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2024-05-12

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共6篇)

篇1: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为规范和加强院前急救医疗工作,提高对急、危、重伤病员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某省院前急救救护车管理办法》(某政办发„2011‟47号)、《某省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某卫发„2002‟128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院前急救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及转运(送)医疗机构过程中的紧急医疗救护。

第二条院前急救遵循集中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散设站为目标,按“就近、就急、尊重患者意愿和医院救治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分流。

第三条某某县急救中心隶属县卫生局,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统一调度指挥县内各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中心配置指挥调度系统(通讯系统、数字录音系统、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大屏幕监控系统等),按规定承担下列任务:

㈠设立“120”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㈡收集、处理和储存、上报社会急救信息,按月向县卫生局报告院前急救工作情况,重大抢救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县卫生局和通报相关医疗卫生单位;

㈢建立院前急救网络,划分安排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区域、— 1 —

班次,制定急救预案和规章制度;

㈣组织、协调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开展对急、危、重伤员的紧急医疗救治;

㈤开展医护人员及社会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宣传、技术培训和急救医疗科研工作;

㈥负责和公安“110”、消防“119”、交通事故“122”应急部门相关信息通报、协调。

㈦承担卫生行政部门指令的其他医疗急救、保障任务,接受上级院前急救中心业务指导。

第四条县卫生局、通信管理部门确立“120”急救电话为某某县唯一院前急救电话,其他短号及医疗机构电话一律不得冠以“急救”、“急诊”名义作院前急救电话宣传和使用。

第五条根据医疗急救服务半径和医疗机构布局现状,院前急救网络医院由以下医疗机构组成:

某某县人民医院、某某县中医院、某某县妇幼保健院、某某某某某医院、某某骨科医院、职工医院、某某地区医院、某某某地区医院、某某某某地区医院,该9家医院院前急救由县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救护车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装备。

第六条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㈠服从统一调度、指挥,按标准配备专用院前急救救护车、人员及专用通讯设备,实行24小时值班,承担轮值时段、区域内的院前急救任务;

㈡接受转送的急、危、重伤病员诊治,支持相邻地区的急—2 —

救;

㈢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急救技能的培训;

㈣按规定及时准确向120院前急救中心报告急救信息,做好急救医疗资料的登记、汇总等台帐保管工作。

第七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程序:

㈠县急救中心接到紧急医疗呼救后,应当立即发出指令到轮值救护车,值班救护车和随车医生应在2—5分钟内出车,并和急救中心保持联系,接受动态指令,反馈现场急救情况。院前急救网络医院接到非急救中心急救呼救信息应当立即派出救护人员和救护车并同时报告县急救中心备案。其他部门或单位接到紧急医疗呼救应转接或指令县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派车。

㈡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当就近、就急、就专科对急、危、重伤病员进行救治,病员及近亲属已明确救治医院的,如病情许可,急救医护人员应将病员送到指定医院;

㈢接受院前急救救护车转送来的急、危、重伤病员的医院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及时向县急救中心反馈病人基本情况。

第八条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原则:城区、近郊救护根据“就近、就急、尊重患者意愿和医院救治能力相适应”原则优先调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某某某某某医院、某某骨科医院救护车;孕产妇、新生儿院前急救或转运优先调用妇保院救护车;远郊、外围区域按就近优先调度所在地区网络医院的救护车,特殊情况同时指派网络内其他医院救护车。遇特殊情况、重大抢救活动由卫生局统一调配,不受轮值秩序区域限制。

第九条县急救中心及网络医院建设、管理、运行、车辆装备、人员经费由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和医院自筹予以保障。因院前急救发生医疗纠纷由车辆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发生赔付事后根据责任分摊。

第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卫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有关医疗机构或责任人改正,情节严重予以行政处罚,或给予相关的行政处分,并取消网络医院资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㈠不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的;

㈡未按规定配置、保养、维修和更新院前急救医疗器械、通讯设备;

㈢拒绝县急救中心调度或拒绝抢救和推诿急、危、重伤病员的;

㈣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派出救护车或拒绝出车出诊的;

㈤未及时准确向县急救中心报告急救信息,延误调度指挥的;

㈥调度指挥人员擅离职守延误接听急救电话或违规调度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

㈦其他延误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某某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4 —

篇2: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准格尔旗中蒙医院急诊科是主要承担医院各种急危重症、首诊医疗的临床科室,是集院前急救、院后救治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多年来急诊科坚持“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急救技术,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准的诊断治疗,体贴的医疗服务为工作作风。在危重病人抢救尤其是重大疑难病人的抢救中,无数次取得骄人的成绩。院前120急救人次2013年1月1日-12月9日达296人次。同时响应(2013)31号文件,开展了院前急救工作自查如下:

一、救护车管理:

1.严格按照准格尔旗医院救护车车辆理制度规定,无挪用转包情况,救护车必须服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及本院急诊科的管理。

2.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发现救护车内卫生差,有用过的吸氧管,未按照规定放置到医疗垃圾。

3.救护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必须服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指挥,接到调派指令后,必须在3分钟之内出车,救护车司机基本能达到要求。

4.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和120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回来后医生及时反馈病情及接送情况。达到要求。

5.出车登记整齐规范,按要求执行。6.车辆标识清楚,规范。

二、院前急救人员培训培训情况:院前急救人员定期培训,如重大伤情检伤分类流程、心肺复苏、集体食物中毒、意外灾害、突发事件演练等,有应急预案、学习记录及应急演练内容,考察医护人员对应急演练内容熟悉程度,全体成员基本过关,知晓率达97%。

三、网络维护及终端设备使用情况:120网络于2011年开通,运行通畅一月余,但在2011年底,由于120网络、旗网络变化,导致我院120网络运行不畅,院长非常重视,多次让我院工程师和120指挥中心网络维护工程师联系,并请当地移动公司多次维修,但一直未能解决,找不见问题的原因,希望此次120指挥中心协同我院解决网络问题,使我院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完成120指定任务。目前120我院以电话方式接受命令,并最后反馈结果。

四、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情况: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规范,签字及时,个别大夫有漏签字情况,督促及时签字。

五、120出车及时反馈情况:2013年无120出车未反馈情况,反馈及时。改进措施:

1.发现救护车内卫生差,有用过的吸氧管,未按照规定放置到医疗垃圾。加强检查,自查,同时与效益挂钩。发现一次罚款30元。2.进一步加强院前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院前急救能力,每季度培训一次院前急救及应急预案,或心肺复苏、或急诊分类检伤。同时有考试测评结果,并记录科内学习档案。

3.尽快和120指挥中心联系,争取在2014年使用网络维护系统。

篇3: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院前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方面,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1]。随机性强表现为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1.2 紧急

院前急救的多数患者病情“急、危、重”,因而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到“急、快、救”。

1.3 病种多样复杂

院前急救的大多数患者涉及临床各科,而且多是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掌握临床各科的常见急症。

1.4 流动性大、救护条件差

院前急救地点可以分散在救护区域的每个角落,急救现场往往是光线暗淡、空间较小或是人群冗杂的家中或马路上,在将患者搬上救护车后车辆震动和马达噪声等因素,都会使护理工作执行起来难度加大。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急救技能和熟练的技术水平。

1.5 对症治疗为主

院前急救要求尽快针对生命体征的问题,尤其是对心、肺、脑功能衰竭进行复苏,以及对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使患者初步得到救治的各种对症急救。

1.6 体力消耗较大

院前急救的现场是复杂的,医护人员经过行车颠簸,既要携带急救箱又要救护患者,还要指导和帮助搬运患者,因此要求有强健的体魄。

2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2.1 护士风险意识淡薄

护士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缺乏,对临床潜在的法律问题认识不足,不了解护士的权利和义务、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护患间存在的法律责任等。

2.2 院前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

院前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保证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物资准备不足常常引起护理纠纷。

2.3 出诊速度慢

出诊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或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内江地区要求救护车在接到报警电话后城区3min内、郊区5min内出车。

2.4 护士责任心不强

护理操作违反常规,执行口头医嘱不严谨,存在护理操作过失,导致护理纠纷。

2.5急救护士应急能力差、操作技术不过硬

急救护士素质低,导致不能与医生配合进行专科性、针对性的抢救,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

2.6 急救过程中评估病情不准确

护士对病情的危重程度识别能力差,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预见性差,未及时向陪伴或家属交代清楚,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或患者突然死亡等情况而引发纠纷。

2.7 院前急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对院前患者病情、抢救、护理记录不详细,患者转运到医院后交接班不到位,如病情、院前用药、院前护理措施等。

3 对策

3.1 加强管理

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3]。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管理者要注重环节、细节的管理,善于发现护理存在的纠纷隐患,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对纠纷组织讨论。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积极发言讨论。

3.2 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医务人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懂得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并能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3.3 保证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院前急救车内抢救器械、药品、物品等必须设专人检测、保管,记录签名,班班交接,使用后及时补充、保养,保证车内物品、药品基数不变及仪器性能良好,以便急诊时能得到及时应用,避免因抢救器械故障等原因造成护理纠纷。

3.4 加强院前急救理论、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注重知识的更新,采取外派学习、进修、专家讲授等形式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及时了解新的学科信息。加强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专科护理措施等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一个急救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ABCD),心肺脑复苏术(CPCR),能密切配合医生抢救。

3.5 规范院前急救护理记录的书写

院前急救往往执行的是口头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一遍医嘱内容,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准确执行医嘱后,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避免遗漏、涂改现象,以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护理记录不但可为医生提供治疗的数据信息,也是出诊护士交班的重要内容。

3.6 加强医患沟通

由于院前急救患者发病急,对疾病认知度差,恐惧心理强,所以,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解说病情及处理情况,以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3.7 合理排班

出诊护士应由责任心强、熟悉业务、操作技能过硬、身体及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担任,尽量采取新老搭配、高低搭配、内外搭配、强弱搭配的排班方式,保证节假日弹性排班,领导值班,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3.8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护士爱岗敬业精神

要以“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到细微服务、用心服务、悟性服务,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是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1]。

总之,“120”院前急救的一线护士,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练就过硬的急救技术,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促进急救医学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有平.120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103,109.

[2]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篇4: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关键词】社区;院前急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08-01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急救医疗水平的标志。我国的城市改造和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建设中,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基本结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自救互救的急救知识、技能普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社区急救服务,是指伤病人因各种危重急症或遭遇到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引起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在当时、当地获得及时有效的基础医疗救护。

众所周知,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导致的突发濒死病人,大多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中。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北京2000年1月~2004年5月急救的猝死病例中,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占87.80%,复苏成功率仅为5.58%,多因现场急救不够及时而致死亡。所以在发病现场的如家庭、马路、工作场所及其他医院外的种种环境,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急救,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就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轻伤残,这是现代的急救观念。

我中心在完成为全市人民提供急救医疗保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利用自身急救医疗人才、技术、设备的优势,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了社区医疗救助中心——“社区120”,公布和广为宣传120救助热线电话一年来,已成功抢救了社区患有心肌梗死、中暑、摔伤、跌伤、食物中毒、高热、老年性高血压等患者30多人次。以快速得力的抢救措施、热情认真地服务态度、低偿便民的服务质量,在社区群众中树立了“社区120”快捷、有效、优质、方便的良好形象。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在当前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种融急诊医学和社区医疗服务为一体的院前急救模式值得探索。

1“社区120”的院前急救模式

现代急救观念是基于急救社会化,急救决不能单靠专业急救机构(急救中心、急救站)或医院、诊所来完成,它还必须依靠社会各部门、民众的积极参与,尤其是社区的出现,社区内结构功能的完善,对此具有重要意义。而使这一观念得以在社区中体现,普及培训是最主要的形式与内容。所以,自20世纪后20年来,国内外市政管理机关、红十字会、医疗部门十分重视在社区开展急救培训,并为此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本社区范围内居民在任何时间发病或遇意外情况,拨打“120”救助中心电话,我社区“120”医护人员在5分钟左右时间,携带急救设备和药品出发,迅速到达救治现场,对需要救助的急诊病人,老弱患者提供现场抢救和救护车接送转诊前的院前急救服务,合理的搬运、护送及救治大大缩短了院前急救的时间,为院内抢救创造了条件。缩短急救半径,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这种急诊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把院前急救网络、急诊学科、社会急救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医院资源和社区居民组织的网络化管理优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大城市急救网络多功能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使院前急救真正体现城市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和组织管理的一个窗口。

2融入社区,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在社区急救医疗服务的实践中,我们在医院管理中常碰到的医德医风存在的种种弊端得到了纠正。医护人员入门串户,不仅拉近了医患距离,而且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更理解了医务工作的艰辛和复杂。医生为病人所下的每一个医嘱,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意愿有充分的尊重,更加注意病人的自主权利,这是赢得信任的基础。参加社区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说:当你走出院门,走进社区家门,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目光时,你就不忍心去冷、横、硬,你就会多一些嘱咐和交待,自觉的多给患者一些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使急救医疗增加了活力。

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使医护人员学会了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和流行病学的角度去理解健康与疾病,逐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即将到来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扩大了医师们对健康与疾病深层次的认识,获得了社区在保护健康与防治疾病中作用的知识,也开拓了医院在临床科研方面课题选择的思路,如:社会经济状况对Ⅱ型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影响、社区人群心理状况卫生调查、高血压的社区防治等。

3社区医疗服务的基本功能与急诊医疗基本原则的融合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城市卫生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它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结为: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城市基础综合服务,是社区主要公共事务之一。它与我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是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我中心对所服务的社区患者打来救助电话, 5分钟即可出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并达到现场,对急危重症、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上门服务。我们感到,方便群众,照顾重点服务对象是社区医疗服务的生命所在。

在发达国家,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疗服务出现了深刻的变革,表现在非集中化、非住院化运动及发展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工作。我们通过实践体会到作为医护人员的工作目标,不单是治疗和康复,还应研究如何提高病人以及家属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在许多常见病的治疗中,社会干预和心理治疗逐渐占了主导地位。这些都是社区医疗和急诊医学应探索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只有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才能落实城市初级卫生保健的各项任务,因此它应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我们在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社区救助工作中,得到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将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统一组织,利用下属居民委员会挨家挨户发放“社区120”的简介,召开新闻发布会广为宣传,协调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把社区卫生服务看作是政府工作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结合点,这是“社区120”顺利发展的关键。在“社区120”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在社区普及急救知识,如对高热、中暑病人,应先降温、散热,在自缢、触电现场应先做心肺复苏等,否则,当医护人员到达时,增加了抢救的难度或失去救治的机会。

4加强“社区120”服务队伍的建设

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是提高社区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这一院前急救模式长期发展的保证。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经过规范院前急救培训。如包括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在培训中我们体会,应特别注意加强急诊医疗、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知识的学习。应重视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人员的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是我们的又一体会。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个人危险行为史(吸烟、饮酒、药物依赖、自杀、赌博、宗教迷信等)、躯体状况、性问题、人际关系不良等诸多影响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的因素增加,使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参加“社区120”的医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那种将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人翻牌为社区医师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感和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技术和人际交往能力,当然,高超的急救医疗技术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陆一鸣.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教材急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3

[2]刘全,杨勇,汤彦.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J].中国全科医学,2005,12:995-997

篇5:120院前急救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及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我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本我站共出车4389车次,运接诊病人3150人,其中收住院1954人,空车率30.3%,收住院率64.1%。

二、急救站概况

我站目前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为740平方米,开展业务包括院前急救、急诊门诊及留观治疗,现有医师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8名;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3名;司机6名,平均驾龄为15年;急救站配备救护车3辆,其中重症监护型1辆,普通型2辆;观察床14张,重症监护床2张,抢救床2张;车载及院内急救设备基本满足现有业务需求。

三、建设与待遇同步,稳定急救队伍

不断强化院前队伍建设,为急诊配员,其中主治医师1名,男护3名,业务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医院领导为了提高急诊人员2待遇,不但提高了绩效工资核算方法,同系数不低于优势临床科室绩效水平,还在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加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120急救人员的团队凝聚力,也稳定了急救队伍。

四、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突发事故流程,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工作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

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月定期组织急救业务学习,尤其是按照中心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包括中毒、心血管、创伤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课题;同时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

六、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根据中心要求,由主任牵头,护士长精心组织,我站成立了培训小组,分批次到学校、社区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全年共外出培训10次,受训人数达2025人,场场精彩,均受到一致好评。

科室组织业务骨干到社区义诊,为老百姓免费诊病,全年共下乡义诊15次,义诊半径达30公里,受益百姓达2000余人。

七、正确面对问题,持续完善改进

1、没有急诊住院病房及急诊监护室,满足不了病人在急诊办住院治疗的要求,也严重制约了科室业务人员的成长。

2、业务开展缓慢,急诊就诊人员少,疑难病种少,虽然今年外派了2人次到内科学习,但总体业务提高空间不大。

3、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医生人数短缺,年轻医师偏多,高学历人员偏少,严重阻碍了梯队建设。

4、院前与院内没有分开,拉来的病人还需要院前人员处置到底,主班医生还要看门诊,严重影响了出车速度,造成经常出现“有车派不出”现象。

5、救护车车辆偏少,虽然我们为2级急救站,按照要求应该配备5辆救护车,但我站目前全天接警均为10余次,3辆救护车就足够用,所以没有必要配备太多车辆;再者车辆中有1辆已经为报废状态,车况极差,安全隐患重重,已向领导做了购新汇报。

6、抢救用及治疗用设备部分老化,设备申请进度缓慢。

八、2019年工作计划

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努力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

2、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就医流程;强化细节与环节管理,定期考核,不断整改完善。

3、加强急救设备的培训,让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操作。

4、更新急救设备,拟申请车载呼吸机2台,洗胃机1台,微量泵1台,心肺复苏机1台。

篇6:某县120院前急救工作管理办法

自6月中旬开始,医院急诊科组织全科2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xxx市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制度及标准、流程》培训活动。

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急诊科医护人员了解掌握了xx市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强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了按制度、标准、流程工作的责任意识,为更好地履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通过多方面协调,医院急诊科与xx市“120”指控中心加强联系,在近一周内共接诊病人数近50余人,病源的质量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0%。

上一篇:应急应变类面试题下一篇:生日party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