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异性交往大扫描

2024-05-01

中学生异性交往大扫描(精选6篇)

篇1:中学生异性交往大扫描

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是值得赞同的一件事情,但是,异性之间要如何才能正常的交往,这需要他们自己善于把握这种人际交往分寸。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实际上却自相矛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是读书。学会与人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虽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

同时,学会与异性交往也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性交往并不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误解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这实际上是在将异性交往神秘化,把异性交往划为禁区。青少年确实还不成熟,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与异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

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

误解三:与异性交往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竭力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

实际上,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误解四: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生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

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

如果说一些中学生真是早恋了,“早恋”也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对“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

误解五: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坏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灌输了对异性交往的很多偏见,他们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一些学生则采用“地下活动”方式与异性交往,不敢让老师和家长发现。这样的境况对学生正当的异性交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学校里,真是只有少数学生对异性交往感兴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个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误解六:如此交往下去,担心他们过早地发生“那种”关系。

体内骤然剧增的雄性激素(男)或雌性激素(女),使他们无法抹掉对异性怀有的特殊敏感和关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知道这样的冲动是自然的、正常的。许多人会怀疑自己的感受,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但是,他们又实在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

实际上,过早或随便发生性关系多是那些被严格限制与异性交往,或家庭缺乏温暖的关怀的中学生;而那些生活在比较民主的家庭中的青少年,可以和父母公开讨论与异性交往或性的话题,则通常会在性行为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偏见和误解,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往往忽略了青少年在青春期思维上的独立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复杂交织的矛盾心理,而一味地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恰恰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又极不稳定,容易产生成长恐慌。

一些在异性交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正面引导,且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甚至可能做出缺乏理智的不计后果的“果敢”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危险问题。

要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转变自己固有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并多从正面引导,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利、个性和差异,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安全、顺利地度过危险期,走好青春关键的这一步。

篇2:中学生异性交往大扫描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长知识,求上进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要求被人理解,要求摆脱被支配而谋求人格独立。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欢乐,有苦恼,成功与失败,斗争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渴求寻求友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身已步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积极因素

中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那便是对异性的向往。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④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

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平衡。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今后进入婚恋期打下基础,便能较好地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缔造幸福的婚姻。

2、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接近和爱慕异性的心理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很正常,即对异性的爱慕期。

异性交往容易陷入的误区:

①从单纯、外露的情感转变为含蓄而内向的感觉。

②从融洽的异性交往转变为敏感、多疑、微妙的“被爱的错觉”。

③从直白的语言沟通变为书信传情或语言及表情暗示。

以上使不少中学生处于暗恋中,因此,对异性同学的爱慕与无奈的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了暗恋中的强烈的自责感,甚至罪恶感,并进一步给正常的异性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3、青春期男女要正确认识:男女有别。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要求?如何看待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4、过早陷入“早到的爱”。

所谓“早到的爱”主要是指学生(高初中生),在没有任何心理与思想准备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情况下,便接到来自异性的爱的信息。

这是青春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心理需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掌握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又加上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展不同步,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及恋爱时所带来的各种困惑,使他们感到,无事所从,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未来的发展保证等等,所以中学生没有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生高达60%以上,其根据与背景并不复杂。

首先,青春期身体一系列变化,心理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加上流行文化,因趁机充斥了思维想象空间,对许多学生的影响很大。

其次,青春期,自我克制能力,鉴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又加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难找到自身价值,对家庭、学校失望、失落感增强,进取心下降,加大对异性的目光投入。另外,攀比与虚荣心也是造成早恋的因素。

再次,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不经调查怀疑,以单纯的,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孩子追求异性同学的速度。

最后,青少年升学压力过大,思想空虚,不知所措,同学间的相互慰藉,产生同感,认为“世界上只有你能理解我”,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避免恋爱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对异性的意识和态度,不能因为家庭、学校给自己的“温暖”较少,而去寻找所谓的抚慰,使自己弥补上这一点,于是尝到“爱情”的甘甜后,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自己,去博取异性注目。

在家长与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积极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正确进行异性交往,避免早恋的发生。

如果有冲动或对异性与众多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应提醒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的思想,本着对本人和对方负责的态度,慎重交往。

应该明白,爱情绝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高级,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它。它是成熟(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的男女作出的严肃的负责的选择,如果没有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甜美的。

5、早恋——苦涩的青苹果。

2003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带着4岁的儿子回家,儿子非要吃树上苹果,爸告诉他,不能吃,也不好吃时,儿子还是要吃,无奈爸爸摘下了两颗,儿子非常高兴,接着咬了一口苹果,儿子马上顿时苦楚满面,吐了一地,不停地说:“苦!苦!不好吃”。爸爸看看儿子的样子,摇摇头笑了!

此时,老师想起了本班的女生米雪恋爱的事情,他灵机一动,咬了咬牙,顺手摘下了64颗苹果„„

回校后,他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苹果,“想” 的声音,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当老师拿出小苹果时,全班同学顿时发出“唉”的声音,又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在老师继续要求吃下去时,许多学生已发出痛苦,无奈的抱怨声„„

当老师问同学们的感觉和原因时,又像似一个人声音“不成熟!”,“对!不成熟的是苦涩的,所以同学们要吐出来,只有成熟的时候才是甜润的!”

事后,米雪主动找老师倾诉心中的“秘密”„„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不成熟的爱情是苦涩的,成熟时的爱情才是甜密的。

高中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生理大革命”,性成熟性意识萌生了。由于强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之间常产生一种异常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中学生条件不成熟,情感不易控,感情闸门打开后,就会一泻千里,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一生中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据说,从某种意义来说,高中生学的知识是一生知识总量的60%。

恋爱势必双方受到影响,学习不专心致志,智力不能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受限。

心理上还会压力巨大,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怕失去“爱情”„„因而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别人知道一切,时刻防别人拆自己信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有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中学生恋爱无经济基础,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无固定的场所,无时间,无适当的环境,无一定的目的,无经验与心理准备,更无最后的结果„„,这就像低级动物生理需要一样,只是繁衍的需要,而等以上条件都具备时,真正的爱情便会“来到”身边。实际上,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有理想和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中学生恋爱的最大特点:十分珍惜自己“苦心经营”的所谓“爱情”,感情上极为投入,追求时尚,崇尚浪漫,享受爱情。

有人就对中学生的“爱情”作了诠释:时尚——为时尚早;浪漫——慢慢地把自己的青春浪费掉;享受——自己想着受罪;投入——把头伸入,失去理智。

我们暂且不去考证是谁发表这样的看法,但中学生恋爱,确实是为时过早,浪费青春,失去理智,简直就是活受罪„„

还有人说,恋爱中的高中生的智商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是这样,10岁的小孩的行为其不是太幼稚,太滑稽,太不对自己负责,太不可思议„„

据广州一家权威教育机构花了近十年时间对中学时期恋爱的学生作跟踪调查:有94.6%的人无结果,日后品尝着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其中76.4%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发展;只有

4.26%的有正面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不易恋爱。

6、爱的真谛是什么?

在大多数中学生眼里,爱就是两情相悦,爱就是花前月下,一起看电影,逛公园„„那不就是爱吗?当然不是,那只是皮毛的爱。

(1)爱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建立在高级情感需要基础上的情绪体验。

(2)爱是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是包含双方共同的需要以及持续深刻的同情与心理共鸣的一种亲密情感。

(3)爱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种有人生意义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

(4)爱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的一种奉献,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给予的高级的活动过程。

(5)爱是意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尊重、关心、理解、帮助和责任。真正意义上的爱是深远的。

篇3:中学生异性交往大扫描

关键词: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表现,干预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男女学生步入青春期后,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随着身体的变化, 他们的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 彼此之间有互相吸引、彼此接近的需要, 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欲望。可以说, 异性交往过密是最常见的行为偏差。所谓的异性交往过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因此, 面对这些情窦初开的青少年, 如何指导他们正常地与异性交往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表现

1. 朦胧性

中学生本身对两人之间交往属于爱情还是友情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 但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未来是否能在一起组建家庭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恋爱, 对早恋和正常的异性交往认识不清, 把男女之间产生的正常好感、吸引误以为爱情。

2. 矛盾性

面对异性交往过密, 中学生本身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 既想接触又害怕被人发现。他们渴望同异性更深一步地了解和交往, 但又害怕被父母、老师发现受到批评, 从而导致对他们产生失望或阻碍他们之间的交往。

3. 变异性

对中学生来说, 他们之间的“一对一”关系缺乏持久性, 充满了极不稳定的变异因素。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 两人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 但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 使这些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从而导致交往关系的破裂。中学生所谓的“恋爱”大多数只是单纯的崇拜和喜欢, 当这种崇拜和喜欢消失时, 也就意味着他们之间“恋爱关系”的破裂。

4. 差异性

在行为方式上, 有的中学生行为十分隐蔽, 私下秘密进行, 不让他人发现, 但也有中学生行为十分大胆, 不分场合地出双入对, 可以说是等同于成人的恋爱方式。在关系程度上, 大多数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主要是在一起聊天谈心, 进行纯洁的情感交流, 并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但也有少数的中学生则关系发展很深, 甚至偷吃了禁果。

二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干预

1. 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当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让孩子知道正常的交往所能带来的益处和弊端, 鼓励学生通过正常交往发展个性、促进学习。家长和教师要摒弃“异性交往没什么好处”“异性交往就是谈恋爱”等不正确的观念, 并且采用处处设防的强制手段。同时, 要注重中学生“三观”的教育, 交友观、友谊观的教育。

2. 告诫中学生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尺度

在指导中学生时, 要告诫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尺度。所谓自然, 即在异性交往中, 言谈举止、情感流露既不过分夸张, 也不造作, 做到“自然”“大方”。所谓适度, 就是异性交往行为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在正常范围内进行交往。只有学生把握好这些交往的度, 才能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不过早地萌发爱情, 同时又不能因回避或拒绝对方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

3. 组织集体活动, 提倡集体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希望了解异性, 却又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正规途径, 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异性交往的机会, 提倡集体的异性交往。要让学生明白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因为高质量的友谊是消除异性交往过密的清洁剂。但在集体活动中, 出现个别的“一对一”的过密交往也很正常, 对于这种情况, 不需要过分紧张, 但也不要完全忽视, 而是要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逐渐淡化异性交往过密的问题。

4. 开展辅导工作, 促进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通过辅导工作, 将异性交往过密扼杀在萌芽之中。性成熟带来的对性的好奇和探究, 是引发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重要心理, 因此要对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如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性教育, 打破性的神秘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让学生明白他们恋爱的背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担的;介绍一些异性交往的意义、原则、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对异性交往过密的学生要进行循循善诱, 结合他们的情况, 指出正确处理目前情况的建议, 供他们参考。

5. 启动心理机制, 教育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感情主人

人际交往的实质是心灵的碰撞, 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内部心理机制, 用坚强的意志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也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意志锻炼, 教导中学生用理智来管住自己的心, 做感情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4:让学生学会异性交往

令人深思的一个案例

某高一女生,与异性同学有交往障碍。突出表现为,一见到某男生就心跳得历害,后来泛化到见到所有的男生都心慌,无法上课,打算休学。经询问,知其起因始自初三。当时,他与一男生交往挺多,经常在一起说话,被数学老师说成是“早恋”。这位数学老师为帮她从“早恋”中走出来,无私地帮她补了三个月的课,使她顺利地考入了高中。现在她很想学好,不辜负数学老师的厚望,可根本学不进去,因此她觉得对不起那位老师。由于这位老师曾告诫过她,到了高中,千万不能谈恋爱,所以进入高中以后,她从不主动跟男生说话,害怕因此而早恋。这位好心的教师也许不会想到他的告诫对学生造成了这种影响。

一次一位男同学主动跟她说了一句话:“我们曾在一个考场考过试。”以后这位男生再没找过她,但她却很害怕,可又说不清怕什么,可能是怕自己会喜欢上他。而实际上,她并不喜欢这位男生,觉得他并不优秀,可就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害怕。

针对该生的紧张情绪,我与她多次探讨,找到了其紧张的根源是不会与异性交往。之后,我们又讨论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在男生面前脸红心跳、局促不安,甚至暗暗喜欢某位男生,都是这个时期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引以为怪、大惊失措。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自然、大方地与男生交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正常的交往不会导致早恋。

我与该生共见面4次,通过咨询,该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异性间的交往是正常的,自己的紧张没有必要,现已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了。

这一案例是典型的,是由于学生缺乏对青春期性心理的理解而导致的交往障碍。这种事情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以学会与异性交往应该是青年学生的必修课,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幸福, 而不科学、不适当的教育会使学生陷入误区。

一、青春期教育要克服以下几种偏向

一种是粗暴对待,一旦发现了早恋现象,即认为大逆不道,采取粗暴措施,或者公开曝光、当众羞辱,或者批评、斥责、处分、开除。有的家长甚至殴打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青春期男女生之间互相倾慕,喜欢单独交往,是可理解的行为,这是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表现。学校、家长如果粗暴对待,只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难当、孤独无助,根本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还有一种做法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灌输的却是不让学生与异性交往。如上面的案例,那位很负责任的教师不让学生早恋,这无可厚非,但他的教育让学生走入另一误区一不敢与异性交往、害怕与异性交往。这就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了。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会交往比早恋更可怕!所以我们最好是教会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而不是让他们逃避交往。那些不愿或不敢与异性交往的“好学生”其实更需关注,更需教师指导他们与异性交往。

二、学校应该如何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师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简单粗暴,而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其规律,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尊重本身也是取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前提,同时更是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真诚地与他人交往、积极地与他人沟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应顾全学生有自尊、自爱的心理要求,坚信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教师只有以平等、真诚、信任的态度出现,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便于找出学生问题的症结。

其次,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决定,不应训导式地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做、不准那样做,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起作用的。即使是一时一事上使学生勉强听从了教师, 但这种教育也是不牢固的,只管一时,而不能长久地起作用。明智的作法是教师本着理解学生的心理, 就异性交往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解决,教师只是从旁引导,一次讨论不能解决,可以通过多次讨论。

最后让学生明白掌握与异性交往须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1持正确的态度

要把异性间的接触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2讲究方式

力求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这样做双方都有一种亲切感。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暗示能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可以经常对自己说:和异性交往完全是正大光明的,没什么可紧张和难为情的。

4要加强自身修养

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即使在与异性交往中遇到苦闷、焦虑和不安,也会在活动中找到慰藉,心理得到调节。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努力创造好的小环境,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优美、健康的精神食粮。

篇5:中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教案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培养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二、活动重难点

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往的分寸,学会与异性正确的交往方法。

三、活动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年级:初中一年级

五、活动准备

1、学生:请三位同学排练一个小品。

2、老师:准备班级卫生大扫除的照片、《苦涩的年华》视频片段和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有一位男生,上中学以后,感到自己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他特别喜欢坐在他后面的一个女生,每天都忍不住想回头看她几眼,听到这位女生大声的说笑声,他心里就发颤;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为自己产生这种念头感到羞耻,以为自己变坏了;又怕其他同学知道后取笑自己,于是就拼命压制自己的想法,不让自己回头。实在忍不住,就用小刀在自己手腕上划。可是手腕上虽伤痕累累,但仍然忍不住要回头。为此他变得精神恍惚,最后不得不请教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会告诉这位男生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的交往。

(二)教师:其实,青春期产生的对异性同学的好感,想与异性同学交往,都是正常的心理,不是什么羞耻、下流的事情。但是怎样交往,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下面请看小品:

小品表演:

情景:小明和小丽正在讨论题目

旁白:小明和小丽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一起上了初中,而且还在同一个班。瞧,他们正在讨论题目呢!

情景:小丽弄翻了杯子,水洒到了手上,小明看见了,就赶忙掏出纸巾,牵住她的手,帮她擦手。这时,被小刚看见了,于是就在一旁起哄,并说他们是在早恋„„

旁白:一天,小明去找小丽。情景:小丽坐着在看书,小明来找她打羽毛球,小丽拒绝,怕被说闲话。小明愤愤而去。

旁白:望着小明离去的背影,小丽陷入了困惑之中„„

(1)教师:小品看完了,剧中小刚说小明和小丽是在早恋,同学们说,小明和小丽是在早恋吗?

不是。小明和小丽一起讨论题目,小明见小丽手上沾水了帮助小丽,这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男女同学共同学习、互相帮助是正常的事情,这不能算作早恋。

(2)教师:小品中有三个人物,他们的做法都有不足之处,大家先看一下,小刚哪个地方做错了?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导:小刚的错误是把男女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说成是早恋,而且还起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不要捕风捉影,或者开不健康的玩笑,不要一见异性交往就认作是早恋。

教师:小丽哪个地方做得不足?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小丽的错误是不该怕说闲话就拒绝与小明来往。其实,我们鼓励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这样有利于集体建设,有利于发展友情,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效率,有利于完善自己。

比如我们大扫除的时候,男女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使我们的工作干得又快又好。

教师用课件展示班级大扫除时候的照片。教师:小明哪个地方做得不足?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小明的错误是不该抓住小丽的手,这样显得过于亲昵。男女同学的交往如果一对一的过于频繁,举动过于亲昵,还真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观看短片:中央电视台的法制世界《苦涩的年华》 通过观看短片思考并讨论:

(1)这个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对于短片中的男女生各有什么后果?(2)青春期的男女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男女同学之间正常的交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异性之间交往的尺度。不要早恋,否则容易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走入歧途。

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呢?

(三)指导交往内容。议一议。以课件出示问题。下列做法对吗?为什么?

1、下课时,小丽向小明请教一个问题,小明不理她。

2、小明在路上见小丽很吃力地提着一个大包,就上前帮她一起提。

3、在一次春游中小明划破了手,身旁的小丽帮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4、小丽趴在桌子上哭,小明想问原因或劝劝她,怕别人说三道四,于是装作没听见一样。

5、小明在网上向小丽发送了两张淫秽图片。

6、某次放学后,小丽请小明一起到饭店吃饭。

7、小丽在走廊里被小刚不小心撞了一下,小明对小丽说:“小刚是在欺负你,我去揍他,给你出气!”

8、小明在小丽过生日的时候给小丽送了一件礼物。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导:异性之间的交往一定要注意交往内容,应以学习、工作上的互学互助为主要内容,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要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势与不足,在交往中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应避免一些不健康的交往内容,比如有淫秽内容的书刊、录像、图片的传播,下馆子、进“三厅”,发牢骚、讲怪话、议论老师和同学等。

(四)指导交往方式。辩一辩。以课件出示问题。下列交往方式哪些不正确?

粗鲁 讲究礼仪 冷淡 推拉打逗 动手动脚 尊重 亲吻 亲昵 轻佻 随便 拘谨 彬彬有礼 远近适度 文雅庄重 拥抱 眉目传情 勾肩搭背 传纸条 自然大方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导: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应注意交往方式,要行为得体、讲究礼仪,远近适度,互相尊重。不可过于冷淡、粗鲁,也不可过于亲昵、轻佻,不可过于随便,也不必过于拘谨,既要彬彬有礼,又要保持一点距离,说话要有礼貌,不可开过头的玩笑。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举止要文雅庄重,不可推拉打逗,动手动脚。当然像亲吻拥抱之类的过分举止更应严格杜绝。

(五)指导交往时间和场合。

思一思。教师提问:什么时间和场合,异性同学之间不能交往? 分小组讨论,然后集中意见,每组选一名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然后,教师指导: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应尽可能在集体中进行,要保持一定的广泛性,虽然在学习和工作中异性同学的单独交往很难避免,但应尽量选择教室、校园等公开场所,而不要选择一些偏僻的角落,减少学校以外的单独交往,尤其是放学之后,更应注意不要与异性同学单独约会。

(六)指导处理意外事件。

想一想。如果你收到某位异性同学表白感情的信件应该怎么办? 学生发言,教师概括:如果收到某位异性同学约会的条子,表白感情的信件,或是受到个别人的纠缠或搔扰。遇到此类情况应注意做到冷静、果断,并做出适当反应。不必惊慌、紧张,也不必发火动怒,只要写一封语言婉转,观点明确的短信,表明自己希望保持正常同学关系的态度就可以了。对那些反复纠缠,甚至有不轨行为的人,则要以严厉的态度,明确的语言予以批评,表示拒绝,必要时也可提出警告,或者通过老师和家长来协助解决,但用语应掌握适当的分寸,以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为宜。

(七)师总结归纳: 异性交往的两个原则:

一是公开:时间的公开,地点的公开 二是集体:反对一对一,反对排他性

(八)欣赏音乐《友谊地久天长》,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篇6: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

【摘要】目前,青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分析,从疏远异性的危害和交往过密的危害来引导学生明确异性正常交往的必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疏导,从而促进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春期;异性交往;正常交往

12~18岁这一阶段划分为青少年期,也叫青春期。这一时期,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日趋成熟,个性心理逐渐形成。同时心理上尚未成熟,认知水平和行为控制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也有人把这种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间的矛盾时期作为“心理危机期”。

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使男生更加男性化,女生更加女性化,对异性的好奇心、吸引力大大增加,滋生一种渴望了解和接近异性的愿望。他们希望取得异性的认同、爱慕和敬佩,希望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也要求通过交往不断进行相互了解。这时男生喜欢表现男子气概,勇于承担责任;女生喜欢吸引和取悦于人,以获得适当的关切。双方在异性交往中往往努力表现人格优点,以取得对方欣赏;尽量隐藏性格中的弱点或自动改善。正常的交往有利于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家长、教师一谈异性交往就“色”变,就不分青红皂白横加指责、干涉,这样,由于青春期学生自身身心特点的主观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外在的客观因素,导致异性交往中呈现这样三种情形:第一,正常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疏远异性不利于身心发展;第三,交往过密即通常所说的早恋危害极大。其实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三种情形是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的,会相互转化。比如本来属于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可我们家长、老师没有弄明白,就把这种交往视为早恋,这样会使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得不去考虑这方而的问题,致使他们承受过多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果真发展成为恋爱行为。或者在众多压力下会使青春期学生误认为与异性交往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行为,于是就渐渐疏远异性,导致羞怯、自我封闭,造成身心上的危害。

一、青春期学生异性正常交往的必要性以及疏远异性的危害

第一、异性正常交往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达到心理平衡。反之缺乏异性交往,是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容易发生性心理扭曲,甚至导致性变态。

第二、异性正常交往有利于个性上的互相丰富。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范围越广泛和周围联系越多样,他深入社会关系的各方而也就越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他的个性发展也就越全而。

第三、异性正常交往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异性效应”在青春期学生中尤甚,表现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加起劲,干得更愉快。这是因为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异性正常交往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人际间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同情、敬爱之情等。一般来说,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有同情心;男生的情感粗犷热烈,且容易外露。有的男生喜欢向要好的女生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难堪,在同情声中平静下来;有的女生喜欢向要好的男生诉说自己的犹豫和愁苦,在鼓励声中振奋起来„„这种异性间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

第五、异性正常交往有利于妥善处理婚恋问题。其实只要具备了正常气氛中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才可以使青春期学生通过比较进行鉴别,逐步掌握友情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更稳定地把握自己的情感。这样也会促使他们将来更稳妥地认真择偶,并在交往中加深了解,逐步发展感情、恋爱,婚姻的成功率也会更高。

二、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的危害及家长、教师适当教育的疏导

男女交往过密,即通常所说的“早恋”现象,可以把早恋说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早恋”问题事实在教育过程中己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这里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上,由于生理的发育、性心理的萌芽,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对爱情产生向往;客观上,由于社会环境中性刺激因素的增多或家庭、学校、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由于厌学、无所事事,借此打发无聊时间,甚至有的是与周围同学进行盲目攀比,觉得没有异性朋友是件很丢而子的事情等等。一般学生早恋是与学生有矛盾的,由于青春期学生认识幼稚、不成熟,早恋使其不能抵制自己感情冲动,容易在学习上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或产生精神恍惚现象。调查发现,多数早恋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有的学生之前成绩优良,之后则成绩显著下降,此外,还发现有些早恋行为的学生,多数不关心集体和公益活动,品德有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青春期学生早恋是应该防止的,这就要引起家长、教师足够的重视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早恋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应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在教育中必须注意方法,做到因势利导,谆谆善诱,切忌采取粗暴手段,具体方法有:

首先,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青春期学生早恋情况复杂。如有的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相互爱慕、来往一般;有的谈情说爱、来往甚密;有的缺乏修养,甚至有越轨的行为。

其次,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早恋的青春期学生大多数旱己超越了性意识朦胧阶段,超越了递纸条、相互许诺一些天真的山盟海誓阶段,已经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他们之所以恋爱,大多是出于对对方的学业优异、身体强健、容貌秀美的爱慕,并且把求爱的目标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希望和对方单独相处。这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进行性道德教育,青春期学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常常不够理智,容易感情冲动,作为教师要及时教育,使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教育他们将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在两性问题上应遵守道德规范。一般来说,只要教师能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学生是愿意听从指点的。反之,如果形成对立情绪,一切教育将是徒劳的。对于已有越轨的学生,应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对己对人都是有害的,要他们严肃认识危害,并立即纠正,不许重犯。

再次,理解、尊重学生,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学生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于青春期学生出现情爱方而的种种问题,切忌不问情由一味指责、简单粗暴;也不能动辄谩骂、吓唬威胁,对于这类问题不宜当众点名批评,由于性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心灵最深沉、最神秘的一角,遇到矛盾往往斗争激烈,有的一瞬间的思想变化会影响终生。

上一篇:合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一篇:披萨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