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开心门散文

2024-04-22

吹开心门散文(共3篇)

篇1:吹开心门散文

就在今天下午的操场上,阳光是多么的灿烂。顾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操场,我们又能再一次去吹泡泡了!

记得当时顾老师说了一句很让人兴奋的话,那就是我们又可以去操场上吹泡泡了,因为要再一次写这篇《吹泡泡》的作文,听到要写作文大家都是一脸的不情愿,但是也管不住早就想迈出去的那条腿。虽然这次有很多同学并没有带工具,但是仍然不能掩盖大家雀跃的心情。同学们分好了组,游戏开始了,我是我们组第一个吹的,我一边跑一边吹,这泡泡跟在我身后仿佛都手牵手,像一窜泡泡线一样连了起来。我把这个不错的方法分享给了别人,可是每个人吹出来的都是不同的样子。我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也很美,在有温暖太阳这边是五彩缤纷的,但在阴暗处又是透明无色的,我被眼前的泡泡吸引住了。在别人吹的时候我一边追着泡泡一边试图去抓它们。有的吹、有的追、有的笑、有的叫……操场上充满了甜甜的味道。

过了不久,顾老师说:“四二班集合啦!”同学们都从四面八方一起跑回队伍里。在回去的路上我不时地回头望望仍在空中飞舞的泡泡,它们仿佛在对我说:“下次再一起玩啊!”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操场,每当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篇2:温柔的风更易吹开心扉

温柔的风儿啊,你为何有如此能耐?风儿答曰:温柔本是一种爱。

笔者钟情于教学十余载,乐于班级管理工作。因为总觉得只有工作,才充实。为此,整日勤勤恳恳,不敢懈怠。虽无大绩可书,但回想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不禁幡然猛醒:教育学生的最好良方没有别的,独有用温柔的风,吹开顽如坚石的心扉。

一、“温柔”是怎样的概念

古训曰:心通方能艺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牢记:爱是教育的前提。施爱者要无私、贻尽;要博爱,敞开胸怀,爱满天下。对自己的班级、周围的孩子,那些“漂亮”的优秀生人人爱,而那些“丑陋”的学困生更需要得到我们的爱。

天天跟孩子打交道,什么样的性格的孩子没有?真可谓有一千个孩子,就会有一千个个性鲜明的“哈姆雷特”。你看,有的学生爱动,有的学生爱静;有的学生健谈、善于言辞,有的学生则言语不多,可善于专工、钻研;有的学生口齿伶俐、乖巧可爱,也有的学生憨态可掬、任劳任怨而博得大家的喜欢。但不管分属那种,他们都会有做错事、说错话,“不尽人情”的事情是经常有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为师者一定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热心地、耐性地、真诚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用宽容的态度去“感化”学生,用你的温存去温暖学生冷漠的心。长此以往,学生定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批评和帮助。相反,若是惯于采用讽刺、挖苦、辱骂等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的方式,以为那样才能“解恨”,才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只会把学生推向对立面,甚至激怒学生,使之做出不理智的行动,结果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二、宽容比批评更能改变人

这里借用一个伟人的故事。做了美国总统后的林肯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的条幅:“宽容比批评更能改变人。”看吧,宽容的威力竟然成了治国的法宝。一个扭转乾坤的人物,他信奉“与其多一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相反,在社会上到处树敌,怎能成就伟业?我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把宽容用于教育学生,那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手段。

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规律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正从不完善、不成熟走向完善和成熟。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个别孩子身心发展的不足和思想行为上一时的缺点和错误,要给学生更多理解和宽容。

事实上,许多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并不是故意而为之,事前也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发现之后自然也有一种负疚和自责。如果此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其表示理解和宽容,学生便会对教师的这种开明和豁达无比敬佩,对教师的知心理解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信任和贴近教师,乐于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诲,主动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反之,如果教师动辄表现出斥责、挖苦或者鄙视,就会淡漠学生的自我愧疚意识,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甚至思想上忿愤,行为上对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对该生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当然,理解和宽容并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不管不问,更不是包庇、纵容,而是以退为进,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先给学生以思想上的沟通,再去帮助他认清事实,解决问题。

理解和宽容其实是一种爱。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宽容,少一些批评、指责,这样就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提高你的威信,事半功倍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良药何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有体会地告诫教育工作者:“我愈是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显得清楚———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即人的自尊心。”要知道,我们因语言失误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这将会给他(她)的经历带来多么大的负面影响!一句鼓励的话,会诞生一个爱迪生;也许一句说者无意的话而让敏感的孩子听后,他便会自暴自弃,以致误入歧途。这方面的案例也是有的,恕不赘述。

其实,面对孩子们还不规范的言语和行为,需要的是我们要去帮助、扶正,这就是所谓的“批评”吧。但批评学生也要讲策略,讲艺术。因为“儿童心灵是敏感的,它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古语说得好:“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育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关键要看被批评方能不能接受。而要做到“令人家胸中点头”,施教方提供的必须是既利病,又不苦的“良药”,也应是既让学生能“听进去”,而且听得心悦诚服。面对你的批评,最好的效果应是五体投地的“折服”。这需要为师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文雅,循循善诱。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应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的。要记住,我们施教的对象是人,切记“以人为本”啊。时下,在我们县开展的教师用语“十提倡”,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好得很!

前不久,我和从美国回家探亲的朋友谈起有关教育的一些话题,他说美国教师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当学生们做了一件事情不管成功与否,老师都能客观、公正地给予应有的劳动评价。首先会毫不吝啬地说:“Wow,真好啊!”———我想这并不是蓄意奉承,而是对对方的尊重。这尊重是一阶平台,送给学生便有了拉近与老师距离的神奇效应;又似一缕缕春风,能“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心田。其实,不管是“温柔的风”,还是“春天的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篇3:留串钥匙开心门

等我终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跟朋友告别时,朋友拿出家里的一串备用钥匙给我,说:“钥匙你带着吧,啥时候想来了就来,我们随时欢迎你。”

我的泪,在接过钥匙的那一霎那,抑制不住。我知道,朋友是信任我的,她把家门钥匙毫不犹豫地交给我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当我遇到挫折,还有个地方可以让我痛快地哭,放肆地笑,而这和亲情无关,和血缘无碍。我想,我是快乐的,因为和朋友虽无血缘关系,却心心相牵。

也想起,结婚时搬家,把东西搬好之后,母亲给我一串钥匙让我带上,当时我还笑她,因为我嫁到了城里,大概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回家的,而且我回家之前,必定会提前告诉母亲,她会在家里等我,应该用不着我自己带钥匙开门。但是母亲坚持一定要让我带上钥匙。

我看到,母亲的泪,在我接过钥匙的那一刻倾泻而出。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我的,她把家门钥匙给我,也就是希望我可以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陪她说说话。后来,我也知道母亲是对的,在我面对生活的鸡毛蒜皮,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对着娘家的那串钥匙说话,在我心里,它是家的象征,无论我在外面的身份有多么卑微,无论我在工作中的境况有多么不如意,总有个家,无条件地欢迎我,不计任何原因地包容我。我想,我是富有的,因为和家血脉相连。

还想起,结婚之后,父亲第一次去我家,临走之时,我拿出家里的钥匙给他,父亲先是推辞,说住在乡下,来城里的机会不多,用不着要钥匙。我也像当初母亲那么坚持,一定要让父亲带上。

接过钥匙的那一刻,老实巴交的父亲,红了眼眶。父亲说:“妞儿,我一定会拿好钥匙的,你放心。”我突然在父亲面前大哭,我说:“爸,这也是你和妈的家,闲了就来住,一定要来住啊!”

我知道,给父亲的这串钥匙也是我的主心骨,当我累了,困了,在心里知道,我的家人随时都陪在我身边,注视着我成长,看着我走过波折。我想,我是充满力量的,因为总有家人贴心相伴。

其实,很多时候,钥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串钥匙,它是开启心门的充满魔力的钥匙,而我,最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把这样的钥匙,因为它是我此生的财富。

上一篇:《悟空传》中经典的话下一篇:冰冷的暑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