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留守儿童

2024-04-09

如何守护留守儿童(通用10篇)

篇1:如何守护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失落的心灵

新乌江镇乌江中心中学 刘梅

摘要:“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学生在周记里写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这类人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亲情涌向他乡,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师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关键词: 学校教育 师爱 留守儿童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这类人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亲情涌向他乡,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师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师爱的传递,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育主导作用,教育理念应转变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加强城乡资源配置,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设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让师爱守护失落的心灵,教师观念应转变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班主任需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充分利用“校讯通“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无论课内外都通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1、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让他们感觉不到“留守“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让他们感觉家的温暖。

2、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深处,视留守儿童为亲人

首先,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只有俯下身子,才能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是值得信任,是可以交心的人话,这样他们才会接受你的道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其次,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这样和你的距离也会越来越遥远。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爱与希望,他没才会乐意去做,乐意和大家做朋友。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而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三、班集体特殊作用的充分发挥

“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感恩之心”活动的开展教学生学会分享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帮助“留守儿童童”,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学校教育应该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 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让留守儿童不再感觉留守。

参考文献:

[ 1]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乌江中心中学 编码:236147 联系电话:*** 联系人:刘梅

篇2:如何守护留守儿童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健全,衡量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往往只和教学成绩挂钩,只要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均分、及格率、优分率等指标是学校考查老师的重要指标,而很多学校也简单地将“教学质量”定位为期末考试的综合排名,这些都造成了评价老师的片面化,单一化。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同仁赞赏、领导肯定的“好老师”,仅用教师的教学成绩即分数来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判断的。

一名“好”老师首先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老师。

关爱学生体现在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喜爱和关心,经常鼓励、表扬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作业批语里写上“有进步”,“很好”,课堂上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掌声,家访在家长面前表扬表扬孩子„也许就是几个字,几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鼓起信心,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更好,更优秀,同时和老师关系也更融洽,更和谐。“好”老师批评学生是很讲究技巧的,无论学生多么调皮、犯了多少次错误,批评学生时绝对不会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会用简单粗暴的体罚来体现教师的权威。

“好”老师关心的不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习惯养成、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关注和指导,通过平时在课堂上、课间中、放学后和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的好习惯,树立基本的善恶观念、价值观念,进而形成做人的基本准则,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学生的习惯养好了,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习成绩在老师的带领下,自然就提高了。

一名“好”老师是具有人格魅力、有个性的老师。

外出学习听一些著名的优秀教师的讲座,我们常常会深刻的感受到这些老师身上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个性特征。或是不计得失、或是心态乐观、或是语言诙谐,或是爱好广泛,或是思想前卫„„,做这些老师的学生会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各种知识和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做事的好方法和态度。什么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好”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仁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学生往往很想亲近他,“亲其师则信其道”。家长也会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关系融洽,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好”老师也是个性鲜明的老师,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而“个性”很多都体现在教师的渊博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良好气质与风度、创新的思维及理念等等。学生记住的都是些有个性的老师,钦佩的也是有个性的老师。

一名“好”老师是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时代接轨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灵活,求知欲强。如果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知识陈旧,教育教学方式单

一、简单,是很难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好”老师善于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动向,运用新的教学设备,懂得汲取优秀、先进典型的精华并为我所用,因此,“好”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很多教学新技巧,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互联网等工具和资讯,“好”老师知道最近两天国内国际发生的新闻要事,“好”老师会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好”老师是“新潮”的老师,有“童心”的老师,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节目、做什么游戏的老师。学生认为的“老古董”、“土老帽”,一个学生看不上眼的老师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一名“好”老师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教学业务能力的老师。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也许这话有些绝对了,但一个人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即使成不了专家,胜任一般性的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老师的能力有高低,水平有区别,但只要有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做个有心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也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但有这样的极少数老师,缺乏责任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教主课质量一塌糊涂,教副科只会“放羊”,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成为“边缘人”。家长说一个老师好不好,首先会讲他教的学生考试考得好不好,因此,“好” 老师要有一定的教学业务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教材,课堂能够驾驭重难点,能够做好复习工作,最后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些,能力和水平固然重要,但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

篇3:如何守护留守儿童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以下简称“延陵镇”)属于茅山革命老区,经济比较薄弱。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我们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表现

根据调查,延陵镇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46%,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秀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发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上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他们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孩子的生活需求,而学习情况却被忽视。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性格发展问题:父母在外,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儿童性格的发展非常不利。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他们亲情缺失,极易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上的失衡。

综上所述,镇留守儿童的问题已不是某些家庭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国务院日前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两会”上,留守儿童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并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保护,谁是责任主体?”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社区教育中心首先应担负起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尽自己所能为留守儿童做一些实事。

二、社区教育中心成为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先锋的具体做法

根据以上情况,本中心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力求成为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先锋。具体事迹有:

1. 加强领导,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成立社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本中心校长任“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组组长,本中心的教师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本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2)健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档案。本中心定期研究留守流动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成立关爱小组、守护志愿者,成立“寸草心”爱心视频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组织。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1)我们社区图书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至六点对所有儿童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让他们看书,增长知识、丰富见闻。并定期进行作文竞赛,选出优秀作文在表彰会上朗诵,且发给获奖者证书与奖品,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本中心利用本身资源为儿童提供篮球、乒乓球、军棋、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和娱乐器材,让儿童随时能到本中心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或游戏。本中心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儿童在社区中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开通“寸草心”爱心视频之家,让孩子能到本中心电脑房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本中心每周末开通孩子爱心视频,让孩子通过与父母约好上网时间就能和父母见一面,这样大大缩短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

(4)利用本中心志愿者队伍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帮一”帮扶活动。我们组织爱心帮扶小组,志愿者明确服务职责,落实具体服务项目。由爱心妈妈及镇、社区干部,学校教师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帮助。爱心辅导员必须一个月走访儿童两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以前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8,(8).

篇4:守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4日发表了《全国妇联统计显示:内地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的文章称,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4000多万人,而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失去父母的庇护,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

中国网2013年3月8日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刻不容缓》文章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人民网2013年5月10日《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川豫皖粤湘5省逾全国4成》的文章说,2013年5月10日上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其中,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其次,安徽、广东、湖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全国百分比也很高,分别为7.26%、7.18%和7.13%。以上5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报告中显示,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也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

生活状况 令人担忧

寄宿问题

《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月14日发表的题为《吃住行仍存难——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需求调查》的文章指出,在重庆市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每天往返3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回家。由于寄宿制学校项目少、缺资金,不少学校只能用教室改建成简陋宿舍,更多的学生仍不得不起早摸黑。

南川区古花镇中心校有240多名留守儿童。校长韦在新介绍,中心校有由教室改建的宿舍,4年级以上可寄宿,能容纳300人,已住179人。十几个孩子住一间,只有公共厕所,不能洗澡和洗衣服。木瓜村小和天水村小更加偏远,有4名小学生因家太远破例住在中心校。天水小学3年级学生简世生说,每天上下学都要翻大山,冬天更麻烦,现在住宿舍,虽然条件不好,但还是很高兴不用翻山。

吃饭问题

《信息日报》2013年1月16日发表的文章《几勺腌菜下饭,一小碗面当午餐——袁州区部分留守儿童午餐难吃饱》称,在距宜春市袁州区约30公里的洪塘镇中心小学,记者了解到,1至6年级共有1200余名学生。中午下课后,不少学生捧着饭盒快速来到食堂的大饭桶前,将饭从桶内舀到饭盒里,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该校2年级学生小玲却羞涩地站在一边。记者让她打开手中的饭盒,发现里面只有3小勺黑黑的腌菜。“这就是你每天午餐的配菜吗?”记者问。“大多是吃腌菜,奶奶都是把昨天吃剩的腌菜装在饭盒里让我带来。”小玲回答说。之后,记者又查看了多名学生的饭盒,发现几乎都是少许单一的白菜、萝卜干、腌菜之类的头天剩菜。近20名孩子中,只有一个饭盒里装着几块煎得黄黄的豆腐,里面有几条肉丝。记者随后又查看了其他班级,发现情况都差不多。

而在西村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在该校的食堂内,只有少数几名学生会花上3-5元钱,在食堂炒个菜吃中餐,而大多数学生则聚集在学校对面的小吃摊前,花上2元钱,买一小碗方便面吃。西村中心小学工会的王主席表示,因为学校没有经费贴补,所以530多名留守学生不可能全都在学校吃午餐。对此,袁州区文教局的曾部长表示,有一些偏远贫穷地区已经发起了“爱心午餐”活动,但袁州区目前还不能算贫穷地区,所以“爱心午餐”的政策还未实施。

安全问题

《江西日报》2013年1月15日发表的题为《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状况堪忧,无人管束易出意外》的文章指出,2013年1月14日一大早,重度烧伤的吉安3岁留守女童邓芯怡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抵达北京接受治疗。去年12月29日,邓芯怡被家中老人放在火炉旁睡觉时,不幸被烧成重伤。

类似邓芯怡这样的悲剧不时上演。去年5月20日,万年县一城中村的住房起火,一对5岁和3岁的留守小兄妹不幸遇难;在这起悲剧发生前14天,即5月6日,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塘溪村璜溪村民小组一家6名留守儿童在水塘洗澡,5人溺亡。出事时,村里竟找不到一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

此外,留守儿童成了人贩子瞄准的目标。去年2月1日,丰城市荣塘镇2岁的幼儿陈嘉豪失踪,2月9日下午,陈嘉豪在一个亲戚家门口被发现。公安部门表示,可能是嫌犯慑于公安机关追捕压力,将陈嘉豪送回到案发地附近丢弃。

篇5: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主讲:兰耀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农民为了脱贫致富,纷纷进城打工、经商,让孩子单独在家,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单独就成了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大约占农村学生的20%,个别地方甚至超过60%。由于他们缺乏关爱,造成亲情饥渴,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分健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有的沉迷于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喝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在留守儿童中,品行较好的大约占20%,一般的占20%,较差的要占60%。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力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外出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教育教育,是对学校的极大信任,把孩子托付给教师是对教师的最大信赖。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好坏。对留守儿童来说,教师是他们最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首先,在生活上要关心留守儿童,让缺失的家庭关爱得到补偿。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向父母撒娇的年龄,而留守儿童却要自己照顾自己,饿了没有人过问,冷了没人理,病了自己扛,不回家也没人找。教师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他们问寒问暖,生活上多关照他们,他们们病了送他们去医院,多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交流。他们就能从教师的关爱中感受到了温暖,父母在不在身边,都不缺少关爱。

其次,在学习方面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勤于探究的能力。留守儿童大多很孤独,要么是与隔代人生活在一起,要么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完成学业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要教育他们知难而进,树立学无止境意识,还要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在做人方面,教会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留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常识他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养家不容易,教他们学会感恩,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学好过硬本领,回报社会。总之,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家庭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后盾

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特别渴求得到父母的关爱。亲情的饥渴是造成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罪魁祸首,由于心理偏差的出现,不良习气也接踵而至。如果当不良习气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才引起重视,就一切都晚了。这样的家长,不公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也毁了自己的后半生,给自己的人生抹上厚重的败笔。外出的家长应意识到家庭关爱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有个念想。家长外出打工或经商也许是无奈的,他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但也不能把对孩子的爱只体现在物质上,给孩子多少钱,给孩子买了多少东西,把对孩子的要求只体现在学业上,考试要拿多少分,要排多少名。缺乏跟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没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是不行的。外出的家长要经常以打电话或写信等方式与孩子联系、沟通,留守孩子能看到父母的字迹或听到父母的声音。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鼓舞,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遗弃,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父母时刻都牵挂着自己,自己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让父母失望。可见,加强与孩子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外出的家长抽空回家看望孩子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回家看望孩子,一定会令孩子欣喜若狂的。父母不再是相框中的照片,而是能拥抱、能撒娇的活生生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出家长回家过节就是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家长回来了,他们不再孤独,他们的节日气氛不再冷冷清清,他们也有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家长常回家看看能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

另外,外出的家长还就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是遥控,但也比失控强,要有效地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许多事实都证明,能主动与老师联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品行大都良好,学习也较刻苦。总之,外出的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社会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关健

社会是复杂的,有人把社会比作是大染缸,把未成年人比作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而走上邪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有位校长很痛心地说:“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像厅的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在书摊逛一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要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首先,有关部门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定期(节期日)帮助、走访留守儿童,与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杜绝他们泡网吧玩游戏、去录像厅、桌球室等不良行为,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有关部门也可以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创办农村儿童活动中心。让留守孩子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课余时间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要想土地上不长杂草,最好的方式是种上庄稼。”要想留守孩子不学坏,就要引导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无形中就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潜能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增添欢乐向上的成长氛围。

另外,相关组织也可以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让外出家长和留守儿童共同参加。让外出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把社会的关爱落到实处。总之,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6: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了解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首先对每个孩子做详细调查、了解。如住在什么地方,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家里有几口人,他们在哪里上班,多久通一次电话,常谈些什么内容;身边的监护人是谁,他们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学习上有没有能力辅导;目前最需要老师从哪些方面去帮助。总之,要对这些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

成立帮扶对子,多渠道了解留守儿童

我始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流孩子的变化和进步。与此同时我把本班的所有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我和结对教师深入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与留守儿童交朋友,留心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与安全。并且利用周末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给孩子送温情,与孩子的家人共商教育留守儿童的办法。

落实帮互措施,并不断完善补充

师生自由结成对子后,我对每一对对子的实际情况做了详细地分析,并作好了记录。针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生活等实际情况,跟结对子的老师一起讨论切实可行的帮互措施。

总之,老师既要做留守儿童思想上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尽可能创造更多条件,坚决不让留守儿童输在起跑线上!

篇7: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朱集镇一小刘丽娟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功能便凸现出来,学校教育的负担自然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承担了更重要的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留守孩子在情感上没独立,容易过失,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认为学校和老师在留守孩子的教育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每学期要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对留守孩子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建立留守孩子的个案。

2、学校可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节假日召开家长会,通报孩子在校的学习、品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情况。班主任每学期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希望家长多打电话,更多写信与学校联系。呼吁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一是利用电话、书信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亲子互动,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里是牵挂着他们的。

4、班主任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让学生晓之以理,理解父母为了创造幸福的家而外出赚钱,父母在外打工也是辛苦的,她们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学校建立谈心小屋,配备心理健康老师,留守儿童若心里有什么不愉快可去谈心小屋,心理老师帮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老师行使家长的职能“代管家长制”,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留守孩子更多爱,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嬉戏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学生,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事”及时去找老师。

6、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对隔代管的祖辈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落后,往往只有良好的愿望,但效果未必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祖辈多学一点育人知识。

7、学校要对孩子进行自律、自强的教育,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让孩子较早地学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篇8: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创设愉悦课堂气氛

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很多心理压力, 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表现在很多方面, 包括胆小不爱发言, 遇到学习困难不敢求助等。作为教师, 就要把爱多给予留守儿童一些, 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他们, 缓解留守儿童的压力, 减轻留守儿童的负担, 让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以阅读为主,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如, 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关爱生命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 利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 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使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熏陶, 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注重树立阅读榜样, 促使习惯早日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 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要帮助留守儿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师除了做好监督外, 更要以身作则。晨读时, 教师走进教室与学生一道高声朗读;午休时, 教师手捧儿童读物与学生一道默读;课余时, 多和学生交流读书感悟。长此以往, 学生会为了能与老师有“共同语言”, 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认真读书, 这种读书的热情、读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能使学生自觉养成阅读习惯成为可能。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很多时候, 相对于许多“听话”的学生来说, 一些较为顽皮的留守儿童在好奇心方面表现得非常强。对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而使其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其一, 不随便纠正学生的想法。正因为好奇, 所以学生才会萌生各种看起来荒诞的想法, 但是这些想法又充满了童趣。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不要随便给予纠正, 而是要通过引导, 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这样一来, 学生才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二, 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好奇心就会有问题, 每个学生几乎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对于这些提问, 教师最好认真对待, 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 都不要用不耐烦的态度去对待。如果问题很容易理解, 那么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疑惑;如果问题深奥而复杂, 教师一时也讲不清楚, 就可以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 寻找答案。

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对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收麦、过节的时间, 组织开展亲子阅读系列活动, 营造亲子共读的良好氛围。通过读书, 让家长 (包括父母、爷爷、奶奶) 和孩子在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后, 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与家长沟通, 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正所谓环境造就人才, 如果一个家庭有了阅读氛围, 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那么孩子的阅读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另外, 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来说, 他们懂得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 反而可以利用城市丰富的阅读资源, 通过邮寄书本、推荐书目等方式,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

总之,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的下一代, 教师和家长都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 现在和未来都必须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 方法可以研究、理论可以总结, 只要教师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倾注更多关爱、投入更多精力的, 那一切都会得以实现。

篇9:“四位一体”守护留守儿童

党政主导,倾力落实三大保障。落实政策保障。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适龄儿童“上好学”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出台政府定期议教、区“四大家”领导包片、部门联席会议等系列制度,先后多次确定不同重点,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专项调研,并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夯实规划保障。修编完善《掇刀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设规划》,依托农村小学,利用闲置校舍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的55%,一期偏远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设全部完成。落实经费保障。坚持优先投入,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保障校舍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配置。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每所每年10万元预算并按时拨付。设立师资培训专项经费、贫困儿童补助专项经费,促进留守儿童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主抓,着力夯实三大基础。建强校舍基础。按照“七室二堂一所”(学习辅导室、亲情关爱室、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计算机室、心理咨询室、寝室,食堂、澡堂,室内厕所)的标准,已建成麻城、何场等5所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校舍4000余平方米,配置各种教育设施设备4500余台套。建强管理基础。按照“人员从紧、满足需要、高效运转”的原则,科学设置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实行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所在小学校长负责制,单设执行主任1名,实施服务管理。建强师资基础。探索实施“以薪养岗”机制和教师兼职任教办法,按照每班“三教一保”的配置标准,共配置兼职教师78名,保育员20名,落实在岗教师在培训进修、评优表彰、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优先的权利,全面落实对教师、保育员的菜单培训。

阵地主为,严格实施三大管理。严格内部管理。出台《掇刀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保教行为“十要十不准”》《保教人员一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签定《规范办学承诺书》《岗位责任书》,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保教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和制度化。严格课程管理。科学安排课程、作息时间、户外运动等,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一月一主题,广泛开展读书、绘画、科技制作、体育健身、歌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留守儿童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成长。严格跟踪管理。出台《掇刀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环境创设基本标准(试行)》,全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处处彰显童真、童趣。实行留守儿童一生一档,深入开展“访”“谈”“督”“留”“寄”等五项活动,对留守儿童实行全程“跟踪”,实施因材施教。

社会参与,共同编织三大网络。部门联动网络。明确公安、教育、食药监等部门职责,坚持部门联动,先后专项整治问题17个。狠抓“三防”建设,全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专业保安、教师护园巡逻队、安防器械“八大件”、视频监控设施、一键式报警装备配置100%。坚持开展健康检查、卫生消毒。认真执行膳食管理要求,落实“五员”,确保留守儿童膳食营养健康。志愿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亲情补位教育。在学校,推行教师“领教制”,130余名留守儿童在老师中找到了“爸爸妈妈”;在社会,280余名来自区内外的文化高、素质好、热心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成为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爱心家长”。定期举办各种爱心帮扶活动,先后捐款捐物30余万元,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家庭配合网络。建立全区留守儿童档案,制定家校联系簿,通过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让留守学生经常与在外务工的父母加强情感交流与沟通。

(作者单位:荆门市掇刀区教育局)

篇10: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09-12-27 16:23:30| 分类: 教师风采|举报|字号 订阅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二郎中学政史组 郑鹏飞

在二郎中学任教这半年以来,对我所在的这个乡镇留守儿童情况有所了解,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现状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弊端极为严重,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种种不便,更尤为甚者是严重影响了我们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在我切身的体会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家长、老师都十分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

一、留守儿童在心理监管上存在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留守儿童甚至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各个家庭素质因素的差异,有些监护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我班就有一大部分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生心理受到压郁,长期的压抑使他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从而导致厌学逃学。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外出打工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大多数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过完年又匆匆返回。长期没有跟父母沟通交流,心理无形中形成隔阂,孩子甚至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他们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够了,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往往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这一点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所任教的班里就有一个学生,父母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在农村,只要有钱,就可以过得比别人幸福,过得比别人更好。因此,两夫妻长年在外打工,只是过年才回来。孩子由年迈的父母监管,爷爷、奶奶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关爱。没有父母在身旁的他,往往在心里面就没有一个可以定位的形象,就容易去模仿别人,这就会造成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上学逃课、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惯。我经常跟他做思想工作,开导他要好好学习,他说:“我没有心思学,内心很压郁,心里我很孤单,每看到别人有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烦恼。”经过家访了解,这位学生是因为长期没有得到关爱,在隔代教育中心理扭曲畸形,思想上也会显得怪僻,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形成自闭、孤僻、内向等性格。更有甚者,如不好好引导,内心压郁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这也是我们现在十七大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联系也是跟年纪比较大的人,他们管制力不强,效果甚微,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校的学习表现不能很好的反映到家长那里,使得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放任自如,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因厌学而辍学,使得在每次开学前期,许多老师都要做大量的家访工作,作定期的义务教育宣传工作。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政府要做好“领头羊”,在留守儿童工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用优秀的活动去感染他的心灵。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开展“爱心事业”、“一扶一对策”,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上一篇:城管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