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2024-04-18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精选10篇)

篇1: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 三 课 父有诤子

教学目标:

1、理解“父有诤子”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父有诤子”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父有诤子”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父有诤子”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地顺从,而是在遵循正道基础上的尊敬和侍奉。如果父母做出了违背文明、道德或法律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父母有过错,我们要做到“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不可与父母争辩,不可对父母不敬,应该一如既往地尊重和孝敬他们,等到他们高兴了再劝。

我们要深刻领悟到,孝子劝谏,是为了向父母讲清楚道理,不让他们陷于不义,所以只有抱着一颗孝心,心平气和地不断劝谏才能不违背孝的初衷。

二、新课教学

1、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者,作乱之所由兴也。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注释:①中(zhong):合乎。②辨:通“辩”。③兴:起。

语译:父母的行为如果合乎正道,就听从他们;如果不合平正道,就动谏他们。劝谏不被父母采用,父母的行为所造成的错误,就好像是自已造成的一样。听从父母而不劝谏就是不孝;劝谏父母无效而不再听从,也不算是孝。孝子劝谏,是为了向父母讲清楚道理,而不敢强力争辩。强力争辩,是产生逆乱的渠道啊!

2、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

《礼记·内则》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

语译:父母有过错,晚辈就应该用谦恭的语气、和悦的脸色、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劝说,就尊重他们,孝敬他们,等到他们高兴了再劝说。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违:冒犯。③劳:忧愁。

语译: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委婉地劝说。当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时,也应该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触犯他们,即使忧也不要怨恨。”

4、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经・速争章》

注释:①争:通“诤”,规劝。

语译:父亲有敢于劝谏的子女,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当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做子女的不能不向父亲劝谏。

四、思考计论

1.你曾经劝谏过父母吗?从“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这句话中你能学到怎样的劝谏方法呢?请思考。

2.“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请联系这两句话,和同学们探讨一下我们应何时劝谏父母,以及劝谏父母的必要性。

五、延伸阅读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孝闻名于世,在孔门中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经大力称赞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子骞幼时丧母,生活狐苦无依。后来子骞的父亲再娶,从此,子骞便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刚开始,继母对子骞还是很关心的。闵子骞像孝顺生母一样孝顺继母。

但是,好景不长,几年以后,继母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从此,闵子骞便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继母的孩子可以吃喝玩耍,但是子骞却不得不辛苦劳动。

有一天,闵子骞和父亲外出劳作,子骞在前面驾车。正值寒冬腊月,寒风刺骨,闵子骞却只穿着继母用芦花给他做的“棉衣”,难忍的寒风吹得他身体瑟瑟发抖,手脚僵硬,缰绳从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十分气愤,扬起手中的鞭子便打向了闵子骞。鞭子落下后打裂了原本就破旧不堪的“棉衣”,芦花从衣服里面飘了出来。

父亲这才发现了闵子骞被虐待的事实。抑制不住怒火的父亲想要立即回家休掉闵子骞的继母,但是闵子骞却拦住了父亲,说道:“如果不休掉继母,挨冻的只有我一个孩子;如果休掉了继母,挨冻的就会有三个孩子啊!”父亲被子骞宽广的胸怀和孝心所感动,放弃了休妻的想法。

回到家后,闵子骞的父亲向继母说明了所有的事情,并极力谴责其所作所为。继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深为自责,开始平等地对待闵子骞。从此,一家五口以礼相待,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五、积累与感悟

1.劝谏是一门艺术,古人有很多臣子劝谏帝王成功的例子,其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到劝谏父母上,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刘行本进谏》和《樊姬进谏》。请查阅这三篇文章,并把其中可以借鉴的劝谏方法概括在你的积累本上。

2.你有过动谏父母成功的经验吗?你为什么要劝谏你的父母,又是怎么动谏他们的?在劝谏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请把劝谏的过程写成一个小故事,与你的父母分享。

篇2: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执教人:于彬

课题:第三课:丝绸之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表现 应用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通过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的丝绸之路的概貌。

2、通过访问有关中国古代交通网站,了解中国古代交通的概貌;掌握一定的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在地图上走丝绸之路,设计旅游线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提问] 交通是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我们通过访问“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网站”,了解了不少信息。下面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西北沙漠的骆驼商队、河流交错江南的舟船等;古代主要的陆路交通网——北方陆上丝绸之路,水路交通网——京杭大运河,海上交通网——海上丝绸之路)

[点评] 很好!交通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先导,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克服种种困难,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披荆斩棘,驯服大河湖泊,闯过汹涌的大海和浩瀚的沙漠,沟通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示] 现代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录象片段引入——丝绸之路。

[板书] 丝绸之路

2、新课教学:

[活动]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合作收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并作简单讲解。

[提问](1)丝绸之路起与何时?从这个动听的名字中你想到些什么?

(2)谁愿意展示自己绘制的丝绸之路的示意图?讲讲大致的路线。

(学生思考后回答,展示绘制的丝绸之路示意图并讲解)

[展示] 课件中的“丝绸之路的起点”、“玉门关遗址”、“楼兰故地”“火焰山”图片。

[探究] 这些写满沧桑的残垣断壁昔日是怎样的风貌?丝绸之路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使这些商队在茫茫戈壁、沙漠上穿梭?

(学生讨论,共同探究)

[叙述](指图)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安息、即今伊朗一带,再到亚洲西部、即西亚、地中海东岸,从意大利半岛兴起的一个国家罗马。简单地说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连罗马,沟通了世界的东西方,连结了欧亚两大洲。至于为什么德国地理学家给它起了这个动听的名字——丝绸之路,是因为当时这条路的开辟主要是为了运输中国特有的丝和丝绸,当然也是表示西方对中国丝绸的特别珍视。应当说明的是,这条道路不仅仅是运输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运到西方,而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也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提问] 有人说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你认为呢?你呢从教材中找到事实依据吗?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叙述] 伴随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疆境内、天山南北,黄河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在这里汇集,到处分布着这些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影响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丝路往昔的繁荣,诉说着当年旅行者的艰辛和各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友情。

[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承转]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教材中讲的是北方的丝绸之路。另外还有南方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成都、保山,到印度、欧洲。这是两条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出发,经泉州、珠海,经马六甲到欧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今天在欧亚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的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丝绸之路。

[展示] 欧亚大陆桥资料片。

(学生体会古今变迁)

[讨论]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从旅游业角度学生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承转] 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那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747公里,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承转] 如果说古老的丝绸之路已渐渐沉寂,那么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的时代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示] “丝绸之路的今天”,以及“一带一路”新闻报道。

[讨论] 丝绸之路在今天的新价值体现在哪里?

3、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的示意图)

课堂反思

篇3: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3、社戏

【教学构想】

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这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时代气息不浓的文章时,老师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呢?又怎样让这堂课开放而有活力呢?于是我考虑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思维,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样才能理解材料,理清层次,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这样本文的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大胆表现自己的感悟、心得,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会注重学生的个性检验,凸现新课标的倡导精神。

3.语言的品味,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细细品味,引导学生从字句、修辞等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不光品味到其中的`景色美,还能品味到其中的人性美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受文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这种乡村戏剧。

3.搜集鲁迅的有关文章,并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播放《童年》的音乐)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这儿有一首诗是这样来写童年的:“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冬,永在我记忆的深处。(音乐停止)

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像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的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富有诗意般语言的导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可迅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引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分四人小组合作解决。(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生l:围绕课题,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全文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生2:从事情的角度来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师:归纳得非常准确,你怎么知道是夏夜?

生1:文中写“消夏”。

生2:扫墓完毕之后。

生3:罗汉豆成熟。

生4:两岸的豆麦。

师:那么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季节?

生齐答:春末夏初。

师:本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生l:详写的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略写的有:随母归省、钓鱼放牛、六一公公送豆。

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l:因为从题目来看课文主要写看社戏,与此紧密联系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

师:很好,我们写作也应该这样围绕中心去选材。

(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应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培养学习的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筛选信息,这很重要,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课文,情感共鸣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每读一段,就以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是否有过和鲁迅先生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讨论记录。然后代表发言,(先让学生简要说说文中作者的童年趣事,再谈自己的体验。)

生l:我回老家时,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不再逼我写作业看书,是真正的放假。

生2:我的老家在农村,每年暑假我都要回老家过一段时间,那里有好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伴,每次我们去钓鱼,如果我钓不到,他们总要把鱼分一部分给我,还把自家地里的香瓜、西瓜偷偷摘给我吃,我觉得他们像阿发一样,对我很友好。

生3:农村里的孩子不怕猪狗鸡牛羊,我很胆小,他们常笑话我.有时还故意逗我。

生4:我小时候向人家要东西,得不到满足时,就一哭二闹三不吃饭,最后父母无奈只好答应我。

生5:乡村的夜色里水气很大,带着潮湿的味道很清爽。

生6:看一些看不懂的不感兴趣的电影或戏曲时,往往不是睡觉,就是买很多零食吃。

生7:我们家对门是位退休的老奶奶,我父母有时出差,她就让我去她家吃饭,好几次,我父母送东西给她,她都不要,我觉得她就像文中的六一公公,有一颗慈爱的心。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体验,我知道,你们已穿越了百年的时空隧道,走近了鲁迅,和鲁迅一起交流大家共同的童年体验,一起欢乐,一起留恋,一起陶醉,一起遐想。心灵在碰撞,感情在共鸣,文章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激起我们这么多情感体验呢?

生l:鲁迅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我似乎回到了童年,写得好。

生2:我认为本文的语言很优美。

生3:我认为本文的

篇4: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方法

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复习回顾:ppt2-ppt3

三、阅读思考:ppt4

四、内容归纳

1、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52、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63、土地改革的进程:ppt74、土地改革的意义:ppt8

五、读图理解:ppt9-ppt16

六、总结:ppt17

七、课外延伸:ppt18-ppt22

八、练习:ppt23

九、阅读卡:ppt24

篇5: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内涵和特性;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漫画赏析、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引出人格权的含义。通过一系列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通过相关法律条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体会人格权利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学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针对有些学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也缺乏健康意识,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学生只认识到关注自身的生分案例与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提高这一责任意识非常必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突破方法:选取最新发生的童工案例、校园踩踏事件,国家把案例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等热点案例来突破。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住主要瞻前顾后 案例和素材,制作课件。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以最新发生的校园暴力、食品安全等案例,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P24欣赏漫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以上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教师归纳:人身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的地位)

自主阅读P25“相关链接”,了解人身权利的内容。

案例导学:

《谎称帮忙找工作非法拘禁搞传销》2013-03-01福建日报新闻。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P25,回答下列问题:

1.人身自由权的定义、必要性

2.人身自由权的有关禁止性法律规定。

案例导学:

《湖北小学生踩踏事故 已造成4死18伤》2013年2月27日。由学生概括出这所小学的学生在这次踩踏事件中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从而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生命健康权的定义、地位、意义。

拓展视野:你还知道有哪些侵犯生命健康的现象吗?

案例导学:《刘大妈被邻居王某的小狗惊吓摔倒住院》,请你出谋划策:

1.刘大妈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

2.刘大妈的女儿是怎样讨回公道的?

3.你认为刘大妈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渠道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教师归纳:依法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的途径:

①非诉讼途径:协商、调解、申诉、仲裁。

②诉讼途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导学:广州地下工厂童工受尽摧残(组图)。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自主学习:阅读P27课文及“相关链接”了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相关法律、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有关禁止性法律规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的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以及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时的维权途径。课堂练习

请你出谋划策:李大伟之子李想(9岁)于2007年6月1日上午11点许在本乡卢抗村卢抗小组王柱建房处玩耍时被王柱用砂浆烧伤左眼。伤后李想左眼睁不开,视物不清,李想先后到瑞金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进行治疗,先后用区医疗费11301.08元,护理费2598.34元。

请你帮助李想设计维权方案。

提示: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1)维权途径。(2)诉求。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2.带问题预习P28-32

①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P28-29

②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P29-31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一、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人身权利的地位、内容。

2.人身自由权的定义、意义、禁止性法律规定。

3.生命健康权的定义、地位、意义。

4.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5.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情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

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参加小组讨论等活动,认识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惜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教堂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案例展示、学生讨论、图片展示、情景教学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了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2课时

引入课题

视频《健康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探究问题P28:

1.以上图景中,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利?

2.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权利?

教师归纳: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情景导学:故事连播《小楠的故事》。

第一集:

小楠是个初二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宽裕。初一下学期时爸爸妈妈又接连下岗,靠打零工赚钱供他和姐姐上学。有一阵子,小楠感到身体不舒服,为了不给爸妈添麻烦,更为了给家里省钱,就一直忍着不去看病。半年后,小楠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终于有一天体育课时昏倒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楠被送进了医院。经检查和诊断,小楠得了很严重的糖尿病,需要尽快动手术,手术费用需10万元。小楠得知这一切时,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之中:

A、我的生命和健康是我自己的事,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也为了减轻点痛苦,我还不如早点放弃,自杀算了。

B、人总有一死,虽然我热爱生命,希望健康,但面对高额的手术费,我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了。

C、我还年轻,我还有理想,我一定要想办法和病魔作斗争,维护我的生命和健康。讨论:1.小楠此时很矛盾,你认为她应该怎么办?

2.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权利,你认同吗?

教师归纳:自杀不能认为是个人行为;自己无权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个人轻生、自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自杀等类似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第二集:

大家都为小楠的病情所苦恼,经过爸妈、姐姐和老师的劝说,小南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对生命和健康重树起来了信心。但是高额的手术费却是燃眉之急,光靠爸妈起早贪黑的打零工、靠学校同学老师的捐助,自然远远不够。于是姐姐也想停学打工。但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几天找工作都碰了壁。一次,她发现路边周围一群人在看一个断臂少年,跪在那儿,面前放着一张纸,写满了自己的曲折经历,很多人看了都很同情,纷纷往他面前的罐子里投硬币。姐姐若有所思……“我为何不像他一样,断自己的胳膊少自己的腿总不违法吧?只要能得到别人的同情,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我愿意受这份罪……”

讨论:1.你赞同小楠姐姐的想法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楠的同学,你会如何帮助小楠呢?

教师归纳:这是自残,不但损害了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与社会道德相悖,与法不合。

第三集:

小楠批评了姐姐的想法,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应该自己来争取……最后小楠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当地的广播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与健康的热爱和渴望。播音员将这封信在整个城市播报,传递了生命的呼声,呼吁大家一起来关注和帮助小楠,并亲自带头筹集捐款,短期内便筹足了整整10万元,将小楠送上了手术台。

讨论:小楠对待生命健康的最终态度是什么?采取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教师归纳:维护生命健康权是一种责任

小组合作探究:P29-30

1.此事给小君、小哲及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教师归纳: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当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新闻图片欣赏:民警雪地护送儿童过马路、路遇伤者奋力抢救、义务献血,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自主学习,阅读这P31“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归纳出:远离暴力,遵纪守法。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有权珍爱生命,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课堂练习

活动与探索:P31-32

1.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

教师归纳:王明:①是见义勇为、具有高尚道德的行为,应受法律保护和道德褒奖,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宜提倡,要“见义智为”;徐文:不违法但应受道德谴责。看到同学落水袖手旁观,没有同情心和社会公德意识;钟平、黄晓芳:既是见义勇为又是道德教育提倡的的行为。勇于救人,又机智救人。②(1)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2)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3)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要“见义智为”。

课后作业

1.及时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2.自主预习P32-39

①人格尊严权的定义P34-35

②体格尊严权的内容P35

③人格尊严权的禁止性规定P35

④名誉的定义,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意义P36

⑤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P36

⑥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权的意义P36

⑦名誉权的定义、主要表现P38

⑧侵犯名誉权的方式P38-39

⑨在我们的名誉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如何维权?

【板书设计】

二、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1.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2.轻生或自残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档不合。

3.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4.远离暴力,做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教学反思】

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教学设计,最主要还看教学效果,看师生的互动。本节课最大特点是对过案例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知识。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课本内容,所以在情境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境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

第3课时

一、知识点回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2、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4.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5.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

6.公民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

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7.如何评价轻生行为?

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8.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30-31

①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

③关爱生命,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二、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略,见课件)

(二)非选题

1.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亲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只要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要用百倍努力”;“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了灾区的人民。

(1)总理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出了对灾区人民什么权利的珍爱?

(2)今天,你想对灾区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2.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让学生在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那么,我们学生自己该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呢?

3.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兰河上游山区突降暴雨,急速集聚形成洪峰,并引发泥石流,造成20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峰水位高达2米多,身高仅为

1.1米左右的孩子们面临随时被洪水吞没的险境,在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28岁的青年女教师沙宪晶,身处绝境临危不惧,全力组织引领29名被困在水中的学生紧急自救,机智勇敢地与洪灾抗争,并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将21名学生从死亡线上一一拉回。

(1)阅读上述材料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感受。

(2)请举出两个以上的尊重他人生健康权的事例。

(3)你有过受人关爱的体验吗?如果有,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2008年湖北黄冈)据报载,山西洪洞县黑砖窑惊现未成年“包身工”,他们被迫做苦工,砖车拉不动时,监工就在后面用鞭子抽打。虐待未成年人,使用童工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法院经受理,29 名“黑砖窑”犯罪嫌疑人分别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黑砖窑”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包身工”的什么权利?

(2)假如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这一权利遭到非法侵害时,你会怎样做?

(3)请写出涉及保护你的这一权利的相关法律。(两部即可)

三、课后反思

篇6: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一、课程标准

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影片欣赏”“小组合作”“鉴古评今”等活动形式,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描述和体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领悟相关的历史观点和价值情感,能从具体史实和案例中提炼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色,通过对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强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表现。教学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四、教学设计:出示马可·波罗像,猜猜他是谁?(学生答),你能说说他的情况吗?(学生答)

现在,让我们与马可·波罗一起远行吧!<马可·波罗中国游> 出示丝绸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路线。提示:路线应为“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到达哪里。”(学生讲述路线)

师: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出示视频与问题,问:马可·波罗到达大都后看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元帝国是怎样一个王朝?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等一下交流彼此的收获。

提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前面的同学所回答的与你相同,且你有新的补充,请你以下面的方式来回答:“我同意以上同学的说法,此外,我还认为………”(生:元朝是个开放与交流、繁荣的朝代)

不久马可·波罗以其精明能干、年轻有为备受元世祖器重。于是他多次奉元世祖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

后来马可·波罗又游历到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在那里他看到了遍地的刺桐树和刺桐花,于是就问这是哪儿?(泉州)马可·波罗在泉州一住就是好几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图片来揭开谜底吧!出示泉州的图片进行简介。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P119-121与这组图片资料展开同桌合作学习,从而解决心中的困惑!(资料与问题见合作单)提示:同桌合作完成问题,然后推荐一人汇报交流。(生:…………)师:泉州是元代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一晃17年过去了,落叶归根,马可·波罗就要回家了。〈马可·波罗回乡记〉

问:在泉州的他会选择哪一路径回家呢?(海路)出示陶瓷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的路线。(学生讲述路线)问:这条海路叫什么?又名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又名陶瓷之路)问:为什么他选择走“陶瓷之路”?(学生讲述理由: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泉州临海,季风的影响,陶瓷易碎,海运成本低……)

问:猜猜看,马可·波罗带回家的会是什么物品?(书籍、火药、指南针、造船技术、丝绸、瓷器、茶叶……)以相关图片来印证学生的猜想。

问:猜猜看商船送马可·波罗回家后带什么物品回国?(生:铜器、玻璃器、阿拉伯文化等)亦以相关图片来印证学生的猜想。问:从来回的物品中可以反映出什么?(交流是双向的,陶瓷之路也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中西方之间友谊的桥梁,从此在西方,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而外国人也开始把我们中国叫做China)。

〈游后感〉

从刚才跟随马可·波罗游历中我们感受到:元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通过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元朝与世界加强了交流,而这种交流是双向的。这一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繁荣,反过来,这样的繁荣又影响到元朝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边述边出示板书)(板书)

问:元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帮助老师解决这一难题(资料见合作单并结合课文内容)

提示:首先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然后组内交流,归纳意见;最后推荐代表,汇报成果。(生:……)师总结,出示答案。(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元朝的空前开放与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的中国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问:元朝的开放与交流对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借鉴意义?(互相讨论一二分钟)生:……

师: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完善各项制度,引进人才与资金,发展交通,兼容并蓄,善用人才,民族平等,求同存异,共同繁荣,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篇7: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

第14课时:卷八《离娄章句下》三十一至三十三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以寓言故事说理。

②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式】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二.教学导入: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只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nan)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的生活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意,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3学生抽读4全班齐读5小组分读等。

四.揭示寓意。

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五.领悟名句:

1.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2.卒之东郭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3.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熟读背诵:

1.学习小组合作背诵。

2.减字法背诵。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这篇寓言,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讨论)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批评卑鄙小人行为)

八.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背诵本节课名言名句。

篇8: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年级:八年级上册 课时: 第二课时(深学课文一)

米拉·吾江 塔城市第六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和方法

在课文学习中,扩展听、说、读、写能力,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写方法,读懂课文中的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得到。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课文以三个小伙伴和一口老喷泉为线索,展现了他们寻找幸福的过程,分析并找出课文中描写寻找幸福的过程。

2.掌握课文中的句型,并能活学活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要点,复述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劳动光荣,乐于助人就是幸福”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

三、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总结本课中的中难点字词,设计出两三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以此检测学生复习情况。

1)让学生读出下列字并组词:彼 喷 勤 恳 慧 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1)门前的小树林里有许多落叶,----------------。(清理)(2)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益)(二)导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三)教学过程

第一段(第1自然段)放牧的三个孩子和树林里的一口老喷泉。(故事的展开)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说说本段主要内容。2.概括段意。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清理老喷泉,他们一起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他们感到非常快乐。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2.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

第三段(第7—14自然段)神奇美丽的姑娘突然出现,表达感谢和祝福;关于什么是幸福问题答复的十年约定。

1.学生互相问答。2.自由发挥。

第四段(第15—24自然段)三个小伙伴分别选择了到东边,西边和留在村里,十年后再会树林的喷泉旁介绍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2.概括段意。

第五段(第25—28自然段)神奇美丽的姑娘如约出现。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获得。

中心思想: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姑娘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四、巩固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拓展延伸

总结深化: 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小组讨论汇报)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多给别人送去快乐。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六、作业:

1.预习课文二的内容。

2.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字数 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 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

幸福是什么﹛

十年间

十年后: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篇9: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天津市集贤里中学

刘立新

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极其危害;

②、了解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③、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①、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②、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及友谊的意义,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③、能够运用交友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

②.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③.接受自己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

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赞美友情的诗歌、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flash音乐。

2.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选择,重新设计问题与活动。学生准备:

1.回顾与朋友交往中感人至深的一段往事。2.搜集有关名人的友谊故事、名言。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活动讨论

七、板书设计:

一、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二、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 2.友谊的作用

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八、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父母亲人时刻关爱着我们之外,与我们交往最多,甚至朝夕相处的,还有哪些人?

学生回答(略)

师:有老师、同学和朋友。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伙伴,伴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走近他们,与师友结伴而行。进入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学习。

活动一:(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知道怎样交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围绕“同学朋友”这个话题一起来探究。

第一框

同学·朋友(板书)

一、我的人际圈(板书)

活动二:请同学们完成教材30页的活动要求,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并说说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课件展示树轮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朋友的多少与你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吗?(2)你为什么喜欢你的朋友?他有什么人格魅力?

(3)我们班里谁的人缘儿最好?为什么?

(4)你认为想拥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拥有更多的朋友需要哪些条件?

情景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点拨与归纳:这个活动告诉我们,朋友多的人,或想多交朋友的同学,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开放自我,积极交往,千万不能封闭自己,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其次,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要具有真诚、友善、负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从而成为让更多人所欢迎和接纳的人。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及青春闭锁心理的危害(板书)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板书)

师:我们渴望友情,要使同学之间的交往上升为友情,就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友情为何可贵?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朋友的相伴,现在,我们就来共同体会“与友同行”的感觉。

二、与友同行(板书)

活动三:体验与感悟——理解友情 师先提出疑问:

(1)刚才大家谈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请说说你的朋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的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学生真切地谈好友对自己的影响或自己与好友交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朋友、友谊的作用)

(2)你们知道哪些经典的友谊故事?

学生讲述:请同学讲述自己搜集准备的经典的友谊故事。(教师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过长)

(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揭示友谊的经典故事(略)

教师提问:从刚才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中,你体验和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略)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指导、归纳,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归纳:朋友是与我们分担痛苦忧愁,分享幸福快乐的人,朋友会给我们带来温暖、支持、力量,他会使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媒体)播放老师搜集的“名人名言”;请学生朗读自己搜集的“名人名言”(略)

师过渡: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是,朋友从哪里来?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友情,我们该如何明智而谨慎地把握和栽培?

活动四:情景讨论——寻找交友的秘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3至35页三段活动材料,并完成活动材料中的问题。

(媒体)展示第四段活动材料:

中学生小王,经常逃学旷课。一次,在网吧认识了两个无业青年。他们经常给小王钱,小王十分感激,把这两个青年视为“恩人”,于是交上了朋友。这两个青年经常带者小王出入各种营业场所、喝酒抽烟、拦截要钱等。后来,他们入室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分别受到了法律制裁。

说一说:他们这是真正的友情吗?对我们交友有何启示?

学生分为四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指导(略)

师点拨:通过活动,我们看到交友也是有方法的,我们一起归纳交友的原则(秘方):

⑴、平等互惠的原则(板书)

对朋友的帮助不能过分依赖,而且应懂得回报,不能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⑵、宽容理解的原则(板书)

人无完人,好朋友也难免有缺点:而且,人各有别,朋友之间难免有分歧,如果不能宽容和谅解,矛盾和分歧就难以化解,友谊也就难以持久。只有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原谅朋友的不足或错误,才会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朋友。⑶、懂得坚持原则。(板书)

有时候,为了照顾朋友的情面,可能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但是,只讲义气,不讲原则,会害人害己。真正的友谊应该是真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维持友情。⑷慎交朋友的原则。(板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选择朋友时要谨慎,要学会选择品行良好,对自己发展有帮助,有积极影响的朋友,即乐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

活动五: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课对交友的探讨与交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交友上有什么新的打算?

学生发言,师引导(略)

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交友的原则。人的生活离不开友情,但要得到真正的友情并不容易,友情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愿同学们都能建立起真挚的友情,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媒体)播放flash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刘立新

篇10: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三课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 朋友》导学案

4.朋友的作用:朋友带给我们、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美好。5.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交友的方法)

(1)交友是一个的过程,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甚至(2)欣赏他人、、,尊重差异、加强。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在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要善交,乐交,不交。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2.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分析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友谊是什么,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探究案

一:打开窗,迎接阳光——走出闭锁心理

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叫小闷,三个星期过去了,大家也没看到她笑过、大声说话过。考完数学,因为一道简单的题目没做出,她心事重重,几天前她试图想问同桌的,可不敢开口;劳技课上,一个小小的制作难题卡住了,想让小组成员帮忙,可也不敢说,下课了也没做完„„问:

1、你有过小闷这样的经历吗?你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如何解决?

2、如果你觉得在班里快乐,请说出快乐的理由

完成书上30页的人际关系树轮

二、让枯枝显示生命——快乐交友

活动有关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有两棵树枝。第一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金色果实

二、教学重点:掌握交友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难点:运用交友的基本原则

四、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五教材助读:

1.青春闭锁心理的危害: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我们的自己陷入。

2.为什么要有积极开放的心态?

答:闭锁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敞开自己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图5个、第二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红色花朵图5个、第三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绿叶图5个,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3.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质有哪些?

要将手中的礼物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朋友多的送完为止。

比一比:组里哪两位同学得到的礼物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将他们得到的礼物粘贴到树枝上,各小组交流,看这些树是如何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并评出最具人气的同学3位。议一议:最具人气的同学他们有哪些优点,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象小闷一样的同学在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手中的礼物没送出或礼物已送出但没有收到他人的礼物)该如何解决呢?(让小闷式的同学大方交友;同学之间伸出友谊之手互相接纳成为朋友)

三、沐浴在友谊的阳光下——与友同行

说一说:在我痛苦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在我徘徊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在我开心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七嘴八舌:在交友的路上你是否一帆风顺,和朋友交往过程中你是否也困惑过?情景分析:

1、朋友要我帮他进行期末复习,我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很为难。——你怎

么看待这件事?

目的:希望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给予和分担。要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不能过分依赖朋友。

2、两个好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因意见不和,面临翻脸。——你能让他们依然成为好朋友吗?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谅解、接纳与沟通。人无完人,朋友之间难免会有磨擦。

3、我的好友小叶在网吧通宵上网和某社会青年发生矛盾,他让我不要告诉老师,并要求我和他一起想办法对付该社会青年。——你说我该怎么做?

目的:希望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讲原则,不能讲哥们义气。要帮助朋友,宽容朋友,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纵容朋友去犯错。

4、阅读报道:同寝室6名学生一起考上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寝室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行动?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目的:希望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升华:真正的智者是能将敌人变成朋友,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与友一起携手共进。

四、请同学们完成书上32,33,34,35页蓝框中的活动题目。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二的王某同学在敲诈初一的学生,王某的好朋友把这事告诉了王某的班主任,因为王某懂得友谊需要 ________()

A.忠诚去播种B.热情去灌溉C.原则去培养D.谅解去护理 2.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能找出其中原因吗()A、两者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B、可以把重活推给对方做 C、大家可以边聊天边干活D、大家可以平分工作

3.“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两句话说明()A友情使孤独者得到幸福B生活需要友情

C友情使沙漠变成绿洲D友情使社会变得繁华

4.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告诉我们要()①善交益友②不交损友③乐交诤友④ 慎交朋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小冬和小宁是好朋友,学习成绩较好的小冬在小宁的请求下经常帮助小宁复习功课,有时根晚才能回家,经常无法完成自己的功课。这一故事中的小宁在接受朋友的付出时,没有考虑、体察朋友的需要和难处。这说明交友()

A.要学会宽容他人 B.要强沟通C.要尊重差异D.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启示我们交友时应()A.注重礼仪,和善谦逊B.宽容他人、尊重差异 C.坦诚大方,平等友善D.坚持原则、不讲情面

二、材料分析题:

7、小斌在学习上很爱钻研,但为人喜欢较真。同学回答问题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他总会争个面红耳赤;老师在课堂上疏忽出错时,他会立即毫不留情地指出老师的错误。为此,班主任没少批评他,同学们也都不喜欢他。小斌很苦恼,他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你帮助小斌分析不受同学们喜欢以及受班主任批评的原因。C

A

B

D

DB

搜索朋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将礼物树贴在本周之星栏中。

任务安排表:

一组任务:完成书33页,和探究第一题的内容,并请小组成员组织全班同学完成此部分学习任务总结出闭锁心理的危害。及为什么要有积极开放的心态。

第二组任务:组织全班同学前三组每位同学按照探究案中第二题中要求准备材料 并组织大家总结出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质

第三组任务:组织大家完成探究案第三题

第四组任务:完成34页蓝框中的活动,编成剧本,表演短剧

第五组,第六组分别完成书35页蓝框中第一,第二个题列出各种策略,并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

7、⑴①因为小斌不能尊重他人。

②同学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他总会争个面红耳赤,这是不尊重同学之间差异的表现。

③老师在课堂上疏忽出错时,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伤害了老师。

四、分享友谊的快乐

《男生 女生》导学案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正常和有分寸地和异性同学交往。

3.愿意和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能够有分寸进行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三、教学难点: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提高异性交往中自我保护能力。

四、学法指导: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3、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要慎重对待、。

(2)当我们在感情的门前徘徊时,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学会。(3)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学会

探究案

一、我的风采

展示运动场上本班男女生各自拼搏的情景及集体项目,让学生感觉班级荣誉的获得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二、哑剧表演 〈一根针、一颗钉〉

情景:在初二的务农周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大男极不熟练的穿针,不小心扎了手。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小女笨拙的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问: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男女生因性别角色的原因,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一面。

三、王婆卖瓜

男女同学轮流各自说说优点,要求实事求是、流利、不重复、有秩序。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对方的优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和谐相处。

四、实话实说

要求学生明确男女生应怎样进行交往。分析两种极端的交往方式。

(1)、鸿沟式交往:男女生井水不犯河水,用“那帮男生”、“那帮女生”称呼对方。(男女生交往应互相尊重)

教材助读:

1、异性交往的意义

(1)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2)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怎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完善自己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异性同学交往可以扩大,锻炼,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2、异性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又要。(2)既要,又要。(3)既要,又要。(4)真诚待人,坦然大方。

小雅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不可避免时非得叫其她女同学帮忙。(男女生交往应落落大方)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2)、过分亲密式交往:小利和大伟经常避开其他同学单独交往,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体会青春滋味

一天,小利终于收到大伟的一封信,说出了小利想说但一直不敢说又盼着大伟说的话。问:他们互相喜欢是不是一种错?

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

(1)、请每组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对他们学业的影响,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理性的分析)

(2)、看、说、尝。展示一些生的香蕉、芒果、杏子要求学生描绘其外观,并邀请几位同学尝一尝后说出其味道。(感性的认识)

(3)、总结: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欣赏: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学会拒绝

五、防身有招术

当我们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1、诗经云:谦谦君子,大家闺秀。——我们要保持庄重

2、面对异性的邀请,我们要保持警惕。

3、受到异性的侵害,我们要沉着应对,机智求救

1、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下面哪些方式可以使自己友爱合群()①坦率地敞开自己的感情②保守朋友的私人秘密

③交流时注意力集中,不要心不在焉④发生矛盾时互相不让,等对方先认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③改变社会的风俗习惯④完善社会的法律、道德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

材料二:进入中学以来,小红发现班上同学小强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幽默感,不知不觉中,她发现自己总希望引起他注意,上课经常走神,有时又想入非非,特别是看到他与其他女同学交往,心里有些难受。小红为此很苦恼。(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6分)

上一篇:邵武市人民政府文件下一篇:署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