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

2024-04-21

[论文]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通用2篇)

篇1:[论文]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

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

目 录

1.封面········································(1)1.1学生姓名 1.2学号 1.3班级 1.4专业 1.5系别 1.6指导教师 1.7日期

2.目录········································(2)3.正文········································(3)前记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4.参考文献····································(6)

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

前记:

关于毕业教研论文,我很认真的在看待它,作为一名标准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以“教师”作为将来的第一理想职业,相信很多同学都是这么考虑的。我的知道老师,黄老师对我说过:确定主题最为重要,不要求刚毕业的学生们去大谈阔论什么教育制度、课程改革,只要对当前或者自己周边的教育经历的一个小方面、一个小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提出自己有可实际性的意见,这就算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之后,我个人想过很久,觉得还是由我个人在校期间经历和在校外实习的经历为基础,对我所遇到过的困难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思考,才能做到真实,有价值。因此,我选了这么一个题目------关注新教师,从教案开始。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以小学新教师为对象,对刚进入工作岗位和工作一两年的两类新教师们所面临的学校到岗位过渡和部分新教师常出现的“稳性不够”、难以“稳中出新”问题的个人看法,主要的具体落实对象则放在教案方面,文章其他方面则考虑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两方面的情感因素,毕竟人的能动行为潜力很大。关键词:

新教师 教案 抓实基础 美育 正文:

在这篇文章中,先要明确,所要关注的新教师的范围:这里的新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刚进入学校没有工作经验的;另一类是刚刚工作一两年,教学经验不充足的教师。

那,又为什么要关注这两类新教师呢?先从第一类说起,在校期间,我个人多次参加过小学里的见习实践,因此作为新教师的感触颇深,当第一次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出现了-----“如何更快的适用融入课堂,如何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与当前的授课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 2 教师,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翻开教案,干巴巴的给学生读、讲。在校期间的“雄心壮志”去哪了呢?同样,这样的课堂把学生的兴趣直接打回了原形。由于大部分新教师无法脱离教案,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教案,让它成为新教师们“适应课堂,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

其二,对于第二类教师,工作一两年之后,发现工作前的理想与工作后的教学现实相差很大,而且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年轻气盛、心浮气躁等不平和的心性还存在着,从而会导致对多次重复的教材及课堂的厌烦,甚至带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而此时的教师一般会生搬硬套之前的教案模式,让课堂全无新意可言,机械式的运转着。对于这类年轻教师,虽然有些经验,但“量”不足,不足以引起“质”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也无法脱离教案的辅助,随心所欲的授课。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十分正常,但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对此进行修正优化是很必要的。在我看来,要改善这种状况,从教案下手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优化基本、原始的教案,让教案充满美,动起来。

对于第一类新教师所面对的状况,在教案方面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作为一名全新的教师,谈创新改革还是有点早,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抓实基本功。首先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牢靠,小学生就是张纯白的画布,小学教师作为孩子们第一人正式的知识传播者,其最基本的知识是不能有错误的,否则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很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其次,就应该从教案抓起,新教师写好教案虽然也是基础功的一部分,但从教案对新教师的辅助性来看,它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新教师在初步面对课堂时,对这种新体验没有把握,因此很是依靠教案中的计划。教案的构成有:课题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备注等。而教案的形式多种多样,见仁见智,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对编写教案内容的把握。明确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第一,做到四个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与学生发展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最佳结合;教的方法与学的的方法的最佳结合。第 3 二,处理好五个关系。展与收的关系;详与略的关系;密与疏的关系;断与续的关系;深与浅的关系。第三,处理好五项注意。注意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确定好教学的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措施;注意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策略;注意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做好准本;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努力的学;注意保护学生的健康,使学生精力充沛的学。以上看来,虽然教案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但要做到扎扎实实,也是需要用心投入的去钻研,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谈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他们的特长。

对于第二类工作一两年的年轻教师可能出现的状况,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纠正这类教师的心态,第二仍然把教案作为具体的落实角度。在这里,教师心态的纠正后,其新的发展提升后的教学认知就要在教案上体现出来。孔夫子不愧为至圣先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非常深刻,知识和道德的修养都必须有感情的支撑才能完成。关注现在教师的状况,几年内连续对同一本教材或者同一片课文进行不止百八十遍的反复,很多心态不成熟的教师都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而此时,对这类教师进行提升教育,让他们学习更新的教学理论,接触更宽博的教学情绪。之后,就需要落实到教案上,让教师情感知识提升的最终目的体现到学生身上。而改进优化教案也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在情感方面要端着态度,从教师方面看要让课程千变万化,很大程度上就改进教师的消极情绪,我个人观点就是把“美”渗透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中去;从学生方面看,要坚持“生本”理念,明确最终对象是学生。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塑造与被塑造,构成教与学的双方。二者都离不开美的规律,因而美的规律当然体现于教育人的全过程。人们提倡“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就是因为长期大量读书使人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艺术熏陶对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而文化知识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为 4 欣赏美、创造美进行的理性教育。美学常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的渗透,比如教材内容涉及某一美学概念时,在不破坏教学整体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地解释甚至稍微的展开一下,往往会使学生得到意外收获,并使教学显得更丰富。因此,把“美”融入到教学中尤为重要。第二,先进的教学方法跟所授班级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辩证的使用不同的先进教育方法,算是一种站在伟人肩膀上的行为,就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对CAI的熟练使用,对阿谢尔的TPR英语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等先进方法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使课堂不枯燥,甚至变得更生动,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开阔。捷克斯洛伐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他不会使教师感到烦扰,或使学生发生厌恶的心情,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我个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将以更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以后出现的问题,在对待教育教学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明确教育最终目的:一切为了孩子。

参考文献:

《教育改革手册》主编:冯克诚 西尔枭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日期不明)《教师美学》主编:杨明森 职工教育出版社 1989年12月第一版 《备课技能 训练指导》主编:杨春生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一版 《小学教育与小学生》《小学教研》主编:庞云凤

篇2:[论文]关注小学新教师,从教案开始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追求有效课堂,从关注学生开始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还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用眼睛多看看他们,走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学不会?多提问提问他们,即使没有举手。任何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关键词】

关注 发展 个体差异 课堂成长 生命状态

记得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说过:“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还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那么,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呢?我个人认为: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农村的大班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问问还有什么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邀请羞于举手的同学第一个发言,不管发言是否正确,我都会赞赏他。因为他思考了,表达了,对他来说,这就是勇气。然后,我再叫敢于举手的学生来发言,之后,我再叫那些积极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我再次请第一类学生来回答,谈一谈自己新的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1、允许“独树一帜”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是啊,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2、允许学生“出错”

有人说:犯错误是儿童的天赋权利。有人说:学校就是允许儿童犯错误的地方。还有人说: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着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位老师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与秦岭的“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这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没有被老师的倾听疏忽。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区别可大了。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多美的一个错误,多好的一份资源!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这正是一种别样的教育境界!

3、允许自主选择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讲、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命题,学生作业„„一句话,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具体表现。试想,学生的一切课堂学习行为都得听命于教师,又哪里会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等;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只要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一部分或文章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所以,我们应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从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预设,生成课堂

我以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一位教师在教学《养花》时,初读课文后有学生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疼,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教师放弃了预设,紧紧抓住“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有乐趣!

这堂课中虽然教师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感悟出老舍养花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成为一门艺术,才有了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

2、平等对话,“互动”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二年级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于老师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诗句的正确意思,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

文本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载体,当中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包容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了作者的情感历练。在于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感受到的己不再是“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本身,而是诗句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的涌动。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 只有引领学生潜心体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着有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3、适度拓展,“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自学《万里长城》后,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鸭绿江”在哪里?“结晶”是什么意思?“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同时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老师就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充满着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

不久前,我有幸聆听的《丑小鸭》一课的教学就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教学中,教师始终体现一份浓郁的人文关怀,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中的写道:“这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丑小鸭,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因为长得丑,丑小鸭在生活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遭受了各种痛苦的折磨与煎熬,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一开始学生并不明白长得丑不是丑小鸭的错,长得丑更不该遭到鄙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因为长得丑,大家都不喜欢丑小鸭,你喜欢它吗?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错误的观念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在学生用心的诵读中,体会到情真意切的怜惜和关爱。在教学丑小鸭来到森林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充分感受丑小鸭的悲惨命运之后,引导学生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论:在家里,在森林里,大家都不喜欢丑小鸭,谁都欺负它,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丑小鸭也是一个弱小的生命,它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的说:“丑小鸭你要坚强活下来。”„„

这些不仅是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是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学生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研读转向人文的关怀,体现了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同情与声援。尽管丑小鸭遇到那么多的不幸和困难,但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依然坚定而执著,从来没有放弃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丑小鸭看到美丽的天鹅从空中飞过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设问:丑小鸭望着这群美丽的鸟儿,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通过充分的想象让学生再一次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让学生体验那种永不放弃、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语文课堂是人本的课堂,更是人文的课堂。所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也应成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不懈追求!

上一篇:两部委银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比较下一篇: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