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硬币》的教案

2024-04-08

《抛硬币》的教案(共10篇)

篇1:《抛硬币》的教案

东冶完小赵君丽

教学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2.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3.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白黄乒乓球若干、纸盒2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激动,神情专注,气氛热烈)

生1汇报:(一一说明)

4.小结:

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玩的游戏谈话导入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猜测、探索,初步感悟新知。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10个白球和10个黄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小组活动开始。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小组汇报)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再次体验 深化拓展

装小棒活动:

四、总结谈话 点拨联想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勤动脑,多思考,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准确判断,这样,我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请同学们多留心生活中的事情,看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篇2:《抛硬币》的教案

《抛硬币》教案

《抛硬币》教案 教学目的: 1.创设生活游戏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必然性; 2.学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事物发生的必然性和不确定性。 2.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授课案例: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做游戏,因为有些游戏既好玩又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玩几个游戏好吗? 全班同学:太好了。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硬币。 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叫“抛硬币”。(板书:抛硬币) 师:硬币有正反面之分,写有1元字样的是正面,画国徽的是反面,我把他向上一抛,你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那面朝上? 学生猜测 师:那现在我就请2个同学上台来做我的助手,一个做广播员,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另一个同学做记录员,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谁愿意来?(指名2个同学上台) 师:我开始抛了同学们在心里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师:我再抛了,大家猜猜并把你猜的结果告诉排位。 师:我又抛一次看看哪面朝上啊? 师:谢谢你们的参与,请回到座位上。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抛硬币游戏,从结果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生:不一定。 师:一定是反面朝上吗? 生:不一定 师:对呀,那硬币没落地前,我们只能猜测它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正反面都有可能是不确定的.。(板书:可能)二、探索新知(一)摸球游戏 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接下来我们要玩一次更精彩的摸球比赛。我这里有2个装着球的盒子,同学们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派5名代表上来,一队一个记录员。哪一队摸到花球的次数多,哪队就获胜。 师指名同学上台排在讲台的左右两边进行摸球。每队各有一人记录。 师:好了,我们看看比赛情况,怎么男生每次都能摸到花球,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口袋中全是红球。 ]师:你又没看见? 生:我是猜的。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打开袋子证实学生的猜想全是花球。 师:全是花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结果是? 生:花球。 师:一定是花球吗? 生:一定是的。(板书:一定) 师:按女生怎么一次花球也没摸到呢?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里面没有花球。 师:你们想看看吗?师打开袋子。 师:没有花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花球吗? 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师:对呀!没有花球就不可能摸出花球来。 2、可能是黄球。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有意见了,说两个袋子中的球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那下面我们再来一次公平的比赛。好吗? 生:好 师:下面以4人为小组,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白球,,里面装的是3个红球和3个白球,从这个盒子中任意摸一个,能摸到什么球呢?你亲自试一试,每个同学摸2次,组长把同学们摸球的结果记在表格里。明白吗?请组长拿出你们组的盒子来,开始摸球。 生开始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情况。 师:好,请同学们坐好,谁来说说你刚才摸球的情况。 指名3几个生汇报。 师:从你们摸球的结果看,你能说说从这个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什么球呢? 生: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对呀你的用词很准确。 3、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把眼睛闭上,在头脑中回忆一下刚才摸球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摸到的一定是花球?什么情况下不可能摸到花球。什么情况下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生:三:连一连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摸球比赛把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机灵狗也吸引来了,他们会摸到什么球呢?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会摸到什么球呢?并自己动手连一连。 生动手连,师巡视指导。订正四、巩固练习1、好了我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里,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看看你能完成吗?出示课件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填空。 1、人( )没有心脏。2、太阳( )从东方升起。3、明天( )会下雨。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你能用上这些词举例说说吗? 五、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开心吗,从我们的游戏中你探索到了什么奥秘呢?

篇3:浅谈概率教学中的抛硬币问题

但由于知识点涉及面广,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概念抽象, 思维难以展开, 问题难以入手。作为教师, 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抛硬币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概率教学的第一章中, 有很多基本概念的介绍。如果把这些抽象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打折扣, 还有可能就此对概率失去兴趣。为了通俗易懂的引进这些概念, 就要选择适当的实例加以说明。抛硬币试验因为操作简便、容易理解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在教学中, 布置试验: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观察出现正面、反面的情况。通过观察分析试验, 可以得出频率和概率的定义, 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概率直觉。具体说来, 就是抛一次硬币, 结果只能出现一个:正面或反面。但是反复多次后, 则大约有的机会出现正面, 的机会出现反面。所以说, 概率是从频率中抽象出来的, 但一旦抽象出来以后, 概率与频率就有了本质上的差别: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 而频率却是一个随机变量;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 频率的稳定值就是概率。这样, 学生就明白概率的含义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又增强了随机意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典概型是概率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介绍古典概型的概念时, 同样利用抛硬币的试验。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不论进行多少次试验, 每一次试验的结果都只有两个, 而且这两种结果是等可能的。推广到一般情况:在随机试验中只有有限个不同的结果, 且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这就是古典概型。从而概括出古典概型的基本特点。

二、抛硬币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是以古典概型来说明。古典概型概念直观, 计算公式简单, 其中n是基本事件总数, m是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数, 各个基本事件具有等可能性。要解决古典概型的计算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出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但是古典概型涉及了形式多样的实际问题, n和m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方法, 学生容易不得要领而发生计算错误。而抛硬币问题作为古典概型中的一类典型例题,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例如:将一枚均匀的硬币连续抛3次, 求恰有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分析:这题中如果以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作为基本事件, Ω={s0, s1, s2, s3}, 其中, s0={没有正面}, s1={1个正面}, s2={两个正面}, s3={三个正面}, 则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是。这是一个错解, 因为以s0, s1, s2, s3作为基本事件的样本空间违反了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 所以这样的计算是错误的。因此在利用古典概型的公式计算时, 首先要判断样本空间是否具备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特别要注意避免忽略“等可能性”这一条件。

正解:设正面向上用H表示, 反面向上用T表示, 则样本空间Ω={HHH, HHT, HTH, HTT, THH, THT, TTH, TTT}, n=8

令A={恰有一次正面向上}, A={HTT, THT, TTH}, m=3

进一步分析:在计算概率时只需求出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所以并不需要写出具体内容, 同样可求事件的概率。另一方面, 当概率的样本空间比较复杂时, 具体写出比较繁琐, 所以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概率时更多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n和m。

解法二:因为每次抛硬币都有两种可能结果: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 连抛3次硬币的所有可能结果为23个, 事件A包含其中的3个,

当学生掌握解抛硬币问题的基本方法后, 为了开拓他们的思路, 还可以尝试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解法。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概率求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以上题为例, 我们尝试用其他方法继续求解。

解法三:我们把抛3次硬币看成做3次独立试验, 由于每次抛硬币有两种可能结果, 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 且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于是该问题可看作n=3的伯努里概型, 故由伯努里公式得

引申例题:将一枚均匀的硬币连续抛3次, 求至少有一次正面向上的概率。

解法一:令A={至少有一次正面向上}, 基本事件总数n=23, A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23-1, 所以,

解法三:用伯努里概型的公式

解法四:设Ai={恰有i次正面向上}, i=1, 2, 3

又设A={至少有一次正面向上}, 则A=A1∪A2∪A3, 且A1、A2、A3两两互斥, 故由加法公式可得

篇4:抛硬币概率模型的妙用

【延伸拓展】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掷1次,其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21种,1次抛掷是正面朝上的情况只有1种,概率是 ,即 .用树状图验证如图1.

将1枚均匀的硬币抛掷两次,其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22种,两次抛掷都是正面朝上的情况只有1种,概率是 ,即 .用树状图验证如图2.

将1枚均匀的硬币抛掷3次,其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23种,3次抛掷都是正面朝上的情况只有1种,概率是 ,即 .用树状图验证如图3.

由此可以推断,将1枚均匀的硬币抛掷n次其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2n种,n次抛掷都是正面朝上的情况只有1种,概率是 .另外,在这个问题中,将n枚硬币同时抛掷与将1枚硬币连续抛出n次,在这两种不同的操作情形下出现的结果概率是相同的,用树状图可以验证.

【模型应用】

例1 (2014·山西)甲、乙、丙三位同学打乒乓球,想通过“手心手背”游戏来决定其中哪两个人先打.规则如下:三个人同时各用一只手随机出示手心或手背,若只有两个人手势相同(都是手心或都是手背),则这两人先打,若三人手势相同,则重新决定.那么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可以将上述问题看成是抛硬币概率模型的应用.“手心手背”游戏相当于将1枚均匀的硬币抛掷3次(分别用正、反表示手心、手背),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23种,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有4种情况,从而得知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概率是: = .

例2 (2014·黑龙江哈尔滨)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地摸取一个小球记下标号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取一个小球记下标号,则两次摸取的小球标号都是1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此题也可以看成是抛硬币概率模型的应用.此两次摸取的小球标号都是1的概率相当于将1枚均匀的硬币抛掷4次且4次抛掷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由上述结论可知其概率为 ,即 .

例3 (2015·广东茂名一模)将一个正六面体骰子连掷两次,两次抛掷的点数都是4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类比抛硬币概率模型,将1枚骰子抛掷2次,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62种,2次抛掷骰子朝上的一面同是数字4的情况只有1种,概率是 ,即 .同样可以推理验证得出:将1枚骰子抛掷n次,出现的等可能结果共有6n种,n次抛掷骰子朝上的一面同是数字4的概率应该是 .

篇5:《抛硬币》教案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评析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评析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师:老师有一种魔法,无论谁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评析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六、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篇6:抛硬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受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还会发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2、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猜测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猜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教学手段 硬币、一个盒子、3个黄球、3个白球。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黑板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和幻灯片,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2、承上启下:以游戏引自对可能性的问题的学习。

二、抛硬币。

1、出示幻灯片,边作游戏边展示幻灯片。

2、拿起一枚硬币,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平夹住,要

求学生猜,落下后哪面朝上。

3、展开手掌开出是下面朝上(下)。

4、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抛硬币,让全班同学猜落下后

哪面朝上。开出结果。

5、要求学生2人一组在座位上做抛硬币的游戏。

6、总结:正面、反面都有可能。

三、猜一猜。

1、把盒子放在讲台上,放进3个黄球和3个白球,把

手放进盒子里摸,并问学生:老师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2、接着引导提问: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3、出示“连一连”,让学生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

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练习“转一转,比一比”: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转盘,并问:每转一次指针指向什么数?

5、要求学生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6、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小调查”。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体会到: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从而使学生明白简单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板书设计:

抛硬币

一、硬币抛起落下后哪面朝上?

篇7:《抛硬币》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我考虑了学生爱玩、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抛硬币和摸球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猜测活动中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经历了验证猜测的过程,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从面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了对事物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小组合作的机会,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记录、交流、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空间和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都能得以满足,所以学习热情很高。

3、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这节课仍有不少处理不当之处:

1、抛硬币这一活动中,应让学生先猜后抛,使学生能真正体验“猜想——实——探索——验证”这一过程,并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在抛硬币的小组活动中应给学生示范,由于孩子在课堂中接触这种活动的机会少,可以和让学生和老师合作抛一次硬币,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抛,再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就清楚活动要求和如何活动了,这一活动的目的性也就更明确了。

篇8:“抛硬币”里看世界

一枚硬币,连续被抛出100次正面,现在抛第101次。出现正面的几率是多少?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曾接触过也认为简单得很的问题。从科学理性角度来看,答案是很简单的,因为概率论告知我们,第101次正反面出现的几率是—样的,和前面抛了多少次无关。

然而,如果把这个文字描述的问题置于真实世界的场景之中:你看到张三在抛硬币,连续抛出了100次正面,现在张三继续抛。这次会出现正面还是反面?恐怕大多数人脑海中会亳不犹豫认为第101次很可能也是出现正面。

当真实世界被概括和抽象为有限的文字描述之后,形成了其他条件不变的基本假设,可能会疏漏了一个信息,人们会不会作弊?这个硬币是日常所用的那种国家标准货币么……

一旦将命题置于真实世界中去,我们肯定会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当看到—个人连续抛出100次正面,我们会想这硬币多半和《至尊无上》里刘德华所用的那个硬币一样,或会揣测这枚硬币可能经过特殊加工,重心有问题,导致总是正面向上。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常常批评那些脱离现实世界的经济学为“黑板经济学”,如科斯就说“当经济学家们发现他们不能分析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用一个他们把握得了的想象世界来替代。”黑板经济学家会告知你,硬币有两面,抛一次出现任何一面的机会都是五成。所以,当看到张三在抛第101次硬币的时候,他会说,50%机会出现正面-50%机会出现反面。模型没错,推理也是对的,但是局限条件忽略了。

忽略了真实世界约束条件的命题,是数学,是逻辑学,但和经济学无关。而究竟是哪些约束条件影响了结果t这就是经济学所要致力研究的问题。在“黑板经济学”里,前面的100次正面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信息;而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里,前面100次是个重要的信息。虽然事实不能用来解释事实,前面100次正面不能构成第101次是正面的原因。然而每次的抛掷,都是一个实证例子,可以用来推测影响结果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很可能会推翻原本的命题“黑板经济学”的模型可能复杂精巧无比,推算论证过程可能让人叹为观止,但放诸真实世界,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抛硬币案例中,由于约束条件的变化,“抛硬币出现正面几率为50%”这个命题最后很可能变成了“两面都是正面的硬币,抛出正面的几率为100%”。

我们走出这个虚构的例子,来看看历史上这样一个事件:

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党四处搜捕犹太人送往集中营。贾迪·波德默老人召集家人商讨对策,决定向人求助。而在“应该找谁”的问题上则出现了分歧,他的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波德默家族有恩于他,他也曾多次表示要予以回报。贾迪老人却认为应向木材商人拉尔夫·本内特求助。波德默家族多次受过他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家业。后来大儿子艾森·波德默去找木材商,二儿子改去找银行家。最终大儿子在木材商的帮助下逃过大难。那个受过波德默家族恩惠的银行家,则出卖了他们。

固然知恩图报是一种公认的基本道德标准,如果遇上小困难,他们去找这个银行家。无论银行家帮与不帮,问题不大。但是,那个时刻不允许试错。从经验主义角度来看“木材商曾经给予他们多次无私帮助”无疑是比“银行家不曾帮助过他们”更值得选择。如同抛硬币,连续出现100次正面,第101次也是出现正面的机会很大。在性命攸关的时刻,贾迪老人有着经验主义的现实智慧,大儿子因此得以逃出生天。

我们不能想当然认为银行家会报恩一也不能想当然地用·c抛硬币出现正反面概率一样”的文字去推测世界。多年前,著名学者张志扬在书中写到“我的经历向文字转换时有苦于表达的失重状态”,“苦难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的问题发人深思,也说明了文字无法涵盖和把握现实世界的所有细节,而很可能,“魔鬼就在细节当中”。这是致力于真实世界研究和解释的人不应该忽略的。

篇9:《抛硬币》的教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生自由说),有些游戏既好玩又有许多奥秘和数学知识,你们玩过抛硬币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看看在这个游戏中有那些奥秘和数学问题。

二、抛硬币游戏

1、(屏幕显示)看老师这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把准备好的一角硬币拿出来,找到写有一角的这一面,我们把它看做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的一面叫反面。现在我把它扔一下,你们猜一猜看哪面朝上?(生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看一看,师在抛一次,生猜。

2、学生抛硬币,并记录。

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好,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抛,一个同学猜,并作好记录。(本次活动为4分钟)

共抛()次

正面()次

反面()次

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汇报后再把你组的结果,和你的.前后桌说一说。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通过刚才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板书,可能)

三、摸球游戏

师:我们用刚才发现的知识再来做一个游戏。“摸球”袋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一摸,猜一猜,活动要求:每人摸一次,每摸完后要把袋子搅一下)并做好活动记录。

“摸球”活动记录单

黄 球

白 球

我组有()人 摸白球()人 摸黄球()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师:在口袋里可能摸到黑球吗?(不可能)为什么?

师:老师这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球,谁愿意摸,老师猜,(袋中全是白球),板书:一定。

四、巩固练习

1、笑笑、淘气、机灵狗也在猜球,请你们来猜一猜吧!(书93页)

2、老师想去北京玩,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应带些什么。

3、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 抛硬币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抛硬币教学反思

2.抛硬币说课稿范文

3.《抛硬币》教学反思范文

4.《抛硬币》的教学反思范文

5.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6.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8.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篇10:中班科学有趣的硬币教案

设计意图

磁铁与硬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与磁铁初步的接触中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了解磁铁的简单特点,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磁铁能吸住很重的物体有的却只能吸住小的物体,对这些问题产生了疑问,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磁铁与硬币的游戏体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硬币数量不同得出不同磁力吸附重量不同的物体的答案,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由三大实验组成,在实验活动总结出磁铁的特性同时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在日常生活中事物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重量不一样。

2.发挥想象利用硬币与磁铁的磁性进行悬挂组合图案。

3.能利用辅助材料找出硬币旋转的秘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磁力吸附的重量不一样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己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带磁铁的钓鱼竿人手一个、纸杯若干、一元硬币若干、自制十字形磁铁架(见过程中图示)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硬币

将硬币散落在离幼儿有一定距离的桌面上,幼儿人手一个纸杯,请小朋友站在规定的起点用钓鱼竿钓硬币,比比看谁钓的多。

二、磁铁硬币做游戏。

1、硬币排队

请小朋友在十字形的磁铁下面,用硬币来排队,看看每端能吸附几个硬币。得出结论,磁力越大吸住的重量不一样。

2、空中造型

请孩子们利用悬挂的硬币摆各种形状和图案。发挥想象自由调动,看看谁的造型最多,最好看。并互相欣赏。

3、硬币转转乐

请小朋友将硬币排好队,不接触硬币让硬币转动起来。老师提示可以借助桌上的吸管,不断探索得出结论,当吹动最下端的硬币时,硬币就会快速的转动起来。

三、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活动总结

上一篇:体表电信号的记录下一篇:老区治贫增收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