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

2024-05-25

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精选8篇)

篇1: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

1、引言

现代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业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不仅能够得到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引导员工在实现绩效目标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还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保证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纵观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如何优化绩效管理,使绩效管理在为推动企业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是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

2、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我国企业都纷纷效仿西方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严重阻碍绩效管理的实施进而影响了了企业的发展壮大[1]。虽然一些大的跨国集团在绩效管理体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毕竟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因此,为提高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工作,本文慨括出了以下几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绩效管理观念存在很大的误解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绩效管理观念存在两大误解。第一,许多管理者没有正确理解绩效管理体系的含义,机械并笼统的将其与绩效考核相等同。这一误解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无沟通意识造成的。它会使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沟通而形成各种障碍,进而妨碍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如果管理者把精力专注于此,则根本实现不了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企业原本存在的一系列有关绩效管理的问题也依然得不到根本解决,有可能还会也来越糟糕!第二,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它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的实施产生着影响。虽然绩效管理的作用如此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的工作,否则就会范抓小大失的错误。然而,错误地把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对等在很多企业的中相当普遍的。他们过分夸大绩效管理的作用与范围,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都以绩效管理工作为中心进行,放松其他职能工作,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协调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未来某个时间段内的目标而做出的.考虑企业整体发展的一种谋略 [4]。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时仅仅停留在单一岗位职责水平上,没有与企业战略形成对接。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与战略目标相协调,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制定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会因市场而作出相应调整,为使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是动态的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他们依然沿用一成不变的绩效管理方式,导致不仅没有推动企业咱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本身的绩效管理目标也取不到良好的效果[2]。

(三)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程度过低,员工无认同感

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需要所有企业成员的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员工在该过程中既无来自管理者的沟通也无主动参与的意愿,则大部分员工就会选择被动的接受绩效管理,消极地甚至是带着抵触情绪地参与到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这就导致整个绩效管理的员工参与程度低的问题产生[3]。绩效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员工,如果大部分员工都没全身心的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则设计的再好的绩效管理体系也只是摆设而已,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毫无意义可言。

(四)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不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在整个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人的主观意识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于主要偏于定性考核所以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一个在时空上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企业不注重日常的绩效考核积累,则在进行全年绩效考核时就会因缺乏整体性而草草收场,基本达不到预期目标。

3、形成原因

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问题呢?深入分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一) 外部环境因素

西方的企业管理以及绩效管理思想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以后,已经相当完善了,并且已经能和现有政治、经济等体制很好地契合起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了西方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由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所以在引入并运用这一先进理念后必定会出现由于不同的外部因素带来的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随之被引入国内企业来辅助绩效管理的实施,但这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绩效管理本土化的问题。总的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绩效管理都还是基于传统的认知进行建立的,未能真正与外部环境完美契合。

篇2: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内容一般包括招聘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板块充实了更多的具体内容,如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统计、社会保险汇缴、人力资源预警系统、考核数据测评等。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管理被广泛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传统因袭的厚重,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亟需通过管理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对人才的引进、培训、指导、激励、检查、整合等。不少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抱怨职工管不了,没法管。于是动辄辞退另聘,其结果是企业总是多为技能生疏的新员工。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只是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发工作做好,结果使许多专业的资源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最后导致人才匮乏,企业效益低下。

2.对提高管理者素质重视不够

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是普遍重视的,但对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往往重视不够,投资不力。管理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10%,而他们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过90%的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所以,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量事实也证明,那些能使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的人都是高素质和高管理水平的。培养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直至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的选择、任用、激励等规定,以达到尽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在我国,企业培训工作通常是与人事部门分离的`,一般都由业务部门举办短期岗位培训班,这常见于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ISO9OOO系列达标验收等的应急培训。企业人事部门还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经理人的规划。

4.人力资本投资严重浪费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投入,作为一种资本,人力在性质上具有决定和制约其他生产力的第一位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这已成为共识。但不少企业不顾本身实际情况,不遵循教育投入的规律,不惜血本,搞豪华学校、贵族学校、高档次的培训机构、高额聘请培训师等等。但效果往往相反,效益并没有多少提高。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浪费。

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理念陈旧,管理过程不精细化,管理方法沿用传统的人事模式,而没有深刻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作用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存亡的背景下,深化改革,促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的职能部门数量及级别大大压缩,组织机构不再是“多级管理”,而是呈现“扁平化”趋势。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将存在,但部门之间的“边界”大大淡化。部门经理权力倾向发生质变,一般只是制订战略、培训及管理人员,员工直接服务对象是顾客,而不是“上司”。在运作中,员工将分为具有领导及沟通能力的管理者和各类应用专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只要认真努力,自然会拥有名义及地位。如在微软公司的项目组中,一个级别较低的PM(项目经理)可以领导一个技术级别等同于比尔盖茨的技术专家。在此情况下,每个人追求的将不再是各级“经理”或“处长”等,而是各种“专家”。

2.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巨大飞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促进条件。由于数据库、通信、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就,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实时地共享信息,了解以往潜藏在企业各个文件柜中的数据,从而在物质上保证了能够打破劳动分工,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

3.最大值的节约投资

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包括员工培训、教育投资、招聘开支等等,都能得到节约,压缩开支的结果,相应地提高了员工的生产产出率,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这能在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死存亡,是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有效配置企业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效益,这就在总体上促成了企业生产力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促成企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更新观念,突出对人才的人本终极关注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突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人本关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它把人看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可以增值的资本。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三要素(知识、技能、人格动力),调动和提升员工的人格三要素,并且从员工的反馈中得到营养,从而进一步增加自己金三角的面积。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员工充分的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在对待所属人员时,应特别注意他们希望公平,追求平等的愿望。为了给职工的这些要求以最大的满足,而同时又不忽视任何原则,不忘掉总体利益,企业领导者应经常把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努力使公平感深入各级人员心中。要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的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法制管理的观念等。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应尽快制定出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包括稳定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员工的活力等。

2.积累增值,强调人力资本的节约

由人力资源管理到人力资本管理,这是企业人本化现代管理的趋势,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亦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则在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概念,人力资本则是一种质量概念;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存量、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新增长理论特别强调,在经济的长期增长中,除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外,还在于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而且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的知识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依次推论,我们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可以通过投资节约、使用节约和管理节约,促成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提升到人力资本投资经营的高度,加强对投资的有效调控,包括企业员工培训考核、企业的教育投资、企业的人才流动,都必须注意节约,尽量减少开支,压缩成本。同时舍得激励投入,激励投资是人力资本支出受益最大的类别,其结果是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殊作用。通过资本节约的办法来实现扩张,才能保证专业人员的价值积累和增值。节约的结果,就是一种投资,这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辩证法。

3.整体创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上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学术界,而后随着我国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企业所熟悉。根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显然,BPR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流程重组过程处于管理学的心脏地位,所以BPR与并行工程、敏捷制造一样特别强调过程,即如何将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通过过程的重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从定义可以看出,要成功的实施BPR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框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硬性因素;另一方面转变领导行为、组织文化、沟通方式等软性因素。

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如图1,这些过程既有环节上的承接性,又有活动内容的独立性,就单一员工来说,管理到其去职为止。这从范围来说,管理是到位的,内容是完整的,其精华值得保留。按照BRP理论进行优化组合,其结果则如图2。

重组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过程两大工作板块中,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捆绑在一起,并突出了信息收集、意见反馈和客户满意三个环节指标,特别是把最终目标锁定在员工、领导、企业和社会满意上,这就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宗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本化。流程是详细的文档,但又需要简洁清楚,易被使用者理解。流程文档(管理和操作)需要嵌入业务过程和控制。因此,如同操作过程本身的简捷一样,流程图中的准备过程和具体审计操作过程也应该是简洁的,形成的板块中体现出细节的逻辑联系和科学规范,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力求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总之,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优化,需要建立专门的、完善的、高效的人力资源机构,通过观念的更新、服务精神的张扬,让企业员工和人才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吕政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1),18-20

[2]代沁员、王学庆: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J].商场现代化,(14),115-116

[3]郝敏玲:浅析国企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95-96

篇3:优化企业采购管理的路径探究

一、实施采购集中管理

采购集中管理是一种以发挥企业整体优势,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模式。采购集中管理的实施集中体现在要做到“四个集中”:

(一) 管理集中。

有利于供应部门从成本人手, 加强物资供应管理, 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及企业管理水平。

(二) 采购集中。

统一订货, 适时批量采购, 可最大限度地压低采购价格, 批量越大压价幅度也越大。特别是当订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可直接从厂内进货, 减少中间环节, 同时利用厂家在价格上的竞争, 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有效防止企业采购效益的流失。这是分散采购根本无法做到的。

(三) 机构集中。

有利于专业化归口管理, 避免机构重置造成的办事效率低, 管理费用增加。

(四) 储备集中。

撤销二级库能避免同一品种物资多元重复采购、重复储备造成的资金沉淀效益损失。设立一级库并24小时送货上门现场服务, 有效控制库存规模, 提高库存利用率、出库率。

二、建立责权明确的职能机构和有效的制衡机制

在机构的设置上, 要建立跨部门、跨科室的制约机制。明确规定各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科室在采购管理上的责权。在采购决策程序上, 要根据采购物资类别和金额的大小, 明确规定采购物资的控制权限, 采购价格的审批程序, 不同金额数量采购订价权。采购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 民主决策, 使采购价格、采购量、采购渠道的制订与实施做到决策程序透明公开, 实现“集中的权力分散化, 隐蔽的权力公开化”, 使任一采购行为的完成过程中间都要经过几个环节和部门的严格控制, 最高程度实现低成本采购。

三、建立反应灵、快、准的信息中心, 形成采购管理网络系统

信息即效益。市场信息瞬息万变, 及时把握市场新动态, 并做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就必须建立反应灵敏、快速、准确的信息中心, 并形成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依据信息, 及时调查采购行为, 科学确定采购量。利用地区差、质量差、批量差、时间差, 选择采购渠道, 做到适时适度适量适地采购, 保持最佳的经济库存, 达到节约采购成本, 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整顿供货秩序, 稳定供货渠道

采购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供货秩序混乱、供货渠道不稳、中间环节多。激烈的市场竞争, 多种进货渠道、多种经销方式、多种销售价格同时并存, 致使一些企业、经营单位采取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 整顿供货秩序, 稳定供货渠道, 是向采购要效益的关键一环。为此, 企业在采购渠道的选择上, 必须明确规定大宗原燃材料必须直接从厂家进货, 严禁中间商介入。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 对生产厂家的资格、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价格、服务、信誉等综合实力进行考察评估排队, 写出书面调查报告, 建立供应商档案。对数量小、金额小的二、三类物资和地方材料要放在就近流通企业, 如专业公司、代理商, 实行定点配送采购, 既可享受批发价, 又可减少运杂费、库存占用, 实现“随用随购, 随购随送, 随送随用”。供货渠道一经确定, 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动。

五、改革采购方式, 实施招标采购

众多事实表明, 招标采购是降低采购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最为有效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买方市场的形成, 为企业抓住机遇、利用竞争、改革采购方式、实施招标采购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招标采购, 企业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 探求各种物资供求情况和发展趋势。实施灵活的采购策略, 把处于买方市场、采购批量较大的物资作为招标的重点。同时根据情况选择招标方式。在招标过程中, 要建立相互制约、监督到位的组织体系,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坚持“六公开一监督”原则, 营造一个全过程公开公平竞争的招标环境, 确保招标的严肃性、公平性、有效性。

六、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

为了避免以次充好, 保证适质低成本采购, 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充分发挥质量检查部门质量把关作用。凡采购的物质进厂, 都必须经过质检部门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为了保证质量检验的公正、准确, 质检部门必须根据本企业的质量要求, 随机取样、编号、品样、定期复查, 谁检验谁负责, 任何人不得人为干预检测结果。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物资, 区别情况, 按有关规定或退货, 或折价处理;如影响企业生产、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还要进行索赔, 甚至追究法律责任。通过建立严格的质检制度, 严把进厂关, 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厂, 避免劣质物资给企业造成效益损失。

七、精细化指标管理, 严格考核机制

要确实把采购成本降下来, 必须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采购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结合制定考核指标与考核细则, 严格奖惩、考核指标, 一方面要先进、合理, 既不能过高失去激励, 也不能过低失去压力, 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达到。另一方面还要层层细化, 分解落实到人, 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在指标考核上, 按效益优先, 多劳多得的原则, 把奖金指标完成情况紧密挂钩, 将保供和采购成本作为否决指标, 从严考核、奖惩兑现。拉开档次, 拉开差距, 倾斜一线, 倾斜贡献大的岗位。对勤奋务实经济效益显著, 秉公办事成绩突出的。均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并作为晋升、评先的依据。对非法私自收受回扣, 损公肥私, 工作散漫完不成指标的,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罚款、记过、除名等处分。

八、全面实施采购现代化管理

所谓采购现代化管理, 就是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采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经营管理先进水平。它包括采购管理人员现代化、采购管理思想现代化、采购管理组织现代化、采购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化、采购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员现代化是采购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当前国有企业中。懂经营、会管理的物资专业人员少, 素质低, 当务之急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改革创新用人机制, 选择、招聘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建立知识、素质、智能、技能等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在采购管理思想上, 要树立效益、市场、信息、资金、竞争、时间六大观念, 实现“三个转变” :从“单纯供应型” 向“服务经营型” 转变;经营方式从“计划分配型” 向“市场调节型”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粗放、封闭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开放型管理”转变。管理组织现代化是实现采购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组织保证。物资采购部门要根据新形式的需要, 按照分工明确, 指挥灵活, 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 合理设置机构, 配备人员。并对经济责任制、管理制度、管理职能进行相应调整, 加强相互制约, 确保经济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采购管理理论、方法现代化就是把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 如方针目标管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如价值工程、ABC管理法、经济批量法、计算机技术等, 具体运用到采购管理行为中的过程, 以实现采购管理工作的准确化、最优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采购管理借助系统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的自动化。当前, 在我国国有企业采购管理中, 库存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物资资源信息系统、合同管理、资金分开等几乎处于空白, 计算机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 很难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 必须下大力气, 投人人力、物力、财力, 尽快建立企业内部采购管理系统网络, 及时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 及时进行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将常用易购品由实物库存变为信息库存, 由企业库存变为市场库存, 从而大大降低企业流动资金占用, 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

摘要:采购管理的水平是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采购管理的制度设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国有企业发展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篇4:浅谈优化企业的现场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一、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现场设备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施工成本控制、运行指标控制、班组建设优化,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地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二、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三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只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再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篇5:优化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思路论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一方面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行政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变革,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做好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企业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优化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何为企业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枢系统,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系统为了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生存和发展,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职能性管理。

2.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

通常情况下,企业行政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

首先,协调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是指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沟通,包括企业不同级别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沟通;其次,管理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中认真处理好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进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运行;再次,服务职能。

顾名思义,企业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就是为企业不同部门和生产环节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当前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在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而依照行政机关组织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职能型的管理,负责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

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各部门提供后勤服务、协调企业中各级部门之间的关系。

有历史的鉴证,企业行政管理对我国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优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其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行政管理部门不断的强化企业员工的技术学习,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优秀的科学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企业的运作中,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开展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当前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不仅仅是在搞好经济利益,还要在行政管理上有所作为。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设立了相应地部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市场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工作难以开展,很难与社会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相结合。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善。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过程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有些行政管理干部还存有一些官僚气息和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在管理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只是从表面上做文章。

同时,企业管理形式的落后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

2.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关注点仍然较为集中在企业行政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上,诸如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这一思路,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为了与国家政府机关匹配,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关,对于这一部分机构的管理就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这导致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事务性活动范围,研究重点集中在行政事务活动开展上的技术革新方面与相应的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方面。

而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围绕着一些具体的事务开展工作,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缺乏,甚至可以说缺失。

3.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地深入,企业高层已经开始注重高知识人才,在企业中开始招聘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制度的限制,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仅仅凭借着在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工作。

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很多企业行政管理者存在“一言堂”的倾向,官僚主义现象比较严重。

再次,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现代办公程序、改革措施、工作要求知之甚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优化企业行政管理的策略分析

1.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建设。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将一般性质的企业管理职能注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实践工作当中。

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当中,改善双方关系,促进部门协调,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要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在正常工作中,不断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

同时,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再次,加强工作的相互协调。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和上下级间的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对职责和权力加以明确,以减少管理人员间的相互推诿。

2.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能够造成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混乱,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很多的企业存在着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渠道冗余复杂、人员配置紊乱等问题现象,所以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应不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机构,整合人才资源,明确企业行政机构的职能作用,科学合理的创建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积极规范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

还应该积极健全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法制保障体系。

在当今新形势下,企业要充分拓展有效资源,建立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措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3.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企业行政管理作用能否有效发挥。

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只有高素质、职业经验高的人才,才真正的是行政管理工作者。

企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所以企业一定要通过吸纳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和对现有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选拔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何振华.试论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改革与探讨,2009.

[2] 苏伟伦.企业行政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篇6:谈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是以班组为重点,优化企业现场管理组织。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我们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篇7: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

1、搞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的管理,我们应该优化现场管理。因为良好的现场管理可以使现场的整个环境优美,整洁大方,施工现场有条不紊,材料放置有序,使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会使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相反,如果现场管理不得当,就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为施工事故埋下隐患,进而有损项目相关方的利益。

1.1 现场管理是项目的“小镜子”,镜子虽小却能照出施工单位面貌。施工现场直接代表着施工方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尤其是靠近市区或者市区内的施工现场,由于市区内人口密度大,行人众多,良好的施工现场会为施工方增加社会信誉,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否则就会影响施工方的社会声誉。

1.2 现场是进行施工的“大舞台”。如果把成型的建筑物比喻成将要上映的节目的话,那么施工现场就是这个节目的舞台,所有的人力,物资和机械设备都需要这个舞台来运转进而变成节目,所以这个舞台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顺利进行。

1.3 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聚焦点”。施工现场与社会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居民生活,市容整洁,城市规划,文明建设等等范畴,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有高度的社会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此任。

1.4 现场管理是连接项目其他工作的“桥梁”。现场管理和其他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现场管理其他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安全工作要求设置防护,现场管理就必须对现场进行围护,二者结合,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是其他事故。

2、优化现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质量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作业管理,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和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优化,来达到优化现场的目的。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就市场的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施工方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不够严格,对项目经理的约束不够,简而言之,项目经理部的监督体制有待完善。由于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自身素质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和财务把控不严,容易加大项目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流失,进而使项目利润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项目经理的经济观念不强,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安全和进度,搞技术的只负责施工质量和技术,搞采购的只负责材料现场的点验工作,这样看起来是分工明确,但是违背了成本管理的核心,所以施工方应该大力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树立起全员的经济意识,不断完善岗位内部责任制,建立起一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二是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工作,切实做到任何施工事情都有制度可依。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保卫管理制度等等,建筑施工方应该根据自己的施工实际现场建立起不同的制度,让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

三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控制现场的投入成本,是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

四是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施工前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条件它的内容以工程的规模,结构,性质,施工的复杂程度,建设地区的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和工期要求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以最低的投入来完成合同要求,能够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所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造价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质量,技术,机械,材料,劳力等共同研究之后才能编制这个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编制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设计进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对其执行也应该严格进行。

五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施工安全隐患。方法有:①全员参与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全员了解其重要性,增强自我调节和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领导者要对安全进行精心策划和果断决策。

②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施工全过程。自1994年开始,大部分建筑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贯标认证(ISO9000、ISO14001、ISO18001)的工作,“三合一”贯通确保企业各项管理部门能够达到其管理目标。

③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施工单位

一定要对项目的危险点做好分析和部署工作,并且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时刻处于我们掌控之中,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事前做好准备。

六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能耗及物耗,减少资金占用现象以降低成本。为了实现生产经营中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浪费,科学施工。七是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材料费用占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60%到70%,所以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作为施工方,要提前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预算工作,采购合理的材料和设备,并且对这些材料和设备的货源进行多家比较,以选择成本最低且质量最好的材料。

现在,建筑工程中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篇8:论企业采购成本的优化

关键词:存货,采购,制度

据权威资料统计, 在典型的企业成本构成中, 采购成本一般大于60%, 人工支出 (工资、福利费等) 占20%, 管理费用占15%, 利润占5%。由此可见, 采购成本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主体, 也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富有价值的部分。降低采购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杠杆效应, 可直接增加销售利润, 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应优化采购成本的管理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

一、优化采购流程管理, 严格操作规范

企业在采购之初,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一) 岗位职责的划分

存货采购环节中的主要业务有提交请购单、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和入账等, 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 应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 在请购单中, 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数量由生产或销售部门、保管部门根据需要和现有库存量共同制定, 然后交采购部门公开询价。

第二, 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 供应中心职能只是调研市场与物资采购。

第三, 成立价格委员会或由一独立的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及自己的核实情况, 由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选择供应商, 并签订合同。

第四, 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 仓库保管的人员由仓储部门来管理, 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换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物资的采购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存货的验收保管。

第五, 质检科成为一个中立部门, 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 如无质检报告, 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 财务不能开票、付款。

第六, 物资的采购人员、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会计记录;采购人员应与负责付款审批的人员、付款人员相分离;记录应付账款的人员与出纳人员相分离。

第七, 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 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做出调整, 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仓储部门、质检科、供应中心、价格委员会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 按照业务职能进行各主管经理的分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模式, 比如, 生产物资的采购、仓储、质检、生产属于生产经理负责;包装物的采购、仓储、质检、运输、营销属于销售经理负责;财务经理和人事经理则不参与销售、生产方面的事。这种模式虽可便于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调, 但是这种模式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 达不到相互制约的目的。相互制约的应该是采购的各个环节, 而不应该按采购品种进行分工, 在这种情况下内控方面可能出现极大缺陷。我们认为, 对于采购的内部控制还应该明确采购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部门执行, 这些部门由不同的经理负责, 以形成不同部门 (经理) 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牵制, 减少采购过程中通常所存在的“猫腻”。

二、优选采购技术手段, 有效节省采购支出

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多种多样, 关键是综合分析影响自身采购支出的主要原因, 对症下药, 选取最优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具体分为:

(一) 依据经济定货量计算采购

在实际采购业务中进货成本的高低与采购次数、采购批量大小、采购进价直接相关。在当今买方市场环境下, 商品货源充足, 企业对购进材料应尽量采取零库存或低库存管理模式, 按经济定货量模型测算采购次数、采购时间与采购批量, 制定最佳采购策略, 获得最佳采购效益。

(二)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购

企业利用互联网可充分了解全球范围内的供求信息, 同时还要了解其货源是现货、期货还是旧货, 确定供货对象, 同时还要了解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产品的原料来源、产品质量的信誉、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期货要考虑其数量能否满足供给、期货的来源是否可信、可靠;旧货除了要考虑价格上的优惠外, 还要考虑其成新率、可使用期限等。然后将所需商品信息进行整合, 消除信息不畅与人为因素的干扰, 结合自身生产计划随时开展电子商务采购, 选定质优价廉服务佳的供应商, 减少库存与资金占用, 节省人力与管理费用, 提高采购效率,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三) 大力推行招标采购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与商品买方市场的形成, 企业应尽可能采用公开招标采购, 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等方式, 让多家供应商相互比价、比质、比服务, 使企业拥有充分自主地选择权, 按性价配比最佳、服务最优原则进行采购, 增强采购工作透明度, 尽力减少违规舞弊行为, 同时大幅压缩采购进价, 节约采购资金。该方法日渐成为企业采购大宗原材料与固定资产的首选。

(四) 实行联合、集中采购

在某些情况下, 企业可联合众多同行厂家结成采购同盟, 扩大采购规模实行联合采购, 以向供应商争取最大的价格优惠;按货比三家或就地就近原则, 与具备集中供货能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通过大量集中采购, 获取价格、数量上的折让利益。

(五) 实行买断采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当多家厂商生产同一产品竞相杀价销售, 若企业对该产品存在长期的、大批量需求且需要量占到某一供应商产量的50%以上份额时, 企业可选择该厂家洽谈, 使双方以优惠供应价签订买断合同, 使之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车间, 以达到彼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从而大量节省采购支出。

(六) 经常了解并掌握各新闻媒体的物资价格信息、行业政策变化、市场价格动态

这样可以在物资涨价前的适当时机购入大量的生产必备物资, 增加储备以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的损失。

综上所述, 物资采购要树立适应精益生产和作业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树立采购适时性观念, 树立采购经济批量观念, 树立采购合理的功能价格比观念, 杜绝不合理的库存积压。同时要坚持科学有效、公正公开、监督制约的原则, 坚持比质比价采购即同等产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信誉的原则。因此只有加强采购业务的控制, 才能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7

[2]羿雄辉.企业采购成本的优化管理.会计之友, 2005.4

[3]马碧春、董云屏、蔡晓冰.企业物资采购审计内容和方法探讨.会计之友, 2003.8

[4]聂林菊、董云屏.谈国有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会计之友, 2002.11

上一篇:职称英语考试经验及心得下一篇: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