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历史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考世界历史范文

2012年隆都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检测题(世界历史)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_成绩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选项按题号填

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2、奥运火种取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了西方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西方第一缕文明”给西方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贡献是

A. 开放的海洋文明B. 自由的商业文明C. 高度集权的农业文明D. 民主的政治文明

3、假如你生活在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下列哪种情况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A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B公民家庭男孩在学校里练习跑步、乐器演奏,拳击、学习诗歌、天文等。 C健壮的男孩到7岁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通过做苦工、挨鞭笞来培养意志。 D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发达。

4、“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

A.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B.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C.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D.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5、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6、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使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埋葬在废墟和泥石之中,全国各民族纷纷发出救援,震灾的现场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十字架”以纪念耶稣受难而成为某宗教的信仰标志,请问该教的经典是 A.《古兰经》B.《金刚经》C.《圣经》D.《大阴真经》

7、 对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大发现”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B.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 C.完成了环球航行D.加强了欧洲同亚洲的联系

8、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使轮船等远洋航行工具的发明

B.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

C. 使亚非拉美一些地区沦为了殖民地,陷入灾难的深渊

D.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各自发展的局面,使整个世界联在了一起

9、首先成功地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线路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

10、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为“哥伦布”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台

A.我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1、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下列表述与右图无关的是

A. “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英国人

B. 这种血腥的贸易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年的时间

C. 欧洲人从事这种贸易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美洲种植园经济

的发展补充足够的劳动力

D. 贸易活动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

的贫穷落后

12、在“三角贸易”中,当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

只中满载的是()

A.美洲土著居民B.非洲黑人C.廉价工业品D.烟草、金银

13、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

A.发展近代工业B.文明开化

C.学习西方D.政治平等

14、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5、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废除农奴制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允许土地买卖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伯利克里、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

1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18、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

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19、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

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

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20、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工厂倒闭。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1、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

22、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再次遭受自由放任的时市场经济之苦——经济低迷、公司倒闭、失业增加„„这与1929~1933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的美国靠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困境。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可供奥巴马政府战胜当前危机借鉴的内容有()

①政府直接参与的经营管理活动②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④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最为迅速和产业是()

A.钢铁制造业B.汽车制造业C.信息产业D.飞机制造业

24、小明是汕头市某中学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5、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B.开始复苏和繁荣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6、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

A.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B.经济缓慢回升,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D.信息化和全球化

27、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宏基、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B.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D.老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落伍

28、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一观点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什么问题?()

A.恐怖主义泛滥B.贫富差距悬殊

C.环境污染严重D.毒品走私猖獗

二、综合题(2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

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2分)其影响有何共同点?(2分)

(2)材料

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4分)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分)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2分)

30、某社区近期将出一期宣传板报。

下面是社区工作人员为板报准备的一份材料: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 资总额的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l/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1)他们选取这段材料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分)

(2)板报拟设置一个栏目“大家谈”,提供这样一个观点:“人们欢迎经济全球化到来认为全球化是能够给中国带来幸福的‘馅饼’,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个‘陷阱’”。 如果要你来谈谈,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2分)为什么?(4分)

(3)请你为这期宣传板报拟定一个主题。(2分)

(4)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你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建议?(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9、(1)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2分)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分)

(2)措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4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新政是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宏观管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3)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2分)

30、(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影响很大,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越来越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境地。

(3)世界经济全球化。

(4)中国政府应顺应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应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等。

第二篇: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性质、重要文件、重大事件、结果、革命特点等方面的比较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个性与共性;通过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及作用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努力及结果认识

1 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性与必要性。通过五月流血周认识无产阶级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早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教学难点 理解人文主义“发现了人”。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完成中考总复习第42页(用时10分钟)

二、 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 学生开卷完成历史总复习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 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中考链接

1、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兴及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注意并非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2、新时代指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旧时代指走向没落的封建主义时代。但丁是跨两个时代的诗人。

3、新航路的开辟需要人的探险精神,而它的开展有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

4、《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5、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有俄国和日本。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6、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的符和事件有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以及罗斯福新政。

7、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执政期间颁布法典,1815年彻底失败——拿破仑。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9、三角贸易。

单元过关检测:

一、 单项选择、

1、1500年前世界各地总体上相互孤立的存在与发展,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有分散走向统一,以前是孤立的历史以后是整体的历史,故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

2、人文主义彰显人的需求、力量与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

2 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这是一道考查对人文主义内涵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家代表作所反映的思想的考查。

3、地图与历史考查相结合,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的。

4、“一切革命中最温和又是最成功的”最温和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最成功的——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专制权力的《权利法案》。

5、行政、司法、立法权“三权分立”并且相互牵制,从分立且相互牵制的角度说,可以有效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所以选谁都不重要。

6、D。

7、C。

8、D。

9、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应该尽快解决奴隶制问题。

10、“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华盛顿;“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大革命。此主题为新体制的创立。

11、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2、B。

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③;市场、资金、原料。

(2)、种族灭绝;黑奴贸易。拉开了殖民掠夺序幕。

(3)世界各国的交流应建立在和平交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14、(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3)学说——三权分立。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 (4)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美国仍存种族歧视。

3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用时: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写历史总复习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

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

三、学生开卷完成历史总复习第44页——第46页;(10分钟)

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10分钟)

(一)、中考链接

1、黑暗魔鬼的磨坊指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污染。工业革命持续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伦敦为英国首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

2、英国1770年工业比重为24%,1821年为31%,表现为工业比重大幅上升;1770年——1821年在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期间,所以图中信息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

3、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1876年为美国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节日,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它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可以是此前发明的任何科技成果,1876位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应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876年前的成果。汽船、蒸汽机车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电子计算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有贝尔电话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第一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时间长远度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5、排序题为最简单的开卷考试题。火车机车——1814年,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瓦特改良蒸汽机——1769;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

4 夫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飞梭——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

6、1880——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了40%;1820——1870年,美国纽约和费城人口分别由10万人上升到94万人和67万人。1820——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的失败。

(二)、单元过关检测 单项选择:

1、历史知识蕴含于地图之中,考查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地位。

3、从数据表格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的历史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重复了。

5、1873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电气时代的最重要能源,名称上也可联系。

6、排序题。火车机车——1814;飞机——1903年;福特四轮汽车——1896年;汽船——1807,美国富尔顿,克莱蒙号。

7、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1912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电子邮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线电话与无线电报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茫茫大海似乎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所以他们使用的通讯手段应该是无线电报。

8、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所带来的职业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考察方法,仍让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9、从“人民宪章”寻找解题依据。

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1、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欧仁鲍迪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一、图五;第二次科技革命——图

二、图六;第一次科技革命——图

三、图四。(2)介绍特点或作用。(3)、(4)以前讲过,让同学口头展示。

14、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三方面介绍英国状况: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关系上开展宪章运动。

(1)《权利法案》。

5 (2)制定法律,限制国王专制权力;发展生产,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人类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第三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7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一、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

成立

1945年10月

地位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总部

设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职能

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全球化:

(1)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2)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世界贸易组织:

(1)建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3)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4)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学科&网

(5)地位: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世界格局的特点: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3.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2)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学科#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当前局面:“一超多强”。

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者重要作用。

2.趋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表现:

(1)欧盟: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它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学/科网

(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俄罗斯:地大物博,在度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5)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兴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

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2)成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3)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2.决定因素与中国的努力:

(1)决定因素: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中国的努力:

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选举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她们成立团体,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3)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就业权: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女性。

3.平等权: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2)资源: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些环境危机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学科*网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后来,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3)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

3.应对: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考向一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认识

【典例引领】整理历史事件、分析因果关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发展线索的梳理,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C。学科@网

考向二

全面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资本为追求最大利润向全球扩张的结果。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看,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在其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而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却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典例引领】下列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C.使各国经济互相排斥,孤立发展

D.使人类不再面临战争的危险

【答案】A

考向三

科技新时代

【典例引领】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

D.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答案】D

1.2018年4月9日,环球网刊载了《对华打响贸易战后特朗普下一步如何走

脱离WTO规则?》的文章。该文章标题中的“WTO”是指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B.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

C.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D.联合国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3.虽然当今社会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友好与融合

B.冲突与交流

C.和平与发展

D.霸权与恐怖

4.一部iPhone手机,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B.能调控资金在全社会的配置

C.能降低世界各地进口关税水平

D.能根本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

5.“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里的“它”是指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6.“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学科.网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8.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9.下列关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是雅尔塔体系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随苏联解体而瓦解

④当今国际格局是多极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1990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国际)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有结束,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

”当时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美苏两极格局

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多极化趋势

11.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欧洲走向一体化

12.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这三种局面的相同点有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

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③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矛盾存在、冲突不断,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两极格局被打破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

C.美苏军备竞赛

D.美国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14.它形成于美苏冷战时期,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里的“它”指的是

A.欧洲共同体

B.欧盟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

15.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声音”主要包括

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②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为反对美国遏制中国寻求与他国结盟

④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十一长假期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成立团体,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B.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

C.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保障妇女的法规

D.妇女地位与贡献超过了男性

18.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

A.资源问题

B.毒品问题

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

19.驻叙利亚的战地记者小张要将一篇几千字的新闻稿件发送到北京某报纸编辑部,请你为小张想一个最快速的办法

A.寄挂号信

B.发电子邮件

C.邮局特快专递

D.班车托运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二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材料三

(1)材料一“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哪一个国家提供了条件?

(2)材料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产物,这一政策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这一格局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关?

(3)结合材料二概括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一谈我国应该怎样做?

1.(2018年江苏镇江)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组织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促成了200多个和平协定。材料反映了联合国

A.促进了国际合作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打击了恐怖主义

D.维护了世界和平

2.(2018年山东东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3.(2018年四川自贡)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B.《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4.(2018年山东日照)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而等国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起,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组成“金砖四国”领导人定期举行会晤,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这表明

A.美国世界的霸权地位崩溃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5.(201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信息化

B.多极化

C.两极格局

D.多元化

6.(2018年四川达州)近年来,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将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这表明

①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

②美国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美国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④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⑤中国的发展已经对美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7.(2018年山东烟台)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材料反映了

A.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B.美苏争霸结束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8.(2018年湖北黄石)有人说:当今的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的征兆。这主要是指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9.(2018年浙江舟山)继去年举办了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后,舟山又于今年4月迎来了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这些会议上,签署了经贸,旅游等多个合作协议。这

A.反映了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B.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基本特征

C.说明公平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已建立

D.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0.(2018年江苏泰州)“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1.(2018年山东淄博)2013年,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上世纪末的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这反映当今世界呈现

A.经济全球化特征

B.社会信息化特征

C.区域集团化特征

D.文化多样化特征

12.(2018年山东日照)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在2005年全家不买中国产品。一年的尝试结束后,萨拉不得下感叹,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实在太难了。这则故事反映了

A.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已形同虚设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任重道运

D.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

13.(2018年内蒙古赤峰)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下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世贸组织

D.联合国

14.(2018年四川达州)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够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引发了重大的环境污染和饥荒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的局面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④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很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5.(2018年广西河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汽车厂家,在全世界采购零配件,价格低,质量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促进了汽车配件的生产。这材料表明了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C.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不利地位

D.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大

16.(2018年江苏省盐城)下列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能突出体现并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A.北约

B.华约

C.世贸组织

D.联合国

17.(2018年内蒙古包头)2015年4月,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构建发展伙伴关系,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截至2018年5月2日,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发展到86个。这表明

A.贸易保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依存度碱弱

18.(2018年吉林)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导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一超多强”

C.信息化

D.和平与发展

19.(2018年海南)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

A.网络信息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利益一体化

20.(2018年河南)下图反映了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是

捷克瑟比斯提拉地区

酸雨毁坏的树木

A.经济混乱

B.资源匮乏

C.环境恶化

D.贫富分化

21.(2018年山东省滨州)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冲关

1.【答案】D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中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A、B、C正确。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D说法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

学科%网

4.【答案】A

【解析】在iPhone手机的生产中,美国提供创意,德日韩提供零部件,中国组装,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非常密切,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实力日益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符合题意。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但一个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B项表述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格局的演变,而非经济领域,排除C;D明显与材料不符。故选A。

8.【答案】D

【解析】依据知识卡片中的“苏联解体、鼎足之势、俄罗斯、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者重要作用,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力量。D符合题意。A、B出现在苏联解体之前,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属于经济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知识。依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9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终结。故1990年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答案是B。

1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此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上图反映的主题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选C。

12.【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在二战后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在苏联解体之后,故④不是相同点。排除含有④的选项,选A。

13.【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A、B、D都是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出现的原因。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C发生在冷战时期,而非冷战后。故选C。

14.【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C符合题意。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是西欧发达国家,排除A;欧盟成立于199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都成立于冷战后,排除B、D。故选C。

15.【答案】A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轮船、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人类从此开始向网络信息时代迈进,电子邮件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C。

1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她们成立团体,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A、B、C都是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男女社会分工不同,都对社会有巨大贡献,D的说法太绝对。故选D。学科!网

18.【答案】

【解析】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酸雨是与大气污染有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A、B、D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C。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人们发明了计算机,构建了计算机网络,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方便地建立联系,实现沟通。四个选项中,发电子邮件最快速便捷,故选B。

20.【答案】(1)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中国。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雅尔塔会议。

(3)多极化趋势。

(4)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往来,制定防范的风险的有效策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是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打下基础。

(3)结合材料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直通中考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宪章》明确地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题干的“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组织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促成了200多个和平协定”表明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D符合题意。促进了国际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打击了恐怖主义与题干信息不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B、C、D都符合这一主题。而选项A《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主要是指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不符合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故选A。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项符合题意。A、D不属于“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终结,排除C。故选B。学科*网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这是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说明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故①②认识正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体现的是霸权主义,不属于恐怖事件,③认识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④认识错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冲击着美国的地位,所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⑤认识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符合题意。随着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终结,排除A、B;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趋势,排除C。故选D。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伴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的崛起,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碎片化”的征兆指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A;多极化格局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没有正式形成,排除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美国霸权地位依然存在,排除D。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13年,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上世纪末的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1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美国的圣诞礼物大多数是中国的商品,中国的商品走入美国的每个家庭,这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题干的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四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可知,空白方框内应填全球化,A符合题意。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B不符合题意;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观察图1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有阻力(磁铁);从图2和图3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主导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即

“强国主导,受益不均”,这也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此可知,②③符合题意。①在漫画中不能体现,④本身说法错误。故选D。学科^网

15.【答案】A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由此可见,能突出体现并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世界贸易组织,C符合题意。北约和华约是政治、军事集团,A、B不符合题意;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材料“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发展到86个”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联系日益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保护”“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金融市场”,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A项符合题意。“一超多强”是政治局面,B项不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C项不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D项不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危害会很大,但美国如要制裁中国,也势必伤及自身。在全球化的生产链中,中美两国早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20.【答案】C

21.【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本题选C。

第四篇:云南玉溪2017-2018学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近代史六新人教版

云南省锦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世

界近代史

(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英国在世界近代史的舞台上充当着绝对的主角,它在17世纪中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查理一世被处死 ② 克伦威尔成立护国政府 ③ 查理二世登上王位 ④ 国内革命战争爆发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④③

2.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689年,为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政治原则是 A. 议会至上 B. 主权在民 C. 君权神授 D. 三权分立

3.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林肯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

A. 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B. 他领导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 C. 他废除黑奴制度,维护联邦统一 D. 他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制

4.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泰斗,他提出了著名的 A. 神创论 B. 天演论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5.与下图中战役相关的战争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下图中A、D、E三国组建的军事(政治)组织是

A. 三国协约 B. 三国轴心 C. 三国同盟 D. 北约组织

7.我们通常用“遭遇滑铁卢”来比喻失败,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罗伯斯庇尔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 克伦威尔 8.以下历史事件属于法国大革命背景的是 A. 召开三级会议 B.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C. 颁布《人权宣言》 D. 拿破仑加冕称帝

9.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人们纪念战争是不能忘记那惨痛的岁月。发生在一战中,因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A. 纳西比战役 B. 萨拉托加战役 C. 滑铁卢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10.下列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其中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生产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 A. 珍妮纺纱机 B. 水力纺纱机 C. 蒸汽机 D. 蒸汽机车

11.17世纪中叶,一个国家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个国家是 A. 荷兰 B. 英国 C. 西班牙 D. 法国

12.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建郴州民用机场。机场建成后郴州人远行将有一种更告诉、便捷的选择,请问人们能乘坐飞机出行得益于(

) A. 莱特兄弟 B. 卡尔•本茨 C. 富尔敦 D. 史蒂芬孙

13.有人曾预感14——15世纪的欧洲是肃杀的秋天,但今天许多人则认为这两个世纪是孕育着现代欧洲的和暖的春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14--15 世纪的欧洲。 A. 天主教会宣扬上帝的伟大,带给人们希望 B. 甄灭几百年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获得重生

C. 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 D. 强调科学、理性的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14.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造成的 B. 英国自然气候造成的 C.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 D. 希特勒的空袭造成的

15.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这部法典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16.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当时英国可以展出的“工业技术成果”应该不包括

A. 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 轮船 D. 汽车 17.巴黎公社是

A. 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C. 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D. 法国大革命中的最重大事件

18.某校九年级(3)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文艺复兴运动性质展开了激烈讨论,你认为他们对这次运动性质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 是一次复古运动 B. 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C.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19.“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这段话出自哪部文献 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20.老师在复习时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纳入同一复习主题。该主题是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21.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

A. 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B. 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 C.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 D.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你认为这一观点最早形成于(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23.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思想的文件,

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准生证书”。该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解放黑奴宣言》

24.下列人物曾经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的是(

) A. 阿克莱特 B. 凯伊 C. 哈格里夫斯 D. 瓦特

25.将下列作品按年代顺序排列(

)①《神曲》

②《圣经》

③《共产党宣言》

④《哈姆雷特》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

26.其他航行的成就:几乎与哥伦布同时,________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不久,欧洲人最终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环球航行。 27.哥伦布远航:1492年,他受________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横渡________到达今天________的古巴、海地等地。他一直认为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___。

28.1775年4月发生在波士顿附近的________,开始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1789年7月,巴黎市民攻占了________,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29.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1)他的作品被誉为“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该作品是______ 。 (2)_________被誉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

(3)1885年德国人_________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 (4)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创作了《哈姆雷特》,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的英国人是_______。 30.科技与文化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1)牛顿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的提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3)____________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成为“俄国的镜子”,代表作品有《复活》。

(4)____________是荷兰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一生坎坷。代表作品有《向日葵》。

31.无产阶级一直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1)1848年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1871年3月28日,成立了______________,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是__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3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与古雅典政治状况对比表格

(1)材料一中,东方亚非文明与西方欧洲文明在政治方面有哪些差异呢? 材料二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灭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 (2)据所学知识回答,对于“秦,虽灭犹存”这句话,你如何理解?对于“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3)材料三中,元朝推行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当时的台湾叫什么名字?当时的西藏隶属什么机构管辖呢?

材料四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改革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川教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4)材料四中,你能得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呢? (5)通过对上述问题和材料的探究,你能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呢? 33.2018年2月22日,美国大学公布关于“最伟大美国总统”的调查,第一名为林肯、第二名为华盛顿、第三名为罗斯福、第六名为杜鲁门(见下图)。

仔细浏览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为美国人民作出了哪些重大历史贡献? (2)华盛顿是美国伟大总统之一,他为美国人民作出了哪些重大历史贡献? (3)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面临何种危机?为此,他实行了什么政策? (4)杜鲁门任总统期间,出台“杜鲁门主义”。用一句话概括“杜鲁门主义”出台的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1653年克伦威尔成立护国政府;1660年查理二世登上王位;1640年英国国内革命战争爆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③,故此题选C。 2.A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689年,根据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的权利高于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主权在民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君权神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封建君主统治人民的封建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1787年宪法运用的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导美国人民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A项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B项他领导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D项他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制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贡献;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称为“现代物理学泰斗”的爱因斯坦,他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C 【解析】根据题干图中显示的信息“凡尔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此后,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因此与题干图中战役相关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C。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D、E三国分别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19世纪末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德国为主导的和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以英国为核心的和俄国、法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法国拿破仑战败,此战役也是拿破仑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流放到圣赫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1794年热月政变被送上断头台的;选项B领导美国独立战争;D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下半期,法国财政困难,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战中”“绞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故选D。 10.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有了除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A项珍妮纺纱机是通过人力进行劳动;B项水力纺纱机是通过水力提供动力;D项蒸汽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机械的交通工具。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七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因此,题干中所说的这个国家是英国,故选B。 12.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3.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兴起,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肯定人性,否定神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项符合题意;天主教会宣扬上帝的伟大,带给人们希望是封建传统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湮灭几百年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获得重生是不正确的,文艺复兴不是文艺复古,B项不符合题意;强调科学、理性的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是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这一方式发展到机器大生产,同时工业革命后,大量机器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伦敦成为“雾都”。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又称《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故选A。

点睛:关于《拿破仑法典》的史实,还要知道,它是1804年——1810年期间颁布的;除了《民法典》外,拿破仑还颁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 16.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09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不属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巴黎公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苏联;选项C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选项D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达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

解放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9.B 【解析】根据题干“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所以答案选B。 20.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与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有关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A项排除;三国改革都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俄国败给了英法联军,日本受到美国侵略,中国更是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这些因素都促使这些国家进行改革发展中发展资本主义,进行近代化探索,B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应是经济发展领域,题干属于政治领域的改革;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使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的结果是失败的,三国的改革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一观点最早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是解题的关键,资产阶级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23.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人权宣言》,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准生证书”,B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的文献。由

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A项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B项凯伊发明了飞梭;C项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①项但丁的作品是《神曲》属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②项《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约公元前后;③项《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④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运动后期。故题干中作品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选C。 26.葡萄牙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27.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印第安人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一直认为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8. 来克星顿枪声 巴士底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一支企图突袭民兵军火库的英军,在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同名兵交火,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9.(1)《神曲》 (2)华盛顿 (3)卡尔.本茨 (4)相对论 (5)莎士比亚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但丁的作品《神曲》被誉为“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被誉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

(3)依据所学可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 (4)依据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人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

30.(1)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2)相对论(3)列夫•托尔斯泰(4)梵高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

是在力学等方面,他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故填:力学三定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故填:相对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填:列夫•托尔斯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是荷兰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故填:梵高。

31.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国际歌》欧仁·鲍狄埃

【解析】(1).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871年5月21日到28日,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巴黎公社失败。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的法国人民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后,巴黎公社社员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失败后,巴黎公社社员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32.(1)东方亚非文明推行君主专制(少数人的专制统治),西方欧洲文明推行民主政治。(2 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其创立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等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影响到以后历朝各代。清朝废除科举制,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2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行省制度。琉球。宣政院(辖地)。

(4)英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革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这个政治体制又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存在着创新的可能,也都需要创新:东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性在历史上就存在;制度创新,只有适合本国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进步.(2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东方亚非文明推行君主专制,西方欧洲文明推行民主政治;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其创立的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等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影响到以后历朝各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朝1905年废除科举制,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3)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时的台湾叫琉球;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4)依据材料信息:“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改革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知,英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革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政治体制又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5)开放性题目,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3.(1)维护了国家统一(或防止了美国分裂);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2)一是领导人民赢得国家独立(美国缔造者、发表《独立宣言》等);二是创立了民主政体(主持制定美国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度)(2点即可) (3)(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

(4)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或(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总统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导美国人民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因此,林肯为美国人民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人民赢得国家独立。独立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在美国面临严重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情况下,罗斯福就任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杜鲁门的主要事迹。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获得独立,确立了较为民主的政治体制;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第五篇:2018年湖南邵阳中考历史提分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德黑兰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此贺信最早应写于哪一年?(

) A.1939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5年 3.下列国际组织中,成立于1945年的是(

)

A. B. C.

D.

4.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莫斯科保卫战 ③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④召开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表达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慕尼黑协定》 B.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1945年9月,二战结束,这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团结一致、携手抗敌的结果

6.《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 开辟欧洲战场

B. 打败法西斯

C. 粉碎日本侵略

D. 建立联合国

7.某同学布置“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主题展板,他可能会用到下列那些历史图片(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国协调了对德的军事行动,会后苏军发动的对德攻势是(

) A.斯大林格勒会战 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海战 D.柏林战役 9.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与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

B. 日军偷袭珍珠港——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C.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D. 诺曼底登陆——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对以下漫画的解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一中的法西斯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才是解决危机的“生路”

B. 图二中三个法西斯已经结成同盟,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C. 图三中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D. 这组漫画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

11.感天动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12.1942年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这场战役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诺曼底登陆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13.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4.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它”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15.1942年11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他鼓励苏军将士要英勇奋战,在一场“决定苏维埃和全人类命运的战役”中取得胜利,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指的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会战

C. 中途岛海战

D. 台儿庄战役

16.丘吉尔在谈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

) A.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C.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D.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7.二战中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光荣而不屈的城市,反而消耗了自身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一战役指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列宁格勒战役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8.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件包括(

)①《权利法案》 ②《凡尔赛和约》 ③《九国公约》 ④《慕尼黑协定》 ⑤拿破仑《民法典》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19.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诺曼底登陆 D.珍珠港事件

20.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

) A. 德国

B. 英国

C. 日本

D. 美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二: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美、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的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任答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举两例,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22.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发展跌宕起伏,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与图1相比,图2闪耀着哪种思想的光辉?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根据材料四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3.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如下图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开放融通的潮流】

材料四:如下图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趋势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5)【顺应历史的潮流】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和意义。 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酌转折点。”可以看出,罗斯福说的是二战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使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军发发动了冬季反攻。1943年2月,苏德攻守易位,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 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时间提示:图C是联合国的会徽,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C项符合题意; 1945年。结合课本所学,图A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项不合题意; 图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识,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项不合题意; 图D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单独和德国进行的战争;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苏联派遣红军进攻驻东北的日军,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开会,商讨了一系列对法西斯作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划分的问题。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和作用。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选项ABC叙述内容出发,可以得出这三项都是记述某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属于历史叙事;而选项D则是“二战”结束的结果进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因此属于历史解释的只有选项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关系。 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42年1月1日,中英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战胜法西斯力量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的目的是打败法西斯,B项符合题意;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诺曼底登陆,A项不符合题意;

粉碎日本侵略的是中国主要战场,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本法西斯作战,促进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C项不符合题意; 建立联合国也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7.【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600多万人,二战后,德国政府对被害的犹太民族做出了巨额的赔偿,图①反映了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图④反映了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密苏里号”签订投降书的情景,①④两幅图片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有关,B项符合题意;图②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图③巴黎和会是在1919年,②和③事件出现时,法西斯政权还没有建立,②③项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②或③的ACD

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能力。雅尔塔会议之后,1945年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ABC发生在雅尔塔会议之前,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重要会议、结果和意义。 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领导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排除B;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英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需熟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的过程和影响,它是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主角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项不符合题意。 图三是说日本战败投降,不是二战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

图一是日本法西斯为解决国内危机而发动战争,图二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法西斯,图三是日本战败战败投降,说反映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称二战;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与综合判断能力。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分析它在二战中的地位,有助于理解二战的性质和全世界人民团结的重要性。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1941年的元旦; ②苏军攻克柏林是1945年的5月,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④雅尔塔会议的召

开是1941年2月,所以是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需熟记二战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42年”“德国人”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发动对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2月,苏军取胜。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D项斯大林格勒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3.【答案】B 【解析】【分析】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A项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 C项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二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珍珠港事件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之组成部分。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珍珠港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42年11月,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他鼓励苏军将士要英勇奋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人民坚决抵抗,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国遭遇的最严重的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应重点识记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涉及的国家俄国、美国、英国参加的会议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雅尔塔会议。当时美国和苏联的实力都远远强于英国,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美国和苏联关于战后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进行分赃的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A项指的是巴黎和会; C项指的是慕尼黑会议; D项指的是华盛顿会议。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第二年2月,被围困的参与德军投降,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德国与法国之间的战役,A项不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此时期苏军还没有反攻,是战略防御阶段,B项不符合题意; 列宁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但此时期也不是战略进攻阶段,C项不符合题意。 ABC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慕尼黑协定》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和“弱国无外交”无关;拿破仑《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和“弱国无外交”无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注意体会“弱国无外交”的含义。

19.【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英盟军实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诺曼底登陆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20.【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它国家的前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故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平时要善于把知识点纵向联系起来记忆。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积极影响:制约了美苏解决争端的方式,确立“大国一致原则”,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消除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苏联解体。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欧洲的联合)、中国、日本等。科索沃战争。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或大力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在反 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 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可知,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制约了美苏解决争端的方式,确立“大国一致原则”,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将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消除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欧共体、中国、日本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挑战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4)开放性题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20世纪世界格局的几次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方向发展。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都是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22.【答案】(1)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济:工业革命的进行。

(3)第一次: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 (4)欧元;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欧洲一体化的加深)。

(5)联合协作能够互利共赢(合则利,分则害);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前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封建神学思想,图2闪耀着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思想的光辉;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图3相比,图4白色区域的变化主要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世界开始真正联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工业革命的进行。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三“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

(4)前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欧元;后一问根据材料四可知“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

(5)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紧扣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联合协作能够互利共赢;改革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欧洲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难度适中。本题考查的事件跨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应耐心解答。

23.【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学习先进文化(或学习先进文明)。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的“鲜卑姓改为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依据材料一图二的“身穿西服的东京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是学习先西方的先进文化。

(2)分析材料二的“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

的作战。”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194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材料四的“全球贸易总和与GDP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应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外历史上的历史事件。难度适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注重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横向联系和比较。

上一篇:浙江县域经济范文下一篇:宗教信仰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