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2-08-25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

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十

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三十

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

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

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三十

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十

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三十

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三十

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二篇:高三历史 关于世界历史的高考核心知识点汇总

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历史 关于世界历史的高考核心知识点汇总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工场手工业的世界,时间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又可以分为14-16世纪和17-18世纪两个阶段。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兴起的表现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政治上的尼德兰革命。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又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英法美三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欧洲诸国的封建改革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殖民争夺英国称霸,北美和拉美独立具有双重性质,同时期的亚洲逐渐落伍。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封建社会趋于衰落:

1、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和重商主义

(1)14世纪前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尼德兰等地出现;(2)从生产力上看,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早期的殖民活动,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从生产关系看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代,原始积累的手段包括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殖民掠夺等。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以推动原始积累。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基本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封建秩序,震撼了整个欧洲,北美资产阶级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具有双重性质。(3)欧洲大陆诸国进行了封建改革,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整体看,封建主义仍然处于上风。

3、资本主义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义为反封建和神学的思想武器,传播了资产阶级观念;(2)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3)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促进了革命的爆发,影响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动——早期原始积累阶段,手段野蛮: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后来居上,特别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区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原始积累,方式比较野蛮,主要包括种族灭绝,贩卖奴隶,掠夺资源等。而英国的殖民方式相对具有开发的意义。

3、殖民争夺:经过激烈争夺,英国先后挫败西班牙(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荷兰(17世纪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法国(18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殖民霸主。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4、殖民后果:对当地人民深重灾难,对于欧洲来说,则获得了大量财富,增加了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兴旺和发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独立双重性质:

1、北美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十分深远;

2、拉美独立运动结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锁,成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四)、国际关系——从殖民争夺到拿破仑战争:

1、16-18世纪,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争夺殖民霸权,其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其胜利的原因归因于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先进;

- 1

五、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成因。

特点:彻底性,激烈,世界性。

原因:(1)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矛盾激化;(3)启蒙思想做了充分动员;(4)人民群众主动参加,推动革命发展;(5)革命引起欧洲范围内封建势力的反扑,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使革命超出了预期目标;(6)拿破仑战争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蒸汽时代的世界,时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真正战胜封建主义,在全球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阶段。从经济上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在世界主要大国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思想上自由主义兴盛起来;工人运动开始独立并走向成熟;列强的殖民扩张发生了变化,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亚洲掀起了旧式的革命风暴;全球化有了重大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初步。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资本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1)生产力: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生,向欧美扩展,极大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世界;(2)生产关系:一种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经济主张,即自由主义兴盛起来;(3)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开始显露其弊端;(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继续扩展,在世界主要大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体系。(1)19世纪20-30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摧毁了封建的维也纳体系;(2)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亚的主要大国以不同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包括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国家体系确立。

3、资本主义思想-自由主义兴盛起来:

自由主义是理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政治的个人平等,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等。这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

(二)、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兴起并走向成熟:

1、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工人运动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是19世纪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包括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因为这些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了本阶级独立的政治口号。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是多方面,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1864年成立于伦敦,推进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有组织,有领导,有理论的国际联合阶段。

4、巴黎公社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人运动的顶峰,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由于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阶段而失败。

(三)、殖民活动——商品输出阶段,初步形成殖民体系: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英法美俄等,英国殖民霸主巩固。被殖民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亚洲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式是廉价商品和武装入侵并用。

3、殖民争夺:英国为首,法国追随,美国参与,英国居于首位。

4、殖民后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冲击

- 34 -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竞赛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1、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的进化阶段不同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自然环境及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

D、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2、 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使用工具

D、集体协作

3、小李在他的旅游日记当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

)

A、意大利

B、法国

C、埃及

D、伊拉克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5、 西亚有一处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6、 汉谟拉比制定法典是为了(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扩大疆域 C、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做到民主公正

7、下列不属于两河流域居民的是(

)

①苏美尔人②希伯来人③印第安人④阿卡德人⑤雅利安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8、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要原因是( ) A、成为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9、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

A、埃及

B、印度

C、斯巴达

D、雅典

10、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恺撒的统治

11、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12、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大和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睦仁天皇

D、明治天皇

13、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化改新是由明治天皇主持进行的

C、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14、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状况的是(

) A、“罗马非一日建成的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5、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

16、马拉松长跑比赛由来与以下哪场战争有关?(

)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17、他们奔波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间,搭起了不同文化的桥梁,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指的是(

)

A、中国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8、 “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俄底浦斯王》

19、 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

)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20、 在西亚已经出土数百万块泥版文书,它们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书是用什么文字记载的(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21、基督教产生于(

)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巴勒斯坦地区

D、小亚细亚地区

22、 中东地区有一座城市极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城市是(

)

A、加沙

B、麦地那

C、麦加

D、耶路撒冷

23、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书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祇,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

A、《旧约全书》

B、《金刚经》

C、《古兰经》

D、《圣经》

24、 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25、 2004年上映的史诗巨片《特洛伊》,其中“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根据你的了解,这部影片应当取材于 (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哈姆雷特》

26、 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哥特式建筑B、都是宗教建筑 C、都位于欧洲D、都建立于12世纪

27、 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神曲》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28、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新航路的开辟

29、世界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30、“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区„„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所指的“新大国”是(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西班牙

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C、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D、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32、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因为它(

) A、确立了共和国

B、改变了英国社会性质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3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是(

)

A、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废除王权 C、共和制代替君主制 D、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3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北美人民形成新的民族 C、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北美人民的抗争

35、 美国总统的职权是由下列哪一法律文件所规定(

) A、《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36、 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的正义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的名称和大约发生时间(

)

A、1775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B、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C、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D、1781年约克镇战役

3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召开

B、发表《人权宣言》

C、攻占巴士底狱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3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9、 有人说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像拿破仑那样获得如此长久的赞誉。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

A、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B、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他颁布了《人权宣言》 D、他领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0、 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 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领导者是大种植园主 C、 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D、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41、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42、“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光荣革命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D、工业革命

43、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纺织工具飞梭的出现

B、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D、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44、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法国、美国完成工业革命

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造 D、大机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45、关于工业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欧美

B、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C、改变了社会面貌

D、汽车、火车相继诞生

46、 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B、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C、造成了交通拥挤

D、造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国际格局

47、 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都是工作机

B、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可以带动工作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C、英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陆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48、 “三角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环节是(

)

A、屠杀印第安人

B、贩卖黑奴

C、贩卖烟草

D、贩卖黄金

49、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在下列哪些事件影响下而产生的(

)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英国工业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0、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

)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51、如果你的同学想对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进行研究,你应该建议他查阅哪个国家的资料最可能完备(

)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法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竞赛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52、 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方式多种多样,最骇人听闻的罪行除种族灭绝外还有(

)

A、贩卖黑人奴隶

B、海上抢劫

C、强占殖民地

D、掠夺土地

53、“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着我的祖国的枷锁以前,我的手要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不会安静”是谁在投身拉美解放运动时立下的誓言(

)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54、下列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各国的独立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发生在美洲

B、都是民族解放战争

C、都是以弱胜强

D、都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援助

55、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

A、巴黎公社B、英国的宪章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56、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④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资本论》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长期的合作

58、如果你想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雏形的诞生地,你会选择(

) A、巴黎

B、伦敦

C、华盛顿

D、莫斯科

59、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重要法令是(

)

①《宅地法》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

)

A、满足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B、领导人民实现了美国独立

C、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6

1、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废除了种族歧视

62、下列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是:①王安石变法②大化革新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明治维新(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63、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王慧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64、下列对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叙述,你认为相同点有:①改革前两国的社会性质都相同②改革后两国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③都是自上而下地改革④改革都不彻底⑤改革都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6

5、下列改革中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日本大化改新 D、中国戊戌变法 6

7、“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此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

)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

8、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69、1861年的一天,以下情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美国南方一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做准备

B、 美国南方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收割小麦

C、 美国南方的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奴隶干活 D、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人绅士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

70、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而林肯总统所说的“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 7

1、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两个法令对战争形势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提高政府威信,发动群众力量,扭转了战局

73、美国历史上被称作“合众国之父”和“黑奴解放者”的两位总统是(

) A、Washington Linkoln B、Jefferson Linkoln C、Roosevelt Washington D、Linkoln Truman 7

4、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地实施了(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将军的统治 7

5、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C、 明治维新的经验对亚洲各国具有借鉴意义 D、 改革不彻底,封建割据势力依然很强大

76、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人是(

) 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 7

7、“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7

8、 旅游是愉快的,假如你1900年去旅游,那么你不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

是(

)

A、飞机

B、马车

C、汽船

D、汽车

7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80、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 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8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 殖民主义战争

B、 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 民族解放战争

82、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中,假如1892年,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去全力帮助俄国(

)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德国

83、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危机的是(

) A、两个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B、英国的外交政策 C、美国和德国的崛起

D、英法的衰落

84、下列关于汽车发明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B、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 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根源

85、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B、赶走了外国的殖民势力 C、废除了君主专制

D、改变了原先的社会性质 8

6、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垄断组织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87、 1910年,一位富有的英国冒险家想从英国到法国,你认为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

A、坐船

B、坐汽车

C、乘飞机

D、过海底遂道

89、下列各项按因果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

9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9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 德、奥匈为了加强同俄、法对立,缔结军事同盟 C、 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同法、俄的矛盾

D、 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92、一战期间,英国一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快捷的通讯工具有①有线电话②无线电话③电报④电子邮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3、以下选项中,属于伏尔泰观点的有(

)

①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②反对由君主执政③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④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思想不能体现在(

) A、 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最后死亡 B、 沙漠植物抗旱性很强 C、 长期生活在洞穴里,蝙蝠几乎失去了视觉,但听觉异常发达 D、 北极狐的耳朵比沙漠狐的耳朵小得多

94、与原子弹的发明关系密切的科学理论是(

)

A、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分子运动论 9

5、近代自然科学获得极大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③科学家勤奋努力的研究④科学家富裕的家庭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

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的人生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经历应该是(

)

A、他出生于德国 B、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C、他双耳失聪,但坚持作曲 D、他为拿破仑作了第三交响曲,后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97、 以下关于牛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 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文学等方面 C、“牛顿三定律”即是力学三定律 D、“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98、推动物理学思想发生重大革命的科学成就是(

) A、分子运动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原子论

99、在下面的选项中,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人物有(

)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贝多芬 ④荷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0、 下列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出生于工人家庭

B、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C、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

D、《战争与和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第四篇:世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汇总「精编」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 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

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

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

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

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婆罗门

祭司、贵族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名称

位置

统一

文明成果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

100年

金字塔、星星文字、太阳历、医学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月公元前2400年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种姓制度、佛教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思维导图】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讲述英国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1.革命背景: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革命结果: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为共和国。

4.革命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5.颁布文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6.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程标准: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讲述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开始: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结束: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评价: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6.颁布文献

(1)《独立宣言》:1776年颁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简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启蒙运动

(1)主张: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

(2)评价: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法国大革命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2)初步胜利: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3)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

(4)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3.《人权宣言》:1789年通过,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4.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政变夺权。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单元总结

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维导图】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讲述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通过工业革命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背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纺织技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3.蒸汽机: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结果: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5.火车的发明: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6.历史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巴黎公社。

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填空版)

班级: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___________产生的。

2.古代埃及出现在

流域,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他们使用的文字是

3.古巴比伦王国出现在

流域,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他维护的是___________的利益。他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___传统源远流长。法典上的文字是

文字。

4.古代印度出现在

_________

流域,后由雅利安人建立奴隶制国家,实行___________

制度。该制度将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吠舍、首陀罗、贱民等等级。

5.古代印度宣传“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的是_________教,创立于___________时间.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1.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

。西方民主的源头是       。

2.希腊出现了两个著名奴隶制城邦

。雅典在

统治时,出现了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峰,这里工商业发达,重视教育,全体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最高权利机关是

3.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先后灭掉_________,___________帝国,建立地跨__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__________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影响:亚历山大董贞具有____________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也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作用。

4.古代罗马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共和国时期,进行了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人,夺得了__

_______的霸主地位。二是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_____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疆域达到最大,地跨__________三洲。476年西罗马帝国被__________人所灭,标志欧洲奴隶社会结束,__________社会开始。东罗马帝国即__________帝国,最后被_______________所灭。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1世纪,基督教诞生在

地区,耶稣诞生之日被称为

节。传道者宣传说________就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_______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通过

,当时日本天皇是

,学习中国

时期的制度。

2.7世纪初,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_____________教,他最初在__________传教,后迁居____________,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____________.作用: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3.三大宗教都诞生在

洲,诞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教,________教、

教。

4.古代东西方的使者__________人担任了沟通__________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改造并传播了________人发明的0-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_________________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以下九下教材完整版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导言: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美、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抗争。19世纪,在拉美和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斗争,这两地起义的代表人物是谁?产生了哪些影响?

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相关史事

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美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其次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或黑人结合所生的后代混血种人,他们主要做工匠、小贩和牧民。再次是移民的后代土生白人,他们主要是地主和商人,有的充任中下级官吏。最上层是掌握政权的西班牙白人殖民者,他们对土生白人也排挤歧视。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土生白人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反抗殖民统治运动的领导人。

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人物扫描

玻利瓦尔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他认定“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帝王,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者展开斗争。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本来很发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为了发展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从印度大量进口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没有儿子继承王位,领地就归英国所有。随着在印度统治的稳定,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士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些做法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

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相关史事

英国在侵略印度过程中,雇用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土兵占20万人。1857年初,发生了“涂油子弹事件”。英国军队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装,使用时要用牙咬开。土兵都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印度教徒敬牛,伊斯兰教徒禁忌食用猪肉。英军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士兵的宗教感情,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线。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2.19世纪中期,在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事件?

●知识拓展——英国东印度公司,资本主义发展早期,为了组织、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活动,英、荷等西欧国家纷纷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600年英国成立该公司,19世纪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还向中国贩卖鸦片。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寿终正寝。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

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相关史事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苛刻剥削,大量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农民逃亡只要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长直15年。1649年的法典干脆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世世代代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兴建新都圣彼得堡

●人物扫描

彼得一世又称彼得大帝。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假扮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扩张图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相关史事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法令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关史事

当时,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经营和扩大。1853年-1856年,俄国同土耳其以及英法在克里米亚半岛发生战争,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有关?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知识拓展——十二月党人,19

世纪

20

年代俄国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贵族人士。因

1825

12

月发动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而遭流放,故名。他们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不满,宣传民主思想。

第3课

美国内战

南北矛盾的加剧

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临太平洋的大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棉花种植园经济为上,大量使用黑奴劳动。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相关史事

19世纪初,奴隶贸易被欧洲明令禁止。1807年,美国通过了废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但是,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依然很繁盛。内战前夕,南方有400万黑奴,其中60%在种植园劳动。奴隶主可以任意惩罚、买卖甚至杀害奴隶。

以下九下导学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学习重点】

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圣马丁的英雄事迹。

【学习难点】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和失败原因。近代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独立后政权建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殖民地。

2.19世纪初,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_____________在北部地区率领起义部队相继解放了哥伦比亚、_____________和厄瓜多尔等地。______________在南部地区领导了_____________、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年,印度______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_______________领导军队与英军展开激战,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4.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堂达标】

1.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2.

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人民掀起的解放运动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中国的辛亥革命

3.

“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绝不会把你遗忘,您的牺牲将激起争取独立的狂风巨浪。”诗中歌颂的是(

)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伊丽莎白女王

4.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5.

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洲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6.王芳同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在收集史料时,她不能选用的是(

)

A.玻利瓦尔解放南美

B.章西女王奋勇杀敌

C.华盛顿抗击英军

D.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

7.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是哪两位?被许多南美洲国家共尊为“解放者”的是谁?

(2)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宣言昭告北美13个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个宣言是什么?为了巩固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美国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三位人物反抗殖民统治的史实中,你有什么认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学习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彼得一世改革

1.

初,沙皇

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

彼得一世改组

,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

;鼓励兴办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________________;提倡西方的

3.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

,夺取了

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4.

彼得一世改革以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

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

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5.

19世纪中期,俄国

有所发展,使用

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

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6.

1861年,

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7.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

的发展道路。但是,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重点探究】

1、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这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初衷吗?你怎么评价这次改革?

2、俄国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发?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古代东斯拉夫人的一支,15世纪末16世纪初初步形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最先采取“沙皇”称号的是(

)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叶卡捷琳娜二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2.

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

废除农奴制,促进经济发展

3.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4.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这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

摆脱民族危机

D.

避免革命,巩固统治

5.

有学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如此评价:“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看来,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这种“失望”主要源于(

)

A.

农民可以获得人身自由

B.

农民必须花钱赎买份地

C.

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D.

农民解放后须归村社管理

6.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巨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之一。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

②自由劳动力

③市场

④资金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永远在路上。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富国强兵,走上侵略扩张之路】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俄国现状: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文化教育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彼得一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的领域。他一生主持颁布了三千多条法令,改革行政机构、军队,建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众多近代化学校和科学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轻人到国外学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解放农奴,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三 在亚历山大二世首座雕像的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政府树立他的雕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3)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解放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大道行思,分析改革影响】

材料四 俄罗斯在狂飙突进的改革风暴之下,理性冲破禁锢,科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终于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上来……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共同的影响?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俄国的改革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九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1课

【自主学习】

1.美国;西班牙;葡萄牙。

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玻利瓦尔;委内瑞拉;圣马丁;阿根廷;解放者。

3.1857年;土兵;章西女王。

4.英国殖民者;亚洲民族解放。

【当堂达标】

1.D

2.C

3.C

4.C

5.B

6.D

7.

(1)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2)《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或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3)对玻利瓦尔领导民族独立运动起到推动作用;为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或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团结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殖民地人民具有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答出一点即可)

第2课

【自主学习】

18世纪

彼得一世

富国强兵

行政机构

中央集权

新式常备军

手工工场

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瑞典

波罗的海

圣彼得堡

强兵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农奴制

资本主义经济

机器生产

农奴制

亚历山大二世

人身自由

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

农奴制

【重点探究】

1、不是;

①、性质: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其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作用: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弊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1).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2).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3).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7世纪末期,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

(3)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出钱赎买一份土地。

(4)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俄国国力等。

(5)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教育、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言之有理即可)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3、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原因:

(1)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九年级下册填空

1、拉丁美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利瓦尔被誉为____________

2、印度民族起义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力____________

,杰出印度民族女英雄____________。

3、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____________自称“沙皇”。

4、彼得一世改革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临农奴制的危机,1861年,俄国沙皇___________被迫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法令。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独立以后,北方和南方围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合。

1861年3月,__________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62年9月,美国政府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_____________制度,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北方军队。

7、林肯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8、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___________

___性质的改革。

政治方面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明治维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那么,甘地和扎格鲁尔是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呢?卡德纳斯改革对墨西哥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民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相关史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了法令。法令规定: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人物扫描

1869年,甘地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他曾在伦敦大学学习法律,获得律师资格。大学毕业后,一次,他前往南非首府办理案件,公司为他购买了头等车厢的车票。但在火车上,一个欧洲白人见到甘地后,立刻怒气冲冲地叫来车长,声称不愿与有色人种同坐一节车厢。甘地被要求改坐行李车厢,他拒绝接受,因此被赶下车。他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

甘地(1869—19480)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和他的追随者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他们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①

①“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

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人物扫描

扎格鲁尔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后在埃及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职。1918年,他开始领导埃及争取独立的运动。1924年,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他也成为埃及独立后第一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扎格鲁尔(1857—1927)

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反英斗争的规模逐渐扩大。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英国政府仍未承认埃及独立。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

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扫描

卡德纳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参加过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34—1940年任墨西哥总统,大力推行改革。卸任后,卡德纳斯积极投身和平事业,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副主席等职。

卡德纳斯(1895—1970)

课后活动

1.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是法国的殖民地

(

)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

(

)

墨西哥的1917年宪法改变了国家的落后状况

(

)

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识拓展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1917年宪法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控制,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墨西哥政;局动荡,外国势力乘虚而入。1876年,军人迪亚斯发动政变。成为墨西哥总统后,迪亚斯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在他执政期间,墨西哥国内矛盾越发尖锐,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量土地和资源被掌握在大地主、政客、天主教会和外国势力手中。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在国内保守势力:和美国的干涉下,革命艰难进行。1917年,革命结束,新政府颁布宪法。宪法规定:墨西哥的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收回迪亚斯政府出卖的租借地;将部分大地产拆分成小块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实行8小时工作制,承认工会,保护女工和重工;等等。

第五篇: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一、历史背景

1、国外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处在上升阶段,尤以英国最为强大

2、国内背景:

(1)清王朝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泛滥成灾。

3、直接目的:牟取暴利/改变贸易不利地位(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4、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5、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 (4)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5)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二、导火线、发动战争借口:林则徐禁烟

1、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起,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商人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

3、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2)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

1、直接原因和借口: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2、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四、开始及结果:

1、开始:1840年6 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2、重大事件:强占香港岛。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4、中国战败的原因:

(1)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2)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3)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

5、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南京江面英国军舰上) (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6、两个附件(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租地造屋、永久居住等特权。

五、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私法主权的完整。

2、经济上: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大影响)。

4、地位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

1、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英、法等国为了从中国夺取更多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和借口: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经过和结果

1、过程: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3)1858年5月,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4)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2、重大事件:火烧圆明园。

3、结果: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4、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危害

1、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主要危害: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最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金田起义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后在永安封诸侯,定制度,初步建立政权。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它规定把土地依产量高低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好地坏地搭配。年满16岁的,每人一份,未满16岁的,每人半份。《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设想通过平分土地,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群众投入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是根本无法实施的。

三、天京陷落

1、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1、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3、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一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的产生

1、原因(背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

2、目的: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洋务派。

3、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口号:“自强”、“求富”。 (2)救国方案:军事救国(地主阶级)。 (3)主要内容: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9世纪60年代起(自强):

① 创办军事工业(典型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 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19世纪70年代起(求富):

① 创办民事工业(典型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② 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成果和失败原因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3、成果: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4、失败原因: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因为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作用和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导火线(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爆发: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该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开始:丰岛战役

4、重要战役:

(1)丰岛战役:1899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 (2)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冲撞日“吉野”舰,舰中鱼雷而沉,壮烈牺牲,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4)辽东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束:威海卫战役。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地点:日本马关。

3、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4、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上游、西部);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最早获得投资办厂合法权)。

5、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也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背景和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目的:拒和,迁都,变法。

3、意义:虽未成功,但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准备:办报。

1、背景: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2、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作“百日维新”。

3、变法诏书内容:

(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4)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4、戊戌政变

(1)原因: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经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5、戊戌变法的意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 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6、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2)客观原因: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和破坏)。

7、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3、兴起: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苦民众,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形成了民间组织——义和团。

4、发展: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大批涌入京津地区。

5、失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二、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2、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3、过程:

(1)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奋勇阻击;

(3)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

(4)在天津:义和团同清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张德成率领义和团一度攻打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 (5)1900年8月,攻入北京。

4、注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

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和地点:1901年9月;北京。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比、西、荷11国。

3、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多两(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4.5亿两;称为:庚子赔款);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强化了列强对清廷的控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生活

1、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

2、兴中会:

(1)成立: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2)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提出“振兴中华”宗旨; (4)影响:策划了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

(1)时间和地点:1905年,成立于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机关刊物:《民报》;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正式提出“民族(前提)、民 权(核心)、民生(发展)”的主张,即三民主义;

(5)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世界史纲与全球通史下一篇:十九届三中全会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