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长离职演讲

2024-04-27

李校长离职演讲(通用9篇)

篇1:李校长离职演讲

今天(2010年12月23日)下午,学校在民主湖报告厅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代表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关于李晓红同志不再担任重庆大学校长,另有任用的决定。有关领导代表中组部、教育部和重庆市委在讲话中对李晓红同志及其在重庆大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欧可平同志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李晓红同志为重庆大学发展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与会同志以多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向李晓红同志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祝福,祝愿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李晓红同志在会上满含深情地发表了讲话。经李晓红同志授权,现将讲话文字稿全文发表如下:

尊敬的杜部长、陈部长、赵局长、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我就要离开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了32年的重庆大学。在这里,我受学校的培养和组织的栽培,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校长,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和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有教育我、培养我的尊敬的师长,有和我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情同手足的同事,有数万名朝气蓬勃、可亲可爱、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重大学子,对此,我都充满着无限的不舍和眷恋。这32年是我生活旅程中难忘的一段光阴,是我人生征途中宝贵的一段岁月。在这里,我要表达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热爱重庆大学,深深地热爱重庆大学的师生们。

刚才,杜部长和陈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过去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我的评价实在是过高,令我深感不安。我在重庆大学任校长近8年,总感觉还有好多工作还没有干好,可能辜负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当校长之初,我说过要“做一位重大师生认可的校长”,这些年来,我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努力推进学校的事业发展,从不懈怠;我一直坚持把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利益,特别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融在一起,不畏困难和矛盾;我追求的是无愧于组织和师生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如果说重庆大学近几年的发展令人瞩目,那只能归功于前人奠定的基础、夯实的根基;归功于党政班子团结一致、领导有力;归功于全校师生齐心拼搏、昂然向上。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没有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和对我工作的支持,也就没有重大发展的今天。

我从心底深处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各级领导给我的关怀和支持将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去奋斗、不懈去努力。我也要感谢曾经培养我、和我共过事的吴中福校长,祝家麟书记,欧可平书记,以及学校班子中与我多年合作的同事们、各学院、部处的领导同志们,你们支持我、关心我,精诚、默契的合作必将化为永恒的友谊。我要特别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包括离退休的老前辈们、同学们,你们理解我、支持我,也时刻鞭策着我,既是我拼搏的动力,也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这八年来,有和同志们共同奋斗取得胜利带来的喜悦,有因为工作未能如愿带来的烦恼,也有一些事想做而未能做所带来的遗憾。在重大,我收获了一生中最为丰厚的一笔精神财富。虽然我就要离开了,但会珍藏一份重大情结,永远感念重大,情系重大,倍加珍惜与重大师生们形成的深情厚谊。

在这里,我也要向同志们表达一点歉意。由于我性格急躁,有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态度上有所欠缺,也有一些事由于水平有限未能处理好,可能对有的同志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今天,我郑重地向这些同志说声对不起。

离任之际,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央对重庆大学特别关爱、寄予厚望,中组部、教育部为重庆大学派来了

一位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学术影响大的新校长。林建华同志来自国内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我与他曾经是美国耶鲁大学04年首届大学校领导培训班的同学,从那时起就结下了友谊,并时常有交流,从与他的接触和了解,以他的智慧和水平,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必定会给重庆大学带来新的、更加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重庆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创造重庆大学新的辉煌!我坚决支持和拥护组织的决定,也希望同志们像支持我一样地支持他的工作。

在过去的32年中,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重大人”为荣。从今天起,我就要离开重庆大学,变换的是“校长”到“校友”的称谓,但不变的是我对重庆大学永远真挚深厚的感情。到武汉大学后,我将着力推动两校的合作与交流,着力促成楚渝两地高等教育的携手和共同进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母校、热爱母校,继续为重庆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经常给毕业的学生说:常回家看看,现在我要对自己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愿母校越办越好,祝愿母校的师生工作顺利、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在新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早日实现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谢谢大家!

篇2:李校长离职演讲

今天是我作为北大深研院院长的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今天的大会之后,我将离开过去八年的工作岗位,离开八年来让我魂牵梦绕的事业!

虽然我正式担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的时间只有五年多,但我参与深研院的工作是从开始。对我来说,担任深研院院长,不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从北京到深圳来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职位,我也不需要一个院长的头衔。我之所以抛家舍业南下深圳,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份事业。

记得第一次来深研院时,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件是我碰到了一个在本部上过我课的学生,我问她怎么在这里,她那无奈的眼神和不满的情绪让我难忘。另一件是看到当时深圳媒体对深研院的报道,认为“大学城是失败的”“远来的和尚也不见得念好经”,反映了深圳人民对北大的期望和失望。为此,我来到了北大深研院:为了学生,为了北大,为了深圳,为了国家!

八年来,在史老师、栾老师、李贵才等老领导的配合下,在全院师生的理解、支持和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确定了“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朝着国际化一流校区不断前进。

八年来,我放弃了仕途,牺牲了家庭,荒废了专业,但看到许多一流大学包括北大本科的优秀毕业生们纷纷将深研院当作读研的首选,看到深研院学生自豪地在五四运动场和百年大讲堂夺魁取胜,看到一批批世界名校的毕业生加盟深研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师生活跃在校园里,看到政府机构和企业与北大深研院开展的广泛合作,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这一切,值得!

八年虽长,八年又太短。自我评估:成绩虽有,错误不少。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很多的承诺没有兑现,还有很多的梦没有来得及实现!担任院长的五年里,为了深研院的长远发展,我一直试图解决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稳定的经费来源问题。深圳市认为,研究生院是北大和深圳合办的,应该各出一半的办学经费,所以他们只是给我们差额拨款。由于我们学生人数少,每年的固定拨款只有6000多万。对于北大深研院这样一个研究型但规模不大的一流大学来说,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规模小,人均固定成本就很大。其次,要招收优秀学生,要给大量的奖学金。要招聘优质师资,待遇也不能低。由于深圳远离北京主校区,吸引同样水平的老师或学生,我们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近年来,作为深研院院长兼汇丰商学院院长,深知财务问题的重要,为了深研院的发展,我亲自抓培训和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深圳市政府)筹资,才保证了这些年预算基本平衡。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一直希望在我卸任前能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

第二,机制以及与本部的关系问题。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也是重要的不稳定的因素。在学校,深研院究竟算哪一级机构?一方面,深研院是独立法人,院长是副校长,从这点说,深研院应该是一个副校级的独立校区,深圳的发展应该是学校的决策。另一方面,深研院的学科发展、招生名额、学位审核等又必须通过本部院系和各个部门,在这方面,深研院又像是一个二级院系。由于存在一定的或潜在的竞争关系,本部相关院系都不会积极支持深研院同类专业的发展。深研院发展一个学科,就很容易得罪本部一个院系。

其实,本部相关院系的这种反应也很正常,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们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北大的发展。避免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学校的态度,因为北大在深圳的发展是学校的战略部署。如果学校态度不明朗,院系和部门的态度也不会积极。深研院作为一个刚刚起步规模不够的新校区,很多事不能完全按本部的规定做,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发展。深研院不少是国外刚毕业的博士,按本部的规定他们都不能带博士,甚至有些连硕士都不能带。但在国外,他们指导博士都是没有问题的。深研院要开设新专业,按照规定必须有足够的老师,但在学校还没有批准开设前,我们又怎么敢去聘足够的老师?如果按现有规则的话,汇丰商学院和国际法学院当年都根本不可能办起来。

第三,规模和结构问题。根据北大与深圳市的协议,我们在五年前就应该达到3000名学生,但目前仍有差距。最主要的,学生规模不够,缺乏人气,不要说缺乏一个大学该有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气氛,甚至连食堂都办不好,因为缺乏规模和多样性。本部空间有限,要控制发展,但深研院缺人气,规模不够,现阶段应加快发展。一个学校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很不稳定。

另外,深研院没有本科生,使得一个校区的学生结构非常单一,不仅校园文化不够活跃,很多教师的教学量也难以完成。通常大学都有本科和研究生,老师的专业课既给研究生上课,也可以给本科生上,资源可以发挥得更好。招收本科生,不仅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深研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定位与发展目标问题。财务问题、规模问题、体制问题等,归根结底还是学校主要领导对北大深研院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当初学校派我来,明确希望我按加州大学的模式,将深圳办成一个校区。而后的领导有了不同的想法,但对深研院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做过很多努力,今天,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在我的任期里,我最终没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我错了,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也许是时机没有成熟,总之,这些问题只能留给后任去解决了。

今天,我要卸任了。在此,我要向所有理解我、支持我的老师同仁们和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所有对我的工作不满或被我无意中伤害的同仁表示深深的歉意!最重要的,我希望同仁们能够坚持我们选定的国际化道路,只有坚持开放,勇于改革,不断发展,才是北大深研院最好的出路,也是我们自己的最好出路。北大深研院不仅是北大的,更是我们深研院全体师生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努力,才有我们的辉煌未来!

我们要继续保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工作作风,在重视对他们严格教育的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意见,保持跟他们的沟通。近3000名优秀的学生远离家乡,远离本部,在这相对冷清偏僻的南国燕园学习,是不容易的。学生的优秀,是深研院未来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学生对深研院的感情,也将是我们这个南方北大最宝贵的财富,是奠定深研院声誉的基石!

各位同仁,从今天开始,我将不再是深研院院长了。为此,我很难过,因为很多的南燕梦还没有实现:实行通识教育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的“未名学院”,培养全科医生的“南燕医学院”,促进文化产业的“当代艺术学院”….。壮志未酬,泪涕满腮。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欣慰,在美国一流大学工作多年,第一批__引进的人才,北大副校长陈十一教授将接掌北大深研院。陈校长眼界开阔,经验丰富。相信他一定能够进一步理顺深研院与本部和与深圳的关系,认真贯彻学校党代会的精神,整合全校的资源,真正把深研院建设成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端人才的南方基地,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点。

篇3:李校长离职演讲

7月30日下午,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作客中山大学校长论坛, 以“台湾大学的现状及迈向顶尖大学”为题, 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在演讲后,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向李嗣涔赠送了一份极其特别而珍贵的礼物——李嗣涔的父亲李忠儒在中山大学念书时的学籍表 (仿真件) 。原来李嗣涔和中山大学颇有渊源, 李父是上世纪40年代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学生, 李嗣涔如今是台湾电机工程学者, 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 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当接过这份礼物时, 李嗣涔非常激动, 一度哽咽, 动情地说道:“今天来到这边, 才算真正把家里的历史摸透了”。

一个多星期以前, 广东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接到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的电话, 要求查找1946年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第二十届毕业生李忠儒的学籍登记表和成绩单。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页逐行地仔细查找, 终于在1945年的毕业生名册中找到了李忠儒的名字, 从而确定了李忠儒在校的准确年份。根据这个线索, 工作人员进而找到了有关李忠儒的注册记录和个人学籍表。为了给李校长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 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这张珍贵的学籍表制作了一份仿真件, 交给了中山大学的陈春声副校长, 由此便出现了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接过礼物时激动不已的感人一幕。

篇4:李善友智慧离职

3月,酷6宣布创始人兼CEO李善友离职;5月,酷6宣布计划裁掉20%员工。

在评论人士洪波看来,李善友离职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酷6的业绩未达预期,在被盛大收购一年半后,其行业地位没有上升,亏损还在扩大;另外,李善友希望继续加大对酷6的投入,而这是盛大所不能接受的。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我已经是熬干的药渣”

李善友曾在微博中称,“请不要用直线来看我的发展,我有很多跳跃线。”

1994年,李善友加入摩托罗拉从事HR(人力资源管理),2000年做了搜狐HRD(人力资源总监),于2002年晋升为搜狐副总裁、搜狐网总编辑。2006年6月,他辞职创办视频分享网站酷6网,几年后,酷6成长为中国排名前三的视频分享网站。

2009年11月,盛大通过旗下华友世纪并购酷6网,并实现酷6网在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8月,华友世纪正式更名为酷6传媒,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李善友任CEO。

但是,仅仅过了半年多,李善友却辞职了。

李善友有一段告别演讲,充满着辛酸与荣耀。

“如果说你们的老大在公司最难的时候跑掉,你们永远不要把他当作老大,他不值得你们去追随。走到今天,我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将酷6打造成上市公司,未来盛大会做更多的投入保障大家的未来。”

李善友说,“到这个时候,我已经是熬干的药渣,而海发(是指他的继任者朱海发,编者注)是一捧新药。我应该去放放假,早上爬爬山,白天喝喝茶看看书,晚上打打牌。无论什么时候,我永远会在某个角落祝福你们幸福快乐。我不能永远霸占着酷6网,在我心里边酷6网很大,我愿意放手。今天我的暂时离开,绝对不代表我已经丧失了信心,而是因为对酷6的期许更大,这是一种跨越。”

1972年,李善友出生在东北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中。“那时候村里有很多的光棍,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娶上媳妇。后来,我从村里到了镇里,再从镇里走到县里,再从县里走到天津,再从天津来到北京,再从北京走向世界各地。我发现,我今天已经远远远远超过了儿时的梦想,我每天都在创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奇迹。”李善友说。

说起创办酷6网5年的经历,李善友表示曾经承受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2006年9月初,网站上线,9月底,李善友在杭州却发现网站已经打不开。“就像刚生了小孩,就要死掉,却无能为力。”

2007年7月,李善友刚从外地回来,就有重要的高管突然离职,整个网站陷入瘫痪。那时,李善友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便飞到东北去看二人转。2008年,网站第二轮融资几乎拿到钱的时候,却拿不到视频牌照,而没有视频牌照是不能拿到融资的,就像是刚要吃的一口饭,到了嘴边却“吧嗒”掉了。

2009年,李善友对前途完全绝望了,“我真的想有人一枪把我毙了,但是作为创始人,只要有一份气在,都不能放弃,除了为自己,还为了很多很多人。”

最终,在最难的时候,2009年11月,酷6网与盛大旗下华友世纪成功合并,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

与陈天桥的战略分歧

按说该是苦尽甘来的时候,李善友却选择了离开。

酷6换帅消息公布次日,李善友在他的《撒尿去!——善友辞职记》博文中透露,3个月前他已向陈天桥提出辞职意向,“酷6交给他,我放心!传闻中所谓的我们之间的矛盾甚或细节,很可笑。”提到此次离职,李善友写道,“影院里,无论剧情多么精彩,你都可以随时出离去方便一下,因为你知道,回来时电影还在那里,而且可能更加精彩。人生则不然,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大多数人不敢真的出离,终其一生纠结于一片场景。其实,人生剧场中,智慧地出离,会让你一辈子活成几辈子的精彩。”他自嘲:“若问善友何处去?撒尿去也!”

但更多人依然相信,李善友离职缘于与陈天桥对于酷6的未来战略存在分歧。

在酷6换帅正式确认前,业界已有传闻称,李善友要求公司高管在他与陈天桥之间站队,双方分歧是酷6走“大片道路”还是“资讯新闻视频”模式。

被盛大收购一年多后,酷6的表现始终与陈天桥的厚望不符,李善友曾透露,因在重大新闻事件、活动营销上不力,多次受到陈严厉批评。去年4月甚至传出因所谓的对赌协议要求,李善友辞去CEO一职、陈天桥在集团内部安排另一位高管空降接管其职务的传闻。

分歧的背后,是酷6网借壳上市后的股价低迷,购买影视剧版权和视频新闻投入过大,业绩持续不佳,甚至对盛大集团产生了财务压力。

想当初作为视频行业“老三”的酷6,却成为首个登陆纳斯达克的视频网站,曾令同行艳羡不已。李善友期望剑指“中国视频行业第一品牌”,将酷6传媒的市值做到10亿到20亿美元。他宣称,酷6战略是“长视频正版化、短视频媒体化”。

然而,酷6激进的“卡位”并未成功。酷6网目前的市值不到另一家上市视频网站优酷网的1/40。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酷6网去年市场份额为5.7%,远远落后于其主要競争对手优酷网(21.2%)和土豆网(16.6%)。

况且,对于李善友的做法,陈天桥似乎并不认同。为了打造盛大“传媒帝国”,他一直要求酷6做低成本的视频新闻。目前酷6两种模式并存,主站ku6.com做视频新闻,酷6剧场juchang.com做影视剧。

数据显示,酷6传媒2010年亏损5150万美元,全年营收仅2030万美元,亏损额超过营收额2.5倍。自今年2月28日发布其201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后,酷6股价一路走低。酷6网CFO沈萧同表示,酷6也在积极寻求银行信贷等财务保证,若价格合适会进行新一轮融资。但是如此低迷的股价,再次融资谈何容易。

裁员风波冷眼看

无论付出了多少辛劳,李善友还是离开了酷6。

李善友说,离职后,他依旧是酷6传媒的董事。酷6董事长吴征表示:“作为创始人和CEO,李善友先生为公司提供了卓越的领导和服务,董事会感谢李善友先生过去对酷6网做出的重大贡献,并祝愿李善友先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至于李善友下一步的走向,可能是去盛大基金,在投资领域工作。盛大旗下拥有风云基金、18基金、Joy基金和一人一书基金等面向网游、移动互联网和文学的诸多基金,李善友具体去往哪个基金任职,吴征表示“未定”。

但是,李善友离职不到两个月,酷6网却发生裁员事件。5月18日,酷6传媒有限公司宣布重组计划,称公司计划重组销售部门,裁减约20%员工全部为销售部门员工。其后,酷6网两位主管销售的副总裁郝志中和曾兴哗因拒绝执行裁员“被离职”,而劳资双方在谈判期间出现肢体冲突。

不过,坊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却将矛头直指这些被裁员工。据称,在酷6宣布裁员前一天,即5月17日,酷6向媒体公布旗下的围观网站“人人围”将于18日上线推出,而这个“人人围”其实是以前跟随李善友的老员工瞒着盛大高层干的私活儿。“李善友走了,但他的老部队还在,他们非但不抓紧为酷6看病抓药方,还一门心思地研发视频2.0战略,将大量的钱和员工都用来开发可围观的新网站,而且居然还违背盛大的发展计划,突然对外宣传要全面上线运营它。这得烧掉盛大多少个亿才行!而且这个新网站到底能否乖乖地归属盛大,一直是个纠结的问题。”一业内人士透露说。

该人士认为,盛大裁的其实就是那些参与“人人围”网开发营销、坚决拥护这个网站的人员,“当然也有些是不幸被牵入的”。

对于此次裁员风波,李善友起初并未作出明确回应,仅在微博中留下一串标点符号。业内人士分析,李善友或许受到离职条款的限制,无法对事件发表看法。

但随着风波升级,李善友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他在名为“老李退隐江湖”的微博中写到:安居下岗生活,微博世界里隐姓埋名,每日只读圣贤书,最近更是沉浸在王阳明的精神世界里,尽情体验阳明的“不动心”境界。但是,“连续两天,展开书本,看不得一个字进去,却看到一颗颗鲜灵活泼、昂扬不屈的心。子在川上曰:相煎何太急!!!”

篇5:李培根校长离任演讲

2013.3.31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此时 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 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 于 “上台终有下台时” 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 诸多遗憾和歉意。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 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 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 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 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 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 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这几年,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没少抱怨: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 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如此 等等。我们的工作没能做好,或迟迟才做,我要表示遗憾与歉意。

我不仅感到遗憾且颇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谓“学位门”事件。记得有一次我出面与学生对话时,我还反问,为何好多学校如此,其它学校的学生不闹,而我们的学生意见这么大? 因为我以为其它大学的独立学院与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一样。后来有一位干部告诉我,有的学校的确不一样。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而且我的官僚使学 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伤害了部分学生及校友的感情。

谁 都赞成大学生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

码的公 德;有的人把 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 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 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实事求是”,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对学生的潜 移默化中,究竟给他们灌输了多少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识形态所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

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 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 么 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 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 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 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我甚为遗憾的是,教 师们支撑了学校的发展,给足了学校的体面,而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 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 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 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作为校长,我没能在发展与维护他们体面中找到最佳平衡 点,实在对不起!

还有我们的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 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 人照顾。他们可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理应有尊严地安度 晚年。部分离退休人员希望在校园里建专门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们度过余 生,但我没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赞成。然而,我又拿不出办法让他们摆脱困境。对此,我 只能仰天长叹,空有遗憾!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 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 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学生愤怒的声音始终在我 耳边回:“也 许校长大人日理万机,哪能管我们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些年,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民生而感到资金的困扰,但朦胧中我似乎又感觉到白花花的银子在暗流中对着我窃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遗憾。我感到遗憾,大 学的治理结构 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 无谓的微妙之中。其实,要改变此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 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 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 华中科技大学 中的那些遗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再次真诚地向你们告别!告别大家,我得稍许停歇,让灵魂跟 上;我得继续求索,让灵魂安顿何处?我当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 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大而祝福!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篇6:李校长离职演讲

“根叔”到南开中学交流

教授被人随意称为“叫兽”,人人都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全国名牌高校的一把手享受副部级待遇„„

说到上述怪相,银发“根叔”又皱起了眉头。“根叔”是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两年前,他用这句话给该校7700余名应届毕业生作毕业致辞,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从此,根叔成了他的代名词。

昨日下午,根叔作客重庆南开中学,与该校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我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讲座交流。

■主要观点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人人都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这也是教育的悲哀。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大学是培养不安宁甚至叛逆文化的地方。

看一所学校怎样,就要看这所学校的学生敢不敢、可不可以批评校长!“现在教育家很多,但都不在大学,而在民间”

当根叔挥手走进南开中学大礼堂时,会场顿时响起了掌声。落座前,年过花甲的他先毕恭毕敬地向台下所有“95后”行了一个鞠躬礼———其谦逊和蔼的作风,再次赢得会场掌声。

讲座一开始,根叔就语出惊人:“现在教育家很多,但都不在大学,倒是民间有很多真知灼见。”他说,这也是他愿意到中学与师生交流的原因。随后,他表示,现在社会上对教育多是批评,很多批评也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缺少理性的批判。

“教育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 教育应该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人?“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根叔道出了自己的标准。根叔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最底层: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有文化;进一步:德智体美;再进一步:创造力。最高要求:自由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什么?“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根叔直言不讳表示:“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以前我们是厅级,很多部门不把你放在眼里”

但根叔也表明了自己的另一个态度,目前的网络舆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得政府、社会乃至师生,都对教育缺乏应有的敬畏。“这也是教育的悲哀。”

根叔表示,学术诚信、腐败校长等问题时有发生,但不少人将个别问题普遍化,不经调查便随意炮轰。“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俨然成了社会问题。”“按理说,教育和医疗,本来应该是崇高而令人敬畏的职业,但前不久哈尔滨有个医生被杀了,绝大部分人说杀得好;大学里的教授,也被网友们纷纷冠以‘叫兽’的字眼,这是不是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也凸显出对教育起码的敬畏?”

“不仅如此,你们知道吗?中国排名前列的30多所高校,书记校长都是副部级———我们华中科技大学也是!”根叔此语一出,引来全场一阵哄笑;但他没有笑,而是一脸真诚严肃地讲开了:“大学校长其实是不需要给级别的;以前我们是厅级,但到部里、省里办事,很多部门都不把你放在眼里,导致很多事情难办;后来,是国家考虑到某种现实,才把这30多所名校领导集体提升了级别。”根叔坦言,自从“级别”提升后,的确被人另眼相看,办事享受到了更多方便。但没有级别,工作就真的难以开展吗?”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朱昕勤 记者 贺怀湘 实习生 袁夏岚 摄影报道 交流互动》 关于高考

学生:现在的教育其实就是面向高考,导致很多学生的创造力都被抹杀了;请问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制度才是符合中国国情? 根叔: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些人建议取消高考。我是人大代表,有人跟我说了,但我要讲,在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取消高考必是灾难,那是引起社会极度不公平的灾难。但是不取消高考,完全维持现状,又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有些学校就想出自主招生———坦率地讲,味道也变了。本来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好的,我们意识到不能完全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其他方面,但是变味的原因是什么?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诚信严重不足。

我曾经有过想法,和几所好的学校,联合搞试验田,从高一到高三,我们派人跟踪,如果有若干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都不错,那不用高考就可以直接到我们的学校就读。但具体操作的人会执行得怎样呢?执行得不好会不会也变味?我不敢说。毕竟我不能亲自跟踪,有时候我也很困惑,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的话,可以跟我说。

关于自由

学生: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怎样才能活得更潇洒?

根叔:首先精神上必须解脱出来,精神不解脱你怎么潇洒得了。同学们这个潇洒,是读自己有兴趣、想读的书,而不是被迫的、完全功利化的。一定要从精神上解脱出来,这点做不到,就没有潇洒可言。做到了这一点,哪怕你同样用很多时间读书,你的内心也是很潇洒的。

新闻面对面》

教授、校长、根叔 最后一个名字最响亮

记者:前不久,江苏某高二学生在全校升旗仪式上丢掉演讲稿抨击教育现状,对此,您有何看法?华中科技大学会欢迎这样的学生吗?

根叔: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学生。至于他批判得对不对,是肤浅还是深刻,我想这和他的阅历及知识面紧密相联;当然,我们不能强求一个高中学生就能把这么复杂的教育制度问题说得很到位。但他显示出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潜力,我们当然欢迎这样有思想和主见的学生,而且更应关注的是对这种孩子如何更好的培养,促成其更好的发展。

篇7:李校长离职演讲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 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 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 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 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 乐,还是哥的寂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 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 医院的选址 1

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 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 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 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 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 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您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您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您们的父母为您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您们的懊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您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您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您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

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面貌,也许是您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您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您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您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您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您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您们的脊梁,挺起您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篇8:李校长离职演讲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我想说,能遇上像李校长这么好的一位老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运与幸福。

李校长是个热心的人。每次不管她在忙什么,对于我们的请教,她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然后细致耐心给我们传授些有价值的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让我们在教育和教学上多了一些信心,少走些弯路。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李老师跟我们介绍,她曾经给孩子们换坐位,仅仅只用了一分钟,孩子们是边调座位边唱歌, 一分钟的歌完位子也好了,李校长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一件小事,李校长都能做的那么细致,那么有趣,有这样的老师,我们是幸福的。

李校长是个有爱心的人。 有句老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冰心老人也曾这样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一切都是因爱而生。李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榜样,用爱心耕耘。在他们班上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放上几本书,教室里满眼都是,随时都可以拿来读,一批书读完,再借再换再买,常读常新。渐渐的,孩子们都爱上了读书,也唤醒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孩子,李校长,总是细致耐心的给与他们读书方法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下,一步步的成长起来。李校长,常来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切皆源于她对孩子,对教育的爱。

李校长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就是对李校长最真实的写照。李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人,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清晨,她总是早早的.走进教室,静静地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晚上,放学已经很晚了,也经常看到她批改作业的身影。翻来他们班的作业本,个个都是工工整整,还有李校长那贴心细致的评语,看着都赏心悦目。

还记得,李校长所执教的《匆匆》一课,她那对“时”和“间”两字独特的理解,着实令人佩服。让我们再一次的看到了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孩子们一个个对于时间的体会,宛如口吐莲花,春风拂面。让我们为对孩子们肃然起敬!李校长这节厚重的语文课背后折射出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细想,如果我们也能这样静下心来、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汉字,认真研究语文,认真研究教育,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李校长,她用自己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一点一滴的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职责与义务。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棵树,一朵云,一个有唤醒力的灵魂,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孩子,润物于无声处。

篇9:李县长离职讲话

根据组织安排,8月10日我到县信访局报到谈话。报到后按照要求必须立即留下来工作。但考虑到县内事情很多,需要尽快交接,我于8月13日请假回来,8月13日晚上11点钟左右把去信访局事情向主管书记作了详细汇报,8月14日在县委常委会上公布调动消息。消息公布以后,我迅速从县长岗位退下来,实际上交接时间只有昨天一天时间,主要是怕影响工作。在即将离开原来的工作到信访局工作之际,心情很复杂。今天早晨到原来工作的地方后开着车到大街小巷又全部走了一遍,看到摇摆的垂柳感觉不一样,对这里依依不舍。

体会、难忘、展望、遗憾、期盼心情。

2003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同县四大班子领导风雨同舟,和县委、政府两办同志朝夕相处。屈指算来,已经有6个年头、近5年时间和1600多天。在阳工作的1600多天内,我内心时刻有以下三个体会。一是心目中时刻有一种责任感。总感到自己责任重于泰山。但总感到自己肩上有一分沉甸甸的压力,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时时刻刻把政府工作做好,全力当好领导的助手。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工作,尽管去留未定,但只要我在阳工作一天,就尽职尽责一天,就恪尽职守一天,无愧于心地干好工作。二是心目中时刻有一种荣誉感。我到阳工作是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还比较弱,2002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09个县(市)中居106 1

位,位于全省倒数第4位,但阳特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干好。到阳工作后,我时刻有一种荣誉感。作为阳县长,为官一任,必须造福一方,感到县长对自己是一种荣誉。既然是荣誉,必须珍惜。三是心目中时刻有一种压力感。虽然不能说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感觉,但作为一县之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工作的总负责人,时刻感到肩上有一种压力,肩上的担子总是沉甸甸的,做不到举重若轻,必须用劲挑起来。压力无形也产生是动力,正因为有了压力,才产生了工作的不竭动力。在到阳工作近5年时间内的16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三种感觉指导着我的思想。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政府只是做了一些具体实施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是四大班子领导携起手来同舟共济、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结果。应该说近年来宜阳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情况看,宜阳由2002年全省第106位跃升至2006年全省第55位,四年前移了51位。目前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几年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为我们争取资金项目创造了赢得了荣誉、创造了条件。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在2006年初第一届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评价时运作不够到位,使我们与第一届全省经济发展快县失之交臂,至今回想起来仍痛心疾首。汲取第一届县域经济评价教训,今年我们在第二届全省县域经济评价时提前着手,及早安排。从目前情况分析,在列入全省县域经济评价的18项指标中,我县有

14项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前移,综合经济实力再前移3至5个位次是有可能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在今年3月份即将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有望跻身河南省第二届县域经济发展快县行列,我们可以得到1000万元的奖金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综合方方面面情况看,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能荣幸地同县四大班子领导朝夕相处,这令我终生难忘,这种心情和感觉是在其他工作地方是没有的。虽然工作时间较长,但我们也没有这种感觉。但此时此刻即将离开宜阳,心情确实十分复杂。但走与不走,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但各方面的心情确实难又言表。刚才,弟兄们发表了热情洋溢褒奖的讲话,总的来说评价有点高,我自己心中有数,还有一些许多不到位的地方我自己会努力寻找。

回想在阳工作的这段日子,许多事情今我难忘。一是难忘四大班子团结和谐干事的创业精神。县四大班子只要为了阳共同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遇到工业项目和重要决策,大家积极讨论,主动探讨,群策群力把阳事情做好。二是难忘在急难险重任务来临之际,大家夙兴夜寐,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令我十分感动。三是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工作遇到艰难困苦时候大家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当“1·12”矿难发生时,当项目建设用地制约时,大家推功揽过精神让我难忘。为了阳发展,为了集体敢于承担责任,在困难时敢于向前的精神今我难以忘怀。阳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热土。有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县又加入了一批新同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只要我们继续围绕工业兴县和产业富民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相信阳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祝愿!

上一篇:6海绵城市相关名词解释下一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陈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