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4-30

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0篇)

篇1: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庆城中学 赵娟

摘要: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备课;教学氛围;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学校、老师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到底如何将我们的课堂转变为高效课堂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如何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和技能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和学”的有效性的科学结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里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拙见。

一、教师认真细致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军不打无备之仗”。作为教师,要真正实现英语高效课堂,必须课前认真扎实的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切实要做到胸有成竹。

1、科学的合理的整合教材,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应本单元获本节重要的知识点、重点的句式结构、语法及时态,结合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等,灵活地取舍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教材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的设计具有任务性、探索性的、科学性的、合理性的、创新性的问题。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主导者,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始终以练习为主线。给学生以充足的听、说、读、写训练,并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老师点拨,让学生积极讨论,进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做句子、设置情景编写对话、使学生真正地在做的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培养兴趣、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

二、学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使自己在课堂上“如鱼得水,”高效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导”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只有教师的扎实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每单元都会出现大量的新词汇、短语及一些新的句式结构,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新知识点和新的语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课前要做充分的预习工作,否则,学习新授课会非常吃力的。基础弱一点的学生未必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要求,有的同学甚至听了天书,跟不上老师的指导,手忙脚乱,不知师所云,己不知所措,如此一来就很难实现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既能使学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如,词汇、短语,又能使学生找出处新课中重难点,使其在课堂活动中能游刃有余,有目的性的、有取舍性的、有选择性的、有侧重点的去学习,这样才会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科学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当众予以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自信和兴趣。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动口“说”的机会。教师要及时用一些激励的话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如:“Well done”、“come on”、“Never give up”、“We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2、注重课堂教学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设计精细问题,促进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力求巧儿精。教师要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问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问题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设课后作业,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教材,使课内外学习相互沟通,尽量减少一些单调、枯燥的作业,多布置一些能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展示个人才华的作业;并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自主探索、搜集信息、小组合作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五、巩固性的单元测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就是测试。笔者认为,适当的组织一些合理性的测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尽其最大努力来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从而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篇2: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要使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就必须注意为学生构造开放的学习空间,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注意课堂教学的语言风格,注意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作 者:李昱 作者单位:洛川县教研室,陕西,洛川,7274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古诗教学 学习空间 兴趣语言风格 习惯

篇3:初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1 激发求知欲望

1.1 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腈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人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1.2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 展示物理科学美

2.1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

3 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3.1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情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人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初中思想品德问题式教学模式初谈

武威十三中

徐鹏程

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填鸭式”、“管束式”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单纯强调智商的开发,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硬,这样的知识不但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转为人的智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注重学生问题的开发,必须要有活生生的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问题教学模式

政治问题教学模式主要通过阅读、思考、回答或启发回答的提问,一步步展开对知识点及内涵的探究活动。政治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预习提问,学生自疑→学生讨论,探索质疑→教师导拨,合作释疑→巩固反思,实践创新。这种的教学模式体才能引导学生从“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方面发展。

二、问题教学模式中的四结合

1、一节好课源于教学的第一环节——课文导入,在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预习提纲,从而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向教材处延阅读范围,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与自学相结合

自学是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而阅读又是自学能力的开始,只有通过训练,学会阅读,才可能进入深思“质疑”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教材中的字都认识,就人人都会阅读,熟不知阅读需要思考,绝非仅凭识字就能完成的。因此我提出政治阅读“问”(即一问是何主题、二问在我国有何现实意义、三问我们当今社会有哪些代表物或现象、四问我们该怎么做)的要求,对于教材中的课前导语、大小正文和小字资料,阅读时都不能轻易放过,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找出有效的信息并作好相应的笔记。

3、质疑与释疑相结合 教师必须“授人以渔”,在课堂上大胆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或是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从而把政治学深、学透。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中学生也有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同时倡导学生进行否定回答,经过思考讨论,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归纳。质疑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引起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分析讨论中,人人动脑,人人动口,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4、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

问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理论与生活结合,特别是“以事证理”,让政治理论而谈理论,突破政治抽象的思维定式。例如在学习“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你的最高理想和近期理想分别是什么?”、“你为实现自己的最高理 想和近期理想准备怎么做?”要求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回答。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掌握一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向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向迈进。

三、问题教学模式中的四注意

1、注意提高学生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懂得敢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利用教材中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教育学生,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问别人所不能问的问题,从而自觉地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之一。

2、注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同学们的思维,就必须消除学生紧张和自卑两大障碍,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微笑,多站在学生中间讲课,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鼓励性的话,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敢于大胆质疑的学风,才能使学生确立起“我要问”、“我能问”、“我善问”的信念。

3、注意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第一根据课文上下节并没有提出问题。第二,在对照比较中寻找问题。第三,进行假设性提问。例如在讲对外开放时,提出假设“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开始了大肆享受行吗?,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4、注意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反之,就有可能挫伤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解答问题时,绝不要以给学生唯一正确答案为目的,教师应发挥“指点迷津”的作用,应多设几个参考答案,少几个标准答案。

篇5:初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办、国办下发的两个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了审计的依据、被审计对象、审查的内容、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执行机构和组织形式。但从几年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账务入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阶段。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注重财务信息,关注《暂行规定》所明确的范围、内容及重点等,而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所反映的账务信息局限性却关注不够。忽视这一问题,纯粹依靠账务信息进行审计,容易得出不当甚至于错误的审计结论。严重时会导致较大的审计风险,给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被审计者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或损失。因此,正视“账务信息”的`局限性,成为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个重大课题。

“账务信息”的局限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虽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受会计准则自身不完善和技术手段的限制,账务信息与经济事项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㈠账务核算的浓缩性

账务核算是以货币度量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其忽略了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掩盖了经济业务的各种矛盾。比如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项目,我们只能知道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总额,而无法知道应收账款具体有哪些客户,这些客户的资信怎样,是否已经消亡,应收账款的账龄时间有多长,是否已超过了3年等。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不能局限在账务资料,必须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职能)入手”,全面掌握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和行为,结合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资料来一起进行审计。

㈡核算内容的历史性

账务核算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历史性描述。账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事后核算和事后反映,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仅确认已实现的交易或事项,对可能实现或将来实现的交易或事项一般不予反映;二是账务信息反映的是过去的情况。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期限是以被审计者的任期为限而账务核算却以被审计单位的账务核算年度为期限,这就给被审计者在责任期限内有人为调整账户、掩盖问题的余地。比如我们在对某镇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镇在被审计者责任期限期末人为调整财政账,并在审计实施结束后又予以冲回,从而掩盖了财政预算收支不全面的情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人为调整账户的情况,否则就很难正确和全面评价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

㈢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

现行会计准则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核算方法不同,得出的账务信息也不尽相同。比如被审计单位发出材料成本的计价,财务制度规定,既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也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材料成本是不同的,而且差异较大,从而使产品成本水平和利润水平也不相同。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前后时期采用的核算方法是否一致。为了增强可比性,应对账务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和调整之后才加以利用。

㈣核算依据的不全面性

账务核算的基础是有关经济事项的原始凭据,如果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事项无法取得原始凭据就不能在账务信息中反映。比

篇6:大型会展设计方案初谈

在展示设计的初期阶段,也就是着手设计之初,必须构想展示剧情的大致杠架,随着设计作业的进行及对企业提供资料的调查及了解,大致上在基本设计结束时,也要决定展示剧情的各个主题的内容。所以展示设计从始至终受到展示剧情的左右。

如何建立展示剧情的框架是展示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在基本功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讨论企业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展示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展示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的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与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展示剧情的杠架,就如同电影和戏剧中的剧情大概。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

除了每个项目的展示意图外各小题间的关系也是讨论的重点,由小主题的关系所构成的联系和展示空间的格调也息息相关。

一旦决定了展示剧情的杠架,就要讨论构成各个主题的每个项目的信息肉容,但必须基于展示主题整体风格与观点去讨论,并确立展示重点,划分展示区域和空间及结构关系,规定各种造型细节等,将这些归纳起来,就是展示剧情。

在展览设计中所传达的商业信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模型,影像,图表,样品等多种展示媒体上。而所有这些展示媒体的分配也必须按照展示剧情的内容来决定。要将重点放在重要主题的展示上,利用创新的媒体来表现展示重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发丰富的想象力来创造各种新颖的宣传媒体,讨论并选择使这些想法变成可行的具体方案,既保证符合展览场地的限定又具有同主题统一的风格,并纳入展示剧情。

基本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随着设计制作具体作业的进行都要改写。尤其进入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的详细细节及在此展开的信息内容都一一有了定案,但有时因为场地条件及信息材料变化的关系,也必须修改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回归的原点就是展示剧情,所以展示剧情是进行大型展示设计时非常重要的关键。

篇7: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初谈

关键词:鼓励 引导 归纳 坚持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工作笔者已经历过了,其中各种滋味已深有体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实施,笔者想谈一谈自己的心得和做法,望和同仁共勉。

感受一——“惊”

惊叹于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多,原先的一册书一学期变为两册书一学期,共14个模块。惊叹于新课标教材涉及面之广,从自然科普到时尚前沿,由本民族文化到美国风俗,从自然灾害到生态环保。惊叹于新课标中囊括词汇量之大,一些科技词汇及流行用语大量涌现,令笔者应接不暇,有时茫然于无处问津。

感受二——“苦”

作为一名施教者的苦主要源于心智和劳力方面的压力,刚刚说及三方面的惊叹,那与苦也是紧密相连的。一学期时间共18周,含有期中、期末考试及公休假,那有效教学时间是很紧张的,苦于时间紧迫。英语是一门语言阅读课,需要大量信息的输入,涉及领域越宽,那么视野越开阔,思维越活跃敏锐,而对于陌生语境词汇理解也是苦,那么如何有效解决此问题也立刻呈现在教师身上。

感受三——“乐”

作为教师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尤其要具备教育的使命感,教师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要面向未来,就要打破成规,在不断地自身学习中获得许多。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笔者自身也懂得了很多。这不仅是语言的知识,更是思维训练,是对人类历史和宇宙探索深层次的了解,是苦中有乐。

感受四——“获”

新课程要求有三维目标,每个模块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就给我们确立了一个方向:学生从知识技能上升到一个社会人应具备何种情感与价值观,同时要做到心智成熟;从教育方面,教师也达到育人于言行,育人于内在的终极目标。

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适应新形势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笔者现将自己这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会话——鼓励开口,勇于犯错

当今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灵活的、生动的、有意义的交际性语言活动。要将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活动时间。学生在自主活动时,他们会犯错。犯错说明学生对新知识或某些旧知识掌握有漏洞,也说明教师教学有待改进。

如何开展课堂交际?要让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同学之间相互对读、编句、纠错。老师要分层教学提问,短句易答问题提问学习弱一些的学生,长句有难度的向学习较好的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无论怎样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话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口语课和导入课要上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最初阶段要控制,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2~5分钟,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避免使用汉语。

二、学习课文——总结概况,精简长句

学完一篇课文,如果学生只学会几个知识点,一些生词,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通过学习课文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收获大不一样。

教师可让学生尝试总结概况课文,这样做好处很多,它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英语思维总结的过程;同样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步骤有三种,也易操作。步骤一,概括出每段中心大意;步骤二,总结出全文的中心是什么;步骤三,从本文学到了什么。逐步从直观的问题上升到英语思维总括的水平。

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让他们不要怕错。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际,只要达到目标,教学就是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找到乐趣,也发现了自身不足,就会更努力地学习。

三、学习词汇——情景中学词,多多益善

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只要把单词记住了,英语就学好了。记单词当然重要,但不能把英语学习和单词等同,到了高二、高三就会发现能够默写单词和真正学好英语相差十万八千里,完全两码事。

英语词汇包括音、形、义三个部分,掌握词汇的真正标准是知音、知形、知义、知用。如果死背单词,实际上只解决了知形的问题,所学的词汇无法转化为英语能力,遗忘率也很高。

对此笔者提倡在情景中学习词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牢固地记忆,还能使学生掌握语言使用的场所。有些教师习惯于一节课专讲词汇,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艰苦,得不偿失。我们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行文中、口语中、练习中,一旦出现就不放过,这样学生一点就明,且有鲜活的语境。但在一个模块结束时应做一个梳理,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有条理的归纳,不可支离破碎,混乱模糊。

可让学生准备一个“WORD STUDY”笔记本,将每个重要单词记下来,不仅要记含义,还要在每个含义后配一两个例句。要通过大量的例句来推理归纳词的使用方法,只孤零零地背词义,恐怕很难辨得清楚,用得正确。

四、学习语法——灵活应对,步步为营

新教材对于词汇和语法不要求一次性掌握,而是循环出现,不断地由理解变为掌握。

语法教学要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语言和为运用服务;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并使用工具书。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知识可灵活应对。初次出现在课文中,教师可稍稍讲解,待多次出现后,让学生做简单归纳。新教材的编排是同一语法现象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理解,教师也应这样把教学难度逐渐加大。教师也可让学生熟记典型句子、课文段落,来代替语法规则。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不应该在学习前就排斥它,英语语法也是这样。如果一开始就认为语法学习是令人生厌的,英语学习基本就被判了死刑。

五、学习阅读——无孔不入,永不止步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地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入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每节课利用几分钟进行阅读训练,可以阅读课后文章、教辅资料,处理2-3个问题,所选范围要广,题材要多样,在文字输入方面强力注入。

事实上,与其花大量时间讲语法知识,不如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训练,阅读涉及分析、推理、判断、综合性活动,阅读可促使学生大量了解文化,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本身。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语言基础和阅读技巧,还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关键在于坚持。

综上为笔者一点心得体会,望广大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不断为英语教学努力实践,使之更加有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S].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8:初谈幼儿选择性缄默症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由于现代社会的需要,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受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心理出现不健康的信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幼儿,他们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幼儿园“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交往。而中国人性格较为内向,儿童在开始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不说话,往往易被性格内向和害羞等理由而忽略,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够与人交流,回家后在成人面前交流胆小、紧张,在我的教学生涯也遇到过这样的幼儿:

案例表现A:徐某,女,11月出生,四岁转园后来我园上中班,智力较好,入园后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表现出非常内向的性格,胆子小,害怕在集体面前表现,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而在家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父母都说是个活泼而调皮的女孩。

案例表现B:陈某,男,203月出生,两岁半来上小班,智力一般,入园后和同伴有交往、交流。在成人面前不愿意说话,说话时比较胆小紧张。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而下课后就表现得很活跃、调皮,经常有攻击同伴的行为。回家后从不说幼儿园的事情,对父母的提问也是不愿意回答。

篇9:初谈语文教学的本色

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目标。

我有幸听到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感触颇多,这的确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好课。王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不断与文本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文本字里行间穿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如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默读圈画后,“协调有序”这关键词自然也在交流中提出,教师顺势而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回答:“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教师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提醒学生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课文中是如何说“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读文本,找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为了让学生的了解更深入,教师又精心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我们加入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学生在老师引读下读文。像这样的细节在王老师的教学中随处可见,王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品、悟,把字词教学融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同时也真实地再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出语文本色教学的特点。

二、语文教学要体会语言的美感

《语文》课本中入选文章均是文质兼美,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美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披文以入情。”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精妙的字词,都可成为教师传情达意,诱发美感的主要手段,语文本色教学也应让“美”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美感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同样是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紧扣文中的“美”为主线,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全文设计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感知美。教师以一段深情的语言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激情入题。(2)围绕风景,寻找美。学生在速读、默读中思考: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教师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3)品读体味,欣赏美。教师的教学重点落在了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三个内容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美。(4)升华情感,传播美。其中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一段尤为精彩,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这两个重点词语,想象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整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词语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深切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色彩美。

三、语文教学要充满灵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这些鲜活的个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此,教师只有自己先深入读懂文本,自己“披文以入情”,课堂中才会“情动而辞发”,才会“妙语如珠”,充满灵性与智慧,才会灵活恰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各种问题。如一位教师板书课题之后问:“你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教师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红军长征很艰苦,没想到一个学生却说:“感到两个字,很长。”其他学生大笑,教师很从容,说:“他说很长,你们知道长是指什么吗?”这时有学生说两万五千里的路很长,有学生说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很长。教师就势引导,那么,书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长征很长呢?接着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仔细找一找相关语句。这位教师独具匠心地将课堂生成问题当作有效资源利用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阅读。灵动的课堂往往是令人回味的。由此可见,教学中的“灵动”也是语文本色教学中的又一亮点。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本和以课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让真实、美感、灵动充满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让“本色”成为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篇10:初谈体育教学人文观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人文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c)-0000-00

1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学校体育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改革中发展,它的教学现状是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了当今的学校体育并未真正的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是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始终还是为应试而体育。我们的体育教师都在不停的忙,课余忙达标,课中忙指标,训练争锦标。而学生呢?他们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他们被迫的去“积极锻炼”,为的是去争优秀争三好。到最后弄的老师、学生都累,无人喜欢,无人乐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仍然存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造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平等的水平上进行交流、探讨各种问题。教师的权威性,使得学生不敢接近。在这种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挥,甚至连基本的体育技能也无法很好的掌握。

1.2教学内容的传统

过去的教学大纲都力求突破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体系,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如何真正地突破。然而,遗憾的是终究未能突破。体育教学内容依旧是田径,球类项目的篮、排、足、羽、乒等。没有什么创新,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项目(如形体、橄榄球、野外运动等)脱节,由于竞技运动内容与广大学生的未来生活方式连接并不紧密,因而导致了学而无用现象发生。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铅球、跳远等竞技,但在未来生活中却不能拿它来锻炼身体。

仔细查阅教学大纲,我们又可清楚的发现一个问题。体育教材内容与中、小学的一贯制处处存在。比如,小学有长跑,中学还有,大学也少不了。这种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进行机械的学习,得不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

1.3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本质上的突破

围绕学校体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也在不停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无论怎么改,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必须跟着教师学的现象。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跟着他的动作技术要求去做,不允许学生不按某一项目的运动技术形成规律去自主练习。评价的动作标准也必须按书上所写的,或从所教的学生技术动作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此的教学方式,其本质还是应试教育,与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相悖。

1.4教学组织不适宜学生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体能等都不一样,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有些学生不能胜任,而有些学生又已掌握了这些技术学不到新技能。这样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安排的进度快、内容繁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是无法很好的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如果强制的进行灌输的话,不但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的。 各高校的公共体育课考核一般是由平时表现、技术评定和理论成绩三部分组成的,都是由教师所决定的。学生的成绩都控制在教师一人手里,由于教师的主观意识有时并不能完美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还是欠佳的。

如此的教学模式令人担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无人的丰富感情,也没有对人的关怀。其结果导致了学生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心未必会健康。

2人文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之柱就是中国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尚和谐”等。中国人文精神渗透于中国文化中,统摄于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是维系全民族的思想纽带。我们提出“人文奥运”并不是随便一喊的口号,而是要为北京奥运会注入新的人文思想,把北京奥运会办成更具现代人文色彩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竞技运动,它的突出特征就是人文精神对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体育教育作为竞技运动的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我们更应该注重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

体育教育同其它教育相同,必须以人文观为标准。在重新认识“人”的基础上,旨在让体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体育教育既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探索改造人的过程。以人文精度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建设的不仅是身体运动的文化,而且有塑造、完善及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人化。因此,再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人文精神溶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体育教学的过程说到底是精神的成长过程,而非理性知识与实用技能的堆积。现行的体育教学过程还是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对怎样控制课堂局面,把握教学进程和怎样“讲解”积累的丰富经验都很在行,但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被忽略了。同时,课堂教学对每个学生都受用同样的事先套装的教育课程和方法,甚至包括一整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这样,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缺少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没有了。

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学生对体育,特别是对玩有天然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在教材与教法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对体育的直接兴趣也不能转化为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上无精打采,课后活动兴高采烈”的现象。现在我们讨论的“主动性”也远远不是让学生上体育课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需要。

3.1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究竟追求什么目标,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学校体育理论中必须回答的问题。目前,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由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体力的增强逐渐变到体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和意识,发展体育能力为主。同时,兼顾调节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着广大学生对接受体育教学的不同需求。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教学方式,一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必须改变一个炉子冶炼一个模式产品的教学形式。树立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态观”,培植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这棵茁壮成长的禾苗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阳关”时就提供充足的“光照”,需要“水分”时就及时给予“滋润”,需要营养就施加“肥料”。给学生提供、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体育运动最能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如兴趣、爱好、内向和外向、粗纩与文静、勇敢与胆怯等。因而,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教育的过程去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认真识别学生的个性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其次,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之渗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影响。再次,通过“角色”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中学生可担任组长、发令员、领操员等,也可以让学生来担任“老师”组织比赛、游戏等。最后,在发展个性时应区别对待,严格要求。

3.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对话

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控制现象:以强迫代替自愿,以牵制代替引导,以专制代替民主,以奖励与惩罚代替自觉等等。这样导致学生上体育课没兴趣,师生之间产生了隔膜和代沟。积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互相尊重、互相结合、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3关注学生对教师价值的评判,建立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中,以分数高低来说明教学价值的大小。而分数既不能表达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也不能完美的标志出教学活动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学生的教学需要,无法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对教学价值的认识。

4结语

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是21世纪教育的主调。在认识“人文”的基础上,以人文精神为依据,旨在让教育树立起新的理念。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体育教学活动是为人的活动,在教学中应充满人文意识,应有效的或高效地传递人类文明的精华和知识火种,不应仅限于让学生出点汗,让学生学到几个运动的动作,只有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文价值为取向,才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上一篇:电子信息学院毕业论文模版使用说明下一篇:镇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