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2024-04-29

‘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共10篇)

篇1:‘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艾青

段落大意诗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复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反复、排比、对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反复、排比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呼告、排比

篇2:‘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应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2、播放朗读录音。

3、课文分析:

〔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4、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四、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诗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复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反复、排比、对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反复、排比

篇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3课,需1课时完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保姆大堰河悲苦一生的追忆,抒发对养育了自己的乳母诚挚的赞美和深切的悼念之情,也有力地控诉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全诗感情真挚,含义隽永,值得吟咏赏析。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能够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主旨,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通过教学,学生将在诗歌鉴赏能力上有所提高,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诗歌的核心。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 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品读诗歌语言(侧重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通过诵读、品析,感悟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切的爱和诚挚的赞美,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感悟深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人与乳母之间的母子真情。

2. 探究词句表达的深切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高一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识,鉴赏诗歌的能力还很有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前两课的学习,发现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感悟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较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及策略】

“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本着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真情导入出发,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教师点评总结。本课教学笔者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运用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营造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感悟诗意,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词句赏析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多媒体教室,使用ppt课件,增强直观性、实效性以及诗歌的感染力。

准备ppt课件、乐曲《二泉映月》、歌曲《懂你》。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调动情感,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唱母亲的歌曲《懂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的飞雪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他诗情涌动,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篇,也是一首献给普天下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解题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10年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但依然不受欢迎,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地主家里感受到的只是“冷漠和歧视”,“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被捕入狱,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天空飘着雪,由雪寒,诗人想起了给予自己无限温暖和关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他情不能自已,便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赏析诗歌的重要手段。了解作者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三、初读

1. 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教师活动)

2. 学生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活动)

3. 准确把握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整体感知

师: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乳母深深的爱和悼念之情,而且热情地赞美和讴歌了我们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纯美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诗歌,初步把握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词句赏析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艾青身陷囹圄,温暖诗人的依旧是大堰河的爱。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再细品诗歌中的词句,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

(一)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排比、反复)

师:让诗人怀念、赞美的大堰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第4节和第7节。

投影: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

第4节诗(略)

第7节诗(略)

师:这两节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堰河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排比;大堰河的辛苦、忙碌,还有她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师:刚才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排比,诗歌第4节和第7节首尾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又表现出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运用反复;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对“我”疼爱有加,却又命运悲惨的人。

师:诗人刻画了大堰河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又是作者的乳母,在刻画中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对大堰河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师总结:

排比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及句式相关,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吟咏“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二)数量多少的对比

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第10节,重点体会几个数量词。

投影:数量多少的对比

第10节诗(略)

师:这一节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又倾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教师总结:这一节,诗人用数量多少的对比,看似低沉舒缓,实则奔涌着满腔的愤怒,“是在写着给予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三)善用色彩

师:艾青不仅是著名诗人,也是有才画家,他早年考入艺术学院,还远渡重洋到法国学习绘画,对于色彩很敏感,并有独到的理解。同学们找出诗中运用色彩的词,感受其色彩的描写。

投影:善用色彩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师:诗中用了大量颜色。颜色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紫色的灵魂”,其他关于色彩的描写留到课后思考完成。作者为什么选择“紫色”这个词来修饰灵魂?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教师总结:

诗人运用色彩,突出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诗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词句,掌握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在词句中体会作者感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赏析词句的角度鉴赏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重点通过赏析词句,掌握诗歌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感情,这也是我们鉴赏现代新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设计意图:强化本课的学习重点,掌握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

【自我反思】

一、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 这一节课歌颂母爱的主旋律和学生的情感容易产生共鸣,情感体验联系紧密;注重从诵读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 本课教学设计积极践行新课标教学建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较好实现了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把握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感情,又一次获得了情感与心灵的洗礼,基本达到了热爱劳动人民、感恩的德育目标。

4. 在教学过程中,把古老的母爱这一主题贯穿在对词句的赏析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解读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感觉时间紧张。如果设计成两课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2. 对诗歌的赏析,有些方面涉及的不够或没有触及。

篇4:《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关键词]叙事抒情诗教学设计体会感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2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3课,需1课时完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保姆大堰河悲苦一生的追忆,抒发对养育了自己的乳母诚挚的赞美和深切的悼念之情,也有力地控诉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全诗感情真挚,含义隽永,值得吟咏赏析。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能够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主旨,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通过教学,学生将在诗歌鉴赏能力上有所提高,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诗歌的核心。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诗歌语言(侧重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诵读、品析,感悟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切的爱和诚挚的赞美,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感悟深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与乳母之间的母子真情。

2.探究词句表达的深切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高一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识,鉴赏诗歌的能力还很有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前两课的学习,发现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感悟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较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及策略】

“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本着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真情导入出发,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教师点评总结。本课教学笔者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运用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营造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感悟诗意,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词句赏析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多媒体教室,使用ppt课件,增强直观性、实效性以及诗歌的感染力。

准备ppt课件、乐曲《二泉映月》、歌曲《懂你》。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调动情感,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唱母亲的歌曲《懂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的飞雪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他诗情涌动,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篇,也是一首献给普天下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解题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10年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但依然不受欢迎,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地主家里感受到的只是“冷漠和歧视”,“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宠爱”。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被捕入狱,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天空飘着雪,由雪寒,诗人想起了给予自己无限温暖和关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他情不能自已,便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赏析诗歌的重要手段。了解作者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三、初读

1.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教师活动)

2.学生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活动)

3.准确把握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整体感知

师: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乳母深深的爱和悼念之情,而且热情地赞美和讴歌了我们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纯美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诗歌,初步把握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词句赏析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艾青身陷囹圄,温暖诗人的依旧是大堰河的爱。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再细品诗歌中的词句,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

(一)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排比、反复)

师:让诗人怀念、赞美的大堰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第4节和第7节。

投影: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

第4节诗(略)

第7节诗(略)

师:这两节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堰河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排比;大堰河的辛苦、忙碌,还有她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师:刚才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排比,诗歌第4节和第7节首尾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又表现出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运用反复;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对“我”疼爱有加,却又命运悲惨的人。

师:诗人刻画了大堰河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又是作者的乳母,在刻画中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对大堰河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师总结:

排比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及句式相关,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吟咏“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二)数量多少的对比

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第10节,重点体会几个数量词。

投影:数量多少的对比

第10节诗(略)

师:这一节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又倾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教师总结:这一节,诗人用数量多少的对比,看似低沉舒缓,实则奔涌着满腔的愤怒,“是在写着给予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三)善用色彩

师:艾青不仅是著名诗人,也是有才画家,他早年考入艺术学院,还远渡重洋到法国学习绘画,对于色彩很敏感,并有独到的理解。同学们找出诗中运用色彩的词,感受其色彩的描写。

投影:善用色彩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师:诗中用了大量颜色。颜色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紫色的灵魂”,其他关于色彩的描写留到课后思考完成。作者为什么选择“紫色”这个词来修饰灵魂?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教师总结:

诗人运用色彩,突出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诗歌主题。

(設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词句,掌握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在词句中体会作者感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赏析词句的角度鉴赏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重点通过赏析词句,掌握诗歌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感情,这也是我们鉴赏现代新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设计意图:强化本课的学习重点,掌握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

【自我反思】

一、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这一节课歌颂母爱的主旋律和学生的情感容易产生共鸣,情感体验联系紧密;注重从诵读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本课教学设计积极践行新课标教学建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较好实现了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把握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感情,又一次获得了情感与心灵的洗礼,基本达到了热爱劳动人民、感恩的德育目标。

4.在教学过程中,把古老的母爱这一主题贯穿在对词句的赏析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解读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感觉时间紧张。如果设计成两课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2.对诗歌的赏析,有些方面涉及的不够或没有触及。

3.如果能和艾青的其他诗作比较鉴赏,体会艾青诗歌的特色就更完善了。

篇5:《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在诗歌抒情中的作用

3、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教学过程】 导入:

冰心在散文《荷叶母亲》中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母亲是荷叶,子女是红莲,母亲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大伞,母爱何其伟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赞美母爱的诗歌,感受他对母亲深深地眷恋之情。

冰心《歌颂母亲》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听配乐朗诵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思考:读了这首诗后你了解到大堰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首诗作者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她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二、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1、结构化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直抒胸臆,赞美大堰河。(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2、把握情感

体会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三、具体研习

1、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

①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②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2、课文第二部分

①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采用排比的手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②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有两种身份:保姆身份和佣工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保姆身份,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身份?(第四节,第七节)这两节分别表现了大堰河怎样的品格?

第四节:勤劳,慈爱;第七节:勤劳,淳朴,善良,本分(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③第四节和第六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④第八节写道: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样写有何作用?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3、课文第三、第四部分

①第11节写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微博的葬礼,用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鲜明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②第12节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德的大堰河”诗的主题思想有何变化?

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诗人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小结

1、大堰河形象: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勤劳淳朴、善良本分,爱乳儿如亲儿,但一生命运悲惨。

2、表现手法:抒情诗,运用对比、反复、排比抒发强烈的情感。

3、表现主题: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的黑暗社会。

四、结束语

母亲颂

(郑国柱)尽管母亲依旧贫穷 儿女对母亲的爱绝不含糊 我们只喊一声“母亲万岁” 更深沉的爱在心中如火山喷涌

尽管母亲平凡无功 她在儿女心中是真正的英雄 王侯将相的功业谁能谁住多少? 儿女们却能把母亲的恩德牢记心中

篇6: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归纳诗歌主题。

2、赏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3、体味语言,领会诗人对大堰河、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清除文字障碍。

2、男生女生分节朗读,把我文章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了那些情感?)

4、通过诵读,对应诗歌章节内容,完成下列空格,叙事 抒情 “我”和大堰河的关系(1--3)——怀念与痛悼

↓ ↓(大堰河对“我”的爱)(4--8)——眷恋与感激

↓ ↓

(“我”对大堰河的思念)(9--10)——同情与控诉

↓ ↓

“我”对大堰河的赞美(11--13)——讴歌与赞美

——总结归纳主题:从以上叙事和抒情线索我们知道,这首诗通过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眷恋、感激、同情、赞美等多种情感的抒发,表达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的封建社会的痛恨和诅咒。

5、通过诵读以及本文线索及内容的梳理,谈谈你对大堰河的认识,你认为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讨论,一个勤劳 善良 仁厚 慈爱、朴实的大堰河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为写节课人物形象塑造做好基础。)【作业布置】

1、搜集整理作者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随大堰河特殊的情感。

2、熟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对大堰河感激、眷恋、怀念等情感所用的手法。

第二课时

【直接导入】 【文本分析】

1、概括大堰河的形象

(提示:分析人物可大致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社会地位、性格、命运等。)大堰河: ——地位:低下

性格:勤劳、乐观、善良、博大 命运:受尽欺凌,尝尽艰辛,悲苦一生

2、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抒情的诗,作者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那么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手法为我们塑造大堰河的形象?展现大堰河的命运?并思考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对排比、反复的归纳较容易,但是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炼字等方面的概括能力不够,教师要适当的点拨、提示,使得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排比、反复:4、7、9、10、12节。

作用是: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很多地方都使用了首尾反复,第1、3、4、6、7、8、10节都用了首尾反复。——对比:第4节和第6节,两家条件的鲜明对比。

第10节,大堰河生前的凌侮和辛劳与死后的凄凉对比。

——环境描写:1—3节。作用: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细节描写:

4、8节。

作用:刻画人物形象。——呼告:13节。

作用:增强、加抒情效果,增强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思考。【重点探究】

1、对 “呈给你紫色的灵魂”一句中 “紫色”一词的探讨。

大堰河给予诗人的是无可替代的母爱,由此诗人对大堰河也是无比的怀念和赞美。请大家看倒数第2节,诗人赞美自己已故的保姆时这样写道:“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在这里,作者为什么单用“紫色”来修饰 “灵魂”呢?我们如何理解“紫色”所包含的深意呢?请大家认真思考,可以讨论。

——结合大堰河的地位、性格、命运,谈谈你对“紫色”的理解。(紫色代表高贵,神圣。大堰河虽然身份卑微,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紫色是伤痕的颜色,代表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一生悲苦,结局凄惨,因而称为紫色的灵魂,既高贵却又伤痕累累。)【课堂小结】

篇7:《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2

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5课  第1课时   课型: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编写日期:2005年2月28日 执行日期:3月4日 总序号:09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布置预习

收集有关艾青的资料,做好文学常识卡片,读好预习提示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听配乐朗诵寻找诗歌表达思路和感情线索.

二,导入  新课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多媒体画面)

显示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

显示学习目标

A, 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

B, 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C, 训练朗读能力

四, 速读全诗

(1)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研讨诗的诗体特征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诗的感情脉络,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显示多媒体画面

第一部分(1――3节) 怀念与痛掉

第二部分(4――8节) 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 讴歌与赞美

五,朗读研讨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着重体会第三小节:

A,景物描写的意境 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C,揣摩这一小节朗读的声调 (低沉,缓慢)重音及停顿的节奏

六,点拨研讨第二部分

学生概述第4 节主要内容

显示多媒体画面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 抱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抚摸 尝过熟饭之后

包扎伤口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3)点拨讨论多组镜头以排比句式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的表达效果

明确: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诗人回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画了8个生活镜头,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母爱.

(4)出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5)学生想象描述大堰河的双手:粗糙,黑,骨节粗大,但非常温暖.

(6)激发联想: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双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庭充满温馨,使这个被亲生父母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回忆,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双手的形状,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深深感到母爱的深广.

朗读研讨第5,6小节

A, 点拨讨论 : 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华;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 ,请谈谈个中缘由

明确:仅有物质生活但没有爱.

B, 研讨诗人如何借助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明确:鲜明的对比更能显示大堰河家是贫穷的,但充满了爱;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心里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作业 :

后记:

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5课  第课2时   课型: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编写日期:2005年3月6日 执行日期:3月7日 总序号:10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继续研读诗歌:

第7小节,讨论:大堰河在忙碌,贫困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含着笑?

显示多媒体画面: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炖肉 晒麦

明确:大堰河纯朴,宽厚,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很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过多的祈求,诗人对大堰河既赞美又同情.

朗读研讨第8小节

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深爱.

点拨讨论 :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点拨讨论:为什么说大堰河的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内心世界丰富美好

七,点拨研讨第三部分

(1) 揣摩朗读的.声调与节奏

明确: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2)显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的坟墓)

点拨讨论:大堰河的墓是多么渺小不起眼,这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却是那样的多,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社会的不公道.

指导学生用憎恨的语气朗读11小节

教师点拨: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劳,善良,淳朴,仁厚,像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的心中同时也将会矗立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让诗人及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赞美的诗呈献给这位神圣的母亲.

鉴赏体会第四部分

(1)显示多媒体图画:(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3) 讨论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

明确:紫色象征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4 ) 讨论: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呈给大堰河一个人吗

明确: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九, 总结全文

教师点拨: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他心中最深情的赞歌唱给千千万万的如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这在30 年代中国文坛实属难能可贵.

显示多媒体画面

大堰河:勤劳 善良 仁厚 慈爱

我: 怀念 感激 憎恨 赞美

教师小结:艾青的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通过一组组

★ ‘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 保姆合同范本

★ 保姆合同书

★ 保姆自荐信

★ 保姆辞职报告简短

★ 保姆合同

★ 保姆劳动合同

篇8:‘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在年节里, 为了他, 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 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 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 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 深爱她的乳儿!

这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第八节。这一节诗中有几句令人费解, 因为这些诗句的句意可以做多种理解, 由此给阅读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课堂上也常常不求甚解地回避了。但是作为精读的经典课文, 还是有必要探究的。笔者现就诗中的某些句子可能存在的几种意义做一解读, 以供阅读和教学时参考。

多义句1:为了他,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是谁?是“我”还是大堰河?

首先, 可以是“我”。这节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为了他”后面的主语分别是大堰河和“他”, 没有异议。其中第四句“为了他”实际应该是“为了让他”的意思, 或者把后面的逗号去掉。至于这句, 可以认为,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主语是“他”。“为了他”也是“为了让他”的意思, 后面的逗号同样可以去掉。因为此时的“我”已被父母领回自己家里, 不能随便到大堰河家去了, 但他想念大堰河, “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 我才感到温暖, 得到宠爱” (艾青语) 。大堰河也同样想念他, 他就是自己的亲儿子, 所以也会偶尔悄悄地让他回来。

其次, 也可以是“大堰河”。从前文“她含着笑, 洗着我们的衣服”可知, 大堰河在她流尽了乳汁后, 仍旧在诗人家里做佣人———洗衣、做饭、干农活, 并且是不能随便回家的。虽然后文没有交代大堰河回到自己家里做什么, 但是一定做着和“深爱着她的乳儿”有关的事情。若做如是理解还可以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多义句2:大堰河, 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谁家灶边的墙上?是大堰河家还是“我”家?

首先要弄清楚大堰河为什么要把画贴在灶边的墙上?上文说了, 大堰河在“我”家干的活儿是“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等等。也就是说, 不管在“我”家还是在她家, 作为底层劳动妇女的大堰河, 灶台都是她接触最多的地方。把画贴在灶边的墙上正是为了可以经常看到。因此这个看似朴素本色的细节却深刻写出了大堰河对“我”发自内心的母亲般的真挚情愫。

这样看来, 至于贴在谁家的墙上, 就无关紧要了, 都可以。因为都呈现了大堰河一个保姆为“我”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的真实心态。但差别还是有的, 比如理解为贴在大堰河家的灶边, 就还可以表现出大堰河在“我”离开她家后对“我”的深切思念, 这样就使人物内心的情感更细致入微了。正如诗中描写的:“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 大堰河, 你为什么要哭?”

多义句3:为了他,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 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 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由于上述1、2两个句子的多义性, 句3这三句作为一个整体也就存在着多义。这种多义源于这三句诗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确定性。第一种理解, 如果把“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主语理解成“他”, 那么前两句是并列关系, 然后共同和第三句构成目的关系, 即 (1) (2) / (3) 。意思是大堰河为了让乳儿到她家里来而且叫她“妈”, 她就把乳儿的画贴在自家的灶边, 以此做缘由来对乳儿加以劝诱。

第二种理解, 如果把“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的主语理解成“大堰河”, 那么后两句是目的关系, 然后共同和第一句构成并列关系, 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 即 (1) / (2) (3) 。意思是大堰河十分爱她的乳儿, 她经常悄悄回到自己家里给乳儿拿些他喜欢的东西, 她还把乳儿的画贴在自家的灶台墙上, 希望乳儿看到后高兴地叫她一声妈。

篇9:‘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关键词:诗歌 阶级 文学

艾青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较大关注。艾青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于1933年,诗中艾青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自己乳母大堰河的赞美与追思,深刻揭露了旧社会下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的诗歌在文学史中的评价也发生着改变。本文将分阶段讨论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文学史评价时代特点与接受流变。

一、与“左翼”话语策略的契合

《大堰河——我的保姆》诞生之初,便受到了两位颇具影响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茅盾和胡风的关注。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中对该诗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在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时使用了细腻沉郁的笔调,而不像当时同主题的白话诗那样普遍缺乏表现上的深入与情绪上的热烈。

而另一位权威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胡风对于该诗从现实主义角度进行了剖析,肯定了艾青的创作价值:“健旺的东西原是潜在大众里面,当不会使他孤独的。”胡风更进一步剖析了艾青诗歌中的阶级性,认为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阶级的背叛。

在当时的“左翼”话语策略之下,文学批评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与阶级意识,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正与这一历史思潮相契合。在诗中,艾青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痛恨自己是地主的儿子,并对劳动人民乳母大堰河表达了无限的爱意。

艾青虽出身于地主家庭,但自幼生长在乳母大堰河家中,与普通农民接触密切,因而能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劳。反观自己所出身的地主阶级,艾青认识到,农民出身的大堰河才是自己真正应该感念的母亲,于是他写诗歌颂大堰河,歌颂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善良的劳动人民。而这样的对于自己出身的地主阶级的反叛思想,正是“左翼”话语策略之下与读者们的阅读期待相契合的思想。由此,该诗在“左翼”话语策略之下受到极大的关注与肯定,并为其走向“经典”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条件。

二、战争之下的边缘化

《大堰河》出版不久后,中国进入了激烈的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抵御外辱情绪被点燃,此时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读者所需要的是激情洋溢的战争文学,需要的是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热烈文风,而诗中艾青对乳母的脉脉温情显然与这一时代的氛围格格不入。

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致对外,抗击敌国,这是家国之情怀,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阶级斗争。诗中艾青所控诉的是农民阶级所遭遇的不幸,这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在当时一致抗战的历史背景之下,人们无暇顾及国内阶级矛盾,所以诗中所反映的问题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可以得出结论,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因素使得该诗被边缘化。一是诗中对乳母无限的眷恋与温情无法满足抗战时期读者们所要的战斗激情与高昂的士气,二是当时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矛盾已远远超出了诗作中所反映的国内阶级矛盾。因此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读者较为青睐诸如《黎明的通知》、《火把》和《雪里钻》等反映战争精神的诗歌,而《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因为基调平和、温情被明显束之高阁,少有人问津。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重估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发展重回“左翼”、革命道路,并且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合理的创作准则,该诗歌在新文学史书写的热潮下,又重新得到重视。表现为,在新文学书写的热潮下,《大堰河——我的保姆》因其阶级性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再次得到高度关注。

当时的文学史对于该诗在阶级立场的问题上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对艾青作了如下评价:“《大堰河》一首以真挚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描绘了穷苦悲惨的旧中国农村,暗示着诗人对地主阶级的叛逆和回到农民中去的愿望。”[2]?刘绶松在《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中评论道,这首诗不仅属于艾青个人,更属于时代与社会。艾青背叛了他的家庭所属的地主阶级,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献给了中国广大勤劳质朴却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

正是由于艾青在这首诗上所表现出的对所出身的地主阶级的背叛,使得其阶级立场在当时是站得住脚的。文学评论也倾向于将这一诗作为艾青阶级立场的自白书,同样由于它的阶级意义,此诗在“左翼”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文学评论的去政治化

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文艺评论去政治化,不再局限于阶级立场与政治价值取向。跳出了这一范畴,钱理群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该诗在诗的艺术与形式上进行了肯定。认为它全诗虽不押韵,但每一节的首尾句短小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长短结合,利于确定基调与色彩,诗人得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并赞誉艾青的诗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流派的自由诗体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虽也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阶级立场进行了肯定,但它将视野扩展到了诗作本身的艺术成就之上,对于艾青的自由诗体作出了极大的肯定。这使得该诗的文学价值更为丰富和饱满,而不只是一面阶级斗争的旗帜与意识形态的宣言书。

五、艾青创作之开端

大多数的文学史评价赋予了艾青的这首诗极高的地位,认为它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道,艾青的“芦笛”吹出的第一首歌便是给乳母大堰河的赞歌,作为起点,它密切联系着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艾青创作起点的看法在近20年的艾青研究中相当流行,谢冕称此诗奠定了艾青诗创作的基石,杨匡汉、杨匡满称它是艾青诗歌的新纪元。诸如此类的评论都将它作为艾青写作的重要起点,可见此诗的文学史地位之高。也有一些文学史在注重探索艾青早期诗歌的同时,削弱了该诗作为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意义,如程光炜等著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艾青与七月诗派》一章。

总体来说,文学史将它作为艾青的创作开端,这在赋予此诗极高的文学地位的同时肯定了艾青在此诗后创作的成熟。但无论是否作为艾青的创作起点,该诗始终是一个受重视的重要历史联结点。

六、经典地位之确认

作品通过入选不同时代的选本而被逐渐认可,作品的经典地位往往是通过不同选本而共同参与确认的。

20世纪50年代,重要的诗歌选本如臧克家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收入艾青的包括此诗在内的5首诗。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选本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收入艾青包括此诗在内的16首诗,其他重要选本如谢冕、杨匡汉的《中国新诗萃》、周兴红的《现代诗歌名篇选读》在收录艾青诗歌时均选入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

2000年以来的新诗选本,如杨晓民的《百年百首经典诗歌(1901-2000)》,只选入艾青的该首诗;张新颖的《中国新诗:1916-2000》与伊沙的《现代诗经》各收录艾青四首诗歌,其中均包括此诗。

以上的诗歌选本不论选入的诗歌篇目有多少,都无一例外地选入了该诗。而某些选本则体现出了对于此诗不同的价值取向,如闻一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编订的《现代诗钞》,其中选入艾青11首诗,却没选入艾青的该诗。在远离战争和意识形态的西南,闻一多可以撇开政治等外在因素,专注于诗本身的艺术特色而进行选编,“可见,这首诗的重要性——至少在闻一多看来——并不在于其诗艺的成熟”。

七、小结

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诞生以来,文学史对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因诗中所表现出的对农民阶级的赞美而受到“左翼”文学批评家的高度肯定。但更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这首诗本身的艺术特点,这首诗的阶级意义之光环太过耀眼,而使得其艺术价值变得黯淡。或许在今后的文学史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客观的、不带有政治色彩的对于该诗的评价。

篇10: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艾青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二、词语解释

【童养媳】 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檐头】 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檐部分。【瓦菲】 房上瓦缝里长的草。

【典押】 典当,在旧社会里,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天伦】 伦,人伦,封建社会尊卑长幼的关系。

【匾】 长方形的木牌上面题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挂在门的上头或墙的上部。【忸怩】 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火钵】 类似盛炭火的火盆。

【一手把】 即将近一把,形容数量少。【咒语】 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飘泊】 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三、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四、朗读的节奏: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热情奔放,感情火山喷发似的表达出来。

五、课文的结构:

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六、重难点: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统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十三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十一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 2 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

⑴ 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包括她的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四节中的八个“在你„„之后”句式以及第七节中的六个“她含着笑„„”句式等等,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更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因为她在完成奴隶一样的繁重的劳动后,使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她“含着笑”去从事繁杂的劳动,也表明她的勤劳,更可以看出,她活着,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一家,也为了她深爱的乳儿。她含笑劳作,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也包含着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感到满足的心理特征:她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只求能有活干,至于劳累、辛苦、疲惫等等,她毫无怨言。这些都突出了她的善良,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

⑵ 表情描写,如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时,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还有刚才甲生说的她的六个“含着笑”,这些都刻画出了大堰河无私善良的形象,也反映出了她对乳儿博大的爱。

⑶ 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出了大堰河对乳儿具备的真正的慈母那种质朴的、发自内心的爱,如第八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真正的儿子了。

⑷ 除了以上的正面描写,诗人还从侧面对大堰河的形象进行了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两者优劣真有天壤之别,但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生我父母”的陌生,侧面烘托出了“养我的保姆”的伟大。

大堰河形象里不仅是勤劳、善良、质朴,更有悲剧成分,作者写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手法高人一筹:她不知道自己身后的凄凉!在另一世界里,她不知丈夫死了,儿子们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卑微地活着。

七、诗歌情感解读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七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四)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教师范读12、13节)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八、艺术特点:

(一)诗歌形式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 ”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二)抒情方式: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抒情诗。其抒情方式为:

1、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第1、2、12、13节及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三)修辞手法:

1、对比手法:

第四节、第六节,两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对待、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2、反复、排比:

这两个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的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3、呼告手法:

诗歌的结尾,作者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标志,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步练习3 课堂追踪

一、基础积累 ⒈给加点的字注音。

荆棘()虱子()团箕()...叱骂()凌侮()忸怩()....⒉用下面的字组词。

堰()忸()檐()偃()纽()赡()揠()扭()瞻()

二、课堂感悟

⒊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①她含着笑,洗着我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②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江河是大地的脉搏。()③蓝天,白云,红领巾。()

④柔柔的风痴情的牵着红柳那飘逸的手。()

⒋“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便想起了你”这一句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结构和情感等方面来回答。

⒌“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一句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说说有什么深刻涵义。

三、提升演练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子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⒍从选文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大堰河的人生是凄苦的?

⒎本诗是写给大堰河的,其中为什么还写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们?

⒏诗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哪些地方表现了诗人对大堰去世的悲痛和怀念?

⒐这是一首抒情诗,但诗中也有叙事,在选文中找出一句,并简析其作用。

思维冲浪

《九·一八》

二00五年九月十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也是“九·一八”事件的国耻纪念日。

——题记

可以不在盛唐的马上听风

可以隐忍力量,保持火药黑色的沉默 可以让西伯利亚的寒雪遍撒江南,不忍那柄东来的刺刀,插在难圆的月上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 那一块块膏药,无处不是土地的创伤 流血的日子,七十四年的遗恨

在一根沙布上,紧紧缠缚着受伤的心脏

唯有让孩子读书,深记那一篇

东北抗联被数倍的鬼子和豺狼白骨山岗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

今天的月亮圆了。借的是恒星的光芒 花红酒绿的长廊,消磨着无聊的时光 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阅读提示】2005年的中秋节,恰逢“9.18”国耻纪念日,在这家家团圆,人人欢乐的日子里,诗人不忍回顾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但我们又不能不回顾:“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历史难忘,未来堪忧,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奋发图强,争取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⒑中秋和“9.18”国难同在一天,多少让人有许多的感叹,诗人在感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警告,找出这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⒒“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⒓“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你是怎么理解这诗句的? ⒔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那一块块膏药,无处不是土地的创伤()

②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⒕将你知道的抗日英雄的事迹写出一、二。

拓展创新

⒖钓鱼岛和东海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问题是目前中日之间比较突出的事件,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两件事的看法。

3、大堰河——我的保姆

上一篇:北风的爱爱情诗歌下一篇: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