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2024-04-17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精选12篇)

篇1: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并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分页标题#e#

(2)后天下雨

(3)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四、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课后再细心观察,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事情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不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篇2: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概率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三、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做游戏,是吗?那么在今天上课前,我和大家一起先来玩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会玩,是吧?可别小看这个小游戏,它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不信我们玩玩看!我说石头剪子布之后,大家同时出手势,不许变哦,我们一起看看有多少个小朋友能赢老师。(师生共玩)

谁赢了老师?谁输了?(学生举手表示)怎么还有几个小朋友没举手呢?有输,有赢,还有平的,你们在玩游戏之前想赢老师吗?那为什么想赢,有的小朋友没有赢呢?(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平)

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次我告诉你们我要出剪刀,(再玩一次师出剪刀),这次结果怎么样?(引导生说出出石头一定赢老师,出布一定输,出剪刀一定打平)

师小结:我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时候,如果我不告诉你们我出什么,可能是老师赢,也可能是小朋友赢,我们双方都有赢的可能性,但当我告诉你们我出剪刀,小朋友们就一定会赢了,这里面藏的数学知识,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可能性

过渡:嗯,小朋友们做游戏都特别厉害,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

师:(出示一只盒子)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盒子)老师往袋子里放3个白球和3个黄球。(现场放)接着,我从这个盒里任意摸一个,请小朋友们先猜一猜,老师能摸到什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摸之前,我先用手在里面搅几下,闭上眼睛,然后任意摸一个。(师摸)是什么?(白球)好。我再来摸一个,小朋友先猜猜,会是什么?瞧,是什么?(黄球)我再摸一次,会是什么呢?(黄球)那么通过你的观察,老师摸出的球,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⒉、不可能与一定

师:现在我要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球,肯定摸到白球吗?(不一定,是可能是白球)为什么呢?

(里面有2个白球还有3个黄球,所以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黄球其中的一种。)师再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能摸到白球吗?(能)为什么?(白球还有一个)

师再拿走一个白球,现在可能会摸到白球吗?

生:不可能。

(板书:不可能)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确定?(里面没有白球了。)

师:对了,我们现在摸到的不可能是白球。那你们认为会摸到什么球呢?(黄球)你们也是那么确定,说说道理。

(板书:一定。)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发现了一件事情的发生通常有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这三种情况。有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不可以确定,这时就该用“可能”;有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这时就用上“不可能”。还有些事情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这时我们就会用上“一定”。

(三)举球游戏,巩固新知

师:还想玩游戏吗?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看ppt,上面有4个小箱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小球,现在我们从每个箱子中抽,与结果连线。

(四)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1、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大家看下面三个地方的小学情况,我们应该用那个词来说呢?小组讨论,老师请同学来回答。(根据海南,哈尔滨,还有武汉的天气情况来分析)

2、学习例二

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对这几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进行判断吗?

(ppt出示生活中的现象,生判断并说理由)

(五)谈收获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收获?课后找一些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情说给爸爸、妈妈,好朋友们听听,好吗? 总结:像这样存在“可能性”的问题,是数学课里面的知识,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种情况,它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请同学们回去留意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看看谁最有侦探头脑,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四、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

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可能

篇3: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4:论小学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设计也更加具体和明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往的空间与几何、代数与数等内容上又增加了统计和概率部分的知识。鉴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为例,分别从对生活体验的思考、对心理需求的探究以及对学习规律的总结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苏教版教材;“可能性”教学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涉及“可能性”可能性教学的内容从二年级开始先后出现四次,比如二年级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六年级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出现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对其如何把握及指导,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可能性教学概念诠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出现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上册。具体而言,二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利用可能、不可能等类型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三年级学生则要学会使用偶尔、经常和差不多等表示程度或频率类的词语来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表述;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对游戏公平性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游戏规则的设计;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分数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判断,并尝试着根据时间发展的可能性来设计和编排方案。可以说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是极具统计和概率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此部分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升学生对其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苏教版为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能性”问题

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问题的教学,应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总结学习规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对生活经验的思考

首先,“可能性”问题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理解。比如这样一道题目:“请设计一个抽奖盘,盘面上分别写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在商场逛街或参与其它类型的活动时都亲眼见到过抽奖盘,根据回忆也能描述出奖盘的盘面上这四个奖项所占面积的大小,因为一等奖比较重要、比较稀少,所以其所占的面积就小,反之参与奖则应在盘面上占据较大的面积——学生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认识,归根到底还在于生活本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当中时常挂在嘴边的“可能”、“不可能”等,转化成数学语言,转化成数学知识当中的“可能性”问题。

其次,将数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一个口袋当中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从这个口袋当中拿出任意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可能是哪种颜色?”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根据固有的生活经验,即当口袋当中有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时,那么任意摸出的一个球,极有可能白的,也有可能黑的,这个简单的、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事实上其中蕴含一定的随机思想——所谓的随机就是指某一现象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并不能根据已知的条件确定结果——学生就可以通过摸球的这个行为,感受“随机”这个数学概念,提高对它的认识。

(二)对心理需求的探究

首先,从固有心理认知当中总结经验。在进行“可能性”问题的教学时,在让学生感受“一定”和“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过程中,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让学生从装有两个黑球的不透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如此动作反复多次后,请猜测这个袋子当中装的两个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这样的结合手动实践来进行的分析判断,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现象的认识,还能基于自己的所见、所感,体会此类问题所具有的鲜明的特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当学生从口袋当中始终摸到“黑球”之后,其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判断,即袋子当中一定会有一个黑球,但是不确定究竟是只有一个黑球还是两个都是黑球,只能说是“可能”有两个黑球,因为只有当两个球都是黑球——在这样一种前提条件下,才会出现无论怎么摸都不会出现其它颜色球的结果——所以,在学生反复摸索、反复探究之后,就能察觉出所谓的可能是在介于“一定”和“绝对不可能”之间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探索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将从固有的心理认知当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升华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深入思考,升华认知。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已知有四个口袋,第一个口袋中有三个白球,第二个口袋中有一个红球和两个白球,第三个口袋中有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第四个口袋当中有三个红球,现在要从每个口袋当中摸出一个球,这个球可能是红球吗?哪一个口袋当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呢?学生通过尝试就会发现,这四个口袋当中,由于拥有红球的数量不同,实际操作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就会不同,第一个口袋当中没有红球,自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为零,第二个口袋和第三个口袋中都有红球,但是肯定不能保证每一次摸出来的都是红球,但是其可能性较之完全没可能的第一个口袋,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最后一个口袋中,由于装的全是红球,自然无论怎么摸其结果只有红球一种,而这也是摸出红球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口袋。可以说伴随着红球个数的增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也在变大。

通过这两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探究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当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渗透有关“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思考时,也等于间接地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对学习规律的总结

首先,主动参与,感受数据的合理性。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摸牌实验时,选择3张红花色的纸牌和一张黑花色的纸牌,让学生随意从中摸出一张,由于有四张牌,所以学生随意摸出一张牌的可能性有四种,但是猜测是摸出红牌的可能性更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多摸几次牌,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结果就会发现这和学生自我认知的概率是完全一致的,这时,学生就能感受到数据的合理性。

其次,展开开放设计,提升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应用效果。比如尝试着让学生设计放球可能性的游戏,培养学生反向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建立在学生拥有足够可能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操作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固有知识,设计不同的放球的可能性,通过比较不同可能性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应用“可能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论

总而言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可能性”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容易引发学生知识混淆的难点。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课程设计和规划,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和生活关联性的全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乔中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俪人:教师,2015(11):20.

[2]许兆兵.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7):167.

篇5: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沿码小学李珍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三个装有粉笔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些什么呢?”

师:利用这个硬币我们可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玩吗?

教师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经过好几次的“猜正反”。(学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结果能确定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出示主题图(第104页),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师生合作摸粉笔活动

1、体验“一定”

* 猜一猜,摸一摸

请每位小朋友从盒里摸出一支粉笔,每次摸粉笔之前先猜猜是什么颜色,摸粉笔之后再看看是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颜色记录下来,记录后,把粉笔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到下一个同学摸。

* 议一议,说一说

各人摸完后,根据记录粉笔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粉笔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盒里只有红色粉笔,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问:在盒里能不能摸出蓝色粉笔?绿色粉笔呢?„„

让学生体验到“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3、体验“可能”

师:我们继续摸粉笔,在盒子里面放入两支红色粉笔,两支蓝色粉笔,两支黄色粉笔和两支绿色粉笔。然后按照刚刚的方法来摸粉笔。

师:这次我们又发现了什么?(盒子里面放了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的粉笔,所以摸出来的可能是红色,可能是蓝色,可能是黄色,也有可能绿色粉笔。)

师: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

4、小结

师:通过整个摸粉笔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回答后。

师小结: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与“不可能”三种情况。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

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的图。

师:请同学们找开书本105页,认真观察例1,看看这个例题和我们刚刚摸粉笔的活动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三)、跟踪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蓝色盒子中装有十二个白球,紫色盒子里装有十个红球,我们来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来描述一下。现在把他们放在一起,又是什么情况呢?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一)、请你来当裁判

出示例2

师: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对下面几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说说理由吗?

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解决。

* 说一说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性”,你还能想哪些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说一说后,教师指名说说。

(二)、跟踪练习,巩固新知

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练习,老师更正。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像这样存在“可能性”的问题,是数学课里面的知识,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种情况,它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请同学们回去留意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看看谁最有侦探头脑,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

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可能

篇6: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提高了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你能举例说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新课。

1、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再说出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让学生先写出答案,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

第(1)题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完成。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数一数这个转盘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涂红色的份数应该占10份的几分之几?要使指针转动后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是2/5。又应把几份涂成绿色?

3、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

应引导学生从分数的含义出发,找到符合题义的放法。

4、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列举出“石头、剪刀、布”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明确方法后,再让学生把题中的表格填写完。

5、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三、应用拓展。

1、按要求进行方案设计。

(1)有两个正方形转盘,任意转动指针,要使A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1/4,使B盘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为3/8。请你设计各转盘颜色区域,把你的设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

(2)在下面的口袋中放入若干个白球和黑球,任意摸40次,摸出白球的可能是16次(每次摸出球后仍放回)。按照这样的可能性大小,请你在袋中画出两种球的个数。(“○”为白球,“●”为黑球)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两题的答案都一唯一)。

2、总结:可能性和生活联系很密切,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找找生活中哪些事件和可能性有关。

3、机动题:

篇7: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 105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能力和 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具准备:

(1)课件;(2)每组准备1号、2号盒各一个,白色、黄色乒乓球若干个;(3)每人一张练习纸;(4)一枚硬币;(5)课题卡片;(6)座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指4-5名学生回答,师简单小评价)同学们喜欢的游戏可真不少!做游戏不只是好玩,游戏中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做游戏,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比一比,看谁能够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我们先来做第一个游戏:猜硬币

2、(实物投影一元硬币)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枚一元的硬币,有花和“1元”这两个字的一面是正面,有国徽的一面是反面,怎么玩呢?请大家看(师演示硬币)你们猜,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指生猜)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哪个面朝上?猜对的同学请举手。

我们再来玩一次,这一次你们先来猜一猜,可能是哪个面朝上?(指生猜)(师演示硬币)下面,我们来看看结果。哪个面朝上?哪些同学猜对了?

3、刚才我们玩了两次,也猜了两次,你每次都猜对了吗?两次都猜对的同学请举手。如果我们接着往下玩很多次,想一想,你还能每次都猜对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每次都猜对呢?(指生说)

4、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是猜测;转动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示课题,大家一起来读。)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猜球的游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请组长把桌洞里的1号盒子拿出来,放到桌面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做这个游戏,听清老师说的游戏规则:小组内的四位同学每人摸一次球,摸出之后再把球放回盒子,然后晃一晃盒子,再让下一位同学来摸。同学们,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吧。(学生活动)

(1)告诉老师,你们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的?都是白色的吗?如果老师在1号盒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觉得会是什么颜色?(指1-2名学生回答,教师摸一个球。)哦,还真是白色的呢。

(2)为什么我们从1号盒中摸出来的球都是白色的呢?(指2~3生回答)(3)请同学们快打开盒子看一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4)师小结:(生看着盒子)因为盒子里的6个球都是白球,所以我们摸出来的一定是白球。我们就用“一定”来描述这种情况。(板书:一定)

2、(1)号盒子放在桌子上不要动)请组长再把桌洞里的2号盒子拿出来,听清游戏规则:小组内的同学每人摸两次球,摸的时候不要看,把球摸出来以后再看;还有就是把球放回盒子后,晃一晃,再让下一个同学来摸。开始吧。(学生活动)

(2)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哦,有白球,还有黄球。请大家猜一猜,我在2号盒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又会是什么颜色呢?(指3-4名学生说)

(3)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为什么这样说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生说)

(4)快打开盒子验证一下,你们的推断对不对?

(5)师小结:(生看着盒子)在2号盒子中,有3个黄球、3个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摸的时候,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这种情况。同学们,同意吗?(板书:可能)

3、同学们再来想一想:在这两个盒子中,我们会摸出红球吗?(指生答)为什么?(指2-3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因为这两个盒子中都没有红球,所以我们不可能摸出红球。(板书:不可能)

4、(请组长把两个盒子再放回桌洞)通过整个摸球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多指几名学生回答)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发现,真是了不起!老师也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指一生读)

(二)小练习

1、刚才这个游戏同学们玩的开不开心?小精灵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热闹,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你们欢迎吗?大家看,它来了,它还要考考同学们呢!

2、这里有两个转盘,里面有不同的表演项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下面的2个问题,想好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指生回答)(转1号转盘可能表演朗诵,还可能表演什么?)

(三)教学例2

1、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老师带来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2、听老师说要求:如果你认为某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我们就用“对号”来表示;认为可能发生的,就用“圆圈”来表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就用“错号”来表示。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一边判断,一边说理由。(小组交流)

4、请各小组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先读屏幕上的话,然后说出判断结果,最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意见不同,可以大胆举手发言。)

5、我们来看第一幅图,哪个小组先说?

(1)(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师打对号。)a、地球每天都在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是一种自然现象。B、就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转动,我们才有了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c、地球要是不转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2)我们来看下一幅图(指生说)说的真好。这个事件是根本不可能的。(师打错号)

(3)你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指生说)其它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三天后,下不下雨,谁也说不准,所以它是可能的。(师画圆圈)

(4)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这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师打错号)(5)你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指生说)你们见过用左手拿筷子的人吗?(指2生说)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这个事件是可能的。(师画圆圈)

(6)我们来看最后一幅图,还有哪个小组没说?(指生说)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学们都觉得这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谁来读一读?看来,这个事件确实是一定发生的。(师打对号)

(四)小练习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六种现象,下面,我们来个即兴表演,请你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中的一个,来联系实际生活说一句话。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

师:看同学们说的这么好,有几只小动物也想说,它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判断题)先请同学们自己判断,想好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回答)(1)小企鹅说的是对的。

(2)小猴子真聪明,同学们更聪明。(3)你想对小乌龟说什么?(4)小 花猫说的也是对的。

(5)同学们帮帮小狗,这句话怎样说就是正确的?

2、涂色

师:看来,我们每个人都能解决很多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如果让你来画一画,同学们有没有问题?大家对自己都很有信心呀!

(1)指生读题目要求。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练习纸,认真读题,再涂颜色。(3)教师巡视,有选择的收取2份作业纸。

(4)涂完的同学请坐好,(眼睛看着老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作业(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这是哪位同学涂的,请你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指一生说,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涂的很好,说的也很好,同学们,来点掌声!)我们再来看这一份作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教师肯定,掌声。鼓励)

(5)听了刚才这两位同学的介绍,老师也明白了:第一个全涂成红色,这样摸出的才一定是红正方体。第二个有多种涂法,只要不涂蓝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第三个也有多种涂法,只要有黄色就可以,最少涂一个,最多涂四个。能不能把这5个三角体全涂成黄色呀?为什么?(边说边出示答案)同学们看看自己涂的对不对,不对的同学课下改正过来。

3、讲故事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想奖励一下大家,这样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师讲《生死签》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监狱里关着一个犯人,这个犯人是个好人,可是他遭小人陷害,他马上就要被砍头了,不过这个国家有个有趣的规定:在砍头前,法官要写两张纸条放在盒子里,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让犯人闭着眼睛摸,大家想一想这个犯人会摸到什么?(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摸到“生”,他就会活下来;摸到“死”,他就会被砍头。)

可是这个犯人的一个仇人很想让他死,就偷偷的把“生”字拿出来,换成了“死”字,你说这个犯人会怎样?(是呀,盒子里的两张纸条都写着“死”,不论他摸到哪一张,这个犯人一定是死。同学们想一想,其他的人知道这件事吗?他们还以为里面是 “一生一死”呢。)

这件事被犯人的一个朋友知道了,并通知了他,让他快想办法,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犯人摸出其中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什么?他把这张纸条飞快地放到嘴里,咽到肚子里了。大法官非常着急。其他大臣说,看看盒子里剩下的是什么,不就知道他吃的是什么了吗?(同学们看,盒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大臣们认为他吃下去的是什么?所以法官当场释放了这个犯人。这个犯人实际上吃下去的是什么?你们觉得这个犯人聪明不聪明?是的,他用聪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换回了自由。)

篇8: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基本知识点在小学课程中得以全面推广.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其中“可能性”作为这一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有着其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综合以上各类情况,本文将全面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材编排以及一些思考,并就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提高此内容教学质量的方式建议.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材内容编排和思考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可能性”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然后递升为“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汇来概括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概率,这一学段的学习安排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上册.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有效地辨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用分数的方式准确地标出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学段的学习时间安排在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上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教材的编排原因,教学时间的安排显得周期较长,使得“可能性”这一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断层.而且,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接受“可能性”这类知识时,很难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地进行关联,学习过程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因此,笔者觉得可将“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并且从与现实贴近的游戏公平性这一方面作为切入口,从而更深一步的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和用分数来准确描述.

(二)教材例、习题的设计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可能性”的例习题设计还是以“蒙眼摸球”方式为主.这种例、习题因为其易于呈现,所以会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真实模拟,例如,蒙住摸球人的双眼,在透明的箱子中摆放不同颜色的球,学生可以真切的观察到被摸到的球是随机的,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可能性”这一概念的体会.这一例习题的存在,固然有其优势,但同时弊端也相当明显,那就是情景过于单一,多次呈现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有效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所以,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题型和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可能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的体验方式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教材例、习题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在“可能性”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安排学生摸球,同步观察,最后进行可能性的分析.然而由于概率的随机性和不受控制性,并不是因为有实验的过程才会出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安排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并进行初步的推算,再观察摸球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转变,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和学习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内容的深刻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提高“可能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学习

在“可能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的生活模拟情境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易于小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模拟情境,应该是在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设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例如:在“游戏的公平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情境,让学生感知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加深对规则公平性的理解之后,再思考和讨论如何修改游戏规则而达到相对公平.

(二)提倡学生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

“可能性”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在一个极其生动且个性化的环境下展开的.积极讨论、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这些过程,对小学生来说,都充满着趣味和挑战.在有趣的课堂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圆盘转动的游戏中,白色区域比黑色区域更大,那么指针停留在哪片区域的可能性更大?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每名学生都参与思考,然后转动圆盘.学生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在转盘停止之前,落在哪一片区域都是不确定的.再经过多次转动之后,同样可以发现,落在白色区域的次数明显更多,也就表明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更大.在经过多轮实验后,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结合之前的分组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能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的氛围.

(三)结合与内容相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思维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对其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一些数学相关的知识点,以此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让数学不再是以往刻板的计算学科形象,这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能性”内容的学习,也适用于此,例如:为学生描述现实中的概率问题时,可列举历史的统计和天气预测有关的资料等;为学生讲解随机现象时,可结合投硬币的试验来说明;为学生详解概率大小的问题时,可加入对彩票号码排列组合的分析,计算中奖率.这一切都能进一步的激起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内容的兴趣,使之发现“可能性”的本质,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上一步台阶.

篇9: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一、从中学的“概率”教学看小学的“可能性”教学

(一)中学教材中的概率内容的数学概念解读

中学教材对随机事件、概率的两个意义(概率的古典意义和概率的统计意义)进行了具体描述。

1. 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 概率的古典定义。

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他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比如,掷两枚硬币实验,分析出现一正一反的可能性大小。在一次实验中,可能出现四种情况:第一种,1号币正面、2号币正面;第二种,1号币正面、2号币反面;第三种,1号币反面、2号币正面;第四种,1号币反面、2号币反面。一正一反有两种情况,占了,概率则为。

3. 概率的统计意义。

一般来说,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比如,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从统计意义出发,首先要反复做掷硬币实验,经过大量实验,统计数据,求出正面或反面朝上的频率(正面或反面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会稳定在0.5这个常数左右,这个常数0.5就是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

实际上,概率的古典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一些随机实验并不具备有限与等可能性质,对于这类随机实验,概率的古典定义不能适用。比如,考查某种树苗的移植成活率、某种子的发芽率、估计某射击运动员的命中率、某水果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等。这些实际问题都不属于各种结果可能性相等的类型,所以不能用古典定义来求,而要用统计意义来求。如某林业部门要考查某种树苗在一定条件的移植成活率,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做法呢?首先,在同样的条件下,大量地对这种树进行移植(移植的棵树用字母n来表示。),并统计成活情况(成活的棵树用字母m来表示。),然后计算成活的频率(m/n)。如果随着移植棵树n的增加,频率越来越稳定于某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就可以被当做作成活率的近似值。

(二)中小学概率教学的衔接

中学的概率教学是从概率的两个意义(古典意义和统计意义)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求概率的内容。即,用列举法求概率和用频率估计概率。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单元知识框架图如下:

1. 从教学的知识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衔接。

小学阶段以感性认识可能性为主,通过实验去感受随机性,定性描述可能性大小,初步根据结果推测状态。虽然是感性的认识,但是与中学的衔接很紧密。实际上三道例题是中学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意义的雏形。例2、例3是学生了解概率的统计意义的铺垫。而“做一做”(抛硬币活动)也是学生理解概率统计意义的有效载体,这个数学活动也是中学教材中的例题。

2. 从教学的过程目标和核心素养来看衔接。

中小学都是通过摸球、抛硬币等活动感受和体会随机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偶然性),一个是大量实验结果统计的规律性。这种随机性是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小学强调推测球或棋子的分布情况,即谁多谁少。中学要计算出频率,推测概率。可以看出,数据分析是中小学教学概率内容的重要方法。《数学课标标准(2011年版)》把数据分析纳入到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强调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关于数据分析观念,具体阐释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须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在这段话中,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提出:数据分析观念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此,笔者认为数据分析观念也是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在前面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带领着团队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下面结合几个案例来谈一谈小学教学“可能性”内容落实数据分析观念的粗浅认识与思考。

二、 从借助“数据分析” 入手, 教学小学阶段的“可能性”内容

数据分析观念很抽象,教师如果仅把它作为一种观念或思想,教学中很难落实。笔者认为,把数据分析看作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手段、策略、方法,就很容易操作。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感受随机性,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可能性”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数据分析——推测结论”的过程,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一线教师对这部分教学存在困惑:概率的教学需不需要实验?实验后频率和概率之间差距大了怎么解释?实验结果不能验证概率的大小,学生越学越糊涂,怎么办?比如,“掷硬币实验”是“验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还是“推测”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如果站在验证的角度,教师就容易出现上面的困惑。如果是借助实验数据,包括科学家的数据分析来推测可能性,这里即使出现极端数据,我想也很容易解释,实验次数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所谓的“运气差”的偶然性,这就是随机性。所以要引导学生看整体数据,增加实验的次数,只有实验的次数越来越多时,才会呈现统计的规律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种规律性去推测可能性的大小。教材编排的几道例题都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呈现“猜测——实验——数据分析——推测结论”的过程,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一位教师执教“可能性例1”时创设了班级抽奖情境,每次学生抽签之前,教师都是让学生先猜测抽签的结果,(可能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然后再实验,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一位教师执教“可能性例2”时创设了摸棋子游戏情境。课伊始,教师拿来一个装有两种颜色棋子的盒子,呈现里面红色棋子和白色棋子的数量,提问:“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生:“红色或白色。”师:“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大?”(学生凭直觉很容易说出红色的可能性大,因为红色的棋子多。)这时,教师话锋一转,“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需要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推测前面的猜想,进而得出哪种颜色棋子多,摸到它的可能性就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随机事件统计规律性及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数据分析——推测结论”的过程是可能性教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流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的价值,感受到数据分析是预测和推测一件事情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课堂上能够形成“我要收集数据”“必须分析数据”“我用数据说话”这样的思维过程,那么,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已经初步形成了。

2. 有效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聚焦“数据”,实现从猜测到推测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如何引领学生聚焦数据,自觉收集、分析数据,实现从猜测到推测的过程?教师有效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聚焦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一位教师执教“可能性例3”时创设了摸球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猜一猜:盒子里面哪种颜色的球多?然后统计选择的人数:25人选择黄色,14人选择白色,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首先,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每人摸3次,让学生再猜。学生感受到次数少,不能说明问题。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小组摸球,分组记录数据,再汇总全班数据。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数据,再猜测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即哪种颜色的球数量多。统计选择的人数:黄色的人数为3人,白色的人数为36人。此时,教师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学生聚焦到数据分析,交流碰撞。

师:仍然选择黄色的同学请起立,老师采访一下,为什么你还坚持选黄色球?

生:我们组摸到的黄色球的次数多。

师:改变选择的同学请举手,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你们改变了选择?

生:因为摸到白色球的可能性大。

师:那第6组实验数据,确实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呀。

生:我们不能只看这两组数据,大多数组都是摸到白球的次数多。

师:只看一组数据行不行?可以看多组数据,还可以怎么办呢?

生:把它们加起来,看看整体数据。

师:汇总数据后,你有什么发现?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没有指令学生该进行哪一个环节?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的驱动下发展的,学生逐渐的感受到,实验次数少,要多次实验,即我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当呈现全班数据时,教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是必要的,分析数据是必须的;体验到数据蕴含着信息,只有通过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事件的随机性,而且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有效培养。

3.教师要有效指导实验,保证数据的随机性和统计的准确性,才能形成统计的规律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随机性,教师在实验前要提醒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和目的,深入学生活动中有效指导,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千万不要出现学生偷看盒子、不摇盒子等现象,这些现象可能都会导致数据的极端化,而使数据失去随机价值。我们知道,统计的规律性一定是建立在随机抽取的数据基础上,也就是说,当大量重复实验时,随机抽取的数据越来越多时,统计的数据才能呈现一种规律性。在这个过程中,统计数据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统计的准确性,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计算器、电子表格求和),跟学生一起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只有保证了数据的随机性和统计的准确性,才能使统计的数据逐步呈现出规律。但是,一旦出现了规律不明显或者矛盾的规律(错误的规律), 怎么办?我觉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再多做一些重复的实验,获得更多的数据,还要跟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条件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是否摇匀,是否偷看了,是否统计出错等)。

总之,概率教学离不开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理清知识的横纵向联系,站在知识的上层建筑,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数据分析观念”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才能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

篇10: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

1.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3.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4.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以。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篇11: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

1、例2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课前十分钟请学生默读故事。

2、问题引入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我们使用的1/2来表示可能性的。(板书:用分数表示)2、同步体验

师:围绕今天的主题,自己说一句话。(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1/3。)师:你是怎样理解的?(一共有3个球,绿球有1个,绿球就占1/3。)师:你还可以说什么?(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3,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3)

3、教学例2(1)、摸到红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2)、摸到黑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摸到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4)、摸到1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6)、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五、课堂总结:观察一种现象,不能忽视它的前提。

(7)、摸到素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师: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很了不起。这些问题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请你们自己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来研究吧。(请学生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2,同意吗?是不是因为有红桃黑桃两种颜色牌呢,所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2?(不是。两种牌数要相等。)师:你们对1/2是怎样理解的?

生1: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个1/6。

生2:一共有6张牌,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生3:红桃的张数占总张数的1/2,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2。师:这个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她们。谁来问?

生2:1/3是怎么得来的?

生答:因为有2张3,占了6张的2/6=1/3。

生:摸到每一张的可能性都是1/6,3有两张,是2个1/6,就是2/6=1/3。

师:口答一下其他的几个问题。

师:出示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

师: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2/5。)师:刚才是1/2,现在怎么变成了2/5?(牌的总数变了。刚才是6张,现在是5张。)

(讲试一试)如果老师拿出三个红球和两个黄球放到口袋里,从口袋 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呢?

如果口袋中的球是这样的,那么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连一连,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出示练习十八第1题。

师:小华做了两个正方体,我们来看是什么样的正方体? 师:给你一张空白的骰子,请你们自己制作,每个面写上1、2、3,使得3朝上的可能性是1/2。怎么写? 生1:一个1,两个2,三个3。生2:两个1,一个2,三个3。

三、读练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可能性事件,比如抛硬币、掷骰子、买彩票等等,就连我们的语文中也含有这样的知识哦。

1、成语里的数学

(用分数表示成语里某个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2、游戏里的数学(出示转盘,4蓝,3黄,1红)

出示1:指针转动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黄色或蓝色呢?

生: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生: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3/8。

生: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4/8,就是1/2。

师:某次活动中估计有80人使用这个转盘参与抽奖,你会怎样设置 奖项和准备奖品呢?

生:转到红色的,获得一等奖,转到黄色的得二等奖,转到蓝色的得三等奖。

师:设置好了奖项,该如何准备奖品呢?

生小组讨论交流:一等奖的奖品要准备10件,二等奖奖品30件。师:80人参加抽奖,就要转动80次转盘,落到红色区域的得一等奖,正好是10次吗?

生:不是,也可能比10次多,也可能比10次少。生:大约10次吧。生:都适量多准备一些。

3、现场抽奖

我们来看来个抽奖(课件出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师:活动开始前,围绕今天的主题说一句话。生1:每个人得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1/28。生2:每个人得奖的可能性是3/14。

学生代表上台担任抽奖嘉宾,点击抽奖软件,一次抽出一二三等奖。(机动:故事释疑)

4、故事释疑

篇12:数学可能性教案

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具学具:

课件、彩球、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请同学们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

(学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

师:那我们就试试吧。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彩球,请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老师都能准确猜出球的颜色。学生猜测,袋中装的都是黄颜色的球。)

师:因为袋中装的全都是黄球,所以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

师:当事情确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

把白球倒入空的不透明的袋子中,请学生描述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由猜球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盎然、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参与猜球的过程中明白一定的涵义,初步体验到什么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

(2)用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林老师想从袋中(刚才装白球的袋)摸出一个红球,行吗?为什么?

师:确定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就用不可能(板书:不可能)来描述。从这个袋中还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上一篇:驾考心得下一篇:教师教育研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