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离职演讲

2024-04-09

根叔离职演讲(共6篇)

篇1:根叔离职演讲

开放

——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李培根

亲爱的2013级新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活力的华中大!

今天,我跟大家聊聊华中大的关键词之一:开放,权当是大家入学的第一课。

我们学校对自己的定位:“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

先说说“开放”对学校的含义。

开放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观的一部分。我们强调华中大的教育要保持与社会和业界的紧密联系,实质是知识的转移。这个转移包含了大学的社会服务的理念,也包含了教育以及大学生们如何从社会、业界中不断地吸收营养。

开放意味着华中大的教育要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这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其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华中大希望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真正怀着对生命意义、对生存价值的尊重与敬畏去面对学生,实质上是学校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这是华中大教育观的核心。同学们,也许这些一下子很难使你们理解,我也不多说。下面我重点说说,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开放。

同学们务必明白,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开放,你们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你们的心灵可要对自己开放。这话的逻辑在哪儿?你真正懂得自己生命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你真正地面对自己了吗?你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丑陋吗?能够理性地面对自己考的高分吗?你真正有独立精神吗?你有如尼采所言的“勇敢地成为你自己”的自觉吗?我常常看到有少数同学抱怨,快毕业了,发现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一无所有。我不否认学校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我敢断言,那种现象的症结首先是那些同学的心灵没能对自己开放。如果稀里糊涂、懵懵懂懂,你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还抱怨谁呢?心灵若不能对自己开放,你充其量只能成为某种工具,可老夫子早已有言“君子不器”啊!心灵对自己开放,意味着你要有独立精神,你自己的心灵不会被役使。请记住,独立精神是你作为智慧生命而存在的根本。心灵对自己开放,意味着你要有批判精神,包括对你自身,那样能让你成长更快,进步更大。这些都是你作为生命而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尊严所在。

你们的心灵应当对社会开放。比尔•盖茨就认为大学生应该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从社会中,你们可以学到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可以悟到在学校难以体验的东西。从世界大势、国家发展,到民间疾苦等等都值得你们关心。心灵对社会开放,就是说你们要有意识地关注、观察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参与一些社会的活动。尤其是假期的时候,做一点社会调查,对于你们了解社会是极有帮助的。如果在大学期间你的心灵就能对社会开放,那么在你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就不至于惊慌失措。心灵若不能对社会开放,你就只能龟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最终社会也会把你的前途龟缩在一个小胡同里。对社会开放还意味着你要客观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客观地感知社会中的丑与美。心灵不能真正对社会开放,主观意象、表象或者片面印象很容易占住你的心灵,那只能使你误入歧途。看不到社会中的美,你就很难得到时代的恩惠;看不到社会中的丑陋,你自己身上也很容易被污秽。

你们的心灵当对他人开放。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你既然肯定得存在于社会中,自然少不了与其他人打交道,尤其是当你踏上社会以后。你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主要不取决于你的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的关键恐怕是心灵对他人开放。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你永远不要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实现你自己的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否则你不会有朋友。另一方面,你也不必担心自己成为实现别人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不然,你就会恐惧与别人的交往。把别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神性存在,对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也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与信任。你们还要记住,别人身上的很多东西是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人生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当然前提是自己的心灵对他人开放。华中大提倡让学生自由发展。你要明白,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体验和享受现实世界中的自由。而对他人的封闭恰恰意味着自身的不自由,意味着在现实世界的不自由。而现实世界中的不自由,很容易使你陷入虚拟世界。顺便说一句,你们需要接触网络、接触虚拟世界,但千千万万不能掉进虚拟世界的陷阱。可不能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去替代现实中的自由,那有可能毁掉你的未来。

你们的心灵应该对教育开放。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学进校不久就要求转专业,我也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不喜欢某些课程。选择某一专业或某些课程真有那么重要吗?在大学,与其说是学专业,不如说是学习某种能力;与其说是学某一门课程,同样不如说学习某种能力。请注意,大家不要理解成专业和课程没那么重要,学习则可以马马虎虎。恰恰相反,你们要通过专业及其课程的学习去锻炼你们的能力。学校给你们提供的各种课程知识其实是形成你今后能力的积累。虽然华中大的教育强调让学生自由发展,可自由发展的前提也需要学生的心灵对教育开放。如果你的心灵对教育开放,你也就容易体验到学习中的愉悦,就能容易欣赏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美,甚至学习中的困难都会激发你的热情,学习中的枯燥会磨练你的意志和耐心。同学,让你的心灵真正对教育开放,你就能把“不得不”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转换成乐意学习、兴趣学习。心灵的开放能使学习的“必然”转化成学习的“自由”,那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最后,还希望你们的心灵要对未来开放。你们的发展在未来,如果还想在未来有好的发展,你们当然就得面向未来,或者说心灵要对未来开放。多了解一点科技的发展趋势,尽管那根本不是你的课程学习所要求的;多了解一点产业发展的走向,尽管未必属于你今后职业的范畴。譬如说,能源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能源科技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产业结构会发生什么影响?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什么影响?尽管目前对这些问题未必有定论,但是,如果你经常关注、思考,未来你更容易从中寻觅机会,未来你也就更容易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从大学的本质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看,你们的心灵更应该对未来开放。哈佛校长福斯特言:“大学的本质是对过去和未来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而不是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当下负责。”大学绝不是仅仅面向当下的风向标,她更应该是引领未来的发动机。同学们,那么你们自己呢?你们自己的心灵对未来开放,国家才有真正的未来,你们自己也才有更好的未来。今天,谁也无法替你们准确地描绘国家的未来和你们的未来,未来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思考、领悟、和面对。不妨多关注一下,未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如何健全民主与法制„„那些都和你们的未来有关。读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中说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你们的心灵对未来开放,你们也就是真正的少年,中国也将是未来之国!

同学们,我说了五个开放。日后忘记了,再看看,或许有用。

谢谢大家!

篇2:根叔离职演讲

你们好!在你们完成学业并走向未来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前两天,我看到你们歌之,唱之,舞之,蹈之,哭之,喊之,泼之,醉之。我知道,你们在以你们的方式迎接未来。

我知道你们高兴,激动。月初,总书记来到我们的校园,同学们在欢呼激动之后,又深情地畅想华中大的未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你们的娜姐刚刚在法网夺冠,那是我们共同的喜悦。高兴雀跃之余,你们可没忘记想到学校红土网球场的未来。

最近我参加了你们“畅想未来”的活动。我知道了你们中的陈超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未来;刘乐在学校“导演”未来;有的同学准备到西部大企业的车间中“绘制”未来;有的将要到部队里去“保卫”国家的未来;还有的同学打算“创业”未来…。我突然有所感慨,华中大的教育开始变得生动起来、饱满起来!那生动和饱满将带给更多学子美好的未来,也将成就华中大的未来!

其实,过去的几年,你们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未来。同学们在党旗领航下、在大别山的小道上、在“医疗下乡小组”的义诊中、在“黔途爱心团队”的跋涉中,迎接未来;你们在人文、科学精神与实践、华中大校友的讲坛中迎接你们的未来;在联创团队、海豚娱乐(安徽卫视粉丝网)团、读书汇等社团活动中迎接未来;在瑜珈山麓、森林公园,东湖畔、青年园,在小径里、石凳上,亭阁中、荷塘边,梧桐下、垂柳旁,腊梅中、桂香里,你与你的他(她)一起梦想着未来。我看到你们通过记录过去而迎接未来。我看了时间先生导演的电影《华科的秘密》,看到了刚刚公映的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断弦》。我看到一个同学去九宫山“单骑走天下”的记录: “什么是绝望,是一次次有了希望时却发现只是错觉;什么是挑战,是在看不到希望和前路时依然的坚持;什么是勇气,是孤独挺进中旁人给你的一句„加油‟!” “人生总在颠簸中前行,其意义就是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不断去征服。”从你们记录的过去,我看到了华中大学子的未来。

我注意到你们迎接未来的感悟。你们中的一位同学说“走出大学,我们什么都不是了,不再是天之骄子,不再是象牙塔中高材生,我们只是一颗螺丝钉,需要用螺丝钉的精神去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还有的说“走向不平凡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彻彻底底的凡人一个。会有焦虑,会有愤怒,会有伤感,有难以掩饰的胆怯,甚至是无法平息的嫉妒、令人作呕的虚荣以及毫无顾忌的贪婪。”说得真好!我为你们骄傲,你们成熟了,但是我还是想多几句关于你们未来的叮咛。近年来,我有所感悟,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希望你们毕业之后,依然少年,依然要面向未来。为了你们自己,为了未来之国。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来一定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还没有完全趟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那条河。未来,前面是否还有石头可摸?党和政府号召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如何能有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未来是否有你的一份责任?

同学们,请你们关注,科技的发展会给社会的未来、你们的未来带来何种变化。你们是否准备好了如何面对未来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不可思议的生命科学?还有似乎无止境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或许,不久的未来,你们就可能得到物联网、云计算而致的享受,你们就可能尝试器官再生、个性化医疗的成功。这些技术可绝不是浮云,相反地,能够很好地运用它们、驾驭它们,你们或许真如“神马”,能驰骋在天际,遨游于云端。

同学们,你们一定希望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未来的美好和幸福在哪里?

要想有一个美好灿然的未来,先使自己的内心美丽起来。最近中国青年报详细报道了我们的校友、你们的学长占美丽执着地投身于垃圾处理的平凡事业。看看那平凡事业中的不平凡事迹吧,你们一定会感动。她内心的美丽和强大使她非常自信:“花开的时候,我最美丽!”

未来的幸福在内心的安宁,在自身的和谐。你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你就能守住内心的安宁。你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你不需要在别人面前说你爸是谁。未来你们可以在不断努力拼搏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自我,但切切不要偏执的自我实现。

未来的幸福在感恩和报答。成功既需要贵人的提携与相助,又需要众多普普通通人的烘托与帮衬,那都值得你感恩。懂得感恩,你一辈子或许有贵人相助;知道感恩,你未来的生活将充满阳光。至于你伟大的母亲,你更要感恩,更要报答。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有多大能耐,不在于她有多么完美,更不在于她有多么高贵。你们一定知道被网友称为“暴走妈妈”的、平凡的陈女士,咱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和她一起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为了孩子,其实很多母亲都有可能做那样的事情。未来你赚了钱,常常寄点钱回去补贴父母,即使他们说有钱;未来你条件稍好的时候,把父母接过去享享清福,即使他们说不习惯;未来偶尔亲手做一点他们想吃的饭菜,即使他们说不用你做;更要常回去,量量他们的血压,看看是否有骨质疏松,即便他们说感觉还好。同学啊,感恩和报答可是你一辈子的为人之要。

同学们,看清未来不容易。未来是矛盾的,神奇的,难以言说的。

某些未来是很确定的。一方面意味着事物发展的规律终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意味着,你时时在不知不觉中确定你的未来,未来就在眼前的努力与拼搏中。

然而更多的时候,未来是不确定的,有时候甚至是那么不可思议。我年轻时也憧憬过未来能穿上白大褂,我还当过一个多月的赤脚医生,为乡亲的健康效力而感到兴奋的时刻还刚刚开始时,就被下岗了。后来差不多有机会走到医学院的门口时,我又被拒绝了。在失去理想中的未来时,我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未来。日后或许你们会逐渐明白,你很精细地设计自己的生涯、规划自己的未来,你是那么迷恋未来的某一目标,但很可能你迷恋的对象未来却不跟你玩。别难为你的未来。其实,你若真把自己的未来看得那么透彻,人生可能也不那么有意思了。华中大教给你大智慧,不教给你小聪明。

任何社会都存在好些令人不满意的事情。一方面需要人们有质疑批判精神,另一方面更需要建设精神。未来,倘若一切都令你看不惯,你只知道毫无顾忌地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却不知道如何建设,那你很可能被边缘化。不要嘲笑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不要玩弄人们对未来希翼的真诚。人间的美好需要你们去建

设,社会的互信需要你们去呵护。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质疑批判精神,不教给你犬儒主义。

未来是大度的。少数同学可能在茫然、疑惑、不解、甚至痛苦中沉思着未来。也许过去你过分消遣和娱乐过未来,你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光阴,今天方知往事不堪回首,你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站起来,前行就有路。未来依然愿意迎接你,依然愿意把你拥入怀中。同学啊,华中大教给你雄起,不教给你趴下。亲爱的同学们,关于未来的话太多。最后我还想叮咛一句,未来要说真话。你如果说真话,别人会倾听。你如果说假话,或许只有风会听。华中大教你对人说真话,不教你跟风说假话。

再见了,同学们!在未来,在远方!

根叔很好!!!!

二.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

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

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

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篇3:根叔离职演讲

有人认为“李培根校长的讲话则一改那种沉闷的文风, 富有新意和创意。他的讲话, 敢于直面问题, 有独立思考, 充满了叩问和辨识时代和社会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传递着一个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的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的讲话稿能在海内外高校乃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产生广泛的认知、赞赏的重要原因” (1) 。且不论这一评价与李校长的演讲词是否合拍, 这一观点诚然有其道理。陈平原在评价“根叔”现象时曾说:“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他个人最欣赏的校长演讲则当属“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9年《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 以及两任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在1928年、1931年的就职演说” (2) , 并认为他们的演讲“不仅在其后的10年、20年, 乃至到今天都能为人接受”。历史已经证明陈平原的观点不是耸人听闻, 我们或许并不清楚了解各演讲的具体内容, 但一定对“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很有印象, 也必定对“办学校, 特别是办大学, 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造就人才”深有认同。

再次回顾陈平原盛赞的蔡元培、梅贻琦等名校长的演讲, 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的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 之所以影响深远, 一是态度上的平等, 二是内容上的务实。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成功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态度上的平等, 二是内容上的务实。蔡元培校长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重点谈及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抱定宗旨, 所讲的是大学首先要明确的性质和办学的初衷, “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学生要求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个人德行品性的涵养也同样重要, 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 这就是“砥砺德行”。至于“敬爱师友”, 尊敬师长, 和朋友交好, 坦诚相待每个人, 这些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话虽平常, 却道出了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原则。校长致辞传达的是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 不需要故作高深, 也不需要花里胡哨。

“一、我先谈一谈清华的经济问题。二、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 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 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 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 应该有特殊的成就。三、我们固然地造就人才,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才。四、清华向来有一种简朴好学的风气, 这种良好的校风, 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五、最后我不能不谈一谈国事。”这是另一位校长, 梅贻琦先生在就任清华校长的致辞简要, 同样包含着一代校长的期盼和教诲。他立足本校面临的发展问题作为根本, 重视人才、重视学风, 最后让人不禁感慨的是他心怀国家。联系实际、务求实在、不尚空谈, 是两位校长致辞的共同特征, 也是其影响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李校长的演讲无疑具备上述品格, 但不是他演讲大受欢迎的唯一要素, 甚至算不上根本因素。结合众多评论来看, 大家最肯定的在于他打破了校长演讲的沉闷形式, 让人, 特别是年轻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说:“作为毕业典礼的讲话, 无非是对青年学子完成了学业表示祝贺, 感谢学子为学校做出的贡献, 并祝福学子的美好未来。‘根叔’的讲话也没有走出这样的思路, 但却能‘老瓶装新酒’, 在于其结构安排、材料选择、语言运用的独具匠‘新’ (心) 。” (3) 这正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就内容而言, 多半还是沿袭了惯有套路, 少有变革, 也难有变革, 倒是形式上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每一个年轻学子来说, 在严肃场合听惯陈词滥调后, 很难不对以下语言产生热烈的情感呼应: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 从热闹和愚蠢中, 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从麻木和好笑中, 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 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 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 曾经是姐的娱乐, 还是哥的寂寞?

又比如说:

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也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 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类似风格的文字构成了该演讲稿的基调, 由此可见李校长演讲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引用很多学生熟悉的网络词汇。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所谓演讲, 旨在调动听众情绪, 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从而传达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若想引起听众的共鸣, 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熟悉他们的生活, 尝试用他们的角度和方式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演讲者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 融入听众的世界中, 想其所想, 急其所急, 即所谓亲民、务实, 这样可以避免空洞教条、充斥大话。但内容上的真诚与充实并不能完全改变时下的局面, 即便是蔡元培、梅贻琦诸校长的演讲词用于今日, 也很难避免尴尬的境地。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学生在课上进行探讨, 不少学生的反应出奇地冷漠, 甚至有学生表示, 校长讲话与我毫无关系, 无论怎么讲都不在乎。这就意味着, 即使校长的演讲谈论的都是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 他们依然无动于衷。这样一种态度自然是错误的, 也令人无比感慨。但无论是严厉谴责还是深情教导都不足以有所改观, 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师生间的联系, 特别是情感上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还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态度。李校长使用的那些网络热词在此发挥了功效, 他收起师长的严肃态度, 抛弃那些高尚的却不免冷冰冰的词汇, 说起直白、符合学生口味的语段, 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甚至让学生感觉, 这不是在聆听教诲, 而只是一个身边人在跟你亲昵聊天, 自然会获得呼应与认同, 学生当然会觉得李校长的演讲生动有趣、不乏味。

网络词汇带来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 但基于网络词汇兴起迅速, 被人遗忘同样迅速这一特点, 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学生在这样一种演讲氛围下聆听教导时, 师长的话会不会被学生记住, 能否起到有用的作用?学生能否在欢声笑语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抓住重点?或者说, 熟悉的词汇、平易的风格让学生欢呼, 但除此以外, 他们还能记住些什么?学生的热烈呼应除了欣喜的认同外, 是否会觉得某些师长是在作秀、演戏, 而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姿态肆意旁观?即便认同占据多数, 但认同的只是一种态度, 他们是否会因为对态度的敬意而虚心细致地领会师长们的教导?我们有理由相信, 学生是欢呼了, 但欢呼的只是师长们放弃了高高端起的架子, 甚至使用时髦的词汇, 却并没有对内容本身过多在意, 这本就有违校长致辞的根本。聆听演讲毕竟不同于观看娱乐节目, 感官刺激之外, 更需要精神的提升。

在众多赞扬声中, 陈平原少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根叔体”在毕业典礼上迎合了学生口味, 获得热烈掌声, 但这一做法违背了教育传统, 特别是有违毕业典礼的真正作用和意义。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什么样人讲什么样话, 如果一场毕业典礼, 校长、教授、学生致辞的风格都一样, 那就是失败的。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 也有自己的尊严。为了下面的欢呼而采取甚至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去使用的语言, 并不恰当。其实演讲者是容易受台下气氛影响的,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 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 不符合校长的角色。一般来说,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但现在大家对“大话”不感兴趣, 毕业典礼也像一场娱乐演出一样, 学生为自己兴奋的地方鼓掌, 但校长致辞并不是为了要大家鼓掌的。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 (4) 。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 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这一观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固然重要, 但重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 如果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满意, 就放弃师者的立场, 盲目向学生看齐, 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思维, 并不是为了让二者简单混同, 而只是提醒我们, 要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立足于他们的实际, 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曾私下听不少学生夸奖某些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 具体表现在于课上有很多段子。但问题在于, 段子讲得多了, 传授知识的时间必然要被压缩, 原本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结果却造成教学效果的削弱, 这样一种“变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言而喻。校长的演讲依然如此, 我们固然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沉闷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夸赞或鼓掌, 而是希望更好地传达师长们的美好期待与殷切希望。

反观李校长的演讲, 我们似乎并不能有太多期待, 不仅如此, 所谓的“赞扬”也颇值警醒。以2010届毕业致辞为例, 全文除个别轻松、俏皮的内容外, 整体模式改变不大, 可能的现象是, 学生大多数时间皆充当“低头族”, 偶然听到某些熟悉的词汇, 稍微听一听、笑一笑, 随后故态复萌。无论是网上的赞扬, 还是笔者与学生的探讨, 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了这些“网络热词”上, 众人夸赞李校长的致辞亲切、有趣, 但有关注就有忽视, 校长致辞的重要意义并没得到有效彰显。尽管尝试了新的改变, 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改善文风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

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承载了重要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对于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涯的总结, 更是为其以后的人生做指引, 其意义非凡。一方面, 大学校长对于毕业演讲的需求, 绝不是仅仅是说几句体己话, 归纳“你们肯定记得这些事件, 这些流行语”就够了。另一方面, 大学校长的致辞不应该如此放低身段, 一味地盲目地迎合学生, 使得语言在此场合下失却应有的价值和尊严。长篇累牍地使用网络流行语, 可谓是一次大胆的打破陈规的尝试, 然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场合, 如果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噱头, 成为捧腹大笑、为之拍手称快叫好类似脱口秀的节目, 那么无论对于学生, 对演讲本身, 还是对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所带来的影响, 都是不容忽视和令人担忧的。

陈平原再三强调, “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 也有自己的尊严”,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 回顾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的致辞, 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内容简洁不烦, 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但曲高极易和寡, 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网络普及的环境中, 要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更艰难。但“哗众取宠”式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 在看似风光的背后, 实则毫无一物, 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况且端正的语体风范是处在教育最顶层的大学校长理所应当恪守的。如果大树和小草一起歌唱, 正需要茁壮成长的小草只有迷茫, 茫然不知标本为何物, 标杆为何物, 亲和的追求显然已毫厘而谬以千里。

如此说来,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何在?试想, 蔡、梅二位校长的演讲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与经典凭借的是什么?仅仅是文字本身吗?当然不是。一切终究要取决于他们为学校发展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 是踏实的“行”证实并强化务实的“文”。校长的亲民、务实不应该只是展现在那短短数十分钟的讲话中, 而应该是他的一贯风格与高尚人格, 文字只是大学生态的一个缩影, 是每个人共同体验的凝练与回顾。因此, 整顿文风, 固然要从文字本身着眼, 要有亲和的态度、务实的内容、深远的立意, 让人感怀身受, 但要想实现这一切, 必须保证此类文字是真实可信的, 校长的作为决定了他的魅力, 他的魅力决定了致辞的成效。

注释

1 徐琼.增强讲话稿感召力的创意写法[J].秘书之友2013 (8) .

2 (4) 陈平原.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东方早报, 2012-7-4.

篇4:“根叔”演讲感动毕业学子

南方多省遭暴雨袭击,近日,总理温家宝冒着大雨,趟着一尺多深的水,前往洪涝灾害严重的江西抚州市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看望受灾群众时,他亲切地询问一灾民家里的情况,当听说她的家人都已安全转移时,总理鼓励她说:“人保住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慢慢恢复家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总理奔波忙碌的身影,洪水无情,关爱有情。)

02 “根叔”演講感动毕业学子

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两千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躲猫猫”、“蜗居”、“蚁族”、“被就业”……都是演讲中出现的词汇。这番临别讲话打动了毕业生的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呐喊着“根叔”,自发鼓掌达24次,讲话数次被打断。“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8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引用的话经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说出后,迅速成为该校众多师生的网络签名。(从“85后”到“90后”,学生的世界,他都懂。这样平易近人的潮人校长,大家怎会不喜欢?)

03 酷站风向标

我学网—http://www.5xue.com/

2004年7月由李开复博士创办,网站是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成长,解决求职、留学、情感、学习等方面问题的公益互助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多万,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同时包括部分中学生以及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和境外会员。

活跃在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开复,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李开复长期坚持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每天有大量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工作、成长、情感、出国、企业、科技等话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在助人和他助中收获快乐和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04 漂白女星

车模兽兽、嫩模闫凤娇和马诺,她们的成名路大有相似之处。早前,靠着拜金言论搏出位的马诺公开含泪表态,今后与“拜金”划清界限,专心磨炼演技和唱功,期望能在演艺圈闯出一片天地。大胆言行爆出新闻噱头后,立即躲避公众关注制造神秘感,最后经过全新包装,在娱乐圈杀出一条血路。于是,一个“漂白女星”的新名词诞生了。利用丑闻赚足关注度,是娱乐圈新手们惯用的伎俩,但是“出位”是柄双刃剑,虽不可能背负一辈子的骂名,但不从内心改变自己,在娱乐圈照样走不远。(成名的路不止一条,但想走得更远只有一条,那就是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05 人大国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居首

6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争议声中成立。现在,首届毕业生已经结束6年本硕连读的学习。30名学生中有15人顺利就业,就业状况居全校第一。人大校长纪宝成在和毕业生座谈时说,现在评价创办国学院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国学,同学们是探索者,学校、老师也是探索者。(有探索才能有进步。)

〉〉〉〉〉更多

▼2010年的试点工作效果良好,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福布斯推出《2010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华兰生物林小军、新和成胡柏剡、特变电工叶军、中天科技薛继萍、三一重工向文波位列前5名,

▼《家有儿女》“刘星”的饰演者张一山和“夏雪”的饰演者杨紫已经确认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上北电的希望很大,两位童星继初中同学后,有可能再次成为大学同学。

▼阿根廷在南非世界杯的角逐中战绩显赫,远在上海世博会的阿根廷馆同样为之沸腾。馆方特地为游客们准备了特别礼物。每迎来25万名参观者,阿根廷馆就会送一件队服,预计到世博会结束时,刚好能送出11件球衣,这个数字也恰巧组成了一支足球队。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行,增收了“微博”、“低碳经济”、“减排”等大量新词语。

更多信息请登录《哲思》博客:

篇5:根叔演讲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根叔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演讲稿,情真意切,被称为最牛的演讲稿。以下是我整理了歌颂祖国的演讲稿 3 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范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演讲稿,情真意切,被称为最牛的演讲稿。以下是我整理了歌颂祖国的演讲稿 3 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李培根)演讲稿

在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 2000 余字的演讲稿中,把 4 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李培根 16 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 30 次。全场 7700 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根叔”对母校的解释让人感到异常亲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与其说“根叔”是在以大学校长的身份讲话,不如说是同学毕业之前的临别赠言,激情饱满,情深意切,心灵沟通,催人奋进。

“根叔”说到了“根”上,说到了同学们的心坎里。“根叔”没有更多的大道理,没有更多的漂亮话。“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范文:李培根在 2010 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 2010 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 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 G2 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

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 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范文:在 2009 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牵挂

亲爱的 09 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

四年前,我迎来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在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的前夕,我想对你们说两个字,那就是“牵挂”。

今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世界的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形势,乃至就业形势。同学们,你们是否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们牵挂着。

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即将踏入工作的社会,那可是没有在学校那么简单和单纯。你既需要充分地展示自己,又不能过分地表现自己;你既需要尊重领导和前辈,又不必刻意去逢迎;你既需要有理想和目标,又不能刻意追求、过于功利;你既需要与同事竞争,更需要与他们协同。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大道上,在大城市,在名单位......大道上有千军万马,当你意气风发、策马奔驰的时候,可要当心,那里非常拥挤,脚下甚至还有石头。亲爱的同学,竞争的路上,千万别摔到,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一条小道上,在乡村, 在城镇,甚至在西部......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样通向理想的远方。小道旁时而风景可人,或许有溪流奏响,或许有百鸟鸣唱,还有万紫千红竞芬芳。小路上时而泥泞,时而杂草丛生,甚至蛇蝎横行。当风景迷人时,不要太迷恋;当小路难行时,千万别退缩。纵使山穷水尽之际,只要坚持,相信会有柳暗花明之时。亲爱的同学,你有思想准备吗?我们牵挂着。

也许你将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学术,为创业......那是一条攀登之路。你不仅需要优化方向,选择好路径,而且你要看清脚下的每一步。攀登悬崖峭壁时,可不能有一步的闪失。一步不慎,多年的心血,可能功亏一篑。亲爱的同学,你可有思想准备?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 也许此刻你豪情满怀,踌躇满志。你希望未来挥毫于江河,画笔于大山。的确中华崛起的蓝图在期待着你,你可以留下激扬之文字,你还可以指点江山。然而,你也要常常低下头,脚踏实地。同学,你意识

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此刻正感到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大学的几年,你或许后悔那糟糕的成绩,甚至痛心没有拿到那一纸文凭。同学啊,你不用灰心,不能消沉。路,其实就在脚下。人生的路是数不清的,通向成功的路也有千万条。低下头,从脚下最不起眼的路起步,昂起头,仰望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对你和他人一样明亮。同学啊,你未来的人生依然充满希望。你意识到了吗?我们牵挂着。

亲爱的同学,其实,牵挂你的人还有很多。你含辛茹苦的父母永远会牵挂着你,他们牵挂着你的一切。你的老师,包括中小学老师,会牵挂着你;你的同学将牵挂着你......同学,能否不吝啬你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父母、亲人,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城里节奏太快,中年的他们似乎显得更加疲惫;在田野里劳作的父母,他们的背也可能开始驼了,甚至他们可能还在盘算,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为你求学所欠的外债。不时给他们一个电话,常回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惦着他们的健康。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尊敬的老师,给予你尊敬的辅导员。你的成长中,他们也倾注了心血。他们曾经对你的表扬或者批评,都可以成为你牵挂的理由。你只需要偶尔在网上,在电话里,一个简单的问候足矣。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的同学。同学中有你要好的朋友。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值得珍惜的,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也许某一个同学与你有过争吵,但是那也没有本质的怨仇,一笑便泯灭。

同学中可能还有你的初恋,即使未能终成眷属,初恋也是不能忘怀的,因为那是纯洁的。同窗的友情,可笑的争吵,难忘的初恋,都可以成为牵挂的理由。请把照片留着,把邮箱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着。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把牵挂给予你未来的同事和朋友。多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关心、帮助别人,你将有更多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素不相识的人。

5.12 地震中伤残的人们怎样了?地震后幸存的人们生活和心理状况如何?那些从事城市建设的民工们怎样挣扎在贫困线上,还有那些在贫穷乡村的中老年农民们如何绝望地守着那几分贫瘠的土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是这种牵挂的理由。同学,你会牵挂着吗?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你的牵挂。留一些牵挂给你的母校。在这里,你毕竟度过了人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岁月。在这里,你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培养与锻炼。你会牵挂吗?若干年后,你的学科是否已经一流,母校是否已经国际知名?你会牵挂吗?也许在母校你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你的成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你会牵挂吗?你在校期间,学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事情令你不快甚至愤怒,但那只是培根的不力,却不是母校的丑陋。你会牵挂吗?喻园夏日的荷塘是否还是阵阵清香?秋日月下的瑜园中是否依旧浮动着桂香?同济校区里裘法祖之树一定更加茁壮,你和恋人常坐的石凳是否还是老模样?当你牵挂时,常到网上看看,偶尔回母校走走。

亲爱的同学,我牵挂着,你牵挂着,他也牵挂着。让我们彼此牵挂着,让牵挂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

范文:选择---2008“同歌同行”毕业晚会的致辞

同学们:

晚上好!

几年前,你们选择了华中大,那或许就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随后的几年里,你们有了那么多难忘的选择。

在华中大,你们选择了刻苦学习,选择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你们选择了公德长征,选择了烈士寻亲;你们选择了朋友,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母校对你们选择了支持、喜爱,还加上一份骄傲。

也许你选择过迟到,选择过逃课;也许你选择过沉迷于网络,选择过沉溺于游戏;在这个校园里,并非一切都是美好的,也许你选择过愤怒,甚至选择过谩骂。母校对你们选择了理解、引导,还加上一份怜爱。

08 的选择是那样的不平凡,而华中大的 80 后在 08 的选择又是那么令人震撼。

当大雪、坚冰选择了中国南方大地,你们选择了火热的心,去温暖,去融化;

当“藏独”份子选择了骚乱,国际上某些人选择了帮腔,你们选择了愤怒,去谴责,去示威;

当山崩地裂选择了汶川,你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爱心,去支撑,去抚慰;

08 奥运选择了北京,你们选择了欢呼,选择了渴望,去分享,去期待。

对你们,华中大的 80 后,母校选择了钦佩,选择了自豪。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请允许一个长者,多几句叮咛,多几句唠叨。

当你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之时,请你选择低下头,看看脚下的大地,一步一个脚印。

当你灰心丧气、迷茫彷徨之时,请你选择仰望星空,天空对你和他人一样宽广。

当你进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而茫然不知所措之时,请你选择简单,简单可以应对一切的复杂。

当你想有新的获得,你可能需要同时选择舍弃。不懂得舍弃,就难以有真正的获得。

对于别人的过错,请你选择理解与宽容;对于别人的给予,请你选择记忆;而你对别人的帮助,请选择遗忘。

同学们,当你们离开学校后,请选择时而看一看母亲的容颜,偶尔浏览一下母校的网站,去发现母亲新的美丽,去寻找那逝去的记忆。

同学们,对于已有的选择,永远不要遗憾,勇敢地去面对新的选择。

亲爱的学子们,对于你们,华中大永远的选择,那就是,牵挂!

谢谢大家!

在 2005 年“同歌同行”晚会上的致辞

在这里,我要以一个老毕业生的身份,对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途的毕业生们说:昂首期望、壮志凌云的同学,请你低头看看脚下的大地,因为人

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走完;四年如梦,低首迷茫的同学,请你抬头看看天空,你的视野和胸怀会因天空的开阔而开阔。而不管前面的路如何,你们心中都要有一个美好的梦,并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美好的梦。

你们要懂得记忆,时光可能会带走我们一些知识上的记忆,但你们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忘记这所以你们曾经接受知识熏陶的殿堂,不能忘记这个有着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美丽校园,更不能忘记那些陪着你们一起成长的老师同学,这些是值得你们永久记忆的。

你们要学会忘记,忘记在学校获得的辉煌,因为辉煌只是一种过去,而你今后的人生,一切都将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你们要学会忘记过去的争吵,因为在你们踏上的是新的征途,过去无心的争吵只是一种无味的负担。

篇6:由“根叔”的演讲看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靠传统的灌输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大众传媒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越发紧密以至于无处不在,甚而超越了传统的信息渠道对人们的影响。尤其于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来自诸多新型传播方式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标准等等意识形态因素都会对促使他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鉴于此,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方式,除了传统的灌输模式之外,更应注重引导与鼓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受教育者对主体价值观的认同与情感。而这种转变的重点显而易见应着眼于使用适于当前情况的新的教育方式,近些年来兴起的励志教育演讲正是其中一种有益的探索。不久前,人称“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正是一个典型的范本,引起了网络上极大的关注,在广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应当重视励志演讲这一形式,认真探索如何通过这一形式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一、演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声音、附加工具等,将思想传达给听众,使听众形成与演讲者同样情绪的过程。从形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演讲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接受者认同自己的见解。所不同的是,演讲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此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则不止通过语言这一种方式。

面对社会转型这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巨大的压力。要想使思政工作产生实际有用的效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改变过去僵硬呆板的工作方式和老调重弹的教育内容,结合社会新形势和新动向以及人们实际的思想状态,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并结合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向其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演讲,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知、导之以美、明之以实”魅力于一体,正是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根叔”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其演讲内容既有才情又有温情,同时大量运用大学生的群体语言和网络语言,极大地引起学生共鸣,使大家在感动中从情感上不自觉的接受了演讲中所传达的健康向上的内容。不敢说这样的演讲一次就能消除了许多人心理阴扭,重新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至少会给他们刻下深深的感动,成为记忆中一颗宝贵的珍珠。它的光芒总会在某一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口,或是点出进步的方向。因此这样的演讲无疑是成功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达到上述效果,使受教育者乐于和教育者作朋友,乐于接受教育者的观点,乐于和教育者坦陈自己思想上的困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和不良思想及敌对思想作斗争的过程,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对于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说服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演讲这种以一对众的交流方式,自然就成为思想政洽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李培根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成功要素分析(一)内容真实、贴近生活

演讲展忌言之无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演讲中,明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思想政治教育演讲在不仅要有理论深度,还要在内容上贴近生活,使听众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

事实告诉我们,“假、大、空”的教育内容只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就必须摒弃简单说教,选择与现实相关的内容来评论和阐述,选择听众感兴趣的事例、内容进行分析,并要注意政治倾向和思想深度。这就要求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了解现实生活,紧抓时代脉搏,了解学生们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并不断结合新形势、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根叔”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正是完全取材于生活中同学们或是热切关注,或是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由汶川地震到西南干旱,将大家的记忆置于实情实景中,因而能够很容易的引起大家的共鸣,既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又使人从情感上贴近演讲者,愿意接受演讲者的内容与思想,最后达到了理想的演讲效果。

(二)主题鲜明、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教育演讲不能漫无目的、全面撒网,应当选择一个主题,集中针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进行教育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在演讲中东拉西扯,本意是试图面面俱到,但实际却使演讲内容显得杂乱无章,无法突出重点。信息的过于庞大会令听众感到冗长杂乱、不好接受,起不到警示作用,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思想政治教育演讲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要围绕一个中心和问题展开阐述和讨论,便于听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作为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除了对大学四年来种种共同经历的回顾,“根叔”的整个演讲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大学生们毕业季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这个中心展开。因此同学们能够比较好的把握到演讲中所传达的内容与主题,紧随演讲人的思路而动,进而深受感染。

(三)感情真挚、情绪饱满

在这篇演讲中,有着许多言语真挚,饱含深情的句子。“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诸如此类的句子在全篇随处可见,也正是这样充溢着感情与关怀的句子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自己的演讲打动人心,演讲者要首先点燃自己的情感,在演讲过程中流露真情,使自己先迸发出一种活力的光彩来。最能让听众感动的是在演讲过程中自然流出来的感情,而不是大动声色地去表现某种情感,那样只会让人觉得装腔作势,进而使听众失去对演讲者的信任,并影响到对其演讲内容的信任。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应随着演讲内容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演讲内容严肃,表情应随之凝重;内容轻快,表情也应随之变得轻松。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面部表情要自然真实,喜怒哀乐均要随粉演讲内容的发展需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切不可矫揉造作、过分夸张,那样只会让人感到虚伪可笑,演讲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四)态度温和、语言生动

态度温和、语言生动、口气平和,这是让听众接受演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演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切不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让听众产生距离感,也不可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让听众产生厌恶感。演讲者应当做到态度诚恳,本着和听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听众做朋友的初衷,这样才能在言语中有平和的表现。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自然要靠语言的魅力来打动人。除了吸引人的演讲内容外,朴实无华而又幽默生动的语言会为整个演讲增添魅力。演讲者要借助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人们不愿听的“大道理”解说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这种语言功底却并非一蹴而就,是要靠平日大量的积累慢慢形成的。

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感化教育。让受教育者感觉到是在被强迫地接受填鸭式的政治灌输,因而产生强烈的反感,是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训。总结失败教训,教育者在运用演讲这种宣传教育方式时,就要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出使人由衷折服的道理来,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留给人们的呆板、虚假和强硬的印象,让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演讲这个载体发出崭新的光芒,产生巨大的作用。

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喻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喻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取得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上一篇:(学生素质规范教育)探访成功者的足迹_体贴父母下一篇: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