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学案万伏山

2024-05-03

望大陆学案万伏山(精选5篇)

篇1:望大陆学案万伏山

望大陆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走进诗人。

1、曾有这样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出生于陕西三原,1949年被迫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如愿。临终之时写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你知道他是谁吗?(名:于右任)。

2、关于于右任,你了解多少呢?(出示资料指名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千古绝唱《望大陆》(师板书)齐读课题(生读)二.朗读诗歌

1、出示诗歌:下面老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师:文中出现的生字有“兮”“殇”(出示课件),4、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齐读

三.理解诗歌

1、同学们,这是诗人病危前写的一首诗歌,诗人有什么嘱咐?(生: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为什么要“葬我与高山之上兮”?(生:望我故乡,望我大陆)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生:想要回去)

诗人想要回去为什么却回不去呢?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资料。(课件出示)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的元老,其艺术成就也非常高,其个人影响在中国是非常大。而且担任国民党要职,当初是被蒋介石挟持到台湾的,在台湾里被禁锢的,一举一动是受人监视的,曾经给他传递过信件,为他回国奔忙过的友人曾因他而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可想,他怎么回得去呢?

那么,现在你知道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吗?(生:思乡念国)你从哪句话体会得到的?(生: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把我安葬在高山之上,遥望我的故乡,故乡看不见,永远不能忘记。

感受到思乡之情。

师:说到故乡,那些思乡的诗句便纷纷出现在脑海: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些熟悉的诗句一次又一次触动了于老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湿了眼眶,润了眼角。请你用自己深情地朗读来传递这种情感,试试(生读)师:只有三分苦想着离家多年的无数个夜晚,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不由思念家乡,多想见一见家乡的亲人,多想会一会家乡的好友,多想看一看家乡的一草一木,可是怎么都回不去,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呀?再读读课文(齐读)一起感受这种思乡的心情

2、师: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大陆不能见兮,只有痛哭 师: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生:看不到大陆,只能失声痛哭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课文

师:痛得不够,于老到了晚年,他非常想念大陆,非常想念家乡。不知多少个白日,他想登上台湾高山去眺望祖国大陆,大陆那边有老母的担忧,妻子的等待,儿女的期盼,这一切无不煎熬着他的心,他这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来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生读)

师:又加深了几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齐读。

3、师:那么诗歌最后一句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生: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山之上,国有殇”,作者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出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阵亡的将士那样以身殉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也表现出作者凝视苍茫大地归期无日的深切悲痛。

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

师:带着感受来读。

整首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而作者将这情感都集中在一个动作上,一个字上“望”,望,一望故乡,望不尽归乡路漫漫,心中几多愁,望大陆,望不见祖**亲面,心中几多苦,望穿双眼,望穿秋水。那么重的思乡爱国之情(齐读),怎一个望字了得,岂是这区区望字能载的动?情感送进去读出来,师:落叶还返归根,倦鸟尚知归巢,而那生我养我们故乡,那魂牵梦绕的祖国,却至死也回不去了。望乡不见乡,盼聚不能聚,这份牵挂,这份痛楚,犹如陈年春酒在不停酝酿、发酵,时问越久,味道越浓,浓到骨子足,进入魂魄中,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尽情地把这份情感倾泻出来吧。

关于于老的后事还有一段资料,请看(课件)

师:这一首诗,也是一份遗言,是一首哀歌,一段千古绝唱,唱出了游子的心声,它饱含着于老渴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眷眷深情,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升华、拓展

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诗。

1、于右任思乡的诗句。

2、乡愁

3、乡愁

总结:如今香港和澳门都已回归,我们企盼阻隔半个多世纪的台湾能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华富强,于老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怀念家乡的诗句。

阅读学习链接,进一步体会情感。

教学反思: 《望大陆》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台湾诗人于右任的代表作。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盼。

本节课中我以谈话导入,走近诗人入手,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同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从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的情感。这一节课下来,自己细细反思一下,发觉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注重对诗文的整合。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诵读感悟。因为这是一首白话文诗,要在一节课中完成,在课堂上,我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到学生朗读,学生能够当堂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更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感悟。但是,备课前对学生估计不是很全面。实际讲课的流程跟设计的流程还是有出入,按照自己事先的安排,诗文学完后还有“拓展”这一项,让学生欣赏同为台湾的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来感悟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乡愁,让学生欣赏了一遍。现在自己细细想来,教学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静下心来研读、探究,才能发现有许多精彩的内容,等我们去发现、挖掘。

篇2:望大陆学案万伏山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诗的前两小节采用同一句式反复呈现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第三小节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写出作者看到的“天”“地”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大陆的思念。“山之上,国有殇”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战的阵亡将士那样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有的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有的学生有松劲厌学情绪,自信心不足、自制力显著下降。,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形成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方面,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学会朗读,运用学会的朗读方法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3、知识与技能: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

教师板书课题(望大陆)齐读课题,教师谈话:读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问题?(设想学生可能会问:谁望?为什么望?诗是谁写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着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这首著名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让学生读学习链接1段,再补充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领悟诗情,在诵读中感知

1、小声初读全诗,注意两个生字的音和形,把每句诗读正确、流利,明白每小节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交流:

(1)“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一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二指死难者。如:国殇,指为国家作战而牺牲的人。

(2)讲讲你从每小节中了解到的诗意。

(3)提出不懂的地方。

3、逐节细读,解决问题,着力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

(1)读第1、2小节时,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结合他独居台湾,身患重病以及他的日记等进行理解)[ 1949年4月于佑任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步入老年之后,于右任先生身患重病。1962年1月24日在日记中给亲属写下遗言:“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于1962年1月24日,从这遗言的思绪中迸发成血泪交融、心痛如割的诗篇《望大陆》]

(2)读第3小节,思考:诗人望见了什么呢?(可从“天苍苍,野茫茫”去想象那壮阔的画面。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他心中有什么想法呢?(可从“山之上,国有殇”去体会他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诗中表达出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三、背诵诗文

教师谈话: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它饱含着于佑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请同学们读一读“学习链接”第2、3自然段。(学生阅读)如今,距离于右任先生当年写下《望大陆》已快半个世纪了,但是这首诗所表达的爱我中华的拳拳这心对祖国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让我们带着对这位真诚的爱国者的缅怀之情,去完整地背诵它吧!(学生齐背)

四、小结:

《望大陆》以“望”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充满着浓郁乡愁,期盼回归的眼睛。全诗的重心全在这一双眼睛上。无疑,“望”字即为“诗眼”。

怀乡是人共有的感情,只是于右任先生的感情特别深;统一是中国人共有的愿望,只是于老的愿望特别切。

五、拓展交流

1.与课文主题一致的文章或怀念家乡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交流一下。

乡愁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示儿》陆游“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于先生其它怀念乡土的诗句:“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垂垂白发悲游子,隐隐青山见故乡”“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

3.香港于1997年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也回归祖国,两地与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繁荣安定,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统一,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对这些情况了解有多少,交流一下。

4.学了本文你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或有些什么话要对台湾人民或领导人讲,可以写在日记中。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吟诵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大陆

山之上,有国殇--------(爱国思乡)

篇3: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教师引出作者:50年前的1月12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位老人身患重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这位身在台湾,心系祖国大陆的老人就是于右任先生。

2、于右任个人资料介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教育家、书法家。

二、初读诗文,感悟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重点生字:“殇”,字音(shā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国有殇的意思是:国家有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人。

2、再度诗句,读出诗句的节奏

“兮”字的意思是语气词“啊”,将“啊”字换入诗中对比读,体会换成“啊”以后感觉诗句的浅显平淡,缺少“兮”带在诗中的古朴、伤感的韵味。所以不能将“兮”字换成“啊”。

三、解诗意,走进作者孤独、沉郁的内心

1、解题意,“望大陆”——远望、眺望大陆。

2、同桌互读诗句,互讲诗意。a生互读互讲b汇报

3、作者在诗中望大陆要望的不仅仅是——大陆,更是祖国、故乡。

4、体会作者的孤独。(补充资料:于右任1949年到台湾,1962年写这首诗,已经13年没有回大陆。)作者在大陆有他曾经71年的回忆,在故乡有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亲戚、朋友„„。

5、理解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师:诗人生活富足,身居高位,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何要“望大陆”“望故乡”?

补充资料:1958年,在与妻子结婚60周年即将来到的金婚前夕,他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体会于右任先生对家人的思念。

6、师:难道作者就是想看一看祖国大陆吗?

生体会作者想的不仅仅是望一望大陆,其实诗人渴望回大陆、回故乡。

7、体会“葬我于高山上兮”一句两次运用的表达效果。

诗人想要回大陆、回故乡,但是他不能回的痛苦、无奈。

补充背景:1949年6月,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攻占台湾,蒋介石开始了“闭港政策”,在台湾与大陆之间部署了大量部队,阻断一切与大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人返回大陆。

所以诗人在病中之时留下遗愿:葬我于高山上兮。

但这样的遗愿却说了两次,反复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需要用 “反复”的形式强调,诗人是要表达强烈哀伤的情感。

8、体会作者心中的遗憾,不能叶落归根。补充资料:在台湾最高的山玉山顶峰也望不到大陆。作者其实深知自己纵然埋葬在高山上也望不到大陆,所以他他是夙愿死了以后也不能实现,他死不瞑目啊!

四、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渴望祖国统一,叶落归根

1、师:作者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立志赶走侵略者,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虽然赶走了侵略者,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所以在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

2、师:在台湾,像于右任一样,生在大陆,长在大陆,晚年却留在台湾,回不了大陆的人何止千、万,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让亲人能够相聚,让思念的泪水不再流。

五、我思我写,写我心声

1、写话:“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通航,两岸的人民已经可以互相往来,(但台湾与大陆还没有真正统一)你想对于右任先生说些什么?” a学生写话b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

篇4:《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 年生于陕西三原,1949 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在2003 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1)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2)殇:死难者。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升华、拓展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2.余光中的《乡愁》。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板书设计: 7 *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 教学反思:

篇5:望大陆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诗的写法。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首诗写得 比较浅显,却能够打动人心,流传至今?通过对比体悟“兮”与“啊”字在这首诗中的不同表达效果,理解“兮”字在诗中那种古朴、厚重、伤感的韵味;在诗句中 去掉“我”字,对比体会作者在诗中强烈的情感,即大陆是我的故乡,是我真正的祖国;学习“葬我于高山上兮”的这种反复的写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回家无 望,只有寄希望于来世的那种深切的伤痛。学生对几处写法体会得较为深刻,也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

2、能抓住重点教学。为体会诗文所散发 的浓郁的思乡爱国情,以教师朗诵来渲染诗的意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自然入情。接着又让学生自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诗情,接着又在 学生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播放课件范读诗文,通过读把学生带入到诗人所渲染的意境、情感中去,使学生的情感体会有了一个升华的过程。

3、注重 对诗文的整合。这课是一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 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本节课关注了学情,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设计本节课,层层渲染,步步为营,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诗人心中的痛苦及愿望,没有很强的说教意味。

二、问题所在

1、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整节课有点前松后紧。

上一篇:高速路政签订诚信承诺书下一篇:水沟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