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2024-04-10

世界历史上古中古(精选6篇)

篇1: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专题15 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

1.与下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这一制度的形成相关的改革是

A. 伯利克里改革 B. 种姓制度改革 C. 査理•马特改革 D. 日本大化改新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据今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 备的成文法典。①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印度在印度河流域,不属于两河流域文明;③基督教是西方海洋文明,不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根据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排除①③,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3.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 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 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 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 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2 【解析】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东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印度、故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是亚洲的文明,古代埃及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从孕育文明的自然条件来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更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发达;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东方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西方文明的代表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综上所述BCD三项正确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5.(题文)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强调公民的平等 B. 保护公民的隐私 C. 保护公民的财产 D. 表达生者的敬意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解析】

6.伯里克利说:“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这话涉及了 A. 公民大会制 B. 陪审法庭制 C. 将军抽签制 D. 轮流执政制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的信息可知,这一机构应该是公民大会,因此文中的“伯里克利”是雅典的领导者,他在位期间,在雅典进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他扩大公民的权利,形成了公民大会制度,A项正确;BCD三项与雅典公民的定义不符,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人物“伯利克里”和关键信息“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根据这些可以判断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形成了公民大会制度,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其他三项都不属于雅典的政策和制度,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7.“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 古代印度河流域 B. 中世纪的欧洲 C. 封建社会的日本 D. 古代两河流域

【来源】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B

8.“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 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 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 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 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解析】题干的“城市”指的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城市”可能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故D符合题意;刹帝利体现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英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奴隶主民主政治出现在雅典,故B不符合题意;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与题干的 4 “城市”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与“台伯河畔”“布匿战争”“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学习主题是 A. 上古亚非文明 B. 中古阿拉伯国家 C. 古代希腊 D. 古代罗马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源于台伯河畔。罗马通过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在古代罗马时,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故D符合题意;上古亚非文明与屋大维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中古阿拉伯国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希腊与屋大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在 A. 梭伦时期 B. 伯里克利时期 C. 屋大维时期 D. 查理·马特时期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B

11.在雅典全国大约20余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约三四万男性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材料说明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来源】江西省201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峰时期是在伯利克里时代,此时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经济和文化也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当时真正享有民主权力的,还局限于人数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因此,材料说明雅典的民主 5 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故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认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行使权力,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成就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一,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归纳材料二中主要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对此,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什么纲领?

(3)材料三中“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古文明有哪些共同特点?“印度”被哪个西方列强所控制?(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性。【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1)珍妮机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垄断(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2)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失业威胁;剥削沉重);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3)起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耕文明等。英国。(4)进步性与局限性(剥削性、扩张性与野蛮性)并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成就,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据 6 材料一的“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可以概括出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是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2)依据材料二的 “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可以概括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成就和影响。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概括材料得出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的现象。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解答第三问需认识四大文明古国都起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耕文明。印度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解答第四问需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并存特征。

篇2: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第一节 拜占廷 一、四至五世纪拜占廷的社会经济状况。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又名拜占廷帝国。在西罗马崩 溃后,它继续保持了政治、经济上的繁荣,成为东地中海的一个强国。

当西罗马城乡经济衰落,奴隶制陷入绝路之时,拜占廷的经济却依然得到发展。拜占廷农业的基础是隶农制,帝国的埃及、小亚、色雷斯地区,农业经济发达,为城市提供粮食和手工业原料。拜占廷的农村,隶农占人口中的多数,是农业上的主要生产者。在奴隶主的庄园中,部分奴隶转化为隶农,他们被分与一小块土地,自行经营,身份上成为丰自由人。但帝国政府却颁布法令,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准随便离开土地,也无权处理自己的财产,这种生产者实际上成为被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

由于帝国赋税的压迫和官吏的侵夺,一些自由小农不得不投靠大地主以求庇护,自由农民变成了依附隶农。四至五世纪,拜占廷的隶农制十分普遍,奴隶制的田庄虽然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奴隶劳动在农业中不占主要地位。隶农制的急剧发展,大大缓和了拜占廷的奴隶制危机。

拜占廷的城市始终保持繁荣,并且农村有着贸易关系,君士坦丁堡是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它的手工业以奢侈品生产为最重要,其中尤以丝织业最负盛名。其次是金属工业,主要制造金银餐具及镶嵌金银的器皿,供上层使用,军火制造业也较重要,它受国家控制,私人不得经营。

君士坦丁堡利用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自己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商业繁荣,人口众多,是当时欧洲最富庶的大都会。由于拜占廷的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奴隶制危机不如西罗马深刻,国库充实,国力强盛,因而能够克服暂时危机,继续存在下去。

二、查士丁尼的统治。

查士丁尼(527-565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他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征服西方已经丧失的土地,恢复罗马帝国,为实现这个目标,他首先采取措施巩固帝国内部,他即位之初就着手编纂法典。于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533年编成《法学汇纂》50卷,收辑历代法学家的论文。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法学家指南)阐明法学原理,最后又将查士丁尼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汇集成册,称为《新法典》。

查士丁尼时代汇集整理的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从十二世纪起,这部法典成为西欧各国研究和制订法律的基础。

拜占廷在行政区划上分两大郡、七大州和六十个行省,由皇帝派官吏行使地方统治权。查士丁尼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大小官员滥用职权,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查士丁尼也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教 1 堂,在各地到处修筑桥梁,改善道路,设立防卫网。政府开支扩大,赋税就不断加重,人民不堪重负,到处爆发起义,规模最大的是532年1月首都群众发动的“尼卡”起义(希腊语胜利之意,为起义者口号),君士坦丁堡除皇宫外尽落入起义者手中,后来查士丁尼的大将贝利撒留利用雇佣军镇压了这次起义,帝国的统治才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查士丁尼的对外政策是致力于消灭西欧各日耳曼族的封建国家,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

532年,他不惜以高代价和波斯缔结和约。稳定东部边境,然后集中力量侵略西方。

533年,派贝利撒留率军入侵汪达尔王国,攻占其首都迦太基,灭亡了汪达尔王国。随后在北非恢复了帝国的行政机构。

535年至536年,贝利撒留北上渡海侵入意大利,进攻东哥特王国。540年占领了罗马城,在意大利迅速恢复了旧日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对奴隶和隶农进行反攻倒算,并搜括珍宝和财物运往君士坦丁堡。这种倒行逆施遭到意大利人的强烈反抗。以致查士丁尼直到554年才完全征服意大利半岛,随后,查士丁尼向西班牙进军,夺取了西班牙半岛东南部,至此,拜占廷夺回了西罗马的大部分领土。

由于查士丁尼的复辟政策不得人心,因而他在西方的统治极不稳固。到他的继承者统治时期,帝国在西方的领地不断丧失,同时,从六世纪后期起,外族不断入侵,尤其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侵占了拜占廷大片领土,拜占廷实际上变成一个龟缩在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地区,由希腊人统治的君主国。

三、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七至十一世纪是拜占廷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拜占廷的封建制度是帝国早期的封建因素和斯拉夫人农村公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七世纪期间,拜占廷用强制手段将被征服的斯拉夫人大量迁移到小亚和其它地区,这些移民改变了拜占廷的民族结构,同时带来了农村公社,使帝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变。

这些情况反映在八世纪前期形成的“农业法”中,农业法是拜占廷与斯拉夫人习惯法的结合。当时拜占廷的生产技术较西欧进步,铁制工具在农村广泛使用。自由农民公社的组织形式继续存在,耕地归农民占有,份地定期轮换,使用权受公社保护,这种小农土地占有是当时农村占有土地的普遍形式。农业法中也提到,有的自由农民因重力耕种而放弃份地,有的则租种别人的份地,向土地所有者缴纳部分收获物,成为对分制佃农或“什一租户”,这表明,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已开始瓦解,封建租的关系已经产生,拜占廷社会正逐渐向封建制过渡。

七世纪初建立的希拉克略王朝代表了封建化贵族的利益,康士坦斯二世(641-668年)时实行了军区制,全国被划为十一军区,代替行省,军区 2 首脑行使地方军政大权。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分得世袭份地,成为屯田兵,他们免服劳役,但须缴纳租税。军区制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军事力量。同时,对军队上层的大规模分封,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军事封建贵族阶层,他们和旧贵族结合,共同构成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他们占有大量土地,由破产农民、隶农和残存的奴隶耕种,这就是拜占廷早期的封建关系。

实行军区制需要大量土地和军费,于是政府征用教会的土地和财产,因为教会,修道院占有拜占廷几乎半数的土地。这些土地享有免税特权,因而政府与教会矛盾尖锐,终于在八世纪爆发了“破坏圣像运动”,伊苏里亚王朝统治时期,皇帝立奥三世(717-741年)和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年)颁布诏令,禁止供奉圣像,进而封闭修道院,没收教产,强迫修道士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公役。这些措施得到军事贵族和宫廷贵族的支持,没收的土地大部分为他们占有,“破坏圣像运动”延续了一个世纪,加速了封建化的步伐。

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867-1056年),拜占廷的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国家的税收政策促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自由农民的没落。从六世纪起,全体居民必须纳税,政府收入大增。此外,农民还必须负担建筑、运输等劳役。为保证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帝国在农村实行连环保制度,凡因农民逃亡而造成耕地荒废者,同村人要代缴土地税。捐税和劳役的沉重促使农民破产,依附于教俗封建主。到十世纪,拜占廷的大地产迅速增多,小领地不断减少,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在一片混乱中建立的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为了强化中央政权,推行了“普洛尼亚”(监领地)制度,政府将国家土地和农村公社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接受监领地的必须服军役,按监领地大小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监领地不能转让和继承,只能终身占用,领受监领地的,同时也取得对领地上农民的支配权。农民领有世袭份地,向监领人纳税服劳役,并丧失人身自由。

到十一世纪末,拜占廷的自由农民大多数沦为这样的依附农民,封建关系最终确立。但此后随着监领地的世袭化,在拜占廷社会形成一个世袭贵族阶层,他们享有越来越在的独立性,拥有大量地产和依附农民,领地上自然经济因素的增长,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基础,导致分裂倾向加强。

四、拜占廷的衰亡。

十一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边境受到突厥部落的侵袭,领土不断缩小,十三世纪初,第四次十字东侵,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虽然拜占廷又复国,但经过西方侵略者的破坏,国势衰微,再也难振以往声威。

从十四世纪三十年代起,土耳其不断蚕食拜占廷在小亚和欧洲的领土,到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兼并了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拜占廷的土地。

1453年4月,土耳其军队正式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于5月29日攻陷该城。土耳其人随后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第二节 俄罗斯

一、古罗斯国家。

古罗斯主要是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创建于九世纪中叶。东斯拉夫人长期居住在东欧平原,七、八世纪时原始公社制才开始解体,新的地域公社(农村公社)代之而起,这种公社,斯拉夫语称为“维尔富”(原意为绳子),因为农村公社形成后,需要用绳子丈量可耕种的土地,然后进行分配,维尔富的成员实行连环保制度(如某成员杀人或盗窃,其它成员在一定情况下负有连带的责任)。

九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显著,农村公社中的上层人物,大部分从事征战,逐渐形成武士阶级。他们把公社土地据为己有,让奴隶和依附农民耕种,武士集结在某军事首领周围,跟随他四处征战,这种主从关系就是以后君臣关系的萌芽。

古代罗斯国家起源于诺曼人(斯拉夫人称其为瓦里亚格人)的征服。俄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里有过明确的记载,据说862年,一个名叫留里克的瓦里亚格人,率大批亲兵队夺取了诺夫哥罗德公爵的权力。建立了小公国。这时大贵族掀起了瓦丁姆暴动,要推翻小公国,但被留里克镇压。879年留里克死后,其亲属奥列格继续统治诺夫哥罗德。他沿瓦希商路南下征服斯摩棱斯克,于882年到达基辅公爵阿斯科德和迪尔,建立了留里克王朝的基辅公国,并以此为新都,把它称为“罗斯诸城之母”。

留里克王朝的王公们以征战劫掠,内外贸易为主要任务。他们向被征服居民索取贡物。其方法是“索贡巡行”,每年冬初,大公带领亲兵到所属居民中,挨家挨户向人民征收毛皮、蜂蜜、蜂蜡等贡物,他们在外巡行一个冬天,所到之处,连征带掠,肆无忌惮,居民往往在他们到来时四散逃亡,索取贡物反映了国家与居民之间的统治与依附关系。

同时,这也是推动基辅王公出兵征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征来的货物,每年春季运往君士坦丁堡出售,由于拜占廷对罗斯商人条件苛刻,九世纪后,他们不断进攻拜占廷,直到十世纪后期。

二、封建关系的形成。

古罗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比较漫长。

十世纪时,王公贵族开始占据田庄和城堡,封建关系开始产生。988年,基督教成为基辅国教,更巩固了这种关系。

到十一、十二世纪,编年史上经常提到王公贵族田庄,可见王公贵族占有世袭领地已成普遍现象。此外,教堂得到王公贵族的捐赠,获得大量土地,也成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开始发生巨大变化,除大小贵族外,九至十世纪基辅罗斯的主要农业居民是斯美尔德。他们大部分是自由的小生产者,但他们从属于王公,得向王公交纳贡物,所以他们只是半自由人,有些贫困化的斯美尔德则成为贵族依附农民。

罗斯的依附农民还有多种类型,有的完全陷于依附地位,生活没有保障。封建主可以买卖,这就是农村的贫民(西罗德),有的因欠债而陷于依附状态,自己没有土地,按照契约规定给人家劳动以抵偿债务,这是“债农”.此外还有耕种贵族土地,一无所有的契约农等。实际上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主要是靠封建主不断损害小农利益才实现的。

到十二世纪,古罗斯的封建土地制度基本确立。

三、罗斯的分裂和外族的入侵。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不久,基辅罗斯就开始瓦解。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互动干戈。

同一时期,游牧民族波洛伏齐人不断进犯罗斯国土,于是雅罗斯拉夫的子孙于1097年在留别奇集会,商讨团结对敌,结果罗斯取得最后胜利。

1113年,弗拉基米•摩诺马赫做了大公。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大公政权,恢复罗斯国家统一政策。最终以失败结束。1125年他死后,罗斯各公国虽仍宗基辅为主,但实事上各自为政。

早在十一世纪后半期,罗斯就受到波洛伏齐人的进攻。到了十三世纪蒙古兴起后,向西发动进攻。

从1235年至1240年底消灭了罗斯各公国。并于1243年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统治罗斯各地,罗斯从此遭受外族统治达二百多年。

四、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及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莫斯科原为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的属地,历史上首次提到莫斯科是编年史记载的1147年长手尤里与车尔尼戈夫公爵在此会见一事。

这一年也就成了莫斯科奠基的年代。

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莫斯科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借助蒙古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蒙古为了统治罗斯,采用分封弗拉基米尔全罗斯大公的方法,拉拢分化罗斯诸王公。

莫斯科有伊凡一世(1325-1340年)时,采取竭力讨好蒙古王公并借其支持消灭竞争对手的办法。于1328年获得全罗斯大公称号,伊凡一世奠定了莫斯科强盛的基础。

十四世纪中叶金帐汗国内部出现混乱,莫斯科乘机开始了摆脱蒙古的斗争,七十年代末便向蒙古人发动进攻。

1378年,蒙古汗调兵遣将,在沃查河与莫斯科会战,结果惨败而归。1380年8月底,莫斯科取得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获得了“顿斯科伊”(顿河英雄)的尊号。

蒙古失败后,于1382年卷土重来,突袭莫斯科,底米特里猝不及防,遭到失败,被迫纳贡,直到1395年。

底米特里之子瓦西里一世统治时期(1389-1425年),莫斯科领土更加扩大;5 瓦西里二世时(1425-1462年),莫斯科内讧使国家中央集权化过程暂时中断;直到伊凡三世(1462-1505年)和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时才恢复和最后形成。

伊凡三世的主要对手是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诺夫哥德早在1456年便依附莫斯科。伊凡三世也把它看成自己的世袭领地。诺夫哥罗德贵族企图投靠波兰对抗莫斯科,于是莫斯科1471年进攻诺夫哥罗德,舍隆河一役击败诺军。签订克罗斯坦条约,使其臣服于莫斯科。1478年,彻底消灭了它,对特维尔,伊凡三世于1485年8月率军包围特维尔。毫无抵抗便吞并了它,伊凡三世统一了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

1480年,莫斯科彻底摆脱蒙古的统治其子,瓦西里三世时又吞并了普斯科和里亚赞先。完成了全罗斯的统一,莫斯科政权便成为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过去的领主杜马(贵族会议)变成近臣会议,是直属大公的最高常设机关。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大公与近臣协商。

十五世纪末出现了最早的行政机构“政厅”,管理政府各部门,大贵族充任各政厅长官,地方管理实行供养制,地方官由当地居民供养,他们兼行政、司法、税收及军事大权于一身。

伊凡四世时(1533-1584年)俄国开始了君主专制,伊凡成年前权力落到贵族手里,贵族会议限制了大公的部分权力。

1547年伊凡加冕称沙皇,并利用人民起义之机推翻大贵族统治掌握大权。

1549年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改革以强化皇权。1550年他颁布新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已取得的国家中央集权化的成果。

军事改革伊凡四世改革的中心环节,1556年的兵役法改革,使封建家兵转变为替沙皇服役的军队,这加强了他的军队力量,为后来的大规模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五十年代中期改革主要是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改组,增设了一些分掌各部门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大贵族任首脑,小贵族处理日常事务。

1555年,全国普设地方司法机关,从而削弱了地方官的权力,这次改革,加强了沙皇的中央政权,确立了俄罗斯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分裂的王公贵族势力受到打击。

五、封建农奴制的加强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十五、十六世纪俄罗斯农业经济发展很快,农业地区扩大,三圃轮作制广泛流行。十五世纪末粮食成为商品刺激了谷物生产。当时在农业地区并存劳役租、代役租、货币租三种地租。从十六世纪末起,劳役租成为主要剥削手段,封建主竭力扩大庄园,抢夺土地,强迫依附农民为其耕种,农民处境恶化,出现了对分制佃农、雇农、契约农等。由于剥削的加重,加上频繁的战争,农民状况日益恶化。不断出去逃亡。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国家 6 开始直接干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国家法典中列入了限制农民离开主人的条款,此后更禁止逃亡或合法转移。

十六世纪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却促使了俄国农奴制的加强。

1601-1603年,俄国发生大灾荒,地主商人乘机大发横财。城乡人民大批饿死,到处都酝酿着大规模起义。

1606年,波洛特尼科夫领导了乌克兰地区的起义,一呼百应。到10月,起义队伍达10万人,并包围了莫斯科。他要求农民起来反抗封建主,夺取土地,废除农奴依附关系,要求市民杀死所有贵族和商人。12月,义军退出莫斯科。

1607年5月退守土走后门,由于官军掘河灌城,义军粮尽援绝,宣告失败。波洛特尼科夫被抛入水中淹死。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它使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受到一定打击。

六、沙皇的对外扩张。

伊凡四世的内政改革,加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沙皇从此开始了对外扩张。在东方,它极力夺取金帐汗国的遗产,消灭四分五裂的鞑靼汗国,夺取伏尔加河中下游和黑海里海地区。喀山和阿斯特拉罕首当其冲。

1552年6月伊凡率15万大军进攻喀山。10月进城后,纵火烧城。将其夷为平地。

1554年又派军占领阿斯特拉罕。并于1556年吞并该国。十六世纪后半期,俄国侵入西伯利亚,占领土地,掠夺毛皮,无恶不作。

1588年消灭失必儿汗国,彻底征服了西西伯利亚,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沙俄在征服鄂毕河流域后,又侵入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十七世纪中叶哥萨克开始侵入中国北方领土,强占中国土地。沙俄在东方得手的同时,又把扩张的矛头转向争夺出海口,便向波罗的海进军。

1558-1583年发动了立沃尼亚战争,战争初期莫斯科获得胜利。由于波罗的海地区与许多国家利害攸关。于是1561年开始外国干涉开始,立沃尼亚战争国际化(瑞典、波兰——立陶苑),结果,俄国不但没有取得出海口,反而丢失了部分国土。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查士丁尼

2、尼卡起义 3《罗马民法大全》

4、希拉克略

5、圣像破坏运动(拜占庭)

6、立奥三世(拜占庭)

7、普洛尼亚制

8、保罗派 9《克列沃协定》 10《卢布林合并条约》

11、胡司战争

9、基辅罗斯

13、留里克王朝

14、索贡巡行 15《往年纪事》

16《伊戈尔公远征记》 17《罗斯法典》

18、八思哈制度

19、莫斯科公国 20、顿斯科伊

21、库里科沃战役

22、特辖领地制

23、罗曼诺夫王朝

24、彼得一世改革

25、北方战争

二、简答: 1、5至6世纪拜占廷帝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其后果。

2、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3、莫斯科公国是怎样兴起的?

篇3:欣赏·世界中古七大奇迹

一、美术欣赏作品要能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术欣赏教学,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美术活动,去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个人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记得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一位学生评述说:“我看这幅画上的女人像一位妈妈,她为失去自己的孩子哭得这么伤心,她的内心一定很痛苦。”简短的几句话,却使整个课堂都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在这一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解,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既帮助学生引发了联想,强化了情感体验,还取得了欣赏教学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美术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情绪也会非常激动。反之,则无精打采、漠然视之。因此,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二、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就不能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史实。比如,在欣赏波提切利的《春》时,教师就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基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再如欣赏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画面上只有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不能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应启发学生从艺术角度去分析作品,让他们知道: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是因为在他的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而是太阳之花,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用纯净的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画画,所以他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图画,并用他那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花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原先没有吸引力的向日葵就会在刹那间焕发出感召力,让学生不仅仅受到美的熏陶,还受到生命的启迪。可见,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才能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真谛。

三、美术欣赏要强调多元化

篇4: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新门派:神裔 辰皇

辰皇族背景介绍

辰皇乃上古时代皇族血脉,历经岁月变迁,时至今日成为唯一留存的上古传承。辰皇功法神秘浩瀚,尤其擅长掌控时空法则,并借此在战斗中产生诸多玄妙变化。辰皇更是天地间唯一的上古元力的掌控者,光暗元力的转化衍变,形成各种极具爆发力和灵活性的功法战术,从而奠定皇族至尊的稳固地位。

辰皇族特点

辰皇拥有强力的远程攻击和群体攻击能力,技能之间的相互配合又可以触发出不同的额外的效果,令大意的敌人无法防范。辰皇专注使用一系技能会将自己彻底光明化或黑暗化,这种形态下的辰皇更是拥有一人之身万人之力。辰皇天生拥有一种叫灵的能量守护自己,高等级的辰皇进而可以将灵寓守于攻,攻防一体。辰皇的暗系终极技能,可以将目标的灵魂抽出体外,令目标彻底放弃战斗的意志;光系的终极技能,辰皇将化身为灼灼日炎,无情毁灭周围所有的敌人。

技能特色

死亡光线:是单体引导技能,引导期间,可以使用暗香将其转化为连环群体攻击。

时空移动:瞬间飞到空中,在空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后再次返回战斗。

幻象:利用多个幻象抵消敌人的攻击招式,同时操控本体与幻象,互相配合形成独有攻击阵型。

黑暗终极技能,群攻敌人的同时,召唤异界妖兽,立刻控制妖兽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

光系终极技能,六六三十六道光射线,湮灭附近所有敌人。

光暗两种爆发形态,期间可以使用灵代辰皇本体施法。

新种族:六大种族

上古世界种族目前统计为:天宗、地宗、人宗、灵族、鲛族、魔族。共计6个。其中天地人三宗为上古人类修真门派,统称洪修一脉,内部有纷争,但是在对抗异族的问题上,形成了短暂的联盟,称洪修联盟。

天宗

追求天道信仰,认为信仰是一切力量之源,以毕生信念侍奉光明神王恒昼。诸神之战后,传言恒昼陨落,或是避世不出,天宗弟子于是四散上古世界,寻找恒昼的足迹,却每每失望。此后近800年,整个中州再不见光明神王,甚至其他神王也绝迹中州,部分天宗弟子开始怀疑自己的信念,人心动荡。但是对于大部分天宗弟子来说,信仰已久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为信仰生为信仰死,在所不辞。

中州北部,接北荒冰川处的光明神殿,是他们的圣殿。

地宗

追求地之道,以为万物皆有灵性,靠各种工具增助修为,以登大乘。地宗弟子分布极广,均擅长借助外物制作出辅助修行的法宝,据传许多极品法宝都出自地宗弟子之手。

地宗弟子大多专注于自身功法的修炼和突破,不问世事,当然,其中也不乏立志将地宗发扬光大之人。

人宗

追求人之道,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修真之路的巅峰,必须不断超越他人才能踏上,人宗弟子多是权利的爱好者,追求自身力量的极限,习惯在不断的格斗中寻求突破。为追求自身极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每一个人宗弟子出身以后,都会选择一把心灵契合的剑植入体内,待到成年后人剑即融为一体,人即是剑,剑也是人,必要时能以身祭剑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灵族

最接近自然的生物,天生灵性,生于“灵之林”,与世无争,不为世人所知。灵之林被入侵后,灵族在800年后再度分裂,变成黑灵白灵二族,体现在外形上位翅膀颜色的不同。灵族一脉具有沟通人性的力量,擅精神控制。

鲛族

神秘而美丽的种族,生于东海之滨,人首鱼尾,貌美善歌,织水为绡,坠泪成珠。其鳞,可治百病,延年益寿。一直与人类相安无事,后来鲛绡和珍珠的价值被发现,鲛人的悲惨命运从此开始。

从都遂开始,与天宗颇多渊源。

魔族

盘踞与西蛮之地的一族,此地环境恶劣,毒气遍布,阻断其与中州大陆的联系,外人根本无法得知里面究竟有什么。只是偶尔能望见里面灵气充沛,知晓里面也有修行的种族,统称为魔族,领袖为魔尊。

魔族主要分为两类:

初代至尊亲随,在君凡率领诸神王推翻初代至尊统治后,夺走至宝逃入西荒。

逃入西荒的最初的邪化灵族。

新怪物:九种怪物

怪物总计9种,其中7种为普通怪物:鬼轿、触箱、木隼、蜃妖、梦魇、蚌精、避雷兽、功夫兽、有容;2种Boss怪物:九变妖皇、机关师。

鬼轿:在战乱中死去少女的幽魂,不肯往生,徘徊在死去的地方,等待有人路过摄取魂魄。

触箱:被地宗研究失败抛弃掉的箱子,长年累月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因为是失败品,他们心中充满了仇恨,虽然每个都有残缺的部分,但强大的精神使得它们仍然成为了让人十分头疼的怪物。

木隼:地宗弟子制作出来的机关鸟。木头和齿轮组成,体内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是地宗弟子最为得力的攻击助手。

蜃妖:生活在上古大陆东海之中,蛟龙的一种,能够吞吐雾气,他们自诩为最神圣的存在,却不被其他种族认可,逐渐变得充满仇恨。

梦魇:以蚕食各族人的梦境为食的怪兽,本来上古大陆没有此物,乃是吸收人们噩梦中的阳能量而产生。而大量的阳能量汇聚在一起,赋予他们强大的力量,却也常常因为能量挤涨自身痛苦不堪,需要血的洗礼方能平息。

蚌精:水中怪物,蚌壳中包着的美女,与鲛族伴生,可产珍珠。与鲛族有宿仇。

避雷兽:上古世界特产神兽,带翅。天生具有吸引雷电的能力,但雷电落下时先劈其自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一种喜欢“自杀式袭击”的怪物,但一般不轻易攻击敌人。

功夫兽:数量极少的种族,会中国功夫,但只有其形不得其精髓,因长相可爱常被贵人买去豢养,作为观赏宠物。

有容:据说是由地宗弟子制作,但是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被遗忘在角落,是一个半成品,但是偶有奇遇,得到了神奇的蓝色的火焰,以此为仰仗横行上古大陆。

九变妖皇:中州大陆的巨妖之一,妖力极强,且历经九世,早已练就不死之身。曾经合三位神王之力将之封印,但是中州浩劫之后,灵力渐渐削弱,终于破封而出,再度掀起用腥风血雨。

机关师:地宗曾经出现一位天才弟子,制作出许多惊世法宝。但英年早逝,一丝执念不肯离开人间,恶化为机关师,继续研究机关制作,所有打搅他的人,都会遭受他残酷的打击。

新主角:神一般的存在

初代上古至尊:凛初

遥远的上古时代,世间唯一的至尊。威能通天彻地,后因利用上古至宝吸收天地万物的灵气,汲取所有修真者的修为,过度暴虐。被以君凡为首的众神王联合击杀,临死前自毁神格,欲与君凡同归于尽,却被碧落仙子挡下。

君凡

第二代上古至尊,张小凡前世。带领诸神推翻了初代上古至尊的暴虐统治,却因爱侣碧落仙子身陨陷入魔障,重蹈凛初覆辙,过度吸纳上古世界灵气,导致整个世界迅速崩溃。后无颜面对天下,献祭自身修补天地,封印记忆投入轮回。

碧落仙子

君凡爱侣,碧瑶前世。一心一意爱慕君凡,大胆且毫不掩饰。以自身躯体挡住了凛初临死一击,神识散落上古大陆,其中一缕投入轮回,受住神王诅咒,生生世世与君凡转世相遇相恋却不能相守。

浅雪

初代上古至尊凛初爱女,雪琪前世。因父亲身份尊贵,自小得天独厚,是众星捧月的公主,具天人之姿,却独独痴恋君凡不可自拔。曾给过君凡许多提点,并将其引荐给凛初,但良人身侧一直有佳人陪伴,从碧落仙子至轩辕芷,而浅雪因自己身份关系,不曾直接表达过心意。她的爱是矜持而含蓄的。后凛初日渐暴虐,君凡率众起义,面对至亲与至爱的剑拔弩张,浅雪痛苦不堪,她间接帮助君凡推翻了自己的父亲,又在凛初身亡后,不堪面对现状,永堕轮回。

第一位魔尊:偃业

第一位统领魔族的首领,初代上古至尊凛初的亲信弟子,林惊羽前世。与君凡是少时好友,相交莫逆。曾受过凛初大恩,遂忠心耿耿追随。后凛初暴虐,偃业挣扎在恩情与大义之间。在凛初被君凡击杀后,趁混乱携带上古至宝远遁西荒巫地,自称魔尊,统领其下各西荒魔族,却终其一生,不再见君凡其人。上古第二站期间,未对君凡施以援手,也未落井下石。偃业其人,一面冰冷,一面热情,他最美好的回忆是与君凡恣酒狂歌的日子,却终止于君凡刺向凛初的致命一击。君凡投入轮回后,他也随后投身六道,欲再回白衣浅笑少年时。

轩辕远祖:轩辕芷

君凡亲随。从君凡最初揭竿起义始,一直站在君凡身侧不离不弃并肩作战,也目睹了他与碧落仙子的鹣鲽情深大起大落。君凡献祭自身后,诸神王余忿未消,轩辕芷仓皇之下,携第六卷天书避至诛仙世界,传承为轩辕一脉,世代守护第六卷天书。

新玩法:声望建设

上古大陆阵营声望分为:天宗、地宗、人宗、(灵族、魔族、鲛族、狐族等—这次暂不开放)。个人声望值分当前声望值和声望累计值。

个人声望的获得主要途径

一次性任务:支线任何:配合主线,完善世界观,丰富背景故事;天宗——强调神王及天宗对神王的忠诚;地宗——更进一步的介绍地宗与机关法宝之间的联系;人宗——介绍三宗因修炼方式不同而导致最终分裂;特殊玩法任务:如破案任务。

日常可反复刷的任务:刷怪任务——每隔阵营需要玩家击杀不同的怪,其中包含普通怪,精英怪和Boss(类似通缉令)、探索任务、采集任务、探查宝物,拥有寻宝雷达。

声望的建设

个人声望:每个阵营的个人累计声望越高,玩家可享受到的NPC服务越多。如声望值不同,NPC会对玩家有不同的特殊喊话。并逐渐开放传送点、仓库、探索种族领土等服务。声望的用途:可以直接兑换奖励——兑换新封神装特殊或者其中所需的必要道具之一;高级元力药品;声望时装、声望坐骑、声望宠物;召唤兽——小弟,帮助挂机;坐骑飞剑包裹;法宝升级道具。

结语

篇5: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猜一猜:下面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梵蒂冈介绍

新课: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左图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左图变化到右图的原因是什么?右图中的法兰克王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哪些国家?

(2)在扩张中,国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国库没有充足的军费装备部队,兵员枯竭,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军队呢?

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

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思想、经济)合作与探究1:西欧封建制度有何特点?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政治上: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中国: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什么特点?

(2) 材料一中左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中西封建制度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会的地位与影响如何?

合作与探究2: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教皇为皇帝加冕

卡诺莎雪地求饶

材料二:

德皇亨利四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教皇随即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并策动德国贵族反叛。最后,亨利四世向教皇请求宽恕,他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进见。

(1) “丕平献土 ” 是怎么回事?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幻灯片展示材料四:

材料三:教皇国的形成

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此外,教民按照教会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经济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五:

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材料六:

(3) 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地位如何?

精神文化上: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liuxue86.com

合作与探究3: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深远意义?

阅读史料:

(1) 经历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什么时候兴起?有哪些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如何?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2)法国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有何意义?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的衰亡

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简要介绍其中的故事。

世界名城君士坦丁堡

是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命名的。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的首都。后又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古老帝国的悲剧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 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原因:①骄傲自大,无视先进的文明因素。②东征西讨,耗尽国力。③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启示:闭关自守使文明衰落,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课后小结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世纪时期,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封建制度、城市的产生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课后习题

1.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

A.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 B.创立赢得人心

C.将罗马附近的地区送给教皇 D.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

2.11、12世纪,西欧“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反映了:

A.地主的要求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的要求 D.商人的要求

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

A.琅城 B.伦敦 C.巴黎 D.罗马

6.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7.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各国君主 B.查理大帝 C.会 D.法兰克国王

8.下列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事件有:

①大化改新 ②查理·马特改革 ③丕平献土 ④琅城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板书

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5世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灭亡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2.列举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说出古代罗马历史线索:

{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5 → 公元前27年 → 395年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 拜占庭帝国1453年灭亡

二、设问导读: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查理·马特改革: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在西欧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中最为典型的是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

三、合作探究: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四、自我检测:

1.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C )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浒于古代( A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3.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D )

A:世俗封建主 B:矮子丕平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4.在古世纪的西欧,通过武装斗争赢得自治权的最为典型的城市是( B )

A:英国伦敦 B:法国琅城 C:意大利威尼斯 D:法国巴黎

5.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延续了大约( C )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五、拓展探究:

6.读图,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10第16题)

(1)该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农民和农奴是封建帝王的附庸吗?为什么?

课后小结

篇6:世界历史上古中古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记住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5世纪叫世纪西欧和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 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教具: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封建等级制度

1.读书,列表: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结合地图)

法国:西法兰克→法兰西 德国:东法兰克→德意志

意大利:意大利王国

英国:英吉利王国 2.阅读教材,理解

1)欧洲封建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2)欧洲封建等级制度采取什么形式?

3)西欧封建庄园在封建制度中的地位。回答,明确

第一,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第二,等级制度是由于实行采邑制形成的。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即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等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各级土地分封都要举行“臣服礼”的仪式。

第三,西欧封建庄园。西欧封建庄园是随着9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而形成的,兴盛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到资本主义萌芽的9世纪一14世纪。它既是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封建主实现其封建剥削的基本组织,它既是封建大地主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又是封建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

教材插图《西欧庄园情景图》作了生动的展现。指导学生看插图)。

二、教会的统治

提问:罗马教皇国是怎样形成的? “丕平献土”

阅读、讨论:为什么我们把欧洲中古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指导学生归纳要点

1.政治上:教会是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3.思想文化上:教会推行愚民政策。结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兴起的根本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根本原因:学生答出)→产品增多→对外交流增多...............→手工者、商人聚集(讲述法)

2.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3.城市和商业兴起的影响(学生齐读)积极影响(促进贸易)、消极影响(刺激战争)(分析)

四.拜占廷帝国的败落(阅读部分)

指导学生学生阅读:简介帝国首都的富庶、建筑物、帝国向封建社会转化。

巩固小结

(提问)⒈西欧封建社会的确立时间⒉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⒊西欧封建社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⒋西欧最强大的封建政治力量和封建地主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以上条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世界历史上古中古】相关文章:

世界历史范文05-17

世界历史笔记04-20

世界历史论文题目05-02

世界历史论文范文05-10

中考世界历史范文06-05

世界风力发电历史07-15

世界历史知识竞赛07-15

世界历史基本常识07-15

世界历史高频考点07-15

世界历史背景05-07

上一篇:小兔拔萝卜(小班数学)下一篇:陈仓区千渭初级中学人防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