

(三) 加工贸易促进中国的就业。

凯恩斯认为, 新增加的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的增加。生产资料部门由于需求增加, 就业人数以及人们的收入也随着增加。随着收入提高, 生产资料部门的消费也增加。消费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国民收入也随着增加。

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充分利用国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来带动我国就业的增长, 其出口带动就业增加的效果比较显著。加工贸易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 能够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据有关部门的估计,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14万多家, 加工贸易提供了至少3, 500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张华初等学者对加工贸易人数的估算, 近年来, 我国加工贸易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1992年加工贸易就业人数有2, 804万, 1994年突破3, 000万, 2002年已达到了4, 000万, 2004年加工贸易就业人数达5, 482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沿海地区通过开展加工贸易, 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 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 为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广东是我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省份, 2005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 921亿美元, 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49.2%。目前, 广东省已有11.2万家加工贸易企业, 为本省和其他省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吸收的就业人员超过1, 300万人。这些就业人员中外省占了大多数, 主要来自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可见, 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 加工贸易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是极富意义的。

(四) 加工贸易促进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半以上的加工贸易出口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 国内制造基础的不断完善, 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不断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将其技术开发活动转移到中国, 带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加工贸易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 以保持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前景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必然产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加工贸易已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 加工贸易在促进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外资和技术、减少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 随着时代变迁, 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和运营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中国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沿着老路不能走得太远了。从加工贸易起家, 但不能永远依靠加工贸易这种形式, 停滞在价值链增值率最低的环节, 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水平亟待提高。

未来加工贸易发展应注重自主研发, 要开发出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拥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推进加工贸易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推进加工贸易本地化, 提高国内采购率;完善加工贸易物流配送, 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要提高产品质量, 创立自己的品牌, 以延长国内价值链, 创造出更大的增值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要制定长远规划, 完善税收政策, 为加工贸易增值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 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并且, 企业要积极实现主体升级, 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从而实现加工贸易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 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 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各种数据, 得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贸易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和促进技术进步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利益,影响

参考文献

[1]Verdoorn, P.J.“The Intrablock Trade of Benelux”in edited by Robinson, E.A.O,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Size of Nations, London;Macmillan, 1960.

[2]Ge, W.The Dynami cs of Export-processing Zones.UNCTAD discussion papers, No.144.1999.

[3]Madam, Dorsati, A Rev ew of the Role and Impact of EPZ, World Bank, 1999.

[4]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5]闰国庆, 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 2005.2.

[6]张华初, 李永杰.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财贸经济, 2004.6.

[7]王洪庆.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 2006.7.

[8]韩可卫.对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工业技术经济, 2006.1.

篇9: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关键词: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41-01

一、前言

结合过往实践经验论证,我国加工贸易共经历起步、高速和稳定发展三类阶段,因为不同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市场经济环境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管理制度自然不可能全然相近。持续到本世纪初,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经济数量达到8300多亿美金,实际增长幅度高达20%左右,几乎占据外贸进出口总体金额的一半。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氛围下,我国既有加工贸易体制,必须加以适应性地革新,否则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二、 以往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制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

为了有效稳固加工贸易自由发展局势,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地区、企业、商品等宽松形式的保税政策,尽管从中衍生较多大规模跨国企业,以及高附加值IT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始终缺乏科学的导向路线,一时间令各类企业严重忽视守法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包括加工机构偷税等现象屡见不鲜,整体管理挑战危机势必愈加严峻。有关细致性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一) 加工贸易管理政策难以跟进加工贸易相关性业务发展步伐。

实际上,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加工贸易管理方式,基本上参考于上世纪70年代的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企业补偿贸易规则。虽然说,长期发展以来已经做过多方面考量调试,可涉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色彩还是过于浓厚。如单个加工合同作为审批依据的做法时而出现,这和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诉求已经产生严重冲突,只会令成本无限度增长。虽然说部分区域开始在加工贸易行政管理体制上灌输扩大出口服务引导理念,却不免和国际范围的先进化通行政策望尘莫及,毕竟其内部保留的产业导向和税收保障机制都是不完善的,使得一切饱含可观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难以形成标准规模。相比之下,剩余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享受原材料进口免税的辅助性政策待遇,关于加工贸易管理体制内部的重复性建设现象,也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二) 加工贸易管理事务机理过于繁琐,政策衔接期间衍生得漏洞数量繁多。

透过我国加工贸易管理政策内容观察验证,其始终涉猎于外经贸部、海关、税务总局、银行等异质化部门事务,在系统跨越性如此之高、行业职责过于复杂的环境下,有关加工贸易管理思路自然千差万别,最终协调规范难度也就同步倍增,致使行政管理效能令人无法直视,某种角度上令政府管理成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如在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能力审核事务上,包括海关扣税任务无法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加工贸易企业资质信誉核定的问题百般分布等。正是因为部门之间长期遗留分割隐患,才使得加工贸易管理效率骤然降低,不同部门职责模糊不清,无法发挥应有的管理合力。

三、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制度的主流改革方向定位研究

(一) 强化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的税收政策改革力度。

这里强调的深加工结转出口,主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税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到区域关区内,进行改良加工过后出口的经营流程。为了高效协调加工贸易领域中不同业务管理步伐,规划人员可以考虑针对深加工深加工结转出口货物征免税活动下的税务、商务、海关等多个部门加以协调配合,必要情况下实施短时间内的免税政策,杜绝出口过后的退税繁乱迹象。透过长期视角范畴界定,想要在合理时机空间下,令深加工结转货物税收政策过渡延展到出口加工区内部免税业务形式,最佳途径,便是在出口加工区域外部环境下覆盖落实内销征税规范守则。这样,便能够保证在推动出口加工区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强化不同税务协调交接能效。

(二) 稳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信誉和海关风险管理的协调交接效率。

主要是联合企业产品特性、业务规范流程、技术指标,以及历史经营状况等,进行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内部风险问题的科学鉴定和客观评估,提供可信的信誉认证级别,使得处于同一等级的各类企业能够自主融合自控、海关风险管理能效,强化其今后通关成功几率。尤其对于海关来讲,其监管职务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化落实,与涉足企业预期风险和不守法行为有着直接性关联。所以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想要在今后快速赢取改革发展先机,就必须针对各项生产部门实施细致化监管,督促内部管理主体和施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做好日常的风险防范准备工作,令各类企业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最终为企业通关便捷目标贯彻,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有贸易经济形式,在经营资格、进出境、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分别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形成一条“监管外链”。海关作为监管链条中的一环,只有紧紧依靠商务主管部门、国税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其他监管力量的配合和帮助,从企业的基本生产能力和生产状况、税务状况、外汇收付状况等角度获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实际生产水平信息,才能“无限逼近”企业的实际单耗。在此基础上,海关应进一步探索与上述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起一种单耗管理的联动机制,或者说,在对加工企业进行以单耗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监管活动中体现出“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的合力,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经济竞争局势的不断严峻,我国加工贸易若想获得长效发展,就不得不针对其既有管理政策进行适时地改良调整,主要就是结合相关企业内部隐层风险问题,以及政策内容缺失细节进行补充;同时针对监管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强化训练,令其自觉遵纪守法,共同为今后产品顺利通关前进绽放而努力。相信长此以往,必然会为各类企业成本适度缩减和可持续发展机遇掌握,提供极为便利的适应先机。

参考文献:

[1]张小霓.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

[2]韩宝昌.重庆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谭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华林锋.我国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制度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0.

[5]万惊梦.中部地区海关深化加工贸易监管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11.

上一篇:总后勤部基层部部队述职报告下一篇:晋能安全红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