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杜甫对话作文

2024-04-11

与杜甫对话作文(共14篇)

篇1:与杜甫对话作文

与杜甫对话高中作文

春夜,窗外细雨绵绵,窗内的我却已沉浸在梦乡之中,错过了雨的来临。待到白昼时分,梦醒,到院里一看,竟是满院清新。踮脚摘下一片犹带雨滴的花瓣,不禁想起那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花叶抖动的迷蒙之中,似有一位衣袂飘飘、白领冉冉的老者,踏着千年的时光,蹒跚地向我走来,像是要与我对话……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我们在与杜甫对话他的志气。杜甫登上泰山,俯看众生万物,叹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的.,他用这豪壮的诗句告诉我们:他杜甫,必要当齐鲁中的泰山,一览众山小!如此豪情壮志,怎能不令我们叹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我们在与杜甫对话当时的生活苦难。杜甫含泪告知我们,“朱门”的肮脏统治和百姓的艰辛生活。在经历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之后,他只能发出深沉的叹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在这样一个生灵涂炭、兵荒马乱的时代,杜甫只能望着荒草丛生的城墙,无力地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此悲惨艰辛,怎能不令我们为之落泪?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我们在与杜甫对话他的忧国忧民。面对破旧的茅屋,看着群童公然抱茅而去却无力追赶,杜甫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广大寒士。杜甫倾诉着:宁愿让我一人受冻挨饿,只要这一方寒士能有所庇护,那也甘心!如此舍自己为他人,怎能不令我们敬佩!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这是我们在与杜甫对话他的无限乐观。纵然破房旧衾,纵然食不饱力不足,纵然已垂暮老矣,但杜甫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在困苦之中笑看人生,在艰辛之中与诗为邻、与古人为友。杜甫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不能颓废!如此坚强,怎能不令我们铭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他对读书的感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他对自然的热爱……一首首诗承载了杜甫的一段段情,这上百首诗跨越了千年时光,将杜甫与你我连接在一起。让我们仔细聆听那已历尽千年的话语,启唇,与杜甫对话。

篇2:与杜甫对话作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每周都会给父亲背诗词,恰恰这一首,是本周背的最后一首。虽然背完了,但思绪还停留在这悲怆的诗中,咀嚼着杜甫当时的生活状况。

如果我是南村群童的一员,我就一定会对他说:“您放心,我不会和他们一起抢茅草,我来帮您把茅草追回来。”紧接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叹了一口气,无奈又悲凉地对我说“谢谢”。当然,这一直是我想象中的情景,别人也许认为我很荒谬,但我还是努力地完善着这幅思想中的画面。

如果我是当时的富家学子,就一定会谦虚的向“诗圣”求教。我还会向他学习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胸抱负。我们一起吃饭,当我向他请教时,他一定会认真地充满愁绪地回答我的问题。“这里生活安定,不愁吃穿,您还在担心什么?还有什么烦恼?”我猜他一定会站在窗前,双眉紧皱,深邃地眼光已飞过千山万水。“当前皇帝贪恋女色,已多日不上朝,我有好的治国方法却无奈不得志,我倒没关系,恐怕整个国家、人民会遭殃啊!”面对杜甫深刻的一番话,让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他的背影,那件随风摇曳的长衫,让我动容,心中一缕怜惜,但更多的是敬重。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我希望可以穿越到他的身边,哪怕只是平静地站着,瞻仰我梦中的伟大……

篇3:让儿童在作文中学会与世界对话

那么儿童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世界展开对话的?我们来看一篇儿童作文。

天下虫虫都可怜

——读《昆虫记》有感

我从小就很怕昆虫, 每次有金龟子或者蝴蝶飞进我家的阁楼, 我总会莫名的紧张, 甚至起一身鸡皮疙瘩。我曾经很喜欢养蚕, 但真到了蚕宝宝变成蛾子的时候, 我又变得不喜欢了。

妈妈说我不喜欢昆虫, 是因为我不了解它们。寒假里, 我有幸读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它让我走进了昆虫的世界, 这本书写得很好, 我常常沉浸在书中, 看到了那么多的昆虫世界的悲喜剧。它改变了我对昆虫的看法。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法布尔在观察自己养的金步甲时, 发现一只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 他很惊讶, 盒子里不少啥呀, 可它们怎么会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给掏空了呢?过了几天, 又有一只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 就这样每隔不久, 都会有一只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 法布尔亲眼看到一只雌虫在摆弄一只雄虫, 最后那只雄虫终于挣脱, 逃之夭夭。法布尔又在自己的玻璃盒里不断发现遗骸, 总是雄性步甲虫的, 这些雄性步甲虫大概都是这样丧命的。从六月初到八月一日, 从最初的二十五只雄性减少到只剩下五位, 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虫掏空肚子。有些昆虫的新婚之夜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惊讶, 昆虫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为。同时, 昆虫的世界, 有着如许的秘密, 又让我感到无比好奇, 昆虫的繁衍是一个多么悲壮的事啊, 看来, 真应该爱惜每一只昆虫的生命, 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啊, 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读完后, 我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天下虫虫都可怜”, 来表达我对这些小虫的敬意!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现今小学生写的读后感来看, 很容易陷入模式化, 比如总是先介绍一下读该书的背景, 接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 最后谈几句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内容简介”而已, 从中, 看不到阅读者如何在阅读中引发共鸣, 如何在阅读中生发感情, 一句话, 没有引发对话。

首先, 文化认同是儿童作文的对话立场。儿童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 经历着文化的熏陶与习染, 儿童也在作文的过程中, 与世界发生冲突、融合, 因此, 儿童是在与世界对话也就是作文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 认同自我的这种文化身份, 是儿童在习作对话中成长应当持有的立场。

在这篇读后感中, 一开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对于昆虫并不怎么喜欢, 但是通过阅读《昆虫记》之后, 她却能发自内心地对昆虫充满敬意。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一种感悟, 那就是“天下虫虫都可怜”, 具有独特的打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 作者是把昆虫作为一种“生命”来看待, 把昆虫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放置于一个同等的文化地位上。这种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持有的立场,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作者是真正进入了《昆虫记》的世界。

其次, 自我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写作作为一种对话, 是需要写作者敞开自我, 与世界建立起“我—你”关系的。所以从本质上讲, 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实都是在讲述自我故事, 也只有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因此, 儿童作文应当学会从讲述自我故事出发。

作者一开始就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故事中展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作者从小害怕昆虫, “莫名的紧张”和“起一身鸡皮疙瘩”点明了自己的害怕, 同时, 作者又说自己喜欢蚕, 却不喜欢蛾子, 这又使得故事的讲述很有戏剧性。

接下去, 作者便把《昆虫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转述了一遍, 这就突破一般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的读书笔记会用“概述”的方式把全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 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展现全书, 但是可读性不强, 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则以书中一个故事作为讲述的重点, 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又使笔墨集中于一个故事, 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

因此, 好的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

再次, 心路历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呈现。作文需要袒露心迹, 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 但文章贵在含蓄, 表达感情贵在曲折, 所以在许多时候, 这种心路历程的表达需要蕴含于故事之中, 并不是直接表白。而这种心路历程, 又恰恰是儿童作文与世界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

文章从一开始表达的对昆虫的“厌恶”到读到《昆虫记》时感受到的“震撼与惊讶”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 均是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先说“厌恶”, 儿童对于昆虫的“厌恶”感, 很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体验, 例如蚊子会吸食人血, 蜜蜂会蜇人, 有的昆虫有很怪的气味等, 这些生活体验导致了作者对昆虫的“厌恶“ ;当然也有可能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影响, 成人对昆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态度, 这两种情况恰恰是儿童与生活世界对话的结果;然而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对话毕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 直至作者读到《昆虫记》, 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现的昆虫世界突破了儿童的已有经验, 细致深入的描绘令儿童看到了超越经验的世界, 因此, “震撼与惊讶”就产生了。而“敬佩”感的产生, 则与儿童对昆虫产生了新的理解有关。作者写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啊, 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 作者是以人类的亲情的视角来看待昆虫世界的现象, 可以说, 此时, 对话已然形成, 视界得以融合。

篇4:“对话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反思,很多教师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忽视了引领学生与生活进行真诚的“对话”,把学生“像囚徒一样关起来”,大多是“奉命而作,为文造情”;二是阅读与习作脱节,学生读无所获,或所得甚少,未能实现读写链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尝试推行“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着力营造“对话”的氛围,搭建“对话”的平台, 引领学生乐写、善写。

一、聊天式对话,将习作融于生活

聊天,也可以称之为“对话”,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喜怒哀乐,无一不是聊天的话题。可以说,聊天是生活中最惬意,最平常,也是最放松的事情。因为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又无需下大功夫去准备。作为教师,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打交道的,日常教学之余,恐怕也会经常和孩子们说说话、聊聊天。而此刻,孩子们最放松,也是最快乐和自豪的。他们可以毫不掩饰地告诉你曾经发生的各种事情,而最让人珍爱的是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会眉飞色舞,惟妙惟肖……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习作课上,孩子们大多很矜持,落笔也艰难,原因何在呢?

我们的课堂还是太像课堂了,习作课还是太正八经了……到底该怎样认识我们的习作教学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老师教会学生的。”小语教学法专家高惠莹教授也曾指出:“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看来,我们的习作教学大可以放下紧张的思想,放下不必要的包袱。把和学生“聊”,作为主体,不仅仅是聊“天”,还可以聊“花”,聊“草”,聊“动植物”,聊一切可以聊的事物……“聊”的关键是轻松面对,无拘无束。

(一)“聊”中重欣赏,润物于无声

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精神活动,思想火花迸放出的绚烂,使人的生活有了理想和激情,使人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尊严。人究竟为什么写作?因为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因为感受到真善美,因为思想而有了灵魂苦痛和幸福……因此,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习作才有价值。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说得越多,学生就越感到困难,就越是难以下笔。怎样润物无声呢?这就需要教师“无心插柳”。也就是说,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地梳理教材,认真地整理习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将要完成的习作分解成一个个能够引起聊天兴趣的小话题,并留心积累日常和学生聊天时有价值的内容,简单地记录学生精彩的言谈。主要有三个用途:习作指导时用以启发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用笔记录那精彩的一幕;欣赏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做真人;为学生做表率,鼓励学生把和老师聊天的内容完整记录下来。

(二)“聊”中重生活,创新于无形

与学生的聊天,对于教师来说不是任意而为,要有重点,有目的,尤其注意在轻松的氛围里,教给学生一些诸如观察的方法、表达的技巧等等;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次心血来潮,可能就是一次“偶然”……既然是聊天,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和尺度,千万别用课堂的眼光,千万别用套子套住学生的思维。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聊天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身边的一些事情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但是,如果让他们写下来,可能就与“说”,相去甚远了。究其原因,就是不能、不会(或不愿)分析身边的事、剖析自己的生活!因此,无论是聊天,还是习作,教师都一定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说出自己的感受、看法,或是更多的东西。不能人为地以一番苦心去设置重重禁区,用种种束缚扼制他们的思维:这种事“太没意思”(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有趣!),别说;这样的话题“太陈旧(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新鲜事!)”,别写;这里还要再来点“曲折”(其实生活中就是那个样子!)只要学生有兴趣说就会说得精彩;说得精彩,写下来了,就是精彩。所以,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习作。生活本身就是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取,而且用,就是在实践习作的过程。

所以,聊天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说话,就是在传授写作的技巧。

二、与文本对话,将习作与阅读结合

“劳于阅读,逸于写作”已是语文教师的共识,大家都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用心灵去对话——情动辞发

教学中,通过“我与课文的亲密对话”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

比如,在学过《慈母情深》一課之后,让学生写一写“妈妈,我想对您说”、“爱看书的孩子,我想对你说”等等。虽说只是三言两语,却也是真情实感。在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之后,学生被桑娜夫妇的善良所深深感动,尤其是结尾的“熬”字激发了丰富的想象,教师顺势引导,进行续写,让孩子们的真挚同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既深化了阅读,又练习了写作。

(二)与作者对话——学以致用

阅读中,要遵循“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的原则,除了与文本做感性的对话,了解“写什么”,还要做理性思考,看看是“怎么写”的。这样阅读,学生就能习得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

总之,通过“对话”,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做素材积累、方法积累的有心人,潜移默化,提高习作能力。

篇5:与杜甫想相遇八年级作文800字

天哪!我竟有缘与杜甫相见。

不曾想,杜甫竟是个好客之人。短短几句寒暄后,竟带着我开始了大唐之旅……

我们顺着乡间小道,前方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远远看去仿佛是一条银光闪闪的锦缎。河边浮着还未舒展开的嫩荷叶,河边有一片碧绿的麦田,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清香,这真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几株垂柳婀娜地立在河边,柔软的枝条随风起舞,却招来莺燕的嫉妒,它们上下翻飞,婉转啼鸣,它们围绕垂柳争论不休,偏要与柳树的柔软身姿争个高下。杜甫老先生微微笑着,望着湛蓝的天空中一行高飞的白鹭,吟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正在我们陶醉其中的时候,一艘别具一格的游船缓缓驶来,并传来动听的歌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只见一位窈窕淑女端坐在船上,正边唱小曲,边弹琵琶。一袭粉色纱衣,薄施粉黛,气质脱俗。杜甫听后连连点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听过小曲,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河边的花丛中,那里蜂蝶齐飞,百花争艳,落英缤纷,花香扑鼻,仔细聆听,悦耳的鸟鸣组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杜甫吟到“留连戏蝶时时舞”,我连忙接到“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开怀大笑。

再向前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粉墙黛瓦,飞檐峭壁。走进院内,这里显然已经荒废了许久,正是“映阶碧草自春色。”园林中花木成畦,小桥流水,自有一派江南特色。 天色渐晚,日落西山,“新月犹悬双杵鸣”,竟然和杜甫游玩了一整天。

篇6:与时间对话作文

我从小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还记得我三岁的时候,外公经常带着我到公园玩。每当要回家时,爷爷都会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把我抱起来,背在高高的肩上,我不知有多幸福和多得意!

这次,我和妈妈在看望外公的路上遇见外公邻居家的奶奶,我问:“奶奶,你看见我的外公没有?”奶奶回答说:“我好长时间都没有看见你外公出来锻炼身体了。”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担忧,因为外公自从两年前生病以后,就一直身体不好,往日那挺拔的身躯,也漫漫地向前弯曲佝偻了。我飞奔着跑向外公家,看见外公正斜倚在门口的沙发椅上晒太阳,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我高兴地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爷爷!你能不能跟我一起到公园去玩呀?”爷爷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爷爷老了,走不动了。”我这才发现,爷爷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经拄起了拐杖。看见爷爷日渐衰弱的身体,我心里感到一阵心痛!

我禁不住在心里暗自祈祷着:“时间老人啊,你就不能让时光倒流吗?哪怕只能倒流一点点也好。我好想念、好想念爷爷从前那双强壮有力的臂膀和高大挺拔的脊背呀!”

篇7:与苏轼对话作文

余问苏公:人生数十载,碌碌无为者,何其多也!此何为?

苏公曰“皆因其未寻路而行之无道矣。”

余疑未减,何为路,路何方也?寻何路?

曰:路,物也,引人成功,去未来之物也,路乃方向,而汝路,自在汝心。至于汝问寻何路……

苏子顿而未言,而后乃一手指左,一手右。吾视之,左为一林荫小道,众人行之,故而草稀,雨落则泥泞满身;右为一草绿之地,无人踏之,因而花繁,雨润则草色青青,风过而舞。

见余有所思,苏公继而语余,汝寻路,须乃汝之路也,而非随他者行之,如流水逐之。汝左道,宽也,然泥泞也;汝右径,虽小寂而胜景也。

余望苏公,其颜悦然,其色怡然,虽老矣,而无颓态,思及苏公之坎坷,余喟然而叹曰:公曰须行吾路,然何为吾正路耶?小生斗胆,还望公莫责之,公一生守志,终莫能识之,且得罪之人不知其数也,安乃公之路乎?

苏子闻言,叹之,未语,而后乃曰:余亦如小子今日这般问余,余亦尝彷徨惆怅终日,亦尝怒余而愿世事不公。今乃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此一因;然余少时恃才而不知敛,刚甚而不知屈,此二因,是故罪人也。汝等后生谨记之,人贵在自知,自知者明,傲物者多为人所嫉。毋论聪慧与否,为人须谦且韧,此为善道。由吾之际遇,可以知之也。

余有感,公所言甚是,然何为行路之道也?余学于师,师甚善,凡有惑,必细教之,导之,然余愚笨,学业不成,师之期,家人之望,余有愧。

苏公宽慰余曰:汝尚年幼,须知已往虽不谏,而来者可追,勿丧也。师长之望,非负也,乃汝前行之力也,汝若为草木,其望必为壤也。余欲以五言而告汝,少时须立志,老时乃有成,志存高远,此一言也;少壮不努力,老来伤悲晚矣,春耕秋实,业精于勤,此二言也;为人处世,切不可凭己意而行,戒骄戒躁,此三言也;路曼曼兮,非坚忍者不可至,此四言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五言也。如此五言,乃吾忠告,个中理趣,唯君图之。语毕,苏公遂就舟而去矣。

篇8: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杜甫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早年“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报国志向, 到临终“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 奉呈湖南亲友》) 的深深惦念, 杜甫用他的一生, 谱写了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安史之乱中, 有的文人投敌了, 有的文人消极避世, 杜甫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命运。尽管处境危险, 他却时刻不忘祖国。宰相房琯在陈陶斜和青坂遭到惨败, 杜甫得知消息后, 一面对“四万义军同日死” (《悲陈陶》) 表示沉痛的哀悼, 一面又担心仓促对敌会遭到更大的失败:“焉得附书与我军, 忍待明春莫仓卒!” (《悲青坂》) 诗人还关心着整个战局, 恨不得有人去提醒李亨加强对芦子关的防务, 《寒芦子》中他说:“谁能叫帝阍, 胡行速如鬼!”诗人写下《三吏》、《三别》, 这六首诗是感人肺腑的悲剧, 亦是高亢的爱国之歌!有母亲送儿子的, 有新妇送丈夫的, 有老妻送老翁的, 连一位“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的老妪也被连夜带走, 一个无家可别的单身汉又再次被征召, 多么可悲可悯可恨!但诗人笔下的这些主人公, 在悲痛愤恨的同时, 却终为坚忍的爱国精神所驱使, 毅然决然走上战争的前线。《垂老别》中的老翁说:“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新妇劝慰丈夫:“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 因为“妇女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这种悲壮激越、异乎寻常的爱国精神是多么的可歌可泣!比照着现代人的国家观念, “外国有个加拿大, 中国有个大家拿”, 一些人不想着如何建设国家, 反而靠坑损国家谋取个人私利。国家耗费资材培养了众多的大学生, 结果是一流的大学生一江春水向西流了 (定居西方发达国家) , 二流的大学生孔雀东南飞了 (移民澳大利亚等东南国家) , 只有三流大学生留在了国内, 却也一心想进外资企业, 时不时享受一下麦当劳, 一有机会就想移民海外。

杜甫从小就生活在人间的温情中。他母亲离世很早, 幼年时, 他曾经寄养在二姑母家。在时疫流行之时, 姑母总是先照看他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于是杜甫的病渐渐有了转机, 而姑母儿子的病却日渐严重, 最终早夭。长大后的杜甫曾经满怀深情地追忆这段往事。他在爱中成长, 自然也会懂得爱、珍惜爱。杜甫对周围的人, 包括妻子、儿女、弟妹、朋友和邻居, 都充溢着真挚的爱。他用自己的心与笔, 谱写了动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之曲。

文士风流, 自古而然。唐代又是个浪漫的时代, 诗人的生活更是如此。金屋藏娇、青楼寻欢、买伎教舞等都被视为文人特权, 而杜甫却坚决与这些时尚划清界限。唐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终生与原配妻子厮守而不曾移情别恋的。他在《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诗中就明确地说:“使君自有妇, 莫学野鸳鸯。”他的夫人杨氏, 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两人感情深厚。杜甫半生贫困, 几度辞官, 四处飘荡, 杨氏都与他同甘共苦。杜甫不是迂腐之人, 他是一个温情的丈夫, 他无法拂去对妻子的思念:“老妻寄异县, 十口隔风雪”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他珍惜难得的安定而有情趣的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 。现在一些有钱的、当官的, 包二奶养小密, 玩三陪搞艳遇, 读读杜诗, 岂不汗颜?

对于孩子, 杜甫是慈父。杜诗中提到孩子的地方特别多, 赞扬他们聪明。对兄弟姐妹他也是手足情深, 他在诗里一再提到的弟妹, 都是继母卢氏所生, 杜甫不仅在诗里经常念及他们本人, 而且还惦念他们的妻子、丈夫、孩子。读他的诗, 能够强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天下明明是同一轮明月, 却偏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但被故乡明月映照过的弟兄们却是天各一方, 四处飘零, 一种深深的惦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杜甫对朋友, 感情真挚而持久。他不仅以友谊作为其作品的重要主题, 而且用动人的诗句为读者展示了友谊所应遵循的原则。如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彼此理解, 互帮互助。杜甫在诗中对李白、高适、岑参等诗友的诗歌都曾给予由衷的赞美和中肯的批评。朋友之间还应经常往来, 时时思念, 不能因为眼前的事务而把心中的这个位置挤兑掉。杜甫写下了大量怀念朋友的诗歌, 大大丰富了传统友情的内涵。尤其是他对李白友谊的挚诚, 堪称后世的楷模。他和李白在前后约半年的相处时日中, 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安史乱起, 李白先被下到狱中, 后又被判长期流放夜郎, 杜甫对此十分关切。因久久得不到李白的确切消息, 以至积思成梦, 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 明我常相忆。”“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杜甫诗歌中的这些温馨描写, 带给后世读者怎样的感动和向往!

宋代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民胞物与”的命题, 他说“民, 吾同胞;物, 吾与也”。这个命题的精神实质是泛爱一切人和物, 而早在张载之前的杜甫诗歌里始终都贯穿着这种精神。杜甫认为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人类、特别是圣贤应与天地同心, 人应该与万物同体同在:“物情无巨细, 自适固其常” (《夏夜叹》) 。杜甫写有不少歌咏小动物的作品, 如《缚鸡行》、《花鸭》、《舟前小鹅儿》等, 表现了诗人对生物的泛爱。在《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中他说:“一重一掩吾肺腑, 山鸟山花吾友于”, 他把花鸟看成兄弟, 把山川视为一体。而现实生活却是残酷、充满矛盾的, 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总是在无情地摧毁着某些生命, 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痛苦。《观打鱼歌》中他说:“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鳍, 咫尺波涛永相失!”你刚刚吃下去的鱼, 如果不被捕获, 也许此刻正相忘于江湖呢!这些作品展现出可贵的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杜甫会爱物, 自然就更会爱人。不是只爱家人、亲人、友人, 而是泛爱天下之人。他将每一个个体生命放在和他同等的人的位置,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出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尤其注重感受他人的痛苦。《又呈吴郎》诗写得很朴素, 但充满了对那位“无食无儿”的老妇人的同情和关爱, 而且诗中所表达的不仅是一般的恤老怜贫, 还有杜甫对老妇人格的尊重:“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因为能够深入其心, 杜甫对他人痛苦的体验是极为深刻的。《无家别》写主人公的亡母之痛:“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渠。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杜甫时时刻刻关注着弱者的不幸, 用他宽广的心胸去温暖这冰冷的世界。

现在一些商人不讲诚信, 坑蒙拐骗, 自以为中国人多, 即使骗倒万分之一, 也能发大财。一些人当自己身处不幸时, 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亏欠他, 甚至想要向所有的人报复。一些中学生、大学生们心理不健康, 因为嫉妒同学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就会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杜甫为人正与此相反, 他总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注所有的人, 尤其他在遭遇苦难时往往能想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其实, 这些善念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 但我们把它忽视了、掩盖了, 而杜甫把这些不为一般人所关注的善念用充满感情的诗句揭示出来、凝固下来, 并传达给后世的读者, 用以培植人的善根, 升华人的灵魂, 教导我们如何珍爱生命。因此, 杜甫的伟大就不仅仅在于他揭露了世上的苦难, 更在于他歌颂了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并满怀善意地描写它, 希望它能发扬光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由于长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缺乏情感目标的令人担忧的教育, 一切从应试出发, 一切以升学为目标, 其结果是, 既淹没了情感和个性, 又扼杀了智慧和创造力。近年来, 不少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 并将情感教育的发展列入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的确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 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生成的。杜甫凭借他对人类情感细腻而真切的感受, 写出了动人的人间之诗, 传达了感人的人类之情, 无论是爱祖国, 还是爱亲人、爱朋友, 亦或是珍爱每一个生命, 都是那样情真意美, 涵养人心。学习杜诗, 感受杜诗的真谛, 纠正时已偏颇的心性, 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篇9:让儿童在作文中学会与世界对话

那么儿童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世界展开对话的?我们来看一篇儿童作文。

天下虫虫都可怜

——读《昆虫记》有感

我从小就很怕昆虫,每次有金龟子或者蝴蝶飞进我家的阁楼,我总会莫名的紧张,甚至起一身鸡皮疙瘩。我曾经很喜欢养蚕,但真到了蚕宝宝变成蛾子的时候,我又变得不喜欢了。

妈妈说我不喜欢昆虫,是因为我不了解它们。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它让我走进了昆虫的世界,这本书写得很好,我常常沉浸在书中,看到了那么多的昆虫世界的悲喜剧。它改变了我对昆虫的看法。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金步甲的婚俗》,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法布尔在观察自己养的金步甲时,发现一只金步甲肚子被掏空了,他很惊讶,盒子里不少啥呀,可它们怎么会把自己同伴的肚子给掏空了呢?过了几天,又有一只金步甲的肚子被掏空了,就这样每隔不久,都会有一只金步甲被另外的金步甲掏空肚子。

有一次,法布尔亲眼看到一只雌虫在摆弄一只雄虫,最后那只雄虫终于挣脱,逃之夭夭。法布尔又在自己的玻璃盒里不断发现遗骸,总是雄性步甲虫的,这些雄性步甲虫大概都是这样丧命的。从六月初到八月一日,从最初的二十五只雄性减少到只剩下五位,其他的全部被雌性步甲虫掏空肚子。有些昆虫的新婚之夜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惊讶,昆虫竟然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行为。同时,昆虫的世界,有着如许的秘密,又让我感到无比好奇,昆虫的繁衍是一个多么悲壮的事啊,看来,真应该爱惜每一只昆虫的生命,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读完后,我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天下虫虫都可怜”,来表达我对这些小虫的敬意!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现今小学生写的读后感来看,很容易陷入模式化,比如总是先介绍一下读该书的背景,接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谈几句读书之后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内容简介”而已,从中,看不到阅读者如何在阅读中引发共鸣,如何在阅读中生发感情,一句话,没有引发对话。

首先,文化认同是儿童作文的对话立场。儿童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经历着文化的熏陶与习染,儿童也在作文的过程中,与世界发生冲突、融合,因此,儿童是在与世界对话也就是作文的过程中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我的这种文化身份,是儿童在习作对话中成长应当持有的立场。

在这篇读后感中,一开始小作者就表明自己对于昆虫并不怎么喜欢,但是通过阅读《昆虫记》之后,她却能发自内心地对昆虫充满敬意。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作者有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一种感悟,那就是“天下虫虫都可怜”,具有独特的打动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作者是把昆虫作为一种“生命”来看待,把昆虫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放置于一个同等的文化地位上。这种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持有的立场,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作者是真正进入了《昆虫记》的世界。

其次,自我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写作作为一种对话,是需要写作者敞开自我,与世界建立起“我—你”关系的。所以从本质上讲,任何人的真正的作文其实都是在讲述自我故事,也只有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儿童作文应当学会从讲述自我故事出发。

作者一开始就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作者从小害怕昆虫,“莫名的紧张”和“起一身鸡皮疙瘩”点明了自己的害怕,同时,作者又说自己喜欢蚕,却不喜欢蛾子,这又使得故事的讲述很有戏剧性。

接下去,作者便把《昆虫记》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转述了一遍,这就突破一般读书笔记的写法。一般的读书笔记会用“概述”的方式把全书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这样的写法有利于展现全书,但是可读性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失去故事性。而本文作者则以书中一个故事作为讲述的重点,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使笔墨集中于一个故事,使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大为增强。

因此,好的故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起点。

再次,心路历程是儿童作文的对话呈现。作文需要袒露心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但文章贵在含蓄,表达感情贵在曲折,所以在许多时候,这种心路历程的表达需要蕴含于故事之中,并不是直接表白。而这种心路历程,又恰恰是儿童作文与世界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

文章从一开始表达的对昆虫的“厌恶”到读到《昆虫记》时感受到的“震撼与惊讶”以及最后作者的“敬佩”,均是对话成果的一种呈现。先说“厌恶”,儿童对于昆虫的“厌恶”感,很有可能来自于生活体验,例如蚊子会吸食人血,蜜蜂会蜇人,有的昆虫有很怪的气味等,这些生活体验导致了作者对昆虫的“厌恶“;当然也有可能来自于成人世界的影响,成人对昆虫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的态度,这两种情况恰恰是儿童与生活世界对话的结果;然而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对话毕竟不能深入到生活的内部,直至作者读到《昆虫记》,这部基于研究的作品展现的昆虫世界突破了儿童的已有经验,细致深入的描绘令儿童看到了超越经验的世界,因此,“震撼与惊讶”就产生了。而“敬佩”感的产生,则与儿童对昆虫产生了新的理解有关。作者写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不容易啊,它们的爸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作者是以人类的亲情的视角来看待昆虫世界的现象,可以说,此时,对话已然形成,视界得以融合。

最后,建构理想是儿童作文的对话指向。对话为何展开,何以需要有对话?实际上,对话都指向理想生活的建构,都基于对未来的理解与畅想。失去了理想的支撑的对话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渴求,他们天然地具有“理想气质”。因此,真正的儿童作文会表现出儿童对理想的向往。在本篇中,最突出的让文章具有“理想气质”的是作者从金步甲虫的故事引发出对昆虫的怜爱之情,从一个故事引申出对昆虫的爱,对于小动物的怜悯,这是一种由此及彼式的人文关怀的萌芽,这使得文章获得更为广大的境界。

篇10:与鲁迅对话作文

夜,如水的夜。灯光和玻璃将令人窒息的黑暗拦在窗外。斗室,书桌,台灯,长夜,这,该是先生喜欢的吧?

先生的文字,向来是犀利的。“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这就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许是因为先生看透了国人的劣根性吧?所以,一字一匕首,将黑暗的真实,一丝丝剥给世人观看。在那个时代,先生被讽作是“疯狗”四处乱咬,并用先生和二弟周作人闹僵加以佐证。想不出先生的心该做何感想。突然就为先生不平,本来立志学医救人,后来发现最大的伤痛不在民身在民心,继而弃医从文。新文化运动却又遭阻扰。列强割据,山河破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那披着好外套,拥有“好名声”的“正人君子”却还在叫嚣着“太平”!此情此景,先生哪还有心去做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好人呢?唯有文字,利刃般的文字,才适合先生那颗悲愤的心。

可是先生终究是爱国的。那匕首,更像是精神世界的手术刀,剜去了心灵上的溃脓,割去了思想上的毒瘤,拨开了双眼上的云翳。只不过,没有麻药。但那又怎样?世人的心早已麻痹,兴许疼痛才能更好的将世人唤醒吧?

先生的胆子,向来是大的。“只要对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竟再无见到第二人像先生这般直白与坦荡。先生总是在咒骂,咒骂一切黑与恶,罪与过;在批判,批判一切伪与假,污与浊。那社会,先生是恨的吧?又怎能不恨呢?“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先生看不下去了,于是振臂高呼“救救孩子!”。却被当作狂人的呓语。先生却没想到,多年鸦片烟雾的熏蒸,早已让无数国人迷了心智,蒙了双眼,失了本性。再呐喊,又有几人听呢?

然而,恨由爱生。恨的是黑,爱的是民。先生咒骂过,也悲愤过。先生为被诬杀的工人辩护,为被虐杀学生悲呼。时人都道先生冷酷,可先生的心始终是热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冷一热的情感在先生心中交织着,先生的心该是怎样的难过呢?因了满满的爱与恨?

曾自负的认为自己懂了先生,可重读先生的作品后,才知自己只知一点皮毛而已。先生,我不懂是污浊的社会成就了你,还是你先觉醒明白了那是个污浊的社会?先生,我不懂,你是如何看透那“好名称”下的外套中终是些’无物之物”,更不懂,你是如何透过那墨般的黑夜看到黎明?

啊,黑夜,我不信先生是真的喜欢黑夜。先生只说自己爱夜,也不过是因为那“白天比夜里更黑暗”罢了!

篇11:与鲁迅对话作文

□郑州市回民中学初三(13)班 李妍青

鲁迅,你是荒原上卓尔不群的苍狼;你,以反叛黑夜的萧瑟、拨开禁锢着光明的乌云为宗旨,为寒夜开拓了一条释放希望的通道;你,以笔做刀枪,用那声声荡存至今的长啸,永恒地封存了一位斗士的英魂:虽然彷徨茫然,却依然展现出激昂呐喊的巨匠本色。鲁迅,我——敬佩你!

你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你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极度贫困和受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极度麻木了的思想意识。于是,你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拿笔做武器,用高昂的热情、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正如你说的,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屈地与反动封建势力抗争,揭穿那依附于反动统治的走狗文人及幕后黑手,你用“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大无畏精神来追随革命的风起云涌,以独臂扛鼎的英勇来维护正义的呼声;而你对广大劳苦人民寄予的却是深切的同情,但又不得不激愤于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我——理解你。

你也曾有过迷惘,你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知道,你这是告诉人们:要满怀希望地奋斗,便会迎来新的生活,才不会有愚昧落后贫困的轮回。你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你就是那为民请命的人。你为了迎来中国的新生活,坚强地奋斗着,矢志不渝地探索着,追求那无边黑暗里的点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唤醒了麻木的中国人民,你,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我——支持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也许才是你。

你,长啸斗争,一生如此。

你,彷徨暗夜,呐喊如灯。

你,竭尽心血铸精魂,在地火熊熊燃烧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

篇12:与外婆对话作文

手机一震,我麻溜的点进微信,看见一闺蜜的新消息。完整的九宫格,图中是一位盘着银发,身穿旗袍的老太太,老太太笑容满面,闭着眼对着蛋糕许愿,一旁还放着几在束玫瑰花,附文上说:“祝奶奶生日快乐,爱您么么哒。”我顺手点赞评道:“很漂亮呀!”刚发出去,忽的想到,外婆生日的时候,我好像从来都不在。

许是瞬间的愧疚和情怯,我喊到:“外婆!”外婆闻声快走出来走来问:“怎么了?”我有些不知说什么,扯到:“那个,今晚吃烧烤吧,爸妈说过来。”外婆吃闻说到:“呀!那太好了!我得赶紧准备准备,今天真是个好日子!你来了!你爸妈也来了!”说完便出去买食材了。

我在原地风中凌乱,为自己瞎说的话感到后悔,我想叫外婆回来,偏开不了口,不舍扰了她的好心情,便只能硬着头皮告诉妈妈事情原委,她自然答应了。

那天下午,爸妈一来,外婆就乐呵呵的当他们是客人似的,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情景,觉得温暖无比。

很快,我们便开始吃起烧烤来,外婆跟我们说:“一定要多吃点。”我猛然想到中午她的叹息,忽地觉得是不是只有我们吃她做的东西她就会开心?妈妈突然说:“呀!这南瓜饼我小时候最喜欢了。一次可以吃好几个!”外婆说:“可不是嘛,我知道你们可能来,提前做了,给丫头尝,她还不吃呢!”我怔怔地抬头。

忽然间,我似乎读懂了外婆,她做南瓜饼,是想念妈妈了吧?外婆说他们可能来,许是觉得他们不会来吧,许是,外婆心里等怕了,许是等的太久,不敢想了,怕自己会更失望吧,原来,她一直在等,在想念。

天色稍晚,园里的灯开了,风吹来一阵,有些冷,仍觉得暖意融融,许是因为园子里的人和事吧。抬头望天,云霞是美的惊心动魄,但外婆的笑容,却美得动人心弦。

篇13:与杜甫对话作文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 (公元764年) 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情景相生, 优美与壮美兼具, 喜悦与忧郁并存。“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 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氛围。上句, 以“黄”衬“翠”, 以“白”衬“青”, 色彩鲜明, 《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 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 ‘青’上方见得‘白’, 此说有理”。“翠”是新绿, 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 黄鹂的啼叫, 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而黄鹂居柳上而鸣, 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 下句则以白鹭的灵动之势写自然的生气:淡蓝色的晴空下, 一行白鹭振动翅膀, 翩翩起舞。一个“上”字, 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 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的意味。诗句有声有色, 色彩鲜明而不杂乱, 声音圆润而不嘈杂;静中有动, 静而有张力, 动而不失轻盈幽雅, 这正是一种优美的境界。那么, 这种优美的境界, 能给我们传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愫呢?大自然生机勃发, 诗人心有所动, 又怎能不颔首微笑, 发出愉悦的轻呼呢?

可是不要以为诗人的心情就此定格, 且看后面。“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这里, 诗人的视角进一步转换:从窗口望去, 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似乎近在眼前。一个“含”字, 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 望见的是否真的“西岭”?也许这并不重要。一说这是写诗人看到窗棂上早春的残雪, 联想到西岭上终年难化的积雪。再看门外江上, 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泊”字, 写出船此刻停留未开。“东吴”, 是指船由东吴来, 还是到东吴去呢?这也许并不重要。有论者说,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 蜀中与东吴之间的商船已可通行, 也有说东吴是泛指江南一带。在这里, 引起我注意的是两个词语:“千秋雪”和“万里船”。“千秋雪”极言积雪之厚, 时间之久, 千年的积雪, 要何时才能融化?“万里船”极言行程之遥远, 空间之无限, 要想到达心中想望之地, 又谈何容易!如果说前面两句诗中, 黄鹂、翠柳、白鹭、晴空这一组意象给人的是优美的感受, 那么后两句中“千秋雪”“万里船”的意象带给我们的则是崇高感。崇高, 审美范畴的一种, 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 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 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 它使主体受到震撼, 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 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 崇高与悲剧性相近, 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上文的“千秋雪”和“万里船”就其本身 (作为审美对象) 而言, 从数量上和空间上具有强大的威力;就审美经验而言, 他们带给主体一种“坚冰难化”的痛苦或“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沉重。那么, 与前两句相比, 这两句里, 我们体会到的还只是愉悦和轻松吗?李渔《窥词管见》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 然二字亦分主客, 情为主, 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 非借物遣怀, 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 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在《绝句》 (其三) 中, 诗人着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图, 先写黄鹂、翠柳, 声色纷呈, 相映成趣;次写白鹭、青天, 飘逸出尘。然后诗人移步换景, 用蒙太奇的手法, 先让西岭雪山的千年积雪冲击我们的视觉, 震撼我们的心灵, 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停靠在浣花溪边的那艘船, 让我们去询问它来自哪里, 又将去向何方?或者会想起三国时那位奉命出使东吴的费某说过的一句话:“万里之路, 始于此桥。”诗人全篇并未有一个字的抒情或议论, 但我们分明可以觉出他情思的变化, 或惊喜, 或微笑, 或拈须, 或徘徊, 或沉吟, 或泪下。

这种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传统, 如《诗经》“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其实在杜甫的其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手法, 如《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前两句的景是美好的春景, 可是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杜甫诗歌的抒情方式是多样的, 正如梁启超所说, 杜甫是一个“情圣”, 他可以直抒胸臆, 如《望岳》, 也可以即景抒情, 如《登高》, 还可以寓情于景, 如《绝句》组诗。在《江南逢李龟年》中, 诗人用“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写往日的盛会, 转而用“又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来写今日的相逢。全篇没有直用“喜怒哀乐”之词, 而用“寻常”、“几度”, “又”几个字, 寥寥数语, 写尽无限的感慨, 而“落花”之“好”, 正反衬了落魄之人的失意与沧桑。这正是“老年识尽愁滋味, 欲语还休, 而今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境界啊。

篇14:初中作文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对话为初中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让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表达交流中展示自我,提高思辨能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对话式教学的意义、模式,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循环式写作训练提高初中作文对话式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对话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学生在写作时还存在畏难情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与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对语,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生活、作品之间的交流。对话式教学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为主要手段,实现心灵的流动、思想的碰撞。作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对话过程,通过真理的表达、生命的诠释,让生命在碰撞交融中获得新的活力。

一、初中作文“对话式”教学的意义

1.思想与智慧在对话中生成。传统教学中,学生困囿于教师的所讲的范围,被动接受所学知识,缺少发现与创造。从狼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如果不善于对话,或缺少对等方面的机会,就无法获得人的智慧。作文对话式教学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不断激励中积极探究,会变得更合群、更乐观、更机智、更成熟。教师充分挖掘话题的内涵,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使学生习得知识、获得技能、丰富情感。

2.对话精神彰显真正的教育。对话,是教育是根本,作文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作品的对话,无论在作前、作中还是作后,都少不了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烙上对话的印记中共同发展。

3.对话是作文教学的归途。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充分对话的引路人,要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让他们在对话中创造灵气,写出思想深刻、内容生动的文章来。另一方面,生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话成为批判与吸收的过程。

二、初中作文对话式教学的模式

1.作前对话。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写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和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合理地设计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挖掘对话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合理构思,分析学生有哪些想法?怎样引导学生表达?怎样使学生的表达能紧扣话题又能发挥想象?

2.作中对话。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重现生活场景,将作文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触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将深藏于心的话向教师与同伴进行倾诉,从而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其次,要在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拘泥于对话场所,在课堂、在操扬,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细节,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中共同探讨,通过对话,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他们的认识更清晰、思路更开阔、语言更流畅。最后,通过书面表达提升思想境界。

3.作后对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传统的作文评价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自主性被无形中剥夺了。教师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全班群评等开展对话。(1)自我评价。学生是习作评价的主人,通过自读作文后畅所欲言,肯定优点,寻找不足。避免了过去在习作时盲目选材、随意构思的做法,在习作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能爱上写作文。(2)学生互评。教师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让他们能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能从中受益,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被评的同学也能倾听别人的观点,学会接纳他人的合理建议。(3)全班群评。由受评的学生谈写作想法,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并通过答疑,实现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也提升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初中作文对话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口头对话。教师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竞赛引入对话式作文教学,以演讲、辩论、讨论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针对“流行音乐的利与弊”开展讨论,有学生认为,流行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是学生的精神粮食,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也有学生认为,如果对音乐过于痴迷,就会影响学习,不务正业,因而音乐是洪水猛兽。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引经据典,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深刻。

2.开展循环式写作训练,促进书面对话。(1)班级日记。通过撰写班级日记,记录班内的各种情况,也抒写他们对各种问题的感受。班级日记学生采用“接力”的方式循环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也让学生养成了细心观察、精心构思的好习惯。日记可以交流心得、畅谈感受、分享乐趣,也可以倾听心声,诉说苦恼。(2)故事接龙。通过故事接龙的方式使学生与他人的作品展开对话,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续写的过程中展现自我,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3)建立博客。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充实素材库,并进行分类整理,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练笔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人机、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提高习作与评改能力。

上一篇:一年级小朋友寒假计划下一篇:醉翁亭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