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的特点与

2024-05-12

决定的特点与(精选9篇)

篇1:决定的特点与

一、决定的特点

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需要多级向下行文或者直接下达给人民群众的决定是没有主送单位的,逐级向下行文有主送单位;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决定的缘由,然后是决定的.事项,最后是此项决定执行的要求。语言以说明为主,主要是阐明政策,提出要求。

篇2:决定的特点与

定着他的性格特点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绍兴一个官宦家庭,但在他13岁那年,祖父周介孚因科场舞弊案入狱,此后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迅速败落。少年的鲁迅经常出入药店和当铺。家庭的败落让身为长子的鲁迅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品尝到生活的艰辛,这当然给他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阴影。鲁迅的祖父周介孚33岁(1871年)考中进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曾在京做官。因此,科场舞弊案在当时的绍兴肯定是轰动一时的新闻,甚至是丑闻,这种不好的名声给家属带来的精神压力不可谓不沉重。其后父亲重病缠身,鲁迅一度生活在紧张焦虑惊悸的状态中,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因为生活变故带来的心理落差、经济压力,更是精神上的压抑。请注意这一句话:“在侮蔑里接了钱„„”我以为,让鲁迅感到侮蔑的决不仅仅是质铺里的伙计,也许还有周围数不清的熟人,甚至是同族亲人。

父亲去世以后,有一回家族聚议,重新分配房屋,亲戚本家欺负鲁迅家,要把坏房子分给他们,鲁迅称祖父还在狱中,坚决不肯签字,由此引起一位本家长辈的厉声呵责,这件事给他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1919年12月初,绍兴老屋由新台门六房联合出卖,年初的时候,他在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及此事:“明年,在绍之屋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便拟挈眷居于北京,不复有越人安越之想。而近来与绍兴之感情亦日恶,殊不自至(知)其何故也。”变卖绍兴老屋是因为“为族人所迫,必须卖去”,这里面很可能与族人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即使是本家亲戚,也因为家庭的变故,变得冷酷和势利起来,这不禁让敏感的他对家乡和家乡人产生一种憎恶心理。正是在绍兴,鲁迅第一次看到了社会人生丑恶无情的阴暗面,让他对故乡在感情上产生了隔膜,这是后来鲁迅不愿提起绍兴、不喜欢绍兴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造成鲁迅不喜欢绍兴的原因,我以为和他的夫人朱安有关。朱安也是绍兴人,鲁迅对这一段婚姻痛心疾首,称:“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绍兴不仅促发了鲁迅一段噩梦般的痛苦婚姻,还是他们夫妻两人的共同故乡,在鲁迅的感情生活中,这无疑是一处伤心之地。

篇3:物质决定论与《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关于狗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巴克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米勒法官家过着舒适豪华的生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巴克被驯化成一只高度文明的狗。1897年, 育空河岸的金矿的发现改变了巴克的生活和命运。它被主人的一个园丁的助手拐骗并卖给一个狗贩子, 几经倒手, 巴克被卖到北方成为一只雪橇狗。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 巴克一步步从一只驯化的文明的狗退化为一只北方原始森林的狼。

《野性的呼唤》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小说,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它不同的评价, 其中两种在中国广为读者认同。一是李宜燮、常耀信在《美国文学简史》中提到的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二是毛信德教授的《美国二十年文坛之瑰宝》中提到的“物质决定论在引导整篇小说的发展”。笔者就两种评价做了比较:首先, 如果用“适者生存”理论为指导去解读这部小说, 发现在巴克退化过程中确有“适者生存”的道理在里边, 但是在小说最后, 巴克“最理想”的主人被害这一部分却无论如何与“适者生存”联系不起来。“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的进化现象, 该理论蕴涵着这样的暗示:某一植物或动物适应了环境的要求就生存, 不适应就去死———这是残酷的生物界的生存规律。《野性的呼唤》被公认为是一部现代寓言, 用这种理论来解读的话, 笔者找不出小说的寓意, 更找不出作者的创作动机———作为作家而不是生物学家, 他没必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读者“适者生存”的道理。而物质决定论认为, 人类的行为类似于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受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 (生理与遗传) 的影响, 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笔者认为物质决定论的运用贯穿于小说的始末, 使巴克从犬到狼的退化成为必然。同时, 在物质决定论的引导下, 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小说的寓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物质决定论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1. 南方舒适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巴克在无忧无虑的意识状态中生活。

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物质环境里, 巴克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性, 它可以跳进游泳池里嬉戏或陪法官的子女去打猎;寒冬的夜里, 在烈火熊熊的火炉旁, 它安静地卧在法官的脚下。舒适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巴克的意识:“在脱离幼狗期后的四年中他过的是志得意满的贵族生活。它颇为自豪, 总有几分自我中心意识……”。此刻读者看到的是一只安于享受的巴克。

2. 变化了的物质条件导致了巴克意识状态的不断变化。

(1) 巴克在被贩卖后对变化了的物质条件的初步反应。被贩卖之后巴克的物质生活立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它的意识也开始发生变化。在遇到红衣人之前, 虽然巴克遭遇到了平生从未有过的虐待, 但作为一只狗, 巴克暂时未能知道如何去应对变化了的现实, 所以它甚至用两天两夜的绝食的办法进行反抗。或许巴克认为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抗它还可以回到曾经的奢侈的物质生活中去。红衣人的出现粉碎了巴克的幻想:他给予巴克的暴打是它意识到狗无法战胜手持棍棒的人。

(2) 巴克对越来越恶劣的物质条件的适应。首先, 巴克必须面对来自同族的危险。在一次同族的争斗中, 它亲眼目睹了一只名叫“鬈毛”的狗的惨死并深深地感到恐惧:“鬈毛倒下后才两分钟, 袭击她的狗群就已全被棒子赶走了。可是她却倒在那踩得一团糟的雪地里, 一动不动, 没有了生命, 说她被卸成了八快并不夸张”。现实是如此的恐怖, 以致它不得不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倒下”就意味着死亡。

第二, 巴克需要学会在严冬中取暖以求生存。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曾经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温暖的屋檐下, 现在的巴克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寒冬的野外取暖。但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学会了在雪地里打洞取暖。伦敦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细节, 使之成为巴克的退化的预示。第二天一早, 巴克完全被雪墙所覆盖, 一种野生动物对陷阱的恐惧迅速传遍他的全身。这时,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 巴克的原始的本性被激发并开始活跃起来。这一切都进一步证实了物质条件对巴克的意识的影响。

第三, 巴克不得不忍受粮食短缺而导致的饥饿。南方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巴克养成挑食的习惯。而对于雪橇狗来说, 粮食是永远不够的。那些先吃完自己的定额食物的狗会去抢那些吃得慢的狗的食物。巴克无疑属于后一类狗。被抢几次后, 巴克学会了快速进食。更有胜者, 巴克甚至因为无法忍受的饥饿而去抢和偷食物, 而且每次都能侥幸地逃过主人的怀疑。

第四, 巴克需要忍受残酷的现实生活带给它的精神痛苦。大雪中的严寒、食物的短缺、过量的体力劳动和拉雪橇生活中的种种危险使巴克对生活越来越失望。寒夜里, 巴克为着生存的痛苦而悲苦地仰天长嚎。野狗和狼的哀嚎和抽泣奇怪地刺激着巴克, 它竟对它们充满了同情。在这个荒蛮之地, 巴克时刻想着亲近那些野狗来安慰自己孤苦的灵魂。

三、两种物质条件的共存和斗争最终决定了巴克的命运

篇4:决定的特点与

为什么,人家的宝宝文文静静,我家宝宝却总是泪眼汪汪?

为什么,人家的宝宝一天到晚笑个不停,我家宝宝却像个十足的淘气包?

◎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陈淑琴

专家支持:关宏岩(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儿科学博士)

张劲松(上海新华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学博士)

其实,一千个宝宝就有一千种表现。这一切,都“归功于”宝宝那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在这里,我们用:

项气质特点快速自测表

3 大气质幻化组合

4 种气质类型亲子对对碰

帮你轻松揭开气质之谜,在你和宝宝的不同气质之间找到和谐共处的良方。

定制出恰当的养育策略,让宝宝的那份独特气质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妈妈眼中的宝宝:

我的馨香婴儿:我儿子除了睡觉时安静,其余时间都是一刻不得闲的。每次洗澡,他都把水拍得到处都是,浴室就像发了大水。

涟漪cy:晨晨要的东西,如果被人拿走了,他就会躺在地上打滚;你一还给他,他马上又破涕为笑。

Guoshibahy:我家果果超级怕生,可又好奇得要命。见到陌生人就往妈妈怀里钻,但还特想看人家,瞅一会儿就对人家笑,可是绝不肯让人抱。

大牛妈:我家宝宝比较爱哭,和人打架,还没打起来呢,自己就先哭起来了。不熟悉的人,一碰他就哭。印象中我自己小时候也这样。

无泪小天使:我家宝宝才7 个月,蛋黄、米粉、粥、烂面条样样吃得很高兴。只是喂的速度要是跟不上她吃的速度,她就会大声喊、哭叫。姥姥说这孩子长大后脾气肯定倔,比她妈妈还性急。看来我小时候也是个急性子。

球妈:我给球球断奶一点不麻烦。一次我回家晚了,球球喝上了奶粉,从此就高高兴兴喝奶粉了,没有一点留恋我的样子,这反倒让我有被宝宝抛弃的失落感。

……

来源/ 丫丫网

9项气质特点快速自测表

你家宝宝具有哪些气质特点?一起来做个测试吧!

1好动VS 好静

从宝宝在吃饭、游戏、洗澡等日常活动中活动量的多与少,可以看出他是好动的还是好静的,好动宝宝每天都精力充沛地活动、探索,不知疲倦;好静的宝宝可能更喜欢安静地玩。

快速自测:

□ 喂奶、吃饭时,总不能安静地躺着或坐着。

□ 换尿布、穿衣服时,不能老老实实地让你换或穿。

□ 睡醒后,就开始手舞足蹈、不停地扭动身子。

□ 洗澡时,经常像一条小鱼似的乱动。

□ 会爬、会走以后,经常在房间里迅速地到处爬、到处走。

□ 特别喜欢乱蹦乱跳的游戏。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好动宝宝。

2规律VS 不规律

有规律的宝宝每天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大小便等等,你很容易掌握; 而不规律的宝宝,可能饭量时多时少,睡觉或醒来的时间或早或迟。

快速自测:

□ 每天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睡觉和醒来,相差不到半小时。

□ 每天要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进食,相差不到半小时。

□ 每天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大便,相差不到1 小时。

□ 每天活动量最大的时候几乎在同一时间,上午或下午。

□ 每天出现躁动不安的时间大致相同,早晨、中午或傍晚。

□ 每天喝奶的量或饭量都差不多。

结果: 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有规律的宝宝。

3怕生VS 自来熟

有的宝宝怕生,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面前会感到不自在; 有的宝宝自来熟,见人就笑,很容易交上朋友。

快速自测:

□ 在新的环境里睡觉、吃东西,都没有问题。

□ 陌生人接近时不害怕,愿意被陌生人抱。

□ 让他与别人打招呼,他就会照着做。

□ 换个人照看他,能很快接受。

□ 去别人家,10 分钟内就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 看见不熟悉的小朋友,会主动去接近。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自来熟宝宝。

4适应快VS 适应慢

适应快的宝宝,换个地方生活,睡眠、饮食等能很快调整过来;适应慢的宝宝换个地方可能就睡不好觉,换个保姆

会闹好几天情绪。

快速自测:

□ 调整时间或换个地方睡觉,过一两天就能睡得很好。

□ 换个人给他洗澡、喂奶,两三次就不再抗拒。

□ 新添加的食物,两三次就能接受。

□ 到一个新环境,用不了几分钟就能适应。

□ 见到陌生人,一点也不拘谨。

□ 换个人照看他,很快就能适应。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适应快的宝宝。

5敏感VS 不敏感

有的宝宝,周围细微的变化都能感觉到,尿布湿了一点就立即哭闹;有的宝宝在吵闹的环境里仍然睡得香,尿湿裤子都不在意。

快速自测:

□ 轻轻触摸一下他的身体,他也会吓一跳或扭动身体。

□ 周围发出的声音,他很快就会安静下来或转过头去。

□ 尿湿了或裤子上沾了大便,马上就感到不安,哭或扭动身体。

□ 妈妈的外表有变化,如换个发型或穿一件新衣服,他能马上注意到。

□ 食物的味道、温度等有变化,就不肯再吃了。

□ 睡觉时周围响动很容易让他醒来。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敏感的宝宝。

6激烈VS 平和

有的宝宝对事物的反应很强烈,高兴时手舞足蹈、大笑大叫,不高兴时大发脾气;有的宝宝却很平和,即使不高兴,表面上你可能也看不出来。

快速自测:

□ 饿了、渴了、尿湿了都要大声哭闹。

□ 要睡觉了,或睡醒后身边没人哭闹很厉害。

□ 吃喜欢的食物时会高兴地咂嘴、大笑大叫。

□ 玩得高兴时手舞足蹈,玩得不好就又哭又叫。

□ 看见喜欢的玩具高兴得手舞足蹈,玩具被拿走时则大发脾气。

□ 摔倒或被碰撞后就大哭。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反应激烈的宝宝。

7高兴VS 不高兴

有的宝宝很爱笑,经常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有的宝宝却笑口难开,常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哭泣、抱怨。这就是情绪的不同表现。

快速自测:

□ 自己玩的时候,经常发出愉快的声音。

□ 游戏、洗澡时很少哭闹。

□ 看见熟悉的人来到身边,会高兴地笑。

□ 换尿布或穿衣服时,经常愉快地发声、笑。

□ 睡觉前很少烦躁不安。

□ 遇见小朋友时,经常会高兴地笑。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情绪愉快的宝宝。

8专心VS 分心

专心的宝宝不太在意周围的事情,长大后做事效率较高,但小时候较难哄;易分心的宝宝很难专心做事,但小时候倒容易哄。

快速自测:

□ 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时哭,抱起来哄哄,一两分钟就不哭了。

□ 烦躁时,哄哄就能很快安静下来。

□ 喝奶、吃饭时,听到电话铃声、敲门声等,会停止吃并观望。

□ 正在玩时,有人走过,会停止游戏并注意看。

□ 有人走进房间时,会停止吃东西或玩耍,并抬头看那人。

□ 听到其他孩子玩的声音,就会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去看他们。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是一个容易分心的宝宝。

9坚持VS 顺从

有的宝宝能长时间坚持做事,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但不对的事也坚持; 有的宝宝则不能长时间做事,不过他们往往听话、顺从。

快速自测:

□ 你在说话或唱歌时,他能盯着你的脸看5 分钟以上。

□ 还在摇篮里,就能自己玩10 多分钟,如盯着娃娃或玩具看。

□ 新学会一项本领时,如抬头、翻身等,喜欢反复练习。

□ 对喜爱的玩具,能持续玩10 分钟以上。

□ 会想方设法得到他想要而又够不着的东西。

□ 活动(如吃东西)被短时间打断后,还能继续下去。

结果:如果你选择了4 项以上“是”,说明你的宝宝坚持性比较高。

篇5:决定的分类与写作

1、知照性决定。

知照性决定最突出的特点是,除当事者(单位或个人)外,一般只要求下属单位和有关人员知道,不要求下属单位及有关人员承办和贯彻执行,有些决定在末尾有号召性语言,但没有执行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也属知照性决定。常用的知照性决定有:表彰决定、处分决定、机构设置的决定、人事决定和具体事项的决定等。这些决定在写作方法上要求开门见山,直陈直述,篇段合一或只写两三个自然段;不分条目,篇幅简短,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语言规范,表述准确。

在公文格式上,知照性决定应有的格式不能省略,应有的要素一项也不能少。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与“决定”组成。成文日期,包括做出决定的日期与会议通过的日期,一般加圆括号居中标注在标题之下。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中,所有公文都要加益印章。因此,在标题之下不标注成文日期,应在正文之后署名(行政机关的公文一般不署名),在署名之下标注成文日期,然后加盖印章。“决定”公文在正文之前不标注主送机关,在正文之后或正文之下成文日期的下一行标注印发传达范围。由于不同类型的知照性决定的内容不同其正文的写作方法亦不相同。

(1)表彰决定。正文由表彰对象、表彰缘由(一般是贡献大、成绩突出)、作出表彰决定的机关、决定的内容组成。其中,决定的内容包括表彰奖励的等次(给予何种奖励)、希望与号召。整个篇幅很短,可作一个自然段,也可作两个自然段。应注意表彰决定的政策性、办理程序规范性和奖励等次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做到手续齐全,奖励等次具体明确,无歧义和无模糊的奖励等次,以便于办理和执行。

(2)处分决定。正文由何人、何事、何错误(即处分的对象因什么问题犯有什么错误)、处分的政策依据、决定内容组成。处分干部(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政策为准绳,做到定性准确,处分恰当,手续齐全,达到教育和挽救干部(人员)的目的。在写法上要注意每一个字、词的正确运用,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做到无懈可击。

(3)机构设置决定。国家管理的机构设置问题,均由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正文由机构设置的缘由、依据、编制数、职责任务等组成。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练,篇幅简短。由于文秘使用的变化,不少地方机构设置的事项,用通知发布或用复函答复。

(4)人事决定。人员岗位的变动和干部职务任免,均属人事决定。正文由决定的缘由、决定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包括作出人事决定的机关、理由;决定的事项包括人员岗位的轮换、干部职务的任免等内容。做到文字简练,一目了然。在党政机关,干部任免一般用通知发布。

(5)具体事项的决定。是指处理突发事件、临时性的组织措施和安定民心的措施等,采取强制性措施,需要发布决定。正文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写作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做到结构严谨而生动,语言流畅而含有威严,内容完整而简洁,表述准确,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格式规范。

2、指挥性决定。

指挥性决定最突出的特点是:需下属单位和有关人员承办和坚决贯彻执行。常用的指挥性决定有:规定性、规范性决定,指导性、指示性决定,处理问题的决定和重要行动的决定。指挥性决定一般篇幅较长。说理透彻,措施具体,也有篇幅简短的,均具有指令性和指导作用。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决定的主题与“决定”组成,要求做到标题简练,主题鲜明,文题一致。

正文由决定的理由、决定的内容组成。决定的理由在决定的开头部分,阐述决定的根据、背景,要用概括性语言,达到文字精练恰当,表述准确清楚。在决定理由之后,常用“特作如下决定”、“现决定如下”等承启语,过渡到决定内容部分。决定的内容是指挥性决定的核心,应阐明决定事项的意义、具体内容、落实措施、解决办法、执行要求与保障措施等。对内容较多的决定,可分条陈述,做到用语准确,文字简练,语气肯定。执行要求与保障措施,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决定在内容部分已有执行要求,有的决定专列一段或一个部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就执行决定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论何种决定,其写作方法不同的是正文部分,其他部分的写作方法、要求均相同。

(1)规定性、规范性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一般篇幅较长,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全面,操作性很强。它虽不是法规性文件,但又接近法规性文件(如法令、规则、条令等)。它由开头部分和决定内容两大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包括行文的缘由、依据、目的和过渡句。行文的缘由要有针对姓,对本辖区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概括,行文的依据是上级机关的文件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之有据,气势磅礴,如高屋建瓴;行文的目的要明确,准确地体现公文的主题。然后以过渡句承上启下。

决定的内容,包括开展某项工作的意义、决定的具体事项和保障措施(执行要求)三个部分。其中,意义部分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决定事项的内涵及其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事项可分成若干部分,与意义部分平衡布局,写完一个内容,再写另一个内容,要求内容完整具体,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涵盖范围广,操作性强;用决断性语言,文字精练,表述准确,无懈可击,能起到解惑释疑和激励作用。保障措施包括如何加强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协调配合等内容,作最后一个部分。有的决定可在保障措施之后另加一个自然段或一句话,对如何汇报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正文写完,全文自然结束。

(2)指导性、指示性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一般篇幅不长,由决定的理由、内容和保障措施组成。对于语言文字结构和各部分的写作基本要求等,与规定性、规范性决定的要求相同,不同之处是,它的内容着重从宏规性、政策性、指导性等方面着手,对某项工作不作具体的规定,只提出方向性、原则性要求,给下级机关以自主权和创造性工作的空间,以充分发挥下级机关的聪明才智,把上级机关的决定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处理问题的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由某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决定的内容组成。陈述问题产生的过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用概括性语言进行归纳表述,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切中要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要中肯、贴切、实事求是。只有把情况、原因弄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的内容部分,包括对问题的定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吸取的教训、对下级机关和人员的要求四个部分。要求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应认真吸取的教训源于事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预防性。对下级机关和人员的要求具体实在,切实可行。

(4)重要行动的决定。这类决定使用广泛,包括进行重大的行动和开展重要活动的决定两大类。

开展重大行动的决定的正文,由缘由、意义、具体部署和执行要求组成。缘由包括开展重大行动的依据、目的等内容。意义部分应回答是什么样的重大行动及其地位、作用;语言要简洁有力,富有感召力和激励作用,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具体部署即决定的内容,由指导思想或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组成,要求具体实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执行要求包括如何加强领导、服从统一指挥、摘好协调配合、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内容,应做到明确、具体,规范。

篇6:价格的决定与变动知识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升高;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降低。

(2)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③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是宗教信仰、习俗等文

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只能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才能影响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

(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商品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的,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总是在一定幅度内,价格不会偏离太多。

篇7:经济决定论与教育的危机

在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进程中,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被高度地重视了起来,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了时代的主题。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刺激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个人和社会对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功利性追求分裂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终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工具化倾向被凸现出来了。

家长送子女上学主要是为了使其获得谋生的本领,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考试的成绩及能否考入大学,以便在日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获得最佳的位置;学生被身不由己地卷入知识与技能的理性训练之中;教师或主动或不情愿地充当着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帮凶……

长期以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目光集中在了少数――在个别学校也可能是多数――“成功”学生的身上,而那些被遗忘的失败者只有带着沮丧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走上社会,那不甘的“升学情结”便会变本加厉地追加在下一代的身上。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于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体――学生的意义到底应在当下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展开,还是应放在尚未触及的未来实现?如果说那些“成功”的学生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也算成功了,而那些处于我们视线之外的学生,他们得到了什么?

受应试困扰的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如此,那相对自由的高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如何呢?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背景下,作为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和生产并传播知识的大学,浮躁之风日渐盛行。教师忙于科研疏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也急于投入社会一显身手,没有硝烟的.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仍大行其道。专业化知识的加深,使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快餐知识”却炙手可热。各种资格证书漫天飞舞,人格证书却难觅踪影。先天不良,后天欠补,难怪有人惊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太贫乏了。不知是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惯性使然,还是为了使迷航的心灵得到慰籍,投身新一轮更加实际的功利性追求成了大学生消除迷茫的必然选择。

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一下今天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动本身已经逐渐成为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活动。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专业化知识更显示出了其优越的经济价值。由于知识本身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直接。

于是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产业化、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其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成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各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管部门和学校的

篇8:决定的特点与

在本书的《导论》部分, 波普首先对“历史决定论”的具体含义作了简要阐述:“我说的‘历史决定论’是探讨社会科学的一种方法, 它假定历史预测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 并假定可以通过发现隐藏在历史演变之中的‘节奏’或‘模式’、‘规律’和‘倾向’来达到这个目的。”从他这一解释可以看出, 波普所理解的历史决定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肯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二是肯定能在认识这种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社会历史的预言。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序》中, 波普给出了他反对历史决定论的所谓五条论纲: (1) 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 (2) 我们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干预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增长; (3)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过程; (4) 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摈弃理论历史学的可能性, 即摒弃与理论物理学相当的历史社会科学的可能性; (5) 所以历史决定论方法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五条论纲中, 第 (1) 条是常识, 作为一个讨论前提, 也可以接受, 关键是第 (2) 条, 在我看来, 其正确性值得商榷, 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呢?按照波普科学哲学的解释, 科学知识的进步与发展是猜测与反驳的结果, 既然是“猜测”, 其前途当然无法预测, 所以, 按照波普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一条尚能自圆其说。但问题在于, 按照波普的科学划界标准, 科学哲学如果算是一种科学, 它的“知识的发展在于猜测与反驳”的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猜测。把“猜测”的东西作为推论的大前提, 即使逻辑严密, 论证详尽, 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大可怀疑。 (3) 、 (4) 、 (5) 每一条均是前一条的结论;如果第 (3) 条不成立, 则后面的几条均不成立。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集中批判了历史决定论的两种表现形式。“根据他们对物理学方法可应用性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这些学派分为泛自然主义的或反自然主义的;如果他们赞成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自然科学, 则称他们为‘泛自然主义的’或‘肯定的’;如果他们反对这些方法的应用, 则称为‘反自然主义的’或‘否定的’。”

首先, 我们来看他认为的反自然主义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历史决定论断言, 由于社会规律具有历史相对性, 因而大多数的物理学方法不能应用于社会学。这种观点所根据的典型的历史决定论涉及到概括、实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精确语言的困难以及方法论本质主义的意义。”以上是本书第一部分波普列举反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几条理由, 随后, 波普对这些观点逐条分析并稍加评述。在本书第三部分“对反自然主义学说的批评”中, 波普逐条批驳了反自然主义的这些理由, 并重点阐述了“渐进工程与乌托邦工程的对立”。

其次, 我们来看他泛自然主义的观点:持这种主张的历史决定论者认为, “社会学同物理学一样, 是知识的一个分支, 其目的都是达到理论的和经验的知识。”“当我们把社会学相对的成功与物理学的成功相比较时, 我们假定社会学的成功基本上在于对预测的确认。因此, 某些方法 (借助规律进行的预测, 以及用观察来检验规律) 对物理学和社会学必定都是一样的。”

波普对这方面的论述就显得比较杂乱, 远没有对“反自然主义”观点陈述的那样清晰明了, 但其基本思路还是可以理清的, 那就是泛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主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社会学和物理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或类似的, 他们归属知识的一个分支, 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理论的和经验的知识。二是他们在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类似性, 知识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稍有差异。本书第四部分, 波普也对反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在波普看来, 历史发展并无规律, 只有趋势, 二者具有严格的限界, 不能混淆。波普甚至不无嘲讽地说:“我们可以说,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是想象力的贫困。”波普认为, 泛自然主义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在于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概括、经验证实等方法运用了社会科学, 这是传统的经验的科学方法论。按他的一贯观点, 科学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 社会科学尤应如此。

波普在对“历史决定论”的“泛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反驳中, 直接阐述了他本人的观点。作为一名反历史论者, 他认为, 科学方法作为方法是同样既适用于自然, 也是适用于社会与历史的, 但仅以它涉及整体的某一或某些特殊的, 个别的方面为限。社会科学与历史科学是可以发现并阐明人类某些方面行为结果的规律;但是, 就 (作为一个单独的、唯一的) 整体而论, 却是没有规律。因此, 社会或历史的进步, 就只能靠波普推崇倍加的“渐进工程”。

波普是个自由主义者, 因此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思想上的专政;他说:“这种试图控制人们的精神的做法, 势必会毁掉发现人们真正思想的最后可能性, 因为它显然与思想自由, 特别是批判思想的自由不相容。”在他的眼中, 历史决定论恰恰具有这种企图, 而法西斯专制在德国的统治和斯大林集权主义的模式在西方世界所造成的恐慌又强烈震动了波普这根敏感的神经。本书在《序》之后有一句话, 充分暴露了他的敏感的神经, 他说“一些最有眼光的本书评论家对它的标题表示困惑。这个标题意在暗示马克思一本书的标题《哲学的贫困》, 后者又是暗示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该书的标题下的一句话更清楚地揭示了波普写作本书的意图:“纪念各种信仰的或各个国家或各种族的无数男女, 它们在历史决定的无情规律之下沦为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受难者。”客观地讲, “历史决定论”的确有强烈集权主义的内在要求, 在极端情况下, 他只见规律不见个人, 其造成的历史悲剧有目共睹, 波普如果在这种意义上对“历史决定论”攻击也无可厚非。但他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完全否认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 而他论证的基点恰是他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的知识论, 这就使人很难信服。因此, 就我个人而言, 与其说相信历史非决定论是由于波普逻辑方面的严密论证, 倒不如说是出于“人道与热情”的感化。

摘要:在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书中, 他通过自设的五条论纲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但就其五条论纲、泛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知识论深入研究下去, 发现他不承认甚至否认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逻辑矛盾, 很难令人信服, 所以他的攻击只能说是他出于对“人道”与“热情”的辩解。

关键词:质疑,波普,历史决定论

参考文献

[1][英]卡尔.波普.杜汝楫, 邱仁宗译.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导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1-2.

[2][英]卡尔.波普.杜汝楫, 邱仁宗译.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序)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1.

篇9:《决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首先,《决定》确立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建国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立足于教育为政治服务,强调人的素质与政治的内在关联。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进行战略调整,把发展的重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因此,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改革文件,开篇就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由此,发展教育不仅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更成为国家处理教育发展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国策。

其次,《决定》奠定了我国30年来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30年来,我国教育在发展战略目标地位上,坚持把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核心与关键。义务教育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质量和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教育教育发展的这一态势与格局,与《决定》提出的开创性的改革密不可分。这一发展格局,其内在的指导思想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从此,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人才,就一直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线。一方面,通过体制改革,普及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再次,《决定》确立了我国30年来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无论是立足于解决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是立足于解决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从而实现我国教育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决定》开创性地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两种带有宏观性的举措,确立了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的思路。针对当时教育管理、教育结构以及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决定》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从此,教育改革开始真正迈进世界化和未来化之道,“教育改革”亦开始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

《决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改革文献,不断地启示我们,教育发展是硬道理,而改革则是实现发展的根本手段和途径。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解决时代的教育问题,没有可遵循的模式和道路,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时代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通过改革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发展,这是《决定》给我们提供的启示之一。重温《决定》让我们感受到,关涉总体性和战略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借助于国家的力量,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进行战略规划、统筹安排和系统思考。特别是对有关国家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上,在教育的宏观结构调整与管理上,都必须要有正确而科学的顶层设计。不仅如此,即使是解决那些涉及区域性、地方性乃至部门性的教育问题,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全面而系统地规划改革的思路和举措,都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向历史学习,是人类行动趋于理性的基本策略,也是当下人们进行有效实践的基本经验。教育改革,亦如同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一样,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改革实践的分析与反思,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改革自身的逻辑和规律,更好地以历史为鉴,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1985年,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序幕。由此,我国教育开始了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朝着深入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作为一项历史性改革文献的《决定》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改革自身的逻辑,发掘其认识论价值。

从教育改革自身的逻辑出发来并以历史的和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决定》,则我们就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教育改革的行动是非教育改革的内容这一特定问题上。这一特定问题表现在,一国的宏观教育改革,其统一要求与国家内部地区差异之间会产生冲突,这个冲突关系怎么处理?教育改革的方案、策略和举措,究竟应该单纯从理论之维出发来设计和规划,还是需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出来?教育改革的方案设计本身的合理性以及通过改革对此合理性的判断,有可能带来的教育改革本身的偏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决定》不仅对30多年前的那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举措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通过直接描述的方式,对涉及教育改革自身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问答。《决定》指出,“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尊重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政方针必须集中统一,具体办法应该灵活多样,决不可一哄而起,强制推行。改革既要坚决,又要谨慎,注重试验。涉及全局和广大范围的改革措施,要经上级批准。”必须要看到,在已有的有关《决定》的研究文献中,这个有关教育改革自身逻辑的论述,并没有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表面上看,这个论述只是给出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推进策略,然而隐含其中的,则是党对教育改革自身逻辑以及人类社会实践逻辑的认识。首先,教育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意味着社会大规模的集体行动,须建立对事实的认识基础之上。其次,人类社会总面临统一与多样的矛盾与冲突,为解决这个矛盾和冲突,《决定》提出“大政方针必须集中统一,具体办法应该灵活多样”的原则要求,在“方针”和“方法”之间作出相应的区分。再次,人类社会大规模行动总面临社会风险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决定》提出“改革既要坚决,又要谨慎,注重试验”的要求,将试验和改革举措的有机地结合。

考察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我们很难见到有哪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因而也难以见到有哪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取得如此的成就。《决定》告诉我们,卓有的教育改革须根据教育改革自身的逻辑和规律提出有关推进策略。通过改革试点,进而全面推广;既有宏观的统一要求,又有微观的灵活机动;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决定》为世界教育改革提供的历史经验,也是《决定》为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的启示。

上一篇:led的制作工艺流程图下一篇:太阳、花和小姑娘教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