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案

2022-09-02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简单的方位与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

1.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素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复习活动。通过综合情境图中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主地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

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分成5部分,分别置于5个本册教材学过的基本图形背景中,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既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又能让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根据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方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方位与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补充完善。对学生一些有个性的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可给予鼓励。同时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可以对学生整理的内容或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学生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按照各板块中侧重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目的明确的复习,给提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使复习的过程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提高复习的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方法的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都有所提高。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困难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还剩多少桶?

3、解决问题

(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小博士引出: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这两题是对比题。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达到训练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

2、4题:是看图列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练习时,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练习第5题,按顺序写数。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实际应用。练习时,让学生既要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又要适当补充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数乘法

教材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5.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数学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的确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①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②探索并掌握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规律;③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④运用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⑤体验对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的确立

由于小数乘法完全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点准小数点即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确定“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点准积的小数点”为单元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我们认为善于引导和联想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措施。善于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我们要多准备几手导的办法:如讲故事法、猜谜法、视频法、类比法等。善于联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善于联想要求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联系学生的旧知,还要善于联系我们自身的学习感悟。

重点习题分析:

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每天往返两次”这一条件,理解两种算法(1.3×4×

5、4×5×1.3)。

除了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还要让学生注意“0除外”这一前提条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结论,可以补充一些变式和含有0的比较大小的题目。

本单元还应注意的问题:

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积的近似值,小数乘法中运算定律(特别是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问题等。

小数的竖式写法要求右侧对齐,部分学生可能掌握不好,教师应予以强调。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简算时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因为它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熟练性,可以采用选择正确结果、判断对错、比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多种练习形式。对于小数乘法中的简算,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不同方法的指导,并与口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能力。比如:2.5×1.2,既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简算(2.5×0.4×3),又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5×(1+0.2)=2.5×1+2.5×0.2,像一些简算题可以把它融到口算题中间去。在每天的口算练习中,比较灵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

求积的近似值实际就是在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更多新的知识,因此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学完之后能够利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时算总价,计算家里每月的电费测量、计算黑板的长、宽、面积,桌面的面积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四年级已经学过,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不够好,应用经常出错。我们在教学时不可轻心,要在练习时多指导有问题的学生,使他们理解运算定律并能正确运用。

信息窗1——小数乘法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法。【板书:小数乘法(小数乘以整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第3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联系力求形式多样,并通过调查了解点费情况,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理解算理,个别学生忘点小数点,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点上小数点,不甚理解,加强指导

信息窗1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会熟练的计算小数乘法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3-4

2、

3、4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4

5(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写作业本上)

独立完成练习册P1

1、

2、

3、

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通过练习,发现班里有个别学生听讲不认真,出现一些比较间的错误。同时,也发现有个别孩子计算基础不好,加强训练。解决问题处理较好。

信息窗2——小数乘法 【学习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法。【板书:小数乘法(小数乘以小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页——第7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在这里,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教学,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个别学生在按整数乘法计算的过程中,0也计算进去,没有完全理解算法;部分学生计算过程出错,不扎实。部分学生的小数位数找的不对,只看一个因数的

信息窗2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会熟练的计算小数乘法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8

3、

4、5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8

6、

7、8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2

1、

2、

3、

4、题

教学反思:

通过在计算中的比较分析,逐步发现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1、体会因数大小的变化了,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2、发现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在发现掌握这些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等能力。在判断改错的过程中,使学生重视到一些易出错的地方。消除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小数乘法计算的负迁移。

信息窗3——小数乘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板书:小数乘法(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1页——第12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运算律运用到小数。思考: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运算律运用到小数。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12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特别重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运算的顺序,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题目,明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信息窗3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13

3、

4、

5、

6、7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14

8、

9、10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4

1、

2、

3、

4、

5、6题

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究学习,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真正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本节课紧紧抓住“推广”两个字进行教学,精心设计了“四巧”即“巧”引入,“巧”探究,“巧”应用,“巧”巩固。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巧妙地点拨、引导,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这样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就记得快,记得牢,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了创造潜能。

第一单元复习(小数乘法)教案

五年级一班教师:张付寨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乘法,我们的目标是(出示)你们有信心吗? 为了能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看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会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2、会做相应的练习题。

三、学习指导

1、学生认真看课本2—16页内容,重点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做测试题时仔细审题想清楚再做。

四、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6分钟)

五、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六、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 二单 元 备 课

课题: 图案美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周对称的定义)。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稍复杂)。

3、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连续平移2次或两次以上)或旋转900。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教学方法:

1、“操作、观察、思考”三位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的对称、平移及旋转方式的理解。

2、整合例题内容,从对比和比较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课时划分:轴对称图形 2课时

平移 1课时 旋转 1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第二单元 图案美 信息窗1 ——对称

教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学习目标:

1.将学具盒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 教具: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对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看书1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17-1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的内容, 思考: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要求:看谁画得又好又快!

3、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台订正,订正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

2、 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画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画的方法?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

2、5题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又提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归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之乐。

信息窗2——平 移

 教学内容:教材P22页的内容 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 教具:小黑板 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平移》。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2的内容。(5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求:看谁画得又好又快!

3、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台订正,订正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

2、 讨论(议一议):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通过平移可以创设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 [课后反思] 数学学习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使学生轻松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信息窗3——旋转

 教学内容:教材P23页的内容 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现象?(生:旋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旋转》。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吧。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3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讲述: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要求:

1、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画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画的方法?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 (2)、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3)、总结方法: 图形旋转位置变, 形状大小如从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 对应角度永不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选择

(1) 、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的是(

)

A 、踢毽子

B、玩碰碰车

C、荡秋千

D、捉迷藏 (2)、从3时15分到3时45分这段时间里,钟表的分针(

)

A、旋转了120度

B、旋转了180度

C、旋转了30度

D、旋转了360度 (3)、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的是(

)

A、正在工作中的电扇叶片 B、行驶中的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 D、放飞的风筝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

5、6题

八、板书设计

点:

旋转中心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角度 巧计:

图形旋转位置变, 形状大小如从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 对应角度永不变。

[课后反思]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图形的大小、形状、

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加强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旋转变换的直观感受。在研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方向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然后让学生用纸条以不同的中心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练习,明确旋转的关键要素;在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旋转90°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后再在纸上画出来。通过这样的设计,从直观到抽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三峡工程(二) ——小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带中括号的)。

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认识中括号,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3.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中括号的应用。

课时安排:信息窗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课时 信息窗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课时 信息窗三:求商的近似值 2课时 信息窗四:带[]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课时 回顾整理 2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聪明的测量员 1课时

单元达标和讲评 2课时 共计:15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1.积极创设现实、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多收集三峡工程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做成精美的图片或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在现实、有趣、挑战性强的情境中自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知识。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迁移、类推等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3.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本单元为学生的探索活动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师要运用好教材,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4.积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教师要积极提倡解决问题

单元达标计划:计划10月20日进行单元达标测试。

信息窗一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整数部分够商1)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8页——第2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整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以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注意上的位置和商里的小数点,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0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自主学习新知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信息窗一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9页——第30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的计算方法。思考:整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以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注意上的位置和商里的小数点,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1页“自主练习”的7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信息窗1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会熟练的计算小数除法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30-31

2、

3、4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31

5(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11

1、

2、

3、

4、题 教学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信息窗二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并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初步学会并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4页——第35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笔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思考:小数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是否相同。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注意商的位置和商里的小数点,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32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信息窗2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36-37

3、

4、6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36

5(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13

1、

2、

3、

4、5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

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没学过的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既降低了难度,又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

信息窗三 商的近似值 【学习目标】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商的近似值。【板书:(商的近似值)】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9页——第40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思考: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不明白的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41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1.尊重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2.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3.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信息窗3一 练习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商的近似值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商的近似值,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41-42

3、

4、6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42

5(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15

1、

2、

3、

4、5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上,应用了“转化”的思想,把没学过的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既降低了难度,又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

信息窗 四 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带

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5页——第46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46页问题口袋上面的内容。思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不明白的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46页“自主练习”的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

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计算准确力,就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

信息窗4一 练习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今天我们来进行带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46-47

3、

4、6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42

5(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17

1、

2、

3、

4、5题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总之,无论这节课的优势,还是不足,他都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小数除法(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我们的目标是(出示)你们有信心吗? 为了能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看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2、会做相应的练习题。

三、学习指导

1、学生认真看课本28—53页内容。 2:做测试题时仔细审题想清楚再做。

四、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10分钟)

五、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六、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珍稀动物 ——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难点

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策略及方法 小组合作

信息窗1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简易方程。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 55 页——第 57 页的内容, 重点看图与文字,认真思考红点部分的问题。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第一题哪几个错了,错在哪里,说出原因。

(2)第二题看图列方程,看做得对不对,不对,说出错因。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方程的意义的巩固练习课,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但也出现了个别学生列出的方程将未知数单独放在等号的一边,像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合理正确的方程。

信息窗2 ——解方程

【教学内容】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 61 页——第 63 页的内容,认真看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示。

提示:列方程时先找准数量关系,在根据题意列方程。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解决第二个红点部分的问题,看板演的对不对,不对出错在哪里。让其他生纠正。 (2)练习第一题,师:请看这几道题对不对,为什么?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理解的差,由于以前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导致解方时存在困难,特别是检验的步骤,学生掌握不下来。因此要求学生课下把基本基本公式熟记一下。

信息窗 2——解方程

【教学内容】解x+a=b或x-a=b的方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做 一做

1、 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 X-1.5=4 ③X-6=7.6 ④X+5=32

2、 我会填。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

3、 我会选

(1) χ+32=76的解是( )

A、χ=42 B、χ=144 C、χ=44 (2) χ-12=4的解是( ) A、χ=8 B、χ=16 C、χ=23 (3) χ+8=60的解是( )

A、χ=480 B、χ=52 C、χ=7.5 (4) χ -3.5 =1.5的解是( ) A、χ=5 B、χ=20 C、χ=2

四、自主练习:

1、 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2、 教师先带领学生读懂题意,在自己独立完成。

3、 体会分析题意,自己独立解答。

4、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合理使用教材,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信息窗 3——解方程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学习目标】

1、掌握等式性质二,并会运用解方程

2、综合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综合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 66 页——第67 页的内容,列方程时先找出数量关系式。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做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这样列方程的依据?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综合运用等式性质列方程的方法。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先找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再通过天平平衡的原理探索等式的另一性质:等式的两边同乘一个数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数,等式仍然成立。并利用这一性质解形如ax=b这类方程。

信息窗4 ——解方程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学习目标】

1、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 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较复杂的方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1 页的内容,着重看线段图。 5分钟后,比谁做的题正确率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讨论第一题,看做的对不对,如果错错在哪里,并说出正确的答案。 讨论第三题,重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方程。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列方程的专项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

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但是有的学生就偏偏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而且还把答语中的两个未知数答成一个结果。

信息窗4一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 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较复杂的方程。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72-73 2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4 4题 (找2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写作业本上) 独立完成练习册P27

1、

2、3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列方程的巩固训练课,通过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般把表示一份的数设为X,这样便于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出一个未知数时,不要忘记求另一个未知数,答语要和方程的解对应起来。

第四单元复习(简易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掌握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

3、能正确地解出稍微复杂的方程。

4、能根据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5、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简易方程,我们的目标是(出示)你们有信心吗? 为了能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看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指导

1、学生认真看课本55—74页的内容,重点复习有关的定义和方程检验的步骤。 2:做测试题时仔细审题想清楚再做。

四、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都在看书。(6分钟)

五、做一做 学生做检测题

六、议一议

同桌互换,相互改正。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的设计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整理复习课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和发展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第五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的基础。

新教材把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习题的探索性也加强了。

【学生状态分析】

本班学生从以前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来看,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另外学生对面积单位和面积非常不理解,有一次无意中问及学生,1平方分米有多大,要求学生画出来,全班只有一个学生能画出来。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单元的教学要先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且要使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然后再教学新课。

【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1.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5页——第78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79页“自主练习”的第5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信息窗1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79

2、

3、4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79 5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30

1、

2、

3、

4、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资助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图形的转化中,利用图形的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化“为什么沿高剪开,就能拼成长方形?”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后续知识作了铺垫。突破以往的教学思路,不但引导学生转化图形还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以后的图形转化起了一个导航作用。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之一,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拨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也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信息窗2——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81页——第83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83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习题,同时又挖掘了学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补充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窗2一(三角形的面积) 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

二.生独完成P84

2、

3、4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84 5题

(找3人扮演) 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册P32

1、

2、

3、

4、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为学生提供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成功喜悦。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作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信息窗3——梯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87页——第8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90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窗3一(梯形的面积) 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3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

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编写特点: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本单元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捉螃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游览标本馆、购买海洋纪念品等一系列海边活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体验着大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兴趣。这一编排再一次体现了教材由“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自然的结合到一起。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探索10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口算、笔算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既有连一连、填一填、辨对错等书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摆一摆、小游戏、讲数学故事等数学活动的形式。采用的素材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涉及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动物世界、童话故事、手工劳动等。活泼而科学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计算的目的,享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小朋友在礁石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根据小朋友在海边用贝壳摆轮船、帆船、海鸥等信息,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学生参观水族馆,看到两个鱼缸中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鱼,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四个信息窗,围绕参观标本馆的主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第五个信息窗五创设了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小朋友在大海边活动的不同情境所形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本单元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促使学生不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情景图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在教学口算和笔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索出的多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体会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和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7课时。

第一课时大海边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对吧?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 、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 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8、49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5题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4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7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三角形。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再自主地进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漂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5、第8题是一道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不作为统一要求。第一组的规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律是从第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三、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信息?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注。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的问题。

学生列式为:47-32= 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间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口算;

(2)列竖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你们真爱动脑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的问 题。

交流自己的算法。

3.引出课题。

师:咱们今天学的减法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的第3题,帮小鸟找家,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自主练习

1、

2、

3、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海边玩贝壳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哪些本领?今天咱们在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更努力,学的本领更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这是一道先估一估再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计第二层和第三层有多少本书,然后让学生交流估和结果和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渗透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即根据第一层有12本书为标准,估计出第二层大约有24本,第三层大约有48本书。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估计的结果提出有关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先估一估,再进行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选择自己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是一道推理计算题。它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又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最后一道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教师在引导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4、第5题是根据小熊吃香蕉的连环画编一个数学故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编出有趣的数学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对学生的评价注意多角度,既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得当,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表达是否生动完整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情境图的信息是开放的,根据问题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个包含着乌龟、小螃蟹等多个信息的综合情景图。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二、“聪明小屋”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本题可让学生先写一写,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本题的答案是“15个”。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参观水族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水族馆吗?老师也去过,真是太有趣了!我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想看吗?(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鱼缸有红鱼和黄鱼),你还发现了什么?(右边的鱼缸有黄鱼和蓝鱼)。 2、出示统计表格,提出问题。

我分别把两部分鱼作了一下统计(出示左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生答,师板书: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金鱼?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谁来列算式?(生答师板书算式) 14+28=()(条)

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4根加8根得到1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来的3捆加在一起。)

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4加8的进位在竖式中的表示方法,有学生可能从个位加起,也可能有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下从哪边开始好一些,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3)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自主练习。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编出数学故事,并解答。 (2)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2题。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的自主练习第3题、57页的第6题、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算法多样化,算法自优化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去了水族馆,我们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

二、 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前两道题可以找两生到黑板上做题,后四道让学生独立做题,注意要在横式下面列出竖式做笔算,最后还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的等号后面。

2、自主练习第4题,火金睛辩对错。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火眼金睛看一看这三道题对吗?不对错在什么地方?你能告诉大家吗? 3、自主练习第5题是连线题,呈现的是大章鱼捉小章鱼的画面。练习时,除让学生了解题意并正确的解答外,还可以介绍有关章鱼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4、自主练习第6题呈现的是给希望小学捐书的数量统计表。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会正确地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一班捐了多少本书?二班捐了多少本书?等。要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如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我提问题人你来做,再交换进行,最后看两人共提出并解决了多少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如果学生提出了有关退位减法和混合运算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里,待学习了之后再解决。表中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教育。

5、聪明小屋,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选择。该题渗透了代数思想,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本题有8种填法,小猫代表的数可以是1、2、3、4、5、6、7或8,小猪代表的数依次是

8、7、6、5、4、3、2、1。如果有的学生说到0或9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是0。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有哪些填法,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总结思考方法;怎样想既不遗漏也不重复?使学生逐渐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

三、 课堂小结

四、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58页信息窗4,自主练习1、2题58页——60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了水族馆,这里可大了,今天我们到它的标本馆看一下好吗?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2、 整理信息

师:谁来做解说员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海洋生物标本好吗? 3、 提出问题

师:通过解说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海洋生物标本,那么根据你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多几种? (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种? (3)虾类和鱼类共有多少种? (4)………………

等很多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谁来列出算式?(根据生答,教师板书:72-56= (种))

师:到底多多少种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觉这个问题呢?小组合作开始吧!

三、 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口算的…………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2个减6个不够减,要把7捆解开变成10根,再和原来的2根加在一起12根从这里面去掉6,注意原来的7捆要变成6捆,)

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2减6的退位减在竖式中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几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及其道理。)

(3)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个位不够减速,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四、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寿命。

引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大象的寿命比骆驼长多少”等类问题,列出算式并注意交流算法。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明求两种动物的寿命和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动物的有关信息,提出比较寿命长短的问题,进行拓展练习,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巩固所学生知识。

2、自主练习第2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再一次让学生经历算法自我优化的过程) 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反思:

第九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60页——61页第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算法自优化的过程。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 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把得数是48的涂红色,得数是35的涂绿色。然后集体计正。

2、自主练习第4题。花儿笑了。

将得数相同的算式进行连线的题。通过水滴浇花的有趣的练习形,进行笔算和口算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要将每个算式的得数算出来。

师:风儿送来了小水滴,小水滴飘向美丽花朋友,你能帮小水滴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自主练习第5题。小红跳了多少下?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根据图中小朋友跳绳的的情况,让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再解决。在教学时要注意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合适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其次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此外教师可根据实际,将此题变成一个课外的实践活,在学生活动中获取自己身边的,现实的数学信息,进而能提出问题并解决。

4、自主练习第6题。口算题。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5、自主练习第7题。说说你想怎么往后摆。

这是一个照图形规律排列的题目。该题的规律比较开放,可以按“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一只小猫,三只老鼠,的规律排列,也可以按“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一只小猫,一只老鼠,一只小猫,两只老鼠的规律排列。学生可能还会有不同的规律排列,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可以给予肯定。

三、 课堂小结:

四、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62页自主练习第8题、聪明小屋等习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第7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退位)的混合练习

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题目。题中呈现了折纸鹤和送幸运星两个情境。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各种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在学生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同时,可结合这一题目对常常生过进行爱护幼小的教育。

2、聪明小屋

此题利用所给数字,组成加法或减法算式的题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可能一个一个地去算,有的可能一看个位不行马上就换下一个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凑数的方法,遇到的问题等。该答案不唯一,有四种算式,24+65=89,89-24=65,98-42=56,42+56=98。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大海边 信息窗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法式题的计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4、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课前准备:

挂图或者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红和妈妈在青岛玩了好几天,明天就要回家了。小红想买一些纪念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她和妈妈来到了海边……(出示信息窗5)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信息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妈妈让小红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你能帮她算算还剩多少钱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试着算一算。

师: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小红解决问题的?

大多数学生会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列出连减的算式,用连减的学生可能会写两个竖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在探索出正确的连写竖式后,引导学生讨论:竖式分开写和连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果有学生先算出海螺和珊瑚一共多少钱,再用50去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来写,还要先算13+17,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创造一种办法,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符号,经历创造的过程,只要学生能想到在加法部分做个标记的都要给以表扬。 学生汇报自己的办法。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很棒!但是一人一个记号,是不是太乱了?数学家选择了用“( )”这种符号来表示,(板书括号)大家看这样行吗?

师:有括号的算式写竖式该怎样写?为什么?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同时告诉学生50-30很容易口算出得数,就没有必要再写竖式了。 师:对,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如果小红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你知道还剩多少钱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用连加或加减混合运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写出连加的竖式,最后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

2、自主练习第2题。先请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重点交流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把错的改过来。

四、联系实际,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

5、66页的自主练习第4——第7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8+6= 14-6= 25- 10= 80 -(3+9)= 4+9= 20 - 14= 13+20= 23 -(4+6)= 12+8= 5+8= 17+30= (7+5)+26=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说图意再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提醒学生像这样的题一定要细心计算,如果中间有一步计算出错,后面的就都错了。

2、自主练习第5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可以编成鱼鹰吃鱼的故事,也可以编成鱼鹰捉鱼的故事,只要学生编的情节合理,包含数学信息,都可以。

师:同学们编的数学故事都非常棒!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提出一个用两步解决的加减问题吗?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师: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星期天要去郊游,他们要去租车,(投影出示),请大家帮他们选择一下该租哪辆车?

这是一个开放题,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两辆车,也可以选择同样的两辆车,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选和不选的理由。

4、自主练习第7题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估计,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及方法,体会估计的策略。

三、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估算策略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自主练习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 学生准备:

一张有1——90个数表格,一块能盖住该表格9个数的正方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5- 8= 15+21= 71- 20= 85+5= 27+6= 32- 8= 31- 14= 36+7= 34- 9= 39+5= 78+8= 39- 8=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8题。

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统计对错,对速度太慢的学生给予提醒和鼓励,让其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自主练习第9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好吗?

(出示投影)猜一猜,硬纸板下面盖住了哪几个数?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猜的对不对?

盖住的数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然后让学生2人或4人一组,变着花样玩,最后还要交流,看哪个组想出了新玩法。 为了达到练习的目的,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自主练习第10题

这是一道星号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练习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图形位置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回顾整理中上半部分的内容,综合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和笔算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每年的阴历三月三我们都要赶庙会,你知道庙会上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投影出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二、提出数学问题:

1、在赶庙会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师:很多同学想知道美丽的孔雀灯一共用了多少盏灯,我们就先来解决有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这些问题。

关于孔雀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请你用竖式计算出得数。

师:你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全班交流。

2、综合练习第1题。

先计算出得数,然后涂一涂,看看像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计算加减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教后反思

第十五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回顾整理中下半部分的内容,综合练习第

2、

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赶庙会时,我们只解决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还有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二、对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整理。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投影出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需要用加减混合运算才能解决?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先想一想,再小组内交流,然后组间交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第2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再让学生交流想法。要让学生算出结果,更要注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综合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收集数学信息,再利用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提“三种邮票共有几张?”或“植物邮票比动物邮票多几张?”等问题,在学生解答了问题后,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综合练习第4题

先算一算,再连一连。结合情境进行健康教育。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混合是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教后反思

第十六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综合练习第5题,第73页“我学会了吗?”中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数感,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自己设计符合本班的口算练习,约3分钟。

二、综合练习第5题。

师:星期天,体育场开运动会,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坐在一个看台上。看,小刚和小红先来了解情况了》(投影出示)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估计一下这个看台能坐多少人?你是怎么估计的?

我们来算一算估计的合理不合理?

你知道小刚和小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该怎么帮他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需要考虑哪些情况,找一找座位号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最后,学生在解决完了问题之后,要注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想法。

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不能解决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三、“我学会了吗?”

师:这一单元的知识我们都已学完了,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学的怎样?下面我们就对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73页的“我学会了吗?”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 师:一个单元学习完了,又到了丰收园了。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几个方面做的最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满意呢?希望我们收获的苹果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少。

五、教后反思:

第十七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

教材74页: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数学信息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信息员。板书:小小信息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室里的数学信息

(1) 找找教室里的数学信息(有64张桌子,64把椅子,5个窗户,一张讲桌,一台电视机)

(2) 针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3) 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2、搜集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校园里有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找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3、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学信息?

公共场所,商店,海边等,让学生说出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针对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搜集出那些数学信息? 2、你打算怎样去搜集你周围的数学信息?学生讨论,制定搜集的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搜集周围的数学信息,回来后交流。

四、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

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

1、厘米、米的认识。

2、厘米、米的关系。

3、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

1、选取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设计了两个信息窗,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同时,在故事情景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长度观念。

3、设计了一些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和估测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意识和估测能力。

四、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五、学与教建议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或者从讲故事入手,或者师生共同参与进行模拟表演,以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及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然后组织交流。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的感知,注重厘米、米表象的建立。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组织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测量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情境图。 画面一:阿福拿着布走进制衣店,阿福:“师傅,我要做件上衣。”裁缝师傅:“好吧!”招呼徒弟:“过来,给阿福量一量”。裁缝师傅一边量一边说:“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拃……”徒弟一边重复师傅的话一边记录:“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 拃……”

画面二:小徒弟在为阿福裁制上衣,一边说一边量一边剪:“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拃……”(量一下,剪一下)

画面三:阿福取上衣

阿福:“师傅,我的上衣做好了吗?” 师傅:“做好了,试一试”(徒弟拿过上衣) 阿福穿上新上衣:“唉呀,怎么这么小呀?”

画面四:师傅:“怎么会小了呢?”(量一量上衣)(对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 徒弟:“没错呀,我做的就是3拃。” 师傅:“做错了还不承认!”

徒弟:“没错呀,我做的就是3拃。”(边走到阿福身边量一量)“就是3拃吗!怎么会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画外音:“这是怎么回事?” [动画结束]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

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是徒弟做错了,他把衣服做小了。

生2:不对,徒弟没错,他做的就是3拃,和师傅说的一样。 生3:我认为师傅来做的话就不会小了。

生4:我看出来了,师傅的手大 ,徒弟的手小,量的不一样。 生5:师傅的拃比徒弟的拃长,徒弟做出来当然就小了。 生6:如果用一个人的拃来量就好了,衣服就不会小了。 生7:是啊,只有用同一个人的拃来量才不会出错。 ……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学生交流方法。

生1:比着阿福的上衣量,就不会小了。 生2:用同一根绳子来量,就不会小了。

生3:我和妈妈去做衣服时,裁缝师傅都是用尺子来量的。 生4:是啊,妈妈给我买衣服时也都要用尺子量一量。 生5:卖衣服的地方都是用尺子量。 生6:对,可以用尺子来量一量。 ……

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不少。老师也觉得用尺子来量是个好办法。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如果裁缝师傅用尺子来量的话,徒弟就不会把衣服做小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师板书课题:厘米

师:想一想,你都了解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

5、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6、认识直尺。

师:你用过直尺吗?你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再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7、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活动)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我会量。以比赛的形 式看谁量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第2题:填一填。关键是学生是否会 读出不同起点开始的长度。

3、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计,再与同学互相量一

量。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做不同的理解,如“手”的图可以理解为手掌长、手掌宽、手指长等,这些理解都是有道理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加以交流。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信息窗二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 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

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

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

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 思考)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1米。

师:谁知道1米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学习1米。并在米尺上找出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想一想:1米和100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说师板书:1米=100厘米 师: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3、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估计:“1米”有多长?

(2)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4、估测。

(1)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大约长几米?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填一填。是m还是cm?

2、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2题:可以怎样量?让学生独立 做,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四、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一步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课本79—80页,我学会了吗(含丰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忆一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测量,你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说)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后,与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1、学生活动,自由测量。

2、交流测量情况。

三、 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 (1)量一量。 (2)填一填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四、 总结延伸。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回家后测量一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好吗?

五、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我们的鞋码 ——统计 第一课时 信息窗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4、在统计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统计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1、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上学期我校的同学参加了青岛举行的体操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出示课件或图片)这使他们在比赛的镜头,他们穿的鞋漂亮吗?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得出的数据,最后,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才买得这么合适的鞋。

2、假设我班也参加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收集、整理信息吗?

二、置身情境,探究统计的方法。

1、我们先应该知道什么?

2、鞋号还叫鞋码。课前老师已让小组长调查大家的鞋码了,小组长都记好了吗?来都送上来。

3、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能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4、独立思考,想出办法(数一数、用笔记录)

5、大家都觉得记下来这种方法好,那我们就用真个同学的方法来统计我们的鞋码。(板书课题)

6、具体怎样记录哪?(小组讨论方法)

7、汇报方法(画√、画I、画△……)

三、亲身经历,参与统计全过程。

1、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他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记录,组长发统计图。

2、开始记录。

3、交流记录结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如何?记得准确吗?错的改正。(交流过程中师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

4、老师也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介绍“正”字统计法,(不但记录简单而且还可以5个5个的数。)以后你们在统计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为了看得更清楚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统计表。 填写统计图。

观察发现。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统计图咱们能够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填写统计表。 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个表咱们知道每种鞋号各多少人。

6、同学们真棒,统计出这么准确的数据,如果需要我们就按这个数据去买鞋。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3题,统计动物园中小动物的只数。先涂统计图,再填统计表。

2、自主练习第1题,介绍玩法,小组合作游戏并记录,交流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外作业:

自主练习第2题回家独立完成,课上交流。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都有些什么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玩具还不少,那么你知道哪种玩具喜欢的人最多吗?就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

二、分组统计

1、各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统计本组同学都喜欢哪些玩具,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关键是看他们是否统计了全组同学和是否做好了记录。

2、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并把他们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进行全班统计。

3、让学生看着统计的最终结果,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独立统计:我学会了吗?

教师把“我学会了吗”的题意和要求向学生说清楚,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统计的方法,进行独立统计。教师巡视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四、课后延伸:

教科书第85页的第2题:比一比,谁胜了?

教师将此题做为一个游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间随意组合,进行游戏。可在数学课前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说一说玩这个游戏的一些心得体会。

五、丰收园

在平日课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奖励学生分别印有“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标志的苹果,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一次总结,得到过哪种苹果就将书上相应的苹果涂上红色,并在全班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

五、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儿童乐园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简单的方位与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

1、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素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复习活动。通过综合情境图中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主地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分成5部分,分别置于5个本册教材学过的基本图形背景中,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既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又能让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根据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方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方位与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补充完善。对学生一些有个性的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可给予鼓励。同时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可以对学生整理的内容或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学生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按照各板块中侧重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目的明确的复习,给提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使复习的过程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提高复习的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方法的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都有所提高。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 对全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 数学方面,你都有哪 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整理。

提出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整理全册教材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内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组间汇报交流,归类整理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5个板快的内容: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学看时 间、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初步的统计知识。

二、欣赏儿童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儿童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

1、在儿童乐园,你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你们最想提出哪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 学看时间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总复习左上角板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快速读出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2、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图上这位小朋友的时间在干什么?(逐副出示)让学生认准每一副图上的时间

谁能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安排他的时间的?

你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的最合理。

二、动手实践

1、拨一拨:

8时 6时半 9时刚过 快到12时

师说时间,生动手拨,同伴看看拨得是否正确。

2、画一画

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请画上时间。

请在作业纸上画出时间: 10时 3时半 快到11时 6时刚过

三、实践作业

回家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上的时间去做。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 统计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一) 教学内容:

课本88---89页儿童乐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统计的知识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儿童乐园吗?你们喜欢那里吗?在那里你都见过哪些玩具?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看图,游乐园里设有哪些项目?小朋友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座龙船?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完成下表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课本91页第5题

四、作业 课本92页第7题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左下角板块 统计

(二) 教学内容:

课本88---89页儿童乐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统计的知识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对游乐园里的小朋友做了以下统计,下面我们提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二、教学过程:

1、观察下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里讨论.

3、集体交流

(1)坐飞天轮的比开电瓶车的多多少人? (2)坐龙船的比坐飞天轮的少多少人? (3)跳蹦蹦床的和坐龙船的共多少人? 自己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右上角板块 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回顾与整理右上角板块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老师准备两根长度相同的纸条,一横一竖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哪根纸条长。多数学生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师接着引导:“怎样就能知道哪根纸条长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出要知道物体的实际长度,需要测量一下。

二、回顾与整理

1、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 作单位?”你测量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测量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家中、教室里的物 体的长度。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1米、1厘米来估计教室中物体的长度。

2、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

师:“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实际上是几米多少厘米?也就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你的身高是多少?用两种单位表示,把你的身高告诉你的同位。”“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本班多数学生的身高。

三、解决问题

1、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你准备怎么测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测量。如:手测、步测、尺测等。

2、课本94页第11题

“风筝离地面大约有6米,怎样能把风筝取下来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把两根杆接起来,或者男孩抱着女孩再拿3米长的杆等。

3、拓展应用

师:你还了解有关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右下角板块 复习元、角、分 教学内容: 总复习右下角板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学过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有关知识系统把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在儿童乐园中,你最喜欢玩什么?(学生充分谈,他们有话可说。)

要玩蹦蹦床、飞天轮、碰碰车、先要干什么?(买票)买票要用到什么?

人民币的知识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仔细想一想,然后说给同伴听一听。

二、交流、整理

1、人民币币种、面值

2、人民币单位转换 1元=10角 1角=10分

三、实践应用

1、儿童乐园中,各项游乐活动门票的价格如下:

项目 飞天轮 龙船 蹦蹦床 电瓶车

价格 7元5角 4元 3元 3元5角

(1) 如果现在你有20元,你想怎样玩?

(2) 奇奇想玩飞天轮、龙船、电瓶车,他有15元,够吗?

2、模拟购物

同学们在游乐场中玩得真高兴,在家累了,想喝点饮料,这儿有一些东西,下面我们进行模拟购物。谁来当售货员,谁愿意上来买东西?其他同学认真看他们的表现对不对?(学生模拟购物可多进行几轮)。

3、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3页第8题

(1)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

(2)解决课本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人民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更要珍惜人民币,不能乱花钱,要养成勤俭节约 的好习惯。

五、实践作业

调查你家一个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合计大约需要多少钱?

六、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 与 图形 》 教学目的 :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 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青岛版认识方向教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营海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3. 认识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 :

1.认识辨认东西南北四方向。 2.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难点:

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 生1:因为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生2: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花坛,还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

师:今天,我们就邀请热情的小导游——小军,带着我们一起去参观他美丽的学校。 (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

二、 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师:瞧,多美的校园呀!走进学校的大门,你们发现校园里都有什么建筑物呢?

- 1成果共享 智慧共出 2014—2015学第一学期营海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早上起床,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动作演示,巩固方向。

师:你们愿意加上动作再来一遍吗? 生:愿意。 师:好,全体起立。

(师生同说“方向歌”,同时伸出右手,后面是西,用手指向西方。)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次你们自己边指边说一遍,开始。 生: 师:谁能到前面来表演一下?(一生上来表演。) 师:他说的对吗?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师:大家都认识了方向,现在老师来考考你:我说哪个方向,你的手就指向哪个方向,准备好了吗?

(师说东,生指东„„)

师:大家都指的很好,现在站起来转一转,好不好?

(4)借助转法,发现特点。

师:面向东,(生做动作),面向西(生转向西)。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生:东和西是相反的。

师:嗯,东、西方向是相反的。接着来吧! 师:面向北(生转向北),面向南(生转向南)。 师:从这两个方向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 生:南、北方向是相反的。

师:是呀,也是相反的,相对的。这四个方向中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5)借助转法,知其一辨其三。

- 3成果共享 智慧共出 2014—2015学第一学期营海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叫“小木偶走呀走”。请听清要求,

我是小木偶呀,请你向东三步走呀, 我是小木偶呀,请你向西四步走呀

„„. (2)根据方向找教室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东、西、南、北都有什么物品呢? 生:教室的东面有„„

师:现在面向黑板,你能再说说其他三个方向有什么吗? 生:面向黑板,它的右面是北方,有门。再转向右方是„„

(4)认识小军学校的东、西、南、北。

师:今天天气特别好,咱们一起到操场去找找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方向呢?

生:我们应该先通过太阳找到东面,就很容易确定另外三个方向。

师:很有道理,请大家看小军,面向东面。

师:东面有什么呢?西面呢?其他两面呢? 生:东面有„„ 师:如果面朝教学楼,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生:

师:老师纳闷了,老师一直没动啊,为什么一会儿在东,为什么一会儿在西,为什么一会儿在南,为什么一会儿在北呢?

师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方向,这说明方向是相对的。

三:认识平面图 1.出示平面图

师:我们平时画图不能把每一样东西画得那么详细,经常画这种平面图。你能把实验楼、教学楼、运动场及大门填在下面的平面图里吗?

2、展示学生作品,并说明理由。

- 5成果共享 智慧共出 2014—2015学第一学期营海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7 - 成果共享 智慧共出

上一篇:小学生食品安全问卷下一篇:小学生清明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