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学习总结

2024-05-05

华师大学习总结(精选8篇)

篇1:华师大学习总结

树立新理念,付诸新行动

----华师大学习心得

莘县第二中学

常丽华

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素质教育的诸多困惑,我荣幸地和其他70多位同行一起走进了华东师大,我们触摸到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短短的11天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阅历,在培训班上,让我们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在华师大的十多天里,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吴亚平教授所做的《课程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有着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校长所做的《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华东师大胡东芳教授所做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等讲座以及来自美国塔尔沙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涛教授对《师生沟通的艺术》的解读都非常精彩。在此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让自己对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剖析与反思。特别是徐阿根教授讲座中关于“教学特色的形成与规律”及王斌华教授讲座中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等的相关内容,让我感触至深,颇有所思。

下面我就从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专家教授的几句话为切入点,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及想法.一、“课堂导入不科学,导致学生思维死亡。” 这是华师大听了一万多节课的吴亚萍教授的一句话.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 7 要利用正确的导入技能将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的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导入要精心设计,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可操作性是联系师生与导入内容的桥梁,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导入技能在如今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而且其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掌握良好的导入技能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师技能。导入技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必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与应用。

二、培养怎样的生命: 幸福而造就的生命? / 7 痛苦而毁灭的生命?

毕业于哈佛大学,如今在美国塔尔沙教育学院任教的王涛教授,他的课像春雨润物一样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教育孩子的原则、影响情商的五个因素以及教师如何尊重孩子、用心去爱孩子、并用严格的规矩去规范孩子等。王涛博士在谈到教育的核心问题“满足需要”和“坚持原则”的关系时,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播放了《Monty驯马的启发》视频,“一位真正的马语者”,这个视频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教育工作与之的相通之处。

首先,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和驯马道理是一样的,就像“马语者”对待野马的耐心,我们作为老师,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先进入孩子的世界,跟随着孩子的方向,关注他,观察他,给孩子接受的时间和空间,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和她交流沟通。

其次,对孩子的爱,从尊重开始。短片中的马语者,他的驯马方式和祖祖辈辈留下的方式不一样,丝毫没有强制,没有野蛮与服从。他对马儿的爱是建立在对马儿的尊重的基础上。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在我们爱心的感召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向善、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进取,但是想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的强制与服从。是不是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不是真正的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是到了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另外,王涛教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们经常从新闻媒体听到一些青少年因为一些琐事自杀或者沦为杀人犯,令人相当震惊。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

所谓情商(EQ):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当代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

那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 7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学习没兴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学习上的压力,居然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由此可见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也证明,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情绪呢?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方面)。

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并回忆自己曾有哪些类似的不良情绪及被不良情绪缠绕的体验和危害性。

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听音乐、散步等)便情绪得以缓解。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承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4 / 7 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请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鉴此,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对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以上述三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情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是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徐校长认为,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从整体上看,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凝结和独特的创造。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错了。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这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徐校长提到了教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其中两个就是:

1)教师在具有一般教师共有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着于众不同的个性,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风格。/ 7 2)是指教师有很高的教学质量。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教师,同时,在教育教学的某人方面体现很高的或处于领先的水准。

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

教学风格的第三个体现,就是在语言上。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凭借语言碰撞、交流、沟通的。是语言让人类变得如此强大,这个世界上最高效、最简洁、最厉害的武器就是语言。

老师们锤炼自己的风格,要从改造自己的语言开始。不管你是教什么学科,都一定要让你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你的语言形成一种场——当你讲话的时候,紧紧吸引着学生瞪着眼睛聆听。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发现。一个老师,要善于发现自我:我的性格优势,我的知识结构,我的能力特点„„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每个生命亮点,这是形成你风格的物质基础。

另外,就是要创造。首先,在文本解读方面,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你一定要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你不能对常规的教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解读,你就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步,对教材有了个性化的的解读和发现,然后就是要创造个性鲜明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解读和发现。第三步就是语言。我们天天在教课,我们天天在说话,我们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什么特点,什么风格。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懈地努力。

四、做个会搞研究的教师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天天跟牛人在一起,你想不牛也难。”在华师大6 / 7 我们就领略了一位“牛人”级人物——胡东芳博士的风采,胡东芳博士作的报告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他的报告很有特点,确实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科知识生活化。”一天下来,参训学员都听得津津有味,“胡说八道”的胡东芳博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东芳博士先以“苹果里有什么”为例,向我们阐述了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从好奇开始的道理,接着从了解困惑:正视学校教科研常见的四个问题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选题的方向。

“抓住关键:体悟学校教科研的关键词”是胡东芳博士讲座的第二个大的方面,“研究需要横切苹果,研究需要解决真伪问题。”一个个关键词句让我们受益匪浅。

“巧练内功:把握初稿研究的五大秘诀”——学会“骄傲”、学会“抄”、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创新。和实施教科研的两大策略——“黑马效应策略”、“商榷效应策略”具有极强实用价值。

“追求成功:实践try哲学”更让我们深受触动。Do you try?只要你不try,你永远不会成功!”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总之,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今后,我会树立新理念,付诸新行动,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锐意进取,努力当一个素质教育体制下的好教师,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为幸福而造就的生命”。我也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7

篇2:华师大学习总结

2009年9月10号,我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第二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培训》。这一次到华师大的培训,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基础教育的诸多困惑。现将9月至1月培训作一个简略的总结。

一、感受华师大

当坐了两天的火车早已疲惫不堪并对上海以及学习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猜测时,没有想到华师大的张老师和我们化学班的班主任韩老师早已等候在火车站,想想晚点的火车、热情的迎接,心里踏实了许多。让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到宿舍并享用早已打好的开水,简单的洗漱晚餐的安排以及车上的介绍和车下的叮嘱。从吃住到出行、从生活到学习想的那么周到细致,有了这些帮助和提示让我们快速地融入到后来的学习,这一切是张老师给与我们的照顾,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对我们的关怀。从这一刻起,我想一年的学习也许我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但我可以感受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不能得到质的飞跃,但我可以整理心灵的碎片。想起几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自以为处处在为学生着想,在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在为学生的将来而奉献,现在细想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做的很不到位。读到李镇西说“教育不仅仅是爱和智慧的奉献。”我的心为之而颤动。

二、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当我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彷徨和迷惑,当我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楚明晰,这次的新疆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教育大师、专家学者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很精彩,每一节课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每一堂课都有扣动我们心弦的时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风格,时而轻松愉悦、时而沉重难释,却始终围绕教育的主题。无论是冯大鸣教授、戴立益教授、单中惠教授、王建军教授、王斌华教授、席居哲教授、赵其坤教授、李伟胜博士、黄向阳博士、吴亚萍副教授、周彬副教授、王洁副教授、胡东芳副教授、以及上海各名校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新人文精神建设与基础教育改革到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趋势、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到提升课堂教学品味、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到特级教师论名师成长轨迹、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到课程与教学改革前沿、从课堂观察与分析到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从学科知识讲座到教育教研、从德育到班主任工作、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我们天天在教学,可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却不知道有哪些;课堂上我们都说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却不知都用了些

什么方法,方法的教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心理学依据是什么?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是什么?所以,这次学习的第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太差了,一是平时只知道埋头上课、批作业、谈学生,都没有好好总结自己都做了什么,停留在实践的层面,没有总结提升。二是对于教学理论方面的阅读量太少,也总结提炼不出什么。所以,自己要加强阅读、多思考,不能只做教书匠。

当今的年代是竞争的年代,当今的社会是发展迅速、知识膨胀的社会。时时刻刻都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在这日新月异的崭新世界。必须让我们教师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去获得知识,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让学生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与掌握而缺乏深一层次的质疑,作为学生似乎从未想过那些浩瀚如海,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那些公式、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那些知识的本身存在着什么价值?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一个多月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很大。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深切的感觉到新课改后的教材确实符合高中教育的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这在必修模块中体现的很充分;二是为高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这在选修模块中体现的很充分。这样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的不同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要求,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是符合学生认识和身心发展规律的。

三、专业课程学习从10月中旬我们回到化学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化学系开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绿色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中学优秀化学教师讲座、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化学实践工作室展示等课程。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讲解使我触动很大,很有收获。一方面使我们原本模糊的知识变的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处理后的教材,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而且教授还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要讲到什么程度给我们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对我以后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自修

这次的培训让我重进大学校园,重温大学生活。我想同一条路每个人走两次的话都会有不通的走法与感受,我将怎样安排我的时间,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网络的便利。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和教育书籍,学习名师很宝贵的方法和经验,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原来没想到,或想到了而没有关注的问题现在开始关注了,如对教学内容本体的追根溯源,就是对学科的思考,多考虑一些学科方面的问题。学科内容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学科价值是什么?它蕴涵的学科思想方法是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建这个概念,建了这个概念以后对学科有什么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

再一个就是对教学对象要从认识层面去进行思考,学生的认识

脉络到底是什么,认识的关键点在哪,障碍点在哪里,这都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所在,而这些都是我以前不太关注的问题,以后我也要开始思考这一方面的问题了。对高中的教学也不是只强调知识目标,而是要注重三维目标共同发展了。

在这一学期中,对于专家精彩的讲座、高深的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或吸收;但培训中,让我领略到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让我真切体验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道理。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

刘成国

2009年1月6号

华东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刘成国

篇3:华师大学习总结

踏板操, 也称有氧踏板操 ( Step Aerobics) , 1968 年起源于美国, 并很快风靡世界。踏板操作为一种健美操的形式, 在国际上日益成为较时尚的健身、减肥运动。虽然踏板操属于有氧舞蹈的一种, 但它并没有要求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动作简单易行, 更适合于男生居多的体育专业的高校学生。而踏板操在新疆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的开设状况并未普遍存在。如果在高校课程中开设此项课程, 将更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编能力, 并且能够为踏板操有氧运动培养人才, 更好的推广阶梯踏板操运动, 使踏板操有氧运动受益于更多非体育专业的人群。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体育系选修踏板操课程的60 名学生。

1.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踏板操在高校的开展情况, 以及踏板操的学习效果等文献资料。

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及学生整体对踏板操课程的学习效果与评价。

参与观察法: 进行一学期踏板操课程的参与学习, 进行现场观察与记录, 了解学生整体对踏板操的学习效果。

访谈法: 从整体学生中, 选取典型的对象进行访谈录像并进行分析, 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对踏板操课程的学习效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 学生基本情况分布

2015 学年春季,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体育系选修踏板操课程的学生共计60 人, 共发放问卷60 份, 回收问卷60 份, 问卷回收率100% , 整理数据得出学生基本情况分布见下表1、2,

注: 师培生是入校后经过一系列考核后成为师培生, 与大陆地区师范生相似。

在参与踏板操课程的60 名学生中, 根据学生平均分布的情况, 选取了具有群体代表性的9 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选取学生基本情况见表3,

2. 2 学生整体踏板操课程的学习效果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 整理数据 ( 见表4) 得出学生对踏板操课程学习效果的整体满意度为80% , 整体满意度较高。在“对自己在踏板操课程的用心度的满意程度”中有31. 7% 的学生表示中等, 针对这一现象, 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每周一次踏板操课程的课时量较少, 再加上平时的学业较重, 导致可用在踏板操课程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因此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 完善的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排除了外在环境干扰带来的不良效果; 教学内容以学生个人创编和团体创编为主, 因此学生整体学习踏板操课程的积极性较高;参与过程中, 运用观察法得到, 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分小组学习,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信心, 并且师生互动的效果很好, 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方式都很赞同, 从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学习踏板操的课程内容, 更重要的学习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评量是一个标准, 教师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受益于每个学生, 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效果不同, 但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也就达到了踏板操促进身心的学习效果。

2. 3 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 1956 年) 用分类学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根据, 将学习划分为3 类: 认知领域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精神运动领域学习, 即现在教学大岗中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得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也正是从布卢姆教育原理的认知领域 ( 即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学习层次由知道到评价依次增高) 、技能领域 ( 即动作或动作组、知觉能力、体能三方面共同的表现) 、情感领域 ( 即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层次由低到高) 三大领域, 对选取的9 名具有群体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与记录, 并研究与分析学生踏板操课程的学习效果。

2. 4 认知领域的学习效果

经过访谈研究分析, 所有学生对于踏板操的了解仅仅是从课程开始, 经过学习踏板操课程后, 学生对踏板操的运动原理仍然无一人能准确道出, 踏板操等级较好的学生能说出15个左右的动作名称, 而等级为中等和不好的学生可说出的数量依次递减, 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理论课程并未在教学内容中扎实铺垫, 而只是在课程中穿插简单讲解踏板操的动作名称, 再加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不重视, 虽然理论知识并不是课程的重点, 但却是缺一不可的, 这对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等级较好的学生, 善于总结老师的教学方法, 并且能够将学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个人创编及团体创编的内容中; 担任组长一职的学生往往更具有责任感, 考虑会很周全, 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运用的会更自如; 虽然踏板操属于有氧舞蹈的一种, 但并未导致男生学习出现困难, 简单、舒适的动作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意愿以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踏板操的学习心愿是更希望能够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认为这项运动男女生都很适用, 在教学中也会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踏板操等级较好的学生, 对踏板操在认知领域的知道、领会、应用、分析方面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有的甚至在综合、评价方面也很多提高; 踏板操等级中等及不好的学生, 仅能达到应用方面的学习效果。

2. 5 技能领域的学习效果

踏板操动作的学习是课程重点, 也是难点, 学习效果的好与坏除了与天生的协调性有关外, 还与个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很大的关系, 踏板操等级好的学生, 除了能顺利的完成老师所教的规定套路外, 还能创造新的动作组合, 在选择音乐和创编能力上有很突出的表现, 在对自身的动作进行评价和反思上有很强的知觉能力; 踏板操等级中等及不好的学生, 在创编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上相对较低, 学习安排不当也导致其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但也不排除天生协调性较差的原因所导致的学习效果不好; 学生在身体素质、耐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但也不排除是由于其他专业体能课程的促进产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 踏板操等级较好的学生, 对踏板操的动作或动作组、知觉能力、体能技能方面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踏板操等级中等及不好的学生, 能完成套动作, 但在创编能力上相对较低。

2. 6 情感领域的学习效果

相对于认知和技能的学习来说, 情感领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化, 也是一种隐形的变化, 更无法准确的描述整个变化的过程, 因此学生在学习踏板操过程中心理上都有不同阶段的反应, 从刚开始的陌生、不适应, 到慢慢的接受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 以及在团队中共同努力和进步, 也可能发生矛盾和纠葛, 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困难面迎刃而上, 也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逃避, 而团队的鼓励给了每一个人很大的支撑, 所以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矛盾的激化到解决, 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踏板操的学习对学生性格也有一定改变, 轻快、活泼的音乐, 即是释放压力的过程, 团队交流, 对于不善言语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 学生在踏板操情感领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心理的综合体现, 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良好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影响学生踏板操学习效果的因素:

1. 课时量较少, 学生课余花费在踏板操课程的时间较少, 学习效率较低。

2. 部分学生不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创新能力较低。

3. 学生仅为完成学业任务而学习, 也因不良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3. 2 建议

踏板操课程对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适当增加课时会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应在教学过程中先以理论知识为铺垫, 层层递进的教学, 不应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踏板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开展较为广泛, 如果将其课程设入高校中一定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本研究是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学习期间, 选修体育系踏板操课程, 并参与其过程, 运用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以布鲁姆教育目标为理论依据, 了解高师大体育系学生对踏板操课程在认知、技能、情感方面的学习效果, 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总结影响学生踏板操学习效果的因素, 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系,踏板操,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丹, 李顺, 徐浩.有氧踏板操对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J].运动, 2014, (3) :155-156.

[2]徐学涛.普通高校男生健美操教学引入踏板操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 (下旬刊) , 2014, (3) :85-86.

[3]赵斌霞.高校开设有氧踏板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4, (20) :253-255.

[4]黎秋燕.吉首大学非体育专业开设有氧踏板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2) :338-339.

[5]陈俊.有氧踏板操特征及其健身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6) :95+110.

[6]刘绿争.武汉高校有氧踏板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殷瑞芳.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排球普修课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潘丹, 唐颖.体育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子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41-44.

篇4:赴华东师大学习感悟

【關键词】规模 精致化办学 责任感 使命感

有人曾说“华东师大是校长培训中的黄埔军校”,如真是这样,我还真有点愧对这个“荣誉”,我感觉只不过是这所“军校”里一个匆匆的过客,但其精品式的培训课程和大量的参观访问见闻仍然对我产生了洗心革面的影响,也许这种影响会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也企图把这种影响影响更多的人。接下来,我就将我的浅悟浅见向各位汇报。

一、本次培训简介

(一)体验差距

本次培训在华东师大共待了24天,24天的所见所闻让我真正感觉到了走出大山怀抱拥抱现代化大都市的怡然之得之情,也让我懂得了东西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哪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繁华都市与原生态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差别,不仅表现在交通的四通八达,更深深地印在文化与意识之中,更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所展示出来的素质之中,这种差距绝不仅仅表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差距会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速而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也许看得见但永远也摸不着。具体表现在教育上是——东部抓质量西部抓规模,东部抓精致化办学和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时西部才提抓质量,也许这就叫望尘莫及吧,这种差距至少是一代人的差距,甚至更大。

(二)体验课改

本次培训班是“第24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市、区)样本校校长专题培训班”,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区)的校长和副校长组成(西藏的有林芝一中的伍校和我),而又以西部为主,这也是最后一期普通高中新课程校长专题培训班。我们为这期班的名字找了很多好听的原由,如:24K足金、24节气等,这实则表达了西部校长的一个共同期望——西部高中课改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本次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考察学习两种方式进行。给我们讲座的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基础教育二司的李明外长、上海教育局主任尹后庆等;有一线课改校长,如天津中学的国赫孚校长、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等;有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知名专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教授、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以独到的视角,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用大量鲜活的事实,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二、重新认识高中新课程改革

(一)课程

教育活动即课程。有有形课程(文化课程),也有无形课程(各种活动,如第二课堂就是很好的活动选修课程,这也许对学生一辈子记忆深刻;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各种讲座等);选修课程不一定要有特别印制的教材;课程应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设置,选择性应更强;学校应制定完整的三年《课程纲要》(模块课程的整体体现),《课程纲要》抓住四个环节——目标,即希望到哪里;内容,即载体,素材和活动;实施,即怎样教和怎样学习;评价,即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二)课程安排(如何排课)

两节连排,分段分步。好处: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高考

考试无法回避,国外也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考得好不一定素质高,但素质高的一定考得好。新课改不回避高考,我们不能因高考而抵制新课改。新课改高考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建议:在高一重点培养学生的方法和习惯,高二注重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高三注重升学;在西藏考纲未明确之前,我们应重点研究宁夏高考。

三、关于学校管理

(一)管理

有人说管理就是把该管的事情理顺,也有人说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有人说你管我我就理你你不管我就不理你。我个人认为学校管理把事情理顺尤为重要。管理就是明确告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管理就是做正确的决定之后坚决执行。管理切忌决策错误和朝令夕改。

(二)建议

各职位权力最大化和责任最大化——加强年级组和各处室的权力和责任;推行课时津贴制和岗位津贴制;推行教师和管理人员双向聘任和双向评价机制。

篇5:河师大国培学习总结

半个月的国培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既有恋恋的不舍,又有沉沉的思索,在此先深深地感谢国家如此地重视教育,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时间,让许许多多农村的教师再次接受教育,有更好的提升的机会,更感谢学校的领导让我很荣幸地走进大学的校园,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聆听专家的讲座,领会教授的理念,感悟名师的精神,学习国培学员的实践。感谢河师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我们搭建的这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及照顾。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深深地明白了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必须经历这三个过程,一是专家引领,二是自我反思,三是同伴互助,四是自我充电。

一、专家引领,提升自我

经历了半个月的培训,才知道国家为了让我们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可谓是用心良苦,考虑周到。知道我们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一开始就请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博士和专家,培训期间,听了不少专家讲座,不少专家的讲座在我脑海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永远忘不掉陈运保教授用幽默的语言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系统解读,忘不了李兴毅院长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色资源开发的精彩细致的阐述,促使我对实验教学的把控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忘不了侯新杰教授用浅显的语言促使我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加到位;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仅仅是能上好课,更要能写会说,特别是培训中的拓展训练,是我们近距离的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与技巧。这一切的一切怎能用一个终生受益能表达出我此时内心的感受呢?

二、自我反思,理论升华

学习期间还听了许多名家的课,不可能一一复述,就像我们每天都吃饭一样,要有消化的时间,学习也是一样,每次听完课后,都深深地对照自己,那点做得不好,那点需要努力,下面把我感觉最精彩的总结如下:

1、听课的时候,若有可能尽量坐到前面。

2、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的越多。这似乎成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教育规律,可惜的是我们的课堂多是反过来。

3、热闹的课有时不一定是好课。有时课堂上的静更是学生思考的理想境界。

4、在教学内容的研制上,我们应注意“不知该教什么”和“不知在教什么”。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和在教什么。

三、同伴互助,增进友谊

每一天的学习是充实的,但大家又是喜悦的,忘不了大家在课下交流心得的神情,在小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开阔了视野,在此我认识了洛阳李武忠教师的活泼与幽默,郑州市区教师富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言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还有我们小组讨论中的一幕幕„„总之,感谢大家陪我度过了半个月的美好时光。专家和名师们讲完课就离开了,而身边的人才是一个个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国培一班的50名老师,个个是我学习的榜样,都让我从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懂得了许多。

四、自我充电,完善自我

感谢河师大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在这半个月里真的学了不少东西,不仅在课堂上,在课下同样自学了不少,说实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有闲暇时光,但没这个环境,也没这个心情,在这里我变了许多,我爱学习了,半个月的闲暇时光,我通过上网,比较系统的了解了现行物理教材编排意图与如何引导学生自学的关系,参与式教学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当然,所有的这些学习都是很浅显的,还希望能和各位专家进一步探讨研究。

篇6: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培训总结

—— 赴东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2014年9月22日,参加青海省组织的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感到非常的荣幸。通过参加本次学习,我亲耳聆听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报告和讲座,亲身感受到了大学校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内涵。短短的几天培训,使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丰厚的,影响是根深的、长远的。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朱玉民教授讲授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其应用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朱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声情并茂,肢体语言动作非常到位。六十多岁的人,一上午两个多小时在讲台上没有休息,并同时不停的用各种动作比划;有时展翅飞翔来形容小鸟,有时用跨越来形容羚羊飞度,有时从讲台走到学员中来形容学生回答对非常难的问题被表扬后的喜悦。从始至终,朱教授都全神贯注的沉浸在自己的课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全体教师都被朱教授这种精神所感动。在这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上课有这样精彩吗!我上课有这样忘我吗!这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邓涛教授讲到,目前我们的课堂存在着很多“低效”的问题:如学生情绪表面化、课堂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口号化,课堂出现了表面的“繁华”与“热闹”。环视我们的课堂,这样的情况不是比比皆是吗?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从教学参考书上直接“复制”“粘贴”而并没有考虑到每节课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是否需要三维目标俱全、课堂教学的设计围绕着这些目标了吗?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否真的需要探究?能一人自主解决的何必非得兴师动众呢?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表面热闹看似动了起来,可学生真正的深入探究研讨了吗?课堂提问的时候又留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呢?往往个别学生举手发言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可大部分学生真的也懂了吗?这正如邓涛教授所讲:用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了所有学生的思维。如果这些情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又在哪里呢?

课改没错,但要改变的不只是形式,而应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只能会昙花一现。教学不是演戏,教育更应该摈弃功利,让理性的清泉洗尽铅华,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三、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刘茂森教授所作的关于《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精彩讲座,从中受到了深刻地启发和教育,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去发现探索知识,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方向。刘教授的讲座使大家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到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去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集中培训,机会难得,意义重大。感谢东北师大专家、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不懈努力,勇于实践,不辜负区教育局领导对我们的厚爱和期望。

安成洁

篇7:参加远程国培陕西师大学习总结

贵州进校秦济201210.20.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让我们接受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洗礼。能够参加这次培训,首先要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次很难得的机会,还要感谢给我们上课的专家及辅导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这次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培训计划新颖、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供我们随时讨论交流。通过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培训使我对优化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关心对知识的设计,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关注,只会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不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只会注重课堂活动,淡化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在国培的学习中,在专家们专业科学的理论理念作指导,优秀老师的课堂实录做引领,还有辅导老师的辅导和同行们的交流互动,让我学会课改下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生成资源的开发和调控,能力的培养和生成。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往的课堂机械、沉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国培让我知道更要注重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更要体现学科文化素养的精髓,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捕捉生成资源,以往是遵循固定路线的教学,从不考虑生成资源,实质是一种浪费,通过国培的课堂实录,感知到课堂是向未知挺进的旅行,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风景,如果合理利用,可以涌现出鲜活、精彩的画卷,善待意外,激活心智,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能力,以往自己“重知识,轻能力”,“习题化”淡化了“生活化”让知识和实践脱节,在课堂实录中,感受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一、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的过程。学生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收集、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教师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传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三、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好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培训内容丰富,在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研讨了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分析、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等几个模块培训内容。这些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教研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培训形式灵活,本次培训过程中安排了,研讨,专家的发言和回复,同学们的发言、博文、作业使我受益匪浅。整个培训始终贯穿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通过模块化学习的设计方式,体现“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我们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学习支持。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使我理解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日常的教学出发,选择一定的主题单元进行设计,并关注技术的支持作用;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能够结合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评价的基本含义,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为主题单元学习中的评价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理解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授递策略、组织策略与管理策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初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培训作品,对自己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使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帮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的终端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这份设计中蕴藏着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选择与取舍,体现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篇8:华师大学习总结

传统心理学界对人的行为认识主要有两种的观点:行为主义强调人的行为由环境因素决定, 人本主义倾向于个人因素决定。班杜拉不赞成这两种看法, 他认为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两者是相互决定的, 而且人也不是独立于行为之外的[2]。个人认知与环境共同决定个人的行为, 行为反过来会改造个人的认知和周围的环境。另外, 大学生对于其能否控制、影响其生活环境的结论是通过对自我效能的评估得出的。自我效能, 实际上是一种生成能力, 它将认知、社会、行为子技能组织成整合的行动过程, 服务于多种目的[3]。它的形成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学生社区交往空间的布局最终有赖于自我反思, 经验的积累和自我效能的形成。

下图为某同学华师石牌校区社区交往布局图。

下表是该同学的社区交往空间分布次数与时长比较表。

一、校园社区交往空间转变三部曲

(一) 学习

大一时该生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 一般滞留在东区宿舍。后为提高学习效率常去课室自习。由于课室占用情况严重导致该生将自习地点转移到图书馆。用社会学习理论可以解读为:认知上, 该生比较重视学习;行为中, 该生在课室自习不便, 同时又常需借阅图书;环境上, 图书馆资料丰富, 空间充足, 自习舒适。该生在学习空间选择上产生的自我效能有两个方面:成败经验, 该生在课室与图书馆之间辗转体验, 亲身对比两地的环境后发现选择去图书馆更为有利;替代性经验, 该生听取了他人关于图书馆自习室环境较好的意见, 亲身经历后发现事实如此。

(二) 消费

生活消费:大一时, 该生的校内消费主要集中于离宿舍较近的东区, 后转移到西区。这种交往空间格局的形成解释如下:认知上, 西区超市物价较低且质量有保障, 适合采购食物;东区市场价格可议, 适合采购日用品;行为上, 该生一般在下课或自习后选择距离较近的西区进行购物;环境上, 西区的道路较东区安全, 路面平坦, 有街灯照明。饮食消费:该生就餐地由陶园转移到沁园, 几乎未涉足西区雍园食堂。认知上, 该生由追求快键、实惠转为饭菜的营养可口和就餐环境的舒适;环境上:陶园距离最合适, 开放时间长, 容量大, 沁园饭菜可口, 就餐环境较好。以上因素使该生形成了就餐在东区的格局。

这种稳定的消费空间的形成, 从自我效能角度来分析:成败经验, 该生大一时在雍园 (西区) 的就餐效果明显较差;替代性经验, 同学之间生活习惯的相互感染使该生的一些行为得以改变, 如与该生结伴就餐的同学对其喝汤习惯的影响。

(三) 人际交往

大一时, 该生的人际圈主要集中于宿舍附近。文科类是该生社团活动地, 在这里该生可以与不同部门、专业、年级的人一起交流, 但是仍然局限在本学院内。大二自主选课开始以后, 该生与其他学院的同学进行了接触, 但持续时间仅为一两节课, 课后没有更深一步的交往。这是因为合作任务一般是短时性的, 不同专业同学的上课和住宿地有极大的差异, 没有密切的相关利益, 无交往的迫切性。大三时该生对周边环境的新鲜感降低, 主观上没有了扩大人际圈的欲望和需要。在人际交往中, 该生内向的性格已经限制了交往的范围;行为上, 由于认知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使交往失去主动性和持续性。在经验方面严重不足, 该生对短时性的交往不易把握, 不知如何巩固。在情绪上, 该生不喜欢主动。生理上, 该生不擅长户外运动, 精力欠佳。因此该生人际交往的自我效能比较低, 人际交往圈比较萎缩。

二、结论

综上所述, 可见该生的社区空间交往布局是由个人主观条件与外在客观环境影响共同促成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决定了个人对外在条件的认识和利用, 而外在环境的格局又会决定个人主观认知、能力的形成。当然主观的行动并不是悲观地依赖于客观环境。因此, 在这里的建议是应当转换个人的思维角度, 合理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社区空间;学校应当加强校园设施的合理布局, 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方便舒适的环境。

自我效能在整个社区交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不论环境提供条件与否, 自我效能最终决定了个人是否可以建立起广泛稳固的空间交往布局。一个人相信自己在哪里会感到满足, 那么他就会选择哪里。当听到其他人的一些消极评论以后, 他也会变得消极起来。但事实上, 别人的感受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所以, 构建自我效能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社区交往空间布局因人而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社区交往空间布局结合起来理解时, 应当注意这种理论不可能精确的预测, 只能适当的解释。

参考文献

[1]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0.

[2]晶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23.

上一篇:军转快讯: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下一篇:九年级第二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