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小组

2024-05-10

压疮护理小组(精选十篇)

压疮护理小组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12月肿瘤科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前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1-6月肿瘤科建议压疮护理小组后的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收治住院患者1269例, 2014年上半年肿瘤科收治住院患者1402例。

1.2 方法

1.2.1 压疮危险评分工具的选择

积极、正确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保证快速有效的锁定目标, 通过动态的评估, 制定的措施更加恰当[5]。2011年起全院统一采用Braden评分法对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表1) , 在患者入院、转科、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6]。

1.2.2 评分标准

根据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Braden评分法) , 分别从感觉、潮湿、活动方式、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 总分23分, 评分15~18分为低危患者, 评分13~14分为中危患者, 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 纳入难免压疮进行管理。难免压疮是指需要精心护理, 但因患者的一些自身条件 (如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病情不允许翻身等) , 还是难免要发生的压疮[7]。非难免性压疮即可预防性压疮是指护理人员护理不当而产生的压疮。

1.2.3 护理部建立压疮护理小组

压疮护理小组是护理部倡导, 由护理部提名组长组建, 小组成员由各科室分别选派一名责任心强, 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对压疮工作感兴趣的人员参与[8]。护理部副主任任督导, 组长1名, 副组长1名, 核心成员3名 (分内、外、其他三个片区管理) , 其余为每科室1名网络成员。职责分工明确, 完善制度, 加强培训, 监管到位, 每月一次分析座谈会, 每季度一次业务知识讲座及季度分析。

1.2.4 压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 对Braden评分≤12分者, 由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高危患者动态评估记录单”,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经护士长和压疮小组网络成员审核后在24 h内网络上报压疮护理小组, 压疮护理小组每日查看网络上报情况, 收到网报后在24 h内分片区下临床查看高危患者的Braden评分是否准确, 防范措施落实是否到位;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疮面分级及处理情况, 以及家属知晓及配合情况等。科室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护理部压疮小组每周巡查所有压疮及压疮高危患者一次, 查看患者皮肤及措施落实情况, 创面处理效果, 审核评定难免压疮, 直至高危患者的Braden评分至18分, 压疮患者的疮面痊愈方才停止跟踪评价[9]。 (2) 护理部倡导无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制度[10]。对上报压疮高危经跟踪评价未发生压疮的, 还有院外带入压疮治愈或好转的均予以每月兑现奖励;对上报压疮高危而已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依然产生难免压疮的不予惩罚;对符合压疮高危未予上报并产生压疮的, 或不属压疮高危而产生压疮的, 还有产生压疮隐瞒不报者按规定处罚。 (3) 对复杂疑难疮面科内处理不了的, 科内填写纸质会诊申请单, 并电话通知压疮小组, 压疮小组在24 h内组织会诊, 并给出指导性意见, 且每周一次跟踪追访。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 观察组在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后的压疮高危评估准确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 难免性压疮发生率6.25%及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和17.86%,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压疮小组的建立, 改变了过去护理部一名副主任兼管全院压疮管理的模式, 现在各科室都有一名压疮小组成员, 负责本科室压疮管理中疑难问题的查找、汇报和对策拟定, 每月例会上分享全院压疮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 组长还在网上建立了QQ群, 经常讨论和热议压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014年5月压疮护理小组正在将品管圈管理工具试用于压疮管理, 充分发挥了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使全院的压疮管理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肿瘤科大多为肿瘤晚期患者, 往往表现为疼痛和恶液质, 对照组中护士进行防压护理时, 家属和患者都有拒绝, 护理部在质量检查中发现非难免性压疮时, 严格按规定处罚。责任护士逐步产生免责心理, 故意在活动能力或营养等方面偏低分值, 护理部因人员缺少, 下临床监管不到位, 只要Braden评分≤12分, 上报后都当难免压疮处理。压疮护理小组针对肿瘤科存在情况, 深入科室对全体护士进行压疮防范重要性的培训, 对“Braden预测压疮危险计分表”进行剖析讲解, 并将此表附在“压疮评估记录单”的反面, 方便护士运用计分表, 提高护士Braden评分的准确性。另外压疮小组对每位上报的压疮高危患者, 全部做到24 h临床进行Braden评分准确率的检测, 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杜绝了肿瘤科护士的免责心理, 结果观察组对Braden评分的准确率提高了32%。

采取有效的防压措施。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 所以采取有效的防压措施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11]。对Braden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 在床头上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 建立翻身巡视卡, 使用气垫床, 对于瘦弱患者缩短翻身时间, 骨突明显部位或因病情暂不能翻身者, 预先使用减压贴保护受压部位[12]。做好皮肤护理, 特别是大小便浸渍时, 一定用温水清洗皮肤,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严格交接班,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对强迫体位者或家属极力阻止护士翻身时, 每隔2 h手伸进患者背部轻托受压部位;每周一次动态评估, 如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小组核心成员每周一次跟踪督查。结果观察组中无非难免性压疮发生, 达到了预期目标。

摘要:目的:观察压疮小组在肿瘤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方法:以建立压疮小组前的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 建立压疮小组后的2014年上半年肿瘤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高危评估准确情况、难免性压疮及非难免性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后的压疮高危评估准确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 难免性压疮发生率6.25%及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和17.86%,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压疮小组的建立, 有效控制了肿瘤科压疮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肿瘤科的临床护理质量。

压疮护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2

按照护理部的安排部署,经压疮护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目前医院压疮预防和护理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16年压疮护理小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制定工作职责,明确分工

1、根据我院具体工作实际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小组人员结构特点分工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科内压疮管理工作。

2、负责各科压疮的指导和护理会诊,疑难压疮由小组联系专科护士进行会诊与指导。

二、规范压疮评估及上报工作

1、加强学习压疮评估、上报及护理表格的正确填写与应用,重视手术病人皮肤情况交接。

2、鼓励压疮上报,指导难免压疮的界定、评估及上报。

3、规范压疮上报流程,定期统计全院压疮评估率、发生率并报护理部。

4、根据上报数据、案例,整理分析,通过干预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带入压疮的控制与愈合。

三、强化全院护士对压疮的认识,提高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水平

1、加强组员自身学习,通过参加省、市压疮管理学习,引进压疮护理新理念并及时分享和更新。

2、压疮小组成员经常就压疮新理念进行沟通,纠正如用消毒剂擦拭伤口、使用烤灯和气圈等误区,传达湿性疗法、自溶性清创等新理念,通过护理查房、院内护理讲课等方式进行压疮新知识普及。

3、条件允许时邀请伤口治疗师到我院对疑难伤口进行现场指导或授课。

4、申请增加预防用具、敷料等,规范压疮预防方法,减少压疮的发生。

5、将压疮各期表现、预防方法制成固定的卡片或宣传画,使护理人员易于辨识,方面临床工作。

6、提高护士收集案例意识,对疑难伤口护理的成功案例进行全员分享。

四、组织压疮护理小组开展压疮预防和护理科研和护理论文的撰写。

五、具体安排 第一季度

1、讨论各科室压疮护理工作存在难点、疑点

2、组织压疮护理专题学术讲座 主题:压疮危险评估表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第二季度

1、专科典型、疑难、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或病例讨论

2、进行半年工作小结

3、组织压疮护理专题学术讲座 主题:压疮的分期与压疮的危险困素

第三季度

1、专科典型、疑难、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或病例讨论

2、组织压疮护理专题学术讲座 主题:本院压疮用具的选择与使用

第四季度

1、专科典型、疑难、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或病例讨论

2、小组成员进行全年小组工作总结并制定新一年小组工作计划

3、组织压疮护理专题学术讲座 主题:压疮护理新进展

附:压疮护理小组工作职责

1、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对全院压疮护理的评估、指导、督导工作。

2、制定和完善压疮护理评估表及工作流程。

3、负责为压疮提供专科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在评估和处理压疮问题上的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护理技巧。

4、组织对难免性压疮的确认:科室经申报压疮高危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而仍然发生的少数难免性压疮,压疮管理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24小时内查看病人,确认是否为难免性压疮,提出进一步的防治措施。

5、及时对护理工作中的压疮问题给予评估和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制定护理措施,跟踪评价效果。

6、及时搜集、关注、传达、培训国内外有关压疮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信息。

压疮护理小组 篇3

【关键词】压疮护理小组;外科患者;压疮预防;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30-01

压疮主要是指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在骨隆突出处由于摩擦力或者压力作用造成的局限性损伤,压疮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疼痛和心理痛苦。压疮主要发生在外科患者身上,其本身手术创伤大,翻身不便,更容易出现压疮。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生,对其进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外科压疮预防中的作用,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外科患者共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外科患者共3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其中实验组中男1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45.25±2.37岁;对照组中男1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46.12±2.0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外科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通过护理部建立的压疮护理小组进行监控护理。压疮护理小组成员来自于各个科室中,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对压疮工作感兴趣的人员参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各个渠道对患者的压疮护理进行监控与预防。压疮小组中的责任护士每日需对患者的压疮评估记录单进行认真及时地填写,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而压疮小组中的网络成员则通过护士上报的数据整理发布在网报上,由相关人员审核,并下到患者片区对评分为高危的患者进行重新鉴定,确保准确,并检查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同时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压疮创面的护理。针对难免性压疮患者进行重点监控护理,而针对非难免性压疮患者,则实时对接到患者的护理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1.3观察指标

采用Braden评分的方法对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评分的标准为:感觉、活动方式、营养、潮湿、移动能力、摩擦力、剪切力等6个方面,总分为23分。其中分数在15~18分为低危患者,评分在13~14分为中为中危患者,评分在2~12分为高危性患者,且纳为难免性压疮患者(即由于患者自身条件导致出现的难免会发生的压疮)。将护理人员护理不当出现的压疮定为非难免性压疮。计算的指标有:高危压疮上报例数、难免性压疮发生率、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一系列护理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上报的高危压疮例数多于对照组,而最终难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4.17%,对照组达到30%;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为0,而对照组为20%,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对于创伤性较大的外科患者,压疮发生几率较高。为了减少压疮给患者康复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压疮预防护理是很有必要的。而通过建立压疮护理小组能够有效对外科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监控,在高危压疮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进而有效避免压疮给患者后续带来的影响[2]。

压疮护理小组通过对每个成员职责进行明确,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流程,注重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护士护理责任心。通过压疮护理小组[4]的监控护理,能够及时有效地筛选出压疮高危患者,并通过及时反馈,让专业护理团队有针对性对高危压疮患者实行防范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压疮往更加严重化的程度发展[3]。

本文研究也表明,通过压疮护理小组护理后,发现的高危压疮患者例数更多,而难免性压疮发生率和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压疮护理小组对外科压疮预防起到显著的作用,值得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美君.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2:127-128.

[2]薛佩云,徐蝉.压疮护理小组在肿瘤科压疮预防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02:79-80.

压疮护理小组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发生压疮高龄危重症患者14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74例, 对照组男41例, 女33例, 年龄63~91岁, Ⅰ期压疮35例, Ⅱ期压疮24例, Ⅲ期压疮15例;观察组男40例, 女34例, 年龄62~92岁, Ⅰ期压疮34例, Ⅱ期压疮25例, Ⅲ期压疮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压疮护理方法: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换药、伤口处理等基础护理。观察组组织压疮护理小组进行统一护理。具体方法: (1) 技能培训:首先, 组织一定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压疮护理小组, 然后对所有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压疮高危因素评估、护理干预措施、压疮评估、压疮药物更换技巧及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2]。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患者对于压疮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能够积极地进行压疮发生的干预和护理, 减轻患者痛苦。 (2) 小组会议:压疮护理小组要定期招考小组会议, 在会议过程中, 护理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完善护理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压疮护理规章制度, 通过进行学术讲座、交流会议、查阅书籍等方式, 对可能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病例讨论, 通过讨论制定较为完善、完整的治疗、护理方案, 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相关高危人群的护理。 (3) 实施压疮分层评估管理:a.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症、预后效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 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 评估方法在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法的基础上[3], 结合患者的行动能力及肢体活动范围等进行, 共有8项内容, 总分值越低, 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高, 越需要加强护理。b.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每月填写自制的《患者安全性报表》, 准确上报压疮例数、压疮原因、护理方式、护理效果等, 对于危重患者要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分析, 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c.同时, 在进行压疮护理时, 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会诊, 聘请专业医生和患者原发病科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 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情况进行指导, 确保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另外, 还要联系骨科、营养科专家进行会诊, 查看护理工作中的疏忽, 并对护理方案进行指导、修正, 确保护理效果。 (4)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性、造成压疮的因素等, 使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并积极做好自我防范、自我护理, 减轻护理压力。另外, 护理人员也要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知识[5], 讲座内容主要针对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危害、压疮防范等内容, 讲解内容要尽量浅显易懂, 使患者可以充分理解, 并且能掌握防范压疮的基本知识,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5)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 其本身肢体活动情况可能受到阻碍, 不能进行自主翻身、咳痰, 甚至不能自主进行呼吸、进食, 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和病情排解。定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 防止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造成肌肉压迫, 形成压疮。还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防止静脉炎产生。另外, 还要注意搭配患者的饮食, 使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 为患者增强抵抗力。

观察指标:观察护理治疗2周后,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 (1) 显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80%, 各项指标正常; (2) 有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50%, <80%, 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3) 无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50%。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护理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41例 (55.41%) , 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95%;对照组护理显效33例 (44.59%) , 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2.43%。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讨论

压疮护理小组是医院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特殊的、可能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组织的专门针对压疮预防和治疗而成立的护理小组。其通过规范压疮护理操作流程、制定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开展等多种方式, 对可能存在压疮危险的或者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 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治疗痛苦, 防范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减少患者痛苦。

总之, 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进行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 促进压疮康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 (3) :289-291.

[2]孙祥丽.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320-321.

[3]吴冉, 孙素芬, 刘雪萍, 等.压疮小组对压疮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9) :1004-1006.

[4]周玉兰, 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149-151.

压疮小组科室联络员职责 篇5

1、负责本病区住院病人的压疮预防及处理。

2、落实、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皮肤护理措施,减少压疮发生率。

4、负责本病区压疮发生率的统计工作。

5、监控本病区住院病人的皮肤护理情况,发现压疮及时上报(包括院外带入和在院新发),对发生的压疮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6、负责本病区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关皮肤保护的宣教和指导。

7、对于疑难伤口积极请求会诊。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篇6

【关键词】 压疮;压力性溃疡;预防;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1 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压力因素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为两三种力联合作用而致。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褥疮的最主要原因,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处。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均可造成褥疮。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皮肤在固定的粗糙面上移动时产生的。如床铺皱褶不平或搬动时拖、拉、推患者,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浸渍时发生褥疮。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是有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与体位有密切关系。

1.2 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由于患者的汗液、大小便、引流液、及各种渗出液等,皮肤经常受潮湿刺激,导致皮肤表皮松软,防御能力下降,使皮肤易破损及感染。

1.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患者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抵抗力弱,一旦受压,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出现压疮。

1.4 其他因素 患者神志、感觉、年龄、体质、体温、用药情况、活动、吸烟、自我保护意识、心理等也是引起压疮的因素。

2 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根据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有所不同,仰卧位好发于枕部、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等处,以骶尾部最多见;侧卧位好发于耳廓、肩胛、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处;俯卧位好发于耳廓、面颊、肩峰、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足趾、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等处;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肘部、足跟等处。

3 压疮的预防措施

护士要积极评估患者情况,识别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制订适宜护理计划;在工作中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建立交接班制度[2],严格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3.1 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1.1 勤观察 充分认识压疮的好发部位和高危人群,年老体弱、消瘦、水肿、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等人群是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3],要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密切观察皮肤颜色、质地、温度,正确判断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3.1.2 勤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能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及时记录在翻身卡上,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垫、软枕等,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另外,也可使用交替充气式床垫、水褥、翻身床等。

3.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等不良刺激

3.2.1 勤擦洗 注意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定期为病人温水擦浴,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

3.2.2勤更换 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被褥、衣裤和分泌物浸湿的伤口敷料,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時更换其尿垫,小儿勤换尿布;不可让病人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直接睡在橡皮垫、塑料布上。

3.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做到勤按摩 定期给患者温水擦浴,用50%酒精局部按摩或背部按摩,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可每日进行全范围的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的张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3.4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必要时采用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等,以增强抵抗力。

4 压疮的护理措施

4.1 整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和饮食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以防败血症。

4.2 局部护理:瘀血红润期应以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为原则;根据病情增加翻身次数,防止局部继续受压,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可采用红外线、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炎症浸润期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为原则;对未破损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溃,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渗出液后,消毒局部皮肤,覆盖无菌敷料包扎。浅度溃疡期以继续解除压迫,清洁疮面,促进愈合,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原则;用物理疗法照射后,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坏死溃疡期以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克惠·护理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72

[2]郑庆华·压疮预防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29-2330

[3]陈敏娟,徐燕·压疮预防护理路径在老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0):104-104,107

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压疮,品管圈小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使用分组比对的方法,在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压疮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压疮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为在医院新出现的压疮,77例为家带的压疮,根据患者住院时的病情、年龄和性别分为外科对照组和内科品管圈研究组,其中,研究组5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71.39±2.13)岁,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2.89±3.69)岁,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压疮护理措施,定期给患者翻身。研究组使用内科品管圈小组护理措施,具体步骤有:(1)建立品管圈护理小组。根据自主自愿原则,愿意参加品管圈小组的可以报名,该小组成员为1名年资较高的医师,6名护理人员。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集中学习。(2)确定减小压疮发生率计划。明确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主题确定、计划制定、现状描述、目标确定、对策执行、结果确认等。(3)现状分析。根据住院患者压疮案例,发现压疮形成、不愈的原因主要有:陪护人员与患者均缺少压疮知识,轻视压疮的防治。护理人员防治对策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等。品管圈成员针对这些原因确定具体对策执行方案。(4)对策执行。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患者压疮的发展情况以及翻身的必要性,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后让家属签字。向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压疮健康知识宣讲。护理时,给患者翻身的频率是每2小时一次。对患者可能出现压疮的地方使用按摩油按摩。护士长会参加病房床头交班时病区,查房过程中,重点检查床上用品整洁情况以及患者的皮肤护理情况。

1.3评价标准:根据Braden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6~23分,数值越高,产生压疮的危险性越小,低于12分为压疮高危。使用自评量表调查患者家属、患者分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所有数据收集起来。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卡方对率的比较进行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家属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好转及痊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新发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数个相同、相近或者工作场所互补的工作人员自主自愿组成的小圈团体[1]。该小团体的组成成员根据既定的活动顺序,通过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2]。小组使用品管七大手法攻克工作场所出现的管理问题、文化问题及关于这些方面的课题称为品管圈[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家属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好转及痊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品管圈小组护理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护理体验。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病情均能够得到优质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且研究组患者新发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品管圈小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减小压疮发生率。品管圈小组护理对策按照固定班次、固定时间严格进行[4]。护理小组定期进行会诊,制定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方法,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积极性[5]。由此可见,在压疮防治中使用品管圈小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群英.品管圈小组护理在压疮防治中的应用[C].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2012.

[2]管学妹.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8(7):65-67.

[3]胡亚丹.应用品管圈提高内科老年病人及家属压疮护理依从性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4,34(11):3195-3196.

[4]焦福娟.品管圈活动在高危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9(5):1290-1291.

压疮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篇8

1 压疮管理

1.1 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体系

在护理部领导下, 建立由医院护理专科委员会下压疮管理委员会、压疮小组、病区压疮联络员为主体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对压疮实行三级质量管理。

1.1.1 成立压疮小组

压疮监控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组织结构系统工作。我院压疮小组于2003年成立, 目前压疮小组成员共有10名, 压疮联络员37名。成立初期压疮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外科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包括造口专科护士以及康复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心内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压疮高危科室的护士长以及各病区护理骨干, 由他们担任压疮联络员, 对全院压疮病人进行评估、会诊, 制订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 压疮小组组长目前转由专职造口师担任, 统筹安排压疮小组工作及为病区压疮管理提供更专业、更直接的帮助。

1.1.2 制定压疮小组工作制度、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会诊制度及护理会诊方法

1.1.2.1 建立压疮的管理制度

我院对新入院病人的压疮评估采用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 对评分≥20分的病人需要填写《病人压疮非常危险报告单》, 由病区压疮联络员或护士长审核后上交护理部备案, 并做好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 3 d~7 d复评1次, 若病情变化的病人则需随时进行复评。对评分<20分的病人, 应加强预防管理。对于院内发生的或院外带入的压疮则需要填写《病人压疮报告表》上交护理部并制订压疮处理方案, 压疮小组将在病区提交报告后48 h内组织人员进行会诊或定性会诊。造口专科护士负责全院压疮报表的收集整理, 根据临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每季度在全院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上进行汇报。

1.1.2.2 压疮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

①压疮的高危筛查:在入院评估单上增加了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压疮高危因素采用Waterlow (1998) 的评分表, 包括体形、皮肤、性别、年龄、组织营养状况、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神经感觉以及药物10个方面, 总分45分, 界点为10分, 得分越高, 风险越大[2]。评估值:≥10分为危险, ≥15分为高度危险, ≥20分为非常危险。②压疮高危的上报:根据Waterlow压疮评分表, 同时结合我院压疮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于入院或住院期间评分<20分者, 应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压疮预防方面的健康教育, 并引起护士对这类病人的关注, 而对于≥20分者, 责任护士则需填写《病人压疮非常危险报告单》, 经病区护士长或压疮联络员审核签名后24 h内上交护理部备案同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建立翻身卡, 必要时上气垫床。③压疮护理会诊:包括定性会诊和压疮伤口处理会诊。压疮处理会诊主要由病区压疮联络员或主管护士填写护理会诊单, 邀请专职造口师对压疮防治进行会诊指导及处理。对于院内发生Ⅱ期以上的压疮, 压疮小组接到会诊申请单后48 h内组织成员进行定性会诊, 判断为可避免或不可避免压疮, 要求每次3人参与共同会诊, 科内人员回避原则, 以保证会诊结果的公平、公正。

1.2 压疮管理知识培训

1.2.1 院内人员的培训

包括压疮小组成员和病区护士的培训以及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①压疮小组成员的培训:各病区挑选1名护理骨干与病区护士长作为病区压疮联络员参加院内举办的压疮护理新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班, 由造口专科护士和院外邀请压疮护理专家授课, 内容包括压疮预防和护理、湿性敷料的应用及伤口的评估、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的应用及压疮伤口的处理。培训结束后压疮联络员需通过压疮相关理论操作的考核。此外, 还通过参与临床个案处理、压疮伤口专题护理查房及与院外进行的学术交流等途径学习新的知识。②病区护士的培训:由各病区压疮联络员承担有关Waterlow量表应用、压疮的预防和治疗、Ⅰ期和Ⅱ期压疮的处理等内容的培训, 以点带片将压疮防治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压疮护理实践。③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教育:对病人实施一对一的床边教育与指导, 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订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通过教育使病人和家属重视压疮的预防并主动配合参与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1.2.2 加强与院外的沟通学习

鼓励压疮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院外有关压疮知识的研讨会或培训, 通过自学或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压疮预防与处理的新进展, 每年选派1名或2名成员参加院外的学习交流, 以便开阔视野, 及时更新压疮防治知识。

1.2.3 强化护士临床操作技能

以造口师为主的压疮小组采取“1带2”或“1带4”方式对压疮联络员进行临床压疮伤口操作指导, 护士长协助压疮联络员开展病区压疮质量管理工作, 每月检查1次。压疮小组每季度抽查病区压疮管理质量, 同时对病区压疮联络员处理压疮个案进行评价, 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压疮小组不定期组织压疮联络员进行院内特殊病例的查房讨论, 或安排联络员跟随造口师会诊或参与Ⅲ期或以上压疮病例处理, 提高压疮联络员对压疮的预防及伤口治疗能力。

1.3 压疮管理质量的考评

1.3.1 考核内容

包括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对压疮管理制度熟悉程度, 压疮的上报制度执行情况, 敷料的正确选用, 压疮的分期及防压疮护理知识, 压疮高危病人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否有效, 压疮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

1.3.2 考核方法

压疮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提问护士和查看病人相结合进行检查, 对存在问题填写质量检查反馈表, 要求病区护士长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1周后上交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成员对质量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调研, 并不断修订完善压疮质量管理制度。

1.3.3 院内发生压疮的评估及处理

对已按管理要求备案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仍然发生的压疮, 将视为不可避免压疮, 不影响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但若没按规程操作或缺乏专科护理措施发生压疮者, 扣除科室的季度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外, 该病区及护士长在本年度考评上将不能参与年度评优;对于故意隐瞒不报者, 一旦被发现就加倍处罚。

2 效果评价

通过7年的不断学习、实践和整改, 我院已经建立一个完整的压疮质量管理系统, 并取得了以下成效:①临床护士知识更新, 预防压疮意识增强。所有入院病人的评估均包含压疮风险因素的评估, 护士根据评分结果制定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压疮防治措施规范。临床护士也从过去被动执行压疮的护理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压疮的管理。②压疮的上报率及压疮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护士在填写《压疮非常危险报告表》时从被动变为主动, 对院内发生的压疮或院外带入的压疮的上报率较之前提高40%, 随着护士对压疮预防处理能力的提高, 我院的压疮治愈率也在不断上升。

3 体会

3.1 建立科学的压疮防治管理制度及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 是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2,3,4,5]。压疮三级监控管理建立, 使压疮的管理形成制度化, 并强化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 提高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能力, 使每一级监控人员对压疮病人及压疮高危病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了护士共同参与压疮管理的意识。

3.2 资源共享, 有利于合作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压疮联络员每月统计病区压疮病人、压疮高危病人人数及分析病区发生压疮的原因, 汇总上报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每季度对全院压疮管理进行调研, 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意见并汇报护理部, 同时在全院护士长质量管理会议上汇报。压疮小组通过组织压疮联络员进行临床病例查房及压疮联络员分享各自处理个案经验的研讨会, 以及病区遇到疑难病人及时请压疮小组会诊,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专科护理资源在全院得到共享, 从而降低院内压疮发生率, 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更好地为压疮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泠.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 :62-63.

[2]宋锦平, 成翼娟, 向代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5) :33-34.

[3]苏若琼.护理部对压疮护理过程的监控与管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9C) :2515-2516.

[4]张萍, 陈海燕.压疮监控网络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8B) :2126-2127.

压疮的护理体会 篇9

压疮 (pressure sores) 又称为压力性溃疡, 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并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

1压疮的认识

1.1 引起压疮的因素

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 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是压力, 研究证明, 皮肤毛细血管最大承受压力为16~33mm Hg, 最长承受时间2h。超过此压力、时间会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2位因素, 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险。

1.2 压疮的分期

Ⅰ期 (淤血红润期) :局部组织持续性发红或发展为红斑;Ⅱ期 (炎性浸润期) :真皮受损, 出现水疱、糜烂、浅表溃疡;Ⅲ期 (浅表性溃疡期) :受损组织深达真皮层以下, 累及皮下脂肪层;Ⅳ期 (坏死溃疡期) :皮肤缺损, 广泛性损伤, 伴有组织坏死或肌肉、肌腱、关节囊及骨损伤[1]。

1.3 压疮的易感人群

压疮易发生在一骨质凸出的部位, 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 因此常见于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使用镇静剂、支架或石膏托患者也是压疮的易感人群。

2压疮的护理

2.1 个性化护理

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勤交班。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经常更换体位, 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以减轻压迫, 应鼓励和协助长期卧床患者常翻身, 每2~3小时翻身1次, 最长时间不超过4h。有些患者禁止翻身, 否则有生命危险:如神经外科颅内压高的患者, 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稳定;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改变体位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患者搬动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患者侧卧可加剧血压波动;心脏病患者翻身可发生心律不齐等[2]。因此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

2.2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可预防压疮。创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导致机体内物质的高度消耗。营养不足可延迟创面愈合, 降低免疫力等。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或输新鲜血, 以改善全身营养, 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一旦发生, 也可促进愈合。因此,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如维生素C、维生素A) 、高纤维及易消化饮食。

2.3 避免潮湿

引起潮湿的原因为大小便失禁、过度出汗或渗出性伤口恶化。潮湿可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 使得上皮组织更易受到损伤, 而引起压疮。因此应保持患者床铺干燥、清洁、无皱褶、无皮屑;对有脱屑者, 全身温水擦浴后涂沫润滑剂。

2.4 皮肤护理

注意皮肤护理, 保持每天2次用温水擦背、局部按摩, 从而保证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用滑石粉保持皮肤干燥, 对于Ⅱ、Ⅲ期压疮患者可在清创缝合术后使用熟鸡蛋皮内膜 (中称凤凰蜕) 外敷治疗压疮, 因其内膜表面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 可使创面的营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利于上皮生长, 促进创面愈合[3];它不但能保护创面、预防和控制感染, 还具有明显的收敛作用, 能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2.5 术中压疮护理

术中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摆置体位形成对身体局部的压力, 并且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另一因素就是手术本身的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皮肤抵抗力下降, 疼痛引起潮气量减少, 而手术又使组织器官耗氧增加, 使皮肤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负重点和骨突部位的皮肤较非手术期更易形成压疮。其特异性和普遍性, 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关注。张艳芳等[4]认为, 当手术超过1h,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 可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 以减轻局部受压, 增加患者舒适感,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6 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 83%的临床压疮是发生在疾病的早期。在护理实践中也发现, 急性损伤患者早期易发生压疮, 且与患者应激应对状态有关。当患者处于情绪紧张状态时, 肾上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生成。已证明, 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 胶原蛋白的合成被抑制, 而这又使组织更易于受分解。给患者做好细致的心理护理, 同时给患者讲解如何减少剪切力和发生压疮各种危险因素, 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有统计认为, 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 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 要正确引导患者减少发生压疮的因素, 积极配合, 耐心教育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 普及压疮预防知识, 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 可减少压疮复发。

参考文献

[1]何永群, 杜爱华, 丘淑丽.褥疮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04, 11 (5) :12-14.

[2]赵燕.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 (8) :717.

[3]郑金凤, 吴晶艳.鸡蛋壳内膜治疗三期褥疮的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学, 2007, 6 (1) :88.

压疮预防及护理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312例, 男163例, 女149例;年龄18~86岁, 平均 (45.78±12.54) 岁;体重46~85 kg, 平均 (64.34±11.51) kg;住院时间7~35 d, 平均 (11.32±3.26) d;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2例, 大专45例, 高中108例, 初中112例, 小学25例。2014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335例, 男180例, 女155例;年龄20~84岁, 平均 (45.35±12.43) 岁;体重45~87 kg, 平均 (64.22±11.63) kg;住院时间7~33 d, 平均 (11.48±3.15) d;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5例, 大专52例, 高中114例、初中116例, 小学28例。对2013年和2014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住院时间、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1) 2013年1-12月对本科室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Ⅰ期压疮者定期翻身, 避免局部过度受压, 采用湿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处理。Ⅱ期压疮者小水疱未破时减少摩擦, 防止破裂。大水疱采用注射器抽出液体, 局部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包扎。Ⅲ期压疮清洁创面, 促进愈合。Ⅳ期压疮去除坏死组织,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 自2014年1月起对本科住院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时采用Braden量表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感觉:完全受限计1分, 非常受限计2分, 轻度受限计3分, 未受限计4分。潮湿:持续潮湿计1分, 十分潮湿计2分, 偶尔潮湿计3分, 很少潮湿计4分。活动:卧床不起计1分, 可以坐椅子计2分, 偶尔步行计3分, 经常步行计4分。移动: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 严重受限计2分, 轻微受限计3分, 无受限计4分。营养:非常差计1分, 可能不足计2分, 适当计3分, 良好计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有问题计1分, 有潜在问题计2分, 无明显问题计3分。总分>18分者为极低危, 16~18分为低危, 14~15分为中危, 12~13分为高危, <12分为极高危。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严格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讲解发生压疮的风险、防护知识, 使其正确认识压疮的危害性, 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早活动、勤翻身、勤擦洗, 减少局部受压和摩擦,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高危患者每2 h翻身、抬臀1次, 避免粗暴拖拽动作, 如实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受压部位皮肤有无异常。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将Braden评分<16分的中危以上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定时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干燥, 床单是否清洁、干燥、平整, 有无受压部位红肿、水疱等异常情况。对大小便失禁、呕吐者及时擦洗干净, 避免使用破损的便盆。出汗量大者每日擦洗身体, 涂抹爽身粉, 受压的骨突部位涂抹凡士林。高危患者建议使用电动充气式气垫床, 以降低皮肤与床垫之间的剪切力, 并起到全身按摩作用。骨突处垫软枕, 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的卧位。 (4) 加强饮食指导, 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抵抗力。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患者遵医嘱给予血浆、全血、复方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 以促进蛋白质和胶原合成, 增强组织修复能力。 (5) 告知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压疮形成后的临床表现, 指导其注意自我观察,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加强观察和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压疮者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对Ⅰ期压疮患者受压局部皮肤采用0.5%碘伏溶液涂擦, 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按摩局部皮肤, 以防加重组织缺血。采用湿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Ⅱ期压疮患者小水疱采用爽身粉涂抹后敷料包扎;大水疱抽液后无菌敷料包扎。对Ⅲ期压疮清洁创面, 促进愈合。皮肤破溃、但未感染创面采用0.5%碘伏溶液涂擦, 保持创面清洁。浅度溃疡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外涂烧伤湿润膏, 加强换药, 每次换药时对创面进行评估。对Ⅳ期压疮每日进行清创换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一般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无菌生理盐水依次清洗创面, 维生素C粉剂撒于创面, 采用频谱治疗仪照射创面, 避免使用烤灯, 以防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需氧量增加, 加重组织缺血症状。合并糖尿病患者创面采用2%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清洗, 同时注意控制血糖[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压疮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 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后1年内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2013年对比, *表示P<0.05。

注:与2013年对比, *表示P<0.05。

护理满意率: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 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后1年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临床对于压疮的处理以预防为主, 积极评估患者的情况是预防压疮的第一步。因此本研究中实施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刚入院时立即对其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压疮的严重危害, 并掌握正确的预防知识, 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骶尾部是最常见的压疮发生部位, 该部位无肌肉附着, 缺乏脂肪保护, 取平卧位时该部位易长时间受压, 坐起时易受摩擦力、剪切力作用, 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通过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抬臀减压, 防止压疮的发生和进展。患者自身条件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免疫功能, 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压疮。大小便失禁、出汗后潮湿的皮肤发生软化、抵抗力降低, 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削弱而引起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通过帮助患者擦洗身体、涂抹爽身粉、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从而降低压疮风险。严重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 过度瘦弱患者皮下脂肪、肌肉组织缺乏, 也易引起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改善营养不良状态,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压疮。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防止因血糖过高引起继发性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时注意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压疮, 并及时根据压疮分级给予相应的处理, 将压疮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住院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风险, 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孙玉红, 郭建玉, 王瑞华.骨科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2) :352-353.

上一篇:财务报告真实下一篇:班级小组的建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