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2024-05-13

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共8篇)

篇1: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快乐中秋”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调查中秋节美食——月饼的销售情况;“酸奶的制作”也设计了请半数学生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喜好情况;“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六年级还开展了“做自己的守护神”的自我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月相盒、观察月亮时的“实验”、“探究”、“创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四、组织管理求“有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不是吗?!

篇2: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近三年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在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一、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让他们把自己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多同学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小学生普遍对动物存有好感,表现为愿意与动物亲近。而且小学生对动物并不陌生,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对动物对人类的所做的贡献,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问题的了解都不是深入,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逐步加以解决。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实际,引导学生大量感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过程中,具有其他授课方式所不具备的特性。因此,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认知和情感激励的作用,利用展示再现、交互和扩大信息量的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于是在上《我给小鸟造新屋》时,我带领学生查阅资料,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很多的有关鸟类的知识,鸟是大自然的歌手,鸟语是大自然的音乐和诗歌。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鸟是益鸟,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益鸟,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每个地球人的义务,而这种意识应从儿童抓起。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方案,带领同学们走进鸟的世界,认识小鸟,了解益鸟,保护益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思考、创造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自觉地成为鸟类和环境的保卫者。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动物园、溱湖湿地生态园亲自观察各种鸟类,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鸟类的知识资料,以及自己喜欢的小鸟的图片,有能力的还可以收集一份世界鸟类之最的资料。认识几种常见的益鸟,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并思考如何去保护它们。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亲自养一回鸟,增加体验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鸟类的心声,多么的需要人类的保护,对于如何保护鸟类及捍卫我们人类的家园,有了更新的认识。此时,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秋收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创新型的农民,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郊结合的九年制学校,大部分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对农业知识无从知晓,即使少数学生粗知,但了解甚少,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到在希望的田野上,体验当农民的滋味。因此,我们在年级内开展“走进家乡的秋天——五谷丰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亲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同时也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在这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刚刚和农民伯伯见面,他们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全部得到解决,求知欲高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研究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兴趣浓厚,干起农活来劲头很大,部分学生还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但是,他们动作要领掌握得很慢,对一些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这也许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他们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有些农民的子女,连一些常见的农作物都不认识,更别说去种植了。这次活动虽然很成功,但光靠这几次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充分周末,让家长多带孩子到农村看看,认识神奇的大自然。多进行一些实地的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各方面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让学生把活动记录和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生总结反思的过程,这样以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进行研究。

在实践体验中,孩子们的收获真不少,认识了树叶、水果以及一些农作物,培养了观察、调查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活动,学生对秋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秋天,对大自然有了一种亲切感,大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对学生在校外怎样进行实践体验作了有益的探索。

三、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我和同学已经有了近三年的接触,发现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基本能做到自己的是自己做,但在家庭中,却缺乏劳动意识,过于依赖家长,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家里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开展《做爸爸妈妈好帮手》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体会父母的劳苦,学会关心他人.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同时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四、做活动的小主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走进家乡的秋天》、《我给小鸟造新屋》、《做爸爸妈妈好帮手》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为鸟类和人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认真撰写观察日记,征集科技新方法,用摄影摄像记录秋收过程。

五、综合实践小成果

通过实践,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的过程让人收获颇丰,同时这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让学生在往后的实践活动中,积极性更高。2013年开展课题《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荣获本校汇报课二等奖。2013年开展课题《走进家乡的秋天》荣获贵州省贵阳市综合实践课题一等奖,《走进家乡的秋天》——五谷丰登案例一等奖。2012年开展课题《家乡的小吃》荣获贵州省贵阳市综合实践课题一等奖。

六、综合实践课的反思与总结

回顾和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会发现有一些不足或者说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平常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不足,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心向,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动力的激发。其次,把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新出现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回学科课堂上去研究和解决,让综合实践活动延续到学科教学的学习内容之中,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学习动力的激发都是非常好的做法。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通过参与活动感到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从而转化成学科课堂上要学习和提高的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促成学生活动丰富的经历,获得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活动中要用丰富的活动过程来打动学生,促成情感的激发和升华。

篇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综合实践

我们的母语就是汉语, 但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的语文水平还是那么差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于社会以及学校的教育过程中, 同时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曾经提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小学语文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很好的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在不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所进步。

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提升或者发展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从而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工作过程中, 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总是抱怨综合实践的活动非常难教, 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好教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的内容进行精确的把握。

一、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将综合放在首位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曾经提到一项新的要求或者标准, 就是综合性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能够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以及语文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合作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且这里所谓的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指小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情况, 同时也是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听说读写的相关能力的发展或者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之间进行融合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 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其中具体的做法就是:第一, 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或者精力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拥有比较愉悦的外在表现, 同时也拥有内在的成功经验。第二,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思维活动融合其中。小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传授的时候不仅是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及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的思维发展, 推动自己的智力发展以及智力开发, 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们的教学老师就需要把感悟性的语文以及发展思维进行非常紧密的结合, 最终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责任。第三, 语文老师在进行综合性教学的时候, 还需要将小学生的肢体活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对于那些年级比较低的小学生来说, 这样的教学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综合实践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实践

不论是学生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是实践性或者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所以我们的教学老师应该非常关注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但是要想能够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的方法就是语文实践。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了解相关的语文资料, 在很多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渐的掌握甚至应用语文规律。我个人认为, 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创建相关的实践活动的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活动, 从而让小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进行实践, 自己动手搜集相关的资料, 之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或者研究, 最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各种综合情况, 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组织了一个“我爱小河”的主题非常拥有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活动, 其中在这项活动中包含几个内容:第一, 观察小河中的鸭子, 简单的进行描述或者写作;第二, 为小河鸭蛋写相关的广告词, 并且也可以制作广告画;第三, 实际勘察小河的水面, 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环保情况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同时也让这些小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再从学习中进行实践活动。

另外, 加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保障。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 孩子们的阅读环境变得越来越稀缺, 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差异也比较大。而校园环境和班级的阅读环境对孩子们的阅读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 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读物, 包括在班级内建立阅读角, 让每个孩子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书籍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借阅, 培养班级阅读气氛。同时, 教师也要把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共同来学习, 只有这样, 才会使我们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达到提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社会生活,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围绕某个专题, 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深入了解社会, 增强小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力, 让他们体验到社会文明的一些活动, 了解到语文在社会中的实践运用。比如, 可以鼓励孩子们模仿央视的“焦点访谈”这档节目, 通过观察社会热点, 发现如今社会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 还可以通过此活动来让他们充当“记者”。用心观察和体验社会, 在相互“访谈”的过程中增长孩子们对语文的应用能力, 锻炼他们自信和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总之, 要加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 进行创新性教学, 将课内课外的资源整合为一体加以应用。同时, 语文老师采用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抓住综合性, 与此同时突出相关的实践性。让小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时刻感受到语文教学, 并且也能够从生活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柴超.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5) .

[2]杨维.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8) .

篇4: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关键词:资源;选题;沟通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但是,面对苏北农村,由于社会实践活动阵地缺失,人员素质与家长的意识不到位,造成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苏北农村很难开展下去。为此,我们申请《苏北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操作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下面,笔者就根据课题组的实验,谈一谈如何在苏北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苏北农村小学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喜爱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完全是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支撑下自主选择的一项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内容,所以,他们就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能够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致,而当他们研究出成果之后,那种幸福感、成功感就会油然而生,进而学生就会把这种情感辐射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来,他们不会再感到学科的学习是一种折磨,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互联网的普及》综合实践活动中(本文除了注明之外,所采用的案例均源自于这一部分内容),笔者没有安排学生一定要调查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随意调查,只要能在最后实践的基础上拿出一个调查报告就行。结果,有的学生调查了互联网的普及情况,有的学生调查了不同的人在互联网上都做了哪些事情,还有的学生调查了学生的上网情况……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社会实践内容来完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把这一兴趣带到了课堂上,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2.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培养自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所以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自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与策略,自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的撰写角度,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把学生个性化学习落到实处。比如,在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有活动的内容与方法、形式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的,调查哪些人,调查哪些内容,如何调查,最后从哪些方面来写调查报告,教师都不加以干预,甚至连指导都没有,完全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选择。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发展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能结合自己的数学与生活经验来构建的一种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完全放开手脚来实践的,这对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有序思考,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梳理思路,然后列好计划,最后才付诸行动的好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苏北农村小学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苏北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却不容乐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实践材料缺乏,无米下炊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有资源,有材料。在农村学校,社会上供学生学习的基地几乎为零,比如没有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的新华书店、图书馆,也没科技馆、博物馆等,而这些都是学生综合实践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图书馆,就没办法查阅。另外,学校的经济基础比较差,他们也无力购买更多的综合实践材料,让综合实践活动形同虚设。这些都是制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障碍。

2. 教师课务繁重,精力有限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人员少,一名教师往往要身兼多门学科的教学,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教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办公室时,他们还能有多少精力来安排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有时候,综合实践活动要么不上,要么上语数,或是放羊式地随便学生活动,既不检查,也不评比。这些客观原因也造成了苏北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停滞不前。

3. 家长认识不足,缺少合力

在农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语数外成绩好就行了,其他的活动都免谈。这些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抵触情绪,而学生的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家长的支持,甚至是只有在家长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但是,缺少了家校合力,有时候会让综合实践活动半路夭折,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三、苏北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理清了苏北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为了能够让苏北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落实,我们特申请了《苏北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操作实践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要想把苏北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开发资源,有米下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我们就要努力开发农村资源,要有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的意识,这也是新课标的重点要求之一。其实,农村有很多资源都适合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的甚至是城市里都没有的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民俗民风,或者是田间地头,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我们只要学会寻找综合实践内容与农村资源之间的契合点,并在两者之间加上一座桥梁,那么就能让综合实践活动高效地开展起来。

比如,在学习完“分数乘法”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到“蔬菜基地”去研究一下蔬菜基地是如何来安排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乘法计算能力,还可以了解当前的蔬菜生产情况与人们的生活消费倾向。再比如,学习完“百分数”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村部了解本村的各种作物种植情况,并用百分数来注明哪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比较大。

2. 选题合适,确保成功

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苏北农村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的选题要合适,如果我们的选题不适合,即使让学生参与了在农村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要么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要么就是资源不允许。要做到选题合适,首先选题要小,因为越小,学生越能够深入地去挖掘,实践起来也就越能成功。如果我们的选题过大,学生一见到选题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样就很难把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下去。

比如这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把《互联网的普及》调查对象定为本班学生,这样就方便了学生在一起交流与问答。如果我们把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定为“走进社会,调查本社区的互联网普及情况”,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为农村的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往往不多,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胆子也非常小,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如果是这样,那活动还未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3. 家校沟通,争取支持

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起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往往牵扯到人民币、安全、人际关系等许多问题,甚至有时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要家长的人脉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所以,争取到家长的支持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每一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我们都会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真心实意地支持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位家长在镇医院工作,为了能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利用他的关系,把一部分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地点放在了医院,让学生走访医院的医生。如此一来,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篇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考察报告

邢台市南园小学

杨丽敏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的产生,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提出一点建议: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师资的培训非常重要,那培训这些老师的机构呢?一名教师要上这一节大课,真是辛苦,也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建议最好两个老师同上一节课,配合起来,效果好。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外教培训,就是两名教师同时上,配合默契,效果好。

篇6: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述职报告

一、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邓小平理论,提高教师对体艺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以及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习惯,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以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宗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工作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共同成长。

2、严格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各学科学习,体现出主体参与,积极探究互帮互学,合作学习。

3、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新的思路和精神,切实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脉络,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配合教导处对本组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听课笔记等资料进行检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5、全组教师认真执行教导处工作计划,同时做到相互多听课,老带新,熟带生,让教师适应新转学科教学工作。

三、课外活动工作

本学年,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配合中心小校一系列的检比赛、竟赛活动。抓好体美音等兴趣小组的开展,在所参加的比赛及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教学和训练的同时摸索教改新路子,在科研教学上创新,并且配合教导处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工作。

1、狠抓“两操一课”,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本年度体育达标率98%以上。

2、利用课余时间及兴趣小组活动,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班级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3、管理好教学器材,减少损失,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

篇7:小学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且,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和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综合性学习”主题单元,这就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积极研究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切之可行的途径,大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并以此丰富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本机械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学生能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分享合作的精神。另外,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实践能力得以发展。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对此问题阐述建议和看法。

一、紧密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不同于日常生活,但是不可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与学生生活上世纪越接近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愈发强烈。”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紧密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气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以此大力拉近学生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倾心投入,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最优化。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所以,结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实践任务:自由结组,到本村的各个小超市、商店杂货铺,以及村庄其他会有汉字出现的地方,对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指出并帮助纠正。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将用字不规范情况写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将报告上交给我们。另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以“普及汉字使用规范性”主题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的人们文化水平本就相对较低,学生可以趁此时机向他们普及汉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容易使用错误的汉字,以此降低农村地区的人们使用汉字出现错误的机率,提升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样,通过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强化。

二、充分运用乡土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村学生天天置身于乡村田野,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以此使实践活动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培养,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赤田镇有着丰富的水库资源,共有鱼塘、水库161座,水面面积达29.2平方公里,课下,我们就可组织开展一次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对赤田镇水库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用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在赤田镇,还保留许多有趣的民风习俗,如打春锣、吃红蛋、耍狮灯、开面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农村所保留的这些习俗作为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三、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无论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涉及哪些领域和学科,落脚点都必须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1],切忌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成其他课程,如音乐课、科学课、美术课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开展实践活动,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得到大大提高。比如,以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对现代媒体展开讨论,但绝对不能将其上成信息技术课,而是要依据这一综合实践专题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如设计由创意表达、故事交流、讲故事、演讲比赛、信息收集分析、小型辩论会等活动组成的探索实践环节[2],以此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任务的参与积极性,并紧紧抓住语文二字,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进而大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并且积极研究各种行之有效的开展措施和途径,使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变得多元化,以此丰富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施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11-25.

篇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研究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 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我校对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 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005——2006学年度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是:挖掘校本资源, 搞好黔江区区级重点课题《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应用研究》, 具体内容是学生围绕学校发展, 家乡的环境变化, 神龟峡风景区等为内容开展活动;各年级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制定年级计划;各班又根据班情制定班级计划。

根据德育课题, 我校成立了小导游班, 成员由四、五、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组成, 这项活动为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了空间, 学校很重视对小导游的培训, 具体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 培训方式是首先让导游班的成员上网查寻《神龟峡》的相关资料。其次是让学生实地观赏、拍照、社会调查, 进一步了解神龟峡, 然后写好调查报告, 在学校总结交流, 从而激起学生热爱两河、热爱家乡的情感。再次,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好《神龟峡导游词》, 各成员以一个导游的身份熟记导游词, 然后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给同学们介绍神龟峡。六一儿童节, 我校开展了“欢庆六一在阳光下成长”才艺展示活动, 主要内容是进行《两河是个好地方》和《美丽的神龟峡》合唱比赛, 这也是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次成果展示。由于这样, 我们的导游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情趣高涨, 得到了不少知识, 提高了各方面能力。

二、教师对学生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开展和活动总结的有效指导

在综合实践中, 虽然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 但教师及时、适度的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 带动信息技术教育 (远程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四项活动内容。同时要求各个年级要确立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方案。在实际教学中, 我校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的流程是:

1、对选择活动主题的指导。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和学生在选题时, 应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我校教师和学生对选题要求是:选择和确定的活动项目、活动主题与素材必须符合学生兴趣, 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必须满足学生对充足资源和材料的需要,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拓展知识面, 并提高技能,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我校三年级在选择《身边的废弃物》这个课题时, 就是针对我镇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这里有盛名远播的神龟峡, 巍然屹立的麒麟山, 近几年, 由于人们乱排放污水和乱扔废弃物, 导致河水受污染,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乱扔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而选择了这个课题。

在选题上, 我校把综合实践课题分为三类:一是生活类课题, 这类课题充分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如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杨丽玲老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午餐的调查”、“我与同班同学怎样相处”、“交通安全你、我、他”、“名人名言给我的启示”等课题, 均来源于生活之中。二是社会类主题, 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如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题“垃圾污染与处理问题的研究”、“我给小集镇建设提建议”, 还有针对两河镇小集镇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开展“把文明带回家”的社区实践活动, 都很具有社会性。三是科学延伸类课题, 我们把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或者在学科学习中能够激起学生思想产生火花的问题, 都作为这类课题来进行研究。同时各学科都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如数学科, 部分单元结束后有数学实践活动等。总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

2、对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 教师必须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现实, 可操作性强, 在指导学生制定方案时, 主要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学生拟订的活动方案中的重大问题, 如活动方案中计划是否可行, 活动时间是否充分、合理, 活动地点、活动对象等选择是否恰当等。以上这些教师都要和学生仔细探讨后, 将拟订方案修正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3、对活动开展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特别重视活动过程, 在课题的开展阶段, 我校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等, 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与感悟。学校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样, 才能使活动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如《身边的废弃物》这个主题实践活动, 教师首先确定调查时间:1周 (学生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 ;其次是确定调查内容: (1) 自己家乡附近的废弃物扔在什么地方? (2) 废弃物堆里有些什么? (3) 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再次是确定调查方式:一是走访当地居民, 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废弃物和这样处理的原因;二是学生分组调查;三是写调查报告。在每项活动之前, 教师都要检查学生活动准备情况, 要提示有关注意事项, 其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活动后, 要与学生一起分析情况, 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遇到疑难问题时要与学生一起研讨, 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分类有序地整理好活动过程的一系列资料。

4、对总结分析, 展示成果的指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领域获得发展, 还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情感。因此在这一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1) 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展示成果。成果的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采用撰写实验报告、开辩论会、搞展览、出墙报等方式加以表达, 我校去年共出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墙报4期。

(2) 搭建学生平等交流、研讨的平台。学生交流和研讨的内容不能局限于知识领域, 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产生的一些体会和感悟都可以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 学生共享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 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地思考, 也敢于和善于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3) 促进学生反思。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获得更深的体会。

(4) 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学生现有的认识的基础上, 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设置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其他的未知的领域。

总之,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对学生的评价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 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的评价。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 我校采用以下方法: (1) “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成功的喜悦。 (2) “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更加科学, 更加全面, 更加真实。

上一篇:一次成功的合作作文200字下一篇:运动员颁奖词大全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