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2024-05-02

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共9篇)

篇1: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浅析论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论文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健康人格,校园艺术文化,教师人格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有巨大的塑造作用,表现在:校园艺术文化的熏陶;艺术教师人格的感染;不同艺术门类和优秀艺术作品的影响;课外艺术社团活动的塑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教育研讨会对新一代人的呼吁是:“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人格教育,正如北京大学美学教授董学文先生所说的:“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1]艺术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一种灵魂的净化剂,它最能穿透某些人的感情麻木的铠甲,使受教育者在内心留下深深的印痕。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有巨大的塑造作用。

(一)让艺术文化“润物无声”

校园艺术文化是指校园中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潜在的艺术教育资源,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积淀下来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育人优势,对学生的心灵涵养、美好灵魂的塑造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校园艺术文化包括物化的艺术文化与非物化的艺术文化。物化的艺术文化,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文化,如校舍建筑、场馆设施、花草树木、园林景观、雕塑饰物等各种散发艺术气息的东西。它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独特风格的外化与体现。绿树成荫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苑草园,错落有致的雕塑景点,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学校的精神文化在校园非物化艺术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虽不具备校园物化艺术文化直观可视的特点,但它是学校艺术气息、生命活力的体现,对学校师生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高度认同,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二)用人格塑造人格

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与教师朝夕相处中,不仅观察、模仿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方式、艺术表演技巧和风格,而且还模仿教师为人处世的态度、精神风貌、气质等,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格就刻上了教师的人格特征的印记。艺术学科教师一般都毕业于艺术类专业,在人格特征上,与毕业于非艺术类专业的教师相比,有其鲜明的人格特征:好奇心较强,敢于冒险,富于挑战性;擅长形象思维,有较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自我意识突出,个性鲜明,勇于创新等等。艺术教师如能充分发挥其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以充沛的情感、良好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去影响并陶冶他们的情感,学生的人格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艺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所谓“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为此,艺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以人格去影响、感染、塑造人格。艺术教师应该牢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三)挖掘艺术学科及优秀艺术作品的教育力量

舞蹈艺术通过优美的动作、婀娜的身姿、独特的造型及其所塑造的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启发人和教育人。古今中外许多的事例表明,舞蹈艺术造就了人坚定不移的事业心和满腔的热情;诚实、认真、正直和顽强的意志。音乐艺术通过多样的节奏、丰富的音色、悦耳的音响、优美的旋律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2]有研究者专门研究了合唱艺术对学生人格美的塑造作用,指出:合唱的艺术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合唱的节奏规范能磨炼学生的自控力,合唱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合唱的高度统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绘画、书法等通过直观的形象、优美的线条、巧妙的布局、多样的造型等等,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艺术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各艺术门类的人格教育因素,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刻的寓意、丰富的情感、善良的人性,易引起学生美的享受、思维的启迪、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正如滕守尧先生所认为的:“通过创造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和艺术品,人的情感就会结晶成美好的形式,这一美好的形式进一步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使之成为一种有道德的行为。”[4]为此,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选艺术作品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们认真地欣赏、细心地品味、真切地感受,从中使他们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各方面综合发挥作用,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注释:

[1]董学文.艺术教育是灵魂的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4).

[2]谢红梅.音乐教育对人格素质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甘霖,闵光辉.论合唱艺术对大学生人格美的塑造[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3):65-68.

[4]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

篇2: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论儒学人格理论对现代企业家形象塑造的价值

本文通过系统阐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的儒学的.人格理念,并将儒学浩瀚的人格理念归纳、概括为“内圣外王”,进而阐述了中国现代企业家为什么需要确立“内圣外王”的人格形象,从而将现代经营管理技巧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起来、贯通起来、一致起来,从而寻找到了企业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作 者:张绍学 吴清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学院刊 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年,卷(期):2001“”(4)分类号:G03关键词:儒学人格理念 内圣外王 企业家形象塑造

篇3:浅论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健康人格的内涵和标准

所谓人格,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是最一般意义解释, 就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是个体道德品质、精神风貌、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具体的统一。人格是在遗传生理基础上, 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健康人格, 是指个体自身的身心相和谐、和他人的关系相协调、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相适应。马克思认为人格健康的人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 也就是既能从事物质活动、也能从事精神活动的人。只能从事物质活动的人是片面的、异化的个体, 当然也就是应当改造和进一步发展的人。毛泽东同志在人格的培养教育方面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标准。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毛泽东关于健康人格培养的理论, 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标准, 这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高职学生健康人格标准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当代高职大学生大多数都具有国家和社会所期望的的健康人格特征。和普通本科生相比, 高职学生一般都比较务实,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观念;不好高骛远, 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趋势之下, 高职学生对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感知也更加敏锐, 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善于与人合作等等。但由于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 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挑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 许多政策和体制还不太完善, 这就对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形成产生了一定的不利环境。

1.从社会观念来看, 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相对特殊的高等教育, 虽然国家也一再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但现实中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仍然不高, 仍抱有一定的偏见。在一些人的眼中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属于不正规、低层次的“另类”教育, 有些人由于受传统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 甚至认为“上高职的学生都是差等生、高职学生和农民工差不多, 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等等。

2.从高职大学生来看, 部分高职学生感觉自己进入高职院校是“壮志未酬”, 加之某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把自己学业受挫的自卑感归结到学校、社会和家庭, 不仅不能安心学习, 反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经常怨天尤人, 得过且过, 甚至用极端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

3.从高职院校来看,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 许多高等职业学院都是从一些师范学校、中学和技校合并而成, 而且成立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暂, 学校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转型, 学校的财力也比较紧张, 对教育事业投入的经费有限, 难以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职学校的教师也普遍年轻, 教育经验不足, 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缺乏像本科院校的实力雄厚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

4.从就业形势来看, 近几年我国毕业的各类大学生比较多,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虽然现在社会的发展最需要实用人才, 但很多单位特别是国家单位还是看重高学历和毕业学校的档次, 因此和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相比明显具有劣势;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的扩招, 在校学生数急剧增加, 高职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除此以外, 还有中职技校生和农民工抢占蓝领市场, 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以至许多学生对自己都产生了不自信和怀疑的感觉。

三、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

尽管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情况, 但并非无法可施。笔者根据自己从教的经验和掌握的教育资料, 认为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职院校

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 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 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越高, 越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它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二者只有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这一点上, 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正面宣传,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要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就业市场上积极创造与普通本科生相协调的政策措施, 来提高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同度、认可度, 同时也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二) 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平常我们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做经师易, 做人师难”等名言警句, 就是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风范和魅力。一线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 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如果学生发现教师有龌龊或卑劣的人格特征, 比如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 唯利是图, 不负责任, 虚荣浮夸……试想一个教师有这样肮脏的灵魂, 那即使这位教师讲课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也难以在情感和思想上和老师相融共鸣, 他们只会觉得教师的虚伪和庸俗。

(三)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 校企文化的对接融合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具备一般劳动者和普通本科毕业生所不具有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优势, 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就业具有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成功企业优秀文化中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 感受企业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与过人的魄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充分认识到企业竞争的残酷性, 清醒认识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理性认识遵守纪律和制度的必要性和吃苦耐劳的价值性, 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从而端正态度, 养成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良好习惯。

(四) 高度重视对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卓有成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只有这样, 学生们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才能觉得自己不是大学生中的“边缘化人”, 从而消除一些心理障碍和思想顾虑, 使自己健康成长。一是要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不断完善“奖、贷、助、减、免”资助体系,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要认真做好学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认真研究和解决高职学生就业方面的困难, 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推荐就业岗位,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了健康人格的内涵和标准, 接着从社会、学生、学校和就业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面临的的挑战和不利环境, 最后对如何塑造高职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郭伟.浅谈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04) .

[2]葛志亮.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1, (13) .

篇4:浅谈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萧乾《枣核》洋溢着一个美籍华人对祖国的思念。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 《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自觉的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人格。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餓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我的母亲》一课时,怀着对母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篇5:利用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利用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作 者:党培青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许衡中学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3)分类号:G633关键词:

篇6: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

—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XXXXXXXXX 高科技产业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20%的IQ+80的EQ%=人的智慧

IQ{智商} EQ{情商}

1、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面对将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此,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育,以培养更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日本1996年《21世纪日本教育发展方向》的咨询报告认为,‚应把在‘轻松愉快’中培育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作为 根本的出发点‛。

韩国1995年具有很高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生存的人;

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

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

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

美国社会对大学学生能力提出要求:

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新问题和复杂问题的综合和表达能力; 跨学科知识的交融能力; 英语和第二语言的交流能力;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21世纪美国学生所需具备的技能:

了解整个世界、跳出思维的局限、懂得聪明地对待新的信息来源、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我国1999年颁布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尽管各国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同,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都要求所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现代人格。正如《人的现代化》一书作者英格尔斯所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够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而这样的具有现代人格的人必定是智商和情商双高的人。

2、智商与情商

智商被用来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情商被用来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商的高低。

如果说智商分数更多的用来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分数则是用于预测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甚至于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美国心理学博士 丹尼尔〃格尔曼 在1995年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只起决定作用的20%,而情商却高占80%。戈尔曼认为,情商理论可以解释杰出领袖人物和普通人之间存在的85%至90%的差别。成为一名领袖人物所需要的起码的条件与智力、决策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关,能否当领袖取决于纯粹的情绪因素。

3、体育运动与人的智商和情商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体育运动的健体作用,忽略了体育运动对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培养功能。

我国教育也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过分强调‚快乐‛,‚放羊式‛教学,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忽视对学生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培养;“健康第一”被“升学率第一”所替代。2006年与2000年相比,国民身体形态水平略有下降,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知识分子多‚英年早逝‛;抑郁证患者超过2600万。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强调‚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人们看到了体育运动除健身健体外的巨大作用。

4、体育可以增进智力,让人更聪明

流行至今的对体育和体育人的传统认识是???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报告认为‚运动员头脑简单‛是陈词滥调。实验表明,不管年龄大小,强健而活跃的身体对培养强健而活跃的头脑至关重要。4、1 体育锻炼提高智力的机制

研究成果揭示:每次肌肉收缩或放松,都释放一种叫IGF—1的蛋白质。4、2运动可以强化大脑‚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是比较高级的思维,包括决策、多任务处理和提前计划。4、3有氧锻炼有助于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有助于心脏供给大脑和身体更多的血液。4、4体育锻炼可对儿童大脑产生更为广泛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良好的体育锻炼,或就是痛快地踢一阵子球,都可以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5、体育可以提高情商,让人的社会适应性更强 5、1自我意识的发展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即自我意识,是情商的基础。

自我估计过高常导致人格的扩张,而自我估计过低又易导致人格的萎缩。5、2自我管理的加强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即自我管理,是情商的核心。

面对挫折,屡败屡战;面对胜利,从零开始;面对不公。冷静理智。5、3自我激励的实现

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即自我激励,是提高情商的前提。

我国著名的排球教练员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创造的‚从一个零比三到六个三比零‛的奇迹就使其自我激励的结果。1982年秘鲁女排世界锦标赛预赛中国女排0:3输给美国队,如果想要获得世界冠军,就必须在接下来的六天中全部以3:0的比分连胜六场。袁伟民回忆到:‚这是我最难忘的时刻,是我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刻。这六天六夜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我知道,这时,多少双眼睛望着我,我的情绪直接影响着队员打下面比赛的信心,我的表现也可能成为对方分析中国队状况的参考资料。我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都有可能产生反响。‛‚最最难熬的是,内心的苦涩;还要显得乐观、很自信,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队员。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当‘演员’的滋味,当这样的‘演员’又是多难啊,可我必须这么做,我届确定这么做了。‛正是由于袁伟民的这种自己激励,带领中国女排‚终于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对手,靠自己摆脱困难,从逆境中走出来了,接连夺得六个3:0,又一次扣开了世界冠军的大门。‛ 5、4关系管理的改善

影响别人情绪的能力,即关系管理,是情商高的外在表现。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研究过领袖人物与普通人的差别。他 认为,:‚一名杰出的领袖特有的能力之一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说,为了组织和完成各种任务而与他人联络感表的能力。一个好的领袖可以激发和鼓动起社会团体的情绪,带领大家取得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际关系交流直接与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由于运动兴趣所至,比赛规则所限,赛事进程使然,参与者情绪时而高昂、热情,时而低沉、沮丧,每个人是以个性优势凝结在集体中鲜活的自我,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和影响着别人的情绪。5、5结束语:体育竞赛,是在非暴力或控制暴力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接受他人挑战,进行的竞争和拼搏。人类的成就动机、自我需要在体育竞赛中得以满足。体育运动通过把各阶层的人联系到一起而起到社会整合作用,它宣传的是一些基本文化价值,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等等。体育竞技可以视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赛场,它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正是由于体育运动的这种特殊作用,它通过参与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智商和情商,在参与与逃避、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参与者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主流;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在实战考验中,懂得了远离矫揉造作和粉饰媚态。传统养生术 十六字诀:

吐纳肺腑

活动筋骨

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 时常:(十常)

齿常叩

津常咽

晴常运

腹常旋 四勿

食勿言

卧无语

常摩 肢常伸

饮勿醉 发常梳

肛常提

色勿迷

常揉

耳常弹

篇7:塑造学生人格促其健康成长

塑造学生人格促其健康成长

作者/ 张运芳

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人格的形成与自身素质有关,同时也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大。当前,部分中学生有“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情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塑造学生人格,促其健康成长,就必须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学会真诚待人

真诚,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范畴,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标尺。一个缺乏真诚的人,他的人格形象仿佛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心与心之间横亘着沙漠,而真诚则犹如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获得共鸣和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学会真诚待人。首先,作为班主任我要求自己在学生中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面前我敢于说真话,敢于坦诚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失误。这样做,一方面我的行为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我用个人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明白人无完人,老师会犯错,自己也会犯错,而关键是做了错事该如何正确去面对。其次,我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以达到教育目的。如这学期我就举办了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专题班会,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和认识。要想真正做到真诚,学会真诚待人,师生之间就必须以平等、理解、高尚作为基石,以此来培养学生真诚的人格情操。

二、树立责任意识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如今有部分孩子缺乏责任感,其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对班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责任感会提高自我意识,将较低的“我”向较高的“我”提升,并使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因而培养责任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负责”的教育。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我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总体情况,要求学生都为创造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良好班集体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告诉学生要摆正自己在班集体的位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为了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负责任的精神,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班里都要担负起一定的义务和职责,自愿地接受各项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无须别人来监督和敦促,而是在一种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充满使命感精神的激励下主动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并较好地完成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责任教育,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提升学生的人格操守。

三、懂得给人以爱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心理挫折的考验,只会索取爱、享受爱,不懂得给予爱。这些会使学生变得自私狭隘、缺乏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其成为既是沐浴“爱”的主角,又是传递“爱”的使者的责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给人以爱至关重要。我觉得这方面的教育主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要给学生创造温暖、欢快、慈爱的气氛。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给他们创造一个美丽、温馨而又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一个和谐校园的群体关系、一个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会使置身其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体会到在被爱的同时,同样也要给予爱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拓展学生人格培养的空间,开辟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教育工作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如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参与了“社区卫生,人人有责”“为重病学生奉献爱心”“关爱生命、呵护老人”等公益活动。通过活动经历,让学生体验给人以爱的精神享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期,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常常过度放大自身,忽视他人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心态的一种体现。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与人为善,对学习、生活价值有着正确的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常引导学生要善于挖掘他人的长处,更好地理解、同情他人。教育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尊重和理解别人,使其获得应有的自尊。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和自立的位置,严格地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绝对“行”的人,也没有一个绝对“不行”的人,而是各有长短,要求学生去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

总之,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人格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更多的人格教育功能,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中学生。

篇8: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格教育上的不足

1.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人格教育的认识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称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学目标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并不全面,实施也不够具体,也就是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抓住人格教育这个核心内容,只是过分注重智育教育,而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事实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阶段,大部分中学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这些为基础选择录取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发展。这都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人格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且没有意识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十分容易爆发,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得学生不能够做到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更甚严重者对自己、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味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1.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但是正是由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格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力度较弱。认知是实现行为的前提,认知如果不够,那么行为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活动难以全面实施。人格教育无法脱离个体的心理、情感、道德、人际关系等,而中学时期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波动性最为强烈的时期,这就直接增加了中学思想教育的难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的储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进一步确定。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多,教育方式也比较丰富,相关活动也十分多样。但是由于认知的不足,使得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明显不够突出,实施力度也严重不够,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全面掌握人格教育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思想,这就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略了人格教育的精神,实施力度也逐渐减弱。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 1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教育,也是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学校作为培养中学生的重要载体,必须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配备优质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机构。而且,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也针对家长和教师,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加强对其重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应该做到有意识地传播心理学知识给学生,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控制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合理利用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有意义的心理学小视频,或者是做一些心理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绪情感,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人格。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积极影响,让学生在学习心理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幸福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情感体验,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最后,学校还需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障碍等,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 2 建设良好的教育团队,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

现阶段,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更新,现代化的中学生思想意识和心理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个性差异也十分明显,这就给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所以,建设优质的教育团队迫在眉睫,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调动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格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必须要构建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校长要起到引导作用,积极督促教师,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有,教师要积极端正教育思想和教学态度,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中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要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学校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有正确的认识,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当然优质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下,作为传播知识和育人的关键,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综合实力的提高,积极参加定期培训,学习新型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想要实现对中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支持。而且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知识。

3 结论

总而言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虽然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和难题,也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但是即使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寻求完善的发展之路,并且希望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一些中学已经开始尝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体制,同时也向已有成效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借鉴,并正在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人格健康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不仅能够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时期健康人格塑造始终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以必须要重视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健康人格教育上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健康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李文英,刘淑珍.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J].教育探索,2013(4).

[2]孙笛.试谈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1(10).

篇9:论塑造健康的现代人格

关键字:语文、人格、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要加强语文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一、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情感、意志、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它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中有大量思想与艺术俱佳的篇章,特别是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与人生是息息相通的,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复杂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的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实施语文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他们难免被宠坏,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从而人格方面存在缺陷。我们从为数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中可见一斑。他们误入歧途,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尽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方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全面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智”,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这种纯功利的教育无视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那必将会导致人情淡漠、社会离异和个人的孤独感,使人变成“单面人”。据报道,近20年来,我国有数十万人出国留学,但学成未归的占多数。他们为何“乐不思蜀”?笔者认为: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人格素质降低;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他们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香车、洋房,而忘记了长城、黄河,忘记了戚继光、林则徐,忘记了《论语》、《史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遗憾。为了不再遗憾,我们有必要亡羊补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只有人格完善了,才会具备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造福于人类。事实上,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偷盗、贪污、走私等不良现象都是不良人格的体现。党中央一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正体现了对人格教育的重视。

放眼世界,语文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又重视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是世界各国语文教育的共同课题,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英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学生的人格陶冶。大家都知道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先是道德与伦理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正一步步地和世界接轨,我们的教育也要顺应世界潮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责无旁贷。

三、从四个方面实施中学语文人格教育

1、“爱”的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语)爱使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使家庭美满幸福,使社会团结进步。它是调和剂,使个体、社会都协调地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也。”墨子也提出“兼爱”的思想,不分贫富贵贱地爱一切人。后人更是将“爱”发扬光大。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或爱国家,或爱人民,或爱事业,博大而深沉,他们的人格崇高而伟大。语文课本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爱心的文章很多,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为例:《金黄的大斗笠》体现了姐弟之间亲人的爱;《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深沉的爱;《羚羊木雕》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爱;《最后一课》体现了对祖国的爱;《我的老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爱------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这些爱,不断地积淀,使他们去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知识、爱大自然、爱社会、爱祖国。学生在付出爱的过程中得到爱的反馈,不断地丰富、提高,其人格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他们胸中激荡的是澎湃的爱的海洋,将来才可能是“杜甫”“鲁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强意志的教育

“只有暂时的停顿,没有失败,主要的是人心中要有坚定的目标,并不断地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挫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们。司马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写出《史记》;苏武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不辱使命”;徐霞客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登山运动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征服珠穆朗玛峰。人一旦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豪气干云,披荆斩棘,一路奔向成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制恶的诱惑,一如既往地“善”下去。语文教材和读本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的教育。以人教版初中教科书第二册为例:《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在特殊的年代里饱经摧残,“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但十多年后,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且如此,何况人呢?《愚公移山》中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说明人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才有所作为。“学海无涯”“书山有路”都需要坚强的意志支撑。学生具备了坚强的意志,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才会意气风发。

3、自尊心的教育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评价而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毛姆语)自尊会让人发觉自身的不足,会让人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就像一艘搁浅的航船一样永远到不了成功的港湾。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自尊心强的人会洁身自爱,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做人的尊严。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丧失了自尊心的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有了个人人格的尊严,才有国格的尊严,从这点来讲,意义重大。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的自尊心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他们有了自尊心,感情世界会变得丰富、真挚,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习惯。文学家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自尊,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峥峥骨气;当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杀而拍掌欢呼时,鲁迅的自尊心被激发了,他弃医学文,为了拯救国民他呐喊了一生;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一个俄国人讥笑他是“东亚病夫”。他发奋求学,四年后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光。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中学时代是人的自尊心从萌芽到成型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自尊心教育,健全其人格。

4、自立精神的教育

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立精神。自立是靠自己的能力学习、生活,是对自己的充分相信,是一种强健的独立精神。现今社会,十岁的孩子不会穿衣,十几岁的人不会煮饭,二十几岁的人不会独立生活,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感慨。究其原因,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立精神。这样的人怎能担当起建设的重任?一味地依赖他人,怎能推陈出新?怎能振兴中华?“六C事件”给我们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如果我国企业拥有DVD的知识产权,那我们怎会受制于人?拥有自立精神就好象人有了脊梁骨,小至个人,可以不用仰人鼻息;大到企业、国家,可以和对方平等地对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至理名言啊。我国独立自主地搞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一步步地向世界强国前进!“靠别人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这些民间谚语也告诉我们人要自立。语文教材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例子:《记一辆纺车》中延安军民靠自己的双手纺线织布,不仅解决了穿衣问题,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八九岁时就能挑能背,还会种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母亲从小就培养他的自立精神,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乙己》中孔乙己生活不能自立,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总是人们的笑料,孔乙己的遭遇从反面告诉我们:人要自立。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只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躲在家庭的屋檐下,早晚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生活就像航海,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航行,悲壮多于温情,险阻多于顺利。没有自立精神,随波逐流最终会被浪涛淹没。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组织者、策划者,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材对他们进行自立精神的教育。

上一篇:《斗罗大陆》观后感下一篇:房地产公司会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