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2024-05-20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通用8篇)

篇1: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教学实践目标。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游玩与写作结合,是一次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是一次美的享受。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写游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写游记?

2、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借鉴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

3、通过写游记学生应该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主 题】培养学生探究与写作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段落实录】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篇关于游记课文,跟随作者浏览了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祖国的山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写游记?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课文说说:

生1:写游记要有真情实感,如《天山脚下》抒发了作者对美丽的天山景物的喜爱与赞美的心情。

生2:写游记要抓重点,详略要得当如《草虫的村落》过程就是重点。生3:写游记要条理清楚如《青海湖,梦幻般的胡》。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请一名同学读一下:

一、按浏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二、抓住浏览重点,详写过程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师: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至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同学们说说有哪两种? 生1:定点观察和移步换位法。

师:同学们说得对。请同学们就我们学过的课文具体说说这两种方法。生1:我们学过的课文《颐和园》中写登上所看到的景物就属于定点观察。生2:我们所上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采用了移步换位法。他随着浏览的行踪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所学过的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巧妙地和写作联系起来了。我们写游记除了注意线索,还要抓重点,详写过程,那怎么抓呢?谁能联系所学过的课文说说。

生1:抓景物的特征,如《天山脚下》,作者抓住初到天山、逐渐深入、天山深处景物的特点来写

生2:抓印象最深的景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详写了游双龙洞的情况。

生3:抓人文景观,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的传说典故。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一次浏览活动中,看到的景物很多,但我们不能样样都记下来,这样就成了“流水账,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的可以写得简略些。

师:写游记要略写前后,要情、理、景相结合。请同学们说说怎么写?现在就分组讨论3分钟,回答时由各组的代表回答。

学生(代表第一组):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师:同学们的回答都能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写作结合起来。其实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把感情融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在写景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师:前面我们主要讲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其实要把游记写好,还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写景,同学们想想可以用哪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说说(讨论5分钟)。

生(代表第三组):可以用四季中不同景物的描写的表现手法,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形象、生动,如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生(代表第六组):在写自然景观时还可以写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典故等,这样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写游记时要学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巧妙地借鉴到我们的作文中去,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一一点评了。通过以上的训练,同学们能够感觉到游记并不难写,只要你仔细观察,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详略得当,情、理、景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我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现在我要求同学们利用国庆放长假。先让爸爸妈妈带你出去旅游,回来后,按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写一篇游记,如果没有条件外出旅游,那就写我们周围的景点。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现在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有关家乡景点的画面和有关资料,看完后再口头作文。

屏幕显示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有关资料,看完多媒体课件后同学们心情都很激动,大多数学生在小声的说,原来家乡这么美,过去我怎么没发现?

师:我先念一篇我写的作文《游青海湖》,给同学们听,听完后,你们就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口头作文。

生1: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我讲《游瞿昙寺》。生3:我的口头作文是《游老爷山》。

师:同学们的口头作文,说得非常好,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案例分析】

这是我上的一堂高年级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我完全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的。

怎样教学生写作是我一直感到困惑的事,过去我一般不把作文当作“课”来教。一般的做法是:等课文讲完了,按照写作训练的内容,布置一个文题,略作指导,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去写。把作文课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抄一篇,就是假大空,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决定对我过去的作文教学进行一次大手术。上面这堂作文课就是我的一次教学尝试,结果国庆收假后,学生每人交给我一篇游记,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很多佳作,是过去所没有的,随后我又单独向同学了解这次作文课的反馈意见,全班学生都说这种方法对写作帮助很大,过去不知道怎么写,只好瞎写一通,现在通过老师跟所学课文联系起来讲写作方法,他们知道从哪些地方下笔,觉得写作并不可怕了。他们希望我今后的作文课就像上次那样讲,先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范文,再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说,学会写一篇作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技巧,让他们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通过实践逐步加深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促使我对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反思。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考试分数仍是重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小学一般在30-35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美丽的的小兴安岭》、等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要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

篇2: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知识能让人进步”。在教授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作文:以“我与书本的故事”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当学生把作文交给我后,翻开本子看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时,我大吃了一惊——这是五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吗?

作文向来是学生最难攻破的堡垒,也是教师最难搭建的桥梁;无论是写作文的学生还是教学生写作的老师,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取得显著的成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语文的基础知识还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对于用词谴句以及作文的结构设计都还不能很好的把握。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已属于小学中的“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基本写通顺语句、用对词语、表达清楚意思。可是摊开在我眼前的一本本作文让我十分震惊:四十三篇作文除了两篇表达清楚意思之外,余下的四十一篇“作文”都更像是“随笔”。这些作文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表情达意不清、语句无逻辑链接、思路混乱无章。

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我与书本的故事”,也就是说,在写作时,我们要写出的对象有哪些?(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对象包括两个,即“我”与“书本”)

师:作文题目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要叙述“我”和“书本”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平日的学习生活当中,书本都不离不弃的陪伴着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曾经在你与它之间发生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写作的素材,以故事的趣味性来吸引他们联想。)

生甲:有一次我因为在图书馆看书由于太投入忘了时间,就被锁在了图书馆里。

生乙:我把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攒起来买了一本我最喜欢的故事书。师:看来同学们都找到了与书本之间发生的故事,那现在要你把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描述出来,你们准备怎么来说?(预设写作的构思,用逻辑性地叙述描述事件。)

生甲:星期五的下午由于体育课没上,我就去图书馆借书看。到了图书馆我找到那本《谜语大全》,然后就捧着它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由于书里的谜语太有意思了,我便忘了时间,等我看完书时,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关门的时间,被锁在了里面。

师:很好,这位同学向我们描述了她由于看书而被困的故事。在她的描述里,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整个事件发生的开始——由于体育课临时取消,所以“我”去了图书馆借阅图书;过程——“我”找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深深的沉浸在阅读里;结果——“我”错过了关门的时间而被困在了图书馆。这样的叙述,我们一听便能了解她与书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甚至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次转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乙:因为她把这件事叙述完整了。生丙:因为她说清楚了事情发生的过程。

篇3: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分析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与文字应用能力,但在传统的的作文教学模式里,教师被要求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训练学生,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个性化的语文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文字选材大同小异,缺乏活力,甚至连作文的格式也基本相同。这造成了学生在习作之初就丧失了对作文学习的兴趣,部分困难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难以达到,而部分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标来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跳动,对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有很大裨益。

2.分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1 目标分层

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如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那么就会显示出较大的差距。因此,分层制定作文学习目标就成为必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目标分层不是将学生张榜,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分层应该放在教师心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展,及时的调整。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目标分为三层,即相当于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合理划分。以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要求为例,第一层的要求可以为:联系生活实际,中心明确,感受生活,构思巧妙,情感真实细腻,行文流畅,几乎无错别字,无病句。第二层的要求:文章较流畅,虽生硬一些,但也可成文,错别字、病句少,感情真实。第三层的要求:文章能让人读懂,错别字、病句不太多。当然教师若有足够时间,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切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效果会更好。

2.2 题目分层

作文题目分层能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选题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字可写、有情可舒,对于作文难度而言,具有讨论性、思维发散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一些叙事类的文章难度较低。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可分设一个,学生们自由选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有创意地表达,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会因题目过难产生畏惧情绪,这样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还会适度激发出其潜力,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将会慢慢提升。

2.3 点拨分层

在课上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巡视,实时观察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对于基础好,思路清晰的同学,教师没必要对他们投以过多的注意力。但是对于基础差,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急得抓耳挠腮的同学,老师可以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做些指点,帮他们开个“头”,帮他们理清思路。至于他们作文中的小毛病,简单提示,但不要一个不漏的批评,思路正确,就放过去,以后再慢慢纠正,这样保持了他们积极性和自信心,对今后的作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2.4 评价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失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赞美。特别是在批阅困难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的评语措辞要诚恳亲切,包含赞赏和激励,作文中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都要勾画出来,并写好批语。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他们学业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渴望被注意和表扬,及时地鼓励能让其重获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斐然,文采出众的学生,要适当“浇冷水”,在批阅其作文时候要从技术方面进行评价,确保他们知道进步的方向。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教师都应牢记。

3.结束语

篇4: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70-01

小学阶段是夯实语文积累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文水平的高低。其中,写作是各种能力、行为、语言艺术的综合。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现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令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头疼,在中段解决了把句子写通顺后,进入高段,学生的作文成在的问题就是:写不生动,写不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的写作语言靓起来,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我把自己总结出来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和认识说出来,希望对我的同行们有一点点帮助。

一、巧用修辞

小学阶段接触到的修辞基本有这几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以《快乐的回忆》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接着对比着读这些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老师读没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学生读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1、蝴蝶正在飞舞(老师读)——蝴蝶正展示它那优美的舞姿(学生读),2、太阳出来了(老师读)——太阳公公把乌云姑娘逼走了(学生读),3、小鸟在枝头叫(老师读)——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学生读),4、在校园里人很多(老师读)——在校园里,人山人海(学生读),5、排在后面的我心里七上八下(老师读)——排在后面的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学生读),6、只见他飞快地冲了出去(老师读)——只见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学生读),7、大家心里终于放心了(老师读)——悬在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稳稳地落地了(学生读)、、、、、、在对比着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用了修辞和没用修辞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修辞手法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用得贴切、恰当。

二、善用好词佳句

善用好词佳句,让学生找出文章用了哪些好词佳句,读一读,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比如:1、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秋高气爽”就高度概括了秋天的早晨的特点。2、同学们个个屏息凝视,一刻也不敢疏忽,“屏息凝视”,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样子。3、球在他的手里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掌控自如,“掌控自如”写出了他运球技术很高。4、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六年级三个班的较量,“首当其冲”就是首先的意思,但比首先更生动。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用上好词佳句后,能给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再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头脑中,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顺手拈来就可以用了。

三、用词精准

所谓用词精准,就是在作文中用词精练、准确。用词精准,能使文章的写作语言靓起来。例如:眼泪流了出来;眼泪滚了出来;眼泪奔出眼眶滑落了下来;眼泪配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奔出眼眶滑落了下来。就同样意思的四个不同的句子,用了不同的动词:流、滚、配、奔、滑落,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就能感觉到“滚”和“滑落”比“流”更精准。学生理解了用词精准,能使写作语言更美后,我再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用得精准的词语:1、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洋溢”就是充满的意思,通过换词语比较,哪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更好,学生一目了然。2、篮球在他的手里耍着小脾气,忽高忽低,甚至还溜到了她的身后,这仿佛是个不祥之兆。一个“耍”,一个“溜”,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球技差。3、悬在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地了。“悬”就是“吊”、“挂”的意思,但通过比较“悬”更能表达出大家心里的担忧和紧张。

四、同一个意思要换用不同的字词和句子来表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有不同的韵味。比如:(一)文章几处写到同学们跑得很快的句子。小作者是这样表达的:1、只见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2、队员们飞快地冲了出去,争先恐后地跑着;3、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面奔去。表达同一个意思,换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二)文章在写心里着急时有这样的几个句子:1、排在后面的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我心里越发的焦急;3、我心里的小兔早已开始咚咚地跳起来。(三)文章在写“跑”这个动作时,用了不同的字来表述:1、队员们飞快地冲了出去,争先恐后地跑着。2、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对面奔去。“冲、跑、奔”这三个不同的字,都表示跑的意思,但用了不同的字来表达。这一招主要就是避免文章语意重复、啰嗦,也能使文章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使用和没使用修辞,文章的表达效果截然不同,再加上好词佳句,用词精准,同一个意思换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更能使文章的表达效果锦上添花,能使我们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篇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一、积累写作素材

无话可说或者词不达意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与小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少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常常导致看到有意思的场景,或者美妙的画面不会描述,或者描述的语言贫乏,提不起读者的任何兴趣。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材料。课外阅读是毋庸置疑是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班级可以设置课外阅读角以及有组织的课外阅读小组,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在放学后或者周末去图书馆或者科技馆纸类的学习场所,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第二,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积累。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对美丽的秋天的各种场景进行相关的描述,结果令我不甚满意,许多学生对硕果累累的金秋的描述不能令我感到一丝的收获之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将学生们领出教室,走近田野、公园,让他们先对秋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我通过PPT的形式向他们展示了与秋天相关的如诗如画的图片,并在这些图片展示的过程中配以与此相关的优美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边欣赏边积累。最后带着刚积累的知识让他们重新对美丽的秋天进行描述,这时学生的作品虽然结构还不太成熟,但是在措辞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水滴石穿的道理也同样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知识。

二、培养写作技巧

在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后,不难发现华丽的语言和巧妙的写作技巧是缺一不可的,华丽的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因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写作技巧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穿插教学法,例如在教学《一件难忘的事》一课时,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学生写这类文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流水账式的文章,看起来文章合情合理,但是却没有任何新意。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展开教学:抓住《一件难忘的事》必不可少的六要素。先让学生将这六要素逐个列出。接着教师将记叙方式,即倒叙、插叙、顺叙的写作技巧讲述给学生,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任一记叙方式展开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六要素穿插进去,同时在每一要素的写作时注意对此展开润色,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在对时间的描述时注意把握时间的特殊性,在对地点的写作过程中注意所选场景的渲染,在对人物的刻画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其逻辑性等。通过这样穿插式的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既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让学生掌握了每一部分写作的技巧。

三、鼓励自由表达

写作文的过程本质意义上就是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某一场景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试图通过教师自己的思想来控制学生自己想要表达的愿望。只有不被束缚的思想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文章,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枯燥的学习任务。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由写作并不代表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自由表达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比如对大海的描述,可以是无边无际,也可以是广袤无垠。但是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用的生活常识、写作技巧进行规范化要求。比如写一篇记叙文,不能前半篇是顺叙,后文又成了倒叙。教师是学生自由写作过程中基本写作规范的把关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个程度,既不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让学生的作文天马行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及掌握了巧妙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之上,融入实际生活中的元素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可以打动读者的成功的作文。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上个星期,我教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其中27课《陶罐和铁罐》同学们最爱读。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提出让孩子们模仿这篇文章再续编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

我编开头:

陶罐被人们从土里挖出来,送到了博物馆里。工作人员把它放在了一个精美的铁罐旁,铁罐很不高兴。夜幕降临,铁罐开始奚落陶罐。

一生接:

“你是从哪里来的?土包子”铁罐傲慢地问。

一生接:

“我不是土包子。我是从古代来的,是人们从土里挖出来的。”陶罐委屈地说。

一生接:

“从土里来的还说不是土包子?你也配站在这儿!你比我美吗?你比我坚硬吗?你敢碰我吗?懦弱地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地神气。

一生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在这里是供人们观赏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观赏价值,我并不比你差。再说——”

一生接: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等明天参观的人来了,只会看我,谁看你这个土包子!”

一生接: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博物馆里恢复了平静。

一生接:

第二天,博物馆来了一群观众。人们从铁罐面前走过,围在了陶罐。

一生接:

“啊!多美的陶罐!”一个赞扬道。

一生接:

“哇!还是五千年以前的。”另一个人发出惊叹。

一生接:

“这可真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人们都这么说。

我再编结尾:

铁罐听了人们的话,才明白身边的这个土包子原来真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他为自己的言行深深后悔。

听了同学们编的故事,我深深地陶醉。特别是一同学提出的“土包子”一词,让我看到了同学们遣词造句的能力。我就布置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写在作文本上。第二天收上来一查:近三分之一没有写,还有三分之一不会打标点,字写的一塌糊涂,幸好还有十多位同学写的很棒,并有自己的创新,让我倍感欣慰。

结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等同于书面表达能力。要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要解决好文字和标点两个方面的问题。

篇7:小学想像作文指导教学案例

——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教学设计与点评

执教:张祖庆

点评:王崧舟

【教学理念】

作文,为了生命的发展。

「短短的九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作文教育理念,无疑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真境界。周国平先生在谈到写作时这样说道:“对于我来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时辰进入我的生命,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与我终生相伴。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在我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着我,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这就够了,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是的,写作就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写作既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命体认。无疑,作文的终极关怀在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老子曰:大道至简。诚哉斯言!」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训练学生在逆境中合作生存的能力。

2、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景,围绕话题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具体记叙想象片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目标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全息元。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过程与方法,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作文学习目标的本有之义。生命化作文教育而非作文教学,正是基于对作文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认的课程论表达。一旦建构起这样的理念,对于本堂课的三大目标,我们当有高屋建瓴的解读和演绎。」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亚马逊河的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2、剪辑〈冲出亚马逊〉电影片段,制作亚马逊河风光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

1、任务驱动:同学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探险的梦。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圆这个梦——到亚马逊河原始森林进行一次模拟探险。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亚马逊河的信息。

3、课件播放亚马逊河的风光片和《冲出亚马逊》电影片段剪辑。教师结合课件画面叙述:这,是风光旖旎的亚马逊河。这,是资源丰富的亚马逊河。这,是神秘莫测的亚马逊河。这,是危机四伏的亚马逊河。

「想象是长着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欲望,想象是欲望的一种意象化表达和满足。因此,成功的想象作文,必始于欲望的有效唤醒和刺激。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惊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青春初期的反叛、碰撞、迷惘、亢奋,正是生命的冒险意识的年龄表征。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拟情境的创生,无疑为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的满足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二、借助音效,想象探险经历

1、学生选择最愿意合作的伙伴,组成探险队。(教师提示:在探险过程中,老师会参与其中的一队)

2、选择恰当的探险工具。教学片段1 师:探险,必须要带上一些必备的工具。请各个探险小队想一想,你们准备带哪些工具去呢?为什么带这些工具?每队确定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三件。

生:(在探险小队里讨论带些什么工具,气氛热烈)

师:好,请一个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带些什么工具,要把理由讲清楚。

生:我们小队要带的东西有这些:首先要带的是烟雾弹。野兽袭击时,迷惑他们并掩护自己逃跑;第二件东西是指南针。因为在森林里,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利用指南针来指引道路;第三件是压缩食品。带起来方便又可以充饥,而且能量足(师纠正:是热量足)。

师:你们小组考虑得真是周全。请其他小组讲一件和他们组不一样的工具。

生:我们准备带麻醉枪。遇到危险可以麻醉对方,自己也得以脱身。师:呵呵,多么善良的女孩子啊!(笑)生:(其他各组汇报略)

3、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探险之旅。

教学片段2 师:探险小队成立了,东西也都准备了,那么咱们就出发吧。请大家闭上眼睛:(煞有介事地)各位探险队员,经过认真的筹备,亚马逊河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先从萧山国际机场出发,(伴随飞机起飞声)乘坐国际航班飞往香港,再从香港转机飞往智利(响起飞机降落声)„„各位队员,飞机已经在智利机场降落,我们将由智利进入密密层层的亚马逊河原始森林。

(继续富有启发性地叙述):哦,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亚马逊河.(音乐舒缓,伴随鸟叫);

让我们赶快进入原始森林吧,在这密密的丛林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森林深处吧,让我们继续往里走,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也许,这静谧的原始森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音乐明显带有恐怖感)

哦,这一切终于过去了„„(音乐优美宁静)(“„„”均表示恰当的停顿)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大家先在探险小队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来到了沼泽地,突然飞来一只比拳头还大的毒蚊子。把我的同伴叮了个大包包。后来用医药箱救了他。师:哈哈,医药箱怎么能救人呢?应该是用所带的药品救了他。

生:(其余五位学生回答略)

「学生想象的饱满、自由的展开,直接决定着想象作文的成功与否。这种展开,靠告诉无异于缘木求鱼,靠解说则极易使想象折翅从而跌入黑暗的思维谷底。因此,学生的想象只能唤醒。设计中,伴随着情景音效的呈现,张老师有几句断断续续的启发性叙述语。其实,这些洗练的充满着诱惑的话语,正是再典型不过的想象唤醒语。它们的功用,正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想象之神,而不是去替代、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想象。细品味,哪句话不是对想象情景的小心翼翼的召唤?它们就像是一味味药引子,酵化出学生想象世界的生动图景;又像是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

三、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激发写作动机:虽然这次探险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将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会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探险过程中这难忘的一幕幕。

2、提示写作方法: 大屏幕出示:

记录探险片段

留驻难忘时光

——记录探险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惊险时刻、重大发现、难忘插曲„„ 友情提醒:

A、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B、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 C、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

3、学生动笔写片段。(要求10分钟完成;学生开始动笔时,教师快速来到其中一个探险小队,问清每个队员的姓名后,然后回到讲台前用另一台电脑现场写作。)「“现场写作”是本案最为可圈可点的一道风景。倡导教师写下水文可谓久矣,但与学生一起即时就地写作,似乎是在张老师的课上才凌空出世的。愚以为,这是作文指导方式的一大创举、一大突破。其好处有:

一、强烈的真实感。当着学生的面写作,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谁也不容臵疑的。

二、深刻的平等感。教师的这种姿态、这种意向,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大家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摆弄文字、一起体验个中的酸甜苦辣,这无疑是一种课堂民主文化的生动体现。

三、宝贵的生成感。教师现场写作,灵感、思路、技法、困惑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这是作文指导最可宝贵的资源。我的经验可资学生借鉴,我的教训可资学生吸取。这样的甘苦得失,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为张老师的现场写作喝彩!」

四、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

1、组织探险交流。(教师请其中一个一小队四个的同学全部到讲台前——这个小队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小队。)

2、交流探险片段。教学片段3 师:好,就请你们小队先来汇报吧——因为老师刚才就参加了他们这个小队。请队长主持一下。

生:我是队长戴博文,请张镭同学先汇报吧。师:请张镭同学把自己写的探险片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各队队员仔细听,他的探险片段有没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你开始汇报吧。

生: 森林深处,到处是厚厚的苔藓和密不透风的荆棘。忽然,我听到一声尖叫,闻声跑去(师插:和前边是否有些矛盾——荆棘那么多,你能跑?想想怎么改?),我们艰难地穿过荆棘,只见郭丹丹定定地站在那里。我来到她身边,关怀地问:(师插:应该是关切地)。我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郭丹丹惊奇地说:“你们快看!”我们飞快地来到她身边。这时,我看到了最神奇的景象(师追问:究竟是什么景象呢?)近千只的大白蚁群正在草丛间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一小队约30只、体长约3厘米的大型黑蚂蚁突然一个接一个冲过来,它们凶神恶煞般扑向白蚁,用大颚紧紧夹住后者,身体一弯,尾部的毒针刺向可怜的猎物,被袭击的白蚁几乎在被刺瞬间就不动了。这时再看白蚁群,早就乱了阵脚,体型较小的慌慌张张地往回窜,争先恐后地钻进洞里;体型较大的却逆着回巢的方向四处奔跑,招呼同伴撤退。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体型相对硕大的白蚁,用大颚死命地咬住一只黑蚂蚁的大腿不放,任凭后者将它拖来拖去也死死地不肯松口。(师插:看来他们也有“舍己为蚁”的精神啊!)最后所有的白蚁都逃进洞了,它却被另一个黑蚂蚁捉住了。(掌声)

(以下为其他探险小队针对第一条“友情提醒”对这个片段的欣赏,以及其他三名队员探险片段的展示和针对其它几条友情提醒进行欣赏,具体过程略)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他们这个探险队的一组精彩片段。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探险片段?

生:想!师:(将刚才在另一台电脑中敲出的文字,用优盘储存后插到连接屏幕的这台电脑上,大屏幕切换后,朗读自己写的探险片段):

„„食人花动着它那如灵蛇般的藤蔓——它刚刚缠死了一只三头鸟。很显然,它已经嗅到了生灵的气息,正追踪而来。陈光捷还来不及为看到的一切惊讶,已经听到了食人花的藤蔓穿行在草地上那悉悉嗦嗦的声音。一株株食人花怒放着巨大的血红色花朵,一张一合,一合一张,像填满番茄酱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吞没。

“啊!快跑„„食„„食人花,食人花来了!” 陈光捷尖叫一声,吓得脸色发白,昏死过去。“大家小心,快想办法,我大喊起来„„”

听到喊声,冷静的戴博文连忙转身,见到这可怕的食人花,他十分警惕地朝陈光捷走去„„忽然,他将随身带着的手电筒向食人花扔去„„

张镭和郭丹丹连忙小心地来到陈光捷身边,为他疗起伤来„„ 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我欣慰地笑了。

师:看了老师写的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老师把食人花写得很具体,很细致,这样就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是啊,把细节写得越具体,就越能让人感到身临其境。生:我觉得在这个片段中,团队精神得到了体现。

生:老师,我对您的片段有看法。我觉得在这个片段里边,您自己太没有事情做了。

师:(一楞,随即道)我是在放手让你们自己去处理棘手的问题嘛,老师可是“该出手时才出手”哦!

生:可您是我们的领队呀,我们遇到了危险你总不能什么也不表示,就是心理也得有点反应啊!

师:(心悦诚服地)你评得很有道理,那我该怎么修改呢? 生:你应该在“陈光捷尖叫一声,吓得脸色发白,昏死过去。”这个地方加“‘大家小心,快想办法!’我大喊起来„„”

师:嗯,很有道理。(毫不犹豫地在电脑键盘上敲打起来„„敲打完毕,来到该生身边,握住他的手,真诚地)“谢谢你,戴老师!”(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

3、修改习作片段。要求学生根据友情提醒,修改自己的片段,可以找出一处细节不是很具体的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请3-5名探险小队的队员汇报修改成果。

「作文的现场点评是最见教师功力也是最吃功夫的环节。这种功力,核心因素至少涉及一下几点:一是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语感的敏锐性;二是高质量的点拨,能点在要害处,拨到关键时;三是高智慧的对话,这种点拨不是教师的一种单向诉求,而是双向互动的、民主平等的、教学相长的,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解读张老师的实录片断,其功力之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对张雷作文的点评,“闻声跑去”的语境感不可谓不敏锐,“关怀”的语义感不可谓不精准,“舍己为蚁”的语像感不可谓不生动。更让人拍案击节的是张老师与戴博文就“遇险时刻领队该做何种反应”的一番对话。在这番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张老师真诚的教育民主和高超的教育智慧,而学生的批判意识、反思能力、人文精神、作文素养,正是在这一番充满民主、充满智慧的对话中才得到了极佳的发展。」

五、课外延伸,激励探险志向 教学片段5 师:同学们,听着大家精彩纷呈的探险片段,老师忽然有这样的设想,如果把大家的探险片段合起来,那么,大家就合作完成了一本探险集,书名就叫《亚马逊河探险记》(完善板书)。希望大家用半个月的时间,继续完成并修改你们的探险记。在修改的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看看这些比较经典的探险小说。(屏幕展示)

经典推荐

[法]凡尔纳

《气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岛》 《大木筏》、《两年假期》 [英]史蒂文森

《宝岛》、《金银岛》 [英]詹姆斯•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英]卡尔•麦

《 荒原追踪》、《 印第安酋长》

《 恐怖的大漠》、《 沙漠秘井》

师:如果大家的书编成了,我将为你们写下这样的话作为序言:(屏幕陆续出现以下字幕)

在今后的岁月里

也许我们不能亲历惊险的故事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传奇作家 但是

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带着探险的精神前行 我们的生命 更加精彩。「陆游有诗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的道理大体一致,学生果欲写好作文,只在作文本身的小圈子里腾挪翻滚是不会有出息的。好作文需要两种生活的滋养,一是自然的生活,一是文化的生活。只有两种生活的肥沃,才能使作文这株生命之花长得饱满、长得灿烂。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正是文化生活的最紧要的领域。」

总评:

张祖庆老师的《亚马逊河探险记》是一堂典型的想象作文指导课。作文课程的想象和记实,素来是专家和一线教师争论、争执的一个焦点。然在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的烛照下,两者的优劣之争已被两者的互补之论所取代。然与记实作文相比,想象作文无论是价值取向、课程理念、心理逻辑还是目标定位、策略选择、模式生成,都还显得相当稚嫩和单薄。因此,探求、实践想象作文教育,实在是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一项当务之急。这一课,应运而生,生逢其时,为当前想象作文教育的研究和拓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1、《亚马逊河探险记》一课,至少在我们面前推开了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作文之窗。与一般意义上的想象作文相比,这一课有一明显特征,就是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包括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必须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仅有生活阅历的支撑是难以奏效的。这些知识储备,包括热带雨林的知识、亚马逊河的知识、团队探险的知识等。因此,这堂想象作文课的成功,首先是必要的科学知识的铺垫和储备的成功。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张老师关于教学准备的设计,也可以理解课首让学生交流关于亚马逊河的知识的安排,当然更能体会课中播放电视风光片、选择探险工具等的良苦用心了。

2、作文指导意图和方式如羚羊挂角、大雪无痕。想象作文其实更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全课也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可以说,这种悉心指导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然让人称奇的是,这种指导甚至指导背后的意图,都像一位幕后英雄一样,总是悄然躲在舞台的背后。学生意识不到我们是在作文,意识不到老师是在教我们作文。对学生来说,我们是在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冒险的欲望、丰富的想像力、独特的情绪体验包括文字的表现在探险,在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一个青春、瑰丽的梦。从介绍南美风光开始,一路下来,诸如:探险工具的选择、在音效和导语的暗示下“看”探险音画、记录某个感触深刻的片断、甚至包括团队的片断赏析,哪里有一丝作文指导的痕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娴熟的教育智慧,一种解构作文学习和想象生活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将作文学习本身消解为一种生活,一种为学生所向往、所憧憬的生活,正是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彻底磨平和消融了作文的全部意图、全部手段、全部过程。于是,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在学习作文,而是用自己的心灵之笔在探险,在经历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在用文字留下这份体验的感动、惊喜、恐惧、兴奋和一切生命的图景。这,正是张老师对“为了生命的发展”的作文理念的最好诠释。

篇8: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激发课堂之“趣”

案例一: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我的梦想是……》命题作文中写道:爸爸出差去外地了, 他临走时对我说, 儿子, 你要好好学习, 长大了做个科学家。妈妈却对我说, 你要当个警察, 这样谁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 更不想当警察。我的理想是变成神奇无比的腰带, 永远拴在妈妈的腰上。因为妈妈很孤单, 很胆小, 所以我想永远陪着她……

孩子的语文老师看完作文以后,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作文读了一遍, 还说这个同学“胸无大志”, 这么大的男孩黏着母亲, 长大也没出息。听到这样的批评, 这个孩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老师的语言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使他对作文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如果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进行品读, 孩子的童心是善良的, 他想永远保护自己的母亲, 这样能叫“胸无大志”吗?能叫没出息吗?如果叫, 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青少年这一代可能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课堂上教师无意的一句话, 也会使这个孩子永远讨厌作文, 永远做一个“懦夫”。课堂上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该是整个作文的最后一个程序, 而应是激发学生再次创作的加油站, 为学生第二次创作服务。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批阅作文时, 应渗透学生的童言童心之“趣”, 去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多用鼓励性评价性语言, 让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中得到肯定,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作文创作之“趣”。

二、发掘生活之“趣”

案例二:我们学校离“桃花涧”比较近, 步行也就十多分钟。星期五的时候, 我带领孩子去春游。活动结束以后,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习作。等到星期一班长收来了一大摞作文稿纸。我打开作文稿纸慢慢看, 结果真让我喜出望外。

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 每个人的习作侧重点都不一样:有的侧重写走路时所想, 到了景点之后所看;有的侧重写全班同学的心情和景点的美丽;有的侧重写在山上摘野菊菜、捉蝴蝶的快乐……我放下手中批阅的笔, 低下头深思: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珍贵体验, 学生的作文就会有感而发, 是富于激情的佳作。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体验到的乐趣, 并引导孩子对这份“乐趣”细细感悟, 再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作文之趣与生活之趣就能合二为一。

关于游记类的作文,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有感而发, 捕捉生活中的“浪花”, 凭着小学生的眼光, 只要他们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保证游记的完整性不再是难题了。

作文教学就是发掘出每个学生自己的生活之趣,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作文才是发自内心、回归真实的。在阅读学生的作文时, 教师要有保护意识, 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小学生的作文, 站在孩子的角落去揣摩孩子的心理。以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 体验自己的生活之趣, 远比死板教条的硬搬, 苦口婆心的废话强得多。

三、追求个性之“趣”

案例三: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一课时, 我布置了家庭作业: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没有具体要求, 只要想象合理就行。第二天收来学生的小练笔让我惊喜, 很多学生作文充满个性和想象, 少了平时的词缺理穷。有的写小红马和小骆驼相遇, 来到沙漠进行生存大比拼, 结果小骆驼赢了;有的写小红马推荐好的美容院, 让小骆驼去整形, 结果被小骆驼严肃批评;还有的写小红马知道了小骆驼身体的“特异”功能, 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美……通过这次习作, 意外的放手, 收获了许多个性创作之宝。因为作文本身就是个性化极强的东西, 它应该展示学生自己的想法, 传输学生自己的心声, 流淌学生自己真实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 设计出相应的小练笔,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房产经纪人聘用合同下一篇:侦探小故事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