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2024-05-16

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通用10篇)

篇1: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制造课现场5S+S管理日检查表

1.评分标准:非常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

2.如果被评为2分,贴黄牌警告,需进行整改;如果被评为1分,贴红牌警告,限期整改。限期没有整改的罚款200元。

模具课现场5S+S管理日检查表

1.评分标准:非常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

2.如果被评为2分,贴黄牌警告,需进行整改;如果被评为1分,贴红牌警告,限期整改。限期没有整改的罚款200元。

篇2: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访问次数

各车间各项目得分2 3 4 5 6 7

考核项目 分类 考核标准

坚持文明生产,对车间现场进行5S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规范管理 生产现场 1.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清理出现场,达到现场无杂物无死角

2.所有物品严格摆放在定置的区域内,不得随意停放,如放在任意的区域、窗台、配电柜上

3.对物品摆放进行严格控制,不得超出黄线,保持通道畅通无障碍物 `

4.对定位放置物品的区域要有清楚的标识避免乱放

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确实定点定位排放整齐并标识清楚,且标识要与实物相符

6.区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做好检验标识对不合格要标识并定置摆放,防止将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

7.入库的成品要有明确的标识,且标识卡内容填写完整

8.正确使用标识卡,不将标识卡挪做它用,随地乱丢

9.经常保持生产场地整洁,地面不得有纸屑等废弃物

10.保持工作台面的整洁,生产用工具、物品整齐摆放,清楚明了不零乱

11.料架上的物品(原材料、产品、工具)定位整齐摆放

12.工具箱(柜)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扫工具无随意乱放现象,工具用完归位

13.一切有用物品保管整齐妥当,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得有东倒西歪处在不安全状态

14.随时做好产品的防护,没有产品滑落地上或处于不安全的状态,无坐在周转箱上的现象

15.窗子玻璃、窗台均干净无污垢,且窗台无杂物摆放,灯具无积灰。

16.上班时间文明生产,不嬉闹、大声喧哗、吸烟吃零食和做工作无关的事

17.看板整洁,各栏目表单使用完整张贴归整并要保持更新

18.上班精神饱满,穿着厂服要系好衣扣不敞襟,无手插在口袋里的现象.设备工装 1.操作工按规定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做到机台表面无积灰和油污

2.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按规程操作机台

3.正确使用模具工夹具,用完后保养并定置存放

责任区

1.办公桌上的物品整齐摆放,文件资料归档处理,无乱放现象 2.办公桌面、台面及周围场地整洁无杂物摆放

3.办公桌抽屉内物品整齐有序,取用方便,无零乱摆放的现象

4.窗子玻璃,窗台均干净无污垢,灯具无积灰。

安全生产 1.消防设施完好,下班关闭电气开关和门窗

2.防止潜在的安全事故发生,无安全隐患

注:一次小事故扣3分,安全事故损失超过1000元扣除安全生产的7分,大事故取消当月现场考核分

人员管理 1.下班铃未响,员工不得提前洗手准备下班

篇3:浅谈施工现场的日常检查与管理

1 管理总则

1.1 工程项目负责人按项目施工图纸安排该项目的建筑工程。

1.2 施工预算员对各项工程作经费预算,

编定《工程结算表》, 由技术负责人审验, 交工程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公司总部审批。

1.3 本程序主要描述土建方面的控制方法。

2 施工过程监查

2.1 项目建筑施工计划

2.1.1 施工单位需于展开建筑施工前, 向工

程现场指挥部提交《施工进度计划表》 (内容须包括:计划各分项工程计划及施工方案) , 由项目总指挥审批, 若不合格, 由施工单位调整, 直到满意。

2.1.2 开发公司按整体工程计划及建筑工程要求, 确认计划表, 并通知施工单位计划表施工。

2.1.3 当建筑工程要求有所更改 (例如:设

计更改) , 指挥部应通知工程监理发出《变更通知书》予施工单位, 以说明更改内容, 并附上有关更改资料。

2.2 建筑过程施工监察

2.2.1 项目组人员应协同工程监理参考《施

工进度计划表》、《建造物料规格》及国家建筑规范, 每天到工地考察:a.考察施工进度;b.巡视施工安全及质量表现;c.巡查材料质量表现:d.检查测试仪器的校准状况;e.跟进《工程质量会议》确定的有关事宜, 及需要时, 可参与施工单位的工地检计会议及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记录;f.要求工程监理把考察结果简报于《工地考察记录簿》。

2.2.2 现场总工考察《工程预算表》及《施工进度计划表》, 监察工程资金运用情况。

2.2.3 若在工地考察时, 发现进度延后、质

量问题 (不符合有关规格要求) 开支超出预算, 若有潜在问题, 工程监理发出《工程备忘》予施工单位, 要求作出纠正或预防行动, 以消除存在或潜在问题。

2.3 建造工艺质量检定

2.3.1 要求工程监理参考图纸、规格内容及

国家规定, 与施工单位确定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分项工程 (包括: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及完工后的工程验收) 、施工质量规格 (包括:允收标准) 、及有关检验安排 (包括:注明参与验收的相关单位) , 工程副总指挥根据国家验收规范, 编定相关《验收标准》予施工单位。

2.3.2 施工单位于工程中进行自检, 《验收

标准》中指定的分项工程需通过工程监理及相关单位检查合格后, 施工单位方可施行下一工序。

2.3.3 工程监理按照《验收标准》及时联络

施工单位, 了解实际施工进度, 到工地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检查, 以确定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进行及符合《验收标准》要求。施工单位需把检查结果记录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或《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 并由工程监理签名确认, 方可进行下一步工程。

2.3.4 若工程监理发现分项工程施工不按有

关规范进行或质量不符《验收标准》时, 需发出《工程备忘》予施工单位, 要求作出纠正行动, 作出跟进以消除问题。

2.3.5 若问题严重时 (与图纸不符、质量严

重、尺寸偏差大、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 要作停工, 提出纠正及预防行动, 由工程监理确认后, 发出《复工通知书》, 再作行动。

2.4 竣工验收及检查

2.4.1 完成所有施工项目后, 由施工单位提

出《单位工程竣工报告书》并作出验收申请, 由项目指挥部会同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公司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2.4.2 不合格事项需进行整改及跟进, 直至

所有不符合事项已纠正及跟进, 最后三方签名确认于《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书》, 由物业管理公司接收工地。

2.4.3 参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隐蔽

工程验收记录》、《工程备忘》及《纠正及预防行动记录》, 指挥部须每月总结施工质量、进度、监察、检查及工程开支情况于《每月总结报告》中, 并记录于工程质量会议纪要中。指挥部需保存《工程质量会议记录》作为参考用途。

3 施工问题跟进

3.1 指挥部及工程监理于施工检查或监察

时发现的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须发出予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 说明问题明细。

3.2 确认。设计单位可重新发出图纸或于文

件中加签, 已确认的设计更改由工程监理以《变更通知书》通知施工单位。

3.3 对于施工上的问题, 施工单位需于《工程备忘》中回复对问题的调查结果及纠正行动安排。

3.4 工程监理检查施工单位的回复, 并确定

负责部门/机构执行纠正及预防行动, 工程监理需签批确认并分发至负责部门/机构。

3.5 工程监理跟进纠正及预防行动, 以确定行动的有效性、并记录于有关《工程备忘》。

3.6 若不符合整体建筑进度, 施工单位需修改《施工进度计划表》, 并由项目总指挥确认。

3.7 若发生重大或重复事故, 指挥部发出《纠正及预防行动记录》于施工单位要求改进。

4 工程项目检查

4.1 工程竣工后, 项目负责人、总工及工程预算员须检查下列项目:

4.1.1 工程造价结算是否超出预算。

4.1.2 工程进度是否延误。

4.1.3 设计更改是否合理 (例如:更改重复或不必要) 。

4.1.4 施工单位索偿的检查 (是否因管理质量及导致设计更改过多) 。

4.2 若检查结果为超出预算、工程进度延误

或设计更改不合理, 项目负责人需发出《纠正及预防行动记录》, 并与相关部门检查原因, 以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4.3 项目负责人于工程竣工后, 参考《工地

考察记录表》、《工程备忘》及《纠正及预防行动记录》, 评定各施工单位质量。

4.4 若施工单位质量表现不能满足要求, 则

项目负责人将土建工程综合评定结果交由施工单位, 并考虑处理方法, 可以是要求施工队改善或不再继续合作等。

5 结论

施工现场只有开发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涉外部门的齐抓共管, 协调一致, 采取合理的方案和管理程序, 做好日常检查, 才能确保工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篇4: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摘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城市建筑的创新与进步。就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以及思想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得其对于工程建筑的安全性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导致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我国工程建筑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查与检测质量,往往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設质量与水平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检查;检测管理;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情况来看,其不仅能够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同时也能对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得整个工程建筑项目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质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导致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缺陷,使得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的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

一、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的现状分析

(一)检测行业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的检测市场供求失衡,竞争加剧,竞相压价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少数检测单位因为价格低廉,难以保证检测质量。二是检测市场化后,一些检测单位以赢利为目的,逐利性强,使得材料检测变得不那么严肃,很难做出公正检测。三是见证取样制度的落实还存在盲点。部分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不按规定取样,检测单位只对来样负责,使见证取样制度形同虚设。四是检测人员素质不够高,不遵守职业道德,责任心不强,检测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规范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二)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够恰当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质量,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建筑的质量与水平造成最直接的影响。然而,就目前各大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现状来看,其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采购问题往往缺乏恰当的检查与限制,使得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对于施工材料的施工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并进一步导致施工现场中所用的材料数量与质量缺乏严格的验收与检查。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实现对施工材料的合理分类,使得材料的使用情况受到不小的限制与影响,从而进一步导致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受到一定的冲击。

二、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质量

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来确保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所运用的各项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都能够全面的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这样不仅能够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保障,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是确保其自身质量与水平的内在要求。因此,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检测管理,不仅能够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消防与安全防护,同时也能进一步的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2]。

(二)能够合理的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随着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建筑功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建筑工程的技术性与复杂性也不断的上升。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使得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明显的显现出来。完善的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起到有力的保障,从而有效的避免工程建设出现没必要的返工而造成的成本上升,将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的控制在其所应有的范围之内。

(三)能够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的形象

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良好的施工现场,往往就是建筑企业最重要的形象展示。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的实际情况,通常能够将该建筑工程企业的实际建设能力与水平进行最直观的展示,所以说,通过完善的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充分的展示,来为建筑工程企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促使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环境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发展。

三、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来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进行优化与创新,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来确保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全面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标准需要。同时,各大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标准,来为工程建设人员的实际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进一步将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全面贯穿到整个现场施工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对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能够达到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3]。

(二)建立更加明确的现场管理目标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质量,就要求各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必须要为工程建设的各个施工阶段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工程建设目标,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标准与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完善与规划,并进一步建立起一个更加优化的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标准,来确保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进行。此外,工程建筑企业还必须要对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全面的落实与明确,确保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来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与质量提升。

(三)强化工程建设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来说,工程建设人员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所以说,只有对工程建设人员进行充分的技能培训,才能避免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这就要求各大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对工程建设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监督,并进一步培养其工程建设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确保其能时刻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质量水平作为现场施工的基本原则,来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检测管理。此外,建筑企业还必须要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来合理的调动起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效率,实现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规范施工。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使得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能全面的发挥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质量,就要求各大建筑企业必须要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并进一步建立起更加明确的现场管理目标,不断强化工程建设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建筑企业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全面提升其自身的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蔡艺峰.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分析[J].中华民居,2014,(15):382.

[2]蔡全国.建筑工程现场检查与检测管理加强探讨[J].中华民居,2013,(30):215-216.

篇5:供应商现场评审检查表

客户满意

1、是否有文件化过程来测定客户满意度,包括:测定频率、交付产品的质量、客户中断应

急管理、现场退货,交付业绩以及通知客户吗?

2、量化监控于供应商制造的客户满意度,并被理解和跟踪。

3、有适当的计划和程序去提高客户满意,基于纠正措施处理,以及闭环评审制度的实施。

4、为大客户设立了多功能服务团队

质量体系

1、你们有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如IS09000 / TS16949吗?

2、有季度管理评审来验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吗?

3、每个部门都有明确定义和可测量的目标,着重关注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管理人员定期按计划评审项目管理的完成情况。管理人员应评审纠正措施计划以确保任

何过期项目制定计划,并形成在目前的项目管理计划中。

5、内部审核频率应该基于不合格的趋势进行修正。

6、内部审核可以用来验证质量体系被跟踪。

7、正式的商务/业务/制造系统在应用(如:产能计划,工作场所控制,ERP,等等).8、主动告知可能影响交货或质量问题,记录在案,并执行。

9、供应商是否有一个最终产品的标识流程 ,包括条形码识别(如果需要)。

10、当产品/过程不同于已批准的加工工艺或工艺过程时,在进一步加工处理之前,供应

商是否获得客户批准或让步接收?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是否在包装上适当地进行标识?

商务系统

1、是否有开发和开展以客户为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导向)的战略,以确保业务组

合的多样性?

2、是否有证据和使用工具,如电子数据接口(EDI),RFQ(询价单),先期策划与调度按排(APS)?

3、是否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准备了充分的应急反应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如:公用

事业设施中断,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关键设备的故障,以及现场退货?

4、是否有制定明确的产品责任/召回问题处理程序流程?

5、供应商是否有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计划,包括系统可持续发展地方识别关键的商业运作

和产品的风险与机会吗?

6、是否对采购订单进行评审,包括:对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方式,任何额外的特别的要

求或指示的承诺?如果出现任何差异,在接受签署订单之前这些差异是否得到解决?

7、执行特定任务或作业的人员应具备资格认定,是基于实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经验。环境、健康和安全及风险管理

1、有效的EHS流程被正式定义,文件化,并了解对所有EHS的缺陷进行系统化的根本原

因调查及追踪纠正措施。

2、在现场有一套明文规定且被理解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流程方法,要求正式的风险评估是基

于变化或初期的设备设置。

3、认识到每一滴废水,最终定位,废物处理场所的监督管理许可证,数量有关的。

4、公司是否符合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或其他有关安全卫生规程,特别是在使用个人防护

设备吗?

5、有适当的程序以保证有害物质控制

6、建立和实施了适当的紧急行动和灾难恢复计划

7、所有政府的管理要求(如下: RoHS、EU REACH、WEEE)应有效地确立并实施,所有材料

在满足适用要求的情况下,须经美国事业部批准

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开发的问题

1、正式建立新产品开发过程

2、新产品导入过程中识别了关键指标(里程碑)和评审阶段关卡

3、包括过程中的培训证据

4、每一个关键性阶段的文件记录输入/输出

5、过程中有证据显示进行了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6、有一个有效的流程以保证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关键要素得到执行和实施。

7、工程图纸和技术规范

8、可制造性和装配性设计

9、设计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10、11、12、13、14、产品原型 的开发 设计评审与验证 材料规范 图纸与规范的变更 设计验证测试和确认的证

新产品有关的问题

1、有适当的过程保证过程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因素被执行:

2、产品/过程质量审核

3、现场布局图

4、包装标准与规范

5、预防性维修、定期检修保养计划

6、过程能力研究

7、测试和测量

8、产品验证测试

9、PPAP能力(生产零部件批准过程)

10、要素1:零件提交保证书11、12、13、14、15、16、17、18、19、20、21、要素2:可销售产品的设计记录或者泡泡图 要素6:过程流程图 要素7:过程失效模式分析 要素8:控制计划 要素9:测量系统分析研究 要素10:全尺寸测量结果 要素11:材料、性能试验结果 要素12:初始过程能力研究(CPK,PPK)要素13:合格实验室文件 要素14:外观批准报告(AAR)要素17:生产零部件认可的过程中的检查辅具性能

22、要素18:顾客特殊要求的记录

采购和分供方管理

1、采购订单是用来与分供方沟通交流产品质量要求的,应确保所有的要求被分供方理解并

能被满足。如果出现任何差异,这些差异在接受订单之前应该得到处理和解决。

2、其他的质量要求被传达到分供方,如:社会责任。

3、产品和生产力要求应该在整个工厂得到理解和重视,包括价值链等,次级供应商的选择

过程

4、正式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已经建立了,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定期的绩效表现进行了监测和

评价分析。

5、是否有正式的次级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并有足够的支持性活动,如:绩效性能评估指标、商业活动,社会责任。

6、次级供应商要求遵循正式的产品品质鉴定过程,并在最终批准前提交产品保证书。

7、材料合格性(内部的和外部的验证)是适当的,并且是可利用的。

生产控制和策划

1、在适用的情况下,有很显著的统计过程控制证明被用来评估生产过程。

2、使用的产品控制计划包含了检验要求,关键质量特性或过程参数进行识别。

3、过程设置和调试都按照要求得到确认验证并有文件证明

4、供应商有一套产品和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并且维护和保持对个体产品或批次从订

单接收到最终出货的整个过程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

5、检查基于适当的抽样计划和足以探测到不合格品。检验计划中的检验项目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

6、供应商进料检验拥有自己的策略模式。如果有进行来料入厂质量检查,同时也有证据显示

备有检验规范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如果没有做来料检查,有一个可靠的次级供应商产品保证机制。

7、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有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检验,包括最终检验,验证制造工艺过程

及其包装的要求吗?

变更管理

1、正式明确地定义了一个有效的变更控制程序,有适当的文件化及并充分的被理解执行。严

格的遵循变更之前提前通知到客户的程序。

2、一个正式的图纸和变更控制系统存在的条件下,生产制造、检验有足够的权利和通路获得

最新的正确图纸。

3、供应商是否有一个程序以确保及时地审查、分发和实施所有的顾客工程标准、技术规范

和工程变更,包括记录每个变更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的日期?

4、是否有一个过程来确保部件,产品,和材料符合环境和法规的要求?

库存控制及厂内管理

1、有适当的仓库管理系统,用正式的库存控制系统,如:首先先出(FIFO)和5S吗 ?

2、仓库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否有适当控制?

3、供应商有为工厂清洁、内务家政管理、人体工程学及工作条件制订持续改进计划。并且

有证据表明供应商的管理团队有追踪持续改进计划。

4、完成品和发出的产品、包装容器、集装箱有适当的标签标识,并且识别了接收状态。

5、供应商采取措施使外来杂质、异物、缺口、碎片、污染、多馀油份等,从而部分或产品的质量受到的负面的影响减小到最少。

纠正措施及不合格品控制

1、有纠正措施程序文件,内部和过程质量问题按照该程序执行。

2、有纠正措施程序文件,供应商来料的质量问题按照该程序执行。

3、有纠正措施程序文件存在,顾客投诉按照该程序执行。

4、采用跨职能团队解决问题,使用一个有纪律的问题解决方法过程(例如:8D方法或7步

法),以适当的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预防及消除复发吗?

5、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反应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

6、在进料接收货、过程中、出货和客户退回的不合格产品或材料被标识识别和控制,以防

止其被错误使用或装运发出给客户。

7、对退货进行分析,以确定拒收原因及制定纠正措施。

8、这些问题由经确定到产品或工艺的根本原因吗?

9、如果购买的原料或零部件被发现超出规格标准,来料品质检验员有遵循反应计划进行处

理吗?

10、返工后的材料应在使用和发运前重新得到验证吗?

持续改进

1、供应商是否利用管理评审来引导和跟踪持续改善项目。

2、供应商主张持续改进作为优先的行动计划,涉及到产品和工艺特性变化

3、供应商主张持续改进作为优先的行动计划,涉及到成本降低和生产力增加措施,包括交付

周期缩短。

4、供应商主张持续改进作为优先的行动计划,涉及到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估

篇6:建筑工程现场质量安全检查评比表

1、主体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评定表

工程名称:现场进度概况:施工单位: 需检查项目:

2、装饰安装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评定表

工程名称:现场进度概况:施工单位: 需检查项目:

附表二

1、在建工程质保、技术及施工验收资料检查评定表

2、现场文明检查评定表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篇7: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1.本学期传染病防控工作工作计2.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3.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主要制度)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主要制度)

5.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主要制度)6.晨检制度(主要制度)

7.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主要制度

8.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检查制度主要制度

1.本是否对学生进行体检是否有许可证(健康管理制度)

1.学生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制度)

2.体检机构是否提供的学生健康状况群体评价及健康指导建议(健康管理制度)3.对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是否有对家长的反馈报告。(健康管理制度)4.接种证是否进行查验(查记录)预防接种

1.是否对无证学生进行补种(查记录)

2.对漏种学生进行补种(查记录)

1.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册或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

2.询问疫情报告员相关知识(1.疫情报告方式2.应报告的疫情信息3.报告时限等)

1.是否执行晨检制度(问学生抽查班级记录)晨检

2.是否执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问学生抽查班级记录)晨检

3.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检查制度(询问、查记录)晨检

篇8: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1 质量风险管理概述

1.1 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是发生某一特定危害情况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组合。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所谓质量风险管理是指, 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 关于对药品质量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在药品的质量管理体系中, 质量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1]。

目前, 风险管理的概念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2002年,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最早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欧盟也在2008年提出了这一理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包括美国FDA、欧盟、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 等国际组织和药品管理部门在内, 药品风险管理理念逐渐兴起, 并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之所以采用药品风险管理方法, 主要是为了对药品管理中隐藏的质量隐患进行提前识别, 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 保护公共用药的安全性。

1.2 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有助于在充分认识药品质量管理风险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另一方面, 能够对药品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般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 通常只会安排3名检验员, 而且需要在3 d左右, 对整个制药企业质量体系管理水平进行准确、客观、合理以及全面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对这些十分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计划及合理的分配, 是不可能完成药品GMP检查的。以往, 采用的是全面但是不够深入的检查方式, 所以无法及时发现制药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导致药品质量事故的频频发生。在药品GMP中实施质量风险管理, 能够有效预防上述问题的发生。

2 我国药品GMP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

以冻干制剂药品为例, 这类药品属于无菌制剂的范畴, 而且不是最终的灭菌制剂, 在临床治疗和使用过程中, 往往会直接进入人体, 此类药品可以直接用于静脉注射。另外, 冻干制剂药品并非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不能逐一检验瓶中是否存在异物或者不溶性的微小颗粒。从此类药品的特点来看, 主要质量风险有如下三种: (1) 微生物污染。这种质量风险的发生率虽然不高, 但是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如果药品中的微生物没有被彻底清除, 就会导致药品遭受毒素的污染, 从而产生药品污染。以著名的“欣弗”事件为例, 最主要原因是没有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导致药品交叉污染。 (2) 药品中存在可见异物和不溶性的微小颗粒, 使药品不合格。这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 但是大部分可以及时发现, 所以产生的危害略低于第一种。 (3) 药品主要成分含量不达标或超标等, 这种风险的发生率较高, 但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太大的伤害。此类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药品性质不稳定而引起的。

3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的应用

3.1在硬件设施检查中的应用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 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检验药品洁净室的设计和布局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设置无菌区, 确保百级区的面积适合药品生产需求, 送排风量符合要求。洁净厂房及良好空调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暴露生产工序被污染的风险。②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对隧道中烘箱以及胶塞清洗机的安装进行检验——是否符合安装标准, 压力差值设置的参数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合理的压差应当为灌装间超过隧道烘箱, 同时隧道烘箱应当超过洗瓶间。③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是否与相关规定相符, 流程是否处于合理的状态, 尤其是在安装除菌滤器时, 是否与相关规定标准相符, 至少需要保证安装除菌过滤器的位置为无菌区。④注射用水系统与纯化水系统是否可以有效对微生物污染进行防范, 主要观察管道在安装过程中是否出现死角状况, 系统是否处于密闭状态, 还要重视呼吸器、取样点的安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2]。

3.2 在药品操作人员和管理检验中的应用

(1) 需要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经历进行检查, 不仅要仔细核对相关的培训记录, 还应在药品的生产现场对重要岗位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进行细致观察与考核。另外, 无菌灌装区的操作人员也应该参与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2) 包括工器具、洁具、消毒液等在内, 无菌区域中的物品都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 保证进入无菌区的物品均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使其符合无菌要求[3]。 (3) 每次使用除菌过滤器前与使用除菌过滤器后, 都应当对其进行起泡点测试, 一定条件下应当使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相应的操作与处理, 例如:重复使用滤器, 是否进行编号、编号是否合理、是否对使用次数作出相应的规定, 禁止混用不同的产品, 避免出现药品交叉污染状况。 (4) 配液岗位, 对物料标识的完整性及准确性进行检查, 还要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复核。需要注意的是, 现场是否存在没有进行标记的物料, 检查尾料的处理是否合理, 预防药品交叉污染状况的出现。对配液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严格检查, 以此避免药品出现降解状况。 (5) 对于配置到冻干机开机的最大允许时间是否进行验证及规定, 规定时间是否有验证数据作为支撑, 防止药品降解造成相关物质超标或者含量不合格状况出现。 (6) 在动态微生物监测的检查中, 其位置和暴露时间为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 (7) 进入无菌区的操作人员更衣程序是否合理, 手、肘、胸等部位是否定期检查微生物污染, 并有汇总分析。 (8) 检查冻干曲线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特别是一些关键控制点, 如预冻温度和时间、升温速率和真空度、保温温度和时间、冻干终点的判断等。温度探头的分布和探头的位置是否合适。冻干曲线的控制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产品外观, 同时也可能对产品的复溶性有影响。 (9) 在洁净室的环境检测中, 主要的检查内容是取样点的分布及摆放位置, 是否科学合理, 符合规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研究首先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然后以冻干制剂药品为例, 简单阐述了药品GMP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详细讨论了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GMP现场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以期为提高药品监管质量提供依据。应用质量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药品质量分析时, 一定要根据被检查制药企业生产药品的具体工艺情况进行分析, 明确具有高风险的药品和相关的高风险因素。在分析不同药品的质量风险时, 还应对给药的方式、药品的活性强度、药品的稳定性、药品的生产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他剂型的检查也可通过质量风险分析, 确定检查重点和检查计划, 使检查工作能够事半功倍。因此, 良好的质量风险控制能够降低药品的危害, 还能提高企业的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慧萍.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GMP认证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药品标准, 2010, 6 (26) :411-413.

[2]吴生齐, 邹毅, 孙京林, 等.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系统运行情况调研[J].中国药事, 2014, 9 (14) :945-949.

篇9:现场综合管理检查表

【关键词】高损;台区;线损管理;分析管理;现场检查

线损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企业最关心的管理项目,这是因为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益,关系着其经营利润的高低。而在线损管理中,对高损台区的治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台区是线损统计中的基础单位,若能够控制住高损台区的线损率,则将会极大的提升线损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电力企业营销水平不断提升,用电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某些地区的供电管理中,还是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高损台区。而要治理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合理的分析高损台区的成因,并采取正确的现场检查方法。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来对其分析管理和现场检查方法进行探讨。

1、高损台区的分析管理方法

1.1对供电范围进行分析

在分析高损台区的形成原因时,首先要对其供电范围进行明确分析。因为台区线损率的影响因素是台区线损量与台区供电量。若供电范围不明确,一个台区的没有将自己所属区域内的所有电能表都进行抄表,或者一个台区在抄表时将另一个台区的电能表计算在内,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台区线损。一般若抄表过多则会出现低损,抄表少则会出现高损。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地供电企业没有做好分工,经营管理存在漏洞。只有明确了一个台区的真实供电范围,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做好线损管理工作。

1.2对台区关口计量装置进行分析

供电量是台区线损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供电量的确定又是由每个台区关口的计量装置读数所决定的,因此在分析高损台区成因时,必须要对其关口计量装置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低压3/4电能表的接线出现错误,或者出现失压失流现象时,都可能会影响计量读数。另外,若其中的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倍率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最终计量读数,从而造成台区高损。

1.3对低压3/4电能表进行分析

在3/4电能表的分析与管理中,除了对其进行基本的管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其窃电管理工作。因为3/4电能表的容量基本上是台区中容量最大的电能表。若有人从中窃电或者使电能表计量装置出现问题,都会极大的增加台区线损。因此在发现其存在窃电或者计量装置故障等现象时要尽快找出原因并解决,不得拖延解决或者置之不理。

1.4对台区进行巡视检查

如果在对高损台区采用了以上几种分析管理方法后依然没有太大的治理效果,则就要加强对台区的全面巡视检查,以察看居民用电是否存在窃电现象,或者电能表存在问题的现象,湖综合有绕越表计用电的现象,以找出高损原因。

2、高损台区的现场检查方法

在采用各种分析管理方法找出高损台区线损的成因之后,就要尽快对出现问题的用电部位进行现场用电检查,以掌握更加确切的用电部位,为治理台区线损提供依据。以下笔者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现场检查方法。

2.1肉眼观察法

这是开展现场检查的第一步,即电力管理人员在对用户的电能表进行检查时,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通过肉眼观察来掌握该用户是否对电能表动了手脚。如电能表箱外壳是有撬过的痕迹,电能表是否正常运行,其内部的接线是否存在问题,互感器的使用是否合理等等,从这些细节中,电力人员大致就可以判断出该用户是否存在窃电现象。

2.2钳形电流表

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测量交流电流。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用于测量电能表的电流,然后根据电能表的负荷与其脉冲灯闪烁的频率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存在调(改)表窃电或计量装置故障。此外,对于老式的电能表,可通过钳形电流表同时测量电能表同进或同出的火、零两根线,通过是否存在差流来查找重复接地的窃电方式。现在的新式电能表均含有ADE7751芯片,该芯片具有防电流线圈短接、反接和重复接地窃电的功能。

2.3电吹风法

一般在现场的实际检查过程中,使用工(器)具或仪表对电能表进行检查,均需要电能表最好能有稳定的负荷或至少应有负荷。然而窃电行为具有随机性、间断性和必然性,用电检查人员开展用电检查具有周期性、突击性和偶然性。检查人员现场用电检查時,窃电户可能未用电,电能表完全无负荷。此时检查人员可以使用额定容量为1KW的电吹风,通常低压居民电能表的常数大多为3200,在完全无负荷的情况加人1KW的电吹风负荷,脉冲灯大致的闪烁频率应为1脚秒。若不符,则可判断存在调(改)表窃电或计量装置故障。

2.4伏安相位表

伏安相位表不仅可以测量交流电压、电流,而且还可以测量两电压、两电流之间以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差。适用于感性、容性负载的判别,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查及相量图的绘制,变压器接线组别的检查等,是检查二次回路的理想仪表。实际工作中,此仪表多用于对台区关口表及其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检查,能有效的检查出计量装置接线、电流互感器倍率等错误。

2.5电能表现场校验仪

标准电能表法用来实现电能表误差测量;相量分析软件用来实现相量分析、相量图显示等功能。现场校验仪配有精密钳形电流表。可在不拆表、不断电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由于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操作较为复杂,对用电检查人员质素要求较高,因此使用较少。

3、结束语

总之,作为供电单位治理线损的最小单位,台区的线损率大小决定着整个供电单位线损率大小。只有做好线损的分析管理与现场检查,加强对台区的线损治理,降低台区线损,杜绝台区高损现象的产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线损管理,提高供电企业的营销水平,增大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若能够通过台区分析管理和现场检查等多种方法找出线损原因并进行治理,还可以降低窃电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从而维护用电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康筱璐.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检查及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

[2]隋亚东.浅析防窃电管理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篇10:安全生产执法综合检查表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1、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 审查、竣工验收

2、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4、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5、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证

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 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操作资格证书

7、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8、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的相关证书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防治的情况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

2、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

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 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

7、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 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

9、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 产责任制、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类各级人员和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 3.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管理制度;4.安全施工和检维修管理制度;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6.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安全投入保障制度;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制度;9.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10.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1.安全生产例会管理制度;12.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13.消防管理制度;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5.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16.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7.特种设 备管理制度;18.外用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 19.建设项目新、改、扩建“三同时”管理制度;20.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2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三)操作、作业规程

根据企业不同岗位、工种建立健全安全操作、作业规程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一)安全生产费用

1、非煤矿山

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月提取。非金属露天矿山每吨(立方米)1元、井下矿山每吨(立方米)2 元,小型露天采石场每吨0.5元

2、危化品生产企业

以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逐月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4%提取;在1000万元至1亿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在1亿元至10亿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在10亿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3、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按照销售收入按年计算,分月提取。当年销售收入在200万元(含)以下的按3.5%提取;超 过200万元至500万元(含)的部分按3%提取;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的部分按2.5%提 取;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2%提取

(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者参加责任险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存储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其中,小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不含30万元);中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 币100万元(不含100万元);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不含150万元);特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不含200万 元)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一)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1、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少配备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少配备8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15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冶金企业

1、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至少配备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不少于0.3%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有煤气生产使用的应当设置煤防站,并按规定配备专业人员

(四)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1、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六、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保证本 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

2、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初次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3、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必须进行强制安全培训;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4、新上岗从业人员的学时要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生 产经营单位初次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单位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5、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6、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立项审批文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条件论证报告、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等资料(具体可参照《 安全生产法》、《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 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等规定要求

八、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的情况

1、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能够引起20类伤 害事故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情况进行检查。《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规定了在容易发生事故或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中安全标志牌的设置原则、位置、型号、固定方式等事项。

2、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应设置醒目的剧毒、防火、禁止吸烟和动用明火、触电危险等安全警示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加油站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车用乙醇汽油加油站应设置明显识别标识,车用乙醇储罐、加油机应单独设置识别标识。

3、烟花爆竹生产区域、储存区域和仓库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警示 标志标语,零售场所应张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采石场危险区域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露天矿内有坠入危险的钻 孔、井巷、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危险区域,必须加盖或设栅栏,并设明显标志和照明;地下矿废弃井巷应设栅栏和标志,防止人员进入,巷口及行人巷道要有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

5、冶金企业煤气作业场所及设施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九、对安全设备设施的 维护、保养、定期 检测情况

1、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2、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 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 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工 艺、设备

十、重大危险源登记建 档、定期检测、评 估、监控和制定应 急预案的情况(《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1、落实危险源普查、辨识、登记制度,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对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2、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并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有检测、评估或者监控报告,加强对现场的监测监控)

3、制定专门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预案应包括企业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危险辨识与评价,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培训与演练等内容)

4、至少每半年向安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 施情况

十一、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二、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 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志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并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3、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过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6、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十三、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四、对承包单位、承租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 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1、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十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1、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 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 专项制度

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 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4、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0日前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要随时报告,并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十六、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专家名单。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3、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省或者设区的市级安 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 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5、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附件信息经常更新

十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应当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生产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十八、按照规定报告生产 安全事故的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监部门;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还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安监部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十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1、上级会议、文件、工作部署等贯彻落实情况,企业标准化建设情况

上一篇:促销品方案下一篇:201157包工包料水电工程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