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2024-04-29

以根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精选5篇)

篇1:以根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人生如寄,缥缈若尘,再浓郁的世味,终会淡去;曾经千恩万宠过的人事,终会道别。

叶落归根。

古往今来,人们对“根”的思念是无法僭越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根”的概念一再被提起,使其一度成为热词。身为当下生活的一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你自己的“根”,重新定位自己的“根”。

首先,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根”这一概念。“根”是什么?由“根”我们会联想到树根,想到树,想到树上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而“根”就是我们的依靠,是供给我们养分、让我们成长的地方。

古人说“叶落归根。”这个比喻真是再合适不过,“根”是家,是故乡,是供养我们的地方,因而我们对于“根”有一种近乎执著的思念。诗人、音乐家萧邦临终前说过一句话:“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怎样的一种执念,才能让他产生死也要魂归故乡的想法?近年来,回乡探亲热、修祠堂、修族谱热兴起,如此庞大数量、大范围大面积的人流活动反映出的正是人们对于自己“根”的思念、渴望,渴望寻到自己的“根”,自己的依靠。茫茫人海,浩繁烟尘,你我不过都是那小小的浮萍,风雨飘摇,渴望寻得一丝依靠。

但是,“根”又仅仅是家、是故乡吗?答案是否定的。“根”的概念的兴起,更多的是呼吁人们能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不忘初心,不失其本心。某种层面上来说,“根”也是自身,是每一个小我,是人的本真。

美国“国父”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领导独立军大获全胜,身为总司令的他理应面南而坐,尽享荣华富贵,可他不。他像一个凯旋归来的大兵,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有一座两层楼的房子,有他的妻子和儿女,还有他的狗在等着他。我想,他参战的初衷,也大抵不过希望他的家能免受风雨的洗礼,希望他的妻儿能够过上好日子吧!如今这些都办到了,他便也不再需要那些无用的地位和财宝,轻装回家,回到他的本真、回到他的小我、他的“根”。

叶落归根,当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便去寻找自己的“根”吧!寻找自己的归宿,寻找自己的本初,寻找自己,相信你定会有所收获。

这时间,小窗月落,疏影淡风,你我洗却纤尘,煮一轮明月、几两荷风,同品一杯香茗,笑看那、人生百味!

篇2:以根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有一天,花儿们想评出最美丽的花。于是举行了赛花大赛。最后,有一朵最美丽的大花被花儿们评为“花中之王。”

那朵花可高兴了,经常在花儿面前骄傲的炫耀,说自己有多么美丽。这朵花不由得骄傲起来。

后来,这朵花看见了自己身下的根。于是便无不骄傲地说:“嗨!这不根嘛!看我长的美不美丽?”“美!”根平静的说。那朵花见根夸赞的话不多,生气的要命。气呼呼地嚷道:“嗨!看看你自己,全身黑不溜秋的,难看死了,再看看我自己,多么美丽,你跟我能比吗?哈哈!”“是,我是比不上你,但你如果没有我,你早就枯萎了呀!”根不服气的说。“闭嘴!你看你多难看,还说什么如果没有你我会枯萎?胡说八道!我可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花,长命百岁!美的就像人间的西施一样!你我根本没法比!滚!我不想再看见你!不准再给我住在一起!没有你我肯定不会枯萎,反而会更加美丽的!”花儿生气的说。“可……可是……如果你…”根说。“少胡说八道,赶紧滚吧你,不要再侮辱我!滚!”花打断道。没有办法,根只好走了。

篇3:高中话题作文的有效指导策略

关键词:高中作文;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42-02

话题作文通常选取一段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材料命题,鼓励学生自主立意、题目自拟而不限文体,真正顺应了新课改的大纲精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所在。这种命题形式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扩展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特长或喜好,自选文体表达观点: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争相斗艳;情节记叙、辩证议论各有千秋;诗词歌赋、美文佳作层出不穷。学生妙笔生辉,作为教师自然倍感欣慰,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命题的话题作文在给学生带来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困惑与迷惘,往往会走入偏题跑题或文体不明等写作误区,如何走出误区真正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话题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1、对话题材料审题不准

话题作文的一般形式是给出学生一段文字或图片材料,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自行立意,拟题写作。题目往往是开放性强、触类旁通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发散思考,这是话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所在。有的学生做到了审题正确、拟题恰当,但也有学生要么对材料的理解过于肤浅,仅停留于表面工作而缺乏引申拓展;要么一味追求奇特新颖,偏离题目主旨;要么干脆不审题、不拟题,直接凑字作文、生搬硬套,最后再随意地编造一个标签题目,导致文章离题万里。

2、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当前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或多引用名言警句,这的确可使文章文采大增,但运用不好就会使文章结构杂乱无章、冗长无味、不知所云,远远脱离生活实际。要写一篇好文章用词华丽、文采飞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主旨内容和思想感情。盲目地追求遣词造句,务必会让文章显得矫揉造作而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撼人心扉的生命力,这样堆砌起来的文章远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像一个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玩偶,文章质量自然难以提升。

3、文体混淆或单一

话题作文本身鼓励学生各施所长、自由发挥,所以对文章文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记叙文写作到议论文写作的的过渡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天马行空,待写完之后才发觉文章既是记叙文又有议论文的影子,文体很难界定。也有的学生自知写作水平不高,保险起见便千篇一律地选择自己熟练掌握的记叙文体,于是编撰的童话故事、奇闻异事比比皆是,大有克隆改编、凭空杜撰的嫌疑,且此类文章往往只重叙述而忽略引申主旨,文章整体不伦不类,阅卷老师啼笑皆非。

二、话题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竞争激烈,分数决定一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下往往会忽略学习语文写作的真正意义而重点研究应试技巧和高分捷径。为了达到考得高分的目的,往往死记硬背固定的文章结构、通用的华丽辞藻,各种“保高分”的条条框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勇气和大胆创新的意识,严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大大降低的学生对这门博大精深之学问的学习兴趣。

2、教师未能做到有效指导

当前,许多教师首先对作文写作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把话题材料简单一发,题目要求简明一讲,便要求学生展开写作。作文批改完成后,讲评课即是选出几篇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一番,对如何引导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缺乏计划性和正确的方法,长此以往,写作优秀的同学依然写得好,写作薄弱的同学依然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3、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考试压力非常大,英语、数学、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课余时间更要应付作业试题或补习班,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没有阅读作为基础,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语言文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的学科,唯有不断阅读,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理解能力、熟知好词好句,逐渐提高话题作文写作能力。“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高中生的阅读范围多仅限于语文课本,度过其它课外读物或文学名著的寥寥无几,文学基础非常薄弱,文学常识相当匮乏。

三、提高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认真学习语文教材,尽量增加课外阅读量

培根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学生来讲,成绩的提高,能力的进步更来自于阅读书籍。书籍中汇聚了五千年圣贤的思想精髓,是自古至今语言文化的积淀。因此,作为学生只有多读名著经典、不断扩充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才能陶冶情操、认识世界、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对于课外阅读恐有心无力,那么就应当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极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语文课本,因为教材是教育专家们专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呕心力作,因此,将每一篇课文真正学精、学透,是增加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捷径。

2、留心观察生活,注重阅历积累

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源自于生活。话题作文即是源自生活而后回归生活,它包含了一个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与反思,表达了对不同事物发展的愿景与想象,更有对人生百态的理解与体悟。这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话题作文看似具有开放性没有特定的形式、文体或题目,但实际上要求学生对身边一切事物都要具备敏锐的感悟能力。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分数来看,话题作文的实际难度要比我们的想象大很多。高中生虽然即将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但他们的人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讲,写好有深度的话题作文既是成长的契机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学习力,更有着独特的视角的感知力,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点滴,注重积累生活阅历,定能在话题作文中写出独到见解,迸发奇异文思。

参考文献:

[1] 蔡宏心,高中话题作文[M].金盾出版社,2009

[2] 万晓雨.职高学生话题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11(04):30-31.

[3] 郝玲君.高中作文有效指导策略和原则[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篇4:以根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树根也许是一棵树最丑陋的地方,它总是把自己埋在土里,终日不见阳光,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抓住大地,拼命地汲取营养,支撑着整棵树,但,它最丑陋却也最美丽。

树根,它像一只大手,紧紧地,紧紧地抓住大地的身体,那么坚定,从不放松,每次狂风大作,树根总是保护着一整棵树,死死地抱住大树,抓住树干,才让树木得以幸存。

它总是让自己深深地扎进土里,为的只是到更深处寻找养料和水分,但从未喊过累,叫过苦,因为它们想让大树更加茁壮。

当冬天来临时,树叶早已把自己与泥土混为一体,沉睡在大地的怀抱之中,可树根却在为春天的到来做准备,它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可它从未感到辛苦。无论它再怎么尽职,却没有人关心它,人们只赞美大树的挺拔,欣赏树叶的翠绿,却遗忘了这个默默付出的树根。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一群像树根一样的人吗?那托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平凡劳动者,那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出来,教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的教师,那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战场上,保卫着国家的军人……他们就像树根,从未埋怨过,从未考虑过自己,一心只想更好地服务别人。

篇5:以根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冯友兰先生说过,西方文明是海洋性文明,正如那爱琴海边的碧海长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与灵动。而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则是大陆性文明,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东方传统观念造就的,它的代表就是孔子。仁义、忠孝、中庸的观念已融入了炎黄民族之魂。

的确,孔子在两千年的时空里把中国变成了一棵沉稳牢固的大树,但这稳重而保守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他把信而好古作为对道德的理解,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极为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招收弟子,因材施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灵魂工程师。他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心目中的发展,并非江河般恣肆的流动,而是如树木生长,是一种稳健的发展,一种悄无声息的过程,这无疑不是迂腐,而是智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掠去,孔子心目中的中国却并非完全如他所愿,在历代君主封建统治的无耻利用下,他被长久地供奉在祠堂中,日渐衰老,萎靡代替了当初的矍铄。中华民族迎来了黑暗的百年。风雨如磐过后,一场运动把孔子当作替罪羊,大殿被捣毁,柱间露出了鲜红的檀木。然而,历史是公证的,他证明了孔学之于中国,正如树木之于根。缺了这份人性,这份理智,中国就越发迷失。

百年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夺去文化,这一点,孔子居功至伟。当古埃及文明已成了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文明已成了地下尘封绝缘的印记,中国这棵参天大树,喷涌给世界的仍是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中国,枝干挺拔的仍是当初的潇洒,花和叶仍是当初的繁茂。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华夏民族已明白了自己的根源,也就明白了何去何从。

上一篇:三进俩联一交友总结下一篇:秦琼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