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2

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虎林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1年12月

省委提出用3-5年时间实现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后,市里立即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赴依安、北安、庆安、集贤等地就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委和鸡西市委相关会议精神,经过充分探讨论证,并在省发改委的悉心指导下,我局牵头编制了《虎林市“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规划》。同时,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立足区域实际,编制了《试点启动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城关镇、虎头旅游名镇、东方红场局带动镇为重点的首批试点镇村。

一、试点规划情况

2012年,我市城镇化建设将首批启动3镇、3村(虎林镇、虎头镇、东方红镇和杨岗镇六人班村、宝东镇东兴村、伟光乡太平村)的试点工作。规划投资8.84亿元,新建农民安居楼21.82万平方米,吸纳农户3900户;改造旧房445户3.61万平方米,新建平房20栋1600平方米;实施道路、供热、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工程项目30个;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3个。

1--虎林镇(城关镇)。重点建设2个村、2个小区,新建楼房84.5万平方米,吸纳农民10380户,将周边安乐、镇兴、耕农、西岗、东升5个村4956人纳入城关镇,同时吸纳其他乡镇农民2.5万人。安乐小区,在镇西安乐村规划建设A、B、C、D、E、F六个住宅区,建设楼房47.7万平米,吸纳农户5660户。2012年,计划投资2.34亿元,建设农民安居楼13.9万平方米,入住农户2000户;投资5545.2万元,配套实施道路、供排水、供热、绿化亮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东山小区,在东山南北,规划建设6个住宅区,建设楼房31.8万平方米,吸纳农户4000户。2012年计划投资0.84亿元,启动建设东山南、北两个住宅区,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吸纳虎林镇耕农、振兴两个整村及域内其他乡镇农户700户入住;投资3818.6万元,配套实施道路、供排水、供热、绿化亮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岗村(城中村),在西岗村,规划投资4368万元,开发住宅楼6栋2.6万平方米,吸纳西岗村农民370户。投资2628.2万元,配套实施道路、三供两治、绿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年全部竣工。东升村(城郊村),在东升村原址北部,开发建设东升新村。计划投资4032万元,新建农民住宅楼2.4万平方米,吸纳东升村240户全部入住,并吸纳周边110户农民入住;投资2432万元,实施道路、三供两治、绿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年全部竣工。

--虎头镇(旅游名镇)。现已完成旅游名镇整体规划,重点实施滨江小区一期工程建设,2012年,计划投资5400 2 万元,启动建设农民公寓楼4栋、回迁楼7栋、廉租房2栋,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可回迁180户、吸纳周边三个自然屯的农民100户。现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土地征收前期工作;投资1970万元,配套建设道路、三供两治等基础设施。

--东方红镇(场局带动镇)。规划由东方红林业局投资16724万元,建设农民安置住宅楼1.2万平方米,按照林业职工同等待遇,吸纳东方红镇农民200户;实施镇区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方红林业局小学、高级中学整合、改扩建及1所幼儿园、4个社区卫生院新建项目。规划由东方红镇投资535万元,建设兴阳村至富先村、镇区至平阳屯作业点砼道4.5公里;建设兴阳村蔬菜种植基地,新建大棚50栋3.3万平方米。所有项目计划2012年竣工。

——杨岗镇六人班村(偏远村)。规划投资2624万元,实施老区改造、新区建设和奶牛小区搬迁。老区实施平房“穿衣戴帽”改造、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室内厕所建设项目,完成供排水、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机停放场、集中供热炉、秸秆固化颗粒厂、污水处理氧化塘,新建楼房8000平方米,吸纳人口100户、300人。其中,2012年投资1871.2万元,完成老区改造、畜牧小区搬迁、污水处理、道路硬化、集中供热、农机具停放场、休闲广场等建设。

——宝东镇东兴村(中心村)。规划投资6927万元,实施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老区实施平房“穿衣戴帽”改造,3 安装室内水冲式厕所、彩钢棚厦、太阳能热水器,完成休闲广场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新区建设果蔬小区、畜牧小区、秸秆固化颗粒厂、供热站、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氧化塘、农机具停放场、粮食晒场,完成绿化美化亮化,新建楼房1.92万平方米,吸纳人口200户、400人。其中,2012年规划投资1866万元,完成平房“穿衣戴帽”、彩钢棚厦、休闲广场、排水、秸秆固化颗粒厂、垃圾中转站等建设。

——伟光乡太平村(企业村)。现已完成室内厕所和太阳能改造建设。规划投资7690万元,实施老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老区实施平房“穿衣戴帽”改造,拓宽改造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完成绿化美化亮化;新区建设南湖文化公园、秸秆固化颗粒厂、沼气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氧化塘,新建楼房2.4万平方米,吸纳人口300户、1200人。其中,2012年投资1873万元,完成平房“穿衣戴帽”、南湖文化公园、街路基础设施、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处理、供热项目等建设。

二、试点建设进展情况

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我市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全面启动了试点建设。目前,有2镇3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是创新机制,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8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虎林市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方案》。根据各试点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专题推进组,编制完成了各试点的基础建设方案、社会事业发展方案和产业发展方案。实施了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推行了部门 4 帮扶和企业帮建机制,对每个试点由两名市级领导(一名常委、一名其他市级领导)包抓、一个重点企业帮建、相关部门帮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二是出台政策,强化引导。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分析城镇化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用地保障、房屋征收、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农民安置等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制定了明确了城镇化建设房屋征收工作程序、认定标准、补偿办法,从被征收房屋价格的确定、弱势群体的扶助、搬迁奖励等6个方面18项具体情况,做出了详细规定。并组织规划、建设、公检法等部门抽调了各类专业人员20多人,成立房屋征收办公室,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正在开展工作。同时依据上述政策和办法,突出城关镇、虎头旅游名镇等主要试点镇村,分别制定了具体优惠政策,为城镇化建设顺利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因地制宜,迅速启动。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坚持抢前抓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虎林镇建设的安乐和东山小区现已完成工程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入住农户的调查摸底和协议签订工作;西岗村已完成场地平整;东升村已征地20亩,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基础设施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和入网协议签订。虎头旅游名镇建设的滨江小区一期工程已完成项目选址和设计,配套的道路、三供两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和报建工作。杨岗镇六人班村、宝东镇东兴村、伟光乡太平村已在今年秋季分 5 别实施了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项目。东方红镇也已经探索启动,目前东方红林业局已吸纳安置农民120户、432人。我们还与迎春林业局和庆丰农场进行了会谈协商,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拟作为第二批试点启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强化措施,全力抓好试点建设,确保城镇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1.根据规划要求,落实工作任务。按照各项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内容,进一步督促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和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制,确保事事有人抓,工作不落空。对已确定的项目和农民住宅楼建设,落实好优惠政策,通过开发商垫资和政府融资,推动房屋征收,年底前启动城关镇安乐小区、东山小区拆迁工作。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开始启动财政评审,抓紧搞好资金筹措和项目设计,确保明年春天正常施工。国土部门在年底完成试点镇村土地调整利用规划的报批工作,力争明年4月份之前办好所有项目用地手续,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根据各试点乡村的实际情况,正在做重点产业谋划,年底前完成项目可研,并大力招商引资,力争明年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启动。

2.强化宣传发动,做好房屋征收。坚持把房屋征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区别不同镇村、不同地块、不同性质,依法合理开展征收活动,确保所涉及的农户利益不受损失。当前,正在组织征收办工作人员分组入村入户,宣传农村城镇化政策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从实从细做好摸底调查和群众思想 6 工作,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民支持和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房屋征收有序推进。对同意拆迁的农户,立即做好协议签订工作;对有抵触情绪、不愿动迁的农户,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感情等多种办法进行调节,促使其签订征收协议;对确有困难的农户,组织乡镇政府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尽快动迁。明年3月份之前完成城关镇东山小区、安乐小区及虎头镇试点小区的房屋征收工作,为春天开工建设做好准备。

3.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推进动力。根据试点方案,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配套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省级部门的大力扶持。针对我市已经出台的政策,围绕资金筹集、用地保障、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农民安置等方面,积极和省发改、人保、农委、国土等相关部门对接,做好房屋拆迁、土地出让、棚户区改造、泥草房改造、园区建设等相关扶持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同时,把争取到的各种政策进行梳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部门逐一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农村城镇化的热情,加快试点镇村建设进程。

4.积极主动对接农垦森工,加快合作进程。在推进试点镇村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庆丰农场和迎春林业局搞好沟通,及时把相关镇村农民的具体情况提供给他们,全力征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协助他们完成建设规划,制定农民住宅建设方案,拿出户型设计,力争早日启动实施。同时,积 7 极争取森工企业政策支持,使地方农民在购房、就医、就学、社保等方面享受与森工职工一样的待遇。

篇2: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对接和落实情况的汇报

xx市卫生局

2012年5月14日

市政府督查室:

现将我市卫生系统城镇化建设政策对接和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卫生厅与我市的政策对接和落实情况

(一)对接过程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建设若干政策》,卫生局积极与省卫生厅沟通、联系,并先后三次赴省卫生厅专题汇报我市城镇化建设涉及卫生方面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省卫生厅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省卫生厅下发了《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加快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工作卫生服务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政策措施,省卫生厅副厅长xx和省卫生厅农村处副处长xx亲临我市专题调研对接城镇化建设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市发改局的《任务分解》,卫生局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吸纳农民进城优惠政策》。一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后,当地居民自愿参加新农合、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将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分成参加级别,一个级别是新农合缴费的标准,另一个级别是城镇居民和城镇 1

职工的缴费标准,让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哪个保险就享受哪个保险的报销标准,但不允许重复参保;二是打破区域限制,市合管办对参合农民的门诊统筹报销,由以往只能在户口所在地的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享受新农合报销,变为参合农民持三证(身份证、户口本、合作医疗证)在市内各村卫生所和各乡镇卫生院均可享受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待遇。

(二)落实情况

一是在城镇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前原有政策范围内,我市能够落实的政策及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对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建筑总面积13,313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市医院住院大楼按期于2011年10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xx镇卫生院260平方米改扩建项目完工。xx乡卫生院260平方米改扩建项目基础工程已经完工。积极整合村级卫生资源,合并了xx、xx、xx三个村医较多、合并难度较大的三个村卫生所,规范了村医队伍,全市各村均达到一村一所的要求,对符合要求的村卫生所全部统一发放了营业执照。以市直4家医疗机构为龙头,组建四个医疗集团,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全方位管理,形成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的良性循环,构建县乡医疗服务共同体,带动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在保证乡、村卫生机构公益性质和充分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前提下,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xx卫生院分别与xx林业局人民医院、xx林区人民医院、xx农场职工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通过业务合作形成联合体,促进区域内农民就医的合理流动,实

现资源共享,发挥最佳效能。

二是依据城镇化建设实际需要,经与省卫生厅沟通、对接,已落实的政策及项目。xxx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落实,今年开工建设;xx建设项目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已上报省发改委,待国家批复;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正在实施中。

三是依据实际需省卫生厅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还应该落实的政策及项目。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至2015年,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室)54个;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的投入,购置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发展的设备;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定向培训,重点培养全科医生,对合格的人员发证,实现业务人员从专科向全科方向发展;做好对口支援,确定省市医疗条件好的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单位,规定对口支援的时间和年限及对口支援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加快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结防所等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单位的建设,确定其公益单位的性质,加大投入力度,促使其有效发挥公共卫生建设及监督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近十年来,未得到充分补充,造成专业人员短缺,年龄结构偏大,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二是村卫生所投入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和建议

(一)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乡、村卫生机构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纵深发展,逐步达到医疗用房、设备、人员、管理和环境五配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按照虎林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结合xx农村卫生工作实际,到2015年,撤并3个乡镇卫生院,24个行政村卫生所,29个自然屯卫生室;建立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保留原乡镇卫生院名称不变的前提下,纵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推进社区化卫生服务。利用1-2年的时间,实现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发展,将乡镇卫生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一体化管理,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整合规模小、医疗条件差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将人员相对集中在中心镇和中心村,建立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合理安置人员。在推进社区化进程过程中,一些合并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人员需得到合理安置。要将合并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人员编制划归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得到合理安置。

(四)实施区域卫生资源共享。实施区域卫生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消灭农村区域卫生服务空白区。在保证公共卫生任务的前提下,医疗业务应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的良性循环。在人员调配上,集团内部可以竞争上岗,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市直医疗机构的优秀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竞争担任乡镇卫

生院院长,集团内部可通过定期轮岗的形式,实现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交流,促使乡镇卫生院整体功能的提高。

(五)培养和引进卫生人才。要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对原有的乡镇和村卫生所人员要到县级卫生机构进修学习,重点人才要派送到省、市卫生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高在职人员的诊断及医疗水平。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要对口进行培训,到城市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六)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城镇化建设后,当地居民自愿参加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让经济条件不同的居民享受到不同的医疗待遇,将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分成参加级别,让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哪个保险就享受哪个保险的报销标准,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篇3: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人口大规模单向流动和高度聚集加剧了城市住房需求,而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加之住房价格的飞速上涨,使得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出现了住房困难,住房保障工作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住有所居”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加上“十一五”期间已经解决的1500万套,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21.4%的城镇家庭通过保障房解决住房难题,同时也减小贫富差距。以201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5034元/平方米、全国平均造价2000元/平方米、保障房单套60平方米计算,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将有9.28万亿元的财富转移到中国中低收入者身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一个“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保障体系框架日趋清晰。

1 桂林市住房保障体系现状

1.1 桂林城市化进程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桂林市城镇化近年来步伐明显加快,这主要体现在市区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建成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上。2007年底,市区常住人口约75.7万,到2010年底,市区常住人口突破97.56万,加上流动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人口数量更大;城市规模也扩大了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的集聚,需要提供大量的住房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不仅拉动了消费,促进了桂林市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同时也给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1.2 桂林市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

桂林市的住房来源主要包括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性住房两个部分。首先,多数居民通过购买住房或市场租赁满足住房需求。2010年,房地产市场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建设开工面积119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3.4万平方米,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5.37万平方米,二手房销售面积近5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1平方米。市场供应住房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分为高档、普通和限价商品房三种,主要以普通商品房占多数。

其次,对于无法在市场上满足住房需求的部分困难家庭,桂林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起开始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2008—2010年,桂林市政府和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投资各类保障性住房累计1.242万套,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1万户,加上原有政府直管公房约100万平方米近2万套,基本构成政府保障网,主要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见图1)

1.3 桂林市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构成

桂林市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四种类型。另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住房的外延扩大。廉租住房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主要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只租不售。经济适用房主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购买者拥有产权。公共租赁房主要解决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就是“夹心层”,如新就业职工、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只租不售;限价商品房主要解决中等偏上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棚户区改造主要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从桂林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5)来看,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是“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重点。到2015年全市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8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53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67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94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和64万平方米的限价商品房。另改造棚户区约45万平方米。(见图2)

2 桂林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探索,桂林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限价商品房等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住房保障多层次覆盖不够

由于居民经济收入差异,住房消费观念的不同,住房保障呈现多元化的市场产品需求。从现实状况来看,桂林市保障房供应总量严重不足。其中廉租住房占保障面不足3%;经济适用房仅占住宅投资的5%左右;公共租赁住房刚开始建设,数量不多,覆盖面小;限价商品房的建设,由于政策不明朗,只能试行探路,做得不多;城市和工矿企业棚户区的改造,由于规划详规控制和拆迁安置难,推进缓慢。另外,桂林市住房保障制度只覆盖城市居民,流动人口尚未覆盖,且流动人口中中低收入人群所占比例大。

2.2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市区土地已成稀缺资源,市场供给十分有限,存量土地已基本用完,一些企业“退二还三”,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改制进入“深水区”,矛盾复杂,难以推进。新增土地用地指标少,征地安置难,还需自治区和国家层面报批,时间长、成本高,影响房价调控,耽搁工程进度。

2.3 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桂林市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财力十分有限,加上融资渠道单一,城市的硬件建设落后,城市外扩受限制,影响到房地产业发展。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依赖于土地拍卖收入,2010年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宏观调控后,土地流拍现象多,留用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受到直接影响。

2.4 规划编制严重滞后

“十二五”时期全市住宅规划至今还未出炉,保障性住房规划中一些主要项目的数量发生较大变化,已不适用,需再作修改。周边新区在加速发展,老城区急需改造提升,市民消费在扩大,急需规划做好城市空间布局引导。

2.5 居民住房消费观念单一,重购买、轻租赁

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居民总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不管人口多少,总想买大而全的住房,最好是有天有地有庭院。这不符合桂林市人多地少山多、环境资源压力大、能源紧缺的实际情况,更与国家目前提倡“省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环保”宜居住宅的要求不相适应。其实,实现住房梦想,并非一定要拥有产权,而是租房与购房并举,能租则租,能购则购。有的居民属于阶段性住房困难,可以通过先租后买,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解决。而一些“夹心层”住户,完全可以到市场去租赁商品房或申请公共租赁房。

2.6 房地产信息系统不健全

桂林市房地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起步较晚,住房信息数据库系统正在建立之中,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要求自治区、市、县今年底联网对接。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还有相当距离。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上都还面临不少困难。要使桂林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没有可靠、安全、稳定的住房信息系统作支撑,将会大打折扣。

2.7 机构设立不规范、不统一

桂林市新一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文件下发后,桂林市房产管理局挂牌在住建局名下,负责全市房地产市场行业管理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实际运作中,涉及部门十多个,办事程序多,时间长,效率低,相互制约,协调起来难度大。桂林市住房保障办放在房产局,是个临时机构,没编制、人员和经费。长期从企事业单位借人,其工作权威性、高效性受到置疑,具体承担此重任的单位和个人也深感困惑和茫然。

3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按照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城镇化率每年要增加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8万多人会迁入市区生活和居住,要让这些人“居者有其屋”,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一方面,需要继续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坚持落实政府责任,通过扩大市场供给来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1 保障基本需求

桂林市现阶段需要住房保障的对象比较多,必须从市情出发,重点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按照土地资源节约集约,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建筑要求,住房保障建设主要以中小套型为主。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户型面积,要严格控制在政策规定标准范围内,不得任意突破,这既充分考虑了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又保证了必备的居住功能。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尽可能放在交通便捷、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地方,尽力满足群众就医、就业、就学、入托等生活便利的需要。

3.2 引导合理消费

住房消费主要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居民个人住房消费观念,应引导市民建立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梯度改善居住条件的合理消费观念。在商品房市场,应鼓励群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选择拥有产权还是租赁使用权。在保障房供给上,鼓励群众先租后买,梯度消费。如廉租住房可拥有部分产权,也可与政府共同持有,等收入条件达到了再购买。

3.3 加大政策支持引导

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规划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去调控房地产市场。在土地供应上,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要占批准项目土地总面积的70%。同时,在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中,要适当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房建设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指标单列。在规划审批上,对商品住宅开发,实行空间布局引导,严格把控,不能随意突破。在财税政策上,对购买不满5年的普通商品住房再交易时,全额征收营业税,遏制投机炒作行为。要研究完善住房交易契税,按建筑面积大小确定不同的契税税率。在条件成熟时,在持有环节对不动产开征物业税,限制别墅和高档住宅消费。对机构或个人向居民出租中小套型住房的,适当降低税负。在金融信贷上,对群众购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用于自住的(首套),给予信贷扶持,利率优惠。对购买第二套房用于改善性需求的,应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银行给予信贷支持,政府财政给予贷款贴息。

3.4 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要保持桂林市房地产业合理的投资规模和结构,继续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市区2011年完成房地产投资约14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180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去年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7.5亿元。要引导企业向新型工业园区、国家高新开发区、桂林世界旅游城、文化综合体园区投资,并向周边县城辐射。老城区的提升改造与临桂新区建设要同步推进。在房地产产品结构调整上,结合桂林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农家乐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做一些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酒店、度假山庄或接待中心,也可因地制宜地做些文化艺术地产,老年、青年公寓,婚房等等。在保障性住房投资结构上,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并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等多种方式筹集房源。同时,继续增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加快城市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步伐,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住房。

3.5 继续实行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

在巩固去年房价调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既定的方针政策不放松。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认真做好政策执行工作,着力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查处和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让房价合理回归。

3.6 加强工作机制建设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房产、房改办、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税务、民政、环保、工商、银行等众多综合部门,还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多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因此,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同一运作”的新机制,设立专门全面负责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开发、建设、分配和管理等工作的政府专门机构。具体职能:一是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打通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报批、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与开发、住房建设、住房运营与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各有关部门对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二是负责对有关部门在资金筹措、开工准备、施工招标、质量监管等方面的责任落实;三是负责保障性住房的登记申请、资格审核、住房分配、使用管理等方面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四是指导和推动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加快推进。

3.7 建立投融资建设机制

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紧缺这一难题,应进一步探索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

一是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行融资。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经营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对其投资者的收益减免所得税,以提高其基金和投资者的收益水平,从而引导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建造或购买保障性住房。

二是以住房证券化运作方式进行融资。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一般是只租不售或售后不再允许转售,因而具有稳定的产权,这一点更加符合证券化资产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直接将保障性住房项目证券化或以保障性住房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由银行利用将该债权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

三是发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债券、廉租房租购彩票和社会福利彩票方式进行融资。从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当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是组建非营利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公司,专项投资危旧房屋拆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公司可采取政府主导、专项投资、封闭运作的模式,与银行共同签订保障性住房建设合同,改变以往只能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方式。

五是开征住房保障税进行融资。对购买别墅和高档商品房的高收入群体征收特别住房保障税,专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修缮和廉租房租金补贴,以实现高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通过纳税向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转移支付。

六是政府土地出让转换进行融资。政府出让某块土地时,可规定中标的开发商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作为冲抵土地出让金,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3.8 建立准入及退出机制

鉴于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的不断变化,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状况、住房困难程度和住房保障面积等应进行动态跟踪,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一是明确住房保障对象的准入标准。严格规定不同收入标准应享受不同的住房保障待遇。同时,应根据各地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变化,定期调整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标准。

二是建立针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复审制度。随时掌握住房保障家庭的住房、收入变化情况,一旦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住房保障待遇。对不符合住房保障标准的家庭应及时启动退出程序,以此来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实际保障对象错位的问题。

三是建立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的转换接续程序。制定由廉租房向经济适用房再向商品房过渡的正反双向的具体操作措施,以使保障对象在家庭收入变化后能适时调整到所对应标准的保障性住房。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桂林市人口集聚,对城镇住房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桂林市住房保障现状,指出当前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抛砖引玉。

篇4: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房俐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廣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并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王守臣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创新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篇5: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大通镇位于铜陵市南郊,古名澜溪,历史上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曾有“小上海”美誉。XX年5月,原大通镇与原新建乡整建制合并。现区域面积70.72平方公里,辖9个村、2个社区、1个居委会,人口2.3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约8400人,流动人口近XX人。为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根据市总体规划要求,先后委托铜陵市规划设计院、省城乡建设设计院编制了大通镇总体规划,确定规划用地面积和布局,在对居民住宅和供电、供水、道路、绿化、排水等一些基础设施以及敬老院、卫生院、中小学校、幼儿园等社会公益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乡镇合并和全市“一主两副”总体规划出台后,对小城镇规划进行了相应调整。强化小城镇规划管理,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一书两证”发放,实行建设和实施跟踪管理,对不按规划建设、没有设计图纸的坚决制止并依法拆除。

几年来,投资近700万元,使整个镇区道路形成网状循环畅通并全部实现“硬”化。投资近100万元安装了200多盏路灯,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夜间生活,而且“靓”化了大通。投资近600万元铺设了排污管道,使整个新镇区基本上实现了雨污分流。吸纳投资50万元并争取财政补贴近50万元,建成了秸秆气化站,让农民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既有利于环保又使500多户居民用上新型燃气,降低了生活支出。吸纳民间资本200余万元新建了日产5000吨的自来水厂,使整个镇区的居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吸纳民间资本150万元,新建了占地3300平方米的农贸大市场,完善了集镇功能。吸纳民营经济投资1500万元,在镇区建设了高档住宅,提升了小城镇建设档次与品位。我们在着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更注重了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陆续新建了中、小学校、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红十字医院、公安分局、法庭、邮政分局、医药分公司、农行、信用社以及商场、酒店等,极大地方便了满足了群众生活需要。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镇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XX年至XX年,分别实现财政收入474万元、1005万元和1695万元。XX年,建成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4元。全镇主导产业为建筑建材、生态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XX年实现产值分别为2.8亿元、0.3亿元和0.2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总产值)比例为17:66.3:16.7。建成区现有农贸市场1个,年交易额在XX万元左右。建成区现有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

篇6: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一

去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想

××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定位是“依托现有城区,东移北扩,着力打造××西部集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组团城市”。按照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思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区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延伸,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5万,市区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率超过50%;到××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把××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布局为“1396”工程,即:突出城市一带(××景观带)三区(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培育九个中心名镇(××、××、××、××、××、××、××、××、××),建设60个新型社区(每个乡镇办建设1-3个示范性社区,五年内全市规划建设60个示范性社区)。概括起来,就是“一带三区,九镇环卫,东移北扩”。

二、主要措施

按照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对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规划论证,并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1号),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细化了工作措施。

(一)围绕向心布局,建设完善市区组团。按照向心布局、向心发展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是以现有城区为基础,东移北扩,向西适度扩展,向南填空补齐。其中,××景观带的目标是经过3-5年努力,打造一条长达15公里、集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带;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通过编制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规划,依托××博物馆、××帮会馆、××等遗迹,合理地将“×都”、“ ×都”、“ ×都”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改造当中,承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是培育装备制造、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物流提速工程,壮大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包括东区和北区,重点是通过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东区热源厂、人民医院搬迁、市委党校搬迁、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广电文化中心、汽车城、建材城、赛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实现东移北扩,打造以××为中线,以东区北区为两翼,向××中心发展的格局。

(二)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心镇区。××原有9镇、13乡,近年来有6个乡撤乡建镇,现在已是15镇、7乡,还有2个乡已经申报撤乡建镇,年底前将变为17镇、5乡,22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修编。纳入重点培育的9个镇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其中:××、××、××、××分别处在东南西北四个关键位置,××、××、××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有传统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情况是:把××、××、××、××四个镇作为四个方向的重心,沿××、××、××快速通道这三条公路,打造产业走廊,并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的原则,发挥9镇的区域带动作用,打造××、××、××、××等四个次经济区,使其成为乡镇组团的龙头、城乡协调的纽带。目前,这些镇也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发展规划,如:具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的××、××分别结合××文化、××进行规划,××委托××集团编制新区规划,并与该集团合作建设××文化街项目;××按照××书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对××河两岸进行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功能性规划一步到位。处在××间重要节点的××提出要配合市区东移,拉近××通往××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通过规划引领、规划带动,力争到××年,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

篇7: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汇报材料

一、村镇规划目标

1、总体规划及报批已完成。

2、5个中心村规划及报批已完成。

3、13个基层村规划及报批已完成。

二、村镇建设目标

1、小城镇建设:

⑴、固定资产增长率26%。

⑵、小城镇提升有序进行,投资450万元对S209、柳濮路、工贸路进行详细规划和编制工作。

⑶、城区内投资1950万元新建楼房15户,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

⑷、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位。

2、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按规划设计实施,新建300户,共计面积60000平方米。

三、村镇管理目标、小城镇管理

成立了20人城建监察大队,60人组成的环卫队和保洁队,城区垃圾日产日消,镇容镇貌有很大的改观,城镇建设

按规定办理“三证一书”。

2、新农村管理

每村按200-250人配一名保洁员,村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消。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房屋建设等按规定办理宅基证和施工许可证。

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有工作计划并建立工作台账,完成了三个社区规划编制,并开始启动。

五、农村危房改造,两批共计22户,已完成。

六、垃圾集运系统运转正常,设备车辆完好,机构规章制度

健全,正常运行。

七、获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同时获市村镇建设规划先进单

篇8:虎林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人们出行十分不方便, 从事生产一线的许多商品无法及时进行流通运行, 产生经济效益, 尤其是沿海一带的海产品及山区生产的市场总需的木材、药材等, 由于交通不便, 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物价上涨泛滥, 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拉越远, 越来越大。交通便捷是否, 是关系到每一个地区及全国的发展, 也是助推城镇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一、高铁网络的发展

要致富, 先修路。它是人们的一个共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时代发展速度飞速向前, 原先滞后的, 存旧的一切东西必须更新换代, 走新时期的高速发展之路。那么作为广西交通系统,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单靠原有的航空、航海、陆地简单的运输业是远远不够的, 要做到步调一致, 那就必须全面提速。对于我们的铁路运输行业而言, 必须要进入高铁时代, 这样才能够形成快速、灵活的、畅通无阻的交通大动脉。只有高铁的进入, 我们广西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更具活力, 才能减轻原有过于紧张而滞后的交通运输局面。

随着高铁经济进入广西以来, 广西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变,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而来, 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开明、经济强劲的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广西, 全面地、有效地推动全区的经济有秩序的发展。尤其1小时北部湾经济圈更具其独特的经济效率, 大大地缩短了时间, 较好地、有效地把城镇的距离推进了许多, 大大地提高了生产、产出等一系列的效率, 较好地帮助城镇居民的劳动价值, 促进城镇的发展, 推进城镇一体化的全面发展。

二、高铁经济带动城镇化进程

高铁经济的到来, 不仅带动了桂林市的县城经济的发展, 还带动了各地城镇化进程。以灵川县为例, 灵川是桂林的北大门, 也是桂北传统的大县和经济强县, 随着高铁的到来, 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灵川城市建设与灵川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相适应。

过去灵川县是个山多地少的欠发达地区, 后来慢慢有一些景区可供游客观赏, 但是还是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原因是交通不够便捷, 且道路窄小, 城市规模滞后, 故城镇发展不够均衡。人们生活水平不高, 过多地制约了该县的全面发展。而今这些情况有较大改善, 桂林是我区高铁承接省内外的一个中转站, 交通地位十分重要, 作为桂林北大门的灵川县来说, 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高铁经济大大地带动了其城镇化的进程

(一) 高铁开通与灵川各乡镇发展战略相辅相成

桂林境内设有南北两个火车站, 如今南站开通了高铁, 北站比邻灵川, 正在重新修建, 之后会成为高铁站, 这样优越的条件, 带动了灵川县的各项经济。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城郊农村优势明显, 交通运输十分发达, 建材工业基础雄厚。有“白果之乡”之称的海洋乡, 为全国白果出口创汇最多的乡镇之一, 而高铁的加入, 更加方便了产品的流通。而灵川县的大圩镇旅游资源丰富, 古镇保存了最好的明清建筑群, 坐落在美丽的漓江之滨, 古香古色的石街、淳朴的民风是游人追寻繁华历史和游览秀丽漓江风光的好去处。大境乡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如诗如画的瑶寨风光以及已正在开发的百丈带瀑布、飞水岩等, 境内已开辟的新寨探险漂流是游客观光游玩胜地。位于灵川县的古东旅游景区已成为桂林东线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灵川各乡镇依托绝对的地理区位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盘货现有存量土地, 提高服务水平, 把灵川县建设成为一个集高科技产业、商品集散基地、绿色观光农业带、优美环境住宅小区等的现代化卫星城镇。

(二) 高铁带动灵川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带动其他基础设施

因为高铁的开通, 从北京到桂林也只需要10个多小时的路程, 贵广高铁开通后从广州到桂林只需要两个小时, 厌倦了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喜欢到山清水秀的休闲城市桂林来买房养老, 从而带动了房地产行业, 灵川县的楼盘高涨。有了房地产的兴旺, 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也趋于完善。医院, 解决了县城居民的看病难, 看病不方便;名校入驻, 孩子择校有了更多选择;同时大型商场、休闲广场及餐饮娱乐的增加, 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三) 高铁带来了各项投资

桂林八里街定江三号工业区是目前桂林市唯一被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规划面积为500亩。首期开发的200亩土地, 目前已初具规模, 现已有桂林万康添加剂厂、桂林彩虹灯具厂、桂林永盛工艺品厂、桂林象山调味品厂、桂江塑料厂等各类企业17家在此落户。二期开发的300亩, 较首期更具潜力, 其地势辽阔, 可向周边辐射达600亩, 目前已做好规划, 对外招商。

(四) 高铁推动灵川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灵川县始终坚持把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依托毗邻桂林市区的区位优势, 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契机, 积极融入桂林旅游圈, 扎实抓好各项旅游工作, 旅游项目遍地开花,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全面提高了灵川县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相关报道, 2014上半年, 灵川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99.8万人次, 同比增长8%,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1万人次, 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5.93亿元, 同比增长26%,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0.26亿元, 同比增长8%。这都是得益于高铁的带动。

如今的灵川县青山环抱, 绿水环绕, 山在城中, 城在路中。以依托桂林, 服务桂林, 融入桂林为发展地位, 确立了北改南兴, 东拓西延的县城建设路线。带动老城区改造, 新城区建设, 不断推进城镇化步伐。

摘要:高铁——一个交通运输工具的新名词。纵观其发展过程, 收到了很好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广西高铁经济的到来, 广西城乡的广大人民的生活等诸多方面也逐渐进入高铁经济时代的快车道上。

上一篇:关于牵挂的初中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茶与咖啡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