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分析报告

2023-04-16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通过对语言课程《新课标》的研读可以发现,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作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能够根据日常需要和常见表达方式编写和发展书面语言技能。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语言匮乏,小学生笔下的作文要不就是流水账式的纯粹的记述,要不就是文不达意乱写一气,不能达到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积累写作素材

无话可说或者词不达意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与小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少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常常导致看到有意思的场景,或者美妙的画面不会描述,或者描述的语言贫乏,提不起读者的任何兴趣。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材料。课外阅读是毋庸置疑是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班级可以设置课外阅读角以及有组织的课外阅读小组,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在放学后或者周末去图书馆或者科技馆纸类的学习场所,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第二,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积累。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对美丽的秋天的各种场景进行相关的描述,结果令我不甚满意,许多学生对硕果累累的金秋的描述不能令我感到一丝的收获之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将学生们领出教室,走近田野、公园,让他们先对秋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我通过PPT的形式向他们展示了与秋天相关的如诗如画的图片,并在这些图片展示的过程中配以与此相关的优美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边欣赏边积累。最后带着刚积累的知识让他们重新对美丽的秋天进行描述,这时学生的作品虽然结构还不太成熟,但是在措辞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水滴石穿的道理也同样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知识。

二、培养写作技巧

在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后,不难发现华丽的语言和巧妙的写作技巧是缺一不可的,华丽的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因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写作技巧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穿插教学法,例如在教学《一件难忘的事》一课时,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学生写这类文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流水账式的文章,看起来文章合情合理,但是却没有任何新意。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可以这样展开教学:抓住《一件难忘的事》必不可少的六要素。先让学生将这六要素逐个列出。接着教师将记叙方式,即倒叙、插叙、顺叙的写作技巧讲述给学生,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任一记叙方式展开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六要素穿插进去,同时在每一要素的写作时注意对此展开润色,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在对时间的描述时注意把握时间的特殊性,在对地点的写作过程中注意所选场景的渲染,在对人物的刻画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其逻辑性等。通过这样穿插式的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既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让学生掌握了每一部分写作的技巧。

三、鼓励自由表达

写作文的过程本质意义上就是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某一场景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试图通过教师自己的思想来控制学生自己想要表达的愿望。只有不被束缚的思想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文章,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枯燥的学习任务。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由写作并不代表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自由表达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比如对大海的描述,可以是无边无际,也可以是广袤无垠。但是在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用的生活常识、写作技巧进行规范化要求。比如写一篇记叙文,不能前半篇是顺叙,后文又成了倒叙。教师是学生自由写作过程中基本写作规范的把关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个程度,既不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让学生的作文天马行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及掌握了巧妙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之上,融入实际生活中的元素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可以打动读者的成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春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2012(5).

[2]李凤梅.浅析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之道——“吹画”作文活动课教学案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

第二篇:以学情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剖析学情现状,通晓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从五年级开始,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高段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关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还不能很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五六年级开始一定的发展。因此,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这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从五年级开始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刻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不清、千篇一律、满篇大话空话、乱编乱造,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我对周寨小学部分学生的作文状况作了一番深入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路。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时间:2011年12月1日—12月30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谈话、看作文作业,主要用问卷形式加以调查。

(三)调查对象:﹡﹡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四到六年级学生各一个班,共152人。

(四)调查内容:

A对作文的态度。B写作的动机。C作文材料来源。D写作中最困难的问题。E关于观察。F关于课后阅读。J教师的要求。

调查问卷

1、你对作文的态度()

a.喜欢b.不喜欢c。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

2、写作动机()

a.想把有趣的事和心里的话说出来。B.对将来的学习工作有帮助。c.完成教师任务,得到好成绩。d.其他。

3、作文材料来源()

a.根据题目范围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B.教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C.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范文稍加改编。D.根据题目要求编 1

人和事。

4、写作中最困难是什么()

a.不知道怎样写出真情实感。B.无事可写,无话可说。c.不知道怎样写具体。d.开头难,思路易断。

5、关于观察()

a.平时注意观察并兴趣。B.观察时有展开想象。c.没有什么可观察。D.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

6、关于阅读()

a.自觉并广泛阅读课外读物。b.只读有关作文方面的书。c.按老师要求摘撑腰和优美词句。d.阅读时能写读后感。

7、对教师的要求()

a.多交流多沟通。b.多指导观察 C.教学形式多样D.放手让自己用喜爱的形式写想写的内容

(五)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目前学校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原因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

在152份问卷中,认为必须“字词运用准确”的有85人,占55.9%;认为必须“句子通顺连贯”有100人,占65.8%;认为必须“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90人,占59.2%;认为必须“内容真实具体”的有46人,占30.2%;认为必须“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有40人,占26.5%;认为多观察的15人,占9.9%;认为多读书的有20人,占13.2%。作文中的困难主要有:不会观察,无话可说,思维单一,无从下笔,不会修改等。希望提高的途径:学好语文课多读课外书籍,多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经历,勤练笔,常写日记,老师要加强指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综观现状,当前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作文训练量小

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有时学校开展一些活动,老师即使布置写日记,但是由于要应付大量的备课、上课工作,无暇顾及这“额外”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成自然,老师不认真检查评改,他们也就随便应付了。

2、作文训练年级不衔接

各年级作文训练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三年级教师大多数是直接命题给学生写作,要求偏高,而且往往忽视写片断的练习,一下子就要求写短文。于是,年级间衔接“坡度”较大,出现断裂层。另外,在

一、一年级只重视识字训练,忽视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3、读写结合不紧密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4、教师指导不得法

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

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有些教师不善于作文,于是学生也怕作文,造成恶性循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不少语文教师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把范文当成灵丹妙药,离开范文就寸步难行。

5、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

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二周才可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些空洞的评语。有些教师不及时批改,学生对教师的批改结果不重视,很难获得教师和学生意义上的沟通。

四、调查建议:

针对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素质。

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每个学期制定自学计划,激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函授培训,不断地提高文化专业水平。对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组织他们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举办作文教学观摩课,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2、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转变观念。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3、落实各年级作文教学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教学中,要自觉落实《课标》要求,尤其要强化低年级作文训练的意识,落实低年级说话写话

的要求,做到有内容,语句连贯、完整。要重视中年级的片断练习,让学生逐步达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标,对照要求,教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4、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提前起步。

我们要打破从三年级才开始起步的习惯,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起步,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作文训练。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小学生入学前,己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句式,有了一定的口语能力。教师在学生入学后要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在强化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强化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学生把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印象深刻的、新鲜有趣的人和事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看和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写话时要采用多种方式,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5、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加大作文的练习量,训练的方式主要是仿写。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练习,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并定期举办读书会、故事会、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办好墙报、板报,多方面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6、顺应学生心理,开展作文活动。

作文面改,对一些差生,应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然后抽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在对他们习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作出总体评价之后,即逐一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中心不明确、病句、标点符号用错等,或当面指出,或是做上记号,或提修改意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在面批中,由于采用商量的办法,学生感到这是对他的信任和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劲头足,个个跃跃欲试。修改完毕,学生读着自己亲笔撰写的“佳作”,沉浸在创造的愉悦之中,加上前后对比,会很快地悟出好作文的道理来,这对于挖掘学生潜质是很有好处的。编集作文,学生在作文竟赛中的获奖之作,以及平时-所选贴作文,尤其经过集中面改后,大都可以列入“优秀作文”之列。当这类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我便组织这些小作者用标准稿纸抄正,教师写好眉批及评语后即加上“前言”,并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作为自己班的优秀作文选,旨在树立榜样。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调查者所在单位:﹡﹡小学

调查者:﹡﹡﹡

时间:2011年11月20日

第四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什字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习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习作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通过习作反映自己眼中的生活,“以我手写我口”,按理说,会说话就会习作,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满篇大话空话、乱编乱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满篇,言不成句、句不成段。这种种现象提醒我们,作文教学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因此,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习作情况抽样问卷调查,力求通过调查,查找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时间:2012年10月7日—10月14日。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谈话、看学生作文,主要用问卷形式加以调查。

(三)调查对象:什字中心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四到六年级学生各一个班中随意发放问卷,抽样调查,共计56人,。

(四)调查内容:

其中1—3题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4—10题学生调查对作文的态度。11—14题调查学生作文时的材料来源。15—19题学生调查对作文的兴趣。20. 题调查学生对老师作文教学的期待。

调查问卷

什字中心小学学生作文现状调查表

姓名 班级

一、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

依据。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四、

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1、 你是否经常读课外书?

(

)

①经常读 ②有时读 ③在老师、家长要求下读 ④从来不

2、 你读书时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

① 经常摘抄 ② 偶尔摘抄 ③在老师的要求下摘抄 ④ 从不摘抄

3、 摘抄过、见过、学过的好词句你会在作文中运用吗?(

) ①不会

②有时会

③经常会 ④会有意识地运用

4、 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 (

)

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 ② 严谨,但乐趣少 ③ 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④ 紧张单调,难于忍受。

5、 作文课时,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相关一些经历吗?(

)

① 通常都能做到 ②有时能做到

③偶尔能这样

④ 从来都做不到

6、你写作文的目的是? (

)

①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②为了练好作文

③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④ 其他原因

7、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

①没有 ②老师布置才写 ③有时兴趣来了就写 ④经常写

8、通常,你在日记里记些什么内容? (

)

①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②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③自己的心里话

④感受特别深的事情

9、一般情况下,你在写作文或日记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 ) ①很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 ②比较有激情,有创作的想法 ③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

④ 烦躁,不太想写

10、一般情况下,你写完作文或日记后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 ① 愉快,满足 ② 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③没什么感觉 ④真累啊

11、每次习作时是否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 )

①有充足的习作内容 ②有时有内容可写,有时无 ③无话可说 ④

胡编乱凑或抄袭范文

12、每次习作材料来源哪里?(

)

①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 ②借鉴范文中的材料17③胡编乱写

13、是否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有意义的事记下来?( ) ①是

② 无

③有时有,有时无

14、你是否养成勤写日记,勤于积累语文书及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

)

①是

②没有

③有时有,有时无

15、你认为习作是一种

?(

) ①快乐的事,认真完成

②苦恼的事,消极应付

16、习作时,你是否觉得有话可写,但不知如何下笔?(

)

① 是

② 否

17、 你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

)

①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② 对作文非常感兴趣 ③老师、家长的鼓励

④ 不喜欢上课的老师

18、 你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

)

①觉得作文很难 ②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18 ③老师给的作文分数低

④不太喜欢上课的老师

19、你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

①没有东西可写

② 缺少好词句 ③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④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

⑤其它

20、你认为老师在教学习作时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你能使自己的习作更容易?怎样能写出自己的风格?

感谢您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

(五)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目前学校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原因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

3

通过手工操作统计及对数据的分析,在56份问卷中,50%的学生有较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爱看课外书,但只有27.5%的学生能将读写结合起来。60.7%的学生习作态度端正,57.1%的学生作文时感觉有话可说。经常写日记的学生占到42.9%,85%的学生认为习作是一件比较快乐的事。习作时有话可说的占64.2%。认为老师给的作文分数低的学生占37.5%,习作时缺少好词句占42.85%,肚里有话表达不出的占42.85%。作文中的困难主要有:课外阅读时不会积累,作文时语言贫乏,经常写日记的学生只有少数,读写不能结合起来,希望老师作文时多辅导,多读范文,对习作的积极性评价多一些;希望老师将作文课上的有趣,激发他们的习作欲望。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综观现状,当前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作文训练量小。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有时学校开展一些活动,老师即使布置写日记,但是由于要应付大量的备课、上课工作,无暇顾及这“额外”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成自然,老师不认真检查评改,他们也就随便应付了。

2、作文训练年级不衔接。各年级作文训练不衔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三年级教师大多数是直接命题给学生写作,要求偏高,而且往往忽视写片断的练习,一下子就要求写短文。于是,年级间衔接“坡度”较大,出现断裂层。另外,在

一、一年级只重视识字训练,忽视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3、读写结合不紧密。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

文。

4、教师指导不得法。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有些教师不善于作文,于是学生也怕作文,造成恶性循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不少语文教师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把范文当成灵丹妙药,离开范文就寸步难行。

5、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 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二周才可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些空洞的评语。有些教师不及时批改,学生对教师的批改结果不重视,很难获得教师和学生意义上的沟通。

四、调查建议:

针对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文化素质。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每个学期制定自学计划,激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函授培训,不断地提高文化专业水平。对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组织他们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举办作文教学观摩课,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2、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转变观念。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3、落实各年级作文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教学中,

要自觉落实《课标》要求,尤其要强化低年级作文训练的意识,落实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要求,做到有内容,语句连贯、完整。要重视中年级的片断练习,让学生逐步达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标,对照要求,教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4、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提前起步。 我们要打破从三年级才开始起步的习惯,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起步,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作文训练。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小学生入学前,己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句式,有了一定的口语能力。教师在学生入学后要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在强化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强化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学生把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印象深刻的、新鲜有趣的人和事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看和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写话时要采用多种方式,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5、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加大作文的练习量,训练的方式主要是仿写。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练习,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吸取养料。并定期举办读书会、故事会、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办好墙报、板报,多方面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6、顺应学生心理,开展作文活动。作文面改,对一些差生,应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然后抽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讲评,在对他们习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作出总体评价之后,即逐一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中心

不明确、病句、标点符号用错等,或当面指出,或是做上记号,或提修改意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在面批中,由于采用商量的办法,学生感到这是对他的信任和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劲头足,个个跃跃欲试。修改完毕,学生读着自己亲笔撰写的“佳作”,沉浸在创造的愉悦之中,加上前后对比,会很快地悟出好作文的道理来,这对于挖掘学生潜质是很有好处的。编集作文,学生在作文竟赛中的获奖之作,以及平时-所选贴作文,尤其经过集中面改后,大都可以列入“优秀作文”之列。当这类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我便组织这些小作者用标准稿纸抄正,教师写好眉批及评语后即加上“前言”,并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作为自己班的优秀作文选,旨在树立榜样。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莱西市院上中心小学

课题组

[摘要]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是我校从2005年9月开始实验探索,于2006年6月立项并正式开展研究工作的。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教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该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农村

生活化

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

1,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但是大多数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争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2,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化作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来看,作文反映着作者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文以载道,每一段文字背后都蕴涵着作者一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化作文的内容来看,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头,来自大千世界的生活故事成捆成扎,俯拾皆是,自然包罗万象,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从人类心理需要来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需要寻找一种“出口”,以宣泄、表达内心世界之声。因此,生活化作文中的教学是值得探究的。

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化作文教育的“开山祖斧”,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作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开放、走向综合的重要指导原则。我校是莱西市作文特色学校,努力传承陶行知思想,积极探究生活化作文教学理论,这也是提出本课题的缘由之一。

4,我校地处农村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接近农村生活实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锤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善学习、肯钻研的优秀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研

1 究的经验,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十分有利条件。

以上诸方面,是提出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缘由,我们将通过本项实验研究,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新时代的开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五个:

一是进一步确立现代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端正写作目的。

二是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

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观摩力、想象力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小学毕业时作文能力达到并超过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水准。

四是对作文育人功能的探索,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现实,通过观察、走访、调研等活动,树立正确审美观,表达出充溢情趣、富有新意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五是通过生活化作文教学使多数语文教师能在日常作文教学中,钻研教学技巧,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技能,促进师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就是通过教师利用农村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是从低年级开始,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研究子课题主要是: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多进行指导,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是初谈小学语文口语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进行不同要求的训练。不同时期的学生,训练要求与训练内容应有区别。开始阶段重在愿说敢说,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能用简单的基本句式说正确,说完整,说规范。第二阶段要求能达到说连贯,很少出现用语重复,内容具体,防止或纠正任意中断和夹杂“啊”“那个”等赘语。第三阶段侧重感情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能得到准确表达上,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基本达到口语能力与书面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三是中高年级段的教师则从“情感”、“兴趣”、“情境”、“想象”等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研究子课题如下:

1,让学生带着情感作文,写作本来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滋养我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古代先贤关于写作本质的论述“诗言志”,即是最早论述了作文教育“求真”、“求诚”的本质。叶圣陶先生也提出作文教育有两个致力目标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认为“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 可见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作文才能打动人。

2,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之路初探。主要围绕充分开发的作文资源进行研究。 3,生活化作文教学探究。实施分层次要求,进行差异指导。兴趣、志趣和乐趣是儿童情趣上的三个层次。成功能够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走好写作情趣的三个台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验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法。可以说,用实验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研究提出的策略。通过设计实验策略和步骤,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研究。

2、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进行行动的研究。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自主作文的

3 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来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小学生自主作文策略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3、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作文”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有关语文作文网站,参与有关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4、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06年1月—2006年5月)

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2、深化研究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召开实验研讨会,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

3、结题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6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研究论文报告会,编印论文集、学生优秀作品集。

七、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写、善写,激发学生的写作热

4 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探索出一套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

1、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

(1)说话能力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作文训练也要从低年级抓起。低学段学生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学生写日记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只凭小学三年级那几节专门的日记课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日记教学的目的要求的。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

2、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作文迁移的培养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从兴趣入手,把读、说、写训练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2)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跳绳比赛,养小狗,学种菜,洗衣服,到蔬菜大棚里玩,学习种蔬菜„„)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5 (3)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训练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3、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的培养方法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作文课上,学生们能够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蜜蜂等,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准确地表达出来。

(2)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读写例话”、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小学第二学段作文三步法教学——启蒙先启口

近年来,我校遵循了学生身心发育和智力发展规律,先后在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中增加了“口头作文”和“集体作文”的训练,探索出一条以“口头作文—集体作文—独立作文”三步教学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所积累的文字不会超过4000字,而对所认识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立即拿起笔来写作文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然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如果我们能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上下功夫,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为使学生过好语言关,我们遵循规律采取了以下的训练方法:

(1)面向全体、不拘一格

练习要人人参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始阶段,内容多样,一则小笑话,小故事,一桩趣闻,几句小幽默皆可,不要求全责备。这样学生兴趣就会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们称这个阶段为自由式训练阶段。

(2)选择话题、明确标准

经过了一段时期的自由式训练以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话题。我们通常训练的话题一是人物: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二是事件:(有趣的)一次劳动、一次活动、一堂课等;三是景物:星空、月夜、日出等。话题确定后,还要确定几个标准,如:要求讲普通话,要求围绕话题来说,要求突出人物或事物特征。

(3)引入竞争、当场讲评

学生讲完后,教师即席讲评。表扬那些敢讲话,会讲话的同学,同时指出在口头作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整理讲话内容形成书面文字

教师讲评后,由学生将自己刚才所讲内容整理后写在作文本上,允许学生对内容进行修改。

5、愉快学习、思维共振

经过“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趣的“集体作文”训练。

“集体作文”教学法大体分为如下几点:一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按照相邻座位,以4人为单位编为若干“集体作文”小组。二是教师命题和学生自己拟题相结合。命题范围要注意有共性的东西。比如命“我的语文老师”这一类的题目。三是每次作文每小组确定一位同学当执笔人,轮流进行,搞完一轮以后,评选优秀执笔人。四是集体讨论,内容包括拟题、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提供一到两点材料,然后逐句逐段地连缀成篇。五是修改定稿。在全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由执笔人整理抄写上交老师或互相交换批阅。

“集体作文”教学法,能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写作教学的任务。由于集纳了众人的智慧,因此作文成功率比较高,让多数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6、“想”比“写”更重要

“口头作文”、“集体作文”是“独立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基础”打好了,“房子”就一定能建起来,但不一定就建得美观、漂亮、实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作文训练,学生肯定能动笔写上几句,但不一定写得生动、形象、活泼。这个时候,教师千万别急于求成,要善于点拨学生,尤其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多种方法的思维训练,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从而使学生作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飞跃。

7、真情实感、说写合一

孩童的可爱在于没有矫饰,没有虚伪,在于天真坦露。同样,文章的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真实故事的具体叙写,真切情感的生动诉说是小学作文训练的成功之路,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起点,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对此我们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1)反对编造生活、虚构故事情节的作文流弊,提倡说真话、写真事。有些脑子较灵活的学生喜欢将听说的故事说出来或写出来。但由于不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在往牛头不对马嘴,漏洞百出。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事。

(2)反对抄袭、模仿,提倡独立构思。由于现时的“作文辅导书”泛滥成灾,有些学生急于求成甚至投机取巧,模仿、抄袭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限本限时的作文训练,即桌面上只有一本作文本,规定在一节作文课内完成。

(3)指导学生进行“素材”加工,在真实的基础上做到了有情趣、有个性。学生的写作往往容易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常写些 “公式化”的材料。因此,必须十分强调素材的加工。比如写儿时生活,不妨鼓励学生去写嘴馋、胆小、撒娇、爱哭、贪玩、调皮、小心眼、恶作剧等。同时,进一步提出要求:要能像电影电视一样,把生活镜头、生活画面具体、细腻地展现出来,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描写。

实践表明,无论是循序渐进规律,还是“三步法”教学法以及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入手,想方设法促使兴趣“迁移”的做法,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知识”迁移的做法„„ 这些规律都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规律,才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8、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观察和阅读是写作实践中两种重要的基本能力。观察是直接以客观事物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阅读是间接地从客观事物及资料中获取的第二手材料。在观察和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到准确、全面、细致、深刻,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首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选择好观察对象,观察人时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同。注重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的外貌特征,语言特征、性格特征。不同职业的人也不一样;外在打扮上不一样、性格、语言也会因为职业文化水平等不同而不一样。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在小组上讨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不同特征。学生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性,知道写好作文与观察分不开。除了观察人以外,随时感知身边的人、物、景,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进日记里。观察时还要注重观察的方法。观察要全面、细致。例如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外延升,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目的观察、感知、体会、了解这些联系,并把这些记入日记本中,并在班上展示。让学生自己在自己家地里种下几粒种子,经常观察,从发芽到结果的整个过程,并把每次观察结果记在日记本上。培养学生做个全面、细致、观察的有心人。另外,观察时要深入。例如,观察一只小白兔,从不同时间、细致深入地反复地观察,多次地观察,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的地方记下来。观察还应由易到难,全心投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带领学生观察一处景,可以从远到近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加入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9、注重对学生作文材料的选择与搜集能力的培养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没有好的材料就写不出好作文。收集的材料越多,学生写起作文来就越容易。作文来源于生活。材料的收集可以从事物的纵横联系上去发掘材料。例如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资料记在日记本上,作为材料的收集。材料的安排是否恰当,在作文中对展示中心有很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作文时围绕中心选材,注重作文的详略,按一定的顺序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作文的过渡与照应,怎样安排好材料,怎样布局。

(三) 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较又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历史的长期沉淀形成了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酝酿着一坛坛思维美酒,蕴藏着一个个勃发的理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辟

9 一条小学生习作路,《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正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编印出版的学生作文集《七彩阳光》集中展示了我校学生作文的提高水平。2008年“天泰杯”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征文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昌赛写的《普通话》荣获一等奖,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昌赛同学并在由青岛日报社组织的颁奖会上代表76名获奖学生发言。

(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用性的听说训练,激发听说兴趣、培养听说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脑力得到开发。

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少年儿童是处于品德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道德伦理知识不是很多,道德判断能力还不是很高,根据人们对品德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判断,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孩子开始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认同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时对他们进行一些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诗歌,童话、寓言,还是散文、小说,它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为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勤劳俭朴,勤奋进取,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等品质。

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从教材中选取构成意境美的片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反复诵读,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身,记到心。让课文中的人、事、情、景跃出纸面,让美的意境与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也得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五)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就达十多篇,其中:李安宁老师的《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新课程的感悟》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张秀梅老师的《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贺利民老师的《浅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获二等奖。柳淑凤老师撰写的论文《“模式入门、积累提高、兴趣调动”作文教学法》在《青岛教育》上发表。同时,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将不同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观。

(六) 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10 首先,教师的观念和研究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在《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途径》课题立项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组织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即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我校编印《携手走进 作文天地》是我校语文教师优秀作文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在全莱西市得到推广; 2006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莱西市《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赞誉。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选》。

八、问题与讨论

三年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即将结题了,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作文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有困惑:

1、课题研究是辛苦的,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其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使老师们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愿为之,乐为之?

2、生活的真实与文章的价值取向问题。在研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习作源于生活,真实得没有丝毫水分,但确实没有多大价值,该如何解决?

3、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融合问题。儿童富于想象,小学生喜欢童话、寓言等文章样式。那么,这一类的写作是不是脱离生活,是不是不真实?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文献索引: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版。 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刘云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激扬个性的心灵舞蹈——儿童个性化作文的本体视点》《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5年第六期。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符德新《语文教育,我的挚爱——记天津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15日。

上一篇:学校综治安全年终总结下一篇: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