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2024-04-17

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共6篇)

篇1: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1、每期开学组织辅导员学习少先队手册有关章节。

2、每月组织大(中)队辅导员学习《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

3、大力提倡双休日辅导员自学业务。

4、每期举行一次辅导员经验交流或辅导员论坛。

5、认真做好中队活动记录,并写好活动心得,以便经验交流。

篇2: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1、每学期组织大队辅导员集中学习至少一次,各大队辅导员组织中队辅导员学习有关少先队知识至少两次,每次学习时间到少2个小时。

2、大、中队辅导员每周坚持自学1—2小时。

3、组织大队辅导员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经验交流,各大队每月至少一次为中队辅导员例会汇报交流时间,主要是交流本中队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经验,同时做好记录。

4、中队辅导员每月组织中队干部研究工作至少一次。

胡集中心校

2012年3月

辅导员学习、工作交流制度

胡集中心小学

篇3: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训制度,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 对组织成员的培训与潜能开发是一种维持组织发展, 提高个体素质的手段, 也是一种奖励性福利形式。在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下, 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素质, 开发辅导员智力, 挖掘辅导员潜能, 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 对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简称“教育部24号令”) 第四章第十七条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 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教育部下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 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 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 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 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由此可见,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受到重视并全面启动。

高校辅导员培训指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按照辅导员的职业需求, 通过各种形式, 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活动。对此含义的理解有以下四点:第一, 辅导员的培训机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组成, 构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 培训机构对辅导员的培训应视为一项义务, 全面负责辅导员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经费开支等工作。第二, 高校辅导员培训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 目的是使辅导员通过培训而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 以熟悉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并进而直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第三,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 突出“干什么, 学什么, 缺什么, 补什么”的特点, 是一种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的继续教育过程。第四,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根据辅导员的现实工作需要, 按需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种类, 分级分类别地开展教育培训, 培训时间可长可短, 既可有定期培训和短期培训, 又可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 另外, 还可有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委托专业机构培训, 同时, 培训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 还应增加讨论、个案分析研究、考察调研、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环节。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理论, 轻实践

现阶段,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形式已趋向了多样化, 有岗前培训、常规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辅导员职业需求, 有助于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但是, 各种形式的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以“研讨、个案分析、亲身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偏低, 这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重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有助于辅导员在培训实践中优化能力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以华东理工大学实行高校间辅导员的相互挂职锻炼为例, 通过签约每年互派辅导员进行一个月的挂职锻炼, 这种挂职锻炼的体验式实践形式大大拓宽高校间辅导员的学生工作视野, 在相互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 值得高校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大胆借鉴和尝试。

(二) 重培训, 轻培养

培训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共识,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也不断为输送辅导员参加培训提供了平台, 但是培训与培养并没有合理的链接, 主要体现在:一是培训工作随意性大, 不能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不利于不同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二是培训内容不够系统, 针对辅导员实际工作和工作难点的处理技巧培训极少, 不利于提高辅导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训与考核不挂钩, 不利于检查参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 并根据不同能力的辅导员来分配工作。由此可见, 一旦培训与培养脱节,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也失去了培训的真正意义。

(三) 重施教, 轻需求

高校辅导员培训全面启动以来, 虽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优化, 但是仍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不能满足不同工作年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对一些参加工作多年的辅导员, 为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发展。他们更需要参加更新知识方面的深造培训, 而现实这类的培训还得不到广泛的推广。二是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以医药院校为例, 由于这类院校的辅导员也并不都是医药类专业毕业的, 所以培训中有必要增加医药方面的背景知识, 帮助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三是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如:师范类大学和商科类大学, 两类大学无论是办学环境还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均存在差异, 所以在这对两类大学的辅导员培训时就必须区别对待[1]。

(四) 重组织, 轻实效

在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规划下,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纷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辅导员培训组织实施办法, 为辅导员的培训搭建平台。然而, 反观当前辅导员的培训现状, 培训的效果仍不理想,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管理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 对参训辅导员的学习、出勤、考核等参训情况没有详细的跟踪、记录与反馈, 培训行为极不规范, 容易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 无法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三、对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培训作为提高辅导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的权利, 更应是辅导员的一项义务, 基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种种问题, 必然会妨碍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而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学校的学生工作, 因此, 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一) 要提高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认识观念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已有50多年历史,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党的路线、教育方针的传播者,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育者, 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者三重角色[2]。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说, 高校辅导员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 是社会和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 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 将会得到可观的回报, 并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 解决辅导员培训的经费问题;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 它的回报周期虽长, 但综合效益巨大, 从目前状况来看, 要让更多的高校辅导员有机会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 费用问题仍是关键,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辅导员培训专项资金政策, 通过物质性投入方式大力支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第二, 安排充足的培训时间;培训的效果与时间有紧密的联系, 既然辅导员的培训是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应慎重考虑广大辅导员的工作实际, 保证辅导员有时间、有空间、有条件去发展和提高,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 又可让辅导员安心地参加培训。第三, 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除了理论学习, 培训内容还应不断优化创新, 可根据不同层次辅导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培训模块, 重在解决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引鉴国外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 开阔辅导员的工作视野, 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二) 把能力提升作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重点

辅导员的能力是辅导员素质构成中的最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建设是增强辅导员队伍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辅导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一是教书育人的能力。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上讲台给学生传授知识, 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二是事务管理能力。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 在事无巨细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面前, 辅导员应摆正工作重心, 坚持人性化的管理,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绩效。三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要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就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完善, 这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 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深入把握工作规律, 进而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根据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主流, 高校辅导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因此, 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培训, 加强能力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 要扩大培训规模, 确保全员轮训

培训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方式, 应保证人人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培训。首先, 要切实抓好新聘用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力争参训率达到100%, 通过岗前培训让新进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掌握一般的工作方法, 为尽快进入辅导员的角色做好转变。其次, 要突出抓好常规培训, 不断提高参训率, 通过常规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工作规律, 提高解决工作难点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根据学生工作管理特点, 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选择与自己工作和兴趣相关的专题进行学习和指导。最后, 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实际, 要大力推进骨干培训, 创造机会让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突出人员参加国内、国外的多种形式的培训, 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培养优秀人才, 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为鼓励更多的辅导员重视学历的提升, 应加大辅导员学历培训, 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

(四) 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完善培训制度体系

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多搞中短期的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 强化岗前培训, 推广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 营造条件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培训, 满足不同层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培训方法也应不断创新, 多采用个案分析、互相交流、实地模拟等互动参与性强的现代培训方法, 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转变, 将培训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中,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对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增强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制度体系, 保证培训内容、培训进度、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 还应把终身培训、全员轮训等理念贯穿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全过程, 既让辅导员培训成为持续、发展的过程, 又让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享有参加不同类型培训的同等机会。

(五) 坚持培训和培养相结合, 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的有效性是辅导员培训的生命线, 要保证辅导员培训不走形式, 不走过场, 真正收到实效, 应把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与转正、考核、晋升等挂钩, 明确辅导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培训动力机制, 完善各类培训, 建成高校辅导员全员轮训体系, 把培训与培养相结合, 逐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 不经培训不转正, 不经培训不提拔”。实行辅导员培训跟踪制度, 加强培训证书管理, 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制度, 高校要保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负责辅导员培训的组织、检查和建档工作, 把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情况记入本人档案, 作为高校辅导员年度述职考核和培养提升的重要考察依据。

一个职业是否专业, 不仅要看是否有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作支撑, 还要看它有没有专业的标准和专业的培训[3]。辅导员培训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在具体的实践中深入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制度, 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2) :92-94.

[2]漆小萍.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1) :82-85.

篇4: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基础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建设、环境育人成效和专项经费投入等。第一,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需按编制标准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任职资格有所要求;重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安排心理辅导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的职业发展及激励机制,落实心理辅导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障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学工作量或报酬,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第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程实施系统建设,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第三,优化符合心理辅导工作要求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发挥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小报和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第四,建立心理辅导工作专项经费,规定学生人均经费的最低限额,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更新,加大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投入和工作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效果。包括科研与成果、工作成效等方面。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要有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著作,并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究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一定要突出学生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强调工作特色,注重工作成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辅导工作新亮点。

篇5: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富家子缺亲情妒恨同窗,

雇穷大学生当保姆只为发泄

2010年9月11日下午,沈阳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身名牌的赵劲飞潇洒地走进学院新生报到处,身后跟着两个替他扛皮箱的小伙子和一个年轻姑娘。两个年轻人把皮箱撂在一起,在皮箱上放了一个软垫,恭恭敬敬地请赵劲飞坐下,然后拿着赵劲飞的入学材料去办入学手续;年轻姑娘则快速买来饮料送上。

这时,迎面走来三个人:一个土里土气的小伙子扛着简陋的行李,他的身边跟着一对衣着俭朴神情谦卑的中年夫妇,他们手里提着鼓鼓的编织袋。小伙子独自去报名处办入学手续了。闲极无聊的赵劲飞,突然想与这对夫妇搭话:“送儿子来报到?”

中年女人见有人和自己说话,很高兴:“是呀,我儿子叫朱金生,我们是辽宁省清源县大山沟里的,俺家金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是我们县的高考第三名,因为没有钱不敢报北京的大学才来沈阳的……”

不一会儿,土里土气的朱金生一脸笑容地领着父母走了。十几分钟后,赵劲飞走进寝室,惊讶地发现,朱金生竟是自己的室友。朱金生的父母正拉着他的手长嘱咐短叮咛,依依不舍,母亲甚至流下了眼泪。听着朱金生和父母的对话,赵劲飞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他甚至妒忌朱金生,有那样疼爱他的好父母。而自己,早已记不起父母拉过自己的手,更不用说流泪了。他能记起的就是有钱的父母替自己安排好了一切,陪读、保姆、名牌服装和卡里花不尽的钱……可是,他总觉得自己可怜,因为除了钱他一无所有。

赵劲飞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父亲赵广权和母亲赵郁秀白手起家创业,现在已拥有亿万资产。因为父母创业艰难,赵劲飞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他就羡慕那些父母接送的同学们,有一次在公园看到同学拉着父母的手撒娇,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读初中时,父母花高价雇老师给他补课,还雇了两个大学生晚上和周末陪他学习。其实,他就想和父母多在一起,想得心里空落落的。读高中时,他已没有和父母亲近的念头了,因为那是徒劳的。不过,只要看到同学和父母亲近的场面,他就在深深地感动后莫名地生气。

此时,朱金生和父母难舍难分的场面,深深地刺激了赵劲飞。他愤怒地大喊:“你们坐脏了我的床,太不像话!”朱金生的父母说了一堆道歉的话,赵劲飞板着脸不理会,指挥着三个年轻人安置他的东西。

第一天上课,年轻的女辅导员介绍学生的情况,第一个介绍的就是朱金生。他竟是整个大学新生中分数最高的,他读大学靠学校的贷款,生活费和其它费用得自己打工挣,学院领导正准备给他安排一些院里的工作……

那一刻,赵劲飞心里有些酸:“这小子,除了没有钱,啥都比我强!”下课后,他突发奇想,找到朱金生,开门见山地说:“你给我当保姆照顾我,一个月3000元,够你吃穿用,还够你交学费的。要是干,得按我的要求做,差一点都不行!”

看着赵劲飞的嘴脸,朱金生真想当即拒绝。可是,报到的当天,送走父母,他就到学校附近的几家家政公司报了名,当家教、周末做钟点工,只要挣钱干什么都行。可人家告诉他,没人愿意用新生。学院给他安排了一些打扫宿舍卫生、去图书馆帮忙的工作,那都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干这一份活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经过思想斗争,朱金生点头同意了。

赵劲飞乐了:“小子,3000元不是好挣的。”他拿出一份协议书。朱金生看着那些苛刻的协议条款,心中不满,但还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纯朴青年发现秘密,

真诚暖暖富二代

向赵劲飞带来的保姆学习了两天,2010年9月15日早晨,朱金生正式上岗了。像读高中时一样,清晨5点朱金生就起床,去树林里晨读英语。7点,他准时回到寝室,准备好赵劲飞的衣服鞋袜,叫醒他。

赵劲飞故意慢腾腾地起床,不慌不忙地洗漱,白白浪费了20多分钟。朱金生顾不上自己,快步跑向食堂排队买饭,再跑步回到寝室递给赵劲飞。

这天深夜,平时睡眠极好的朱金生失眠了,只要一闭上眼睛,赵劲飞欺负人的那些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让他异常痛苦。而赵劲飞睡到半夜醒来,回味着白天的一切,每次看到朱金生脸上痛苦的表情他都心花怒放,他硬说菜不好吃让朱金生一趟一趟地折腾,不禁暗自发笑。

同寝室的两个大学生,不眠的深夜,一个痛苦一个窃笑。不过,他们都有些不幸,一个缺钱,一个缺情。

2010年国庆节,7天长假,同学们都回家过节去了。赵劲飞没有回家,因为他觉得家还没有学校好。朱金生也没有回家过节,因为他签名的协议书规定节假日只要赵劲飞不离校他就不能走,另一个原因也是他要省下回家的路费。

10月1日至5日,整整5天,赵劲飞去一切能玩的地方疯玩,朱金生陪着他。朱金生慢慢发现,这名富家公子一点都不快乐,甚至是非常痛苦。他那么有钱为什么痛苦呢?朱金生既有同情心又有好奇心,他开始仔细观察赵劲飞。10月5日深夜,朱金生被哭声惊醒,是赵劲飞在哭。他不解,赵劲飞为什么哭?

10月6日清晨,朱金生去晨读。他走到校园西南角僻静的杨树林里,刚读了两页英语,猛然听到几句怒骂:“赵广权赵郁秀,我恨你们!你们就知道挣钱,根本不把我放在心上!不爱我为什么要生下我!”他一惊,这是赵劲飞的声音。他悄悄靠近一些,看到赵劲飞骂着哭着发泄着,他一下一下狠狠地用拳头砸着树干,好像那树干就是他无情的父母。一会儿,赵劲飞的声音低了下来:“你们觉得给我钱就够了,可我比咱班最穷的朱金生还穷,他有那么疼爱他的父母,我有什么?!”

强烈的震惊让朱金生怔了许久。原来,这个骄横跋扈的富家子,在强硬的外表下竟藏着一颗如此软弱的心,他真的很可怜!那一刻,朱金生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仿佛当这个保姆是上苍给了他拯救同学的良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同学走出心灵的泥淖,重新找到幸福和亲情……

决定帮助赵劲飞摆脱痛苦,朱金生内心不再痛苦。他明白了,赵劲飞欺侮他是妒忌他有深挚的亲情,是妒忌他有人生理想和目标,那就从帮助赵劲飞找回缺失的亲情和理想开始吧,而第一步是让赵劲飞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他开始实施温暖计划。

又一个夜晚,赵劲飞又在噩梦里哭泣。朱金生悄悄来到他的床边,轻轻叫醒他。深陷噩梦无法自拔的赵劲飞仍是哭泣不止。朱金生轻声说:“别哭,别让同学听到!”赵劲飞下床来到走廊的角落,朱金生跟着出来,陪他说话。人在噩梦初醒时都会有孤立无助的感觉,朱金生及时唤醒,一是避免同学听到他没面子,二是陪他迅速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平复下来的赵劲飞,拍拍朱金生的肩:“谢谢你帮我,给你加500元工钱!”朱金生笑笑:“我是穷,可不是什么钱都挣的!”

两个月后,经过许多事情,赵劲飞慢慢明白,只要他有困难或有痛苦,朱金生都会及时帮他解决。他不懂朱金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多给他钱,他也不要。

赵劲飞直面朱金生:“你到底为什么帮我?给我个理由!”朱金生知道火候到了,他盯着赵劲飞说:“马上放寒假了,你跟我回趟我家,就会明白的。但有一条,我家很穷很苦,你也得吃苦。你不能告诉我父母,我给你当保姆。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花一分钱!”非常好奇的赵劲飞点头同意了。

走进大山找回亲情,

富二代拥有幸福家庭

2011年1月中旬,赵劲飞跟随朱金生来到辽宁省清源县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朱家的破旧房子里温暖如春,朱金生的父亲朱中磊和母亲郑娅芹忙前忙后。他看得出,朱家人拿出了全家最好的食物招待他。晚上,他有睡觉踢被的习惯,郑娅芹多次起来给他盖被子。他的心里好温暖,这种感觉已经好多年没有了。早晨,他还没起床,朱中磊就背着一只兔子进来了,原来天未亮他就上山打猎,为了让儿子的同学吃点山里的野味。

第二天开始,赵劲飞成为这个小山村全村的客人,几十户人家轮流请他和朱金生去吃饭。在城市长大的富家子弟,却从未吃过这么香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从未见过待人这么热情、真诚的人。原本想住几天满足好奇心就走,现在,他不想走了,给母亲打了电话,他要在这里过年。

大年三十晚上,赵劲飞终于忍不住问朱中磊:“叔叔,你和婶婶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全村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朱中磊乐了:“你是我儿子的同学,我们就当是自己儿子呀,全村人都把你当成最尊贵的客人。你知道,我家金生考上大学,第一学期的学费是全村人凑的……我们做事从来不问为什么,只问自己的良心……”

赵劲飞终于明白朱金生为什么帮助他了,因为他出生在这个纯朴的山村,有慈爱善良的父母和古道热肠的乡亲。离开小山村的那天,面对送行的全村老少,赵劲飞哭了。也就是那一刻,他做出一个决定,自己之前浪费奢侈实在太不应该,他要用这些钱帮助这个小山村的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

从朱家回来,赵劲飞再也不把朱金生当成保姆了,而是当成好朋友,好多事都要自己做。朱金生认真地告诉他:“我给你当保姆是挣钱读书,这并不妨碍我们做朋友……”他们成了好朋友。赵劲飞在朱金生的帮助下,一个学期内就成为优秀的学生。

虽然帮助赵劲飞的计划实施得非常顺利,但朱金生明白,赵劲飞系得最深的心结还没解开,得帮助他找回丢失已久的亲情。2011年7月中旬,暑假前,朱金生提出假期要去赵家做客。赵劲飞很高兴,可又很为难,他的父母除了花钱不会有任何感情的表露,会让他很难堪,可又没有理由拒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到了赵家,果然不出所料,赵家父母拿出银行卡交给赵劲飞:“好好陪你同学玩!”朱金生看到了,接卡的那一刻,赵劲飞满脸都是尴尬。那个夜晚,在最高档的夜总会,赵劲飞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他痛苦地问朱金生:“他们除了给我钱,还给过我什么?”

3天后,朱金生找到了赵家父母:“这次,我不是来玩的,是想找你们谈谈……”他讲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听说儿子不幸福,赵郁秀大惑不解:“劲飞什么也不缺,为什么不幸福?”

朱金生一字一顿地说:“因为除了有钱,他一无所有,他说自己穷得只剩下钱了。如果你们想让他幸福快乐,就得给他除了钱之外的东西,特别是父母亲情……”朱金生讲了赵劲飞在小山村的快乐和幸福,讲了赵劲飞从小山村回到学校后的巨大变化……

赵郁秀还是想不通:“那他为什么不和我们说?反倒和你这个同学说?”朱金生告诉她:“他曾多次向你们要求争取过,那时他还小,你们都用钱解决了。等他长大了,就不敢再奢望得到浓浓的亲情了,但他仍然渴望,仍然痛苦。”

赵郁秀惊诧又失落地流泪了,对丈夫说:“我们拼命给他挣钱,满足他所有的物质需求,他竟不快乐!我们太失败了!”静下来,思来想去,他们觉得这些年,只在物质上满足了儿子,却根本忽略了他还有精神上的亲情上的渴求。赵劲飞的父母陷入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赵郁秀买来毛线,拿起久违的织衣针,一针一线亲手给儿子织了一件毛衣。赵劲飞穿上的那一刻,赵郁秀轻轻帮他舒展开身上的褶皱,打量着儿子:“挺合身的,穿上很精神……”赵劲飞轻轻摩挲着身上的毛衣,这是他所有衣服里最便宜的一件,然而,却是他最喜欢的一件。他说:“妈,你织的毛衣真暖和。”幸福荡漾在他年轻的面庞上,他紧紧拥住父母。一家三口的热泪交流在一起。

整个假期,赵家父母推掉了所有事务专心陪着儿子,他们想尽量弥补,让儿子感到自己是父母的最爱。赵劲飞一直在给父母讲朱金生的故事。慢慢地,赵广权和赵郁秀真正明白了朱金生幸福快乐的根源。浓浓的父母亲情、小山村里人人互助的良好风尚、乐于助人的好品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为实现远大目标所做的努力……这一切,都让他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他们庆幸儿子有一个如此热情、善良的好朋友。赵劲飞终于得到了多年梦想的父母的爱。

暑假结束前,赵广权对朱金生说:“小伙子,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是你,让我们家重新找回了幸福。我要谢你!”他递过的银行卡里有10万元钱。朱金生把卡还了回去:“伯父,你又忘记了,不是所有的事都能靠钱解决的。这钱我要是拿了,就失去了劲飞这个朋友了。友情比金钱要重要的!”赵广权收回了银行卡,有些不好意思。

回到学校后,赵劲飞告诉朱金生一个重大决定:不再雇朱金生当保姆,也不会再雇任何人当保姆!而是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一切。他的父亲聘他和朱金生为沈阳分公司的兼职销售员,周末工作,月底薪3000元,奖金视工作业绩而定。赵广权特意托儿子转告朱金生:“这并不是特别待遇,因为像朱金生这样善良热情又努力刻苦的年轻人,会把工作做得比任何人都出色。”

两个学习管理的大学生,大二就提前进入实际工作。到2012年7月中旬,朱金生和赵劲飞的学习和工作都很出色。

赵劲飞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自立自强,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业绩突出。他从朱金生身上学到了,帮助别人是幸福快乐的。而朱金生,这个穷学生,用他的热情善良和智慧,帮助“穷得只剩下钱”的富二代找到久违的父母亲情,明确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让这个富豪之家的三口人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责编/方堃)

篇6:富同学校辅导员培训、学习、交流制度

[摘 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学习《标准》,提高认识,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职业概念及角色定位。坚持《标准》,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以“学《标准》,定措施,建队伍,抓培训,促管理”为工作新思路,全面推进《标准》的贯彻和落实,以期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按照《标准》要求,向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 标准 职责 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07-02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按照《标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个高校领导者和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学习《标准》,提高认识,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职业概念及角色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下发以来,各地各高校领导深刻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高校均建立起了一整套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等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发展机遇、职称晋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高校都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着力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1],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建设辅导员队伍,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确立了辅导员职业概念,规范了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担任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和条件,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建立了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各部门、各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政策导向。

《标准》首次提出把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确定下来,并注入了新的内涵。《标准》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教师,但又有别于任课教师。《标准》明确提出辅导员要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标准》的颁布让辅导员工作有劲头,晋级有盼头,生活有甜头,仰望星空有顶头。《标准》的颁布极大地激励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标准》,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3]通过学习《标准》内涵,我们深刻认识到:《标准》是参考依据,是行为准则,是职业规范,是最高要求。《标准》在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真正发挥了选拔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辅导有方法,思路有创新的主要作用。《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是一部很好的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的规范文本。《标准》的出台,给予学校指导性的政策,让辅导员真正受益,为辅导员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注入了活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一是为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奠定了基础。《标准》明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4],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学校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岗位有职责,育人有思想,做人有信仰。二是为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奠定了基础,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标准》内容全面,条例清晰,政策性、操作性强。三是为培训和选拔高校辅导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选拔标准。《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因此,各高校都应坚持《标准》,加强培训,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聘辅导员上岗。《标准》要求具体明确,选聘程序严格。通过培训选拔上岗,使辅导员感到培训有标准,职业有规范,指导有方法,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标准》对辅导员的定义及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标准》还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划分为三个等级,包括九项内容(三级九项),并对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明确了各级辅导员的职能。《标准》科学规范,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4]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学校必须按照《标准》和辅导员的岗位要求,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细化标准,加强考核,努力推进辅导员工作健康有序发展[5],让辅导员真正体会到工作有激情,学习有蓝本,考核有标准,职能有划分,发展有方向,责任有担当,从而使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职责,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和目标[6],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综上所述,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教育引导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任何时候都要把“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教育人、人育人”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和其他一切工作当中。[7]目前,我校已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贯彻落实《标准》领导小组,以“学《标准》,定措施,建队伍,抓培训,促管理”为工作新思路,制订了具体措施,规范了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和辅导员准入标准,拟定了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我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正在分期分批进行),划拨了辅导员培养培训专项经费,提出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长远规划。我校通过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完善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8]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按照《标准》要求逐步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良性循环轨道。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工作理念[9],这已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班主任辅导员的深刻共识和实际行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2号.

[4] 王金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7):144-145.

[5] 肖重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责探析[J].学理论,2009(23):202-203.

[6] 王超.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9.

[7] 毛德均,代艳.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37-140.

[8] 余汉钧.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责和角色的重新定位[J].才智,2008(24):269.

[9] 陈宁.高校辅导员工作之我见[J].传承,2009(4):78-79.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1-21

上一篇:我们还在抱怨什么作文下一篇:好听的英语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