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2024-04-08

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通用11篇)

篇1: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读《塞尚的疑惑》

塞尚是梅洛・庞蒂最为关心的`艺术界人物之一,在<塞尚的疑惑>这篇文章中,梅洛・庞蒂以充满艺术韵味的笔调讨论了绘画与知觉经验的关系,可以说,梅洛・庞蒂通过塞尚的绘画找到了<知觉现象学>的“艺术版”.

作 者:邱莉莉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无锡,214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2: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读《塞尚的疑惑》

塞尚是梅洛・庞蒂最为关心的`艺术界人物之一,在<塞尚的疑惑>这篇文章中,梅洛・庞蒂以充满艺术韵味的笔调讨论了绘画与知觉经验的关系,可以说,梅洛・庞蒂通过塞尚的绘画找到了<知觉现象学>的“艺术版”.

作 者:邱莉莉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无锡,21400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塞尚的绘画结构分析

关键词:塞尚;绘画结构;结构形式;色彩构成;光元素

一、绘画结构语言与绘画结构

绘画自古便是人们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而绘画结构语言便是这种传递交流信息过程的主栽媒介。绘画形式语言是建立在创作形象的基础上的,对物象形象化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家借助于客观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中所经历过的各种知觉,各种情感进行表,表达他对理想、对未来、对生命的赞美;也可以借助抽象的方式,来表达出欢乐、失落、悲伤、痛苦的心态。

艺术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模仿”的过程,在绘画的创作中,作品的创作灵魂是与绘画内容相对应的精神内涵,而结构表现形式则是绘画创作的生命。结构形式既可以从绘画作品当中抽象出来,从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结构形式类同于构图形式,但是其负载着更多的内容元素。绘画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内心情感与结构形式的表达。西方绘画中19世纪的法国画家塞尚崇尚着绘画的纯粹性,强调了画面的结构形式。

绘画中的视觉信息是通过人们的感知而赋予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都具有唤起或联想的能力。也就是说,每种事物的每一种形式都势必具有某种精神内涵。艺术作品的形式由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决定,艺术家通过绘画过程,来赋予作品内在的形式。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中介。形式最为宽泛的意义是指其所特定事物的感知特点的结合。在艺术中,形式是在艺术作品承载体上的多种可视形象的总的结合。内容只是其表达的具体形象或缘由,它存在于结构形式之中,内容通过结构形式来表达出来,又决定着结构形式。两者是不可分的。

二、塞尚绘画结构的形成

在塞尚的绘画作品中,有着古典主义的稳定、和谐的结构形式。然而塞尚作品中的这种稳定、严谨的结构的获得方式与古典主义严格尊重自己的草图和严格遵循绘画步骤不同,塞尚追求真实,却又禁止自己去使用达到真实的一些循规蹈矩的手段。对形式关系的把握有赖于艺术家的特殊感性能力。塞尚的绘画方式是不仅仅是在自己创作作品时对创作思想的选择,更重要的是通过知性的力量,直面更为纯粹的选择。他习惯要从瞬间万变的现象当中,抓住那些持久、坚固、明确秩序、差异同一的东西,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综合、统一起来,然后运用在自己的画面当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种结构本身的意义。

三、塞尚绘画的色彩构成

塞尚曾说过“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根线条环绕着一种颜色,禁锢着一种颜色,我想把它们释放出来。”在古典绘画中通过轮廓线与轮廓线、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来绘画结构。所以,绘画结构形式的本质就是素描的。很多艺术都认为素描是恒定的,而色彩只是表现的偶然性,色彩的使用只是宜于表现绘画逼真性,它是依附于素描的,不能独立存在的。而塞尚不同意这种观点,它要把色彩解放出来,获得色彩任其自身的更.加纯粹的运用。

塞尚的印象派注重色彩瞬间性的表现,画面唯美,塞尚要保留色彩找回来的结构的所有价值。色彩在西方艺术创作中有三种作用。一种是“说明性”,即色彩单纯的体现所表现物象的固有的颜色,比如天空和大海是蓝色的,花儿是红色,这里的色彩运用只是简单的表达观察到的物象,是概念化的颜色表达。第二种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明暗色调的运用,这种运用是由于观察到光线照射于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色彩纯度不同的微妙变化。第三种是印象派和塞尚的色彩运用。印象派和塞尚的色彩运用,是运用是模拟科学化的自然主义。

塞尚认为,画中的色彩,首先面对的是如何以色彩直接塑造形体。在塞尚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色彩运用既是保留了古典绘画中用阴影表现远去的方法,也保留了印象派用蓝色代替古典画表现阴影的黑褐色。因而在塞尚的画面当中暗部也是充满着色彩,画面也是有光的感觉的。

塞尚作品中的颜料堆积的相当厚,堆积了不少笔触层次。塞尚画面里面的笔触始终明朗而精致,色彩也是鲜明、纯粹的的。人们也可以看到他艺术作品中的才能:画面中无可挑剔的色彩感。就是他为了获得某种超出真实的再现,为了某种写实性的逼真而绝望的工作的时候,他的每一笔都是如此的精准,不但增加作品的和谐性,还创造出了有生命力的画面的丰富性。正是在他的色彩当中,我们才发现他最为根本的东西,以及他的那种造型创造力首要的来源。色彩是塞尚的一个基本品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了伟大的水准。

四、塞尚绘画中的光元素

塞尚绘画中对光元素的运用,在其一生中,是从疑问,怀疑中慢慢的一步步走来的,他在绘画创作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塞尚对绘画自身的考量的重视多过于对母题的思考,而且,他也从未停止用色彩形式来表现出他所看到的现实。“在绘画中我什么都不隐瞒”这就是塞尚的绘画观点。塞尚在他的绘画中,将自然的世界还原为自己纯粹的画面,他的画面常常给人震慑感,这种震慑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塞尚画面当中光的元素。塞尚认为,时间万物,生老病死,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依靠于光的存在而变化发展着的。塞尚的画面是由绘画纯粹性的知觉的结构形式构架起来的,但唯有光是统摄着画面,赋予这画面以生命感的。

五、结语

塞尚的众多绘画作品,我们不能全部接触到,但是他的创作方式对对绘画构成的形成与思考有着极大的作用。现代绘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构建起自己的独特画面结构。塞尚就是在努力寻找画面秩序感的一位坚定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中的画面结构可以而且应该从真实的自然结构中分离并且独立出来,从而取得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政广.塞尚一现代绘画之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孙周兴.视觉的思想[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篇4: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

1861年4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

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当他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

1862年11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

30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不久,两人结婚了。

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

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

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25件,《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她还是少女的容颜。红色沙发和身上的蓝绿色调相冲,就像他乱糟糟的画室,就像他在艺术上的横冲直撞。

后来的画,她便是辛苦的小妇人。在做家务的空隙给他当模特,在黯淡的旧绒沙发上低头缝衣服,紧束的发髻,紧绷绷的生活,她咬牙撑着做一个不被家庭接纳的穷艺术家的太太。孩子和债务同时来了,而成功犹遥不可及,一时一刻都放松不下来啊。

卖画让他觉得有辱自尊,也让从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他感到委屈,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真正让他日子充裕的还是父亲创下的家底。1886年父亲过世,留给他两亿法郎的遗产,使他一跃成为法国的大富翁,甚至欧洲最有钱的画家,塞尚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或许,正是妻子脸上的疲惫才让他决定接受这笔遗产的。

一生不离不弃,且让妻子永远定格在画史上:他的婚姻观和画理同样坚实。

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他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因他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是普罗旺斯的骄傲。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自幼酷爱绘画的塞尚,在中学时代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被迫在埃克斯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律。

B.在母亲的支持下,塞尚于1861年第一次到巴黎,开始寻觅艺术之路,但由于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最终遭到别人批评。

C.1862年塞尚再次来到巴黎,此时他的画“颇为浪漫”,但由于他对既定画理及当时画风的抵抗,他的作品仍未被世人理解,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反复无常。

D.从以马利奥尔丹斯?菲格为模特的25件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位塞尚夫人容貌的变化,也看到塞尚穷困潦倒的一生。

E.塞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导致了西方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他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2)文中“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一句是对父亲神情的描绘,请分析这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3)结合文本概括塞尚成功的因素。(6分)

(4)现代艺术的画家们尊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有人却说塞尚是一个固执的孤独者。你同意后面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试题答案:

12.(1)答E得3分,A得2分,D得1分;答B、C 不得分。

D塞尚在后来继承了父亲的遗产而成为富翁,故不能说其一生是穷困潦倒的。B“由于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与原文中“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一句矛盾。C“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反复无常”无中生有)

(2)①对父亲神情的描写,表现出塞尚的追求与父亲的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②从侧面烘托了塞尚对绘画艺术的痴迷追求。③为下文写塞尚继续从事绘画创作并最终取得成就埋下伏笔。(每点2分)

(3)①对绘画的痴迷及执着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仍然坚持不懈;②能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不被当时的画风所动;③母亲的宽容及理解,妻子的支持。(每点2分)

(4)示例一:同意。塞尚的“固执”实质上是对艺术的执着。(2分)①塞尚的“滥用颜色”,在旁人看来是固执,而对他来说,却是对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2分)②塞尚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2分)③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观念而斗争。(2分)

篇5: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在你的画面中,起着最主导的地位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构图!直接关系着作品呈现出来效果的主要因素。光线不好可以用后期,色彩不好可以调色调,但是构图不理想,那就只能说抱歉了

通常而言,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C形、S形、反S形等构图。

构图形式 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的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也是考生值得学习并能有效提升画面质量的嘴架构图,基本的表现心事有C形和S形。

要发挥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的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北服美术培训中心老师讲到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题物体往往在中间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题物体不宜画的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构图 时还需要把握两点要求——均衡与对称,对比与统一。

均衡与对称:构图最忌讳平均分配画面。

均衡与堆成是构图的基础,与以上所阐述的横构图与竖构图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画面美感形成的必要保证。尽管均衡与对称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即稳定性。这种感觉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是作品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便会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值得一提的是,均衡与对称在作品内不等于平均的概念,他是一种符合逻辑的相对比例关系,反之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衬布之间的一种合理分布。平均虽然是稳定,但缺少变化,在绘画作品中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有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需要兼顾画面的统一。

篇6:名人故事:法国画家塞尚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他一生中的大半辈子是在屈辱和唾骂中度过来的,但他一次也没妥协过,而且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在艺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例子。

保尔·塞尚于1839年出生于离马赛不远的埃克斯,父亲是制帽厂主,后来成了银行家。塞尚小时候就喜欢绘画,有一次,他的绘画在学校得了二等奖。父亲非但不欢喜,还忧心忡忡地对塞尚说:“青年人,考虑考虑将来吧!”他甚至嚷着说:“有天才的人往往死路一条,有钱的人才活得下去!”他要儿子当一个能赚到钱的律师,起码也要做个商人。他把塞尚送进法律学校,但是塞尚不愿当律师,他又迫使儿子到银行里站柜台,算账、付钱,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心机。塞尚24岁时终于下决心去投考美术学院,谁知没有考中,学院主考人认为他没有培养前途。可是这并没有使他灰心,他住在巴黎继续研究美术,勤奋地工作着,有时甚至几天不洗脸。但是,他得到的`回报仍然是失败。他27岁那年,送一幅画给巴黎沙龙,连个答复也没有,

甚至连他是最亲密的朋友左拉,竟将他当作失败的典型写进小说,这使他十分愤怒,于是他决计离开巴黎。

18,塞尚返回故乡,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整天不是出去写生,就是坐在画室里对着静物观察、沉思,很少与外界联系。他耐心而热烈地追求实在的、持久的、永恒的事物,潜心研究事物的内在生命和内在结构、形与色的结合。他每下一笔都要再三考虑,双手颤抖着,一直要颤抖到终于下笔为止。但是,他的努力仍然不被社会重视,他的画一张也卖不掉。甚至他把一幅画送给一个熟人,自己竟预先胆怯地说:“当然,我不是要你把画带回家去。”多么凄然!

篇7:厚重、沉稳的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年),法国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以静物最为众人所知。塞尚追求物体的厚重感和体积。他笔下景、物的轮廓都被描绘得非常清晰,分量感十足,但忽略物体本身造型和色彩的准确性。这一点使他区别于那个时代的大部分画家。也正是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的作品开始从追求真实描画自然,转向了表现自我的艺术思想,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了现代绘画的潮流。

《静物》

画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一只只苹果仿佛铁铸的一般,稳稳地落在桌布上。

画面中静物的边缘被刻意描画,轮廓非常清晰,这也使得静物看上去分量感十足。

除了形体的塑造,色彩沉稳也是塞尚的特点之一。浓重的颜色使画面更加厚重沉稳。

背景的深色花布料,将白桌布反衬出来,使颜色浓厚的水果不至于太突兀。

从透视的角度来讲,画面中的盘子似乎变形了,印有花纹的水壶也是变形的。这是因为塞尚并不在意被描绘物体的形体准确性。

塞尚认为“画画儿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更意味着追求物体间各种关系的和谐”。

我们也来试一试

工具: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水彩均可,图画纸或任何白色的纸。

充分感受作品,创作出厚重感十足的作品。

《静物》 刘舒 本溪市少年宫

这是一篇模仿塞尚的风格创作的静物习作。

往期优秀作品鉴赏

《花瓶》 白天宇 沈阳市和平区少年宫

黄色的花瓶里鲜花开放,桌面上还有几个淘气的小苹果。

来自铁岭市清河区的五年级小朋友王金兆,在学习了抽象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之后创作出一幅人物画。画面概括得简洁、生动,颇有大师风范。希望你再接再厉,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小朋友们,你学会这样创作美术作品了吗?欢迎将你的作品展示给我们。可以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或者用相机拍下你的作品,将照片发送到电子邮箱touch_wang@163.com。我们会选出优秀的作品,发表在我们的刊物上哦。(发表读者来稿为不定期)

篇8:西方美术家 保罗 塞尚

人物简介

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Paul Cezanne,1839-1906)

生平经历

1839年保罗·塞尚出生在法国南部埃克斯小商人家庭。他先在小学和圣约瑟夫学校就读。

1858年,保罗带着坚实的基础知识、完整的宗教信仰以及对同学米尔·左拉的真挚友谊从中学毕业,通过了文科毕业会考,并按照父亲的意愿进入了大学法学院。不过,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在埃克斯素描学校的课程。

1859,他父亲在埃克斯附近购下维拉尔侯爵在十七世纪建造的热德布芳花园,带着妻子、儿子、两个女儿在那里避暑。保罗在别墅中安排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室。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前途: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他也要作画家。

1861年4月,保罗·塞尚来到巴黎,他在弗昂蒂纳街租了一间带家具的房间,在瑞士画院习画,与基约曼和毕加索交往,并继续和左拉保持着友谊。他靠着父亲每月寄给他的一百二十五法朗,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他丝毫不能适应首都的嘈杂,初期作品也远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他也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绘画风格

塞尚认为,画家创作一幅画,“哪一条线都不能放松,不能留有任何缝隙,以免让感情、光、真实溜了出去”,这是他的创作经验。从静物画《水果盘、杯子和苹果》,可以看出塞尚的探索精神和画风特色。

在《水果盘、杯子和苹果》这幅画中,物体成了画家借以分析形体和组建结构的媒介。塞尚将它们高度地简化,并以深色线条勾出轮廓,使其看起来显得明晰而坚实。为实现画面有秩序的布局,他有意地歪曲画中的透视关系,将水平的桌面画得仿佛前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显示。他也不在意物象的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视觉上的虚实差别,而将画中物象在清晰度上,处理在同一个平面。这样既强化了物象的实在性,又可以加强平面上构成的意味。塞尚通过画中的图象,在画上组成了两道交叉的对角线——其中一条起于左上方的叶子,并通过果盘上部、画中央的那堆苹果,直到右下方的小刀和桌布边结束;另一道虽色彩偏暗,却也清楚可辨:从右上方的叶子开始,经玻璃杯、中央苹果堆,一直延伸到左下方的桌角。这两道斜线在画的中央交叉,构成了画面稳固的框架。

历史评价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塞尚作品通过绘画,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发掘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象构成秩序化的图象。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艺术探索。首先,他强调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他认为,倘若画中物象模糊不清,那么便无法寻求画面的构成意味。因此,他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忽视素描、把物象弄得朦胧不清的绘画语言。他立志要“将印象主义变得象博物馆中的艺术那样坚固而恒久”。于是,他极力追求一种能塑造出鲜明、结实的形体的绘画语言。他作画常以黑色的线勾画物体的轮廊,甚至要将空气、河水、云雾等,都勾画出轮廓来。在他的画中,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物象,在清晰度上都被拉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这样处理,既与传统表现手法拉开距离,又为画面构成留下表现的余地。

在塞尚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向一个特意来请教的青年画家透露了自己30年所崇尚的信条:“应当把大自然当作一个圆柱体,一个球面,一个圆锥体,一切都可入画。”这句话推开了现代绘画理论的大门。世界艺术由此走向了一个新天地。

我眼中的保罗塞尚

塞尚从小受到家庭的庇护,衣食无忧,他的故乡艾克斯,散发着一种安谧的气息,而塞尚的大半生都住在这里,精心完成着他的创作,金星水瓶带给他脱俗的审美观和革新的气质,使得他拥有现代艺术之父的美誉,人们多少年之后,仍然可以感受到塞尚,跳脱他所在的时代的气质。而月亮双鱼对他的影响,则是让他的感受性比一般人更丰富和细腻。

篇9:静物画的教学反思

静物画的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风景画和静物画的欣赏比较,了解印象派画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侧重点:莫奈的早期印象派注重光色点变化----塞尚的风格则在用色上更加厚重------凡高的.风格则更大胆夸张,注重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印象派从客观到主观的这一变化,是本课要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只有通过欣赏比较和讨论,学生才能领会,因此,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自主学习上,先欣赏,提出疑问,然后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画家的生平背景,这样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理解的也很快,效果较好。

篇10:塞尚的苹果左拉不懂

盛夏,法国南方小镇埃克斯的半下午,阳光正烈。布尔彭公校初二学生塞尚斜倚在校门口的墙角,一手举到额头遮挡阳光,一手握着一个苹果。蓝天下,苹果皮看上去又红又绿又蓝。他睁眼看看苹果,再眯眼看看远方。其时,那瞳孔缩小了的目光就像照相机的长焦镜,似乎要穿透圣-维克托火山前的那片树林。

塞尚在等一年级的左拉。二人虽不同班,年龄也相差一岁,但左拉一入校,他们就成了朋友,像是魔力附身,几乎形影不离。

左拉还在上语法课,马上就要下课了,塞尚等他一道去那片林子里画画,画那些好看的树。那不是苹果树,那些树比苹果树高多了,但没有苹果树那么多枝桠,也不结果子。虽叫不出树名,塞尚却喜欢那些树。眯眼看去,树林忽远忽近,阳光下树叶不绿不蓝,又绿又蓝,有点阴冷,却又隐约透出斑斑点点的橙红色,显得怪怪的。塞尚相信,自己手里的苹果与那片树林,以及林中小路,有一种神秘关系,只不过他不知道是什么关系。

左拉比他小,但聪明,兴许知道,保不定会是一种语法关系。

想到语法,塞尚突然有种亢奋感,那是关于空间距离和色彩变幻的学问吗?从没听左拉讲过,要问问他。

2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微信圈里有十几个发骚友的群,每群500人,总数竟达六七千人。半年前中国摄影出版社给我出版了一本文集《视觉的暧昧》,都是些看画读图的随笔,其中有涉及摄影构图的内容。于是摄影家协会让我给那六七千人开个线上讲座,讲摄影该怎样向绘画学习构图。

题目不难,但切入点太多,反倒无从入手。

我想到了塞尚,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尤其是他画的静物。那些摆在桌上的苹果,有青有红,更有青红相间如色斑者,杂以橙子和黄桃,衬以浅色台布和深色垂帘,在明亮的橙黄色背后,有深沉的暗蓝色压阵。

塞尚堪称配色高手。配色也是构图,与苹果在桌上怎样摆放一样重要,都是布局,都是构图。

3

塞尚手里盯着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一个中年的大胡子画家,是他自己背着画箱提着画具入林进山去画风景写生的照片。那年头摄影术问世不久,在巴黎很时髦,上流社会和小资都喜欢,艺术家更是热衷此道。

据说,照相这玩意儿是个失败的画家发明的,画虽不成,却做了个木匣子弄影像,就像魔术,一举成名,财源滚滚。热闹过后,人们渐渐冷静下来,很多画家陷入恐慌:那个失败的画家会用这妖蛾子来砸了自己的饭碗。有些人只好自我安慰:不,不会的,别担心,照相术不是写实的,因为世上没有人是黑白的,也没有人小得像照片,头颅小得像个大拇指。

塞尚的照片有两个巴掌大,他的头比拇指大不了多少。塞尚没有恐慌,也没有自我安慰,他只是想起了当年那个苹果和那片怪怪的树林。是的,苹果和林子的色彩,它们都忽远忽近,像梦中,既在南方的家乡,也在现居的巴黎,时空不定。

梦醒之后,时空仍旧不定。透视法不就是确定空间,户外阳光不就是确定时间?文艺复兴画家解决了空间问题,印象派画家解决了时间问题,塞尚对他们知根知底,现在怎么会觉得时空不定?他有点疑惑,有点失落。

左拉也喜欢照相,他既不恐慌也无所谓自我安慰。照相术是否写实,时空是否错乱,与他何干?他是玩文字的,那粗劣的摄影,就黑白两个层次,灰调子单薄得可以忽略不计,怎能跟他那自然主义的高清文字比拼。自己的写实功夫,可以写到事无巨细,入木三分,像素极高,连矿工脸上汗珠的反光都能写出来,以及汗珠镜像里微妙的色彩变化,两两相照,法语称mise en abyme,无尽的图像反射,这是小说家所用的画家把戏,照相术差了十万八千里。

嗯,给塞尚说一声:不必顾虑。

4

初读左拉是40年前,上世纪70年代后半。那时我初中毕业,不知道法国历史,但读左拉的故事却不难。后来上了大学,才明白要把左拉放到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历史和文化背景里阅读,放到法国19世纪的写实主义文学传统里阅读,如此这般,才能读出左拉的文学位置和成就。

那时候中国高校的文学课程,仍由苏联文艺理论统治,推崇19世纪的写实主义传统,并以其为主流,称批判现实主义。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写了一个外省小鲜肉到巴黎混贵妇圈,成为吃软饭向上爬的典型。恩格斯说,现实主义就是描写典型人物,而且是在典型环境中,以细节描写来塑造典型形象。

司汤达的传统被巴尔扎克继承发扬,并有所改变。典型人物少了些许浪漫精神,多了不少现实的猥琐,而环境的细节描写则冗繁不堪。人们只好说,巴尔扎克啰啰嗦嗦写那么多字,是为了多挣稿费,跟雨果的滔滔雄辩殊途同归。

左拉把巴尔扎克的写实主义推向了极致,其琐碎的细节描写,以及生物学决定论,被称为自然主义。这就像同时期的法国绘画,左拉跟印象派画家一样,将自然主义的写实推向极致,也推向了顶峰的悬崖绝壁。

且慢,要点得重复一遍:左拉的自然主义小说,相当于绘画中的印象主义。从写实主义到发展到自然主义的巅峰绝壁,法国的传统文学无路可走了,必须极致而变:要么退回,要么跳崖,要么换道。左拉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他没有任何动作,他唯一要做的,是保住自己所扛的写实主义大旗不倒。可惜,现代主义兴起,1902年的一天,一不小心,62岁的左拉在居所死于煤气中毒。

实际上,左拉跳崖了,不是自愿的,而是不自知的。

5

是么,他死了?63岁的塞尚听到左拉的死讯,心里微微一动,旋即复为止水:左拉,15年了,我已忘了你。塞尚如是自言,或者,从来就不曾忘记,十五年的日日夜夜,一刻也不曾忘记。

塞尚自问:我为什么总是画苹果,我为什么总要画圣-维克托火山,以及山前的那片树林?哦,原来是为了忘掉他,忘掉那个下午,可我怎能忘记他吃掉了那个苹果?他的语法课,我不懂,我只喜欢画静物,画风景,画林中水边沐浴的裸女。苹果是浴女的乳房,她们把我的苹果带进树林,让阳光的色斑洒落于玉体,在清冷的幽林中,她们的玉体像是发霉的面包。哦,不,那是雷洛阿的霉斑,该死的印象派伎俩,让他们见鬼去吧。

nlc202309081620

浴女玉女,她们像古代神话里的林中水妖,时远时近,来去无踪,唯有盯住苹果,才能将无尽的深度空间,将变幻的光线和时间,捕捉到平面的画布上。这,就是我的苹果,左拉不懂,他吃掉了我的苹果,该死的左拉。

6

我读塞尚比读左拉要晚,至少晚了5年。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欧美现代艺术在中国大热,但有冷静的人,宣称不与塞尚玩纸牌。其实,塞尚哪里玩了纸牌,他只是画了几个打牌的人,他玩的是苹果。

无论是圣-维克托火山前面的树林,还是林中浴女,或是室内玩纸牌的人,这一切都是苹果,是桌上的静物构图,是色彩和时空的处理。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塞尚的语法。

好,就讲这个话题,先写个提纲,上了线再向摄影发骚友们作口头发挥。

还要同左拉做个比较:隔了40年,我又读左拉,读他的小说《杰作》。故事的主人公是个从外省到巴黎打拼的年轻画家,疑似以塞尚为模特。40年过去,我的看法早变了,对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无兴趣。若不是因为塞尚,绝不会读这部书。在人工智能时代玩左拉的木匣照相术,要么高古,要么迂腐,但《杰作》实在是一部平庸之作。

何以有此说?法国17世纪18世纪的风景画以古代神话为题材,富于寓意;19世纪前期南方的马赛画派,其风景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传统,富于象征;到19世纪中期,巴黎兴起巴比松画派,其写实风景中仍然蕴含着寓意和象征,柯罗便是例证。直到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写实主义才进入纯自然的状态,就像左拉的写实小说,自然得一地鸡毛。

塞尚追随过印象主义,然后放弃了。他站在艺术峰巅的悬崖边上,没有退回,没有跳崖,他选择了换道。自然主义的写实绘画不是他的菜,他在没有道路的地方探出了一条新路,人称后印象派,是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左拉与塞尚,走的不是一条道。

7

塞尚,1839年生于法国南方的阿尔卑斯山区。左拉,次年生于巴黎,3岁时随父母迁居南方。1852年,升初中的年龄,二人入读同一学校,自此成为好友,情同手足。

1858年,左拉回到巴黎,塞尚随后也赶到巴黎,两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一同打拼,想在巴黎混出个人模狗样来。

巴黎打拼约30年,两人功成名就。左拉写出了了轰动一时的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塞尚也从印象主义转入后印象主义,开拓了现代绘画的道路,后人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可是,1886年,左拉出版长篇小说《杰作》,塞尚从中读出了自己,他心如刀绞,给左拉写了一封平静的信,礼貌得让人读着发冷。塞尚就此与旧时玩伴决裂,二人形同陌路,不再往来。

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学的精神领袖,为了正义而参与政治。1898年,他对法国军队和政府发出的一声怒吼“我控诉”,不仅警醒了整个法国,也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不断引起回响,他因此而成为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和道德楷模。

然而,一个靠写作谋生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并非其文字和故事所能揭示,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不灵光。在出版了小说杰作《萌芽》后,左拉为什么紧接着要出版一部平庸的《杰作》,不惜毁了与塞尚的少年友谊?

其实,1885年《萌芽》问世,左拉的成就和荣耀已登峰造极,若不换道转向,下一步只能是坠崖。果然,1886年的《杰作》几乎一无是处,不忍卒读,其问世,与坠崖何异?

8

塞尚,一代艺术大师,读出《杰作》里的画家主人公克劳德·兰迪艾根本就是自己,左拉把自己写成了心比天高却无才无能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最后竟然子亡家破,只得在自认为杰作的平庸之画前悬梁自尽。塞尚自忖:他认定我的探索是不懂艺术,这不仅是对我的误解,而且是对艺术的污蔑,是对几十年友谊的背叛,是对我的诅咒。

看看《杰作》有多平庸吧,开篇即非老手的路数,却是文艺小清新的呆萌:克劳德雨夜回家,在门洞里见一少女躲雨,原来她坐错了火车,又被无良马车夫半路扔下,在雨中不知所措。好一个英雄救美的套路,左拉才尽矣。

但左拉隐藏得太深了。莫非这就是当年那个小他一岁吃他苹果的左拉?塞尚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尽管当年在林中小路上左拉没能告诉他苹果同树林的关系,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虽然他的回答是东拉西扯,虽然他吃了那个苹果,并说没了苹果也就没了问题,但怎会料到这个问题竟伤害了他,让他在心里默默牢记了30年。

或者,左拉根本就没把塞尚当回事,怎么糟践都行,所谓友谊,敷衍而已。

无论是否如此,木已成舟,没必要去辩个究竟。忘了他吧,道不同,不相谋。

9

后人所著的塞尚传记和左拉传记,都少不了专章叙述二人因《杰作》而决裂的故事。早在《杰作》之前,左拉已将塞尚写入了自己的小说,但仅是配角或跑龙套的。塞尚已知,要么无所谓,要么还很高兴,因为左拉写了少年朋友,就像塞尚画了老朋友一样。但是作为故事的主角就不同了,不仅是小说家怎样看待朋友和友谊,也透露了小说家对朋友的艺术是否理解,而不仅是平时打哈哈式的礼节性赞美。

过了整整80年,在美国,有位学者于1968年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左拉、塞尚与莫奈:<杰作>研究》,探讨左拉《杰作》的来龙去脉和因其而生的各种问题。照这位学者的说法,小说主人公克劳德·兰迪艾不是塞尚一人,而至少是三人的化身:塞尚、莫奈、左拉自己。

换言之,塞尚误读了左拉。

这不是问题的要害,要害是左拉不懂现代艺术,就像巴尔扎克写的中篇小说《不为人知的杰作》,将一个印象派老画家写成了不会作画,只会堆积颜料的老朽。可是,在巴尔扎克的时代,印象派绝不是老朽,却是新潮。

左拉也如此,他不了解塞尚对未来艺术的探索,反认为自己的少年朋友是个既没灵气又缺心眼还总不开窍的大笨蛋,活该这没出息的人生活在困顿和绝望中。

左拉误读了塞尚。

对塞尚而言,老朋友内心里秘而不宣的鄙视,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是背后一刀。

nlc202309081620

按照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论,左拉小说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其主人公是那一社会那一时代之绝望青年的典型。后现代理论则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例证。左拉似乎是明白人,他知道上流社会的沙龙不会向外省穷小子开门,塞尚得走流行路线,艺术要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

在左拉笔下,塞尚太自信太天真了太固执了。

10

左拉的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代表了法国文学过去的辉煌,他属于过去那个时代,他满足于回顾和守护往昔的荣耀。塞尚的后印象主义代表了法国和西方绘画的未来,他属于即将来到的新时代,他只向前看,期待着来日的成就,恰如30多年前从校门口眺望远山树林。

虽是少年朋友,道不同,方向更不同。

未来,塞尚看见了什么?不要说17世纪荷兰画派的静物,也不要说18世纪法国风俗画家夏尔丹的静物,更不要说19世纪的印象派,他们的静物摆布,无不遵循古典艺术的视觉原则,追求完整、平衡、匀称、音乐感,以及诸如此类的构图法则。这些视觉中心主义的产物,没有顾及情绪、心理和观念。要说未来,塞尚也许是个预言家,他看见了20世纪前半期意大利现代静物画家莫兰迪,他的构图原则,以心理和情绪为依据,有如中国宋末的禅画和元代文人画,宁静而空灵,悠远又恒久,静物中透出风景的意境。

没错,这就是构图的语法。无论多么复杂的场景,人物也好,风景也好,都可以简化为静物:桌面上那几个瓶子罐子的摆放,那些水果的布局,各自的位置和关系,便是构图的语法。无论多么冗长复杂的句子,一经简化,便只剩下主谓宾三部分,恰如画里的前景、中景、背景,也如左中右的穿插和掩映,以及上中下的起伏和落差,即便是对角线,其动律和节奏也如音乐一般美妙。

音乐诉诸心理,莫兰迪的低沉慢调,又将心理引向玄学。这是塞尚所预见的未来,是塞尚与未来玩的牌局。这一切,左拉全然不知。那些宣称不与塞尚玩牌的人,真懂得塞尚的语法?

11

塞尚和左拉时代的摄影,遵循古典绘画的语法,时称画意摄影。但是,自从摄影从绘画独立出来,摄影家们便不得不探索自己的语法。纪实摄影有一套语法,商业摄影另有一套,摆拍与抓拍不同,扫街与采访不同,人物与景物也不同。无疑,摄影的巴别塔被上帝做掉了。

问题在哪里,是传统与现代不相通,仍旧道不同,不与谋?

摄影进入20世纪末的后现代时期,人人都是艺术家,不必懂绘画,只要有昂贵的照相器材就行了。道与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这些早在元代文人画中就解决了的问题,到21世纪却重新成为问题。

我在线上向发骚友讲摄影的语法,讲摄影构图同静物画的关系。讲到塞尚时,我又看到了100多年前法国南方那个初二学生眼中的小光圈,以及他瞳孔里的无限景深。

未来的看与被看,当代艺术的mise en abyme,无尽的跨时空对视,预示了一套新语法,就像塞尚的苹果与远处树林的关系,左拉终究不懂。

篇11:塞尚的静物画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 绘画 自然 艺术创作 创新精神

一、塞尚与石涛

保罗·塞尚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画面的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他在参加印象派画家展览会时,放弃了印象主义者追摹自然界表面色光反射的做法,提倡画家依照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重新看待自然界事物,并且在作品中依照这种认识重新组构事物。由于这种认识方法上的彻底变革。塞尚在西方美术界一直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保罗·塞尚于1839年诞生于法国南部,他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19岁到巴黎学画,支持反对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斗争,与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相结合。后来,塞尚努力探讨物体内在结构的思索使他不得不对印象主义发生怀疑,他指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从而在画面上做到极大的概括。他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他的画面,色彩和谐美丽。面对写生对象,他总是极其审慎地观察、思考和组织画面的色调,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为了长久地反复钻研,他经常选静物画为题材,在这些精心组织的静物画中,塞尚并不过多地重视空间、体积和透视丰富的科学性,而是更加注重画面形和色的平面布局,力求达到一种类似图案一样的平面的和谐与均衡。

塞尚的父亲去世后,兄长为他在普罗旺斯的庄园中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但他仍孜孜不倦、勤奋作画。1895年,画商为他举行过一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50件。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举行“法国艺术100周年纪念”美展,塞尚的3件作品入选展出。1904年,巴黎举行“向塞尚致敬”专题陈列,并出版了介绍画家的小册子。从此,塞尚的名字才广为人知。1906年10月2日,塞尚照常凌晨起床到野外去写生,但是,他却没有能够再回到自己家里,由于心脏病瘁发,他在作画中死去。这一年的年底,人们为他举行了大型回顾展,系统地层出塞尚的作品,并且介绍了他的思想。这个展览会使一名刚刚从西班牙的穷乡僻壤来到巴黎的青年大为感动,他便是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的巴勃罗·毕加索。他从塞尚的艺术中萌发了立体主义的观念,并且广为发展和传播塞尚的思想。

石涛是中国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的一位独创派绘画大师,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写意画的最富有创造性代表画家,其绘画成就受到三百多年来无数艺术家的推崇。石涛的绘画理论也非常独特,他的《画语录》是中国绘画理论史和美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石涛约生于1641年,广西桂林人。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元济,又名超济,小字阿长,号大涤子等。他是明代的皇族,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石涛的父亲亨嘉因为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龄很小,被太监带走,之后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描绘出自己隽永苍郁的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吴冠中先生说石涛早于塞尚两百年,尊奉石涛为中国现代主义之父。

塞尚与石涛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们在艺术生命精神中体现出了本质上的相同。

二、富尚与石涛的共同点之一——对于自然的热爱

塞尚说:“画家不须再现自然,而是代表自然”。塞尚强调结构与体面的画法,他把自然看作是一些圆柱体、圆球体、锥体的排置。此后,艺术最终弃绝了那些以前看似宝贵的古老资源。在塞尚和伯纳尔的一次对话中,在谈及艺术和艺术家们,塞尚曾经说:“他们(指其它画家)都是不错的。我在巴黎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到卢佛尔宫去;但是最后我总是比他们更加接近自然。”

石涛的绘画感受来自大自然,他长期生活于山川之间,观察山川人物之秀丽及参差错落之姿态,鸟兽草木之情趣,池榭楼台之比例尺度。并说如不能深入其中奥妙、巧妙准确地表现其艺术形态,则是由于尚未掌握贴切多样的绘画表现力。在《山川章》中石涛将作者、作品与自然的关系作了详尽的阐述。“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成为创作源泉的至理名言,被后人称颂。他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卷末长题中阐述了山水画的真实境界应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悟。而今天有些画家却闭门早车,全在古人那里讨笔墨,论优劣,同真正的创作是无缘的。石涛对大自然的理解是极其丰富的,他注意到大自然的种种变化,和蕴积着充沛的生命力,并以之于道相联系。他并不描绘山川的种种区别,而是注意变化,如山的向背、阴阳、浓淡等。

三、塞尚与石涛的共同点之二——对于前人的绘画程式的反叛

塞尚之前的造型艺术,艺术从根本上说,是模仿自然或是再现自然的艺术。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再现自然的逼真程度如何,而塞尚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个惯例。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前所未有的精辟的分析。除此之外,他更暗示了日后立体主义的基本理论。从印象主义发现新路子的塞尚,并不赞成印象主义所描绘的将对象溶解在光线之中。他反对印象主义过于注重光的描绘而忽略了物象的实体。在1880年之后的塞尚主要致力于在绘画的世界里表现富有秩序的、确实而坚固的感觉。塞尚的艺术原则是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要求根据个人特殊的感受和理性改造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单纯坚实和引起重量感。他曾说:“画家在用自己的感觉诠释他所特有的光学语言时,就给了他所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他画的是尚未画过的东西,他创造着绝对的绘画,也即说他创造的是现实而不是别的。”可以说,塞尚是第一个从真正意义上用主体意志改变艺术对象的画家,对艺术家主观创造性的强调是现代艺术的精髓

之一。他否定模仿自然,把客观物象条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以表达一种超越自然的理想,因而推动了欧洲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

石涛的“法于何立,立于一画”是《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了法章》的关键,全部石涛话语录的精髓,透露了石涛艺术实践的独特体会,揭示了石涛艺术观的核心。石涛认为作画务必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创造能表达这种独特感受的画法,简言之,一画之法即表达自己感受的画法。石涛之前早已存在各类画法,而他大胆宣言:“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显然他对大自然的感受不同于前人笔底的画图,他力求不择手段地创造表达自我感受的画法。故所谓:“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一画之法,并非指某种具体的画法,实质是谈对画法所持的观点。正因每次有不同的感受,每次便需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方法便不应固定不变,而是千变万化,“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而“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更成为他的至理名言,放之古今中外艺坛而永放光彩。《了法章》提出了石涛对’法,的分析、归纳、理解与总结。石涛从天地运行的规律与法则联系绘画的规矩与法则。他认为人们发现了客观世界的规矩与法则之后,便十分重视规矩与法则,反而忽视了乾旋坤转之义。法规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结果人们却被法规束缚、蒙蔽,尽管掠取了各式各样的法,偏偏忘却了其原理之由来。因此,有了法而不能理解法之源流,这法便成了障碍。古今的方法之总易成为障碍,由于不明白真正的画家是根据个人每次感受不同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明悟了画法诞生于创造性,程式的障碍自然就不在话下,画也就能表达自己的心声,画能从表达内心出发则程式的障碍也就必然消失了。

四、塞尚与石涛的共同点之三——艺术创作中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塞尚潜心研究实践自己的发现和绘画理论,他的作品在思考、把握和造型方面都达到了新的境界,塞尚的目光已远远离开印象派而达到了更广阔的艺术之海。他研究前辈大师的作品并在普桑的画中发现对象构成了美丽和谐的图案。塞尚更加关心体积感与构图,关心均衡与结构,画面追求凝重厚实和恒定持久的感觉。这种艺术追求驱使他后来决定不参加印象派绘画展,他觉得自己追求的目标与印象派并不相同,他认为表象的描绘不是对世界本质的洞察,印象派所推崇的光色的分析的再现美不具有深远的意义,缺乏永恒的价值。对塞尚这样善于思考的人来说,绘画不是追求愉悦的视觉活动,而是对人心灵的探索活动。

而石涛的语录同样是杰出的作者的体验,不是教条理论,而是理论之母。石涛感悟到绘画诞生于个人感受,必须根据个人独特的感受创造相适应的画法。这法,它名之为“一画之法”,强调个性抒发,珍视自己的须眉。《尊受章》中重点体现了石涛对于艺术创作中珍惜自己的感受,而且必须运用它。石涛认为只有灵性的艺术家才能利用理性认识来启发感性感受,并从感性感受再归于理性认识。所谓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石涛的绘画从造型上看完全是对对象进行主观的描绘,他经常用错综复杂的线条交织,用深浅不同的、大小不同的色点进行有疏有密的分布,创造出具有音乐节奏般的完全个性化的山水世界。他的画源于自然,而在表现上又极其主观,他既不拘泥于对象同时又反对因袭于传统,主张变革。他的手法和观念完全与塞尚等现代画家的造型观念暗合。

五、塞尚与石涛共同点之四——他们开创了各自美术历史的新纪元

塞尚一生所追求的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此乃“主观感觉”与“外在现象的”的统合,即所谓的“主客合一”。用形而上的观点来看,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哲学家,穷其毕生之努力,所不能描摹之内在的感觉,那就是生命自体。而那一个以此生命自体的感觉,所真正要描摹之自然如神明般之对象,就是宇宙自体。这就是哲学中,自体对自体,或自体本身之真正的发生与创造,同时亦即生命与宇宙间,一种真正内在的相遇与合一。塞尚之所以异于以前的绘画,可以说是一种“绘画空间”的处理。当塞尚去处理这种“绘画空间”时,含有两种基本要素。一种是几何的结构,另一种即色彩层叠的色调法。但是毫无疑问,在塞尚的绘画中,并没有纯粹的几何圆出现过,反之,在塞尚的绘画中,所谓几何结构,实际上早已经被色彩吸收掉了。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开始在艺术家挣脱了一切形象束缚,而以真内部的生命,而面对内部实体之自然的可能里。毫不牵强附会,他提出了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宣言。

石涛注重笔墨语言的研究和实践,倡导“笔墨当随时代”,强调“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石涛的革新,正当摹古成风之际。他牵引了绘画发展向本体的回归,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艺思潮,王原祈评价他说说:“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石涛对于扬州画派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唐云等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齐白石也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竖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上一篇: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下一篇:《建筑考察实习》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