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2024-04-16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精选6篇)

篇1: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发布时间:2014-12-24 18:53:00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14年12月8日在深圳大学拉开帷幕。活动内容包括全国中小学音乐优秀课例现场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及专家点评等。我很有幸的前往观摩。这次优质课整个教学改革意识增强,课型特色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几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体育馆内场场座无虚席,每天我们都是为占上一个最佳位置一大清早就起床了,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欣赏课8节、唱歌课8节、综合课5节)着实让我过足了瘾,真的是享受了一次幸福的视听盛宴,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例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还有《打枣》中老师的唢呐演奏、《美丽的夏牧场》中老师的范唱水平都显示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惊,精彩迭出。第三、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制作、歌谱制作新颖、在学生聆听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

第四、专家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大赛组委会邀请的专家评委都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主编以及来自各省的一线专家评委。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竞赛课进行了点评,更综合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现场培训和现场答疑解惑。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建议是: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规律。对竞赛课不要过度设计,要讲究“大道至简”。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嘉幸教授对音乐课中的体验与认知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认知是伴随体验出现,认知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体验是检验认知的标准”的观点。提醒教师注意从学生出发,重视音乐体验的教学方式。

这次观摩活动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去学习、借鉴。我们应该广开思路,把专家的点评看作是对教学的一种“诊断”,使我们了解每一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从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与教学水平,不断加强自身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要与时俱进。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篇2: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一、推荐对象和推荐办法

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普通中小学在职、在岗音乐教师。已获得过本项活动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本届活动。推荐对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理事单位统一推荐。

二、推荐要求

1.推荐课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注重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展示本地音乐教育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

2.推荐课须使用经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教材。

3.推荐课须是一个完整的课时,第一课时或其他课时均可。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45分钟。每节课可以有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一个指导教师只能担当一节推荐课的指导。

4.推荐的高中阶段课,仅限于“音乐鉴赏”必修模块。

三、报送要求

1.报送材料及要求

(1)纸质“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推荐课登记表”一式两份(每课一表,登记表可自行复制),表格需加盖学校和省级报送单位公章;纸质详细教案及教科书中相关教学内容复印件,一式五份;统一邮寄至下述地址。

(2)电子版“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推荐课登记表”、推荐课视频、电子版教案统一储存于U盘内,以快递方式邮寄至下述地址。U盘内每一份材料的文件名称需标注清晰,注明省

份、学校、年级、课名以及报送内容名称,如:**省**学校*年级**课登记表/教案。

(3)推荐课视频录制要求:视频需采用高清技术录制,分辨率需为1080P;视频与音响须同步录制,并要确保良好的音响效果,教师与学生的声音均要清晰;视频内容中不要出现所在地区、学校和指导教师的姓名。

2.报送截止时间:2014年9月31日(以邮戳为准)。

3.报送地址和联系人:报送材料寄至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邮编:100010;收件人:林珊珊;联系电话:***,010-59757229。

四、奖项及组织工作

此次观摩活动分为录像和现场借班授课两个阶段。在各地推荐的录像课中选出入围课到现场进行借班授课和观摩。

1.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指导教师奖(获一等奖推荐课的指导教师将颁发指导教师奖)。

2.由主办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评委会,对推荐课进行评选。

3.本次活动评选结果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发文,并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公布。

篇3: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一、从送评获奖数量统计看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第一届 (2004) 收到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录像课中获奖的有107节 (不含辽宁、新疆、宁夏多报送的课) , 其中广东、新疆、北京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报送了中小学各2节;浙江中学2节、小学1节, 甘肃小学2节, 海南、云南小学各1节;陕西、青海、西藏未报送。共计小学55节、中学52节。第二届 (2006) 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1个省级行政单位选送体育录像课, 获奖设计为238节。第三届 (2008) 收到全国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送评的体育录像课, 其中获奖的为550节, 其中小学录像课242节, 初中录像课162节, 高中录像课146节。第四届 (2010) 收到31个省级教育部门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第五届 (2012) 共有30个省级教育部门参加了体育录像课送评, 其中有539节获奖, 自定内容优秀体育课454节, 分别是小学186节, 初中145节, 高中123节;指定内容优秀体育课85节, 分别是小学28节, 初中26节, 高中31节。从以上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各地教师对观摩展示课的重视程度呈现出逐年递增, 这也说明了各地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具体如下:

1.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整体稳步推进

从五届展示与观摩活动来看, 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正沿着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的道路向前发展。各地报送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都体现出了当地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在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应用并有质的提升。同时,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挖掘开发。研究认为, 2004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之路出现了反复、曲折、迷惘等现象, 但教改还是坚持了下来, 且改革正向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的趋势发展。

2. 体育观摩展示活动有利于教学改革

从以往四届展示观摩活动的举办来看, 活动激发了一线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尝试和总结的积极性, 促进了当地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 为全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数据。同时, 通过集中展示与观摩提高了体育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设计能力等。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体育骨干教师们通过活动期间的交流相互提高, 把一些好的方法带回到当地并通过自身的优势加以影响和带动, 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也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发展。

3. 课改理念得到了一线教师高度认可

以每一届的展示与观摩活动的组织与举办来看, 参与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可度都非常高。认为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教学发展中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将这一环节处理好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欣慰地看到一线教师正以不同参与方式和表达形式进行着体育教学改革, 并且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注意的是, 从活动的现场以及送评的教学录像来看, 一些地区、一些教师中存在理念先行实践滞后的事实, 笔者认为这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教师都能理念和实践同时进行, 那样的要求也是不现实、不符合实际的。

4. 个别地区教改存在形式化现象

在我们看到成果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个别地区、个别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出现了过急、过于形式化。我们说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教学理念上的支持, 同样也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那些注重业绩、注重花哨的体育教学改革都不是我们想要和想看到的, 我们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体育教学改革。同时分析发现, 有些教师在教学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自身不知如何继续发展, 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身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体育教学改革, 没有掌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时一些地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知识、理念等不能及时获取或者进行专题培训, 导致了相对滞后的现象。

5. 教改的有效性提升途径需进一步拓展

目前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手段主要是专题培训、示范课、观摩课、教学设计比赛等, 这与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有一定距离, 应该加大途径与手段的进一步拓展。比如, 网络这一现代媒介该如何运用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从设计指导思想的变化看教学设计的发展

每一届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都非常紧密地贴近当年的体育课程改革, 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因此, 通过分析每届获奖的录用课的设计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在这一时期的教学设计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2004年所举办的第一届体育录像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其主要的设计指导思想是贯彻“健康第一”, 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运动情感体验;注意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学习评价体现多元化。[1]2006年所举办的第二届体育录像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深入贯彻‘健康第一’, 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2]2008年所举办的第三届体育录像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特点概括为:普遍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法手段实用、有效, 教学步骤明确、清晰;重视运用学习方式的目的性与实效性果。[3]2010年所举办的第四届体育录像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特点可以概括为:更深入地贯彻“健康第一”, 突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主体性;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教学步骤清晰、合理, 教法手段丰富、有效;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讲求实效,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合理利用与开发。”[4]2012年所举办的第五届体育录像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视体育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 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习过程较为流畅、规范。[5]

通过上述5届展示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的特点变化分析来看, 从2004年到2012年的8年当中, “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始终是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中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讲, 这个理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头脑中, 并且通过录像课也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不仅如此, 通过指导思想变化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技能从被忽视、冷视, 如今又得到了回归, 但这次回归不是简单化的, 而是一次根本认识上的转变。情感、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为当今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师教学目录设计的主要内容, 合理化与科学化的体育教学设计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三、从观摩课存在的问题看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 存在的问题

第一届中主要存在“关于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表述问题;关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有些参评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追求外在的形式较多, 对实际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有些参评课, 在课程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1]。第二届中主要存在“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上还存在某些偏差, 特别是在如何对待运动技能教学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 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2]。第三届主要存在“有些课的课堂教学气氖显得不够活跃;组织教法有待改进;有些教学目标的制定仍然过于空泛, 不明确、不具体, 难以进行检查评价;有的教案对运动负荷没有做出安排, 在实际操作中力度也略显不足;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 有剪切拼接的痕迹, 还有的存在反复演练的迹象。”[3]第四届主要存在“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目标不准确, 表述不规范、以教学内容代替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 重点不明确、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有些课的主教材难度偏低, 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幼稚化的倾向、有的课练习次数和时间安排不适当、有的课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教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明显, 有的形式大于实效、为课和教材命名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4]。第五届呈现出的问题主要有:教师设计缺乏对学生和教材的有效分析, 选取的教法实施难度较大有些不切实际, 器材场地利用率不高。[5]

总之, 综述5届教学观摩课的教学设计表现出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教学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淆;教师引导、启发、调动学生不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师讲解语言欠规范性、准确性、精练程度和逻辑性;教学评价存在虚假、空洞;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课堂常规注意不够;器材设施利用有效性不高等。

2. 提高策略

(1) 紧跟课程改革发展, 修正设计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标志性活动, 只有跟随其变化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修正, 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下体育教学改革需求的好课。笔者认为, 我们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成与败、得与失, 应该持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即正确的体育教学改革观。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体育教学改革, 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体育教学改革。因为, 改革就是一种尝试, 一种有目的、有要求、有机会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 但关键看如何对待及时解决。例如, 教学目标设计上, 要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力争实现其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相结合, 落到实处, 不能泛化、虚化。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满足四个方面:对象 (写明教学对象) 、行为 (学习以后, 学习者能做到什么) 、条件 (完成行为的条件) 、标准 (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

(2) 吃透教学设计理论, 丰富设计思路方法

目前, 体育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问题表现在缺乏必要的设计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 尤其是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一些具体内容与技能, 这就导致了其无法满我们的教学需要。教学设计者受自身教学经验的影响较大, 而对于新设计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导致了新理论不能有效地影响其体育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不能对其给以高度重视, 也没有深入地对基础性教学设计理论系统性的研究, 虽然已经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 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总结与提炼。例如, 加涅教学系统理论中的9个教学事件, 对于我们进行设计就非常有启发。理论内容具体为: (1) 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 ; (2) 告诉目标 (激活监控程序) ; (3) 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原有相关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 (4) 呈现刺激材料 (形成选择性知觉) ; (5) 提供学习指导 (进行语义编码) ; (6) 诱发学习表现 (激活反应组织) ; (7) 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 (8) 评价表现 (激活提取和促成强化) ; (9) 促进记忆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

(3) 多方拓展提升渠道, 力争做到设计四多

提升渠道是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途径与方法。本文认为, 目前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渠道有教研活动、专题培训、校本培训、网络研讨 (QQ群、博客圈、论坛等) 等。而设计四多是指教学设计上教师自身要做到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多交流。多思考, 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漫长路途中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多思考。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不断地思考我们自己才有机会发展, 对体育教学改革才有利。多实践, 是指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践是检验改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教师们不断地实践, 去检验自己的设计是不是适合体育教学实际, 否则只能变成纸上谈兵。多总结, 是指将体育教学改革中获取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加以总结与提炼使其成为日后研究者的宝贵参考资料。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对所从事研究负责的表现, 我们需要这种敢于总结的精神, 尤其是失败的原因总结。多交流, 是传递信息、进行总结、提取经验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彼此间真诚交流、毫无保留的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与建议, 指导我们从事体育教学改革。

总之, 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一件意义深远、道路艰辛的事。体育教师要抱着一份对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去逐渐实现。

参考文献

[1]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http://blog.sina.com.cn/sunyingjun1025

[2]宋尽贤, 赖天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体育教学, 2007 (1) .

[3]宋尽贤, 赖天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http://www.pep.com.cn/peixun/xkpx/peixun_13

[4]宋尽贤, 赖天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中国学校体育, 2010.

篇4: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在才艺展示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才艺各具特色,真的很棒。有一位老师把朗诵,唱歌,跳舞融合在一块,很具特色。还有一位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他还和全班学生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体法作品集。我相信这一个班的学生将来的字肯定都能写得非常的漂亮。从小让学生们把字练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非常重要。我的字小时候没有注意写,现在还得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写字,毕业之后要去教学生们学语文,如果老师字都写不好,怎么去教学生们写好字呢,一个好的示范真的很重要。

最精彩的还是课堂教学展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习他们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问题:

(1)上课关注学生写字的老师不多。小学期间抓好写字很重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很重要,但是这场比赛中,大概只有五位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有一位老师在写字时,让学生们伸出小手一块跟着写,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笔顺写错的几率。还有的老师画田字格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位老师做了生字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排位置,找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老师范读课文的太少。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有所示范,在学生去感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示范朗读,这样学生容易更好地把握感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情,自己去读,这样时间长了不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一些指导,多做示范,学生才能把握好感情,读准语气,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关注文章写法的不多。一篇课文有必要带若学生去关注写法,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去更好地感知,也有助于以后自己的写作。有一位老师在上《北京的春天》一课时,在黑板上列了一个表格,这张表格贯穿了整个文章,把一些事情都概括总结了,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举办这样的大赛,真的很有意义,参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学习着,我们也在观摩中不断地学习着。当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素质教育要靠一大批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去实现。大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平台。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丰富向我。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去做一个德高身正、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品位高尚,对学生有爱心的人。

声情并茂地朗读,端正规范地书写,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敏捷的教学点评,这些我想也正是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自省,要日积月累,在教学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5: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三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体育馆内场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着实让我又过了一把瘾!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无数音乐专家的智慧。每节课的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着始终。听课中,场内时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都是为台上上课的孩子们和老师精彩的表现喝彩!

此次的赛课关于班级合唱方面的题材较多由此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未来班级合唱教学急待我们进入实施。其中《花蛤蟆》《牧场上的家》《晚风》等都是很好的合唱课。通过观摩这些课,我对班级合唱教学有信心。原来,班级合唱课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只要我们有方法,用心去做,是能够完成的。

还有这样几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一、《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解翔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老师身穿农场工作人员一样的衣服,非常抓人眼球;其次她开场用吉他伴奏来了一首自创歌曲,立刻把全场老师的注意力全转移到她身上。课上,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也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会歌曲上,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表现中,在与老师的合作表现中学会歌曲。同时解老师上课非常放得开,也善于表演,最让人佩服的是她非常个性的钢琴伴奏,看得出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并且她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最让我敬佩的是她是短短的几分钟能让孩子吹出动听的乐音,并且能够给歌曲伴奏。很遗憾,在最关键的时候跑去了洗手间。希望光盘能快快到达我的手上,让我再次好好学习一下。

二、《打枣儿》

《打枣儿》是重庆市巴蜀小学的马红磊老师上的一堂欣赏课。这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老师,唢呐、功底了得,还会咔腔和口弦子。老师在开头以展示自己的特长乐器演奏开始,深深的吸引抓住了学生和观众。然后分别介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体验乐器。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也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语言准确生动,没有多余的废话,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指向,整堂课都在学生的体验,发现和表演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瓷偶女皇》

《瓷偶女皇》是北京的丁XX老师上的已经音乐欣赏课。这位老师善于挖掘教材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她的特点是语言规范,提问具体有效,指向性明确。在教学中老师采用了对比聆听的方法,从音乐要素力度、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聆听和分析。

四、《赶圩归来阿哩哩》

这是XX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第二课时创编题材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这是节紧紧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有效创作教学的课例。刚开始,老师朴实的开头,让我对这节课没有多大的兴趣,渐渐的随着课程的深入,老师和孩子们渐入佳境,也越来也吸引我了。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表现。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喜欢的爵士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同时,改编时还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在师生的合作中高效完成了歌曲改编。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了得,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给了我们唱歌课的不同思路,这样的创编是学生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和有益于激发学生创编热情的,是高效的。这堂课也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篇6: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题记:

一只贝因为痛苦的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的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杨屹

10年10月19日至21日,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银川市人大会堂举行。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和刘荣红主任有幸参加了本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听课,聆听了来自全国各省推荐的优秀青年教师的优秀课例。现在已经是第八届了。其实阅读教学大赛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赛本身,一个是通过比赛作为一个依托,他传达了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声音,对中国小学语文的方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每一次小语的盛会,小语的大赛,都会对全国小语的一线老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再有了大赛的课是我们各个省市在研讨交流自己的课改成果。所以我们都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够学到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我们也是抱着这样的思想出发的。

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主要精神是崔峦老师推出的“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点评课标准”。“一个转向”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个中心”是指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要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点评课标准”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而本次阅读课观摩课实现了一个走向,增强了四种意识,体现了观点关注。

一、重视语感的培养,“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而“读”就是对积极最有效的刺激。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孩子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浙江阳光学校的罗才军老师的《伯牙绝弦》,老师用他那雄浑有力的男中音读出了古文独特的韵味,也让学生在古筝的音乐伴奏下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现场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被罗老师带入到了古文中,全场静悄悄的,人们在静中感悟,在静中完成一次情感的升华。课已经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罗老师的课中,沉默片刻,掌声骤起。

二、重视年段目标。重拾,凸显并强化了“工具性”效能是当前语文又一个转身。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一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争论的一个焦点话题。传统的经验,总是以二维思维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论争。其实,阅读文字,就是阅读世界的过程。语文当然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休现了着工具性。人文性发挥着特殊的工具性作用。另一个层面,不同的篇章具有不同的文质特点,或侧重于工具性层面,或侧重于人文性特点。我们不能机械隔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这次赛课来看,对新课程中过分重视人文性的现象作了纠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同时根据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目标,突显并加强了工具性教学。特别是低中年级的课,体现了关注字词教学的落实。我们鲜明地感受到老师对于重点词语的教学,对有些生字音形意方面的教学力求扎实到位。高段的课,如《小兵张嘎》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浏览2-5自然段,思考张嘎为什么当小兵?浏览6-11自然段,思考当兵以后干了些什么事?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能力。又如结合课文内容,渗透详略描写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品评、理解人物形象,渗透了这样的方法: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关注少不了;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更重要。本次教学观摩活动鲜明的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在去除浮华,追求生动而又扎实的课堂。课堂是师生、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

三、重视练笔,“写”中感受生命的拔节

这次听到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在郭蕾老师的《小兵张嘎》一课中,郭老师让学生把看到的张嘎的无声视频用文字写下来。在罗才军的《伯牙绝弦》一课中,老师说:伯牙怎么感慨自己得遇子期的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学生的情感在“写”当中得到了释放。教师能适当地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表达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这样他们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勇气,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师生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个性化的阅读乐趣。长期的实践,必定会让他们树立个性化阅读的信心,促进阅读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写的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问题与反思:

归纳梳理如下:每次的这种教学研讨活动,都是围绕着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困惑点等问题,以任务作为驱动,以课例作为载体,大家起来交流、研讨,反思、总结,教学反思《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感》。因而呢,研究成果也必将成为推进我们小学语文改革进程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当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从人力资源的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这种进程中,在信息化高速这种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他是不是能够学得过来?他现在要面对明天的日益激励的竞争,他更需要的是一定是他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他不竭的动力。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说,当我们研究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一命题时,我认为这个命题,对于小语人而言,它更高屋建瓴,更审时度势。因为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已经成为人类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第二方面,课例启示。

学会知识,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先来关注学什么?我想呢,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生命活动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仅孩子是在认知,是在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它还是我们师生互动的一种生命的展示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就来想,一个个四十分钟是孩子们的生命的活动的进程,那么生命无价,童年只有一个。我们不能用孩子有限的童年时光,用获取增长知识,技能的黄金时光去交换低效、低质的课堂。这个天平平吗?这个交换等值吗?我想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命的意义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孩子到底应该在四十分钟学习什么?那么他应该学需知,学未知。学需知,那就是学习他应该学到的东西,学什么,那么就按照我们的课程标准,来落实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我想,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高效的达成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个也是应该引起我们广泛关注的,来关注我们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质量。课时目标确定了,最后达成了吗?我们检测一下,我们关注一下,我们的课程目标是高效完成的吗?那么第二方面,学孩子没有知道,不知道的东西。那么我想呢,我们就应该关注孩子最近的发展区,用我们最宝贵的这一个个四十分钟,用在解决孩子的学习的困惑点上,学习的难点上。其实呢,从认知学的角度,教学设计,它分上限设计和下限设计的,那我们来看下限设计的教学是,如果我们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定向给孩子已经成熟的一些认知水平的,这样在孩子没有发展的区域,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那么你的教学设计,设计得再巧妙,你的特点再得当,也只能属于下限的教学。

因此,《石榴》的一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一方面,她关注了学情,给予学生的预习的起点,理解的起点,在这儿点拨提升,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示。

关注怎样学。提出让我们的孩子扎扎实实的学,情趣盎然的学,触类旁通的学。

1扎扎实实的学。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大家普遍感受到,在课堂间让我们孩子的读书时间更充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孩子能有这种安静的时间,潜心的阅读,如《匆匆》等许多的课例,出现了连续3到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的读,安静想,拿着笔,这种批阅式的,这种批注,显然增加了阅读理解的程度,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具有深刻性。诸如《活见鬼》《钓鱼的启示》《蜀鄙之僧》《送元二使安西》《愧香五月》等课例,展示了或整体,或局部,学生从不会到清楚,从不懂到明白的这个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更是将讲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读悟给合。都给了一些非常好的启示,给了我们非常深的印象。那么通过这些课例呢,我们感受到这些课在展示认知的过程,在体现学习的规律。

2情趣盎然的学。在课堂上我们只看到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一种阅读的活动,不断变换着的一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确确实实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要培养学生持久的,稳定的这种阅读兴趣,还需要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不是仅仅对于手段和方法感兴趣,这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那些他想知道又不知道的东西。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经常玩电脑游戏,那么为什么这种电子游戏,对孩子有那么多的吸引力,我们来看,电子游戏也有失败啊,他也有闯关失败的时候,他也为什么他那么的痴迷,那么的乐而往返呢?那么那就是游戏他具有未知性以及挑战性。所以说在这种课堂下,在这种观摩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课例,比如说,《称赞》《老人与海鸥》《杨氏之子》等等,去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去引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的欲望,都觉得非常好。尽管呢有的提问呢,这种环节呢,质疑的环节,还只是一个形式,问题提出以后呢,就把问题鼓掌之高搁,就把问题放在那里了。但是毕竟,我们在进行着观念的转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方面,让我们的孩子触类旁通的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正所谓“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还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等等等等。那么我们在这些观摩活动中也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像《滴水穿石》等更多的课例,都在关注着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形成。虽然有时是点滴的,有时还不太完善,但是我们欣喜的感受到他的变化。那么其中,《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呢,概括课文指导内容的方法指导的非常扎实,非常的到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方面,推进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教学行为应进一步跟进;建议二,目标序列需进一步探索;建议三,教会学习的角度和力度要进一步加强。

先说第一建议,教学行为应进一步跟进。我们常说“观念决定行为”,这次研讨活动的16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清晰入目。但是本次会议上,还是看到了这样的现象。现象一:低年级年段目标,重在识字写字,但发现用在指导实际字形上的时间,普遍偏少。中高年段,让学生动手练笔的设计的并不多见,只有《天鹅的故事》《桥》《巨人的花园》等几个课例,还看到有的教学设计课时的容量过小。现象二:有的教师,语言依旧过于强势,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我展示,难以引领学生静心的品读,自主的学习。现象三:串讲串问,逐句分析,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还在不停追问现象,依然存在。那么我们看到课堂上有的老师在不停的提问、追问,板书、板绘,范读、领读,在学生间往返的穿梭,整个学习过程老师就像《盗梦空间》里的“盗梦者”一样,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在左右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多元的理解,个性化的表达,无从谈起。

建议二,目标序列,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已经知晓了学段目标,而对于具体的目标,特别是语言训练目标,目前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人文性。然而,构建语言训练目标序列,确确实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老师们,它有设计语文整体的,有设计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并要按照一定的序列展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因而呢,目标体系的形成绝不能一蹶而就,是我们更长的时间内需要研究的方向,要求我们进一步的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探索。

建议三,教会学习的转向力度和角度要进一步加强,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是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超越。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期待实现华丽的转身。因此,鼓励创新成为本次研讨的核心关注点。那么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羁绊,今年教学观摩活动将用否定“内容分析式”教学的方式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顽固的魔障,但遗憾的是,可能是由于赛课等客观原因,我们本次的转身,还处在犹豫中尝试,尝试中徘徊的状态,未能有大胆的突破。

上一篇:政治生活复习教学设计六下一篇:某某小学办学成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