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2024-04-18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通用12篇)

篇1: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内容,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科学课上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也经常听到,一节实验课,材料准备好了,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课前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可以使小学科学实验课上学生的科学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使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课程的整合功能。学生面对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时,可以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通过亲自操作有结构材料,获得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的概念。如看到电池、小灯泡、导线,学生一定能想到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再如学生看到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金属块、塑料块和装有水的水槽,就能想到试试这些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因为这些材料间的丰富对比性,将揭示一个规律:同样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下沉,轻的容易上浮;又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学生要做利用挤压空气的方法使水的液面上升的实验,此时我们就要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好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两根长一些的塑料吸管、盛有半瓶水的瓶子、堵口用的橡皮泥、以免水洒在桌子上面用的水槽、抹布等材料,有了实验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讨论设计怎样使水面上升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方法,之后就可以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了。而面对无结构或结构松散的材料,孩子们往往陷入迷茫之中,活动就会五花八门,课堂就会很难控制,更不用说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了。因此,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能促进学生实验目标的达成。

二、充分发挥实验材料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合作实验能两人一组的,就不四人一组

科学研究通常都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性质,现在科学课上的探究一般都以4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几年的科学课教学,我发现课本中的大多实验都可以由两个人合作完成。同时,我们各学校都按省里仪器配备要求配备了各种仪器。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小组讨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之后,仪器数量能做到两人为一组的就不四人为一组。因为有了实验材料,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自主地行动起来,更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的作用,培养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发现、启智,达到学生积极自主、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能力。

2、充分利用周边材料选择、改进实验材料

教材中一些实验材料是一种提示或引导,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实验材料,不能一味地照搬,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改进实验材料。比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滑动与滚动》一课中的体验滚珠轴承的作用。教科书用图示加文字的方法提示我们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和如何操作来体验滚珠轴承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都很明了,但是需要我们去找合适的大瓶盖和小瓶盖、还要准备一些玻璃球、胶带纸、铅笔、橡皮泥等,比较繁琐。但是根据体验滚珠轴承的作用的目标,我发现数学学具中的塑料小球及其小盒、生活中的八宝粥桶的塑料盖都可以加以利用,完成这个任务,同时免去了我们繁琐材料的准备和一些操作步骤,能简便快捷的让学生到体验轴承的作用;再有八宝粥桶掀下来的金属盖,教师可以事先在上面融化一些蜡油,让学生实验体验热传导的现象;利用烧瓶的圆球形、以及苹果醋这种细长的高玻璃瓶灌上水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利用塑料矿泉水瓶、口服液小瓶来做浮沉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实验体验,引领学生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充分利用周边材料选择、改进实验材料,达成简捷特色实验教学。

三、鼓励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体验、感受学习全过程

科学课上会用到很多实验材料,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实验材料是一种很好的举措。在很多实验中,都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实验材料,在上课时展示,我们会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会很多。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有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学生思维也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很容易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适时呈现实验仪器和材料 小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科学课上每一课都安排了两个或三个教学活动或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起到积极地正面作用,减少负面影响呢?很显然,我们要针对各教学环节的意图适时呈现教学仪器和实验材料以减少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集中学生注意力。如《磁铁有磁性》一课虽然表面上是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此贴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两个活动不仅用到的实验材料都很多,而且每个活动中都不是单纯的一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中,首先是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孰料较多的材料的检测,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吸铁,而且只能吸铁的性质,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去辨别一些物体,分辨出哪些使用铁材料制成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制成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可以说这是两个小活动,第二个小活动是在第一个小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个环节我们要分两次呈现实验材料,使学生在认真实验检测获得结论之后,再让学生利用获得的知识专心辨别加以运用。第二个活动也是如此安排探究和运用两个分项活动,因此也需要分内容适时呈现实验材料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效探究。

实验材料准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实验准备充分,了然于胸,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报 告 书

二〇一二年九月

邹平县码头镇归苏小学

近年来,在县、镇两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科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2011年成功创建为滨州市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优秀单位。

我校实验室按完全小学标准建设,现有科学实验室 1间,面积 75平方米,实验桌24套,每桌2人,实验室通风良好,供电到实验桌台,布线安全,配有多媒体投影设备1(台)套;建有准备室、仪器室各1处,准备室25平方米,存放部分常用器材和提供实验准备;仪器室60平方米。仪器设备品种配齐率达 100%,完好率达 99%,均为合格产品。

我校三至六年级共有11个教学班,科学教师9人,2人专职,7人兼职,实验人员为兼职。仪器设备分类登记,帐物相符,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仪器规范分类、存放,药品和仪器、标本、模型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存放与保管,实验室、仪器室保持整洁通风。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做到了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腐、防尘、防震)。

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实验教学。学校统一调配实验课程表,确保能够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和教学。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单等实验表单,均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和管理。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联系通畅,能够及时交流实验教学的情况。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5%。每学期,校长、教导主任都要对科学实验课进行推门听课或检查,每学期向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开展情况。学期末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抽测,从学过的实验操作中随机抽取3个,从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个实验小组进行测试考查,根据评价指标量化考核,和教师的考核挂钩,占学科考核的2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实验室开放情况

加大管理力度,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根本。为了更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我校在抓仪器使用、实验室开放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实验室对科学教师全天开放,提倡科学教师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预实验,每位科学教师对仪器室的仪器配备都非常了。学校每周二、五的下午第三节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可以借助学校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也可以借助实验室的设备来完成。让实验室确实成交是学生学校十分重视每学期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要求任课教师制 订实验教学计划,按计划上好每节实验课。要求演示实验达 98%,分组实验达95%以上。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评估情况

我校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根据的是《滨州市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时,依据的也是这个标准和规范,旨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的每个实验实验教师都给予评价,学生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共同构建起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体系。

建议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每年都有人事变化,科学教师的队伍并不稳定,未参加正规实验教学培训的人较多,实验操作还不规范,应加强培训人员的范围。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组织培训和提高培训,加强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活动范围小,涉及的项目不多,且深度也不够。3.配备的器材不全,有的适用性不强,应加强仪器的更新和标准化配备。3.多媒体实验教学不够理想。

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领导,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巩固实验室建设成果,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科学评价大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邹平县码头镇归苏小学

篇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

一、依据教学内容, 认真组织实验器材

为了学生能实验, 并且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内容, 根据实验, 选好合适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配备的类型较多, 实验使用哪类器材, 需要教师认真挑选。如《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这一课是关于滑轮认识和探究。在实验室里有散装的滑轮装置, 也有成盒的简单机械实验盒。如果为了方便, 简单地给每个实验小组分发一个简单机械实验盒, 就会影响学生实验, 因为盒里有齿轮、斜面、连杆等与这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器材, 这些器材会给学生进行滑轮实验造成障碍, 他们会认为这些材料都是这次实验需要的, 更影响实验的是小学生好奇、好动, 对这些器材都想摆弄摆弄。在实验教学前, 教师根据实验需要了解学校教学仪器配备情况, 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磁铁玩具》这一课的实验教学中,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把实验通知单交给仪器管理员就算实验器材准备好了, 是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的, 仪器管理员只能配备各种类型的磁铁, 像铁钉、铝片、铜丝、木块等实验器材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或组织学生准备。依据教学内容, 实验要求认真准备合适的实验器材, 是实验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紧抓教学目标, 精心准备实验材料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核心, 观察、实验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实验、组织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在《沉浮的秘密》这一课中, “与水同体积的物体, 比水轻的在水中上浮, 比水重的下水中下沉”这是这节课中学生要通过实验认识的目标之一, 而使不同形状的固体与水比较体积, 是实验中的难点。有的教师设计了规则图形 (长方体或正方体) 的固体与同样的水容器来装水进行实验比较。而本人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 如图:

方法是让固体浸没水中, 使之排出同体积的水, 再进行比较。上述这两种方法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方法。而这样的器材在仪器室是没有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设计和制作, 去准备。

三、优化教学效果, 合理改进实验教具

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教学仪器有其优点和长处, 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 我们现在用的三星球仪, 它在演示地球、月亮运动规律时是一件很好的仪器, 而在演示地球上的四季形成时就有些欠缺, 它不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太阳对地球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变化和太阳对地球直射、斜射的变化状态。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保持倾斜的方向不变, 形成太阳对地球直射与斜而形成地球上的四季”这一实验效果, 我对三星球仪进行了改进, 制作了一个“四季形成仪”, 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地球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材中有不少实验的设计理念不错, 但还有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 像《怎样让衣服上的汗水干得快》这一课是关于水蒸发快慢的问题, 涉及这个问题有三个对比实验。课文中设计的实验有的在室内进行, 有的在室外进行, 有的需要几天观察记录时间。针对这些情况, 我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了一个“水蒸发实验架”, 它为实验提供了有风与无风、温度不同、水面大小不同这三种不同实验环境, 使三个对比实验都能在实验室完成, 而且最多只要一节课时间, 实验效果显而易见。

实验材料的准备, 事关实验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实验成功与否, 是提高实验效果的基础, 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以科学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实验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小学科学课中, 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 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实验器材准备充分、合理、适当, 将提高实验有效性, 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效果。实验材料的准备、设计、改进是实验教学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篇4: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

一、整理筛选,充分利用原有的材料

科学器材室里有好多材料,但这些材料好多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了。因为其中有好多器材已不适用了,如叶轮等。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实验材料在科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如放大镜、酒精灯、烧杯、水槽、天平、温度计等。通过整理,在科学课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像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各种烧杯进行关于溶解方面的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学生学会了溶解的操作方法,还弄清了有关溶解方面的知识,例如加快溶解的方法,还有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知识,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不仅如此,学生还利用酒精灯和蒸发皿把盐从浓盐水中分离出来。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操作,成功地进行了实验,对于一群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别提有多高兴了。

二、日积月累,做变废为宝的有心人

有些科学材料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所以笔者在每当开学领到新教材后,先通读一遍教材,列出本学期所需哪些实验器材,然后回顾仪器室里有哪些器材本学期可以利用的,还缺哪些器材要准备收集的。由于事前有所准备,因此,到临上课时从没有因为缺少实验观察材料而显得手忙脚乱,影响了教学。例如六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形状与结构”单元,其中有学习材料力学和形状力学的知识,所需的材料在仪器室和工具箱里都没有的,必须老师设法解决。因此,笔者在教该单元之前就做起了有心人,先后收集了小垫片,层数不一的各种瓦楞纸,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各种塑料瓶。一次街上看到几只食品包装袋,想到四年级马上要学习“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我就捡了起来,有人还以为我是拾垃圾的,我也不管不顾。

三、加强自制,弥补专用材料的不足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科学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课时数,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課外的科学活动。同时,科学教师也是一个学习伙伴,他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出问题。科学教师若能真正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出问题,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提高到极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一起探究。例如:在教“轮轴的秘密”一课时,这一课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简单,学生有两大困惑。一是轮轴的定义和实验提示图不一致,把重叠在一起的大小两个轮作为轮轴,大轮作轮,小轮作轴。因此,学生就混淆不清了。究竟什么才是轮轴呢?二是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轮轴在工作中用力点和阻力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书本上的实验提示图是大小两个轮轴重合在一起,学生照着书本上的提示图操作时,容易误解为用力点和阻力点在同一平面上,中间没有距离。

为了解除学生的困惑,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对轮轴的装置进行了改装,只使用一根小铁棒作为轴,把轴和一个轮固定起来,使它们真的像书本上说的那样“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这样一来,不仅使轮轴的定义和实验一致了,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在轴的一端作为阻力点,轮的一端作为用力点。通过操作,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利用轮轴可以省力的这个道理。在紧接着学习“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这个内容时,只要指导学生换下小轮,装上大轮,再次操作就很容易地得到具体数据,经过分析比较,比较轻松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笔者在改装轮轴装置时所选取的轴是直径8毫米的钢材,小轮的直径是80毫米。每次实验结果轴与小轮(阻力与作用力)的比是6∶1;换上大轮,轴与大轮(阻力与作用力)的比是12∶1。通过这样的改装,教者省力,学者轻松,且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

兴趣。

四、发动群体,协助参与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的取得,除了上述三个来源外,还可以发动学生群体去搜集。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践中去,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四年级教“岩石”前,我请学生每人搜集一些岩石,做成岩石标本,再带到学校里来进行交流、比较。五年级做生态瓶,也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制作成生态瓶。如此等等。只要是学生应该做的,我都尽量让学生进行亲身活动,绝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搜集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就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没有实验材料是万万不行的。正如古人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虽未统计过三到六年级四个年级八册科学教材中需要多少种实验材料,但我想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科学知识,会学科学知识,我们必须准备好每一个科学实验材料。我们科学教师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去努力,尽力做到每个实验都有实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科学课。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初步形成。

篇5: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谨代表茶陵县湖口中心小学欢迎各位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近年来在县、乡两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校实验教学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开设教学班13个(其中四年级4个,五年级5个,六年级4个),本学期在校生738人,教职工38人,特岗教师7人,学校五室一部健全(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少队部),完成了远程教育、互联网相互整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二、实验教学达标情况(1)实验用房

我校实验室按中小学标准建设,现有科学实验室 1间,面积 52平方米,实验桌9套,每桌6人,实验室采光良好,供电到室,布线安全;建有仪器保管室1间,面积 25平方米,墙壁清洁完整,门窗牢固。

(2)仪器配备情况

我校仪器装备品种配齐率达 100%以上,其中,科学仪器共187种、878件,各种仪器设备完好率达 95%,均为合格产品。

(3)实验教师配备

我校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担任兼职实验人员,做到全部仪器设备分类登记,帐物相符。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规范分类、存放,药品和仪器、标本、模型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存放与保管,实验室、仪器室长期保持干净整洁。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做到六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腐、防尘、防震),领导小组成员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实验室管理

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管理员,管理人员做到全部仪器设备分类登记,实物流水账、管理明细账记录规范,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并负责实验教学各种资料归档工作。做到重大件仪器入下层,轻小物件放上层,小件在前,大件在后,摆放整齐,使用方便。帐、卡、物 三者完全相符。每周定时作好清洁工作,加强防火,防尘,防潮,防晒,防锈,防虫管理,从而保证了仪器的完好率。建立健全学校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各项管理职责。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管理原则》、《教学仪器使用借还制度》、《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手则》等,营造了科学、严谨的氛围。

(5)实验教学: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实验教学: 教师有教学计划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等实验表单,均能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和管理。演示实验开出率95%,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8%。

三、主要做法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硬件、软件同时抓,配、管、用一 体化”的管理,在器材配置,教师培训,管理应用等方面建立常抓不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服务功能、教学功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 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求科学的精神。

① 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培训,我校的实验教学任务由2名教师共同承担完成。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科学教师。2012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了地区中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合格证后,在学校进行二级培训,重点培训内容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实验技能规范操作等,并进行定期考核,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学习、服务质量,领导小组每学年均要进行一次测评,并将检查、测验结果列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中,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培训考核,使实验教师能操作规范、科学、熟练使用本学科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试验现场对实验教师进行指导,这些措施和做法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②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益

加大管理力度,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根本。为了更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我校在抓仪器使用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学校十分重视每学期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要求任课教师制 订实验教学计划,按计划上好每节实验课。要求演示实验达 98%,分组实验达95%以上。为确保实验课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每学期,校长、教导主任都要对科学实验课进行不定期听课或检查,每学期向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学期末对实验教师进行岗位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③扎实上好试验课

组织科学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要求学期初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各年级科学教师都能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班级。每次实验要记载执行情况,实验课前做到精心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验引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各个实验环节,实验后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小结。

④完善各类实验档案

每次实验都要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实验统计表、实验登记表、实验通知单、仪器领用单、损坏仪器报废单各种表册,及时反馈实验效果。并将记录情况归入档案资料予以长期保存。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有少部分教师未参加正规实验教学培训,实验操作还不规范。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活动范围小,涉及的项目不多,且深度也不够。

3、多媒体实验教学不够理想。

以上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领导,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巩固实验室建设成果,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大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篇6:浅谈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

三河市李旗庄小学 董艳兰

在小学阶段,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了解探究方法,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准备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科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内部驱动力。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因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探索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它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以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为例,他们刚一接触科学课就都很喜欢科学这门课程,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喜欢做实验,非常期待每一个实验。我发现,只要一开始做演示实验,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马上就都被调动起来了,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紧盯着实验装置,观察着即将要发生的.实验现象,生怕漏过了任何一个细节,在这个时候,哪里还用老师去强调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已经做到了。这样的课堂,还怕不高效吗?

二、实验教学,让学生人人参与

科学课应把课堂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在科学教学中实行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使学生都有所成就达到课堂高效。

在执教《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铁架台、滑轮2个、线绳、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实验方案。人人动脑,个个动手。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这样在下面的实验操作中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快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亲身经历实验,体验快乐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搭建、设置、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究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材料的呈现,活动的开展等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驱动力,让他们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艰辛、曲折、快乐,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在《沉与浮》一课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困惑不解,无从下手,于是,大胆尝试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如巨大的邮轮为什么不会沉到海底,人为什么能躺在死海中看书等现象来思考解决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前我又提供了橡皮泥、大的木板、食盐、瓶子等器材,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协作,比比哪个小组发现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多,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兴趣盎然,齐心协力,动脑动手,亲身体验,经过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终于探索出了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三种方法。1.借助其它物体;2.改变物体原有的形状;3.在水中放盐。又如在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空气的基本性质,把这些原有的认知作为新内容探索过程中的思维依据,去认识和把握新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要领,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过程,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实验法方法来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小组活动中我启发学生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多出新点子,多出新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通过交流各组都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如: 把兵乓球捏瘪后放到热水中;用玻璃瓶塞上一个带胶塞的玻璃管,然后在玻璃管中滴入少量红墨水;把气球的吹口套在瓶子上密封好,放在热水冷水中,观察现象等等。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他的独立探索,我采用了讨论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活动中去体验他们的意见,去修正自己的想法,提高讨论与实验的效果,鼓励他们在自我矫正过程中,悟方法,学方法,进而得到成功。这样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锻炼了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习科学更加自信,从而也享受到了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篇7:浅谈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实验教学

长清区实验小学

齐秉美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探究课很多,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单纯地采用语文、数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讲解来学习科学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的思维活动,使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我认为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小学科学探究课的关键。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予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然后我出示第一个水槽把一团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到槽底。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团橡皮泥浮在水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这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则浮在水面上。

二、合理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而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底,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做皮筋、鼓、吉它发声实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问:“研究

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的各种乐器,他们也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课后,不拘泥于教科书介绍的自制乐器的方法,动员学生多找一些材料自制乐器。如:拿同样大小的玻璃瓶(汽水瓶、啤酒瓶),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

三、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中单靠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到头来还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例如:在《神奇的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这种现象不必告诉学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再如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也是可以这样做。分组做实验,并按教科书后面的记录形式把实验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从而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少。又如探究第九册《让灯亮起来》活动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获得了知识:1.电是可以流动的;2.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3.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有电源(电池)、导线、用电器(灯泡)几部分组成。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备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灯泡发出光亮。学生明白了电流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样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四、尊重实验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万一遇到失败,这是学生可能比任何时候更感兴趣,更专注地看着老师。老师应沉着、冷静,充分利用机会,向学生示范实验失败应当怎么办,因为这也是难得的教学契机。切不可碍于面子,草率收场,更不可文过饰非,糊弄学生。老

师首先要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起事实求实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客观原因,并坦诚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如:在《气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我在堂上演示一个“喷泉”的实验,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来。课前我曾做了一次,喷出的水柱有几十厘米高,实验很成功的。可在教学过程中,玻璃管却喷不出水来,玻璃管内连水柱上升都看不到。面对失败,我并没有慌乱。而是坦诚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按理浇热水在烧瓶上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占据瓶内的空间会把冷水压上玻璃管。我回想整个过程和课前做的一样,于是仔细检查仪器,才发现那个胶塞有一个小孔,由于瓶口没密封而漏气,就没法把冷水压上玻璃管。我如实向学生说明这是由于自己的粗心,那胶塞时没检查胶塞不慎造成的后果,教育学生要吸取教训,并当场换了胶塞重新演示了该实验,喷出的水柱比课前做的还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科学实验必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道理。

演示实验应这样,学生实验更应如此。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分歧现象,有的老师或许会说“你们小组肯定没有做好实验”。这种带有责怪语气的口吻,会扼杀了学生的发现,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只要通过事实化解矛盾,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总之,老师们要尽心上好科学探究活动课,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实验教学

长清区实验小学

篇8:略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运用策略

一、发挥材料的引导性和暗示性作用,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预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 有的需要感知建构经验、有的需要再现新经验、有的需要延展已有经验, 满足他们对于探究的不同需要, 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成功。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不断提供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步步深入、层层激起的材料, 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三组不同结构的材料, 第一组材料: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等, 学生发现这些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 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是否有关系;第二组材料为五个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相同大小的物体, 重的易沉, 轻的易浮;第三组材料为五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材料, 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轻重相同的物体, 大的易浮, 小的易沉。这三组不同结构层次的材料, 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启发性, 学生在探究中不断产生疑惑, 不断发现, 又不断否定自己,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 激起学生揭示科学概念的兴趣。

二、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和结构性,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既要符合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又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结构性, 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直接获取感性知识。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认识、建立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材料的结构性能让探究活动层层相扣, 使活动更为有序。教师要发掘材料的特性, 寻求最简洁、最明了的材料来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现象, 以求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观察溶解过程, 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到玻璃管 (吸管) 内液面的变化, 我们可以往烧瓶内的清水中加几滴红墨水。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时, 一位老师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特意跑到小商品市场买来小巧的气球, 代替学校实验室里的大气球, 结果, 把小气球套在锥形瓶口, 热水倒下去, 小气球马上鼓了起来;放入凉水中, 小气球瘪了;再放入冰水中, 小气球向内缩进了锥形瓶内, 三种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深深吸引了学生。像这样典型、有结构的材料, 学生会被材料本身的特性吸引, 专注于研究材料的结果, 避免同主题无关的活动出现, 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探究目标。

三、注重材料的开发和创新, 有效落实探究目标

《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资源进行学习, 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材料的选择如果从学生周围的环境入手, 更易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如上《蜗牛》《蚯蚓》等这样的课时, 教师可提前一周请学生准备好这些小动物, 在寻找这些小动物的过程中, 学生对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增长了不少相关的课外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提倡低成本高回报。所谓低成本, 即来自于生活, 简便易得, 有些实验材料可以一材多用, 如普通的双黄连小药瓶, 既可以用来做沉浮实验, 又可以插上一根吸管做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一些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材料缺乏, 有时也可以用别的材料代替。教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时,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 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用铁丝代替铁钉, 在铁丝下端盘好几圈, 增大反应面积, 学生容易发现溶液颜色变浅。

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生活材料, 有助于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 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广泛的, 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篇9: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

一、观察纸纤维:调换顺序,内外同步,自然推进

《纸》单元第一课“观察纸的纤维”这一环节前面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撕开的纸边和揉过的纸。学生参与第一个活动,观察到纸的内部纤维。参与第二个活动观察纸的表面纤维,从而得出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这样的活动设计,一方面,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两个任务:撕纸、揉纸,两个任务相对比较独立;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在第一个活动中实现的,观察到了相当明显的纸纤维。学生对第二个项目“揉纸”缺乏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对教材安排的这两个活动调换了顺序,先让学生揉纸、观察纸的相同点。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发现:揉捏后的纸都有褶皱;会留下许多不规则的纹理;揉捏后的纸比原来小了点;仔细看发现纸上有很小的毛(纤维);纸反复揉捏都破了,破得地方有毛(纤维)——学生谈到破的地方有毛(纤维),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出原先第一个活动的目的:观察纸的内部纤维。

先揉纸,一方面,打破了原先两个活动设计的意图,先观察纸的内部纤维,后观察外部纤维的固定方案。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内、外纤维的观察处于一个随机状态。学生先发现了什么就先探究什么,让教师随着学生的意愿走。另一方面揉纸“揉成破纸”本身就含有与撕纸相同性质的意义“观察内部纤维”。这样两个活动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已经简化为一个活动了。这样,有利于节约活动组织、调控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较持久、耐心的观察。

二、造一张纸:替换材料,不沾不留,成功造纸

这一课把造纸的步骤和材料在教材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课前我按照书上的方法进行了尝试。“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盖上毛巾挤压吸水。”结果挤压吸水后这些纸浆大多数沾在毛巾上了,而棉布上只留下少许纸浆,并且要把毛巾上的纸浆撤下来也比较困难。于是我找来了一块较大的棉布,放在毛巾上,倒完稀纸浆,摆放均匀后,把棉布和毛巾的一半掀起,对折,挤压。等吸水完毕后,再小心掀起,纸就留在原来一半的棉布上了。再轻轻一掀,一张较完整的纸就造出来了。看来在毛巾吸水前再放上一层棉布,效果较好。

篇10: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浅谈 热

★★★【字体:小 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浅谈

作者:张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8 更新时间:2008-12-5 8:58:24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本人在几年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实验教学的心得,主要从实验的材料选择,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效果提升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质宜。我在教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找不到菜豆。在教学前,我请教了别的同行,希望能够得到好的建议。在同行的建议下,我选择了黄豆,花生,绿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这几种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菜豆学生则很陌生,而且我们这里也不易收集。

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还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单子叶和双子叶的种子——花生和玉米就很典型。而《各种各样的茎》中我就选择了冬青树苗,牵牛花,葡萄苗,趴根草这四种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二、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高学生兴趣。案例和分析:《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板栗,玉米,芋头,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案例和分析:《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香,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里真复杂。

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案例和分析:

《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美丽的彩虹》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三、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

“疑问”的作用。在教《小电珠》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不倒翁》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探索,我向学生出示一个不倒翁玩具和另一个玩具,其他同学扳自己桌上的东西和不倒翁,学生左扳右扳,不倒翁也不倒,而其他东西却倒,此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对于这一现象既有兴趣而又惊奇,纷纷提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其他玩具等东西会倒,只有不倒翁怎样扳也扳不倒?不倒翁究竟里面有什么秘密才不倒?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更油然而生。

“想象”的作用。我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带领学生认识叶子的各种形态,我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某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去鉴别树叶的形态象什么而定义的,特别是卵形叶,当讲到象什么物体时,有的学生说像鱼的身体,有的说像鸭子的身体,为后面制作叶形标本,发展学生的想象里奠定基础,使他们根据叶形的各种不同形状制成一条象鱼的标本或者是乌龟等的叶形标本。

“假设”的作用。很多实验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从对实验结论的假设开始的。《溶解》单元里面,学生通过实验知道食盐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教师不需讲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将油,糖,面粉,粉笔末,沙子,石头等物体投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可以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在水中溶解,象油,粉笔末,砂等物体都不能在水中溶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的秘密》一课中,对于影响摆的快慢因素,我就是先让学生假设,再根据他们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完成验证过程的。

四、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实物投影的放大作用。实物投影仪是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很好的的工具。我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要现场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相对那种教师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电脑动画的启发作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用动画技术再现科学的过程就完全依*技术水平了。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本人以自己的切身教学经历完成此文,用于实验教学的交流和合作,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篇11: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

分水中心校终南小学 赵明胜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低,完成一个实验,他们不会感到困难,然而独立地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却很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实质。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是科学课教学的另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科学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要正确认识科学教学质量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由于我县的小学科学课是期末全县统一检测的学科,因此我县的科学课教师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双重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虽然重要,但目前尚无评价的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无法进行量化考核,不会影响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而科学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考核成绩和绩效工资分配。因此不少科学课教师难免会采取重质量轻素质的做法,比如要求学生写科学实验报告,教师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是为了应付县教研室的检查。教师口述,学生听写,几乎成了学生完成科学实验报告的主要途径。

其实,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矛盾,而且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才会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只有这样的教学质量,才是最有价值的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科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会逐渐形成、科学教学质量的检测内容、检测形式也将会不断地改变,单凭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积极指导学生编写科学实验报告,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是学生写好科学实验报告的重要前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做法”、“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认为”、“我们的发现”、“实验结论”等主要项目,而要填好这些项目的具体内容,不亲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填好科学实验报告单,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以下探究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开始,没有问题的探究便成为无源之本。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从而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我在教学《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原因》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沉浮状态,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而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3、指导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确保实验有序进行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如果没有充分地“动脑”,设计好实验的各个环节,考虑清楚应注意的问题,在实验时,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学生随意玩弄实验器材、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等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教学秩序失控的现象。实验前指导学生制定试验计划,还可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实验计划一般包括提出与课题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对问题答案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考虑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一定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开展,逐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对于中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对研究的问题缺乏了解,对科学实验方法、实验常规等还没有掌握,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还向学生示范、渗透了设计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对于具备了一定科学素养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只作一些提示和要求,计划的具体内容则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确定。

4、合作探究,人人参与

实验计划确定后,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是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参与,要按照实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束后,每个组员要及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三、组织交流汇报,重温实验过程

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较低,对实验步骤的汇报,实验现象的描述,难免会出现步骤错乱,语句不通的问题,这就要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四、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凡是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释的实验现象,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果是学生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就不要求学生解释。

五、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必须突出科学课程的宗旨

学生认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既是巩固深化所学科学知识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因此既要积极指导,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必须书写整齐、格式规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切忌学生相互传抄,报告千篇一律。教师更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听写老师口授的报告内容。教师要按时批阅、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报告中的重要错误,要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认真纠正。

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中的项目设计应该具有童趣

篇12: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摘 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小学科学课,发现我们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找到了其中的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准备实验材料难度很大;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欠缺这样三个原因。提出了学校重视,老师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实验活动;重视学生兴趣培养,进行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因地制宜,解决实验材料准备问题;有序进行实验教学,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重视“小制作”,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五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 文】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我们这种农村小学此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育。

一、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1、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习惯把语文、数学当做“主科”,其他的科目(包括科学课)都当做“副科”。“主科”安排骨干、优秀老师来教。“副科”安排老师兼任或年龄偏大接近退休的老师来教。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按照新课程的标准来认真进行实验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画画重点,大概读一下。期末的时候让学生死记硬背到时参加考试就行。

在家长的眼里科学课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只是关心语文、数学考了多少分,在班级的排名如何。有些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

学生呢由于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影响,根本就对科学不屑一顾,认为科学课是可学可不学的。对科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就不去完成。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

2、准备实验材料难度很大

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必要保证。但是实验材料的准备一直是科学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我们农村小学一直不重视科学这些“副科”,学校实验室配置的实验材料很少,有许多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科学实验的需求了。由于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老师大多都是兼任的,其他学科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以至于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准备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小学实验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欠缺

他们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解决实验教学低效性问题策略研讨

1、学校重视,老师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实验活动 学校从思想上重视科学这门“副科”,充分调动科学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解决制约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老师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实验活动。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老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家长要有耐心与毅力,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2、重视学生兴趣培养,进行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学习观。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增强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确实是这样,坐在教室你观察根、茎、叶是非常乏味的。但是当你把孩子们带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那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孩子们在大自然的课堂里进行实验,他们会更加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妙而欣喜。

3、创造条件,因地制宜,解决实验材料准备问题

我校地处山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我们科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时,可以利用这一科学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科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时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我们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如在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张动物部分时,让学生提前捉一些蚂蚁、蜗牛、蚯蚓等动物,上课时带到教室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我们农村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时,先给学生分好组,然后让他们带上放大镜及自备的取土工具和科学记录本,去学校外面的农田里,利用农村优势,在真正的田里取材,让学生选一块“责任田”,先清除上面的杂草等物,再自上而下逐层直接观察农田里土壤的颜色、气味、手感等,初步认识土壤里有那些东西。

4、有序进行实验教学,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验证“我们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的实验中,老师应该在旁边进行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学生用砝码来拉弹簧时,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利用砝码做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能用手触碰砝码,因为这样会对砝码造成侵蚀,从而影响砝码的重量,影响实验的精密性。老师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不能主导整个实验,必须让学生作为实验的主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探究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地观察实验的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重量的砝码拉弹簧,弹簧回弹的时间有什么不同?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加强学生观察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

5、重视“小制作”,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技小制作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制作作品的探究性过程。它利用现有废弃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它具有结构简单、材料好找、加工容易、花钱少、见效成果快等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联想、设计、绘图、制作、实验这几个步骤往返重复、逐步提高最后获得一个成功的小制作,使他们更加容易掌握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有些小制作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让他们在完成一个小制作以后,举一反三,自己去想象、去设计、去创造出新的小制作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虽然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以及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老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若能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农村教学资源设备和现存的、天然的“资源库”,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就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俞林军;《小学科学》教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第二节;

[3]苏教版科学小学教学参考书。

上一篇:《鸬鹚》教学课件设计下一篇:猜中国地名谜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