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4-04-28

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6篇)

篇1: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尤其在节日,一顿丰盛的菜肴,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那洋溢着浓郁亲情的欢快氛围更是使人难忘。作为一节综合探索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更要以节日的餐桌为切入点,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

本课有两个学习活动:

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 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探索。

(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

● 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2、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

●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 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四、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

(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

注明:两个活动(制作和绘画)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创作也是可取的

第二课:脚的经历

教材分析:

美术教学中,写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是比较难把握的。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以及过于专业化的技法训练,往往使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兴趣。“脚的经历”一课在解决兴趣与技法学习的矛盾上做了很好的尝试。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将写生和学生的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另外,不管是对脚的写生还是侧重于鞋的描绘,其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也极易形成较生动的画面。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线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对写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应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穿着鞋的脚的实物照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情景。运动鞋的造型设计简洁大方,装饰丰富,便于学生看图片进行创作。本课的学生作品主体突出,有的联想丰富,有的写实生动。景物的添加给学生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提示。

教学目标:

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

(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

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

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

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

● 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

●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 鞋由几部分构成?

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 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 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

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写生创作

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

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师示范

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学生写生创作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

(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

4、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五、作业展评:

● 教师可以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 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 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朋友你好

教材分析:

对于相处了几年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孩子们的“大家庭”,同学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起过幸福的集体生活,共同努力学习,人人健康成长。本课题目“朋友你好”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冰冷、枯燥的技能练习,融入了人文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构建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课教材出示的示范作品,有的侧重人物头像写生,有的则从整体把握,表现人物动态。教学的空间、自主的空间都相对较大,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选择和侧重,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另外,本课人物写生主要以线描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利用线条表现时要大胆流畅,能够利用线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 “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

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

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

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 眉毛是怎样长的?

● 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 ● 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

● 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 ● 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 ● 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

● 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 ● 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

(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教学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等等。)

注:这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教给了如何观察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

3、学生写生

师强调: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4、展示作品,大家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进写生教学。

三、人体动态的写生:(▲)注:人体动态的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应坚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探究:

● 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 ● 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等等。(为了清楚的讲解,采取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知道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2、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教师亲自示范

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从细节再回到整体,如何利用线条去边线等。

4、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业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注:● 在此环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画的不像本人怎么办?一定要画的像才好吗?”对于这些提问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告诉孩子们只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 对于学生难以表现的地方,耐心示范。告诉学生不必在五官比例上过分强调。

● 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还要单独指导。

(看到画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好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更加增强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再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5、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四、将作品汇集成册做成班级相册进行集体收藏。要求:学生共同设计相册的版面,装订成册。

(此环节既增强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四课:哪里藏

教材分析:

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开始呈现出新鲜而有趣的面貌。有的书中描写鲜花,打开书你就会闻到花香;有的书中讲动物,书中老虎、兔子的形象不再只限于画笔描绘,而是在书页中嵌进了模仿动物的色彩和花纹的仿真化纤面料,使你能看又能摸;还有的书中讲各种各样的房子,当你打开书页,一座漂亮的纸房子就会从书中矗立起来,给你很大的惊奇„„孩子们都喜欢读书,读这样的书对他们来说更是件天大的乐事,他们可以边读边玩,边摸边看,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应该说,这类书籍的设计者是在创造性地运用新材料、新手段进行书籍的设计制作。本课就是由此而发,通过教给孩子一种简单、有趣的制作趣味图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页或几页如课本所示的有趣的书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制作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自制一幅较大的作品。(或到书店买一本和课本中类似的趣味儿童图书)

(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制作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设计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引入:

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

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在给学生带来阵阵惊奇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这种书籍设计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它是怎么做成的?从而将教学引向探讨书的设计制作方法上去。)

三、探讨趣味书制作的奥秘

1、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

了解书的制作方法:“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2、,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 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

四、学生制作

活动形式: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1、设计,分工制作。在有了成熟的想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一试身手了。

2、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3、师:演示趣味书的制作方法。

4、学生制作(放手让学生制作)

(不必在书页的形状及大小上做过多的限制。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只要孩子喜欢,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不足为怪的。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用书上的方法成功地做出书页已经很好了,如果有学生能发明出新的方法来制作趣味图书,教师可给予大力表扬。)

五、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可以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构思最巧妙的作品。

●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送到附近幼儿园,给小弟弟小妹妹看,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爱心。

第五课: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材分析: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蛋壳被当做垃圾扔掉。你是否留意和观察过这些普普通通的蛋壳呢?它们不仅有光润的外形,不同的蛋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利用蛋壳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很富有特色。像彩蛋、蛋雕等表现形式更是巧夺天工,成为装饰生活、馈赠亲友的佳品。本课以“蛋壳玩具”为设计制作的命题,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蛋壳设计制作成小玩具、小案头摆设等工艺品,孩子们会觉得亲切、好玩。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等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变的课程材料,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介入,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蛋壳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蛋形”创作出生动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搜集与圆形相关的艺术品和图形以及相关的动物、人物等图案资料,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加工好的空蛋壳。

(蛋壳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进行加工,晾晒干后最好用白胶布将口封好,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易破裂。为了保持蛋壳形的完好,也可以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完成。还可以在熟鸡蛋上直接设计造型。)

二、教学引入

教师可用动画片《小蛋壳奇遇记》或歌曲《小蛋壳》等形式导入新课,也可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

● 教师利用手中制作好的蛋壳玩具进行自编表演小节目。● 利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你知道老师请来的这些小演员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这些小演员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你还见过类似的作品吗?是不是也愿尝试一下? 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

●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玩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 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 引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独到之处,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

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及过程时最好选用比蛋壳稍大的椭圆形物代替蛋壳,以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创作:

1、师生讨论:

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独特的蛋壳玩具(蛋壳插花、彩蛋纹样、蛋壳小花篮、蛋壳不倒翁、蛋壳与骑士、蛋壳与卡通艺术形象等)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创作的思路。)

2、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形”,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联想,看看谁的想法多,最巧妙。

(让学生把人物、动物及其他更多的事物和圆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创作的难度。)

3、学生创作:

●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用小刀或剪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拿自己手中的作品编个小故事进行表演展示,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等。也可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

(评价活动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六、师生总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只是人们缺少发现和创造,不但浪费了不少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我们今天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的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被有趣的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所吸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帮助学生找到善于发现的眼、勤劳创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

第六课:捏把小椅子

教材分析:

拥有一把椅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辛劳之后可以坐下来休息放松。只是椅子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化,动手创造出现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在野外,一块石头、一丛青草、一截枯木都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椅子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远不单是“让人歇息的角色”,它的存在,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到今天,椅子的功能、形态的变化愈演愈烈,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更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椅子,椅子甚至成了他们玩具中的一部分。他们喜欢把椅子搬来搬去,喜欢跪在地上把自己的玩具在椅子上摆弄,喜欢把自己洗过的小手绢搭在椅子上,调皮的孩子们甚至经常站在椅子上跳上跳下去够柜子上好吃的东西。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便慢慢地忽略了椅子带给他们的乐趣。那么让我们在“捏把小椅子”这一课中唤回孩子们以前的记忆,再一次与椅子做个亲密的接触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泥进行充分的感受,掌握一些泥塑的基本技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堆塑、连接等综合的方法表现造型独特的小椅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猜谜语、童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以及他们和椅子之间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

(使学生人人争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展示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

●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最好,把几把造型独特的椅子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亲眼观察、亲身去坐一坐,相信学生对椅子的造型设计、功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 讨论、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通过这些资源既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又传承了椅子的工艺文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积蓄了原动力。)

三、学生创作:

● 通过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大树”椅子: 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 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 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 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 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怎样将人、动物的身体和椅子联系在一起?从花草、大海的波浪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哪些元素可以用到椅子的设计上。总之,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和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努力抓住学生们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以点带面,力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教学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搓、团、揉、捏、压等方法。

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本课的学生作品完全以泥为造型,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提示学生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 学生制作: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

(哪怕是作品中一件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乐趣,也会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尊重个性差异,重视自我评价。)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第七课:顽皮的猴子

教材分析:

猴子是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它顽皮、灵活,形态和动作和人极为相仿,从绘画题材上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内容学生熟悉,便于观察和表现。从学习中国画技法的角度去考虑,可以打破学习中学生的单纯临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水墨当做一种表现的工具和材料去抒发情感。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笔下的猴子因人不同,呈现出的笔墨特点和猴子的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不要以专业的要求去要求和指导学生,要更多地从兴趣和水墨游戏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

教材主体课文从猴子的动态情景入手,给学生很好的启发。生活中猴子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和抓住猴子的特点。《金丝猴》是画家刘继卣的作品,画面上的猴子生动可爱,笔法娴熟,呼之欲出,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创作的兴趣。教材还提供了画猴子的基本步骤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自学。教材提供的步骤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范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学生对水墨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手法上也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因此,我们的学生作业呈现的作品也是多样的。在表现手法上,有的较为成熟,用笔简练,墨色变化丰富;有的稚拙,儿童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2.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3.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 提醒学生做好工具和材料上的准备。

●搜集和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师:亲自尝试练习。特别是对国画专业了解较少的老师更需要动手画一画,了解水墨猴子的画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的必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可以更好地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猴子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

二、师生交流:

● 让学生广泛地交流搜集到的猴子的故事、趣闻等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猴子的认识。

●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

● 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如猴子一家都有谁?

猴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把同学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和情感都可以赋予在它们的身上。)

三、水墨作品欣赏,让学生感知水墨的情趣。(▲)● 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 墨色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技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 学生探究

让学生结合以前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 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 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在探究当中,对于他们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发挥和运用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注: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临摹。对于猴子的画法有很多,而且各个画家有独自的特点,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体验水墨特有的韵味。

五、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是独立创作和相互观摩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 提示学生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 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六、作品展评:

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也可以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的特有效果,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课:彩墨瓶瓶罐罐

教材分析:

“彩墨瓶瓶罐罐”是中国传统水墨系列教学中的一课,是建立在《美术》教科书第六册学生对水墨工具和材料有了一个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的。本课依然是水墨学习的初级感受阶段,仍定位于一种水墨游戏的状态。通过表现瓶瓶罐罐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加深对水墨工具的特点和水墨特有的画面效果的视觉感受。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的层次,应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的状态,像蜡笔、水彩笔画那样,把水墨工具当做一种新的绘画材料去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用笔、用墨技巧也处在一个感受画的层面,教师不必深挖,也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会在高年级水墨教学中有专门的训练。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花瓶造型简洁,花朵更是不必拘泥真实,一个花心几个花瓣,涂涂抹抹,容易表现,也容易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热情和成就感很有好处。本课教材出示了两幅名家之作,吴昌硕的《瓶梅》典雅、大气,传统水墨韵味十足。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画面色彩鲜艳、厚重,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两幅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给学生创作上的提示,更多提示给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水墨中,不必像传统水墨教学那样过早地给学生一些程式化、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体验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学生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多样的,同样给学生提示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2.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师:● 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瓶花的感受和经验)

● 引导学生到花坛里去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水墨知识的掌握在怎样一个层次上,以便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师:就拿一种花而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大胆,不必拘泥。

三、笔墨技法练习: ●观察、尝试表现

师:出示一枝花形比较简单的雏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表现

●教师引导大家一起交流、归纳。

使学生认识到水墨画的水分的控制、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以及花卉的一般表现手法。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1~2种花的画法。

(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教师应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学生创作

● 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设计意图:“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教学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注:教师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实践的时间。

● 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教师要适时去引导:

例如,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品间的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水墨画的特性。在辅导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学生好的地方要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辅导。

五、作品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会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且,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九课、美丽的花边

“花边”设计也称“二方连续图案”设计,图案起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发现泥坯成型留下的编织纹、蒲席纹、绳纹等自然形成的痕迹很好看,从而启发着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自然景物去装饰陶器产品,这就是图案艺术的开始。二方连续图案是图案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单元,有规则地反复排列起来,向左右方向连续的叫横式二方连续,向上下方连续的称纵式二方连续。这些图案形式在新石器的彩陶纹中已很多见,所以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从属于工艺而发挥其装饰功能。因此,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

本课花边的设计与应用,就是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美感特点、应用范围,设计花纹的组合、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电脑中的“绘图板”制作不同秩序组合的花边,使花边排列形式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对秩序美、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中少数民族服饰及瓷器上的花边,对学生认识花边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花边作品的构成形式有:横向、纵向及散点式、直立式、斜线式、折线式、复合式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边秩序美组合的规律,给学生以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3.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教学重点:

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带有花边的生活用品,如手套、水杯、盘子等。

二、欣赏花边

● 让学生欣赏花边的美,并了解花边的装饰作用。

● 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花边资料或生活中花边应用的实例。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花边?有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等,(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花边的特点和美化装饰生活的作用。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发现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反复折叠,然后在一侧剪出花纹来,这样打开,就是一道花边。

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花边每个图案都相同吗?是怎样排列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花边是由一个单独纹样反复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的图案。)

教师还可以在出示大量花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单独纹样都可以选用哪些事物?单独纹样在排列上有规律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准备4张5厘米见方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做成学具。课上老师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形成花边,看看谁的排列方法多,得到的花边多。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对花边的多种的排列组合规律也会很好地掌握。

四、设计花边

●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吗?想如何设计?准备为某件生活用品设计花边,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

● 教师可提出问题:画花边累不累?能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法画呢?启发学生想到用电脑画,用剪子剪、用拓印的方法反复印制等。

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和取舍。此设计是为了加强设计活动的目的性。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个花边,然后大家评论,以考察学生对花边的认识理解程度。

在评论、讲评的互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花边不理解的地方,如排列规律混乱,单位、纹样、大小不统一等问题。

例如:色彩的搭配上,教师可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用同一个纹样排列组合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哪一个色彩美,引导学生说,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渗透色彩搭配知识。又如内容的协调美,可给出一个以花为题材的单独纹样让学生排列组合,对于在排列空间上空一点的作品,老师可让学生思考应添一个什么东西

好,学生就可能想到小一点儿的花、小蝴蝶、小蜜蜂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上互动做到。

● 学生设计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五、作品展评:

充分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网页将学生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关于花边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第十课:大花鸡

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保其主要特点部分,使其形象简洁明显而单纯,一目了然。本课中选取的民间鸡的图案形象,就是将形象的侧面外轮廓线进行概括、提炼所得到的艺术形象。

(2)夸张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如鸡的形象特征、动态特征、神态特征等加以夸张,使特征更鲜明。如:鸡冠子更大更尖,鸡的尾巴更长更弯,鸡鸣叫时脖子更长等。

(3)变形是更进一步的夸张,多是从作者心理感情出发,要求作者对生活有独到见解,有敏锐的感受、炽烈的感情及丰富的想象感受,以至幻觉等能燃起变形的火花。如有的学生感觉鸡的红冠子像花瓣,于是就可以把它变成各种花的形状;有的学生看它像一座山或一团火焰等,那就大胆地去变成山或火焰;有的同学可能注意力在鸡的头部,身子尾巴一带而过;有的同学兴趣在尾部或胸部,那就突出尾或胸的特征。这些作品虽然在形上和真实的形象相差很大,但神一般都很突出。

(4)纹样装饰处理。装饰图案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把各种各样的花纹添加到鸡的形象中去。教师可把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东西用来启发创作的思路。其实装饰的灵感来自多方面,如来自文字图案,来自水波浪花,来自海滩纹脉的启示。民间传统图案中常采用的花中套花,叶中套花,动物身上加花等,都是想象创造的典范。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

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鸡在我国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

二、观察、讨论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或出示图片资料,或运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鸡的身体大体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联想?● 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生活中的形象贮存,如结合吃鸡的体会,来风趣地谈鸡的形态特征。农村的孩子谈谈自家养的鸡的样子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三、共同画“鸡”

● 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四不像的鸡,让学生挑毛病,然后修改;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鸡,比赛谁画得大、画得快,然后评论,互相修改;(这一互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鸡的造型特征,并为下一步绘画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鸡的形态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四、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1、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手法)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老师就夸张地画成山的样子,或鸡尾像大圆球,老师就概括成圆形等。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 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 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

★ 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 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教师可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五、学生创作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六、作品展示

创设教学环境,如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评出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十一课:礼品巧包装

教材分析:

礼品包装属于商品装潢设计领域,商品装潢设计包括很多因素,如:包装的结构设计、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外部装饰设计等。包装结构是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销售和美观等要求而设计的,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盒式、袋式、异形式等,本课中所展现的主要为盒式和结扎式。包装的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装饰的设计及所运用材料等因素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礼品包装的性质,渲染气氛,以体现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谊,这一点从现今中秋佳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月饼包装设计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理性的东西较多,所以本课的重点侧重于包装的图案、色彩、立体装饰方面。

本课的主要目的或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礼品赠送礼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制作和互赠礼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包装能保护美化礼品,增添礼品的文化品味,并能体现对收礼人的尊敬、爱戴及深厚的情感。而且别出心裁的设计、巧妙的包装能使收礼人对礼品内容产生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兴趣,引发对各种礼品包装设计的更多关注,丰富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课业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通过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包装的形式及设计的方法,认识各种纸材及其他材料的性能,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的质感、颜色等进行造型想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全面介绍了包装的种类:有盒式、袋式、民族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包装的丰富性。教师也可搜集身边用过的一些设计优秀的包装或自制一些更贴近学生兴趣的包装展示给学生。教材第24页下方有丝带花的制作过程释图,这是市场中最普遍用的盒式礼品装饰方法,材料好找,简单易操作。教师可重点交给学生,还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多想象创作几种造型。例如:学生作品中就有用丝带做的蜗牛造型装饰花样。另外三个盒式包装图片中,还展示了“心形”“鱼形”等纸贴的装饰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多开拓思路,变换花样,进行装饰。教材第25页中的图片,主要展示结扎式包装造型及方法,在结扎式包装设计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多考虑材料的柔韧性。教给学生结扎的方法,如:蝴蝶结、麻花结。教师还可多引导学生创造几种方法。

书中没有展示包装盒的结构图,所以教师本节课不要引导学生去创作盒子,可让学生提前根据自己礼品的大小,准备各种造型的废纸盒,作为内胆包装。教学重点要放在外部装饰上,以降低操作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盒式包装和结扎包装作品。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前准备:

师:提前做三个甚至多个不同形式、不同品味、豪华程度不同的礼品包装,但内部的礼品是一样的(例如:小记事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 让学生到礼品批发市场或商场、超市等地方去考查、参观、学习、观察包装的形式及包装的方法等。

● 让学生搜集好的包装样品、废弃的包装盒,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等各种相关材料和彩笔、剪刀、双面透明胶等工具,为本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准备材料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花钱去大量的购买,更不要相互攀比,尽可能废物利用。例如,一片树叶,一张废旧报纸等也会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包装作品来。)

● 想一想自己要送给谁一个礼物,课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带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引入:

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松别人礼品的,礼品包装设计的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 把提前制作的小礼品发给每个小组,★ 然后提问: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怎样? 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 让同学们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看一看。

(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到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

★ 利用学生对包装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包装初步的认识与兴趣,提出问题:

节日快到了,你想送给朋友、亲人什么礼物呢? 想为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物吗? 为老年人送出的礼物包装应该怎样考虑? 为弟弟妹妹的礼物又该怎样设计?

(通过大家的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要考虑到材料、颜色、包装的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因素。)

四、学生创作:

● 师:选择一种基本的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要讲解充分。

例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如何做丝带花,如何用透明胶带粘贴包装纸等。在装饰美化方面,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创作:

创作中,教师还可以用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将各种精美包装的样式或示意图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摸索出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分工合作,如有打包装的,有做丝花的,有做立体装饰的,有画图案写赠言的。)

五、作品展示:

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如你喜欢送给你的礼品包装吗?为什么?

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如:自己亲手做和买成品感觉一样吗?你感觉辛苦吗?有成就感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各式各样的鞋

教材分析:

鞋,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今天繁花似锦的各种鞋式,鞋的历史走过漫长发展的路程。鞋由实用性发展到既讲究实用,又要求美观。鞋是人们服饰的组成部分,在服饰穿着上起着“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创新,随心所欲地生产出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来,而这种发展,正是鞋文化的发展。那些做工精细,色彩艳丽,花样繁多的一双双鞋子,无不充满着美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欣赏它、收藏它、研究它。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以“鞋”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特点,感受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不同外形、不同种类、不同构造、不同功能的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鞋文化知识。在设计制作中使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本课图片展示了几款民族、民间鞋的款式,如:满族独具特色的花盆底鞋、河北民间寓意吉祥的龙凤花鞋以及期盼孩子平安的虎头鞋等。说明了鞋的功能不再只是为了保护脚,独特的造型会让它成为一个民族服饰的象征。鞋上的图案与造型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同时展示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本课学生作品主要从材料、款式以及功能上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后,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或款式新颖的鞋。

教学目标:

1.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3.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搜集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

(可以让学生留意街上行人鞋的样式,可以到商场去观察,可以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年轻时人们穿鞋的特色。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手绘图形的方式记录下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鞋的原始作用。

让学生用手的中指和食指装扮成人的两只脚,分别在粗沙纸、玻璃板、水槽等这些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上“行走”,说一说“脚”的感受。

●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

如:你怎样能够使你的“脚”在水中走却不湿?

或者你怎样让你的“脚”在粗糙不平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而不被磨坏?(可提供一些布头、塑料布、线绳、皮筋儿等物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通过皮肤接触不同“路面”的感觉,联想到不穿鞋的“脚”的感受,通过在“脚”上裹布头防止磨坏、裹塑料布防止潮湿等方法,从而感受鞋最原始的作用。)

三、观察、讨论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 师: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鞋的造型,体会其美感,以及美好的寓意。

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

四、设计、制作

● 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以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

比如:一般鞋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部分都有哪些特色和变化?

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 ● 根据学生找来的造型不同的鞋或图片,引导大家共同分析。

例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

(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是实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 学生设计

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

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

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 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

(注:鼓励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敞开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同学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功能与作用,以减少盲目性,但也不要使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受到限制。)

五、作品展评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可以以“鞋业博览会”、买卖等形式进行。

第十三课、我的课余生活

教材分析:

课余生活对学生们来说非常熟悉。每个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填充着自己的课余空间,那里是他们自由的乐园。如何让学生把课余生活安排得更加健康而有意义,是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本课思想性的最终体现。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业练习。让学生以熟悉的课余生活为内容,充分展现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通过回忆课外活动时的感受,诉说课外活动时的快乐场景与愉悦的心情,分析课余活动给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提倡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造型方法,把活动中典型性的形象或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①典型生活场景的选择。②人物不同动作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目的的活动加以解决。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2.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3.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布置调查作业:

● 安排学生对自己乐于参与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相互了解别人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简单的图形记录。

● 试着分析哪些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课外活动更加有意义等问题。

二、初步感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

●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三、利用图例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如果想表现一件事,选择典型的场景是关键。

例如:在篮球的投篮运动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起跑、预投篮、起跳扣投、进球之后。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哪一步骤是这项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在表现某件事时,要选择这件事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场景是关键。使学生明白典型场景具有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构思

启发学生将刚才分组讨论的有趣的课余活动内容,按照以上方法试着分析概括出最具典型的一个画面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参与这项课余活动时的心情。

五、师总结人物表情、动作及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应鼓励大家充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生动造型与表现奠定基础。对于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难于把握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六、学生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例如:用撕纸贴画、用泥塑、用水彩笔画、用油画棒画等等。

教师在辅导时应注重全面性。

七、作业展评

以“猜猜他(她)想表现什么样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第十四课、古老的面具

教材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带来奇特的力量。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课,将欣赏、表现、制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了解面具的同时,感受面具的古老文化,并通过尝试制作,体验面具在当今所发挥的娱乐作用。

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认识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通过颜色合理搭配把自己所设计的面具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2.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3.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够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让学生们收集资料了解面具的种类、材质、作用等。

● 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所或什么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的出现?

(注: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广泛搜集调查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及时留存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玩游戏

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准备好的部分面具教具让一些学生戴上,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

●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或道具来欣赏、把玩,我们经常在乡村的庙会上或都市的喜庆日子里,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击起腰鼓载歌载舞,有些俊男靓女用各种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的面具遮住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时,同学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这些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要让那些人在举行活动时遮盖真实的面貌呢?从而引出面具的原始作用。

三、欣赏、感知

● 师:出示各种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也可以纳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介绍:古老面具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中作祟。鬼怪是人类童年无知的产物,它只能存在于人类自身的恐惧之中。然而,幼稚的人类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人既然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它更凶恶的东西。原始先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只能天真地把它们与丑陋、可怖、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雕塑成凶神恶煞的模样。戴在头上,挂在墙上,同时还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带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驱逐人们心中的鬼怪。关于由来,有很多唯心和迷信的色彩,但是也表达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面具的造型及其美感,使学生感受由于地域、民族不同,面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是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面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要在感知的层面,不要挖掘过深过细,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 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以几种实物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面具的结构提出疑问,比如:这些面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哪些部位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化? 用什么方式固定在头上最理想?等等。● 总结共同特征:

还可以探究面具的材质还有哪些? 形象可以怎样夸张变化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找来的相关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例如:设计面具的造型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在今天的生活中,还需要那些狰狞的形象吗?我们可不可以把面具形象设计得美一些?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其共性结构特点,并让学生设想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制作面具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大家敞开设计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四、学生制作

● 让同学们在有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好一张大纸(可以是报纸或者包装纸),一上课,教师让学生把纸蒙在脸上,采用比赛的形式:

问他们谁能用最恰当的办法透过纸,让两个眼睛都能看到老师? 原则是去掉的纸越少越好。

(目的是通过比赛,让学生制作出最简单的面具雏形,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两个眼孔之间的距离。)

● 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考虑采用什么样材质制作?

制作一个什么形象?用什么样的办法完成?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作品让同学们传看,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使他们感受到面具在材料选择上的独到之处,从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独特的材料去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利用集体的智慧降低制作时的难度。)

五、作品展示

以“化装舞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

第十五课:彩印版画

版画形成于两千年前,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数是铜板刻和套色漏印。版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美感,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国新兴版画艺术自鲁迅倡导以来,已经过了六十个春秋,版画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儿童版画教育比日本、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起步要晚。儿童版画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原始绘画和民间绘画有许多共同之处,它最具诱惑力的是创造艺术的自由与艺术形式的自然,以及结果的偶然性,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点是:多次重复与复制,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版画是以某种板材为中间媒介,用印刷的方式去绘画。小作者从起稿、制版、到印刷的全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只要方法得当,学生是能够掌握版画的创作方法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是以介绍吹塑纸版粉印画的方法为主,还有在黑白纸版画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具有水印特点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侧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2.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3.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吹塑纸(一般商店可以买到,吹塑纸有双层和单层之分,单层的比较好。吹塑板比较厚而且不易画刻,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彩色卡纸(或刷好颜色的图画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夹子等。刻线可以用圆珠笔、铅笔。2B以上较软的铅笔最好(也可以让学生用树枝削成笔代替使用,但笔尖要处理圆滑,不要太尖利)。

师:以吹塑纸粉印版画为例亲自尝试吹塑版粉印的方法,熟悉制作的步骤,找出制作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颜色分别放在盘子里。学生可以直接用手,用橡皮、尺子等各种学具上涂上颜色,印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萝卜(稍加工直接在纸上拓印)

二、了解版画艺术 ● 欣赏版画作品

体会版画艺术的特有的美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武强年画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造型稚朴,色彩艳丽而又不落俗套,红、黄、青、蓝色,套色后的效果更与小学生那纯朴的欣赏水平不谋而合。再补充大量的名家之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使学生对古老的版画艺术产生亲近之感,对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更多的认识。)

● 学生初步尝试

让学生找一些有凹凸感的硬币(游戏币、纪念币、纪念章均可),在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这样重复多次或数次,就会得到许多同样的图案。

(这些偶然且简单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对版画这一表现形式有所理解,还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使简单枯燥、技法性很强的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 教师:准备一些吹塑纸的小纸片,让学生尝试着随意地刻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依照前面游戏中的印刷方法,又会得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图画。

(告诉学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制版。让版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孩子们的心灵。)

三、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讲解制作步骤

● 教师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讲解,讲解要注意要点清楚。

例如,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的少些等问题都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 采取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可以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制作吹塑版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需要哪些步骤? 在刻线的时候怎样使线条粗细、排列变化? 怎样使印的图像清晰?

在水分的控制上有什么要求?怎样使色彩更加丰富?等等。

四、学生制作

●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能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刻画出有个性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来。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体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于彩色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探究和讨论,并适时的引导,要起到扩展知识结构、发展智力、能力的作用。

注:老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学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真诚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能力,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使他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形式纯朴并且自由,避免成人化的儿童版画。

五、作品展示

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特点的作品大力弘扬。

第十六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世界为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它们在其间同链共生共存。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生活、情感与动物是密不可分的。动物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和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曾受到动物的威胁,但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为了自身需要对土地和森林破坏,对动物掠夺性地捕杀。据报载受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影响,每一小时就有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按照尘世的眼光,人类和动物往往是一种两极世界,但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这必须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教育者,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动物的态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共生存的意识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加去了解动物,要时刻有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动物,从爱护身边的动物做起,认识到人和动物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动物应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对动物的情感指数也得到提升。

另外,作为一节造型表现课的创作题目,本课也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动物的形象学生都较为熟悉,从孩子天性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动物有着一种天生的好奇和亲近之感,都有利于他们去表现去发挥。在创作内容上,可以写生的方式去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想象。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利用学生的多种选择,教材呈现的剪贴、水彩、水粉等形式都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他们结合具体体验谈谈对动物的感受: ● 引导学生谈谈牲畜是怎样服务农业生产的,自己饲养小牛小羊的感受等;

● 还可以让家庭养宠物的孩子谈谈和宠物在一起的乐趣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图书和其他资料让学生大量地欣赏动物 ● 给学生更多感悟动物可爱之处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动物的美丽特征、美丽动态及群体动物之间颜色的对比美和协调美。

● 师生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心,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一齐关心,共同分享。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请珍惜和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设计意图: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充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起内心表现的冲动后使他们带着爱去体会和描绘人和动物。)

三、学生创作:

● 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表现的内容

可以提出:表现这样一个主题你准备选取怎样的内容? 怎样组织画面才有特色?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者等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所思考。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画出一些东西,对于学生难于表现的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创作

老师在辅导时不要拘泥,提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主张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立学习,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加以选择

在内容上: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可以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更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表现形式上:更是可以提示学生不拘一格。剪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如:马的其中一个造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贴,运用得当的话这就是平面构成里的一种组合形式。

颜色也有些变化,这样做出的画,既统一,又生动活泼。版画可以用一些粗犷些的线条,使之有生硬感,以表现动物的力度。

(让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多用鼓励的语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横加指责。要弘扬大胆有个性的作品,尽量保留学生纯朴和稚拙的画风。)

四、作业展评

●作品的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使学生既学会与他人相处又学会自学。

第十七课:地心游记

“凡是人能够想象到的事情,总有人最终能够实现它”,这是《地心游记》的作者儒勒·凡尔纳的一句名言。科学幻想一直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幻想和真正的科学设想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幻想也是要基于一定的事实为根据,它不是空想也不是神话。蒸汽机的发明、飞机的制造、卫星上天都和幻想息息相关。本课涉及的“地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未知、遥远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它的神秘性,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因此才会乐于去谈论它、描绘它,也乐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胆呈现出来,更希望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现实,创作的欲望和情感也会油然而生。这都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在教学中,要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把“地心”的神奇与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动物、环境联系到一起,从而创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从儿童特点出发,以插图的形式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作品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特别是在表现手法上有线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线条的不同组合勾画出丰富的地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画棒浓郁的色彩表达出地心的绚丽神奇。蜡笔刮画的表现手法以大面积的黑色覆盖画面,更是很好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取自己更喜欢的,更利于表现内心感受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引入:

篇2: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精彩补白

1.华北烈士陵园灵堂正中是一块大型石碑,上面镶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华北烈士陵园甬道东侧是为中华人民(抗日战争)献身的国际友人柯棣华的陵墓和塑像。西侧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墓地。

2.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3.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吴桥杂技在国际上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每当我们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时,感到非常的自豪。

5、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大加快了邮递速度。

6、邮电局是(收发信件)和订阅(报刊杂志)的地方。

7、希望小学是社会慈善机构,为了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创建的。

8、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二.问答题

1.赵州桥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桥”?

答: 赵州桥的跨度之大、桥型之美、桥龄之长,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首屈一指,被称为“天下第一桥 2.举例家乡还有哪些名胜古迹?

答:赵州桥、邯郸丛台、山海关、沧州的铁狮子、正定的兴隆寺、响堂山石窟、磁州窑遗址、黄粱梦吕仙词等。3.除了白洋淀雁翎队抗日的故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革命故事? 答:平原游击队、冉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4.祖冲之有哪些贡献?

答:他计算的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第七位。要比欧洲的早约一千年。他重新造出了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还编制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大明历》。

5.为家乡出书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答:(1)将资料汇集在一起(2)起个书名(3)编排目录(4)装订成册 13.中国结的意义?答:它表示祥和、团结、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6、公共场所打电话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为别人着想,如不影响别人,不大声说话等。同时注意在会场、影剧院、医院、考场等公共场所应关闭手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7、如何做一个文明乘客? 答:(1)上车自觉买票(2)对乘务员有礼貌(3)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4)使用文明用语,不高声喧哗。

8、你知道我们吃的水果是产自哪里的吗?是怎们运到我们这里来的? 答:香蕉、橘子、椰子 荔枝等是产自南方,是通过飞机、火车长途运输到北方的。

9、汽车有哪些危害?

篇3: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师生问好)

师:我送你们一个灿烂的笑脸,你们也会给老师一个———

生:灿烂的笑脸。

师:把你最美的笑容送给我好吗?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太原。

师:哦,听刚才那位老师介绍的,一个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都有一双神奇的耳朵。

师:这节课的精彩一定是精彩着你们的精彩,这将是你们送给程老师的厚礼。我也带来礼物了,回头看看,看见什么了?

生1:花。

生2:一朵花。

师:他说程老师带来了一朵花 ,能把这朵 花说得更 美丽些吗?

生1:洁白、纯洁的花。

生2:大屏幕上有一朵洁白、纯洁的花。

师:小姑娘听到了没有,大屏幕上盛开着一朵洁白、纯洁的花,这朵花已经有了色彩。我看谁还会观察,让这朵花不仅有色彩,还能想象把这朵花变得更美一点,你的礼物就越来越丰厚了。

生3:它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花。

师:好漂亮的一朵花,她让花有了亭亭玉立的姿态。不过,你仔细看,似乎看不到它的亭亭玉立,所以,除了要积累好词,还要把好词用在恰当的地方。这朵花已经展开了每一片花瓣,似乎要把它全部的生命力都展示给你们看,除了色彩,花里边还有味道,谁能闻到花的味道?

生4:一朵洁白、纯洁的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师:给她鼓鼓掌!如果你得到的是一份小礼物,他收到的就是一份大礼。谁还能收到一份厚礼?除了有颜色,有味道,再展开想象,可能会吸引来———

生5:吸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

师:你若能把前面两个人的话都加起来,厚礼就是你的了。

生6:一朵洁白的、散发出阵阵清香的花,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

师:学语文就是这样,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可能看到一些图片,看到一些场景。一个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就像那个小姑娘一样,时时能得到生活的馈赠,能得到一份厚礼。今天这份礼物收到了吗?

生:收到了。

师:我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上课!

二、初读课文,生生互动,欣赏评价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普罗米修斯》。现在请你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注意写字的时候要一笔一画,用心写(师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相信大家课前一定做过预习。现在同桌两人一人一段读课文,互相读,要注意他是否读准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

师:你们陆陆续续把头抬起来证明你们已经读完了,还有同学自觉地在读第二遍。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很棒,给你的同桌跷个大拇指,好吗?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被别人夸赞是一种幸福。

三、检查词语,书写与理解同步

师:一个孩子如果会预习,不仅会读熟课文,更会主动识记生字和生词。你们在预习中记住这些生字了吗?(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快速复习,随后要随机抽查听写。这些词语,如果你不懂得意思,说明你课前预习得不够细致,请你抓紧时间向同桌请教。

(生看屏幕读词、记词。)

师:有人敢上黑板听写吗?这节课上谁还没说过话?请给自己争取个机会。

(一生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准备听写。)

师:听写词语时如果遇到你不会写的生字该怎么办呢?

生1:画圆圈。

生2:我觉得是先交给老师,然后等老师判下来,自己再想办法把它记会。

生3:加拼音。

生4:先空开,然后听写完再思考。

师:你们的办法其实就是一个字———“等”。你加个拼音也罢,空开也罢,画个小圆圈也罢,反正你就是等,这种做法很诚实,但不是学习的好办法。黑板上的大屏幕上有标准答案,你有聪明办法吗?

生:偷看。

师:这不叫偷看,是大大方方地看。听写的目的不是为了考住你们,而是为了大家记住生字。在听写过程当中,如果真的有一个字突然忘了,你就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看它。但是你要诚实,哪个字是你看到的,在这个字的下面做个小记号,就证明这个字不太熟悉,一会儿要重点记忆。

师:第一个词语———出自《水浒传》,它形容特别特别生气的样子,是哪个词?

生:气急败坏。

师:聪明!学词语不仅要知道意思,还要会写,如果有可能还要了解它来自哪里。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

师:第二个词语———据说这是天神身体上最敏感、最脆弱的一个地方,什么地方?

生:肝脏。

师:读得非常准!“脏”是多音字,这里读四声。

师:第三个词语———同样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可以自由地屈伸。

生:膝盖。

师:膝盖。注意把字音读清楚。

师:第四个词语———最严厉的处罚,我们称它为———

生:惩罚。

师:注意字音,惩,二声。写完后养成检查的习惯。

(生写完检查)

师:所有同学抬头看黑板,我们一起来核对。老师一共听写了十个字,如果你的错字在两个字以内 ,你就可以 给自己打个A。

(生给自己打分)

师:如果我们听写只是为了把字写正确,那只完成了一步,还应该把字写漂亮。我们来看黑板上的字整体感觉怎么样。

生1:他写得不太好看呀,字有的大,有的小。

生2:他那个“急”,上下不对称。

师:不要急于说缺点可以吗?作为四年级的学生用横格本写字的时候,要利用好横线格———留天踩地,即把每个字踩住下横线,上面不要占满,整个字要占格的三分之二。我觉得这位同学占格占得非常好,评价别人时请先发现优点。

师:互相看看同桌的字是否过大或者是过小,如果占格很正确,给他一个A+。

(生互相查看,互相评价,师巡视指导。)

师:在老师听写的生字当中,有一个字很特殊(出示:膝)。汉字书写有规律,当一个字里边出现了很多捺的时候你会发现,只留下了一个捺,其他的捺全变成了点,这样写起来才漂亮。

(师范写)

师:请再次核对,能主动地掌握汉字书写规律,写好捺的同学可以得到A++。如果没做到,请认真地修改。

(生修改)

四、概括主要内容,掌握方法

师: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打开语文书,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再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普罗米修斯偷了太阳神阿波罗太阳车上的一颗火星,他把这个火星带到人间,让人间有了火,事情让宙斯知道了,宙斯把他死死锁在山上,后来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了出来。

师:你的概括很精彩!一个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更要会听同学发言。你能重复他的话吗?

生:这篇课文讲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没有火种,普罗米修斯来到太阳神阿波罗车上取来火星,带到人间。人类有了火以后就开始焚烧植物,御寒取暖,并用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野兽。后来被宙斯发现了,宙斯气急败坏,把普罗米修斯绑在了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路过高加索山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智者善听!听完第二个同学的概括,你发现他们两个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生: 都是先说了事情的起因,然后说了事情的经过,最后说了事情的结果。

师:了不起的总结!概括一件事,先说原因,再说经过,最后说结果,这是最常用的概括方法。

师:那么他们两位同学的发言区别在哪里?

生:第二位同学概括内容时没有把重点加进去,是把课文复述了一遍,第一位同学说的时候是把重点加进去了。

师:你用心倾听了,但是表达不太准确,他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重点不重点,而在于语言的简练与不简练,概括内容的语言应该更精练。

师: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本事,但是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会随着不同类型的课文学习掌握更多的概括方法。现在,请你们打开语文书看一看,这篇课文中提到了几个神,迅速地把他们的名字画出来。

(生边读边找)

师:文中出现了几个神?

生:天神———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的领袖———宙斯,火神,还有一个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师相机板书)

师:看着这几个神,你能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吗?

生: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取回火种,这件事情就激怒了宙斯,宙斯就让火神给予了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认真倾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把主要人物都说出来,把各位神都和普罗米修斯联系在一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

生2:原来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清楚地概括主要内容。

师:学习永远不会只有一种办法。当人物关系众多时,理清人物关系就可以更好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值得掌握的方法。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也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看黑板,练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提炼词语,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很多方法,原来我们学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今天我们学会了按照人物的关系来概括。我想课文学到这里,普罗米修斯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默读课文,如果让你用一些词来评价普罗米修斯,你会选用哪些词?请写在题目的旁边。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你写的每一个词都应该来源于你对课文的思考,要有理有据。

师:当你自己的学习思考结束之后,更要学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请你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词更恰当一些。

(同桌之间开始相互讨论)

师:请把你们俩互相碰撞之后共同的意见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上黑板写词)

师:坐在下面的同学看看黑板上的词,是不是都是你们的心中所想。如果没有就上去补充。

师:用心品读黑板上的词语,如果你的书上没有就请你摘录上去。真正会学习的同学一定善于取长补短。

(师生梳理黑板上的词:坚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不屈不挠、不畏强权、富有正义感、善良、不向邪恶低头、不怕牺牲、为民造福、正义、舍己为人、坚强。)

师:当老师在你们中间了解学习情况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写出“勇敢、坚定”,写出“不屈不挠”,但“富有正义感”却是少数人的智慧,能谈谈你们的想法吗?

生:因为普罗米修斯认为为人类造福,为他们取回火种是正义的事情,这也是全文的核心。

师:有同学把这件事归结为一种“善良”,当“善良”和“富有正义感”同时出现在黑板上的时候,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更合适呢?

生:富有正义感。

师:是啊,细细一想,就会发现“为人类造福”和“给普通的孩子送一件棉衣”是不一样的,后者可以用“善良”,但前者就不合适了。真正会学习的孩子一定要在比较中写下最准确的词语。你有这个词吗?如果没有,一定要补上。

(生补充)

六、凝练关键字,复述画面,丰富理解

师:勇敢、坚定、富有正义感、不屈不挠是读完课文以后普罗米修斯留给自己的印象。再深入思考:他那种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高大形象重点表现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请用手势告诉大家。

(生打手势,示意课文的第5、6、7自然段。)

师:你们真会学习!刻画人物形象往往在事情的经过部分、高潮部分,也就是在第5、6、7自然段。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一个真正会读书的孩子能把这段话读成一个字,找到这个字并且画出来。

(生默读第6自然段,师巡视。)

生:我认为是“锁”字。

师:为什么?讲清楚理由。

生1:课文插图就是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山崖上。插图的内容一定是课文的核心内容。

师:借助插图学习是非常智慧的学习方法。

生2:这一段内容就是写普罗米修斯被“锁”,被死死地“锁”。他不能动弹,不能睡觉,还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所以说这段话的核心就是“锁”。

师:一个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不仅会把文章读成一个字,还能从文字中读出画面来。请再静静地读书,能把“锁”字变成一幅幅画面吗? 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个画面跟同桌交流交流。

(同桌交流后全班分享)

生:我看到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了起来,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只能站在那儿……

师:一个正常的人,白天需要站着,晚上需要躺着,中间累了还想坐着。可现在,他白天———

生:站着。

师:累了———

生:站着。

师:晚上———

生:站着。

师:而且手———

生:不能动。

师:脚———

生:不能动。

师:这就叫作———

生:死死地锁着。

师:仅仅是“死死地锁着”?透过文字再看画面,“风吹雨淋”又能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生:西北风呼呼地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他不能动弹;烈日炎炎下他被炙烤着也不能动弹;暴雨如注,他也不能动弹……他一直这样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

生:狂风呼啸,雨也在使劲地下,但是普罗米修斯只能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在那里站着,跟风雨对抗。

生:风把岩石切成一个个的小碎块,碎块不停地往他身上砸……

师:你们是真正会学语文的孩子,透过“风吹雨淋”,读出了一幅幅难以忍受的画面。现在把你感触最深的一个画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起感受普罗米修斯的那份苦。

(生同桌相互交流,复述画面。)

师:如果说这段话紧紧围绕着一个“锁”来描写,那么第7自然段又会凝练成哪个字?

(生默读第7自然段,学习把课文凝练成一个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时候要让所有人知道你画的是哪个字。

(生读第7自然段,重点强调“啄”。)

师:听出来是哪个字了吗?

生:啄。

师:如果刚才是普罗米修斯被“锁”,现在就是普罗米修斯被“啄”。我们会发现,当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的时候,不仅饱受着风吹雨淋,还有一只狠心的鹫鹰在啄食他的肝脏。

师:假如现在是鹫鹰在啄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打针时就一下,感觉都很疼,而现在是啄了一下又一下,一直不停地啄……这种疼又没有尽头。

生:肝脏是天神身体上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啄食一下就痛苦万分!

生:白天被啄完了,好不容易痛苦到头了,到了晚上,肝脏又长出来,真希望它不要长出来,就有盼头了。

……

师:把自己融入课文,感同身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请齐读———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 痛苦 ,永远没有 尽头了。

(生的情感再次被激发,声情并茂地朗读第7自然段。)

七、感受神奇,学会转化语言

师:一啄、二啄、三啄……你知道这样被啄了多少年吗?

(生茫然)

师:三万年!(生惊叹)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就是神话的神奇之所在。《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所以它有很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我们一起感受神话的魅力。

生1:不可能永远都没有尽头。

生2:不可能赤手把火种掏出来。

生3:啄食的肝脏不可能再长出来。

……

师:这个故事属于希腊神话,文章中有很多神奇的地方,都显示了神话的神奇魅力。

篇4: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篇5:江西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课时安排:

第一课 《童心童趣》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农村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好学具,多媒体是否正常。

二、导入: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瞧!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是了不起!

三、学习新课:介绍写生的分类,指出风景写生是写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课题:《农家乐》。

四、欣赏、评价课本图片。

1、《打井》。

2、《养牛专业户》。

3、《鱼塘》。

4、《打菜籽》。

5、《奶牛场》。

6、《采茶》。

五、学生作业:画一画—把你看到的农民劳动情景画出来。

六、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

大厦,也有典雅精致的花园别墅,有欧洲风格的城堡,也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建筑师,为我们的新家园出份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

(四)想一想:(设计草图)

小组合作,讨论、构思并画出理想的建筑外形、结构。教师提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柱的、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 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平顶、瓦楞形?

门窗造型:大玻璃窗、百叶窗、还是方格窗?单扇门、双开门或是旋转门?安装在什么部位,是否打开?

其他部分:是否有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周围的绿化及各种设施等。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一组建筑应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生动。

(五)展示草图:哇,同学们设计得真新颖,这是你们合作的成果。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漂亮的建筑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现在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吧?建筑模型的制作看上去复杂,其实做起来并不困难,让我们赶紧动手试试吧!

(二)做一做:(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制作:

(1)、制作建筑的形状,画好门窗后剪出,粘贴好建筑的外形。(2)、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做出屋顶。(3)、添加门窗并装饰房屋。

(4)、给房屋周围布臵小设施及花草树木模型,组成小社区。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三)评一评: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展览会,学生互相评价、发表感想,看哪组的模型最受欢迎。

(四)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太精彩了,把咱们的新家园制作得真美啊!

三、欣赏

•各自发表意见:你最喜欢同学的那一张作品?为什么? •这些同学是如何表现新闻的?抓住了什么表现得更生动? •同学们为何用这些工具表现画面?你会用其他工具表现得更好吗?

四、看电视、看新闻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内容。

五、学生作业

画新闻(大新闻:重大政治新闻、体育新闻、科研新闻、教育新 闻等。小新闻:娱乐新闻、街头新闻、小采访等)

六、巡回指导

七、小结:布臵下节课作业:画画新闻中的人与事,描绘出地点与场景。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学生)介绍上节课作业构思,并设想最后的表达效果。(教师)介绍一些小技法。如:水彩笔点彩法等。

三、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时,新闻节目作衬。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指导部分学生的画面表达。

3、指导添加、装饰画面,使学生作业更丰富。

五、小结

展评作业、点评、互评。布臵下节课作业。

1)将纸剪成若干条状。2)交叠成米字形。

用其它颜色剪花心,用吸管或小棒做杆子,并剪出绿叶。师:花还有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不可以做得漂亮一点?

4、学生制作

5、讲评作业

三、小结:今天你由什么收获?把你做的礼物送给妈妈,她一定很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贺卡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由创新。教学方法:讨论、练习教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你还想在母亲节送给妈妈什么礼物?我们来做张贺卡吧。

二、新课

1、欣赏

出示不同形状的贺卡,仔细观察,这些贺卡由哪些不同?

2、探索学习1)贺卡的款式不同

折叠式平面式叠加式剪折立体式 2)贺卡的色彩不同

3、老师示范 立体贺卡的做法: 1)把纸对折,设计好图案。2)在需要立体的地方,小刀划开。3)添加装饰。4)写上贺词

4、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5、展评

三、小结

母亲是伟大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

(3)去年,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先行者”,它不仅会走路,说话,还会摇摇摆摆地跳舞。不过,“先行者”比起刚才看的日本的“跳舞机器人”,技术上还落后许多,动作也不够灵活。所以,我们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才能发明出全世界最棒的机器人!

3.范图分析:(图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呀?——再来看看,这幅画的构图饱满不饱满呀?——很饱满!4.提问: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场《机器人表演赛》!

按[3][4][5][2]。这幅《机器人表演赛》画得好不好?——好!——好吗?——缺少背景!

师:——增添几个机器人,添上背景。

师按热键,一一添上。(定格)这下《机器人表演赛》可热闹拉,画面精彩多了!

5.(图2)这些机器人在干什么?——植树!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大自然!6.分礼物:

今天,四个组的小朋友回答问题都很踊跃,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来扮演圣诞老爷爷,给你们每组一件礼物,请小组长上来领。——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呀?——想!我们一起把手伸进去,看看能摸到什么宝贝?这是什么形状呀?——圆形,方形,三角形……原来这些是基本形!这些基本形跟机器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幅画里有没有基本形?——有!哪些是基本形?机器人的头,身体由方形组成……在这些大的基本形里还有……

师:原来,机器人大都是由一些基本形构成。许多机器人身上还有天线,显示屏,按钮等等。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百宝箱里还有什么宝贝?原来是四个机器人的头盔,可是它们光秃秃的,真难看!这是因为缺少了——什么?(眼,耳,鼻!)我请各位“小小科学家”一起动手!把它少掉的零件给它安上去。安装的时候只要把背后这层白色的胶纸撕掉就可以粘上去了!哪一组最快,又能加一个机器人!

做好后,每组选举一位小朋友戴上机器人头盔来跳舞。第一个头套快完成时播放音乐(小声)

(拍手)座位上的小朋友想跳的也可以站起来跳!(跳舞1分钟,跳完后鼓

第七课 《稻草人》

教学目标:

1、在谈话交流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稻草的作用,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学习合作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享受创造的快乐。活动准备:稻草、绳子、竹竿、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回忆秋天的果实,并能用简笔画画秋天的果实,共同创设主题环境

二、认识米,知道米的来源、用途。

1、让学生自由观察米,师巡视观察。师:你看到的米是什么样子的?

三、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1、故事:稻草人。

2、知道稻草人的作用。

师:稻草人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丙:可以把麻雀吓跑

学生丁:稻草人做得象真的人一样,让一些动物不敢去吃。

四、示范制作稻草人

师:我今天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稻草人)

1、幼儿观察稻草人,讨论稻草人都由那些材料制作而成,稻草人的用处。

2、教师示范制作,讲解制作步骤和要点。

五、小组合作制作稻草人

要求:①先和小组里的好朋友商量一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脚。②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③装扮稻草人。

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六、尝试用扎、粘、贴的方法制作稻草人

1、让学生欣赏课件“稻草人”(从网上收集的各种形象的稻草人)

2、学生制作,师指导

3、请学生把他放在展览区,并邀请别班学生来欣赏。

师小结:小朋友做的这些稻草人真漂亮,我们一起把这些稻草人去送给我们的农民伯伯,来保护我们的庄稼。

第九课 《一面奖旗》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少先队队旗的意义,并学会设计奖旗;

2、初步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和结构特点,并学习掌握黑体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和书写步骤。教学难点:黑体美术字的间架结构。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橡皮、单色颜料或墨水。

教具准备:印有黑体美术字的印刷品若干件,三角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表彰少先队的一面奖旗。奖旗上绣有红旗、镰刀、锤子,还书写着一行文字。

它记载着红色少年的革命故事,赞美着井冈山儿童的英勇机智。它激励着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做革命的接班人。板书课题——一面奖旗

二、讲授新课

1、奖旗和袖章中都有红星、镰刀、锤子的标志。

标志无需文字说明,它以简练、明确而美观的形象,来表明一个含义。

2、讲述黑体美术字的笔划特点。

黑体美术字是以汉字的正楷体为基础,经过加工美化,逐步演变而成的规范化的字体,它各种笔划的基本特点就是横笔、竖笔的粗细始终是一致的,方正

第十课 《剪纸贴花》

教学目的:

1、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均衡式的呢?

(三)布臵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7第十二课 《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 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第十四课 《年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了解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的艺术特点。年画艺术教案

2、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对年画的感受。

3、让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寓意。[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回忆、询问长辈、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什么是年画,了解年画的历史及发展。通过收集年画、年画故事以及年画的装饰物等,进一步加深对年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动手涂绘年画,感受年画独特的美。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感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年画艺术教案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绘画欣赏活动。教学准备:

1、布臵学生用两周的时间通过询问父母、老师,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什么是年画,并搜索年画以及与年画相关的艺术饰品,筹备班级年画艺术展。

2、老师尽量多搜集一些年画,并制成课件。

3、老师准备供学生涂色用的年画线描稿。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新年的音乐,创设过年的气氛,引入新课。

二、介绍年画

1、年画的来历

同学们,瞧!你们认识年画中的这两个人吗?(播放课件)他们一个叫尉迟恭、一个叫秦叔宝,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他们是唐朝有名的武将,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他们成了门神了呢?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同学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经常闹鬼,致使唐太宗重病缠身,夜不能寐,群臣提议让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说来神奇,宫中果然平静了下来。久而久之,太宗觉得秦琼,尉迟恭两位大将太辛

第十五课 《老房子》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寻访本地的老房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色彩或线条造型表现,现地现老房子的美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老房子的资料。

2、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

(二)设计方案

1、教学策略:感知生活、现场写生、记忆复述、综合创作。

2、课前每人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寻访当地有特色的老房子,师生共同观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特点,可让学生触摸粗糙的墙壁,倾听老人们的讲述,并根据自己对老房子的理解与同学交换看法。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之后,选择写生的角度,不一定是全景式的,可选择有特色的窗棂、房顶、飞檐等作为主要写生对象。第二课时,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写生老房子时的感受,将自己的对老房子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是全方位的,听、看、触、摸等都参与其中)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表现方法。提倡将写生中的素材重新进行组合,适当地添加、想象,或利用线的重组来表现每个学生心目中的老房子,它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三、学习评价建议

观察老房子时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隐藏于老房子中的故事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在绘画时是否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油画棒混色、点彩,钢笔线描等)。

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老房子不断接触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总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3②分工制作各种小商品。

三、学生制作:各小组按设计图,分工合作,每人必须在本课内完成本人承担制作任务。装饰美化,组装在后一节课进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各组制作小展柜的情况,提出本课任务: 1.继续制作未完成的小展柜。

2.按设计图摆设一个美观而舒适的小超市。

二、复述上节知识,展柜设计要美观实用,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比例。

三、按总设计的要求,把制成的小展柜涂上色彩并可加上各种材料装饰:植绒纸、石纹纸、木纹纸。但要注意色调要统一。

四、根据总体设计摆设各种展柜,组成一个舒适的小超市(可用一大纸箱切出三面,作小超市的空间用)。展柜放臵要整齐才显得美观。

五、学生作业:继续制作,把经过装饰好的展柜,按设计图组成一个舒适的小超市。

六、展览作品。各组把做好的超市模型放在桌面上,然后互相参观,评出最美最舒适的小超市。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课题:小圆点的魅力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课题:黑与白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难点:

1、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设计要领。

2、设计。

教具学具:白纸、彩纸、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与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所学的正负形,尝试用剪纸或者立体形式动手做一做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课题:主体与背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5、学生创作、师辅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四、收拾与整理 课题:冰川与晚霞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4、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5、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

1、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2、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教具学具:水彩、画纸、毛笔、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色彩的渐变效果)

2、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色彩渐变的知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例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也可以用硬物划出印记)接下来进行调色并作画。

注意: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色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2、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收拾和整理

作业完成后,提醒学生清洗绘画工具,清理桌面。等作品晾干后再收藏。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色彩渐变的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

2、用红,橙,黄或蓝,绿,紫等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课题:画嗅觉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表现几种气味。

2、培养学生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3、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能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心情,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快,创作的个性化。

2、学生能以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闻到气味的感受。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有样东西,我们却看不到它,你们猜猜是什么?(空气)

2、对啊!在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充满着空气,闻一闻,什么味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等待一下(拿出空气清新剂喷一喷)我们再来闻一闻,现在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闻到这股香味,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觉吗?

小结:想不到闻到空气中的香味后会有这么奇妙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气味到底有多么奇妙!

二、发展阶段

1、刚刚闻到香味的这种感觉,你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1)小结:可以画下来

(2)用语言说出来,你能试一试吗?(3)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

(4)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闻到气味时的表情也很丰富的。谁来试一试?

今天我们主要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揭示课题--画嗅觉

2、老师闻到这股香味,已经把这种感觉画下来了。同桌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气中的香味的? 小结:这张作品表达了老师闻到香味后愉快的心情体验。

3、除了点和线条以外,还可以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呢?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种香味的呢? 学生交流(我们还可以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快乐的体验)

4、大师们也有许多表现香味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5、同学们,你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哪些味道?打开瓶子让大家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气味真是太奇妙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五、收拾整理

妥善处理收集的气味物品,收拾绘画工具、材料。课题:卡通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初步学会欣赏卡通作品。

3、选择一种方法,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作品。教学重难点: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作品。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卡通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看一段卡通片,师生一起谈谈卡通片是如何通过造型,色彩,声音等要素来表现主题的。譬如在《宝莲灯》一片中,清新,明亮的色彩,舒缓的音乐,表现三圣母与沉香划着船在莲叶间嬉戏的欢乐时光,三圣母美丽动人,沉香活泼可爱,讨人喜欢;而杨是在抑郁的暗色中出场的,表情阴森,拌着电闪雷鸣,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反面角色……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卡通作品,说说画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它是什么特点,作者用怎么的造型,色彩来表现这一特点。

2、介绍几种常见的临摹方法: 其一: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它能使造型比较精确,但必须在摹本与绘画纸上都打格子这种方法,比较费时。

其二:用蓝印纸或拷贝台描印。这要求摹本的大小刚好合适。其三:看着摹本,直接绘画。这个方法最常用,适合大多数学生。

三、收拾和整理

将绘画工具及摹本图片妥善收拾好。

四、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并用连环画或单幅绘画等形式来表现。课题:双胞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2、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具学具:手工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说说对称有什么特点。

2、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讨论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怎么样来理解课题《双胞胎》与本课作业的关系。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自学:

(1)教材上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双胞胎”造型?(对折剪,对折印……)

(2)除了书上的,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3)用这些方法适合表现哪些主题?

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任务造型。

(在体操房对着镜子做体操,2个小朋友面对面做游戏,双人跳水,花样游泳……)

2、学生拟订创作主题,并说说准备用哪一种方法来表现这一主题。

3、学生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要提醒学生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要养成不乱扔杂物的习惯,保持教室整洁。

四、课后拓展:可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课题:藏书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纸板、剪刀、刻刀、报纸、水彩色、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

2、藏书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2)用蜡笔拓印

(3)制版印制(一次制版印制的张数较多)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四、作业展评

课题: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彩泥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2、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三、作业展评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二、发展阶段:

1、出示立体小纸人,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总结: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是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三、展示、游戏:

随着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课题:那一刻的我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欣赏动态人物的图片学习运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

2、在画面中表现动态的人物。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2、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3、教师介绍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自己创作的构思和内容以及画面安排。

2、创作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

四、课后拓展:将创作作品装订成册,制成一本“那一刻的我”的画册。课题:愉快的春游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意盎然的景色。

2、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春游的乐趣。

3、鼓励学生,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愉快的春游”作品。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

2、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交流春游时的所见所闻。也可以交流所写有关春游日记或作文。

二、发展阶段

1、小组活动:大家交流作品的构图。注意:创作中应先画出主题形象,再画相关的形象,然后再添加背景,表现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在作品中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懂得明快的色彩能传递快乐的情感,适当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能使画面色彩协调的道理。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收拾和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以绘画形式表现其他日记中的内容。课题:哪些是相同的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1、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2、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具学具:手工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1、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2、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

3、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四、创作阶段: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五、课后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课题: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的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是把平面的纸通过折、剪、贴成一个立体的帽子。

2、设计各种动物或其他造型的立体帽子。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旧挂历纸、卡纸、彩纸、小装饰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设计出更多更美的物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

五、课后拓展:以帽子为主体,展开各种形式的认识交流。帽子是服饰的一部分,服饰除了帽子以外还有很多,如:服装、围巾、项链等,都可以发挥我们的设计才能。课后去尝试设计,好吗? 课题: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材料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1、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2、创作。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泡沫板、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畅谈作品的构思和设想。

2、作品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评比。

三、收拾整理 课题:迷宫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想象,创造,组合成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设计立体造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迷宫的制作原理。

2、纸条的粘贴。

教具学具:废旧的硬纸盒、硬纸片、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拿来的这种游戏你们玩过吗?我们今天试着自己制作一款游戏,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2、了解迷宫的制作原理。

二、发展阶段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硬纸片剪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形,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纸立体迷宫,也可以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迷宫。

2、制作迷宫的外形时,要求学生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为主。

三、课后拓展

1、可用较大的纸箱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纸立体迷宫作品,展示。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外形独特的纸立体迷作品,并用水粉或炳烯颜料,将其涂上颜色。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

2、利用不同的工具绘画。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画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造型知识内容。

2、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画作品。

二、发展阶段

1、学习此课要涉及的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掌握笔刷工具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的设置方法。

2、让学生选用笔刷工具,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通过想象和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造型形象和画面场景。

3、利用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画图工具和方法,对形象进行一些变形操作,对作品进行画面处理,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的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的掌握WINDOWS画图程序的绘画技能。

课题:会游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简易玩具并画出设计草图。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教学重难点:

1、了解会游的玩具的运动原理。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能在水上漂的废弃物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能够在水中游动的原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设计草图,说明它们的设计思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能够设计和画设计草图。

2、让学生分组商讨各种会游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材料。

3、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构思,画出设计草图并制作出一个会在水中游动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争设计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分小组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和制作的好。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四,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去寻找更多会游的玩具,搞清玩具为什么会游的道理。课题:光的魅力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

(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上一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求爱真情告白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