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2022-12-2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 这其中, 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 这里的“导”, 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 课堂上适时适度, 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此, 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 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 突破难点。 例如, 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 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 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 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 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 使学生掌握内容, 明确思想。 如教学《长城》一课时, 笔者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 理解了长城是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 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而成, 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更是一个奇迹。 如此读、思、议, 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 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其实, 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 也是因人而异。 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其难也易了。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如讲授《凡卡》一文第9 节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段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 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 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 每天吃不饱、睡不好, 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 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 还是老师改得好? 为什么? 通过比较启发, 一方面, 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有的学生说, “书上写得比较具体, 谁打凡卡、用什么打, 每天吃几顿饭, 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 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 “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 精妙, 如 ‘操’、‘捞’、‘ 戳 ’ 等, 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 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说, “书上写得那么细致,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越发使人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3课堂提问要有创造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 这种简单机械地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必要的。 如笔者在讲授《凡卡》一课时, 先告诉学生, 这篇课文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一封信, 然后, 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篇课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吗? 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 于是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 通过认真的阅读, 学生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逆向思维的能力。 再比如讲授《穷人》一课时, 文章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桑娜拉开了帐子”, 讲到这里, 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结果怎样?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而笔者却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桑娜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 在二十年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样一问,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学生说, “他们兄弟俩长大了都很孝顺, 出海打鱼养家, 孝敬渔夫夫妇”。 有的说, “在夫妇两人的教导下, 兄弟俩诚实、善良, 刻苦学习,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毕业后找到了工作, 并把父母接进城安度晚年, 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学生纯真的想象里, 桑娜夫妇好人有好报, 不再是可怜的穷人。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课堂提问要有条理性

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 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调动学生的思维,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 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 (2) 同一首诗, 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 而爸爸却说 “糟糕透了”? (3) 假如父母都说 “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 又会怎样呢? (4) 从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两种不同的爱中, 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这一组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5课堂提问要有选择性

有的老师喜欢不分主次, 不管难易, 处处设问, 殊不知这满堂问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荔枝》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 来唤醒我们关爱父母的心。 那么在分析课文和文中重点句子时, 应抓住这个中心设计问题。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 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 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 手心托着荔枝, 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对这句话, 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提问:句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她在干什么? 用手摸着什么? 结果怎样? 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繁琐的提问, 浪费了许多时间, 还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针对文章的重点, 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不停”和“小心翼翼”以及“爱怜”在句中出现, 体现出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了母亲连贯的三个表示动作的词和三个形容词, 明白了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 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 母亲都“舍不得吃”, 总把大的让给儿子, 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总之,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 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后, 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 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启发学生思维, 传授基本知识, 控制教学过程, 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语文老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 形成具有个人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 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杂志, 2011.

[2] 李楠.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杂志, 20113.

上一篇:关于离职后竞业限制协议的相关问题思考——以经济补偿金为视角下一篇: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