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15

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精选11篇)

篇1: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发言材料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实现城乡等值化发展为目标,突出“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增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新模式,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目前,我市现有徐流口、山叶口、白羊峪、唐庄子、寺后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其中徐流口、山叶口村为省级示范村,白羊峪、唐庄子、寺后三个村为唐山市级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就是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创建工作。我们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本着方法科学、特色突出、实用性强原则,聘请了河北农大为徐流口村制定了科技先导型新农村建设规划;聘请省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为山叶口村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聘请省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省社科院为唐庄子村制订了村域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示范村规划;聘请北京清华大学为白羊峪村编制了旅游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示范村规划。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专家对相关规划进行科学论证,使规划更能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二、抓完善,就是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按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搞好道路建设、“三化”建设、基础设施和村容环境建设等工 1

程,真正实现村庄面貌的大改观。一是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几年来,对试点村230多公里主次街道全部实施高标准水泥硬化,两侧均镶嵌了路沿石;累计完成村庄绿化31万多株,真正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效果。二是实施旧房改造工程,唐庄子、徐流口、山叶口等村先后改造旧房1300多户。三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四清四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村村建有垃圾存放点、卫生保洁队和村规民约,形成了长效保洁机制。四是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村民中心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达标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目前,各试点村均已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作,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中心4个,农民文化书屋5个,为村民生活、文化、科技提供良好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三、抓推广,就是积极推广节能新农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本着突出“生态、节能、环保”理念,我们积极发挥科技职能作用,围绕新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研发、引进、推广沼气池、保温炕、太阳能路灯、秸秆气化炉等新技术,探索农居改造新模式,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观。一是沼气池和卫生厕所建设。我局积极组织农民培训建池技术,并派技术员巡回指导,试点村新建沼气池1500多个,建标准化卫生厕所1100座,既实现了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清洁卫生,有力地带动了农村改水、改厕、改厨

和庭院的净化绿化美化。二是推广节能吊炕技术。我们通过研究开发,推出了美观、实用、节能的新型保温吊炕,彻底改变了农村传统土炕的旧式构造,突出了节能特点。节能吊炕建设已经遍布全市各个镇乡,仅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就建设保温炕270余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节能吊炕3万余铺,其中试点村建节能吊炕1800余铺。三是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安装是使农村“亮”起来的一项节能、环保工程。我局扶持市宏森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单科LED光源的太阳能路灯,克服了现有路灯亮度低、寿命短等缺点。目前,试点村已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同时,该技术并已被推广到滦县、丰润、遵化等邻近县(市、区),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靓丽一景。四是推广秸秆气化炉。我们以徐流口村为试点,先后安装220个,收到良好的效果,弥补了冬季气温低沼气供应量不足的缺陷,实现了农户做饭“无煤化”。所用燃料全部采用压缩快形式,不仅解决了柴草乱堆乱放的问题,而且压缩燃料体积小、燃料时间长、热量高、燃烧充分,烟气排放量小,完全可以改变农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

四、抓培育,就是突出科技项目引领作用,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为试点村牵线搭桥,共实施科技项目5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5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三农”能力,还切实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节支增收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一是豆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徐流口村充分发挥豆制品加工的传统优势,建立了龙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豆制品加工产业研发中心,主要开发机制豆片生产、大豆蛋白肉、休闲豆制品,取替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成功开发出“徐流口锅烧”豆腐干等系列新产品;从重庆引进熟食制品加工技术,有效地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加工质量,打造产量与品牌效益。全村有45家农户长年从事豆片加工业,形成了豆制品加工专业村,“徐流口豆片”远销京、津、唐等地区,成为该村农民致富的主产业。二是富硒杂粮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该项目依托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引进谷子、大豆等优良品种,并进行富硒示范栽培,种植了200亩富硒花生、25亩富硒谷子、30亩富硒大豆。同时进行了富硒玉米、富硒西瓜、富硒鸡蛋等试验,有9项产品经国家食品监督检测中心检验,达到国家富硒产品标准。三是甘薯精深加工项目。由寺后村千龙食品厂与北京食品加工厂合作,进行方便粉丝、甘薯果脯、膳食纤维等产品的开发研究,并引入了甘薯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全村粉条加工厂达到32家,年效益在1300万元以上。四是白羊峪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500万元,占地2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个,冷棚5个,生态餐厅1500平方米,栽植有机葡萄、紫色甘薯、彩色花生、鲜食玉米等20多个品种,已成为唐山市集采摘、餐饮于一体的标准较高的生态餐厅,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五是唐庄子村现代养殖项目。现已建成了2个存栏4万只的现

代化肉鸡养殖场和1个存栏200头的奶牛养殖场,养殖场内实施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可形成“养鸡——沼气——有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畜禽的粪便作为原料填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用来烧水做饭,取暖照明,发酵后剩余的沼液作为大棚菜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对养殖场内的动物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经济循环。

五、抓提升,就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水平。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局的重点工作,几年来,我们在5个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里分别建立了村级服务站,建有培训教室、图书室,为其配备了触摸屏、电视、电脑等设备,并购图书12500册。承担起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5次,培训农民3500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领导的讲话精神,重实践,求突破,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迁安、唐山、河北省乃至全国竖立科学发展标杆,勇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篇2: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我仅代表红星村三委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我村一年来工作。我村占有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2082亩,总人口1620人,446户人家,居住着彝族,汉族,山苏等民族,是一个民族比较杂居的村委会,距离县城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1300米,主要经济来源烤烟、甘蔗、畜牧、林业等,是一个经济发展单一,文化生活水平比较落后的山区村委会。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新农村指导员派出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在2011年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烤烟生产工作

由于注重烤烟生产,主抓科技落实,强化烘烤技朮,提高单产,増加效益,完成乡下达任务15万公斤产量,平均单价18.6元,收入279万元。

二、甘蔗生产

适于种蔗的两个小组,种植面积825亩。平均单产3吨,收入86.6万元,不含自留秧包400吨。

三、畜牧业工作 注重科技,狠抓防预,对养殖户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全村畜牧业收入达126万元。

四、林业生产

注重林下资源管理,退耕还林的管护培训,全村林业收入达万元以上。

五、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村委会争取上级立项,群众投工投劳,除险加固水库一个,坝塘一个,1.5公里机耕路一条,竜鸡人畜饮水及花卉基地灌溉工程,新农村指导员协调资金20万元。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资金285万元。

六、新农村建设工作

建盖修善山苏安居房16户,投资26万元,扒拉黑小组公益房建设投资23.5万元,其中新农村指导员协调资金15万元,水坝小组一事一议工程投资28万元,滑波搬迁10户,25万元。新农村指导员总协调资金35万元。

篇3: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键词:农业,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 东边滨临江海而西边又有高山盆地。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一直到寒带地区, 广阔的幅员使得我国各地区气候差异很大;而地形的多变又使得我国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灾害。在气候异常和地质灾害频发的当下, 气象预报是减少国民经济损失,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气象工作与农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高产高效、农民的增产增收等一系列问题紧密相联, 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对象、条件、环境等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现在气候异常、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使气象生态环境形势更加紧张, 灾害性天气频发, 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已不能满足广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 农业经济想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就必须在农业技术和气象预报方面创新。

2 淮安市概况

淮安市地处于江苏北部, 在淮河流域的下游, 位于江淮之间,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土地总面积大约100000km2, 人口超500万, 其中农业人口达到390万, 这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淮安市的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是江苏省大宗农副产品传统的生产区, 农业经济仍在较长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 大风、旱涝、雷电、暴雨与暴雪、大雾、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 对农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必须要加强提高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完善农业气象的服务。

3 淮安市气象服务的发展概况

3.1 淮安市气象服务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淮安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 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针对农民朋友对气象工作的新期待, 淮安市气象部门切实树立了“以人为本, 无微不至, 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 积极做好农业气象公众服务。通过大力地布设电子显示屏, 扩大了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同时充分利用“96121”电话平台, 手机小灵通短信定制业务, 电视天气预报和气象广播直播节目, 全方位立体式地架构农业气象公众服务网络, 这使得受益的农民大幅提高。除了做好针对一般的农事预报服务外, 气象部门还加强对大型的高效的种植户、养殖户和涉农企业的专业气象服务, 在春耕、秋收的重要时期发布专题服务产品, 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实况及趋势, 科学地安排好田间的作业。

近年来, 淮安市气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淮安市初步建立了气象监测和预报以及服务体系, 为防灾减灾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和突出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气象事业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积极推进淮安市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2 目前淮安市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淮安市气象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综合气象观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预报预测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气象服务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必须改进气象服务工作。

3.2.1 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当前情况是预报员都比较年轻, 缺乏基本的预报经验, 对当地的天气情况还不是太熟, 难免会出现报错天气的情况, 因此要加强对年轻预报员的培训,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真正的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达到全面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目标。

3.2.2 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健全。

不够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主要反映在不能及时的发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威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造成农民的损失。因此, 淮安市气象局应该不断的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全面的监测农作物的生长, 真正的做到为“三农”服务。

3.2.3 当前的气象服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的气象服务, 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 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应该对目前农业气象观测、监测的内容做出及时的调整, 根据当地的种植特色和需求, 扩大农业气象观测的品种, 丰富情报服务的内容, 扩大服务的领域, 提高服务的时效, 并逐步开展精品经济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

4 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巨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当前和今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 新农村建设在防灾减灾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对气象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例如: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气象科技的支撑;生态农业的建设需要建立高密度的气候监测网和更加精细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的因素是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建设选址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对区域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工程建设等的气候论证、雷电防护等工作都与气象工作密切相关。农业发展涉及到气象服务的方方面面, 因此需要不断的改进服务手段, 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充分利用气象科普知识,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 推进淮安市气象服务工作的对策

(l) 对于发布农村的天气预警和预报方面, 要继续实施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主要的传播工具, 同时也要加快实现气象信息的乡镇通和村村通, 及时地给广大农民群众发送气象预报信息。特别是要利用电视气象节目宣传防灾知识, 把气象节目做活、做细、做实, 使县、乡、镇分片预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 在建设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方面, 不断提高农村定点预报的准确率, 这就要求加快建设分布于各乡镇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实现快速、连续、自动地反映各地的气象要素, 并配合卫星和天气雷达, 快速定点定量定时的准确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为农业服务做好全面的监测。

(3) 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方面, 要针对可能造成危害的不同气象灾害, 切实加强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 切实增强雷电、冰雹等易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同时在农村广泛宣传并普及气象的防灾减灾知识方面, 在重大灾害性天气易发地区, 适时地组织村民进行避灾演练。针对淮安市夏秋干旱频发的特点, 大力发展火箭人工增雨作业, 充分开发利用空中的水资源, 减轻因干旱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和饮水困难等问题。

(4) 在开发利用农村气象资源方面, 应当充分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资料, 加强完善和细化气候资源的区划, 对特色农业气候区域进行小气候考察和评估。指导农民科学的开发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对在农村开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观景旅游等气象的环境进行细化评估, 充分利用、开发河湖特定的气候资源, 尝试性地开展农村居住环境的气候评估, 使新农村的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5) 在推广农村信息化方面, 首先要加强村级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气象局承办的农网和气象网站, 及时将各类气象信息以通俗实用的形式介绍给广大农民。培养和带动村级信息员, 并与农业部门合作, 加强有关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农民信箱, 及时指导农民抗灾自救和普及科技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部门服务于“三农”是永恒的主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也应不断调整和充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三农、服务好三农, 使广大农民满意。

参考文献

[1]陈良, 论淮安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值[J].经济地理, 2003, (02) :116-119.

[2]李洪亮,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问题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 2011, (10) :202.

篇4: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陕西省委与省政府于二零一零年提出延安领先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现,延安市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选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迁村并点,科学共享土地节约与资源,促进城镇与农村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快延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延安市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延安农村的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质量,因此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特征

首先,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现,需要坚持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健康发展道路,基于城乡的有效融合,共同进步,为城乡良好循环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便是延安市同步推进新农村和重点镇建设的缘由。延安市除了需要编制新农村建设发展计划,还需要编制重点镇建设计划,当前延安市已经编制的重点镇计划已经超于二十五个,完成了能源化工计划。另外,延安市需要促进城乡产业园区的创建,这样一来,除了可以聚集产业,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推动延安市城乡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延安市城乡的共同进步与繁荣。

其次,调节行政村和乡镇行政建制。延安市处于黄土高原,村庄规模较小,地域较辽阔,村庄间距离较远,村民居住较分散,面对此种情况,延安市政府需要基于村民意愿与实际规划,合理拆除撤并空心村与小型村等,有效结合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效结合撤乡并镇和新农村建设,基于村庄与乡镇的合理合并,行政建制的合理调整,可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统一性。

最后,创建新农村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在于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延安市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拓展公共服务项目,也就是说延安市需要将自接的服务项目拓展至农村社区。当前,延安市农村基本都已建立了服务中心,且此服务中心涉及面较广,功能较全面,创建了综合服务厅、农资超市、卫生室、图文阅览室与计生服务室,同时具备办公服务的相关设施,这无疑为统筹城乡发展中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创建多元社会参加机制,拓展融资途经。新农村的创建,需要激发社会各界与农民的主动性,建设多元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即首先需要设计科学有效的风险承担、定价机制,注重投资方利益的同时考慮村民的实际承受力;其次需要抓住相关政策机遇,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最后需要建立协调、一致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资金平台。引导相关部门依据新农村建设实际规划,发布延安市统筹发展中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资金项目融合办法,严格遵循相应要求转惠农政策与支农项目为新农村整合,主要涉及途径不乱、功能不变、各司其职等要求。因此,金融机构需要降低门槛,转复杂手续未简单手续,促进效率提升,推动货款步伐的加快,从而为延安市统筹发展中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

加快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延安市需要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将农业、产业发展视作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优先发展,设立较多的就业岗位。例如,由于延安市地面水贫乏,缺乏规模较大的蓄水工程,无论是人畜饮水还是农业灌溉都依赖于小规模水利工程,所以延安市着重建设了小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另外,还需要培养第三产业,且此第三产业要具备浓厚的农村特色,如有效结合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将生态农业旅游视作主要依托,将农家乐视作主体,从而创建一个旅游、休闲健身与生态观光相结合的第三产业群,又如选取延安市交通较为便利的农村,主动发展其物流业,以促进农村地域商贸集散地的形成。

理顺新农村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当前,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有有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但若过度作为,便会适得其反,所以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需要确立政府和农村社区的权责关系,从而有机结合政府地位与农民地位。另外,需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政府的过度干涉,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第一需要协调好农民间的关系,政府和农村社区间的关系,第二需要积极宣传与培训,促进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总之,政府对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积极选拔优秀毕业生,强化农村管理团队建设。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农村社区工作员工的支持,所以,高素质高技能工作员工与管理干部的培育较为重要。第一需要定期安排现有干部参与培训,村、镇两级是延安市新农村建设干部团队的重要力量,这些人虽然村庄管理经验丰富。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不了解农村社区功能、概念等,所以需要加强他们的工作理论培养,对于内容来说,既要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又要追求质量,促进他们工作技能的提升。另外,还需要积极引进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充实农村管理岗位的同时还能为这些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舞台发挥自身专长。

篇5: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镇党委、政府

2011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一横两纵三业四新”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抓手,力争在新型社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上有新突破,加大星级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中国黄金小镇”、“全区南部工业重镇”。

一、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抓好城镇化建设。2011年,***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今年全镇的创新项目和亮点工作,我们将按照“生产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养老社会化”的模式,推进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水道打造成***南部的中心镇。年内主要抓好2个社区建设:一是直格庄社区,总建筑面积12.7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将西直格庄村整体搬迁至直格庄社区。计划投资1700万元,新建3栋5层住宅楼,新建1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的农机大棚。通过整体搬迁,西直格庄村从此旧貌换新颜。目前,征地、测绘、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完成,工程招标已经结束,2月20日已开工建设,力争9月底竣工,年底前完成群众搬迁入住。二是镇驻地社区。一期工程将榛

子崖、卧龙、罗家屯、肖家、东邓格庄5个村搬迁至社区。首批搬迁的5个村涉及1200多户、3200多名村民。目前,搬迁方案已经初步确定,并下发了明白纸、征求意见书。下一步,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将加快各项工作推进。

二、以“四化”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今年***镇结合星级示范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将“四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推广到各村,重点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实际选好建好垃圾处理场,安放足够数量的垃圾箱或建立垃圾池,集中清理垃圾,争当全区垃圾集中处理的试点乡镇。建立完善村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维护的相关制度,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和资金保障。具体措施是: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列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的环境整治机制。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清运、绿化管护的范围和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职能,使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综合整治。

二是建立健全“四化”管理模式。净化:每个村要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箱,建立“户收集、专人管、村转运”的垃圾管理模式,及时清运村庄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沟渠、坑塘内积聚的垃圾渣土,清除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每个村要在村外设立柴草、杂物、砖瓦等集中堆放场所,全面整理主次干道、小

街小巷内乱堆乱放现象;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堆,腾退绿化用地,庭院内卫生整洁、物料堆放有序。各村要清理整治排水、泄洪渠道,保证排水顺畅,基本实现无垃圾堵塞、无淤泥溢流;对废旧坑塘要进行清淤、护坡、消毒,基本实现水质洁净、水面无漂浮物。硬化:目前我镇,村庄主要街道已实现全面硬化,下一步,各村根据实际要对次街巷逐步进行硬化。亮化:每个村村内主干道要全部安装路灯,以前已安装的路灯要随时进行维修,保证能亮、常亮。绿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空地,栽草、植树、种花。各村健身广场、社区办公室、组织活动场所周围要栽植绿化树木,达到“以绿治脏、以绿挤乱”的目标,最大限度提高村庄绿地率。

三、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力争旅游业再有新突破。

一是做大龙顶山旅游度假区。龙顶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镇***村,由***宏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9.5平方公里(14250亩),已聘请***朗建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龙顶山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方案》,主要建设竹外桃林核心度假村、北国水乡滨水酒店区、绿色农庄农耕休闲区、寻龙源山地运动营地、茶溪谷生态疗养基地、边城小镇综合服务区、龙山寺佛教文化区等七大板块。2011年将进一步完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环

境档次,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重点抓好40万的架电工程、700万元的休闲会所和办公楼工程,并在完成会所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节日黄金度假休闲旅游,营造游客休闲度假的乐土。龙顶山会所工程竣工后,初步计划由镇政府牵头,在该景区举行一场100人以上的垂钓比赛。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导、市区垂钓协会参加,四海钓鱼频道和其他新闻媒体对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做强元宝山生态农业区。元宝山生态农业区位于***镇***村,由三立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总占地3800亩,已聘请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元宝山农业生态旅游规划方案》。项目把休闲度假、农耕体验贯穿始终,将主要建设农耕体验区、户外运动区、百果采摘区、作物认领区、接待服务区等5大板块。2011年因三利集团公司进行整体搬迁,初步计划将在原建设基础上,投资80万元,新增果园面积200亩,栽植各类瓜果1万株;平整山地100亩,新增农耕体验区、菜地认领区,并设认领服务中心一处。

三是做活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镇***村,由***鑫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已聘请齐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雷公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方案》,将主要建设水景区、百果采摘区、农工体验认领区、斗鸡养殖观赏区、黑山羊养殖区、中心服务接待区。2011年计划在现有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以“水活山”的理念,高标准进行水景区的详细规划,着手水景区的建设,并对长约3.2公里的主干道进行平整、硬化和绿化。

四是做细金鹏山生态度假区。金鹏山生态度假区位于***镇***村,由金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总占地1000亩。该项目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四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即:特色垂钓、特色采摘、特色种植、特色餐饮。2011年计划聘请规划设计院对项目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并对现有的4.5公里环山路进行硬化、绿化;对6连池进行扩建改造,打造特色垂钓、养殖池。

篇6:腊口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腊口镇位于青田县西北部,距县城56公里,新行政中心距丽水市仅9公里,是离市区最近的一个镇。全镇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是

2.26万,素有浙南油库、柑桔之乡之称。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增加。人均收入达元。2006年,腊口镇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和有效载体,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加强宣传、成立组织、强化考核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及时召开镇全体干部会议、村两面委会议、全体村民大会,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让新农村观念深入民心;成立镇、村一把手为组长的两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把一批有能力、有水平、能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贤士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强组织力量;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持钩,充分发挥各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子。

二、全面实行“两沿”环境“净化”、“亮化”、“绿化”工程

1、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添臵环卫设备,改善环卫条件;2004年开工建设投资25万 1

元垃圾埋场于2006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购臵垃圾运输车一辆,增设垃圾箱327个,聘请保洁员,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处理,拆除露天厕所86个,新建公厕5个。同时加强民营企业环保监督工作,对于排污不达标、影响瓯江水质的企业,积极联系县级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环保业务技术指导和服务,并成立企业环保监督组,加强监督,保证达标排放,减少污染,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积极推进亮化、绿化工程。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加大投入,对国道沿线和各村加强绿化,安装一定数量的路灯;2006年全镇共安装路灯89盏,绿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

三、加大水、电、路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完成镇政府办公大楼建设;完成腊口防洪堤主体工程建设,增强防洪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石帆大桥胜利通车,改善瓯江南北两岸交通环境,为武洋、外洋工业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完成石帆老水厂厂改造,解决八千多人的用水问题;完成铁资中学教育集团新教学楼及石帆校区餐厅建设;西部组团供水系统工程进展顺利即将正式动工。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腊章、陈山埠至官庄、浮弋至大坑康庄路建设,格山、阳山、平斜等康庄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坑口、大坑、浮弋和腊口自来水联网工程,新建自来水管道6000多米,解决了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难、水质差的问题,新安装有线电视20个村,实施家村电网改造,实现户户通电工程。

四、2007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为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和我且“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以建设社会主义以建设社会新农村为动力,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健全村级配套组织,深入开展“十村、百村整治”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丰富村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万亩优质果基地”和“1500亩绿色柑桔生产基地项目”、“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地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发展上京、张庄等特色小水果生产带,壮大北、大坑蔬菜基地和石塔苗木基地,大力扶持发展油茶产业;三是引导农民实现异地就业,推进工业区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扶贫小区建设,鼓励偏远山区的农民下山脱贫,组织农民参加生产技能培训,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实现异地就业致富目标。

篇7:大箕铺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我镇是黄石是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镇。全镇现有24个行政村,共有省、两市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4个,其中省级2个、黄石市12个、大冶市10个。4月份以来,我镇在黄石市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对凤凰村王家湾、叶花香村叶花香湾、东角山柏树下湾、小箕铺村吕匆大屋湾、邓垅村张家湾、柳林村、高家晚村高家晚湾、水南湾村、方至畈村方至畈湾、后畈村北海湾、五里界村石家大匆屋湾、叶家庄村叶家庄湾等12个自然湾进行村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黄石市驻村试点湾村庄整治进展情况

上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一节一会”的要求,按照工作队的部署安排,结合各村实际,开展以“三清三建三改三化”为建设重点的村庄整治工作。

一是村庄整治效果明显。到目前为止,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各试点湾基本完成了年初制订的村庄整治任务。累计共拆旧房540多户、旧厕牛栏猪圈460多处,建公厕40个,墙体搓沙30万㎡、刷新40万㎡,换瓦2万㎡,硬化晒场1.5万㎡、“户户通”2.6万㎡、1600多户、通湾路10公里,改造门口塘40口,护砌阴沟阳沟40公里,新改建文化活动中心25个、运动场20个,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个(叶花香村)、改扩建1个(水南湾村)、正在建设3个(方至畈、叶家庄、东角山)。通过实施村庄整治,试点湾村庄面貌实现大变化,一大批现代村庄脱颖而出,如:后畈村北海湾投资180万元,旧貌换新颜,成为106国道上靓丽的风景,目前该湾正在实施“户户通”和旧房改造;叶花香湾在黄石国税局的支持下,房前屋后实现了全面改造,村庄整治基本结束;吕匆大屋湾通过拆旧建新,房屋布局整齐划一,青砖白墙布瓦,典型的徽派建设风格。叶家庄、石家大匆等湾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是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采取“上级扶持、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措施,加大村庄整治投入力度。经统计,上半年以来12个试点湾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其中黄石工作队扶持336.5万元,镇政府在财务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自筹投入700万元(其中刷白湾平10万元计240万元、户户通、拆旧等200万元、镇级重点工程260万元),群众自筹及社会捐助1960万余元。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三是重点工程项目强力配套。共配套省、市关于公路硬化、沟渠护砌、土地整理、便民中心、环境治理等项目20多个,建设资金高达1500万元。其中镇政府自筹配套400万元高标准护砌大箕铺大港工程,已完成7.6公里,其中高家晚至凤凰段投资160万元正在加紧建设。黄石环保局配套省级污水治理和农村保洁工程50万元项目也在组织实施。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我镇新农村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各湾进展不平衡,效果不一样;二是集体经济项目不多,集体经济仍然无太大起色;三是资金投入仍然是影响工作的重要因素。今年有效工作时间已不多,我镇将抢时间,抓进展,在较短时间内全面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少数村干部存在一种时间到、任务了的心态,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解决少数村干部等、靠、要和得过且过等问题。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发挥作用,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

二是进一步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重点是抓好当前硬件工作的煞尾,督促落后湾加快工程进度,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同时完善软件资料,各湾将建立新农村建设台帐,整理各类资料归档特别是要建立长效卫生环境管理机制,为今后新农村工作积极经验。

三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工程欠帐问题。镇政府将加大投入力度,并督促各村加大群众投入。目前各工作队已到位资金及物质拆款计336.5万元,其中凤凰村40万元、叶花香村40万元(含村小学改造10万元)、邓垅村9万元、柳林村33万元、五里界村11万元、小箕铺村40万元、后畈村55万元、高家晚村26万元、水南湾村18.5万元、叶家庄村21万元、方至畈村23万元。我们也请求市工作队加快资金扶持,帮助各村解决当前存在的工程欠款等问题。

篇8:宁安市新农村建设研究

(一) 现代农业得到全面发展

2012年, 宁安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牡丹江地区仅此一家。农业是宁安市的优势所在、形象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 宁安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 促进了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全市农村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宁安市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定位,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全面实施“123456”工程。即:把握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一方向, 加快农民思维方式和农业发展方式两个转变, 实现农业创收、创税、创汇三个目标, 发挥经济、生态、景观、服务四个功能, 培育绿色、特种、精优、多功、外向“五型”产业, 建设水利、农机、科技、商品、产业、城镇“六化”为保障的发展格局, 打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培育了响水大米、兰岗西瓜、宁古塔牌烤烟等三大品牌;建成了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全省出口蔬菜, 全省优质米、烤烟、甜菜、商品粮、淡水鱼、果树等国家和省级基地。此外, 还培育出一大批土生土长的种、养植高手, 西瓜、蔬菜、水稻等种植技术全省领先。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宁安市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搞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让农业少看“老天爷”的脸色。全市每年平均投入资金3 000万元, 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宁安市抓住国家对大型农机具投入补贴和种粮效益提高的机遇, 多元投入加快大型农机具更新改造步伐。2013年以来, 全市采取组建农机合作社、扶持农机大户、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农机作业队等形式, 每年投入1 600多万元, 更新改造农机具。宁安市以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为目标, 采取争取项目、组织社会帮建、加大财政扶持、协调金融专项贷款及引导农民投入等多种措施, 扩大棚室面积, 全市蔬菜棚室达到15 592栋, 水稻生产全部实现了大中棚育秧, 烤烟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统一育秧。

(三) 社会事业发展进步较大

2013年, 渤海国遗址晋升为全国第二批、黑龙江省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带动宁安市投资1亿元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幼儿园6所, 7所学校高标准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启动投资1.6亿元的职教园区异地新建项目。投资2 588万元实施“935”文化工程, 完成望江楼、马骏纪念馆和张闻天工作室等古建筑修缮, 新建东大街西牌楼和宁安一中牌楼等文化地标项目。启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 总数达到20项。完成20年一次的县志编写工作。总投资3.5亿元的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完成基础工程, 新改建乡镇卫生院2个,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免费为1 450对夫妇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为1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教育、卫生、文广、体育、科技、计生、社区、双拥和信访等工作荣获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扶持等各项政策措施百分之百落实到位。

(四)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强化民主抓管理, 新农村建设成果固。宁安市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村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 李洪亮、陈荣峰等一批想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走上村领导岗位, 通过“头雁”效应影响, 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了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 突出农民“四权”作用, 维护了农村安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推广了三陵乡东沟等村屯管护办法, 组织各乡镇、村屯针对村实际情况, 采取了组建管护队伍、实行“门前三包”和党员干部“包干”等措施, 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基本实现了开展一个, 建成一个, 管好一个。

二、宁安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新农村进程难以推动

近几年来, 国家为调动基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通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推行了大量的奖补政策, 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看,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利益主体, 也应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 理应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过程中, 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往往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一是部分群众存在认识误差, 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 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 自觉主动的参与性不高, 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在筹资修水、电、路等农村公共设施的时候, 农民往往不愿出资出力, 自筹资金的难度大。二是思想封闭落后, 农民参与意识不够。新农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 但多数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还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怕投入, 怕欠账, 在建设上没有动力, 导致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不高。

(二) 宏观意见明确, 基层微观操作模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部署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方针, 但是具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尚未理顺, 特别是缺乏管长远、管根本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农村建设有关法规不完善, 导致新农村建设推进难。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不适用于乡镇村组建设。目前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有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单位资质管理、职业资格认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无法套用在农村建设管理上, 从而使新农村村镇建设法规形成真空。农民建房想怎样建就怎样建, 缺乏有效的管理。二是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 导致新农村建设推进难。虽然进行了土地确权制度改革, 土地的权属基本上落实到了每个农户, 但是由于缺乏土地流转的平台及有关机制, 导致土地流转难,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举步维艰。三是奖补的机制不完善也导致了新农村建设推进难。宁安市农村基础建设欠账较多, 需要国家更多的奖励补贴, 但是由于奖励补贴机制的不完善, 在促进这些地方发展上作用有限。

(三) 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经济原动力不强

一是乡镇职能履行出现错位缺位。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 乡镇大力精简机构, 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这在当时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但改革后财权上移, 许多本不应由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 乡镇政府承担了许多与其财权不相称的事权, 镇村运行越来越显得举步维艰。导致乡镇组织服务断层、农业服务体系断线,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断档。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当前, 农村党员多是四十岁以上甚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青壮年党员较少, 党员队伍存在着严重的断层和青黄不接, 直接导致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下降, 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的作用。三是乡村债务沉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新农村建设资金匮乏。税费改革之前, 很大部分乡村背下了严重的债务。宁安市有的乡镇村级收入乏力, 村里在建设公益事业向群众募集资金时, 群众往往要求用以前的债权抵数, 导致资金筹措艰难。农村债务锁定后, 目前国家一直没有出台有效的措施化解农村债务。而同时, 税费改革后, 镇村再无收入来源, 上级拨付转移支付仅能保吃饭保运转, 根本拿不出来钱搞新农村建设。

三、宁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 增加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力度

一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应加大科技下乡的力度, 通过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 大力推动科技人员下乡入户, 把先进实用技术和各种有用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增强其科技致富能力。二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农民, 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 在加强教育和引导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生产、生活、建设、管理、考核等环节, 逐步完善动态管理、考核评比等机制, 促进农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调动农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围绕农民的现实需要,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以奖代投”, 整合各类支农资金。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 向新农村建设资金倾斜, 捆绑各种项目资金, 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这样可以形成建设资金的巨大合力, 最终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动力。二是清理农村资源, 壮大集体收入。要把“三资清查”工作作为重点, 清楚掌握村集体积累状况,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有力保证。三是加强土地流转, 转变经营方式,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四是加大共建帮建,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继续与区域内场、局、院、军广泛共建, 在共建内容上实现突破。五是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加大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导向, 财政投入, 鼓励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 点起他们建设自己美家园的热情, 积极鼓励和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建设。

(三)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坚持体制创新, 探索推进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要针对目前农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 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突破区域、产业和所有制的界限, 引导农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 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二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三是努力拓宽流通渠道, 提高农业商品化水平。要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名特优新农产品, 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对已列入试点的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 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相对集中, 逐步扩大城镇规模, 把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加工、流通和服务领域。五是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条件。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一定资金列入预算, 采取贴息贷款、补助、奖励等形式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六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强对农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 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 确保宁安市的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四) 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篇9: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发挥全民培训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力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迁安农广校作为主抓农民培训工作的单位,积极探索科教兴农的新形式、新举措,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将科技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千家万户,播洒科技火种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一是开展第一产业高技能全民免费培训。实施“122”富民工程,大力开展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全市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之一,作好这一富民工程也是迁安农广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促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迁安农广校围绕全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服务“122”工程为主线,与市就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联合,深入开展第一產业高技能免费培训。因地制宜地设置专业,根据农村实际开设了沼气工、农村经济人等8个专业;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市就业局,大力开展全民培训宣传周活动,同时,深入到各乡镇进行宣传和发动,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健全培训体系,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包乡联络员制度。认真组织师资力量,迁安农广校积极和农口各部门、科技局、建设局、唐山市畜牧局、工商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联系,请他们讲课,保证了培训质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122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强化”,首先强化引导性培训,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手段,结合“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广播电台开办的“致富之路”栏目、下乡进村搞培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和维法维权意识。其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确定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经过短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快速转变。

二、深入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

目前,迁安农广校“致富早班车”站点已达到11个乡镇103个试点村。基于几年来“致富早班车”良好的运行效果,2008年该工程被列入迁安市政府为民办的26件实事工程和迁安市29个农业重点项目。迁安农广校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制度,成立了乡镇“致富早班车”领导小组和各村广播站领导小组,完善《农广信息员管理规则》和《播放工作管理制度》等;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使播放内容更适合农村实际,迁安农广校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选择播放内容;同时充分运用现有媒体资源,下载科技信息或录制科技讲座到MP3,通过大喇叭将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为更大范围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迁安农广校在迁安电台开辟了《致富之路》栏目,为广大农民提供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务工常识。专业教师还分别在河北电台的“致富快车”和唐山电台的“金色田园”节目中进行养殖、果树、棚菜等专题讲座。

三、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迁安农广校紧紧围绕122富民工程,积极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和师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增产增收。

一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乡镇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明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学校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编印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生产。为配合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组织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每年12期,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科技集锦》等栏目,每期1.2万字左右。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印“致富早班车”《实用技术专刊》,用于丰富各村广播站的播放内容,充实科技书屋,供农民借阅。

三是为基层服务办实事目标: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服务于迁安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思路,迁安农广校启动实施了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培训教师进村,教师以科室为单位,以科长负责制的形式将全校教师分成小组,制定实施了《三进村工作实施办法》,教师负责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科技书屋建设。媒体资源进村,每个村都建立了“科技书屋”,有完备的资料橱,用于存放录音带、光盘、科技资料等,并在11个村开展了利用MP3播放科技信息的试点,同时组织教师收集编印了近20万字的科技资料,及时送到“科技书屋”。人才培养进村,学校以农村干部正规化中专学历教育和素质工程大专教育为基石,2006年首次将办学试点延伸到村,在全省率先把大、中专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

篇10: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固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1年11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固阳县2012年新农村建设、劳务输出和“收缩、转移、集中”重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等,计划打造2个新农村高标准示范村。扩大示范村规模,在万胜壕村新建230套住房,新建物流中心和高标准农家大院;在包固一级公路王圪八段规划建设容纳5000人的新集镇,依托马铃薯基地建立仓储中心。

二是加快试点村“三网”、“三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通村油路、硬化道路10公里、完成17个试点村的农电网改造和科技信息网建设;50%以上试点村完成绿化、亮化和洁化工程。三是整理置换试点村闲置住房。经过摸底调查,近几年全县新建大村庄和生态移民搬迁住房1665套,有46%属于常年闲置,无人居住。集中管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扶资金,给常年闲置有居住权房主一定补贴,置换给就近留守农户。

二、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培训工作

1、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2012年,我县要充分发挥已建立起的70多家大型劳务输出合作企业的纽带作用,搭建新的劳务输出平台,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发挥劳务输出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规范现有的各种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供求信息提供、职业中介服务等方面到位不够的问题,帮助农民工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促进农民工根据市场需求尽快实现转移再就业。同时,与更多的用工单位达成长期转移意向,订立用工合同,确保转移的稳定性,使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全年稳定转移农村人口1万人,全面完成劳务输出0.5万人、稳定转移农村人口达到7.5万人累计输出劳动力达到9.5万人的目标。

2、多方寻求用工岗位

一是搞好劳务输出招聘会,切实帮助农民工就业。经过认真筹划,我县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农民工就业,其中春节后要组织各用工单位举行一次大型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现场招聘会,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业。二是主动外出寻求岗位,并动员外出有一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的当地农民工老板尽可能的多招用当地农民工。三是利用春闲时节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市级各类培训机构深入到镇到村进行培训,帮助我县农民工取得上岗证和专业证书,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持证优先上岗。四是鼓励支持农民工就地创业。结合土地收储,积极联系有意愿者在第一产业方面投

资建厂,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同时能吸纳当地其他农民工就业。五是协调政府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我县现有企业开工生产,招用当地农民工。

3、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

2012年,针对外地用工和本市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特点,要把阳光、雨露及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重点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开展定单、定向、定点免费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对继续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的,开展各类上岗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愿意在家务农的,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2012年全县要确保培训农民工2500人,并全部颁发上岗证。

三、继续推进“收缩、转移、集中”战略实施步伐,加强农民工工作

篇11: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09年11月日)

中共戈奎乡委员会 戈奎乡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乡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乡情。戈奎乡位于绿春县东北部,距县城40千米,位于东经102°15’至102°33’,北纬22°59’至23°08’之间,东南面与元阳县沙拉托、俄扎两乡毗邻,西南与本县大兴镇相依,北面与红河县阿扎河、洛恩两乡隔泊那河相望,地处元阳、绿春、红河三县交界点。全乡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共有4486户,总人口20577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954万元,粮食总产量为78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8公斤,人均纯收入为1303元。

2、下派人员到位情况。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选派到我乡的8名新农村指导员,于2009年2月15日进驻戈奎乡,其中:州级下派3名,县级下派3名,乡级下派2名。我乡新农村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目的,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口,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管理的通知》(绿办发„2009‟93号文件)精神,我乡于2009年2月16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切实加强对派驻我乡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管理,并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乡长为组长,乡机关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

2、建章立制,严格纪律。为进一步规范我乡新农村指导员的管理,认真按照《绿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 及指导员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戈奎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任职的通知》,制定了《戈奎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指导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切实做好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政治、组织、工作纪律,做到“五不准”:不准在所在乡村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准用所驻乡村的公款吃请;不准收受乡村发放的各种补贴;不准私自使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车辆;不准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严格考勤制度,做到3天以内由工作队队长批准,7天以内由乡党委书记批准,并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7天以上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的请销假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新农村指导员交流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增强新农村指导员的工作实效。

3、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工作思路。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以“七个一”思想作为我乡新农

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一是制定好一个村委会发展思路。要求指导员帮助村委会认真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做好长远规划,特别是收集好基础数据做好项目储备库,尽量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二是选好一个项目。根据各村委会实际情况,要求指导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资金,扎扎实实为农村办一件好事、实事。如:向州、县扶贫办、县法院等部门,争取7.2万元资金,水泥222吨,塑料管2250米。新建一条2200米的农村公路;投入1.5万元建盖一个卫生厕所;建盖了150户人家的猪圈、修复全长2公里的农田灌溉水沟,发放20头能繁母猪,困难户补助100片石棉瓦;三是扶好一个产业户。新农村指导员通过培训送技术、扶产业、抓亮点等工作方式,积极扶持一个产业户,为缺科技的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发挥了以点带面的作用。目前,举办培训农村实用技术2期,参训群众达1200余人;四是抓好一个边疆党建长廊。新农指导员的下派是对村委会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一种有力补充,要求新农村指导员在村委会期间不仅要抓经济,还要抓党建,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基层党建尤其是制度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五是发展好一名党员。新农村指导员要经常深入群众,加强与群众的交流,要求至少发展一名有先进技术、带头致富能手的优秀党员,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从而增强党员队伍带头致富能力;六是调解好一个纠纷。针对农村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求指导员为人民群众调解好一个纠纷,切实为民办实事;调解纠纷时做到证据确凿,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截止目前与村委会开展联防联调活动,共调处矛盾纠纷12件,没有出现一件反弹现象;七是宣传好一项

惠农政策。新农村指导员不仅要送技术、送项目、还要送知识送政策,除了宣传法律法规,更要宣传好近年来实施的群众关注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乡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布臵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党员和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部分新农村指导员与派出单位无法完全脱钩,导致无法正常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三是部分新农村指导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队员之间交流少,集中学习难度比较大。

四、下一工作打算

1、严格考勤制度,进一步规范新农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

2、加强请示汇报,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3、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指导员的沟通、交流和学习;

上一篇:用平凡的事迹 谱写人生最美的乐章下一篇:异性相吸的十大绝佳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