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5-12

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6篇)

篇1: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1611

党委政法委是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强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是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法工作旺盛生命力的需要。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如何服务当前社会改革发展大局稳定,满足人民群众法治维权需要和提升司法公信,如何释放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正能量,本文作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析。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概念

党的执法监督,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执政党工作大局出发,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为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治尊严,按照党的组织系统,对政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协调、管理行为的总称。党委政法委作为党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是党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重要形式,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范围

党委政法委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有权进行监督。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依据和原则

执法监督依据: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中关于政党、国家、法治理论。法律依据是宪法及有关组织法。工作依据是党章、中央、省委两级党委政法委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党委政法委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规定》、中政委《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意见等。

执法监督原则: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原则;依法、规范、科学监督的原则;支持政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促进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的原则;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内涵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依法按程序监督、检查政法部门的执法活动,支持政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促进政法干警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法部门得到贯彻落实,保障宪法和法律在政法部门得到正确实施,保障党委政法委对政法工作实行有效领导。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必要性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政法工作新的内涵,只有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发挥政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实践政法工作主题的需要。“公正执法,司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司法阳光运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正公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只有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把执法监督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需要。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推动政法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政法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当前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法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政法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当前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

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极少数政法部门领导对中央关于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指示精神领会不深,对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政法部门把监督与执法活动对立起来,尤其是涉及到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时,往往以反对干预等为借口,应付执法监督,甚至认为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影响了政法部门独立行使职权。有少部分人甚至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即使政法部门在执法中出现问题,应依法纠正,法律也赋予了人大、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的职能。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只能是宏观上的领导,不宜对具体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党内执法监督与党外执法监督协作联动不到位。在我国现行的执法监督机制中,有党委的执法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及政法部门的内部监督等。在平时的执法监督工作中,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还不够协调,未形成监督合力,致使党委政法委没有完全掌握监督主动权,容易陷入被动,甚至被有的部门“牵着鼻子走”,增加了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调查和处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其他监督的成效。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主动性不到位。目前,执法监督的案件大多数来源于上级党委、领导的批示和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是对个案的监督,没有领导的批示,监督很难起效。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增强,在案件中,当事人认为其合法权利没有得到维护和支持时,他们便寄希望于党委政法委通过监督得以实现权利。这样一来,大量上访申诉案件集中反映到党委政法委,党委政法委俨然成了一个申诉机构,而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则易发生偏移,忽视了对政法部门执法的事前监督。在一些地方,执法监督还停留在案件协调、执法评查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督办等传统专项活动阶段,没有主动源头监督执法,往往案后被动监督,同时还不同程度存在管事与管人脱节、监督与纠错脱节,严重影响监督工作实效。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自身建设不到位。一方面,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名称上下不统一,加之因编制少,除个别地方政法委有专人负责执法监督工作,大多数地方由兼职人员兼职执法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执法监督工作要求监督人员具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较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较强的案件协调能力,而目前从事执法监督工作的专、兼职干部中有的法律素质不高,有的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调查研究不够,遇到棘手法律问题束手无策,个别干部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难以有效行使监督职责。

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一大主线

党委政法委要将依法监督、支持政法部门依法执法,政法工作为大局服务这条主线贯穿执法监督全过程。通过案件督办、案件及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协调、案件评查、执法检查、重大执法活动和事项的报告备案和执法问题情况处理等方式,使党的方针政策在政法部门得到正确执行,确保政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督促政法部门依法正确行使职权,确保执法办案不受案外人为因素干扰;督促政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公正廉洁文明执法能力得到提高;使政法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确保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

(二)准确运用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二大监督方式

一是严格检查,提升司法公信。坚持专项执法检查与经常性执法检查、案件评查相结合,整合执法监督和政法系统内设纪检监察组织力量,开展经常性的执法巡视,在预防政法干警违法违纪行为上下功夫,把违法违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坚持宏观抓共性,微观抓个案。在不直接介入个案诉讼活动的原则下,通过个案监督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追究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执法办案程序是否合法、实体处理是否公正、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执法办案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等内容。

二是严格督办,回应社会关注。在上级组织和有关领导交办案件、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和重大疑难等案件下功夫,加大督查力度,一查到底。在提升协调实效上下功夫,完善协调制度,通过案件分析会协调政法部门会诊案件,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督促政法部门及时妥善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增强干警舆情引导能力上下功夫,强化干警及时正面回应网络舆情能力建设,高效稳妥疏导社会情绪,牢牢掌握因执法活动引发的社会舆情疏导处置主动权,确保党委委执法监督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在化解热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整合政法系统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力量,定期开展政法系统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开展执法巡视和执法办案群众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回应群众诉求,化解涉及政法工作的社会热难点问题,提升司法公信。

(三)准确把握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三大监督环节

一是案前抓防范,提升监管规范性。在中央、省级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党委政法委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规定》文件基础上,细化基层党委政法委对政法部门执法监督的具体办法,确保执法监督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量化执法监督考核指标,确保监管有据可参。党委政法委指导政法部门分类制定监督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考评执法业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升监管的实效性。党委政法委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由党委政法委代表同级党委、政府对政法部门目标业绩进行考核,采取定期书面通报执法监督情况,年终累计考核得分,确保管事与管人不脱节。党委政法委要建立案件监管人才库,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从政法部门、律师、公证等行业优选法律专业人员,由政法委统一组织培训,确保案件监管人才需要。

二是案中抓预警,提升监管针对性。党委政法委组织政法部门推进院(局)务公开,政法部门动态网络监测办案流程,规范结案标准,拓展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和途径,推进司法民主,确保阳光司法,杜绝暗箱操作。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会同政法系统内设纪检监察组织定期开展廉政形势分析会,上廉政党课,开展警示教育,实行办案质量把关承诺和承办人廉洁办案承诺制,实现分管领导和中层干警不仅管人,而且管案件质量,及时纠正违法违纪办案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

三是案后抓追责,提升监管实效性。党委政法委要健全常态评查案件机制,按部门分案件类别按比例确定案件评查数量,创新评查方式,拓展评查人员参与面,重点评查办案程序、实体是否公正、办案效果是否良好、办案言行是否合规、案卷装订是否规范等内容,书面通报评查结果,责成责任单位限期纠正瑕疵或错案,改进执法薄弱环节,堵塞执法漏洞。规范干警执法档案,将通报、追责及考核等内容记入个人档案,并将执法档案记录作为干警评先选优、提拔交流、诫勉谈话、离岗学习的重要依据。细化《司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党委政法委牵头人大、纪检、组织等单位对瑕疵、错案承办人或因执法办案引发涉法涉诉信访的责任领导及人员进行诫勉谈话,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引导政法干警自觉规范办案行为。

(四)准确把握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四大重点内容

一是着眼服务发展大局,强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要放在同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围绕政法中心工作,找准执法监督工作与服务大局结合点,自觉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以服务科学发展理念指导执法监督工作,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促进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地方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把执法监督融入服务之中,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切实做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公正执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政法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等“六个服务”。

二是着眼提升司法公信,强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司(执)法行为,保障政法机关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准确适用法律,公道公平地对待案件参与各方,努力把每一件案件办得合法、合情、合理。提高政法干警司(执)法能力,开展岗位技能比赛和法纪教育,提升政法干警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执法办案质量上台阶。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作为执法监督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在解决司(执)法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在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上见成效,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着眼依法监督,强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中央政法委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党委政法委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规定》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党内执法监督法规,是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严格执行《规定》上要切实做到:一要正确处理执法监督与独立司法的关系,既要敢于监督、严格监督、善于监督、有效监督,又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科学监督,支持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二要正确处理个案监督与宏观监督的关系,既要抓好个案监督,做好案件评查、督办、协调等工作,又要重视和加强宏观监督,强化执法检查,发现、解决司(执)法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三要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关系,既要坚决克服违背法治精神、违背法律规定随意执法办案,又要切实防止忽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忽视群众切身利益机械执法办案,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是着眼自身建设,强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针对上下级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责不对应,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不足的现状,首先规范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建制,统一明确为执法监督协调室,机构规格明确为同级政府部门副职级别,确保职责明确和“有人办事、有机构办事”;其次要克服编制困难,选调政治素质好、法律水平高、事业责任心强的干部负责执法监督工作;再次对执法监督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不断扩大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客观、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扎实练好基本功,使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有等于甚至高于司法机关的法律水准,才能真正实现“内行”监督;最后要转变工作作风,严肃监督纪律,强化执法监督为民理念,创新务实监督,确保执法监督创特色、树品牌、上水平、争一流。

(五)正确处理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五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关系。一要加强上下衔接,健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上下衔接、联动共振的工作机制;二要完善部门衔接,实现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政法部门内部监督的工作对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涉法涉诉信访、综治等部门的工作对接,增强执法监督工作实效;三要实现外部衔接,加强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检察、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使党内执法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纪律监督、组干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专门机关,要与同级人大相关部门互通执法监督的情况,相互取得支持,遇有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督促司法机关启动内部监督程序,及时纠正错案。

二是正确处理党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关系。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办案,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宪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这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正确处理党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党的执政党地位和领导功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不严、不廉的人和事敢抓、敢管,督促司法部门依法纠正。

三是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把执法监督与支持司法机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司法机关的法律职权,坚持多联系、多沟通、多协调,以支持政法工作的愿望出发去开展监督工作。对政法部门提请协调的案件要及时研究,按有关程序依法协调。当政法部门办案受到案外因素干扰时,要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帮助排除干扰,确保政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

四是正确处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在我国,法律和党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案件的协调处理上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适用法律与执行政策的关系,不能把法律和政策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既维护法律的尊严,又积极稳妥地贯彻党的政策,维护和谐社会稳定,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五是正确处理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的关系。司法机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主要是针对掌握权力的具体的执法主体进行合理限制,目的是保证具体权力有节制地依法行使。敢于监督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前提,善于监督是实行有效监督的保证。党委政法委要支持执法监督机构依法依规、理直气壮、开拓创新开展执法监督工作,释放党委执法监督正能量,始终维护法律尊严,最大体现党委执法监督工作成效。

篇2: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分析了当前公路建设中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监督工作局部缺位、对相关文件执行不力、检查结果不落实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监督机构独立与交通主管部门脱钩;监督机构立行公务制度等.

作 者:宋新利 作者单位:唐山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处,唐山,063000刊 名:交通科技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U4关键词:质量监督 新形势 新局面

篇3: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消防监督工作的工作量也正在逐渐增长。消防监督是为了确保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 不受火灾等安全问题影响。为了保证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性, 确保人们生活和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和威胁, 消防监督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加大和加强, 这需要消防监督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从不同方向审视消防监督的多元性, 不断强化自我消防知识的学习, 加强消防监督工作力度, 认真学习消防知识。但当前, 在我国的消防监督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消防监督警力少, 执法监督过程中干预较多, 消防监督工作涉及范围广, 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公共场所和个人家庭住所中的火灾隐患较多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消防监督工作的实际执行受到阻碍, 变得十分艰难。只有积极应对并解决这些难题, 才能确保消防监督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 才能将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性体现和发挥出来。

1 消防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在消防监督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是多样性的, 消防监督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自身工作中的提升和加强, 还要应对外界的干预和人们的不理解性不支持工作。消防监督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个别地方政府、消防部门的消防工作不够到位, 腐败问题的滋生。一些消防人员的消防观念意识散漫, 政府消防机构管理松懈。很多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工作只是走形式, 对消防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强, 存在消防工作思想上的怠慢松懈, 消防部门缺乏对消防监督的管理力度, 消防人员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素质还有待提高。还有个别消防执法人员的腐败贪念滋生, 产生拿钱办事的腐败作风, 在对一些企业的消防监督上为了个人利益将自身的执法权力与企业做交易, 私拿好处甚至索要好处, 使消防监督执法权力变为中饱私囊金钱交易的工具。

(2) 消防人员对消防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 对消防知识学习的匮乏性, 消防监督人员缺乏, 消防监督工作量大, 这些都使得消防监督工作不能够有效率有实质性的进行。消防监督工作需要消防部门的人员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 才能够确保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进行。一些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消防知识掌握不足,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偏低, 与消防监督工作要求的专业消防知识技能掌握水平不相符, 使得消防监督人员在实际监督检察过程中, 不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和问题。部分消防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比较薄弱, 个别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偏低, 在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对待处理较为粗暴, 态度较差, 使得监督工作不能够受到很好的配合。

(3) 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对消防监督工作不能够积极配合, 采取抵制的消极态度。许多企业及个人在接受消防监督检查时, 对监督人员工作并不十分配合, 认为消防监督没有必要, 在消防监督人员发现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要求和处理时, 不配合消防监督人员的执法工作, 对所发现的安全问题并不重视, 不以为然, 认为只是小问题不能够引起火灾的发生, 这使得消防监督工作的实施受到阻碍。

除此之外, 消防监督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 对建造企业施工及其消防设计等方面不能够实施有效的监督, 使得一些建设工程为了节约建造成本, 在消防安全的建造上偷工减料, 造成一些建筑的先天性安全隐患。消防监督部门只能对其领域内的消防用品进行监察, 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产生。

2 针对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消防监督工作是确保社会和谐安全生产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这需要消防机构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对待解决, 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解并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当下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1) 政府消防机构部门应加大对消防工作的管理, 这样才能够确保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要加强对消防部门的消防监督建设, 建立完整的消防监督工作体制, 对消防监督人员实施严格的工作要求。制定消防监督过失处罚措施, 对怠慢消防监督工作的人员采取一定的处罚处理, 这样才能够避免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松懈散漫。通过建设完善的消防监督工作管理体系, 加强消防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 强化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态度, 才能够确保消防监督工作的高效率进行。同时, 要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对存在腐败问题的消防监督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贪腐的消防监督人员的处理要绝不心软手软。

(2) 要加强对消防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消防监督专业要求知识培训, 增加消防监督工作人员。定期对消防监督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 并且进行考试来确保监督工作人员消防知识的掌握, 以此来强化消防监督员对消防知识的学习, 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同时要大力引进消防专业类人才, 这不仅能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综合水平, 而且能够带动消防知识薄弱消防监督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3) 要加大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 增强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监督人员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 应向群众宣传讲解安全隐患的危害性, 以实例说明安全隐患引起事故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使群众在了解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够使群众自主的配合消防监督员的监督检察工作。定期对企业单位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观念, 加强对中小学生消防意识的素质培养, 从小开始培养消防安全的习惯, 确保消防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火灾是使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安全问题。消防监督工作的实施是为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是确保社会和谐发展, 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在消防监督工作过程中, 消防监督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消防监督知识的学习, 加大对安全隐患的监管监察力度, 这样才能够避免灾难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对消防监督工作的完善, 将安全隐患排除, 能够避免火灾的发生, 才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 保证社会安全的稳定性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摘要:近些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消防监督工作是确保社会生产安全和人们经济财产不受损害的重要工作。在消防监督工作中, 加强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执法力度是避免灾难发生的重要保障。但在消防监督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找出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措施应对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将对消防监督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消防监督,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涛.浅谈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理创新, 2014, 3.

[2]任菁.浅析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1, 20.

篇4: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体系

长久以来,我国的工程建筑就坚持基本的质量为首的基本原则,工程建筑影响着我国的工程项目的投资、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建筑工程为建设人们的生活条件,完善社会的基本生产活动场所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利于使用者正常使用,严重的质量安全还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与政府职能紧密相连,建设工程的质量政府监督体系是工程建设监督的最高部门,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基本立场,发挥着一定的权威和公正的监督执法效力,作为建设工程的根本质量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重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建筑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管中,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1.1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的定位问题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是进行建设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专项的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这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需要根据国家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对工程建设的行为主体履行监督管理责任,从而尽可能地维护公众的利益。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定位,明确地指出了质量监督的行政执法作用,但也只是委托执法,所以质量监督机构不属于行政机构,导致执法主体没有实际的执法身份。而且,信用机制的确实,也出现很多的监督漏洞。

由于质量监督机构没有明确的执法权力,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只存在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不能进行独立执法。所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权力丧失,使监管部门的执法效力严重不足,不存在基本的行政处罚权,只具有形式上的监督功能,从而影响了监督管理的实效。而且,目前很多的监督管理部门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停止收取质量监督的费用,对于从业人员的身份界定不明确,存在公务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类型。在很多的监督执法行为中不能对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所以当建设工程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只能监督责任单位进行及时的修改和监督批评,不存在法律责任。这种监督执法的效力无法实现,就使得质量监督管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2建设工程的经费不足,影响了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监督收费已经改为政府拨款。但在实际的监督机构收费中,经费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经费缺口更大。这种问题的发生,一般存在多个方面的原因,有些监督机构的编制名额超标,按照人头数进行计算就存在一些漏洞之处,政府在拨款时只按照规定的编制数进行拨款,超编人员没有保障,在内部协调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导致一些正规编制人员被辞退的威胁。而且,在监督管理部门很多时候都存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由于其工作性质需要长久地深入基层,日常的开支很大,很多的专项费用无法保障,在一些质量大检查中,一些专项申请资金较为困难。

2.加强当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

在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由于目前的监管工作存在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加强相关措施的改进,从而不断加强质量监管部门的执法效力以及监管责任。

2.1加强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赋予其一定的行政处罚权

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的监督执法权限不明,导致相关的责任和法律效力不能实施。所以,为了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的建立,需要精简其效能,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尽可能地降低人员成本,促进相关的信用机制的完善,在宏观监督的基础上,进行监督验收和巡查抽检,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效能,明确执法机构的行政效能。

建设工程的主管部门,需要赋予监督机构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使其能够自觉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将权责进行分明,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的实际效能的发挥。在目前的工程监督机构都承担着和一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也是处于委托地位,作为质量监督的保护者,行驶一定的法律法规职权,但是不具备执法检查权,使相关的执法权的行驶能够公平、公正,具备真正的执法力度,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质量监督管理质量。

2.2增加经费投入,创新监督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已逐步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使得总体的工程质量增加。因而,对于工程质量的检测,需要引进更加高效、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仪器。而且,对于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不断完善其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自从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收费从自收自支改为政府拨款,一些监督管理经费投入相应增加,在设备和材料的购置中,进行数量和性能的精选,为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加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说服性。

由于现在的工程建设逐步增多,工程建设量迅速攀升。但是,实际的从业人员不足和监督力量薄弱问题还未完全解决,需要进行相关监管方式的创新,加大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抽查和抽检,实行分类和差别监管,加大对质量通病和事故的监督,对重点的项目危险源进行监控,关注事故周边的人民的基本利益,将监督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社会信誉度,充分发挥监管队伍的作用。

2.3完善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简化质量监管

质量监管与工程的建设紧密相连,不仅关乎着建设行政部门的职能,对加强市场信用机制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而且工程质量监督信息需要进行及时的对外发布,减少企业的不良行为,干预市场监督质量管理行为,从而不断促进市场信用机制的建立。市场信用机制的完善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对市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约束作用,可以加强施工单位的自律行为,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减少质量监管的工作量,从而不断地简化质量监管工作。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处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而且工程事故的多发给工程质量监管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传统的质量监管在执法手段和执法效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质量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不明确,一些专业的技能人员也极为缺乏,导致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对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变得极为迫切。同时,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众多的压力和责任,需要建立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不断地提高工程的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提供更多的良好对策。

参考文献:

[1]巴瑞苹.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5)

[2]侯佳林.尚佩冉关于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2(2)

[3]梁宏统.基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12)

[4]唐士伟.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J].华章,2011(12)

[5]苏文彩.浅谈建设工程有效监管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1(2)

篇5: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问题;对策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如今,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这样的模式过于死板,并且政策和法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制定上,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上也就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弥补修改。除此之外,建设工程的施工工艺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甚至一些建筑企业还会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大大的减缓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合格程度。由于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难以弥补施工技术缺陷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并不容乐观。

1.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原因导致,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程质量管理本身以及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现今建设工程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各个施工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执行力度和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因为其规模比较小,所以企业内部甚至没有按照规定制定质量管理体制,进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间虽然有质量管理体制,但在具体的质量管理条例上却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也就间接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形式的单一化。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除了体制不全外,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单一化也是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无论是传统建筑施工中的管理监督还是现在的工程管理监督方式,都过于的单一化。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都是采用管理人员现场巡视的方式,然而实际中发现这种监督管理形式很难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质量问题,导致问题的发现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由此可见,这种单一形式的工程质量管理并不能满足现今建筑市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现今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速度,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的供求失衡,也导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监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一,质量管理监督的意识薄弱。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薄弱,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没有认识到位,因此对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上就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还可能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思想上的不重视,给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第二,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不足。由于不同的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的了解掌握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企业,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多数是企业领导的直接任命,并没有对任命人员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知识的考核。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知识,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种经验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在工程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很容易滋生质量隐患,最终影响工程的交接。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是改善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核心环节。因为有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方便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还能规范和约束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同时也便于企业内部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设工程质量在根本上得到保障,杜绝或是减少质量隐患的存在。

2.2 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 相比于之前的巡视式的单一化质量监督方法,发展多样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效率,还能够发现以往质量监督管理中难以发现的潜在隐患,并对潜在隐患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从而做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一般来说,常见的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包括: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巡逻式监督管理、网络平台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这三种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相比于之前单一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大大的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并且对于潜在的质量隐患也能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从而避免质量隐患问题的存在。

2.3 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其自身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提升,要依赖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将学习到的质量监督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管理人员技能的提高则需要长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和学习。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发现建设工程当中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并解决建设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难点和重点。

2.4 加强建设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现代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人员的缺乏。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的招聘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不断的促进建设行业的长期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改进是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关键。对此,我们需要对质量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创新等方面入手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思想意识上的更新,以不断满足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范雅鹏,郭宏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表现与出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篇6:浅析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供电企业 用电检查 反窃电工作 问题 对策

1 概述

近年来,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大,这对电力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管理社会生产生活用电,提高电能利用率,是现代化社会与供电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就我国用电相关的纠纷案件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违规用电与窃电问题,这给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规范生产生活用电,推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开展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是电力企业一项迫切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使得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反窃电工作成效,推进我国电力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2 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的重要性

2.1 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开展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有利于更好的处理电力用户不合理的用电现象,并加强对其用电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正确用电能力,避免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同时还可以对电力用户实际用电情况进行掌控,根据市场电力情况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用电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用电需求。

2.2 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违规违章用电与窃电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窃电手段不断变化发展,使得窃电范围不断扩大,这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阻碍。为提高电能利用率,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提高工作的现实性与实用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作,避免电力事故给用户、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电力检查相关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检查流程,对用电与供电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坚决杜绝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用电的安全性,促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 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生活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数量难以满足速度的增长以及该行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手段被窃电人员广泛应用,用电检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的需求。由于传统用电管理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管理检查人员对违章用电以及非法窃电行为不够重视,完全忽视了用电检查工作,造成用电检查及打击窃电行为力度偏低,缺乏相关的处理措施,助长了违章用电和非法窃电行为。

3.2 窃电证据难以取得

电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同时也属于可买卖的商品,但与平常商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其使用过程中,电能会逐渐流逝,这使得窃电现场往往不会留下相关证据与痕迹。窃电工具十分简单,非常容易隐藏,用电检查人员进行工作时,不能及时发现窃电工具,难以进行全面的搜查。非法窃取的电能不需要运输、储存以及销赃,且经济效益十分高,这就使得窃电现象日渐严重。即使在窃电现场发现窃电行为,也难以做到人赃并获,无法核算出其窃取的电量,加上窃电者往往会否认事实,最终难以确定窃电事实。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获取到窃电证据,给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3 窃电技术越来越科技化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窃电者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居民、个体等,逐渐发展成为了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发展速度十分快,严重干扰了电力企业供电安全与秩序。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也给窃电技术的智能化、科技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高科技含量的窃电方式越来越多,如无线遥控、有线远方控制、倒表器窃电等。往往这些窃电手段十分隐蔽,传统用电检查方法根本无法检测,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反窃电需求。

3.4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力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忽视了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的重要性,时常出现走后门、占小便宜现象,大大减低了用电检查工作开展的成效,给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另外部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对某些特殊情况无法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影响了整个工作的开展。

4 解决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4.1 防治结合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对用电需求量十分大,在电力企业供电时,难以兼顾到所有用电单位的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予以管理漏洞。为严厉打击违规用电与非法窃电行为,提高电能利用率,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可以结合公安部门,对窃电行为及窃电者进行查处,追回电费,避免给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在严肃治理窃电行为时,做好电能窃取防范工作,加强硬件和软件的科学管理,努力做好电力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当然为减少违规用电与窃电行为发生,电力企业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励,鼓励人们对不法用电行为及其人员进行举报,提高人们安全用电意识,指导人们科学用电,减轻电力企业监控负担,降低管理成本与难度。

4.2 高技术、高水平的防窃电装置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窃电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使得窃电现象不断发生,且窃电者能轻松的逃过电力企业的监控。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电力企业必须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与更换防窃电装置,加强防窃电设备的改造和各个流程的重组工作,从而提高防窃电装置的科技水平,确保反窃电工作的管理质量,促进电力企业正常运作。电力企业可以将其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信息系统以及电力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升级,不断优化防窃电方案与装置,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用户用电情况,从根本上减少电力被窃取现象。

4.3 建立一支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

近几年,我国违规用电与非法窃电行为逐渐增加,且窃电手段和方式逐渐科技化,这给用电检查和反窃电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反窃电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水平高、原则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相关的技能,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电力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按照相关规定与流程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各种窃电行为,努力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电力企业应建立一支技术硬、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综合型用电检查和反窃电人才队伍,并使其长期为电力企业服务,从而提高反窃电工作管理成效,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 总结

电力能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逐年增多的非法用电窃电行为,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用电检查和反窃电行为工作的管理力度,采取有针对的解决措施,坚持“防治结合”原则,引入先进的防窃电设备与技术,强化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电力企业用电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非法窃电行为发生,促进电力企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張立勇.浅析用电检查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261.

[2]庹玉蓉.浅析当前电网企业用电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防窃电对策[J].广东科技,2011,18:181-182.

[3]葛亮.用电检查面临的重点问题及反窃电措施[J].电力技术经济,2009,04:69-72.

[4]林世杰.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措施[J].硅谷,2012,01:

上一篇:搞笑的脑筋急转弯高难版下一篇:金融市场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