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2024-04-09

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共12篇)

篇1: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

【关键词】: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形式、举例

如何才能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顺利地导入课堂教学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一、情境导入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加强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力,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多媒体及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教学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可用一组幻灯片展现“文革”对人性的残害,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从而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上述例子,即通过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体验教材内涵之美。

二、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效果很好,教师在课前做大量搜集,精心挑选,合理改编,使所选择的故事必须与课堂内容配套。而且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如果使用合理、适度,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课堂内容就会很丰富。比如学习聂钳弩的《我若为王》,可以这样导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力,为了争王,楚汉之争,持续四年,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为了争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两位兄弟血溅当场;为了争王,明代“靖难之役”让朱棣、朱允文叔侄俩儿反目成仇。再看看王统治下的奴才又是何等气象,为了满足齐桓公想吃人肉的贪念,易牙竟然烹子;五代节度使石敬唐,居然把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奉为父皇。那么《我若为王》又是何等情形呢?这种故事导入法,使学生对课文引起极大兴趣。青少年学习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就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用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名言导入法

文章《谏太宗十思疏》是这样导入的:一代名臣魏征去世时,唐太宗痛哭失声,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给予了魏征很高的评价。一个帝王竟能如此之高的评价一个臣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一篇文章《谏太宗十思疏》。又如在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时可以这样导入的:“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谢冕的世界,一同感受他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名言警句一般都有很强的警策力,它以强烈的感染力在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有搜集和诵记名言警句的习惯。用名言导入就比较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自然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 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这样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2: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如我在教学《静默草原》这一课时,采用了直接导入的形式: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起去感受他眼中的草原,以及从草原中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

二、作者导入

运用有关作者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

如我在教学《爱莲说》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之祖,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长江,也名之为“濂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质的文章《爱莲说》。

又如《拣麦穗》的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近张洁。

三、文体导入

文体导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更好的把握课文。

如《爱莲说》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马说》,知道“说”是一种文体。《马说》是一篇议论性文章,相当于今天的杂文。吴纳《文体辩体序说》中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中可知,“说”作为一种古代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爱莲说》就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百字散文。

四、歌曲导入

歌曲,现在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课堂导入中引进一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歌曲,并加以引导,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的。

如我在教学《敕勒歌》这一课时,我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然后声情并茂的诉说: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同样,教读《春》可播放《春天在哪里》;教读《童年絮味》可播放《童年》。

五、古诗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由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导入《荔枝图序》。

又如《我爱这土地》的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六、故事导入

中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导入: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的故事;嵇康悲奏《广陵散》;《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由此引入课文《琵琶行(并序)》。

七、图片导入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如教读《苏州园林》,可用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导入;教读《三峡》可以展示三峡图片;《静默草原》可以出示草原图片。

八、名言导入

名言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地引用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名句感受到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如《读书杂谈》的导入:古语说的好:开卷有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读书方可辍得花中之蜜;书是飘逸,是一种妩媚,读书才能体味其中的温馨;茶余饭后,课间假日,我们总觉得走进了伟人的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书共舞吧,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与书共舞吧,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

九、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鲜明突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如《草原散章》的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了《敕勒歌》《静默草原》都是描写草原的文章,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楚楚一同走进她眼中的草原,学习《草原散章》。

篇3: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一、利用谜语实现语文课堂的巧妙导入

谜语是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益智游戏, 每当接触到谜语时, 他们往往表现出极为热切的参与兴趣。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我经常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谜语保证课堂导入的顺利实施。如, 在教学叶圣陶先生《荷花》一文时, 我就在上课一开始为学生出示了如下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 穿着粉红袄, 模样真漂亮;叶子大而圆, 长在水里边, 坐上小娃娃, 好像一只船;池中有个小姑娘, 从小生在水中央, 粉红笑面迎风摆, 只坐绿船不划桨。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则谜语都是同一个谜底。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很快就猜出了“荷花”的谜底。趁着他们兴趣浓厚之际, 我又讲道:“对, 谜底就是荷花。如果面对满池的荷花, 大家会如何进行描述呢?下面, 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叶圣陶笔下的《荷花》……”

这样一来, 借助简单的猜谜语游戏, 就迅速、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他们将自身的全部学习思维充分转移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从而一改以往“要我学”的状态, 实现了向“我要学”积极学习状态的过渡, 进而保证了当节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及提升。

二、借助音乐实现语文课堂的巧妙导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小学生都爱时不时地哼上几首流行歌曲, 还会将一些歌词抄记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我认为, 从这一点来看, 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歌曲应当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吸引优势。也正为如此, 我会格外注重将一些歌词、旋律皆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篇章适时放到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

如, 在《赶海》这篇课文的课堂学习活动中, 我就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将《大海啊, 故乡》这首歌曲完整地播放给了学生。这首歌歌词简单、通俗易懂, 旋律温婉优美, 感情更是真挚炽烈, 很快就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 致使他们自身融入这首歌曲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久久不能自拔。如此, 就使得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对大海形成了一种极为热切的探究兴趣及积极欲望, 从而为推动他们更融洽地投入到《赶海》这篇课文的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充分保证了当堂课堂导入的实际效果。

三、通过故事实现语文课堂的巧妙导入

故事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学生往往能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积极地融入故事所营造出的氛围, 并且对故事的发展趋势有着较强的探究性及了解欲望。鉴于小学生喜爱故事的这一主观心理特征, 我个人认为, 小学阶段的教师可以将一些形象特点鲜明的小故事恰当运用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 相信, 这将有利于课堂导入效果的更好发挥及体现。

如, 在学习《人有两件宝》这一课文时, 我就率先向学生讲解了如下的寓言故事:一天, 面对主人摆放在桌子上的作品, 手洋洋得意地说道:“我真是棒, 主人少了我怎么可能会制造出这么精致的手工艺品呢?”对于手的骄傲, 大脑不乐意了:“明明是我在动脑、在思考, 你只是听命于我罢了, 要我说, 我才是主人最重要的帮手。”吵架的后果就是它们相互决定谁不理睬谁, 都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再完成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可是, 少了大脑的思考, 手在面对一堆零件时毫无头绪, 大脑呢, 即使自己有着诸多这样那样的想法, 可是缺少了手的帮助, 在创造上也是毫无办法。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故事中的手和大脑会出现谁也离不开谁的情况吗?下面, 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有两件宝》这篇课文, 相信大家从中能得出结论……

如此, 借助这一课堂小故事就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 也充分调动了他们急于弄清结论、得出正确答案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无意识地过渡到《人有两件宝》的课文学习活动之中, 从而充分保证了当堂语文课堂导入的高效率及高质量。

在笔者看来, 课堂导入并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 而是对整堂语文课教学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课堂导入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 将其视作为一门教学科学、教学艺术, 并采取恰当、灵活的课堂导入技巧。如此, 方能在确保小学语文课更加绚烂多彩的同时, 真正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导入并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 而是对整堂语文课教学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课堂导入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 将其视为一门教学科学、教学艺术, 并采取恰当、灵活的课堂导入技巧。如此, 方能在确保小学语文课更加绚烂多彩的同时, 真正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谜语,音乐,故事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9) .

篇4: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一、以猜谜语入文

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有趣的谜语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在猜谜语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月亮和云彩》这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猜谜语“有时挂在树梢,有时挂在山腰,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啥够不到?因它在天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以多媒体动画入文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在语文课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效果、色彩渲染、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持久,继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设计制作了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将池塘、芦苇、太阳、星星、月牙儿的图片配上一段音乐和适当的解说。教学伊始,先用大屏幕放给学生,那美丽的画面,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欣赏着、赞叹着……意犹未尽之时,再学习课文内容,师生一同欣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写如此美丽的情景的。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自然而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讲故事入文

在我国悠久的语言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优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故上新课时,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让其懂得了乌龟很努力,不怕失败,最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小兔太得意,最后失败的道理。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趁热打铁,引出《蘑菇该奖给谁》并提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蘑菇该奖给谁”这一核心,引导学生读、思、议,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强,学习氛围浓,好的课堂导入,完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四、以设疑入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如:笔者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第二课时时,师: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各是什么结果?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小黑兔真了不起,蘑菇该奖给它吧!可兔妈妈却把蘑菇奖给了小白兔,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不自觉地对兔妈妈的做法产生了疑问,激发了学生想探究下文的欲望。当然,设疑式导语的设计不是单纯的一种,它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疑,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课文插图入文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入文的教学手段,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欣赏和仔细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把图面用口头语言讲述出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学生极为熟悉,都争相发言,互相补充,之后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带进课文,这种领悟是自悟自得,效果特佳。如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草原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再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个个雀跃,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图中人物、动物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步入课文。笔者借助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这样的导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仿佛自己骑上了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一起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导入真正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篇5: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

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在教到《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写一副对联,这次不是对对子了。学生先是慌了。但当我写出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让学生想该怎样写下联后,我写出了下联:“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当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能先写出上联或下联让学生来对对子,以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理解知识内容。如《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群众愚昧落后 ;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清府凶残暴虐。”《项链》的对联是“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十年艰辛悲剧实闹剧。”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三、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也是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如教到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新传。学生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给学生看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教到《离骚》时,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屈原的影子,所以我先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关屈原的作文,特别是2002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考生写的《给屈公的一封信》。当教到《红楼梦》单元时,无论是《林黛玉进贾府》,还是《抄检大观园》《诉肺腑》等课文,都可以从高考作文导入,如可参考2004年高考福建卷有以“薛宝钗”为题的作文。这样,通过这些优秀高考作文,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态度,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的。但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且导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学习。

四、新闻时事导入。

这一导入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把时代发生的时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时代感新。如我在上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新闻单元时,其中有《飞向太空的航程》,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当时正好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回,我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在上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我正好安排在10月17日上课,而这一天当时正好是“神舟五号”返回的时间,而当时有人写了诗,来突出一“返”一“归”,因为这天正是巴金逝世的日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又能够突出两大事件。

五、学科渗透导入。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的知识是体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其它学科无法表现的。而我在教学上,也能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导入。如在教《短歌行》时,我在投影上打出了“Speak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时,让学生翻译,学生有的还在琢磨,有的已经译了出来,就激动地说“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也马上反映过来,我借问:“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刘备或者孙权?”由此导入对曹操为人的认识。在教《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利用英文版的演讲

“I have a dream”导入,让学生感觉译文与原文的不同。这是语文与英语的相通,都是语言教学。而在教《兰亭集序》时,则从高一年的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谈到他的书法。在上《飞向太空的航程》时,可能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课堂生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只要细心观察,可以用它来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还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即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

篇6:试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中学:梁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几种种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开门见山”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娓娓动听”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渐入佳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八)“现代技术”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6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篇7: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定西市安定区东岳初级中学:顾斌

*** 【摘 要】:导语是课堂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师自身特长等情况,导入方法要因势利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导入部分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导入效果最终要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而课堂导入是每一课教学的开端,更应该遍寻良法,以博得满堂彩的效果。因此,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定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导入若能生动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眼睛里就会散发出攫取知识的光,也会刺激老师讲课的激情。

一、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厌恶空洞的说教,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从故事、趣事、轶事、典故、等方面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导入时,教师通常会精心选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小故事作为开场,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其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个人际遇在国家沦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开讲,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

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是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与新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使新旧知识结合从而形成系统。同时,学生通过回顾旧知,也会找到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做到“温故而知新”。

某老师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的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孔乙已》,鲁迅先生以传神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其他的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入互动环节,请学生结合以前所学作品谈谈自己眼中的陶渊明。教师再以“《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自己写的传记,我们就通过今天这堂课一起来看看陶渊明笔下的自己”这样类似的引导性教学语言,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四、“目标式”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的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某些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文章,如教学《藤野先生》这一经典课文时,我让其确定了人物描写、性格塑造、主题及难懂词句几个重点,做为每节课的目标,在上课之初先明确告诉学生,让其在学习时有针对性。目标展示法醒目、直截了当,是一种很实用的导入方法。

五、背景导入法

背景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它的教学效果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但学生对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已心生厌倦,如何创新呢?

在学习《土地的誓言》时,教师先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放了几幅图文结合的美丽的关东大地的图片,然后将图片切换成满目疮痍、尸骨遍野的景象,并在这些图片上标注拍摄照片日期,随即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美丽的关东大地变成了这幅模样?”要求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简要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背景。在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系列的照片对比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接下来对于文中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就更易于理解了。导入中两个系列的对比照片,成为随后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

六、“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如利用挂图、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学习《端午的鸭蛋》,可借助课文中的彩图;《桥之美》可在黑板上简单勾勒桥的外形等等,用直观教具导入,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喜欢。

七、知识导入法

学习课文前,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对联、俗语进行导入,可使学生重视课文的学习,且能逐渐积累一些语文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秋天的名篇佳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接着,教师可以用“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秋日里,杜牧读到的是闲情;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何其芳的《秋天》,看看在他的诗歌中描摹了什么样的秋景,抒发了怎样的深情”这样的导语拉开课堂帷幕。前后两个知识点的链接在知识导入法的“润滑剂”下自然过渡,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意识。

八、情境导入法

要让学生的思绪更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学生表演或其他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以引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学习《香菱学诗》时,教师可以先剪辑几段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电视剧情节,学生通过影视剧直观地感受到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印象会非常深刻。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表演、游戏等形式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可以给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提供锻炼的好机会,同时又可以让全班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课堂,寓教于乐。

例如在讲《俗世奇人》一课时,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前找几位喜欢表演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小话剧。开课之前,这几位学生用精彩的表演再现了课文情节,而且有些学生还在道具上别出心裁,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特别好。

一出好戏应有好的开始,一个优秀的乐师第一个音符就能先声夺人。一堂语文课就像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师自身特长等情况,导入方法要因势利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导入部分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因过分强调导入效果而使整个课堂教学被淹没。导入效果最终要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导入方法要以具体的课文为根据的有效多变。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

篇8: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技巧浅谈

一、运用作者导入

运用有关作者的一些知识导入,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进而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 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 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

二、运用古诗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可堪称是一座丰富的宝库, 它所蕴涵的深刻思想、高超艺术手法, 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运用古诗导入, 可以积累名句, 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运用故事导入

故事一般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来感染学生, 可以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四、运用图片导入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 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 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

五、运用问题导入

课堂上如果能紧扣课文设计一些问题, 最好能总领全文, 或从侧面入手, 将对理解课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六、留悬念, 设问导入

悬念, 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 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俗话说:“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 催人思索,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运用课件导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类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 这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课件这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而制成的新鲜事物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在讲解《孔乙己》时, 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 是从电影《孔乙己》中剪辑的片段, 让学生对这一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完这篇小说后, 学生们头脑中都有了对孔乙己形象的想象, 进一步了解了小说的主题, 深入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八、运用音乐导入

诗歌大都韵律和谐, 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 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 能够渲染气氛, 烘托诗境, 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篇9: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关键词:教学导入;现状;技巧

课堂教学的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头,以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所学目标的教学环节。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明开头对做好一件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头好,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导入环节。科学设计导入,方能为语文教学顺利进行、完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重视,甚至忽视语文教学导入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导入方法陈旧,不合时宜;啰嗦冗长,开口千言,唠唠叨叨,却离题万里,学生听了半天,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信口随意一说,缺乏趣味,平淡无奇;没有导入,直接开始新课教学……随着高效课堂的大力倡导和推进,课堂教学导入的科学设计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现状,须熟练掌握和运用以下导入技巧。

一、吃透教材,为科学设计导入打基础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深入文本,吃透文本,全面深刻地掌握文本内容、重点难点等,为导入寻找突破口,寻找导入和文本之间的最佳切入点,否则就会导致文本内容和导入环节之间脱节,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二、熟练掌握运用多种导入方式

(一)引用式

教师在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诗句等作为导入的中心词。如《陈涉世家》一文的导入可这样设计:“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一部史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这部史书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之高,这部光辉的著作就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它,学习它。”引用名人名言可增加导入的说服力,同时会让学生更加重视这部作品,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差。

(二)问题式

一是设问式,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导入。如《过零丁洋》可这样导入:“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封官许愿为什么宁死也不接受呢?是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那是为什么呢?是他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胜过对自己的爱。他是这样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宁死不降,而被元军残酷地杀害。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吧!”这种导入的好处是一问一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让学生能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二是反问式,问而不答。如《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这样设计导入,“一位乞丐快要饿死了,可他为什么不吃别人以不礼貌的方式施舍的食物呢?要知原因,从本文中找吧。”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求知欲,并使他们产生急于知道真相的迫切感。

(三)复习旧课式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是强调学习中温习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通过温习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有新领悟、新收获、新发现的过程。因此,温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但大多数教师多侧重于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通过“温故而知新”,并由此导入新课却没有做到,也就是为温习而温习。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教师惯用这种导入方式,以为用起来得心应手,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很不利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应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让其系统化,然后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温习旧知识顺畅地过渡到学习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的好处是一举两得,对于学生巩固知识,贯通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四)情境式

一是通过讲故事、寓言、史实等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感同身受中理解文章主旨。

二是展示图片。如学《沁园春·雪》一文时,可在课件中展示北国冰天雪地的壮美雪景,让学生看到一幅红日照耀下红装素裹的妖娆景象,这样学生心中对祖国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理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自然就不费力了。

三是播放音乐。如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学生在雄壮的乐曲中,感受到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侠义心肠,感受到好汉们的胆气、豪气,为学生正确认识梁山好汉有很大的渲染作用。

四是播放影像资料式。影像资料更具直观性,学生观看后受到的感染也就趆明显。如学《杨修之死》时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关杨修被曹操所杀的情节,让学生在复杂曲折的剧情中认识曹操虚伪、残忍、狡诈、妒贤嫉能而又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对杨修恃才放旷、耍小聪明、做事不谨慎,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情境导入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导入法无法比拟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很有优势,但要注意掌握使用的度。

三、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三忌

一忌喧宾夺主,让导入内容冲淡了主题。要知道,导入部分内容和文章主旨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这一点一定要掌握好;二忌作秀,所作的导入有明显的做作成分,是为了别人看的,其实实用性不强;三忌导入新课占用时间太长,占用了学习主要文本内容的时间。

篇10:浅谈《电路基础》的课堂导入技巧

浅谈《电路基础》的课堂导入技巧

<电路基础>是职业技术高级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电气维修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文章针对<电路基础>的教材特点,根据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分析了在<电路基础>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法,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有助于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 者:苏瑞萍 Su Ruiping 作者单位:山西汾西煤化高级技工学校机电工程部,山西,介休,031200刊 名:科学之友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23)分类号:G642.3关键词:电路基础 导入 兴趣

篇11: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各种导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方法的融合会使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 者:冀立忠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KEJI TANSUO)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堂导入 方法与技巧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篇12: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的实践,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励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承上起下导入法

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各种接触面都成立,那么光线通过平面镜又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平面

镜成像”。

(三)实例式导入法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好准备。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同学们都使用过镜子吧,镜子中的你和真实的你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同探究一下镜子中的你和“你”。

(四)实验演式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观察,使学生看到或发现某一个现象,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一个铅笔,把铅笔插入水中,铅笔弯折了,这个铅笔为什么变化了,现在我们学习一下,光的折射。

(五)提问式导入法

通过提与一些新课内容有关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非常美丽,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此种导入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让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知识的传授。

(六)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以后,通过对固体压强的理解,猜想出液体,气体是否也有压强,学生推导液体压强的特点,渐进学习。

(七)类比导入法

例如:水管中有水流,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学生对水流,水压的理解,使学生慢慢理解电流,电压。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八)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实验小灯泡的明暗程度理解电功率,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九)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自然中的俩种电荷时,给同学留思考题,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物理,化学,物质组成的例子。知道了,两种电荷。

(十)教具演示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磁场时,利用磁分子模型,使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磁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十一)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例如:欧姆定律在电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点,是基础,是纽带,是桥梁。总之,物理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世界,探索世界,开创世界的技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物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希望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守护留守儿童下一篇:幼师保育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