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2024-05-04

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共4篇)

篇1: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员工健康成长的社会心理需求如何进一步受到保护?企业实施员工关爱工程,究竟要给员工什么样的关爱?

社会心理需求是对人们社会心理反映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的内在价值实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与当前大力倡导和努力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全相适应、相

致的,它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然而,当前社会上连续曝光的“连跳”事件令人为之震惊。客观分析这些事件,确有一些纯属个体心理压力造成的,如:家庭矛盾、感情纠纷、身体疾病、心理承受力脆弱,等等,但是也不排除相当一部分还是因为社会心理原因造成的,如:长期受到排斥和压抑、生活挫折和压力、周围环境不良刺激、人际关系冷漠、严重缺乏关爱、理想和现实脱节、前途迷茫,等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在个企业里,员工健康成长的社会心理需求如何进一步受到保护?作为企业经营者,如何既能实现产品或项目开发利润的最大化,又能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创造个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生产生活环境?企业实施员工关爱工程,究竟要给员工什么样的关爱?笔者认为,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处理好,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共同打造呵护员工心理健康的和谐家园。

尊严需求。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受到尊重。充分认识当代中国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始终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观,大力宣扬劳模精神和英模事迹,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自觉形成保护员工劳动、尊重员工创造、支持员工实践、关心员工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员工在社会地位、精神追求、物质待遇上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感受到尊严,进而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安全需求。保证员工的职业安全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视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如同生命样重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第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督导与检查,切实加大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竞赛活动,不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设施设备和经费的全面投入,为员工创造个安全、稳定、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并让它成为员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温馨港湾。

公平需求。社会公平是衡量和实现人们各方面利益表达和利益需求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力,组织员工参加企业职代会活动,尤其是让生产一线的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要积极畅通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经营管理等重大事件通报会等形式,使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体现。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形成社会帮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好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生活救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员工真正实现体面劳动、愉快劳动、有效劳动。

信任需求。要不断提升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充分相信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员工大胆实践,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解决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热情帮助员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有序参与企业管理,主动接受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

包容需求。人无完人,但是一个团队是可以完美的;人各有长,打造一个高效、理想的团队首先必须具备不同性格特征的人性。包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企业和谐、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一定要领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从”的深刻涵义,学会营造容人之短、包容冲突的工作氛围;要懂得没有派不上用场的人、只有放错了地方的人这样一个道理,学会营造珍惜员工、知人善任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讲团结、干工作、成大事的良好局面。

沟通需求。人际沟通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人脉、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积极提倡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管理层、员工与员工之间平等、坦诚、友好的沟通,努力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实现充分的沟通,企业要切实发挥好工会组织在维护员工自身合法权益、满足员工精神文化和社会心理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各种层次的员工座谈会,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保证员工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路径畅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要借助企业内部网络、报刊、广播、宣传栏、公告牌等媒体和手段,及时通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重大事件,让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帮助员工疏导心理问题、使之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情感需求。随着21世纪“零”时代的结束,“80后”、“90后”开始取代“老一辈”的主体地位,成为企业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年龄普遍在18~30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华的成长阶段,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复杂而艰苦的生活磨练,思想单纯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承受力弱。他们告别父母亲,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打工,开始独立谋生,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情感世界、获得新的情感关爱。为此,这种情感需求需要企业的人文关怀。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组织茶话会、联欢会、劳动竞赛、歌咏大会、体育比赛、电影欣赏、户外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进员工的相互交流和友谊,引起员工的情感共鸣和协调;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员工正确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让员工充分体会到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责任编辑:李万全)

篇2: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关键词:金融企业,基层青年员工,心理需求

我国目前大部分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均处于大规模新老交替的关键性时期, 新老两代员工在思想状况、社会心态、心理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有金融机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对青年员工的管理上已开始略显乏力。研究当前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社会心态和心理需求对稳定青年员工队伍、激发青年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背景

(一) 青年员工。本文结合一般的中国社会概念, 采取国家统计局的标准, 即34周岁以下为青年员工。

(二) 思想状况。本文对员工思想状况的定义融合了广义和狭义的观点, 即青年员工在当前企业工作综合感知的整体满意度, 包括其对当前工作状态、生活状态、社会状况、企业政策等多层次的满意状况。

(三) 社会心态。本文采取的为中观水平的研究分析, 即研究一定特性 (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 范围内的较小群体的社会心态。本文将调查青年员工对当前社会整体状况的认知, 以及满意和不满意的主要方面。

(四) 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 。著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首次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层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5种需求中, 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 其余4种均可归纳为人类的心理需求。本文采取开放式的采访调查, 从而归纳当前青年员工的心理需求内容和层次。

二、调查对象及采样过程

(一) 中国信达河北分公司青年员工概况。中国信达河北分公司目前拥有青年员工 (34周岁以下) 16人, 占员工总数的34%, 其中:男性12人, 女性4人;硕士研究生11人, 本科5人;正式党员9人, 预备党员1人, 群众6人 (其中2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入职5年以上2人、入职3年至5年的6人, 入职3年以下的8人;前台业务部门12人、中后台管理部门4人。主要特点表现为:男性居多, 学历较高, 入职时间尚短, 追求思想进步, 且绝大部分人员从事前台业务工作, 因此社会责任和工作生活的竞争压力较大。

(二) 调查样本选择。通过对16名青年员工概况梳理, 对所有分公司的青年员工一对一访谈。在轻松、平和及相对保密的情况下, 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 以实现样本采集过程的不受干扰及样本内容的真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通过对青年员工的调查访谈, 不难看出, 分公司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都较为积极和健康。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分公司青年员工对当前生活和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处于较高的水平。青年员工的生活状态满意率达到了94%, 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当前的收入水平、家庭环境、社交圈这三大生活主要决定性因素相对满意;工作状态满意率也高达88%, 青年员工对于当前工作单位所提供的平台、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团队氛围等因素比较满意。

(二) 青年员工的社会心态。从调查结果来看, 青年员工对于当前的整体社会环境满意度并不太高, 满意度仅仅达到63%, 远低于其他满意度。其主要原因既有对于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等关系到个人自身利益问题的不满, 也包括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社会不安全因素、部分党政机关不作为等社会问题的担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达青年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政府部门行政改革和作风建设的期许, 以及对和谐社会文明发展的期待。

(三) 青年员工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反映出, 当前青年员工生活中的最迫切需求是物质需要, 高达88%。他们的物质需要是对于住房改善、交通工具改善等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 因此也为心理需求的一部分。其次是对于休假和家庭关怀的需求, 均达到了44%。此外, 青年员工对于社交的扩展也有较高的需求, 需求率达到了25%。

在工作中, 青年员工最迫切的需求是个人的成长, 有81%的被调查青年员工反映出了这一需求倾向。其次是对于经验积累的需求, 需求率达到了63%。此外, 青年员工对于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和专业培训也有较高的需求, 分别达到了44%和38%。

综合以上结果, 可以将当前青年员工的主要需求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物质追求的需要。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以满足住房、购车、子女入托和择校等维持生活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从而可以毫无顾忌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创造更大价值。二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能, 能够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三是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需要。愿意在工作中担当重任, 能够接受紧张忙碌的节奏, 但在工作之余, 也希望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享受休假的福利, 拥有更富趣味的生活。

四、金融企业基层青年员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为青年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一是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充分了解员工个体特性及真实意愿的基础上, 帮助员工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认知与评估, 并在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设计出员工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和相生共赢;二是努力打造良好的职位晋升通道。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有发展的空间, 能够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实现自我成长, 能够满足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需求, 进一步增强员工归属感, 提高忠诚度, 进而一心一意、脚踏实地为公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新一代青年员工都谦虚好学和追求上进, 学习培训已成为他们日常习惯, 公司应致力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 配备充足的学习资源, 提供形式多样的深造机会, 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型组织等, 将是有效提高青年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要适时给有能力的青年员工增加更具挑战和困难的工作任务, 给予其独立试水的机会, 辅之以支持引导并能够包容失败, 切实提高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从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创造发展上升空间、精神和情感的关怀等多方面对青年员工进行激励, 注意尊重并保护好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精神上的肯定和物质上的鼓励。只有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多措并举, 才能激发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去创造更大的经营效益, 实现企业发展的全面增长。

(二) 尽最大努力去满足青年员工的物质需求。众多社会机构的调查结果均表明,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青年员工行为的重要内生动力。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国民收入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而且, 新生代、高智商的青年员工相对物质需要更看重自己的事业发展, 但是绝大多数青年员工与常人一样都视“住房”为生活的第一压力, 居无安所即表明了安全性需求依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因此,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 以满足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这个诉求将变得合情合理。公司为了使员工能够安心工作, 减少生活压力对工作的牵绊, 就应当把物质待遇的提高作为重要的激励措施和手段, 以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此外, 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要追求更科学化并具时代化, 真正实现青年员工工作效果与薪酬体系之间的协调对等。同时, 注意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公司的相关政策与红利, 切实为青年员工谋好福利, 体现人文关怀, 以弥补青年员工在职业生涯初期的暂时性薪酬待遇不高的现实。

(三) 加强对青年员工心理需求的正确引导。公司管理者日常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党对政府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包容,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树立长远目标, 增强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

(四) 关注员工精神需要以体现组织的人文关怀。面对新时代青年员工, 企业管理者们应当转变和改进管理方式, 尝试将浓厚的官僚气息和森严的等级作风转变为明星领导魅力, 并与员工打成一片的融合氛围, 更有利于保护并发扬青年员工敢说敢干, 敢想敢冲的青年创新气质。同时, 通过集体组织或小范围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文化沙龙、健身协会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健身活动, 让员工充分释放压力、陶冶性情、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并引导青年员工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 不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五、结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企业领导者、团队成员间唯有真情相待、真情付出, 设身处地地对员工从工作上支持、业绩上关注、生活上关爱, 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才能真正激发起青年员工们干事创业的不灭热情。

参考文献

[1]邵桦林.当前我国专业型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及引导策略[D].合肥工业大学, 2013

[2]张洁.基于心理契约的国有商业银行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马广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心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4]李煦.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5]李志, 梁建春.企业青年员工的需要特征与激励的研究[J].青年研究, 2002, 1:19~22

[6]张华, 李志.企业青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 2006, 1:28~42

[7]马良书.企业如何运用科学的收入分配体系培育员工良好的社会心态[J].财经界, 2011, 10:11

[8]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14, 1:104~244

[9]李卫星.深圳市非公企业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12:38~39

篇3: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社会心理需求是对人们社会心理反映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的内在价值实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种社会心理需求与当前大力倡导和努力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完全相适应、相

致的,它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然而,当前社会上连续曝光的“连跳”事件令人为之震惊。客观分析这些事件,确有一些纯属个体心理压力造成的,如:家庭矛盾、感情纠纷、身体疾病、心理承受力脆弱,等等,但是也不排除相当一部分还是因为社会心理原因造成的,如:长期受到排斥和压抑、生活挫折和压力、周围环境不良刺激、人际关系冷漠、严重缺乏关爱、理想和现实脱节、前途迷茫,等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在个企业里,员工健康成长的社会心理需求如何进一步受到保护?作为企业经营者,如何既能实现产品或项目开发利润的最大化,又能尽最大努力为员工创造个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生产生活环境?企业实施员工关爱工程,究竟要给员工什么样的关爱?笔者认为,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处理好,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共同打造呵护员工心理健康的和谐家园。

尊严需求。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受到尊重。充分认识当代中国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始终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观,大力宣扬劳模精神和英模事迹,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自觉形成保护员工劳动、尊重员工创造、支持员工实践、关心员工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员工在社会地位、精神追求、物质待遇上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感受到尊严,进而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安全需求。保证员工的职业安全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视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如同生命样重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第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督导与检查,切实加大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竞赛活动,不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设施设备和经费的全面投入,为员工创造个安全、稳定、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并让它成为员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温馨港湾。

公平需求。社会公平是衡量和实现人们各方面利益表达和利益需求的天平。维护社会公平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力,组织员工参加企业职代会活动,尤其是让生产一线的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要积极畅通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经营管理等重大事件通报会等形式,使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体现。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形成社会帮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好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生活救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员工真正实现体面劳动、愉快劳动、有效劳动。

信任需求。要不断提升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充分相信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员工大胆实践,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解决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热情帮助员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有序参与企业管理,主动接受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

包容需求。人无完人,但是一个团队是可以完美的;人各有长,打造一个高效、理想的团队首先必须具备不同性格特征的人性。包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企业和谐、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一定要领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从”的深刻涵义,学会营造容人之短、包容冲突的工作氛围;要懂得没有派不上用场的人、只有放错了地方的人这样一个道理,学会营造珍惜员工、知人善任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讲团结、干工作、成大事的良好局面。

沟通需求。人际沟通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人脉、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积极提倡员工与企业、员工与管理层、员工与员工之间平等、坦诚、友好的沟通,努力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实现充分的沟通,企业要切实发挥好工会组织在维护员工自身合法权益、满足员工精神文化和社会心理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各种层次的员工座谈会,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保证员工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路径畅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要借助企业内部网络、报刊、广播、宣传栏、公告牌等媒体和手段,及时通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重大事件,让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帮助员工疏导心理问题、使之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情感需求。随着21世纪“零”时代的结束,“80后”、“90后”开始取代“老一辈”的主体地位,成为企业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年龄普遍在18~30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华的成长阶段,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复杂而艰苦的生活磨练,思想单纯活跃,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承受力弱。他们告别父母亲,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打工,开始独立谋生,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情感世界、获得新的情感关爱。为此,这种情感需求需要企业的人文关怀。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组织茶话会、联欢会、劳动竞赛、歌咏大会、体育比赛、电影欣赏、户外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进员工的相互交流和友谊,引起员工的情感共鸣和协调;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员工正确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让员工充分体会到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篇4:关切员工七种心理需求

一、应付心理

一些班主任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强, 对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安全工作, 他们往往不是认真研究、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而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交交差事, 应付应付检查。平时只论工作搞没搞, 不谈工作好不好。要班会有班会, 要制度有制度, 要活动有活动, 要责任书有责任书, 但是就是没有效果。

二、侥幸心理

也有一些班主任不吸取他人教训, 认为事故发生在其他地方, 与自己班级无关, 自己班级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都是些小问题, 不妨大碍, 再说以前一直平安无事, 以后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没必要挂在心上。因而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 该止的不止, 该查的不查, 该抓的不抓, 该改的不改, 致使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 积微成著, 最终酿成大祸。

三、推脱心理

一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 有的教师就想方设法推卸责任, 常说的话是:“我不了解”“我不清楚”“我不在现场”“这事与我无关”“我多次讲了, 他们不听”“这事由班长负责”“学校没有安排”“不是在课堂上发生的”“怪家长和他自己”等。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强, 平时因学习成绩差, 经常逃课。一次考试, 小强独自一人跑到郊外山里游荡, 在山间采摘野果时不慎跌落山崖死亡。小强父母找到学校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校长调查班主任时, 班主任说, 学生不遵守纪律, 与我有什么相干, 又不是我把他弄死的。如果属于责任事故, 那么无论你怎么辩解, 也是徒劳的, 责任多少就是多少, 谁的就是谁的, 推脱不掉, 要知道划分责任是以事实为依据。

四、依赖心理

有的班主任认为, 学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有学校出面承担, 政府买单, 咱们能做什么?要钱没钱, 要权没权, 无非是把这个班主任的职位免了, 有什么可怕的。正因如此, 班主任对班级安全工作没有任何顾虑, 愿意做就做, 不愿意做就不做。还有的班主任为图清闲, 把班级管理托付给班长, 自己当了甩手掌柜。大家应该清楚, 班长是班主任的助手, 只能协助班主任做些辅助性工作, 他是没有能力、义务和责任管理班级的, 如果同学发生伤亡事故, 他是不承担责任的。

五、厌倦心理

由于班主任平时工作比较繁忙, 安全工作又需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 常抓不懈, 时间长了, 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 抓安全工作的热情、干劲便会大打折扣, 从而放松了警惕, 疏漏了环节, 结果给事故苗头的萌发提供了机会。

六、怕事心理

有的班主任因担心自己班级的学生发生事故, 平时许多有益的活动都不敢组织开展, 甚至有的班主任在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提倡学生出教室活动, 生怕学生在楼道打闹拥挤, 从而造成踩踏事故。班主任的这种心理, 导致了班级气氛的死气沉沉, 学生只知道上课听讲, 下课做作业,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些寄宿制学校取消了双休日, 学生一学期回一次家。还有的班级不敢组织学生活动, 即使下了课也不让学生在校园活动, 对学生实行圈养管理制。)

七、恐慌心理

上一篇:水油相罐验收报告下一篇:年加强党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