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2024-05-04

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共10篇)

篇1: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文章导读:演讲,在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公共关系是传播, 是沟通,是信息的交流,演讲就是传播、沟通、信息交流的工具或具体方式。演讲是组织中一种传播和沟通的最好形式。因此,不仅仅是公共关系人员 , 而且每一个领导和决策人也应该学会演讲。本文将从演讲的概述、演讲的准备、演讲的设计、演讲的传达和演讲的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充分了解和熟知演讲的艺术,为成为演讲的行家提供一个有用有效的学习的平台。

“演讲人口若悬河斗倒智者无数,公关女舌辩群雄成就一世英名”,一句以“演讲”和“公关”开头的对联,把公关与演讲的关系明确地体现出来,两者有其共同点又有其特点。演讲人通过语言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对演讲人及其所代表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社会交往如此频繁的社会中,不仅仅是公共关系人员,而且每一个领导和决策人也应该学会演讲。

一、演讲的概述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二)演讲的特点[1]

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演讲必须面对公众。

2.演讲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比较完整。演讲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3.演讲是一种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鼓动性的说话方式。

4.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演讲的方式[2]

1.宣读演讲

宣读演讲是指演讲时按照已准备好的演讲稿宣读。

2.背诵演讲

背诵演讲是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全部背下,演讲时凭记忆被送出演讲词。

3.提纲是演讲

提纲是演讲是指在充分搜集、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列出演讲提纲,演讲时按照提纲进行演讲。

4.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指事先无准备,但由于主观上对某事有所感触,发生兴趣,或者是客观需要临时进行的演讲。

(四)公关与演讲的关系

1.演讲是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

演讲作为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其优势表现在传播面比一般的人际传播方式更为广泛;传播信息相对系统和集中;传播效果比较明显。

2.演讲能力是公关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

公关演讲,在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公共关系是传播,是沟通,是信息的交流;演讲就是传播、沟通、信息交流的工具或具体方式。演讲人通过语言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对演讲人及其所代表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观点 和感情。

二、演讲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拟定讲题

演讲的题目需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条件确定;需要根据组织在某一时期公关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来确定。因此,每次演讲之前,公关人员都要在强烈的公关观念指导下来确定选题。

(二)撰写讲稿或提纲

1.在选题确定之后,要围绕主题认真选材。

2.设计严密、周详的结构。

3.进行认真、得体的修辞。

4.推敲修改,加工成文。

(三)熟悉讲稿,理清思路

1.意义记忆法。即抓住内容,加深理解,记住意义。

2.结构记忆法。即紧扣线索,遵循逻辑,记住结构。

3.形象记忆法。即围绕事件,根据过程,记忆形象。

4.情感记忆法。即运用情感,认真投入,记住情理。

记忆讲稿,切忌机械背诵。登台演讲时,应根据临场状况作适当调整,即作适当的补充或删减。在这种意义上讲,记忆讲稿只是为了理清思路。

(四)反复练讲,找准感觉

登台演讲之前,无论是老将还是新兵,无论有无讲稿,都要进行反复的练讲。有讲稿者可以照着稿子练讲,没有演讲稿者要在自己的头脑里练讲。

无论自我练讲,还是在他人面前预讲,要紧的是心里要有听众,要对登台演讲时的情景进行预设,如礼堂有多大,出席者有多少,什么人出席,出席者会对演讲报什么态度,怎样将演讲推入高潮等。

练讲就像戏剧的彩排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复演练,练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演讲的设计

(一)演讲姿势

演讲既是艺术,姿势就须讲究。演讲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一方面,不可随随便便、松松垮垮;另一方面,不可一本正经,故作姿态。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很大,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登台时应自然大方,充满自信,精神饱满,举止文雅,仪态优美,情绪愉悦,步履自然,面带微笑,应力求给听众以彬彬有礼、文雅庄重的第一印象。

(二)开场白

演讲的开场白就是演讲的开头,它是演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场白能起到吸引听众、控制场面、调动情绪、交代讲题、树立形象、引起兴趣、铺垫信息、激发情感的作用。

在处理开场白时应注意:

1.不可太长。

2.不可故弄玄虚。

3.不可不顾对象特点。

4.不可照本宣科。

(三)演讲的用语技巧

1.演讲的语音、语义。

演讲时的语音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字正腔圆。即咬字准确、发音清晰、声音圆润、自然流利、清亮甜美。

(2)抑扬顿挫。即在音调方面要讲究阴阳上去四声;语速应注重缓急,语势应讲求强弱、轻重。

(3)服从内容需要。语音的处理必须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而决定,受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制约。

正如季世昌在《演讲学》[3]中所说:“一般说来,讲到思想重要处、情感振奋处,语调要高些、强些、短些、快些;讲到悲壮、痛苦、忧郁、疑难之时,语调要低些、弱些、长些、慢些;如表示愉快、责备的意见,语调要先强后弱;表示不平、热烈的意思,声音就要先弱后强;表示优雅、庄重、满足的意思时,语调就要头尾弱,中间强。”

演讲的语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恰当。即说人述物、表理达情应当尽量实事求是,不能有歧义。

(2)明白易懂。即演说时所用的语言要与听众的文化水平相一致,不可故作高深。

(3)生动形象。即演讲的语言要活泼新鲜,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幽默风趣。即演讲中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难懂的东西生活化,利用倒错法等手段使普通的事物和现象喜剧化,以活跃气氛、吸引听众。

(5)充满感情。即演讲者应随演讲内容所含的感情而动,褒扬伟大,贬抑渺小,歌颂崇高,讽刺卑俗,兴奋之处可手舞足蹈,悲痛之处可捶胸顿足。

2.演讲用语禁忌

演讲用语的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除了以上讲到的语音、语义方面的要求外,公关人员还要注意以下演讲用语的禁忌,如:吐字不清、废话连篇、平铺直叙、假话大话、华而不实、不懂装懂、脏话粗话、陈词滥调、哗众取宠、抽象高深、快慢无度以及“是吧”、“这个”、“啊——”、“对不对”等口头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演讲者一定要沉着冷静。即使是出现了较大的差错,只要能及时纠正,或冷静地在后文中补救,也是可以的。一旦出现差错,演讲者不可慌乱,不可吐舌头,做鬼脸,不可抓耳搔腮、摇头晃脑等。当然,尤其不可在听众发现错误后,反唇相讥,坚持错误。

(四)结尾

演讲结尾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演讲者可根据自己演讲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听众及自己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使之有效地为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

演讲的结尾禁忌:

1.虎头蛇尾、草草收兵。

2.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3.冗长拖拉,漫无边际。

4.千篇一律、废话连篇。

5.旁敲侧击、讽刺挖苦。

四、演讲的传达

演讲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要使公关演讲实现预定的目的,达到最佳效果,公关人员对演讲系统中的几个要素应有一定的理解。一般说来,演讲是由主体(公关人员)、客体(公众)、内容(公关人员欲向公众传递的信息)等构成的。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演讲向公众所传达的信息,即演讲的内容。

真实、生动的内容是公关演讲的灵魂。认真分析组织形象,形成恰如其分的演讲内容,是公关人员必须重视的。

公关演讲的内容很多,不同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共同的属性:

(一)真实性。演讲的内容要真实,要言之有理,要经得住公众的考察、检验,要对公众讲真话。

(二)丰富性。能够形成公关演讲内容的素材很多,如产品形象、职工形象、标志形象、服务形象等等。当然,丰富并不等于冗杂,不等于胡乱堆砌。

(三)新奇性。公关人员要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评价事物,发掘所在组织的形象的新奇的、有感染力的因素,并将其告知公众,让公众在听讲中获得生动的审美感受。

(四)透彻性。透彻并不等于繁杂,深刻也不等于深奥,透彻应当是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用丰富的例证、浅显的道理中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而实现的。

(五)典型性。公关演讲内容的素材要丰富,但内容的中心必须突出,所选的材料、所举的事例都应是公众关注的典型的东西。

(六)服务性。服务性是公关演讲内容的最本质、最关键、最重要的属性,也是衡量演讲内容是否恰当的标准。

五、演讲的注意事项

(一)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

篇2: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一、演讲的概述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二)演讲的特点[1]

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演讲必须面对公众。

2.演讲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比较完整。演讲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3.演讲是一种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鼓动性的说话方式。

4.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演讲的方式[2]

1.宣读演讲

宣读演讲是指演讲时按照已准备好的演讲稿宣读。

2.背诵演讲

背诵演讲是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全部背下,演讲时凭记忆被送出演讲词。

3.提纲是演讲

提纲是演讲是指在充分搜集、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列出演讲提纲,演讲时按照提纲进行演讲。

4.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指事先无准备,但由于主观上对某事有所感触,发生兴趣,或者是客观需要临时进行的演讲。

(四)公关与演讲的关系

1.演讲是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

演讲作为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其优势表现在传播面比一般的人际传播方式更为广泛;传播信息相对系统和集中;传播效果比较明显。

2.演讲能力是公关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

公关演讲,在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公共关系是传播,是沟通,是信息的交流;演讲就是传播、沟通、信息交流的工具或具体方式。演讲人通过语言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对演讲人及其所代表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观点 和感情。

二、演讲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拟定讲题

演讲的题目需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条件确定;需要根据组织在某一时期公关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来确定。因此,每次演讲之前,公关人员都要在强烈的公关观念指导下来确定选题。

(二)撰写讲稿或提纲

1.在选题确定之后,要围绕主题认真选材。

2.设计严密、周详的结构。

3.进行认真、得体的修辞。

篇3: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社会什么模样, 艺术就该有所反映。如果艺术家要反映社会, 就必须对生活中的文化作出反应。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的文化艺术的载体就更应该如此。当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高新技术充斥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因此, 公共艺术也必须体现出现代城市特征和大众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决定了它必须表现出时代的审美特征,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人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艺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繁衍出来的生命力。时代变了, 在一个时期里是真实的艺术在另一个时期也许并不是。公共艺术发展到今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新的社会价值观的产生, 公共艺术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艺术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 企图发掘, 创造新思维, 以适应高速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总而言之, 只有适合的语言才能表达出适合的内容, 今天的公共艺术要有相应的形式才能表达出城市的精神面貌, 而今天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精神是复杂化的, 多元化的, 这就必然对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作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公共艺术必须有着更多, 更新的形式, 这样, 对于我们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人们来说, 新形式不得不是我们都要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也是一个新的考验。

二、新形式的出现——多媒体艺术为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当各种科技成为你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一些艺术工作者开始以video、电脑和数码科技取代传统的创作方法时, 这种被广泛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多媒体艺术概念的引入给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表达空间, 艺术家可以接触各种手段与材料去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它让我们的交流更直接、更简单, 让我们的艺术创作更丰富, 更有趣。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之中, 走出了个人的私密性与狭隘感, 对公共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它往往善于抓住时髦的话题与文化热点问题, 及时有效、快捷地进行报道与传播, 它的艺术符号极易与流行文化接轨, 从而成为一种带有先锋性与前卫感的艺术样式。多媒体艺术作为纯艺术的一种, 在某种程度上发展而成为艺术创作的时代新趋势, 而从公共艺术强调公共精神, 注重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讲, 多媒体艺术往往更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城市文化的整体特征。在当代复杂的社会中, 科技, 速度, 时尚, 暴力等各种元素都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代名词, 多元化的社会孕育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城市文化不再单一, 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分和活跃感, 人们对文化对艺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满足,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公共艺术要想通过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完成它的使命似乎变的尤其困难, 摆脱单调和乏味成为公共艺术形式的一大难题, 然而, 多媒体艺术的出现为公共艺术开辟了一片新的创作领域, 新技术带来的影像艺术, 光电艺术, 声效艺术, 新材料艺术等利用大量的科技手段将创作材料综合再综合, 将视觉, 听觉, 触觉, 甚至是味觉揉杂在一起, 形成一个复合艺术体, 多方位的刺激人的感观世界, 多角度的与公众采取主动的交流与互动, 这不仅是顺应艺术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城市人们精神状态的反映。此外, 多媒体艺术不仅仅是关于科技, 也是关于内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观念。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社会精神的体现, 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也包含着社会学心理的内涵。

就此点, 它与公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代公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复杂的动态特征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符合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综合性,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核心特征, 综合性要求公共艺术在形式上要多样化, 而多媒体艺术则为公共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艺术家能够不择手段的表现创作主题, 实现各种艺术设想。公共性强调交流与互动, 是公共艺术表达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用声音来解释眼睛的观看方式, 用表演来传达艺术理念, 为公众提供一个新的理解方式, 使其与公众的交流变得多样而直接。因此, 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多媒体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尝试寻找出公共艺术在当代社会呈现出的新特征和创作的新方法, 为将来的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最后, 公共艺术并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或样式的前卫性, 它同样可以表达人间平常的理性与普通情怀, 同样可以有传统的样式出现, 本文探讨的多媒体艺术只是公共艺术多种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类别, 公共艺术应该在合理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包容性, 在多层次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 更是如此。

摘要:通过研究多媒体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尝试寻找出公共艺术在当代社会呈现出的新特征和创作的新方法, 为将来的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篇4: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关键词]雕塑 艺术 玉雕 创作

一、公共雕塑与雕刻的概念

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它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雕塑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雕塑是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雕塑作为一种空间凝固的艺术,它的多维展示极为丰富,能给人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多方面的感受,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

在雕塑中,雕是通过减少物质材料,塑是通过堆增物质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用各种可塑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嘲雕刻是指在原本就存在的硬质材料(如石头、木头、石膏)上以雕、凿、敲、磨等方式把不需要的部分去除,直到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创作过程来说,艺术家在创作雕塑时,用的是“加法”;而雕刻时,用的则是“减法”,其创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

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雕塑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不在于制作过程的难易和制作时间的长短,不依赖于文字的说明,只在于他是否能通过展现自己的魅力来影响观众。

二、中国玉雕工艺概况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中国玉石雕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智慧、宗教观念等内容。由于历代琢玉审美情趣、工具、技巧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玉雕作品主题及风格造型也是不同的。从玉雕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玉雕的发展简史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玉器。其中最知名的一件红山玉龙,造型古朴雄浑,极富动感。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制作更加精致,对于型的把握更熟练。两汉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玉器的生产制作受到了限制,玉器开始走向民间,雕刻风格简单,用途简化。唐宋时期是玉器发展史中的一个辉煌时期。自唐朝开始,玉料大多使用和田玉,这个时期雕刻纹路非常细腻鲜明。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爱玉成风,缅甸的翡翠得到了皇室的青睐,由此玉渐渐走向民间。此时,南北派玉雕的风格也逐渐形成,南派玉雕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派玉雕以北京为中心。南派玉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北派玉雕古朴庄重。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进步,玉雕作品越来越精美,玉雕师的想象力不再受到限制。同时,一批醉心于玉雕的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玉雕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发展了全新的雕刻技法,使得玉雕成了可以用心品味的艺术。

2.中国现代玉雕的四大流派

中国现代玉雕流派,分别为海派、扬派、北派、南派。这四大玉雕流派风格各异,却又殊途同归,共同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玉器世界。中国四大玉雕流派是当代的分类,而在古代,我国玉雕界只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南工做工细腻、工巧,致重雕刻,更有时代感;北工风格豪放粗犷,讲究少用刀工,偏古朴典雅。

三、在“雕”与“塑”之间磨练探索。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作为大的环境艺术下的玉雕,它与雕塑同是空间的艺术。二者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形成了一系列表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语言。其构思与表达,怎样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是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传统的玉雕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过程,原料材质、设计理念和加工技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因材施艺”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制作过程的始终。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应该是玉石材料与造型设计的高度和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裂纹及瑕疵延伸情况等。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如在玉雕设计中加入“灯光、轨道”等现代雕塑思维,能使玉雕工艺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器具、花卉、鸟兽、人物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在最初接触玉雕时,我被浑然天成的原石所吸引。与雕塑作品相比,未经人工修饰过的原石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喜欢玉石观赏,在某些特定的角度看玉石,能够唤起我的意象创造。在校期间,我创作大量的泥塑作品,并以这些作品为原型,运用雕塑的思维设计创作玉石作品,如《心莲》《古道悠悠》等作品得到了玉雕界和工艺美术界肯定和认可。在玉雕设计创作中,难免会受到限制,所以我努力克服,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我希望通对各种材料的尝试,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并提升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因为水晶的晶莹剔透,我用水晶雕刻佛教题材的作品;因为玛瑙色彩斑斓,所以用这种材料来练习“俏色”创作,利用黄龙玉水草材料来练习表现“环境自然”题材的内容。每遇到一种材料,我都会去查相关的文史资料,了解材料形成条件、类别、产地、历史发展、珍贵原因和相关典故,努力提高作品内涵、胸怀境界和审美主张。几年来,我在泥塑和玉石雕刻之间找联系,找差距,在泥塑中锻炼自己的魄力和胆量,在玉石设计雕刻中学会精致和严谨。

nlc202309090442

四、运用公共雕塑艺术思维,进行玉石设计创作

公共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实践,它采用形、色、声、光等多种知觉感受,融进了许多现代精神。运用公共雕塑的思维设计玉石作品是我尝试方法之一。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一件作品首先必须有属于作品自己的强烈的生命力。我努力探索一种崭新的表现方式,来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提升作品的内涵。

公共雕塑注重以公共空间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以造型与空间为核心,吸收东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精华,并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融会贯通。公共雕塑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超越了概念和逻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的意象,通过对事物由渐到悟的认识,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如作品青金石作品《古道悠悠》,我就是运用公共雕塑中的意象思维方式,从题材、表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创作探索的。并运用了“倒流香轨道”的设计,通过美的读解和自我反省来达到欣赏差异的共享,从而实现对人性和人文诉求的“唤醒”。

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人中国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除了美学价值,在中国民间中,青金石的颜色是蓝色,蓝色是一种希望之色,是知性灵性兼具的色彩,象征着理想和希望。青金石又是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的佛教七宝之一,可帮助催眠及深层冥想,提升灵性。所以在设计上,我用“古道”来唤醒人们对中华古老悠久文化历史的回忆。

当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块满载着岁月痕迹的青金石,我眼前的画面是:一条绵绵的历史古道开始在我眼前漫延,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从山脉深处、汉唐遗风中款款而来。古道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明天,一头连着故土,一头连着梦想。士兵在这里集结过,诗人在这里流连过,行人在这里休憩过……它尘封在深深的岁月长河中,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典藏在山水间的史诗。在这块青金石上,我竭力地捕捉着周秦遗风、汉唐古韵的瞬间。这就是无数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吗?祥云缭绕,四季如春,翠柏林立,蜿蜒通向山顶。我仿佛看到老子如一位慈悲的老人,正牵着青牛向我们走来,南山不老松下与人们谈古说道,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传达“道法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上,我选择了这块材料上方最纯净的位置,雕了一位慈悲的老人,将老人的胡须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并通过倒流香轨道的设计,使“香”带着古韵和清幽,顺着河道而下,如高山流水般,滋润万物。材料的侧面多泥沙包浆和杂色,为了能保留材料的原型,我将有杂色的整个侧面设计成饕餮纹牛图腾。因为牛图腾是人类第一图腾,最高崇拜物,牛的双角象征着对宇宙重生的护持。牛头顶的太极图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有裂纹的地方设计成古松、河流,代表宇宙万物中的自然形态。材料的侧上方的一个平面,我用一个大大的篆体“道”字来表现。“道”字在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种是代表“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另一种“道”是中国(含东方与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在雕刻上没有用精雕细琢技巧,尽量保留着青金石原始的形态。

我认为一块玉石,就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如青金石,它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从阿富汗传到中国,我希望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同时,和我一起探索人类历史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从圣贤文化中汲取营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浮躁的心复归宁静!

思考:玉雕本身承载着审美、实用、文化传承的作用。用雕塑艺术思维创作玉雕作品,能够更好地推陈出新,在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走出一条新路。我们应学习历代艺术家们从艺态度和敬业精神,坚守玉文化,传承玉雕技艺,关注玉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新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时代经典应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篇5:演讲艺术谈之即席演讲精彩

在许多人的说话经验中,都对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存在一种恐惧感,因为恐惧感就成为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必须设法克服的一种压力。

首先,要指出的是,即席演讲应该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困难或可怕。很多人对这件事似乎习惯地或莫名所以地过度反应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面对它。广义而言,日常生活中与人会话便是一种即席发言的基本形式别人说一句,你跟着响应一句,双方你来我往,进行未及事先准备的对话,这件事一般人都认为很轻松平常,为什么一碰到“即席演讲”就认为很困难很恐惧呢?一般聊天会话属于非正式的“即席发言”,而所谓“即席演讲”则大都是面对众人,场合较为正式的谈话。这是两者的基本差别所在,但两者具有“即席为之”的共通之处。有了这点认识,再以平日“即席说话”的丰富经验作为基础,相信我们就能够渐渐降低以往对“即席演讲”所抱的那种已被夸张的恐惧或焦虑了。

事实上,临时被要求发言,或多或少感到紧张是很正常的。只要不会紧张到“语无伦次”或膛目结舌愣在那儿总还算是无伤大雅。适度的紧张有时反而有益,因为这样往往更能流露出演讲者的坦诚与热诚,因而更容易赢得听众的共鸣和赞许。毕竟,听众对即席演讲者期望是比较不那么苛刻的。

即席演讲应做到十六字箴言,就是“从容上台”、“镇静构思”、“热诚发言”及“大方表演”。当你在毫无预期的心态下突然被邀请上台时,千万不要任令“紧张”这个“捣蛋鬼”把你整个人给控制住。你必须设法很大方很从容地接受那“突如其来”的“任务”,这是最要紧的

时控制不了紧张的情绪,使得心脏骤然间怦怦然乱跳一通,那么你很可能在一霎那间浑身冷汗直冒,手脚发软,牙齿打颤,紧接着脑子里一片空白。如此一来,如欲顺利完成此项任务恐怕就少有可能了。因此,“从容上台”(或不必上台,只要起立或端坐即可)是极为关键的

点上。即使你一时有很多话可说,你也不宜贪多,必须加以取舍剪裁,只挑具有实质意义的重点来说。

(2)即席发言构思方法(运用培训发散思维的方法):

A、表达强烈愿望——愿为事业献身——指出必胜的光明前途——表达感激之情。

B、欢迎众人到来——表达高兴心情——表明自己观点(联系实际)——表达祝福。

C、(答谢词)表示感谢——回顾过往生活——两者间相互促进——升华思想、感情

D、引出话题——介绍关系——双方情况说明——表达希望与祝福

E、(颁奖)受奖人的贡献——具体介绍其贡献所产生的影响——赞扬其巨大贡献

篇6:浅谈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联系;艺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获得精神性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简直一功能的显现,主要依赖与公众对他的欣赏。

艺术批评,是从一定的阶级立场、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家的成败、功过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关系密切;艺术欣赏是艺术品评的基础,艺术作品的主要指向之一在作品、在艺术欣赏,他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描述、阐释、鉴赏、分析和评价,作用与欣赏活动,从而促进申彗星美育,就这一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是建立在广泛的、普遍的艺术欣赏活动基础上的。而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发展和升华,艺术批评帮助欣赏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分辨作品的好坏,接受其中有益的影响,消除其中有害影响,最终使欣赏着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深一层,提高欣赏着的鉴别能力。所以,没有正常健康的艺术批评,就不会有艺术审美欣赏的拓展和深化。

篇7:浅谈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论文

摘要:大多数人一听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可能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的城市,街道,老房子,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一部分。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虽然高楼林立,道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是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依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当今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性;地域性;公共艺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公共艺术,不是能一概而论的。因此,在分析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基础上,去探讨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以山西为例,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山西的名胜古迹中很多都是名山大川,有五台山、绵山等,所以整个山西地区呈现出它特有的区域性。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又雨水多,冬季寒冷又干燥。因此,要想在山西看到像“小桥流水人家”那种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山西的房子修建的时候大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和保暖,因此山西的民居墙皮都很厚。再加上山西人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在民居建筑中就出现很多著名的大院,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了,这两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山西民居建筑的特点。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山西地区的公共艺术展示出浓浓的地域魅力,在很多游客来山西旅游的过程中,必带的山西特产就是山西老陈醋了。因为山西的水土较硬,醋能帮助人们消化,所以山西人对醋情有独钟,因此出现了很多优秀了手工作坊。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山西的公共艺术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社会条件的影响

不光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社会环境同样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山西的五台山作为我国四大佛家圣地之一,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去旅游观赏。佛教自汉代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山西地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因此出现晋祠,五台山,龙门石窟等这些与佛教相关联的景区。某些家长在孩子高考前都会去五台山给孩子求一个平安符,保佑孩子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这也从一个途径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希冀。山西地区出过不少杰出的人物,最著名的应属武则天了,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山西文水县依旧留有武则天的纪念馆。在清朝时期,山西还出过一位著名的大学士,就是陈廷敬,他曾经担任过康熙皇帝的老师,有很深的文学造诣。皇城相府就是这位大学士的故居,现如今皇城相府也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去游览。这些政治人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山西读书人的价值取向,使山西出现了众多的大家。晋商也是山西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文化对山西人做生意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晋商发展鼎盛时期,山西各地出现商业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第一大票号--日升昌出现,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银行业的开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公共艺术,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开发和发展地域魅力,提高地域的.文化品味,更大程度的使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应该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探讨地域魅力对公共艺术的影响。

三、公共艺术中的地域特色

在饮食方面,南方人以吃米饭为主,北方人以吃面食为主。同时,根据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这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同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山西人爱吃醋,湖南人爱吃辣椒,四川人爱吃火锅,东北人爱吃炖菜等等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中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使得饮食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大放溢彩,对于进一步研究各地的饮食文化,提升饮食文化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我国北方向来是兵家争夺的地方,南方相对北方来说比较稳定。发展到今天,由于地域的差别,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北上广发展,确实,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会比其他的二三线城市机会多。很多年轻人都打算在这些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城市所表现出来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是很多城市都没有的。因为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些城市文化艺术中的地域性充分表现出来,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与融合,更有利于提高地域的文化品位。在民居建筑方面,北方的大院,胡同,四合院与南方的园林构建都别具一格。北方的大院基本都是坐北朝南,布局讲究对称,;而南方的园林大都讲究错落有致,水石相映,设计精巧。所以有的人喜欢北方的建筑,有的人喜欢南方的建筑,这些都并不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正是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公共艺术的发展才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我们的建筑艺术才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在文化方面,寻根文化可以说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衍生。在历史过程中山西大槐树下就有寻根文化的影子。现如今,港澳台同胞回乡祭祖,寻找自己的亲人和祖先,这些都受到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影响。有地域艺术的公共艺术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发展,地域性的不同,诗人和作者自然看到的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寻根文化也是受到地域性的影响,所以即使身在异处,仍然会想念起自己的家乡,有感而发,写出众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地域魅力的影响下,公共艺术的价值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联系。

四、结论

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房屋建筑,小到饮食习惯,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表现。现如今,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并且使它们的区域性和独特性能够一直的保存下去。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与研究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在相关专家在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中,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发展会越来会好。

参考文献:

[1]辛慧慧.探寻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D].山东轻工业学院,-06-01.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以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现象为例[D].上海大学,-05-01.

篇8:浅谈影视媒介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随着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不断开拓、公共性的日益加强, 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媒介变革都使得现代公共艺术不再只是向历史的英雄人物致敬的纪念碑, 也不只是画家由架上到架下的媒介转化。现代公共艺术已成为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 运用综合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行为。当代, 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寓化居住环境及快节奏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人际冷漠, 加速了人类观念表达和精神沟通的需求。由此, 公共艺术的新语境应运而生, “共同享有”“共同协作”“民主参与”必然成为当代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特质, 与此同时,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公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源泉。这些因素都预示着公共艺术将向着更高的要求迈进, 它必然走向生活、走向大众、走向多元。

而对于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 媒介运用的多样化为公共艺术的多元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促成了公共艺术的丰富多彩的面貌。科技的飞跃给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拓展, 光电技术创生的新的艺术媒介之一——影像媒介, 如今已发展成为新型的艺术门类, 并成为大众艺术最突出的代表。影视艺术以其独特的视听体验和空间、时间维度上的延展, 成为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艺术样式。影视艺术如今不只追求着单纯的技术革新, 而且同时完成着艺术性的不断超越。影视的展现也不再满足于电影院、电视机, 它要跳出家庭的橱柜、影院的围墙, 参与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 在公共空间展示它的独特魅力。公共空间如今作为迅速扩散信息、传播文化知识和人们联络感情的舞台;而影视艺术作为新的表现手段, 正契合着公共艺术走向艺术化和公共化相融合的时代精神。

影视媒介运用到公共艺术中, 对公共艺术产生了新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影视媒介成为公共艺术创作的新材料

材料的综合运用是公共艺术作品的一大特点, 通过最优的材料组合来完善视觉的呈现, 从而满足欣赏者的审美心理。影视媒介有别于公共艺术的传统材料。首先, 它不是材料物理性质和质感的再创造, 而是以数字化、图像化的特征嫁接到公共艺术作品之中。其次, 影视媒介有别于传统材料的表现方式, 它在视觉平面上实现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扩展。再次, 声音是影视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听的双重呈现是影视媒介在现代公共艺术中运用的一大壮举。

公共艺术作品“歌唱之石”, 向悉尼歌剧院建筑投射经典影像并联播声音作品

2. 影视媒介为公共艺术创造了新的审美方式

审美是人类进行艺术活动的必然状态, 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在审美体验中, 人的主观意识同客体的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传统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表达大都是“间接的”“隐晦的”, 欣赏者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思考能力, 才能解构公共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符号。当代, 人类的审美也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而出现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影像媒介向欣赏者“直接的”“直白的”表达意图, 用直白的图像和声音使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得到外化, 为人们提供了对艺术作品的新的理解方式。

3. 影视媒介强化了公共艺术的时效性

如今人类生活已经走进了信息化时代, 公共艺术同样受到了这一时代特征的影响。在特定的时间、季节、重大节日、事件而创作的短期公共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公共艺术的时效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视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员其时效性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 影视媒介强化了短期公共艺术作品的时效性, 能够更加即时地、充分地发掘主题、传递信息, 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造成一定的影响。信息与艺术的结合使得公共艺术作品不但具有了普遍的审美意义, 同时还肩负起了提供信息、传播文化的社会功能。

4. 影视媒介实现了欣赏者与公共艺术作品的互动

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 影视媒介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 在可视可听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人与影像的数字化交互。面对公共艺术, 欣赏者不再只是驻足观赏, 而是可以借助屏幕、灯光或声音感应器等与作品“对话”, “对话”可以是触摸、空间移动、发声、动作、选择指令等多种方式。数字化的影视媒介的革新在于欣赏者从对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的静态而单向的理解, 逐渐转向了亲身体验艺术、与艺术本身进行对话和交流。互动所强调的并不在是完成交互的结果, 而是互动的事件本身以及互动中欣赏者的感知和认识。

5. 影视媒介对于商业空间的拓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业社会逐步形成和完善。公共艺术适应并反映着社会的发展, 其表现空间也扩展到了商业领域, 商业社会所形成的消费文化也成为公共艺术创作的来源和表现对象。公共艺术同样介入到了商业空间。影视媒介具有较高的认知率和接受率, 在美化空间、提高公共参与的同时也通过传递广告信息获得经济效益。

公共艺术作品“德国世界杯足球”互动屏幕上人们可以观看到自己的同步影像并可留下电子邮箱地址以接收球赛信息

总之, 影视媒介的运用为公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造出了更多的艺术价值和功能。相信随着影视媒介运用的不断完善, 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必将更加异彩纷呈, 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加享受艺术、享受生活。

摘要: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 大众文化的兴起, 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各个艺术门类的交融成为了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天, 当我们驻足于公共艺术作品时, 会发现公共艺术作品早已不是仅由壁画和雕塑组成的艺术形式, 教化、膜拜也不再是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众多新的表现形式中, 影视媒介的介入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语言, 同时也契合了公共艺术走向艺术化和公共化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公共艺术,影视媒介,综合运用,影响

参考文献

[1]《公共艺术基本理论》.马钦忠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天津.

[2]《当代科技艺术》.张燕翔著.科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北京.

篇9:谈公共关系中的演讲艺术

公共艺术主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在城市景观环境中。传统的雕塑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城市雕塑的发展越趋向形式多样化,材料新颖化。当代艺术的概念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结合场地、材料、观念,发挥着它前所未有的价值。它与传统的雕塑概念不同,但又同时具备一些相关的特征。基于此,将本文命名为《浅谈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意义》。

首先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其次以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最后就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本文旨在于与同行进行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共艺术及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文化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运用及发展趋势

一、公共艺术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是指美术馆、画廊及私人空间等以外的,在公共广场、道路、公园等空间中设置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应该与设置空间的环境特性、周围关系紧密连结,也具有提高公共空间美丽、美化公共环境、傳播艺术资讯、提升观看者审美意识等职责。

艺术不在是僵硬的、冰冷的摆设,而成了市民生活中的闪光点。 打破了所谓高尚艺术的专属权,将艺术还给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市民,让它在城市中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艺术产生看新生命。

通过公共艺术的融入,提高该地域的文化品位,促进地域共同体的活性化发展,增加地域文化价值,扩大地域的影响力,利用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达到地域整体价值提升的目的。

二、厦门二市“美仁园”为例解析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厦门二市“美仁园”位于厦门市厦禾路与市府大道交汇处,BRT二市站,原美仁宫旧址内。东临高层办公大楼,隔着厦禾路北边均是商住混合的高层建筑,南面为百花村。隔着市府大道为商场。

厦门市思明区政府想将此处设计成街口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去处。

这一带原是厦门的老城区,安静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拆迁重建成高楼大厦,只留下百家村,还保留了老厦门的记忆。

可以说整个园区就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无缝的将公共艺术与景观融合,达到无界的状态。

引入“室外博物馆的概念”,以景观的语言展示历史片段,随同游览的脚步品读城市的故事,公共艺术与景观、人形成有机的互动。

红砖是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园区内如海浪般起伏的红砖,在景观上给人予不同的空间感受。红砖坐凳连绵起伏,如同水流过的痕迹,高低错落,以雕塑的手法塑造打磨,完美的弧度与曲线,打破了座椅的功能属性,在满足了它的基本功能同时更显活泼、灵动。

“印记”原是一个三角形的通风井,因其功能性而不可移动、拆除而改造成古朴怀旧的印记文化墙.将二市周边的老照片烧制成瓷板画,赋予它新的生命,同时将施工现场不同时期的天空照片也融入红砖印记墙内,回忆历史的天空。

芭蕉叶雕塑如同闽南古厝里生命的力量诠释,自由生长,凸显闽南人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叶片上是收集的不同时期关于二市周边变迁、改造的新闻报道,可以寻见城市发展的轨迹。

“时光之河”在园区内延绵流淌着,说是雕塑,其实更像一件装置艺术作品。选用该地区特有的石材,切割、打磨、抛光,形成了河的堤岸,整体既保留了石材的粗犷感,细节处有处理的细腻到位,河内流淌的是老厦门的记忆。有厦禾路拓宽改造时附近民居遗留下来的旧门牌、旧门把手、锈蚀的自行车铃铛,有用了多年的茶具,老式的开水瓶、有黑白电视机、双喇叭录音机和磁带、录像带,以及带有时代烙印的旧书旧报等。

伫足于“印记”前,通过老照片开启回忆的思绪;亦或是在树荫下“时光之河”感受时代的变迁;夜幕中你会看见结伴而来的人们,在园内纳凉、畅谈;玩滑轮的小朋友们,占据了起伏的“红色海浪”……

公共艺术与景观的已经充分融合在一起了,它不是单独的将一件雕塑摆放在一个空间里,两者已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文化与空间的结合与提升,俨然已让“美仁园”成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景观功能的,开放式的,可参与的,能够给人予美的感受的公共空间。

三、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也越趋于多样性。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也不断的融入公共艺术的设计中,它已没有固定的形式,而是在不断进行新的艺术实践,探索新的领域,重建原有的形式,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任何形式的公共艺术,都要充分考虑它的功能性、地域文化性、互动性。融合城市、人、空间,以达到提高群众的审美价值,提升社会价值的目的,它是一门综合展示艺术。

参考文献:

[1]东京公共艺术之旅 寻访日本创意美学的地域价值 龙神欣二著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伍迪著.

[3]世界艺术史 雕塑卷 王红媛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篇10:浅谈艺术教育与孤残儿童的关系

市儿童福利院

李秋鸣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孤残孩子,这群孤残孩子有两个不同层面:一类为伤残儿童,他们既是孤儿又身患残疾,也正是因为残疾遭受父母遗弃,这类孩子主要集中体现为脑瘫患儿,弱智儿童等;另一类为孤儿,他们没有智力残疾,但是过早遭遇人生的不幸,有的遭受父母遗弃,有的父母双双去逝,有的父母吸毒监禁等,在心理、道德方面存在不少障碍,作为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探索着如何能将自身所长赋予这些孩子,能够和谐的与他们融为一体,让他们在艺术的领域中享受快乐,培养自尊、自信,在音乐的殿堂中愉快的飞翔。

一、针对孤残智障孩子的艺术教育

1、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特征,因材施教

(1)脑瘫患儿

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综合症。根据瘫患和智力发育情况可将病儿分为3组:a、智力正常,瘫痪轻度。b、智力不足、瘫痪较重。C、智不足,瘫痪严重,能够与教学的对象为a组,虽然他们的智力正常,但较之正常学龄的儿童,他们还是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2)音乐教学在脑瘫患儿中的运用

教师利用音乐教学中的“听、动、唱”三个环节来引导脑瘫学生与其合作,通过播放或弹奏不同节奏类型的歌(乐)曲,让学生感受歌(乐)曲的强、弱、快、慢,从而引发他们“动起来”的欲望,再通过听音乐拍节奏,按节奏动动手指头、摇摇头、伸伸腿等简单的律动,来体验音乐,因为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来的脑瘫学生属智力正常,轻度瘫痪的特征表现,所以可以对他们进行唱歌教学,能过朗读歌词,可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吐字到位,口齿清晰,速度不宜过快,跟旋律唱歌词,训练他们吐字咬字的连贯性,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记忆力。

(3)弱智儿童

弱智儿童是由遗传原因或生命早期而引起的心理缺陷的人,其智商70以下心里年龄不能超过12岁,其对自身及周围事务无法以寻常的审慎来处理,因此,他只能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且不能跟常态友伴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较为迟缓,发音不准确,有些弱智儿童只会机械地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而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缺乏语言交往能力,其注意力极差,有的停滞于婴儿阶段,需多次反复刺激才会引起他的注意,缺乏有意注意,注意力无法持久,外界干扰很易使他们分心而无法专注于某一事件,在想象事物时,只能按原有的模式模仿,而不会创造出新的形象。

(4)音乐教学在弱智儿童中的运用

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往往只能停滞在学龄前阶段,无法形成完整的表述能力,行动反映迟缓,注意力无法持久,只能进行单一的模仿,针对他们的表现在“唱与动”环节,教师选择了运用浅显的幼儿教材,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例如:选择描述“动物”类的儿歌“小鸭嘎嘎”“小狗汪汪”“小鸡喔喔”等,由老师完成唱的部分,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再与老师进行接龙,学生基本掌握了互动的形式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形体动作,然后与老师再次合作,这次合作需要学生边做动作边接唱,再则,弱智孩子对有较强节奏,动感的音乐表现出强烈的好奇,例如:歌曲《嘻唰唰》《爱心娃娃》等这些歌曲节奏快、动感强,极易刺激他们的听觉神经,令他们兴奋起来,学生能不加引导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如:随节奏的动感来摇头,双手绕圈,拍打双腿,起立蹦跳,扭动屁股等,最快的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模仿能力,在音乐中充分体验快乐。

2、音乐教学在残障孤儿中体现的作用

(1)残障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了特有的偏爱。其具体表现在,听到歌曲能情不自禁的跟唱;看到舞蹈能够马上进行动作模仿;对节奏快,动感强的音乐特别敏感,能够独立的表达出自己的方式来体验音乐;

(2)在教学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一个团体精神;无论是脑瘫患儿还是弱智儿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尽管肢体动作并不是很协调,尽管表达的语言不是很连贯,但他们能够热情的参与,勇敢的展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从而更坚定了教师的信心,推动教师的工作。

(3)音乐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运用互动教学法将音乐与生活,游戏融为一体,使音乐学习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思维性及整体感受性,有利用补偿学生的身心缺陷,残障孩子同正常孩子一样天生具有童心,而他们的童心更原始,更直接,因而趣味性教学更贴近他们的个性,能够唤醒其迟缓的思维,改善其智力水平,深受学生喜爱。

二、针对孤儿开展的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特点

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它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以艺术为手段,不以艺术为目的,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滋润,使学生的艺术活动建立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上,再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孤儿的心理特点

(1)以集体生活为主,生活有保障,有一定的优越性;(2)存在自卑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不愿吃亏,情绪易激动,对待事情易敏感,易动怒,缺乏竞争意识。

3、艺术教育在孤儿中的运用

针对这些孩子表现不同特征,从正面来启发他们的兴趣,根据不同的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特长培训,活泼好动,乐感较好的孩子组成舞蹈队,从形体上进行训练,文静内向,言语不多的孩子从器乐方面来培养他们的潜能,如进行民乐古筝的训练,男孩子从语言上进行强化,如打快板,说相声,演小品等,不仅语言上得到锻炼,同时表演上得到启蒙。

通过开展了不同的艺术课程,孩子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大胆的展现自己,充分体现对美的认识,如对舞蹈肢体美的认识,器乐中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美的认识,曲艺里对语言的幽默,对故事情节中美的认识,能够体验到“美”,也就陶冶了性情,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在表演中体现出一种暴发力,能够在情景中得到渲泄,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在拥有了别人无法比拟的特长之后,表现出独特的自信,性格中弥补了不足,能在不同表演场合锻炼自己,展示自己,一个集体的创作节目,加强他们之间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磨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都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增强竞争意识。

三、孤残儿童在艺术教育中获得的体验

1、利用音乐中优雅的旋律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体验

通过艺术教育,伤残孩子对音乐产生偏爱,对节奏产生敏感,在歌曲、律动中体验到了快乐,愉悦了自己。

伤残孩子的记忆中,对音乐课的记忆是深刻的。在教师安排的周课时中,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周几的第几课是音乐课,甚至班主任有时记不清,他们会主动提醒老师,因而孩子们是偏爱音乐课的。因为能够参与音乐活动的脑瘫患儿趋于轻度状态,他们的智力处于正常,因而能够正确掌握音乐中的节奏。例如我班上的几名脑瘫儿武新章,武周生,陈嫣在学习唱歌课时,老师示范2/4,3/4拍歌曲的节奏一边后,他们能够模仿,跟示范拍出对应的节奏来。他们对歌词的记忆也是清晰的,虽然语言神经的障碍会影响他们的咬字吐字,但他们能够坚持把整首歌词按范读比较连贯的模仿下来,因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对语言进行一定程度的康复训练。在歌表演环节中,脑瘫患儿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为运动神经的障碍影响了他们肢体的协调性,在创编动作时,我会考虑他们的状况,相应创编出适合他们的简单动作。例如动动手指,伸展手臂,轻轻踢腿,两人相对拍手,拍肩,挽手绕圈等。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愉悦了自己,体验到了快乐,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智力障碍学生在认知领域无疑是迟缓的,但个性差异更为突出。由于智力障碍的程度和原因不同,他们表现在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注意心理上千差万别。能够参与到我的音乐教学中来的智障学生为轻度和中度患儿。他们对音乐有天生的敏锐力,例如智障学生武竹婷,典型唐氏综合症特征,有活动能力,听到节奏感较强音乐时能够自主地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把内心的喜悦表现出来,面部表情特别丰富,她用灿烂的笑容来明示她的高兴。但其语言有障碍,只能发出简单音节,语句不够连贯,因而与老师的互动存在不足。在这类学生中,教师主要让她们以感受为主,选择不同情绪,不同去曲风的乐曲或歌曲让她们多听,引导她们在音乐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情。在语言方面,利用回声性言语的语用功能来辅助教学。

回声性言语的表现特征如:教师问:“你在干什么?”学生说:“你在干什么?”说完继续进行自己的事。从形式和内容上看,回声性言语似乎是一种“成块复制”的语言类型,但结合语境可以发现,回声性语言在学生与他人互助时发挥了作用,作为一种主体与事件人物建立联结关系的特殊方式,回声性言语对于这些使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弱智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弱智学生体验到唱歌教学中的快乐。例如学唱儿歌,〈盖房子〉。这是一首节奏欢快的2/4拍歌曲,歌曲中递进关系,休止符号恰如其分的运用,生动的表现出房子慢慢盖高盖大的情景。教师在读歌词的环节中运用回声性语言的特殊教学手段,老师读一句学生“复制”一句,反复多次后,学生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将歌词形成片段记忆下来,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歌词的程度逐句引导学生配上旋律,学生分句学会演唱歌曲。尽管这些弱智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是那么流畅,尽管这些弱智孩子对音律节奏掌握得不是太准确,但他们喜爱音乐,他们能从音乐,歌唱中体验到快乐,老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2、艺术教育使孤残智障儿童找到了自信。

通过艺术教育,孤儿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

儿童福利院里的正常孩子们大都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失去家庭。从小缺少父爱与母爱的她们心理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孤独感。为了消除她们心中的阴霾,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自信心。94年在院领导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与帮助下,成立了武汉市唯一一个“孤儿艺术团”,开设了声乐,器乐(钢琴、古筝、琵琶等)舞蹈,曲艺各项艺术专业,为孤儿开启了艺术殿堂的大门,让孤儿们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久违了的笑容又回到她们的脸上,嘹亮的歌声从精美的排练厅中传出,孩子们开朗了,大方了。在学习民乐古筝的孩子中有一位叫尤芳的特殊孩子,因为先天的生理原因让她定性为一个“双性”孩子。因为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孩子平常表现就较为内向与自闭,接触了古筝这种古典的乐器后,这孩子迷恋上了这优美的古韵琴声,在学习的道路上异常刻苦,成绩也突飞猛进。指导老师评价她弹奏的特点既柔美而婉约又雄劲而有力。在每一次的古筝专业考级中都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如今,尤芳在舞台上落落大方的台风及优雅动听的演奏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中的集体舞形式,讲求的是众人精诚合作,有较强的团结精神。通过参加这项艺术活动,这些孤儿学生改变了以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意识,转变为顾大局,互相学习,扬长避短的整体意识。懂得自觉维护儿童福利院的形象。在每一次的对外接待与演出中,她们都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并为儿童福利院争得诸多荣誉。如,集体舞《中国娃》曾在武汉市教育局残疾人文艺调演中获得一等奖。表演唱《妈妈我要回家》,古筝弹唱《浏阳河》,曾在市值总工会文艺调演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等等。

3、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使孤残儿童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

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台湾慈济基金会进行互访,参加武汉晚报组织的“爱心送温暖”公益演出,社会各界爱心组织的捐赠演出等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给予的关怀与爱护,懂得回报与感恩,懂得“爱”的真正含义,理解爱的真谛。不仅有人爱自己,更应懂得奉献自己的爱。

从教十年,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了解了其真正含义。如果化作一盏灯,愿为孤残孩子驱赶夜的包围,照亮生活的方向。如果化作一个跳动的音符,愿将快乐永远留在孤残孩子身边。

参考文献:《艺术·教育·发展》 肖爱玲 广州出版社

《新儿科手册》 黄洁夫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武汉特教》

武汉市教育局

《中国特殊教育》

上一篇:库甫乡石油希望小学精神文明单位领导小组下一篇:黑格尔逻辑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